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2007年版,中文)

(2006年10月14日第三届厦门仲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并通过,自2007年5月1

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则的制定

为规范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活动,保障公正、及时地审理仲裁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名称和组织

(一)厦门仲裁委员会(英文名称为:XIAMEN ARBITRATION COMMISSION,以下简称本会)设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二)本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七至十一人组成。主任按照仲裁法和《仲裁规则》规定履行职责,副主任或秘书长受主任委托可以履行主任的职责。

(三)本会设秘书处,在本会秘书长的领导下负责处理本会的日常事务。

(四)本会根据需要设立特定行业或专业仲裁中心,制定行业或专业仲裁规则。

(五)本会根据需要设立分会。

(六)仲裁员由本会依据《仲裁法》规定的条件从法律、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等领域具有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公道正派的人士中聘任。本会设立仲裁员名册,并根据需要设立行业或专业仲裁员名册。

第三条管辖范围

(一)本会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二)本会不受理下列争议:

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劳动争议;

4.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第四条规则适用

(一)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本会仲裁的,适用本规则。当事人约定适用本会制定的行业或专业仲裁规则且其争议属于该规则适用范围的,从其约定。当事人书面约定对

仲裁规则有关内容进行变更,经本会或仲裁庭同意的,从其约定。

(二)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就仲裁规则有关内容的变更事项达成一致意见且本会或仲裁庭同意,或经仲裁庭询问,当事人对仲裁庭提出的有关仲裁程序事项安排无异议,记入笔录,对当事人有约束力。

(三)仲裁过程中,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仲裁规则中规定的任何条款或条件未被遵守,但仍参加或继续进行仲裁程序且未对上述不遵守情况及时地、明示地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提出异议的权利。

第二章仲裁协议

第五条仲裁协议形式

(一)仲裁协议应当采取书面方式。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者以其他书面形式订立的仲裁协议,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二)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为本会设立的分会、本会设立的行业或专业仲裁中心(包括全称和简称),应视为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由本会仲裁。

(三)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从仲裁协议的文字表述能够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为本会的,本会予以受理。

第六条仲裁协议独立性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未成立、未生效、变更、解除、终止、无效以及被撤销,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第七条仲裁异议

(一)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以及仲裁案件主体资格问题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以书面形式提出;不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当事人协议不开庭或同意不开庭后十天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二)当事人未依照前述规定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异议的权利,承认该仲裁协议的效力及本会对仲裁案件的管辖权。

(三)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以及仲裁案件主体资格问题提出异议的,本会应作出书面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四)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一方请求本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或者其中一方既请求本会作出决定,又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如果本会先于人民法院接受异议请求并已作出决定的,决定有效;如果本会接受异议请求后尚未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已受理了该异议请求,本会不再作决定。

(五)如果本会依表面证据认为存在由本会进行仲裁的协议,则可根据表面证据作出本会有管辖权的决定,仲裁程序继续进行。本会依表面证据作出的管辖权决定并不妨碍其根据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与表面证据不一致的事实或证据重新作出管辖权决定。

(六)当事人对仲裁请求事项是否属于仲裁协议范围提出异议的,应当在辩论终结前提出,由仲裁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在当事人没有异议的情况下,仲裁庭有权对当事人的请求事项是否属于仲裁协议范围,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

第八条申请仲裁

(一)当事人依仲裁规则申请仲裁时应:

1.向本会提交载明下列事项的仲裁申请书: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

(2)申请仲裁所依据的仲裁协议;

(3)仲裁请求及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2.向本会提交仲裁申请所依据的证据和证据清单。

3.向本会提交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4.按照本会的收费办法及指定期限预交仲裁费用。

(二)当事人的申请不符合上述第(一)款1、2、3项规定的,本会可以限期要求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书。

(三)当事人不预交仲裁费用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书;当事人迟延预交仲裁费用的,以实际预交仲裁费用的时间作为提出仲裁申请的时间。

第九条受理

(一)自收到符合本章第八条规定的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本会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二)仲裁程序自本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开始。

(三)本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及时将仲裁通知书连同仲裁申请书及其证据、证据清单送达被申请人,并将本会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双方当事人。

第十条答辩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被申请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三十日)内向本会提交答辩书和身份证明文件。本会在收到答

辩书后应及时将答辩书送达申请人。

第十一条放弃、变更仲裁请求或反请求

(一)申请人可以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并可以放弃、变更反请求。

(二)被申请人如有反请求,应当在本规则第十条规定的答辩期内以书面形式提交。反请求的提交参照本章第八条的规定。

(三)逾期提交的反请求,仲裁庭组成前由本会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

(四)反请求经受理后,本会应及时将反请求书及其证据、证据清单送达申请人。申请人应当在收到反请求书之日起十五日(申请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三十日)内向本会提交答辩书。逾期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五)本会或仲裁庭认为当事人提出的变更仲裁请求过迟而影响仲裁程序正常进行的,可以拒绝当事人的请求。

第十二条财产保全

(一)一方当事人由于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仲裁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二)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本会应当于二日内出具转交函,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

第十三条证据保全

(一)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

(二)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本会应当于二日内出具转交函,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

第十四条代理人

(一)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四名仲裁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办理有关仲裁的事项。

(二)仲裁代理人应当向本会提交委托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仲裁代理人代为提起、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选定或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仲裁员,进行和解、调解,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仲裁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者解除,委托人应当书面告知本会。

第十五条提交的文件份数

当事人按照本规则规定提交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反请求书以及证据、证据清单时,应一式五份;如果当事人人数超过一人,则应增加相应份数;如果仲裁

庭组成人数为一人,则可以减少两份。

第四章仲裁庭

第十六条仲裁庭组成

(一)仲裁庭可以由一名仲裁员或者三名仲裁员组成。由一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为独任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为三人仲裁庭,三人仲裁庭设首席仲裁员。

(二)当事人应当在分别收到受理通知书或仲裁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为二十日)内,选定仲裁庭组成方式并选定或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三)仲裁员应当从本会设置的仲裁员名册中选定或指定。

第十七条仲裁庭的确定方法

(一)当事人对仲裁庭组成方式选定一致的,从其选定,并按如下方式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1.当事人一致选定三人仲裁庭的,应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一致选定独任仲裁庭的,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

3.当事人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没有选定仲裁员或者选定的首席仲裁员、独任仲裁员不一致的,由本会主任指定。

(二)当事人对仲裁庭组成方式选定不一致的,由本会主任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按如下方式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1.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独任庭的,应通知选定三人仲裁庭的一方当事人于五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十日)内选定独任仲裁员,并按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2.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三人庭的,应通知选定独任仲裁庭的一方当事人于五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十日)内选定仲裁员及首席仲裁员,并按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三)一方或双方当事人逾期未选定仲裁庭组成方式,由本会主任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按如下方式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1.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独任仲裁庭的,由本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独任仲裁员。

2.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三人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员由本会主任指定,当事

人选定的仲裁员为仲裁庭组成人员;当事人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没有选定仲裁员的,由本会主任指定。

(四)仲裁案件当事人一方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仲裁庭组成方式的选定及仲裁员的选定、委托指定,应当在该方当事人内部协商一致并共同行使。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协商一致的,由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及指定仲裁员。

第十八条组庭通知

仲裁庭组成后,本会应当及时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十九条仲裁员地位

(一)仲裁员独立于各方当事人,并应公正、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

(二)仲裁员接受选定或指定的,应当签署保证独立、公正仲裁的声明书。

第二十条仲裁员信息披露

(一)仲裁员接受选定或者指定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知悉与案件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存在可能导致当事人对其独立性、公正性产生合理怀疑的情形时,应当立即书面披露。

(二)秘书应当将仲裁员的书面披露转交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就是否申请回避提出书面意见。

(三)当事人以仲裁员披露的事项为由申请仲裁员回避的,适用本章第二十一条第(一)、(二)、(四)、(五)款的规定。

(四)当事人在上述第(二)款规定的期限内没有申请回避的,不得再以仲裁员曾经披露的事项为由申请回避。

第二十一条仲裁员回避

(一)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二)当事人应当通过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说明事实和理由,并提供相应证据。

(三)对仲裁员的回避申请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如果回避事由的发生和得知是在首次开庭之后,回避申请最迟应当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案件,回避申请最迟应当在收到组庭通知之日起十日内提出,除非当事人是在该期限之后获知回避事由的。

(四)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另一方当事人表示同意,或者被申请回避的仲裁员获知后主动退出,则该仲裁员不再参加案件审理。但上述两种情形均

不意味着当事人提出回避的理由成立。

(五)除上述第(四)款规定情形外,仲裁员是否回避,由本会主任决定;本会主任担任仲裁员的,由本会集体决定。上述决定是终局的。

(六)当事人在获知仲裁庭组成情况后聘请的代理人与仲裁员形成本章规定的应予回避情形的,视为该当事人放弃就此申请回避的权利,但另一方当事人就此申请回避的权利不受影响。因此导致仲裁程序拖延的,造成回避情形的当事人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七)在本会主任或本会就仲裁员是否回避作出决定前,被请求回避的仲裁员应当继续履行职责。

第二十二条仲裁员更换

(一)仲裁员因死亡、除名或者健康原因不能从事仲裁工作,或者主动退出案件审理,或者本会主任决定其回避,或者双方当事人一致要求其退出案件审理的,应当更换。

(二)被更换的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五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十日)内,重新选定;是本会主任指定的,由主任另行指定,并将重新指定仲裁员的通知及时发送当事人。

(三)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全部或部分重新进行, 是否必要, 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全部或部分重新进行。

第五章审理

第二十三条审理方式

仲裁庭应当开庭审理案件。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或者仲裁庭认为不必要开庭审理并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仲裁庭可以根据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进行书面审理并作出裁决。

第二十四条审理措施

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发布程序指令、举行庭前会议、召开预备庭等;可以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由首席仲裁员或经仲裁庭授权的仲裁庭其他成员召集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并可共同确定双方争议焦点,由秘书记录在案;也可以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审理进行中的任何阶段,为查清案件事实,要求双方当事人提供证据、回答问题。

第二十五条合并审理

(一)两个或两个以上仲裁案件涉及到共同的或有关联的事实问题,应一方当事人申请,或者仲裁庭认为适当时,在征得所有当事人的同意后,仲裁庭可以

将案件进行合并审理,但裁决书应分别作出。

(二)仲裁庭组成人员不同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六条保密义务

(一)仲裁庭审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翻译人员、仲裁员、仲裁庭咨询的专家、委托的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人、本会的有关人员及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参加旁听的人员等,均不得对外界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进行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开庭地点

开庭审理在本会所在地进行。应双方当事人申请并经本会同意,或由仲裁庭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决定并经本会主任批准,开庭审理也可在其他地点进行。

第二十八条开庭通知

(一)本会应当在开庭审理三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为十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当事人。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庭可以决定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可以请求延期开庭,但必须在开庭审理三日前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庭提出,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在必要时可以自行决定延期开庭。

(二)第一次开庭后的再次开庭或决定延期开庭的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前款限制。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缺席

(一)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缺席裁决。

(二)反请求适用前款规定。

第三十条庭审秩序

(一)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有关仲裁参与人应当服从仲裁庭的安排和要求,对未服从仲裁庭的安排和要求、违反开庭秩序的,仲裁庭有权予以制止。

(二)经当事人同意参加旁听的人员不得发言。

第三十一条举证责任

(一)当事人对自已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仲裁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

(三)当事人在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

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四)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则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时,仲裁庭可以依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考虑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五)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二条举证

(一)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对举证期限另有约定且征得仲裁庭同意的,从其约定。当事人应当在要求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不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的,可在期限届满之前申请延期并说明理由。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材料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接受。

(二)当事人对自己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分类、编号,对证据的来源、证明对象及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并注明提交日期。

(三)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的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的真实性没有表示异议,可以视为与原件或者原物一致。

(四)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提交的外文证据材料和书面文件应当附有中文译本,但经仲裁庭同意的,可以不附具中文译本。

第三十三条仲裁庭自行收集证据

(一)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或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仲裁庭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时,认为有必要通知当事人到场的,应当及时通知。经通知,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未到场,不影响仲裁庭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

(二)仲裁庭自行收集的证据应当送交双方当事人,给予双方当事人一定时间提出意见。当事人逾期不作答复的,视为接受该证据。

第三十四条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

(一)由当事人申请并经仲裁庭同意或仲裁庭认为必要的,仲裁庭可以将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交由当事人约定或协商确定的专门机构进行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当事人协商不成或未作协商的,由仲裁庭指定。

(二)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而且当事人也有义务提供或出示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所需的任何文件、资料、财产或其他物品。

(三)对需要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申请或不预交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承担因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四)当事人与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人之间就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所需的文件、资料、财产或其他物品是否与案件有关有争议的,由仲裁庭决定。

(五)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报告的副本,应当送交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对报告提出质证意见。当事人逾期不作答复的,视为接受该报告。

(六)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并经仲裁庭同意的, 应当通知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人提问。

(七)当事人要求重新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的,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

第三十五条专家咨询

仲裁庭就案件涉及的专业技术性问题可以根据需要向专家咨询,专家咨询意见供仲裁庭参考。专家咨询费用由本会承担。

第三十六条质证和认证

(一)开庭审理的案件,在开庭前已经交换的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由当事人质证。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已经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仲裁庭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不经出示,直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二)对于当事人当庭或者开庭后提交的证据材料,仲裁庭决定接受但不再开庭审理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采取书面或其他方式进行质证。

(三)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及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报告,经质证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采纳。

(四)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仲裁庭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

(五)当事人在仲裁申请书、答辩书、陈述以及其他书面意见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证据,仲裁庭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六)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第三十七条辩论及最后陈述

(一)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

(二)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三)当事人在辩论终结后提出新的事实或仲裁庭认为必要的,可以恢复对案件事实的调查。

第三十八条庭审记录

(一)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当事人和有关仲裁参与人可以当庭或者在开庭后三日内阅读庭审笔录。当事人和有关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可以申请补正。仲裁庭不予补正的,应在庭审笔录中记录该申请。

(二)庭审笔录由仲裁员、秘书、当事人和有关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有关仲裁参与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在庭审笔录中记录该情况。

第三十九条仲裁与调解相结合

(一)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凭仲裁协议与和解协议,请求本会组成仲裁庭,按照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仲裁调解书或裁决书。仲裁庭应当就和解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案件审理的具体程序,经双方当事人书面同意,可以不受仲裁规则其他条款限制。

(二)仲裁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有利于当事人达成和解的适当方式进行调解。

(三)仲裁庭在进行调解的过程中,任何一方当事人提出终止调解或仲裁庭认为已无调解成功的可能时,应停止调解。

(四)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本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五)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或裁决书。

(六)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继续进行仲裁程序,并作出裁决。

(七)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在其后的仲裁程序、司法程序和其他任何程序中援引对方当事人或仲裁庭在调解过程中的任何陈述或意见作为其请求、反请求、答辩的依据。

第四十条撤回仲裁申请

(一)当事人申请仲裁后,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申请撤回仲裁申请。(二)经仲裁庭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撤回仲裁申请。

(三)当事人在仲裁庭组庭前申请撤回仲裁申请或反请求申请的,由本会作出决定;在仲裁庭组庭后提出申请的,由仲裁庭作出决定。

(四)申请人撤回全部仲裁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就被申请人的反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决;被申请人撤回全部仲裁反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就申请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决。

(五)本会受理仲裁申请后,仲裁庭组成前,当事人撤回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的,本会预收的案件受理费全部退回给当事人;仲裁庭组成后开庭前,当事人撤回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的,本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退回部分受理费给当事人;开庭后,当事人撤回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的,本会预收的受理费、处理费不予退回。

第六章裁决

第四十一条仲裁决定

(一)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任何决定均应当按照多数意见作出。如未能形成多数意见,则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二)经当事人同意或者仲裁庭授权,首席仲裁员可以就程序事项作出决定。

第四十二条裁决作出期限

(一)仲裁裁决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四个月(有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案件为六个月)内作出。在特殊情况下,由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报经本会主任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该期限。

(二)前款所指四个月或六个月不包括公告期间、决定仲裁协议异议期间以及对专门性问题进行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的期间。

第四十三条裁决的作出

(一)仲裁裁决应当依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仲裁裁决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二)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及仲裁地点。当事人协议不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

(三)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本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在裁决书上签名,也可以不签名。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不签名的,不影响仲裁裁决的效力。

(四)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十四条中间裁决和部分裁决

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当事人提出请求经仲裁庭同意时,仲裁庭可以在作出最终裁决前,就案件争议问题作出中间裁决或者部分裁决。中间裁决和部分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十五条费用负担

(一)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败诉、部分胜诉的,由仲裁庭根据当事人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其各自应当承担的仲裁费用的比例。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仲裁庭调解结案的,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各自应当承担的仲裁

费的比例;协商不成或者未作协商的,由仲裁庭裁决。

(二)因当事人未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或因当事人的其他原因导致仲裁程序迟延、费用增加的,增加的相关费用由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

(三)因当事人选定住所地不在厦门市的仲裁员等事由而发生的办理案件的差旅费、食宿费等相关费用以及因委托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以及聘请翻译等原因而发生的相关费用,本会或仲裁庭可以指定当事人在限定的期限内预交,仲裁庭对当事人预交的上述费用最终由谁承担应当作出裁决。

(四)仲裁庭可以不受当事人请求范围的限制对前三款规定的相关费用的承担进行裁决。

(五)仲裁庭有权裁决一方当事人承担另一方当事人因办理案件所支出的差旅费、律师费等全部或部分合理费用。

第四十六条裁决补充、补正

(一)如果裁决有漏裁事项,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请求仲裁庭就裁决中漏裁的仲裁事项作出补充裁决;如确有漏裁事项,仲裁庭应在收到上述书面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天内作出补充裁决。仲裁庭也可以在发出裁决书后的合理时间内自行作出补充裁决。

(二)对裁决书中的文字打印错误、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意见部分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已经作出判断但在裁决书主文中遗漏的,仲裁庭应当补正。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请求仲裁庭补正;如果属实,仲裁庭应在收到上述书面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补正裁决。

(三)仲裁庭不同意补充、补正裁决申请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四)补充裁决和补正裁决构成原裁决书的一部分。

(五)仲裁庭作出补充、补正裁决的,本会不再收费。

第四十七条重新仲裁

(一)仲裁庭收到人民法院重新仲裁的通知后,认为应予重新仲裁的,进行重新仲裁;认为不应重新仲裁的,须将书面意见提交本会,由本会函告人民法院。

(二)仲裁庭同意重新仲裁的,本会不再收取案件仲裁费用。

第七章简易程序

第四十八条简易程序的适用

(一)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凡案件争议金额不超过20万元(指人民币,下同)的,适用简易程序。

(二)争议金额超过20万元,双方当事人约定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适用简易程序。

(三)没有争议金额或争议金额不明确的,由本会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涉及的利益大小以及其他有关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并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四)当事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可以提出书面意见,仲裁庭组成前由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

第四十九条仲裁庭组成

(一)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由独任仲裁庭审理。

(二)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五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十日)内在仲裁员名册中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双方当事人逾期未能共同选定,由本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

第五十条答辩和反请求的期限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二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身份证明文件;如有反请求,也应当在此期限内提交申请书和身份证明文件。

第五十一条简易程序变更

(一)仲裁请求的变更或者反请求的提出导致案件争议金额超过20万元的,不影响简易程序的进行。但仲裁庭认为影响的,可以向本会主任申请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审理,是否同意由本会主任决定。

(二)双方当事人可一致请求将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

(三)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程序变更通知之日起五日内,按照仲裁规则的规定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原独任仲裁员作为首席仲裁员。

(四)新仲裁庭组成前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由新仲裁庭决定;新仲裁庭组成后仲裁程序的进行,不再适用简易程序。

第五十二条裁决作出期限

仲裁庭应当自组庭之日起二个月(有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案件为三个月)内作出裁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独任仲裁员提请本会主任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五十三条本规则其他条款的适用

本章未规定的事项,适用本规则其他有关规定。

第八章时效与文件送达

第五十四条时效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

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五十五条期间

(一)期间包括法律、本规则规定期间和指定期间。

(二)期间以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三)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是否准许,由本会或者仲裁庭决定。

(四)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当事人的案件,其期间参照适用本规则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当事人所适用期间的规定。

第五十六条送达方式

(一)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有关仲裁的文书、通知、材料可以直接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也可以以邮寄、传真、电报、委托等方式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

(二)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可以送达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也可以送达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可以送达本人或其同住的成年家属。

(三)直接送达而被送达人拒绝接收的,可以留置送达。

(四)直接送达或邮寄、传真、电报等方式送达有困难的,送达人可以邀请, 公证人员到场,把需送达的书面材料留在受送达人的营业地、现住地,以公证书形式记录送达情况,即视为送达。

(五)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以前述的送达方式无法送达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的,可以公告送达。

第五十七条送达地址

(一)当事人申请仲裁或答辩时应当向本会或仲裁庭提供或者确认自己准确的送达地址,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二)送达地址确认书的内容应当包括送达地址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以及受送达人的联系电话等内容。

(三)当事人在仲裁结案文书送达之前变更送达地址的,应当及时以书面方式告知本会。

(四)当事人拒绝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经本会或仲裁庭告知后仍不提供的,自然人以其户籍登记中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合同约定的地址为通讯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其工商登记、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地、合同约定的地址为通讯地址。

(五)经合理查询不能找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没有住所的境外受送达人的营业地点、经常居住地或者其他通讯地址而以邮寄、专递的方式或者能提供作过投递尝试的记录的其他任何方式投递给受送达人最后一个为人所知的营业地点、经常居住地或者其他通讯地址,即视为已经送达。

第五十八条送达日期

(一)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经直接送达的,受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并记明收到日期。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二)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本会或仲裁庭、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文书、通知、材料等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三)留置送达的,以在场人员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四)邮寄送达的,有送达回证的,以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没有送达回证的,以回执或特快专递查询单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五)传真送达的,有回传送达回证的,以送达回证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没有送达回证的,以传真回单上注明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六)公告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七)其他方式送达的,以相关证据证明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语言、文字

本会以中文为正式语言、文字。当事人另有约定,并经本会同意的,可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语言、文字。

第六十条本规则的正式文本

本会公布的本规则的中文、英文以及其他语文文本,均为正式文本。不同文本的表述产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的表述为准。

第六十一条本规则的解释

本规则条文标题不用于解释条文含义。

本规则由本会负责解释。

第六十二条本规则的施行

本规则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在本规则施行前本会受理的案件,仍适用受理案件时适用的仲裁规则;双方当事人同意的,也可以适用本规则。

厦门大学信息检索大作业

课题大作业(2人一组,自拟与自己导师研究方向一致的课题,完成以下作业) 1课题的分析 思维导图及主要概念分析 (要求:要有主概念面、相关概念、隐含概念、英文检索词) 1.1写出拟进行检索的检索策略、涉及到的学科范围。 课题名称: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 主要概念面: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1.2总体检索思路 你目前对这个课题了解的大致情况,以及你希望解决的问题。由此你准备如何展开(国内、国外、年限、文献类型)。 涉及学科及分类号: 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TP3) 1.3数据挖掘(Data Mining),也叫数据开采,数据采掘等,是按照既定的业务目标从海量数 据中提取出潜在、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在较浅的层次上,它利用现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查询、检索及报表功能,与多维分析、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联机分析处理,从而得出可供决策参考的统计分析数据。在深层次上,则从数据库中发现前所未有的、隐含的知识。OLAF'的出现早于数据挖掘,它们都是从数据库中抽取有用信息的方法,就决策支持的需要而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国内对DMKD的研究稍晚,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开始支持对该领域的研究项目。近年来发展迅速,进行的大多数研究项目是由政府资助进行的,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九五”计划等。 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很多,一般集中于学习算法的研究、数据挖掘的实际应用以及有关数据挖掘理论方面的研究。国内从事数据挖掘研究的机构主要在大学,也有部分在研究所

或公司。这些单位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空军第三研究所、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等。 2搜索引擎(百度、谷歌、scirus): 选择百度作为搜引擎 2.1检索策略:如下图所示 2.2找到的结果(截图第一页)

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实训心得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实 训心得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本次实训,是对我能力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是一个让我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好机会,原来,学的时候感叹学的内容太难懂,现在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我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网络真的很强大,用在学习上将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助手。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能够在网上找到。敢于攻坚,越是难的问题,越是要有挑战的心理。这样就能够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当然这也是不提倡熬夜的,毕竟有了精力才能够打持久战。但是做课设一定要有状态,能够在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想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不成功都难。最好在做课设的过程中能够有记录的习惯,这样在写实验报告时能够比较完整的回忆起中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当时遇到我以前从未遇到的问题,让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之后,我对这个错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这次的实训给了自己好大的提升,无论是学习中、还是同学的交流中。每一次的交流和谈话都会使我对某个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所以在这次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厦大网络教育在线测试题及答案计算机应用基础

1、冯·诺伊曼提出的关于计算机控制的重要思想是()。 正确的答案:A A、存储程序和二进制方法 B、CPU和内存直接交换数据 C、汇编语言思想 D、高级语言思想 2、当代计算机是以()为主要逻辑部件。 正确的答案:D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缩写。 正确的答案:A A、CAI B、CAD C、CAM D、AI 4、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 正确的答案:A A、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B、主机和外设 C、主机和各种应用程序 D、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5、()保存的数据关机后消失。 正确的答案:B A、硬盘 B、RAM C、ROM D、CD-ROM 6、微型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对CPU、存储器和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总线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 正确的答案:D A、逻辑总线、传输总线和通信总线 B、地址总线、运算总线和逻辑总线 C、数据总线、信号总线和传输总线 D、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7、软件系统可分为()两大类。 正确的答案:D A、文字处理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C、程序和数据 D、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8、衡量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中不包括()。 正确的答案:D A、字长 B、主存容量 C、主频 D、操作系统性能 9、()与CPU直接交换数据。 正确的答案:B A、硬盘 B、主存储器 C、扫描仪 D、鼠标 10、()不属于内存储器。 正确的答案:D A、高速缓冲存储器 B、RAM C、ROM D、CD-ROM 11、用高级语言VC编写的源程序,要转换为与其等价的目标程序,必须经过()。 正确的答案:A A、编译 B、编辑 C、解释 D、汇编 12、下列设备中,()即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正确的答案:B A、打印机 B、磁盘 C、鼠标 D、显示器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

转眼间,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个学期中,通过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和具体操作过程。在学习操作系统之前,我只是很肤浅地认为操作系统只是单纯地讲一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应用,并不了解其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用性。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才知道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也知道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系统软件,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而且还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多层次的抽象。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在生活中也有所应用,以下是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把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联系生活所得的心得体会: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系统软件,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而且还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抽象。操作系统的一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我们会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其原理与操作过程: 1.生产—消费者问题 在实际的操作系统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如下场景:某个模块负责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由另一个模块来负责处理(此处的模块是广义的,可以是类、函数、线程、进程等)。产生数据的模块,就形象地称为生产者;而处理数据的模块,就称为消费者。 单单抽象出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够不上是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该问题还需要有一个缓冲区处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作为一个中介。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冲区,而消费者从缓冲区取出数据。 为了理解这一问题,我们举一个寄信的例子。假设你要寄一封平信,大致过程如下: 1、你把信写好——相当于生产者制造数据 2、你把信放入邮筒——相当于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冲区 3、邮递员把信从邮筒取出——相当于消费者把数据取出缓冲区 4、邮递员把信拿去邮局做相应的处理——相当于消费者处理数据 2、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正式版1)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54 学分:4 适用对象: 全校本(专)科计算机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二、课程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新名词、术语及设计思路和方法技巧,掌握一种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简单维护。 课程基本要求: (1)熟悉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命令、图形、系统调用等); (2)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功能、结构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4)具有初步的操作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内容: 1.操作系统的概念 2.操作系统的历史 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4.操作系统的功能 5.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熟练掌握: 1、几种有代表性OS的特点。 2、OS五大管理功能。 3、从资源管理、进程管理、用户界面及结构等几个角度来定义 OS,从而得出什么是操作系统的概念。 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 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操作系统基本类型和、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第二章作业管理 内容: 1.作业的基本概念 2.作业的建立过程(重点SPOOLING系统). 3. 用户接口 4. 分时作业管理 熟练掌握:

操作系统实验个人总结

操作系统实验个人总结 学号: 实验一进程控制与描述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Windows2000编程,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较好地理解Windows2000的结构。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Windows2000中进程的“一生”。 二、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一台,局域网环境;软件环境:Windows2000 Professional、Visual C++ 6、0企业版。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第一部分:程序1-1Windows2000 的GUI 应用程序Windows2000 Professional下的GUI应用程序,使用Visual C++编译器创建一个GUI应用程序,代码中包括了WinMain()方法,该方法GUI类型的应用程序的标准入口点。 # include # pragma comment(lib, “user 32、lib” ) int APIENTRY WinMain(HINSTANCE/* hInstance */ , HINSTANCE/* hPrevInstance */, LPSTR/* lpCmdLine */, int/* nCmdShow */ )

{ :: MessageBox( NULL, “hello, Windows2000” , “Greetings”, MB_OK) ; return(0) ; }在程序1-1的GUI应用程序中,首先需要Windows、h头文件,以便获得传送给WinMain() 和MessageBox() API函数的数据类型定义。接着的pragma指令指示编译器/连接器找到User 32、LIB库文件并将其与产生的EXE文件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运行简单的命令行命令CL MsgBox、CPP来创建这一应用程序,如果没有pragma指令,则MessageBox() API函数就成为未定义的了。这一指令是Visual Studio C++ 编译器特有的。接下来是WinMain() 方法。其中有四个由实际的低级入口点传递来的参数。hInstance参数用来装入与代码相连的图标或位图一类的资源,无论何时,都可用GetModuleHandle() API函数将这些资源提取出来。系统利用实例句柄来指明代码和初始的数据装在内存的何处。句柄的数值实际上是EXE文件映像的基地址,通常为0x。下一个参数hPrevInstance是为向后兼容而设的,现在系统将其设为NULL。应用程序的命令行 (不包括程序的名称)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实用操作系统试验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X13 课程类型:学科通修课程 课程名称:实用操作系统课程英文名称:Applied Operating Systems 课程总学时:64 实验学时:16 总学分:3 适用对象: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 实验指导教材及参考书: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徐虹何嘉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及Windows 和Unix 操作系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建立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的并行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此外,操作系统用到的各种算法也是学生加强算法锻炼的好机会,对日后从事系统开发方面的工作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门实验课程是对《实用操作系统》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与理论学习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实施《实用操作系统》教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设计)使学生加强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深入而直观地理解操作系统使用的各类算法,提高学生自适应能力,为将来使用各类新出现的操作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1 进程管理 【实验要求】 掌握子进程的创建、父子进程的通信及其原理。 【实验内容】 ●熟悉linux环境的基本使用命令,熟悉使用vi、gdb、gcc等编程工具或软件 ●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父进程、子进程并发执行,输出并发执行的消息, 如: 父进程正在执行….. 子进程1正在执行….. 子进程2正在执行….. 一段时间后,父进程杀死子进程,然后结束自己的进程,分别显示: 子进程1被父进程杀死 子进程2被父进程杀死 父进程结束 实验2 使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与同步

学习操作系统心得体会

学院:软件学院 班级:1042 组号:7组 成员: 张晗 武川渊 张天峰 进程的创建与撤销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OK 1 //成功返回OK定义为1 #define EVERFLOW -1 //越界用-1 #define PCBSIZE 10 //空闲队列初始数组空间#define NULL 0 //空定义为0 typedef struct PCB //定义进程结构体 { char name[100];

int id; //进程的序号 int priority; //进程的优先级 int time; struct PCB *next; //进程指向下一个节点 }PCB,*PCBList; PCB pcb[PCBSIZE];//创建pcb块,初始空间大小为10 PCBList nullPcb;//空闲队列 PCBList readyPcb;//就绪队列 PCBList readyPcbtail;//就绪队列队尾指针 void InitPcb(PCBList &nullPcb);//--初始化空闲队列PCBList Create(PCBList &nullPcb);//-- //创建一个pcb 进程从PCB空间申请一个空PCB,填入进程参数,创建一个 pcb进程。 void InsertReadyPcb(PCBList &readyPcb,PCBList &pcb); int Delete(int id,PCBList &readyPcb,PCBList &nullPcb);//--用于销毁一个pcb进程,指定销毁队列的序列号,销毁该进程,并将它插入到空闲队列中 void PrintPCB(PCBList &readyPcb);//--就绪队列输出函数-输出就绪队列中的进程信息,以便观察创建或撤消活动 的结果 void main()

操作系统的心得体会

操作系统的心得体会 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机箱里会存积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会影响硬件的散热,尤其会影响cpu的散热。具体的表现是主机工作时噪声变大,经常出现操作反映迟缓等现象。那么多长时间清扫一次合适呢?这要看你的机器所处的环境的浮尘量了,一般在自己家里一个季度到半年清扫一次就可以了,因为对于新手来说过于频繁的清扫反而会增大硬件意外损坏的风险。清扫时将机箱盖打开,用软毛刷子轻轻扫去附着在主板各硬件表面的灰尘,然后将cpu风扇拆下,仔细扫去风扇叶片和散热片缝隙里的灰尘。然后拔掉内存,将内存插槽和内存条上的触点用潮湿的软布轻轻的擦干净。最后将所有部件装回原位就可以了。 关于操作系统的维护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我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不过我要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经验。 1、对于新手要尽量安装一键还原工具。一些品牌机都会带有一键还原工具,如果是组装的机器或是没有预装操作系统的品牌机,都是没有此类软件的,建议你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的第一时间安装这些软件并备份系统盘。 2、重装或更换操作系统前把一键还原工具卸载掉。因为这些软件很多都会保护引导区,所以在安装了这类软件后无法完成系统的重装。 3、不要把“我的文档”放在系统盘。因为在“我的文

档”中往往会保存一些比较大的文件,如果在系统盘,会占用本来就有限的系统盘空间,而且在一键还原或重装系统后系统盘的数据会被全部重写,原来的文件都将不复存在。 4、整理c盘的碎片时切忌不要让电脑做任何事情。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因为在整理碎片时浏览网页而导致系统崩溃。 5、尽量安装功能多的软件。这样可以减少系统中软件的数量,从而节省磁盘空间,但也不要过于求大求全,够用即可。 6、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可以关闭自动更新和系统还原,这样可以让系统运行更顺畅。 7、软件能用原版就用原版。很多软件都有破解版、汉化版、简化版、增强版等版本,这些版本很多都存在问题,有的还有病毒,所以软件还是原版好。 8、系统优化要慎重。我曾经因优化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重装。 9、卸载软件后要及时删除其安装目录。很多软件在卸载后会在其安装目录里保留一些文件,虽然一般都不是很大,但系统用的时间长了难免会留下大量这类垃圾文件。所以在卸载完一个软件后要查看其安装目录是否依然存在,如果存在就将其删除,无法删除的可以在安全模式下删除。 10、尽量避免强行终止进程。这样可以减少垃圾文件的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桌面维护个人总结

桌面维护个人总结 《桌面维护个人总结》的范文,觉得有用就请下载哦篇一:桌面支持与系统管理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1) 计算机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光驱、显卡、主板、电源 2)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整个计算机运算与控制的核心 a) 核心数 b) 主频 c) 缓存 3) 主板:连接各种硬件设备 a) 接口:RJ45、PATA(IDE)、SATA、PCI-E、CPU接口、DIMM(内存插槽) b) 芯片组:决定着主板的全部功能(支持的硬件类型、容量等) 4) 内存 a) 容量:内存的容量大小 b)频率:内存的处理速度 c)三通道技术 d)DDR3 5) 硬盘 a) 容量:单位为兆字节或千兆字节

b) 转速:硬盘盘片的旋转速度,单位是rpm c) 类型:传统硬盘、固态硬盘 6) 光驱 a) 传输速率:50X CD-ROM、16X DVD-ROM 7) 显卡 a) GPU即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 b) 显存即帧缓存,用来存储GPU处理过或即将提取的渲染数据 8) 显示器:屏幕尺寸、画面比例、接口 9) 计算机组装 a) 安装CPU b)安装散热片 c)安装内存 d)安装硬盘和光驱 e)安装显卡f)安装前面板 e)安装驱动程序 10) BIOS a) 输入/输出系统的简称、存储计算机基本硬件的信息、不可以随意拔插 b) BIOS作用:加电自检、初始化、引导操作系统 11) 进入BIOS设置工具的方法:开机时按Del或F2键等 a) 设置一:屏蔽软驱:Drive A、Drive B、None b) 设置二:设置密码:Password c) 设置三:清空BIOS密码:拔掉电池思想汇报专题、BIOS 跳线 d) 设置四:引导顺序:Boot

厦门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练习讲课稿

厦门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练习

1、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是 (1.0分) A、高级管理人员 B、各级各类管理人员 C、操作员 D、业务员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1.0分) A、MRPII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高度计划化和高度柔性的生产管理,保证正常的物料供应和生产协作,做好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B、MRPII是关于制造企业生产全过程管理的一种处理逻辑、一种方法和一种哲学思想,它是以生产计划为核心,以产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生产管理系统。 C、MRPII以“社会需要什么、我们能制造什么、用什么来制造和怎样制造、我们现在拥有些什么、我们还应该得到什么”这五个问题为核心。 D、MRPII使生产能力、生产期量标准、库存储备、生产进度和生产控制五个方面密切配合,达到多余进度均匀,负荷充分,并且能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时间地完成生产任务。 3、从功能结构上说,一个完整意义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 (1.0分) A、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战略计划四个层次 B、计划控制、过程控制、管理控制、战略控制四个层次 C、生产计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决策支持四个层次 D、生产计划、市场营销、管理控制、决策支持四个层次 4、以下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结构内容的是(1.0分)

A、信息源 B、信息渠道 C、信息用户 D、信息处理器 5、建设MIS的必要性取决于(1.0分) A、领导的迫切性 B、技术人员的需求 C、管理需求的迫切性 D、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6、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以及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 (1.0分) A、机器系统 B、物理系统 C、人-机系统 D、人工系统 7、构成信息资源的最关键因素是(1.0分) A、数据集中统一 B、应用数据模型 C、具有预测和控制能力 D、能够面向决策 8、不属于管理的基本职能是(1.0分) A、生产职能 B、计划职能

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1.1 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1) OS是什么:是系统软件(一整套程序组成,如UNIX由上千个模块组成) 2) 管什么: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记录和调度) 2、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功能: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管理。 1) 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地址映射,内存保护和内存扩充 2) 处理机管理:作业和进程调度,进程控制和进程通信 3) 设备管理: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设备驱动和设备无关性 4) 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文件操作的一般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存取控制 5) 用户接口:命令界面/图形界面和系统调用接口 3、操作系统的地位 操作系统是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建立其他所有软件的基础。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既管硬件,又管软件,它为其它软件提供运行环境。 4、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操作系统基本特征:并发,共享和异步性。 1) 并发: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给定的时间间隔中进行。 2) 共享:共享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被多个任务所共用。

3) 异步性:每个程序什么时候执行,向前推进速度快慢,是由执行的现场所决定。但同一程序在相同的初始数据下,无论何时运行都应获得同样的结果。 5、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 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个人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1) 多道批处理系统 (1) 批处理系统的特点:多道、成批 (2) 批处理系统的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3) 批处理系统的缺点:等待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 2) 分时系统 (1) 分时:指若干并发程序对CPU时间的共享。它是通过系统软件实现的。共享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 (2) 分时系统的特征: 同时性:若干用户可同时上机使用计算机系统 交互性:用户能方便地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 独立性:系统中各用户可以彼此独立地操作,互不干扰或破坏 及时性:用户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系统的响应 (3) 优点主要是: 响应快,界面友好 多用户,便于普及 便于资源共享 3) 实时系统 (1) 实时系统:响应时间很快,可以在毫秒甚至微秒级立即处理 (2) 典型应用形式:过程控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事务处理系统 (3) 与分时系统的主要区别: 分时系统实时系统交互能力强(通用系统)弱(专用系统) 响应时间秒级及时,毫秒/微妙级 可靠性一般要求要求更高 4) 个人机系统 (1) 单用户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 课程名称(英文):Operating System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学时:56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上机:8学时,实验:0学时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基础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技术,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实现方法,并运用操作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有的操作系统。使学生在操作系统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系统研究和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学时及基本要求

三、说明 1.本大纲意在掌握了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对现代操作系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介绍,以使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本课程课内实验8学时,并另开设操作系统课程设计1周。 2.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内容按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几个层次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本专业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与配合。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该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吸收新知识、新观念,尤其要密切注意操作系统发展的新动向。 5.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研究讨论教学为辅。 6.考核方式: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20%、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10%。 7.上机学时分配:本实验Linux环境下进行,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操作

厦门大学18春《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练习

单选题(1)Outlook Express信件不可采用()格式 A: WEB B: 文本 C: 信纸 D: FLASH 单选题(1)设置幻灯片放映的换页效果为“垂直百叶窗”,应使用“幻灯片放映”中的()命令。 A: 动作按钮 B: 幻灯片切换 C: 预设动画 D: 自定义动画 单选题(1)在Word 2003中可以另存为的文件类型是()。 A: DBF B: WPS C: BMP D: TXT 单选题(1)下面列出的四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 A: 潜伏性 B: 激发性 C: 传播性 D: 免疫性 单选题(1)如果想要控制计算机在Internet上可以访问的内容类型,应用使用IE的internet选项()标签。A: 常规 B: 安全 C: 内容 D: 连接 单选题(1)单击窗口最小化按钮,窗口缩至最小,此时该窗口所对应的程序() A: 还在内存中运行 B: 停止运行 C: 正在前台运行 D: 暂停运行,可单击鼠标右键继续运行 单选题(1)PowerPoint的大纲视图中,大纲由每张幻灯片的()组成。 A: 图形和标题 B: 标题和文本框内文字 C: 标题和占位符中文字 D: 图片和占位符中文字 单选题(1)如果在计算机上看数字电视,需要增加一块()。 A: 视频采集卡 B: DV卡 C: 电视卡 D: 视频监控卡 单选题(1)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的扩展名是( ). A: POT B: PPS C: PPT D: DOC 单选题(1)微型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对CPU、存储器和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总线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 ) A: 逻辑总线、传输总线和通信总线 B: 地址总线、运算总线和逻辑总线 C: 数据总线、信号总线和传输总线 D: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单选题(1)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命令的作用是()。 A: 放映幻灯片时可以跳转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N16103010 总学时(实践学时):45(10) 执笔者:郭迎九 修(制)订日期:2015.9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审阅者: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开发方法和操作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参与系统软件分析和开发奠定基础。同时养成踏实认真、刻苦钻研的基本素质,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本专业的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总学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 (一)操作系统概论(讲授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列举已有的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分类,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操作系统的分类,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及配置、"生成"概念。掌握至少一种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定义及发展;操作系统的形成和五大类型;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表征操作系统的属性;操作系统的配置、"生成"概念。至少一种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教学要求 1. 了解如何认识、熟悉和解剖操作系统; 2. 掌握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的五大类型和五大功能; 3.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选择一种); 5. 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重点: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的五大类型和五大功能。 难点: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二)进程管理(讲授6学时,实验3学时)

通过讲解进程PCB结构以及进程的状态转换图,使学生掌握进程的定义及基本特征;通过讲解多进程管理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例子使学生掌握进程的通信、进程调度以及同步、互斥防止死锁的算法。 教学内容 进程的定义;进程的五个基本特征;程序与进程的对比;进程与线程;进程控制块;进程的描述;进程通信;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信号灯;死锁及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教学要求 1. 掌握操作系统核心运行与“进程”的基本概念及“进程”的基本转换状态与应用特点; 2. 掌握操作系统进程的概念及与线程的关系; 3. 掌握作业的概念; 4. 了解操作系统核心运行及状态转换; 5.了解进程调度算法的程序编制; 重点:操作系统进程的概念及与线程的关系; 难点:作业的概念。 (三)文件管理(讲授4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列举C程序中文件操作的例子函数,讲解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使学生掌握文件的结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以及文件的存储目录和存取方法以及安全机制。 教学内容 文件管理的任务与功能;文件的结构与分类;文件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文件的目录结构;文件的存取控制和安全机制;文件系统与模型结构。。 教学要求 1.了解文件系统的编程设计; 2.理解文件系统的目录分类管理特点; 3.掌握文件的基本存取控制和系统管理; 重点:文件的基本存取控制和系统管理 难点:文件系统的目录分类管理特点;文件系统的编程设计 (四)存储管理(讲授4学时)

厦门大学实用操作系统重点

第一章: 1.寄存器类型及其作用 处理器寄存器 用户可见寄存器(数据寄存器(被程序员分配给各种函数)、地址寄存器(存放数据和指令的地址)、索引寄存器(基于一个基数+索引值寻找地址)、段指针(内存分段的地址)、栈指针(不用直接访问内部数据)):优先使用,减少对主存的访问。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程序计数器(包含取指令的地址)、指令寄存器(包含取指令的内容)、程序状态字(包含状态信息,如条形码)、中断寄存器(指向中断指令,包含程序、时钟、I/O、硬件失效中断)):控制处理器的操作。 2.处理器金字塔结构模型 3.命中率,平均存储时间计算 4.缓冲的作用,及其解决的问题

占据主存的一部分空间,主存将处理器所需的信息搬运到缓冲中,缓冲对操作系统可见,并由操作系统首先访问。加快内存的访问速度,解决处理器的速度远大于内存访问速度的问题。缓冲在与处理器之间进行字传输,与内存进行块传输。 5.DMA执行过程 处理器要读或写一块数据时,会给DMA模块发送一条命令,然后处理器继续它的工作,接来下由DMA模块替代处理器完成数据的传输任务,任务完成后发给处理器一个中断指令,然后由处理器接管。 第二章: 1.操作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 并发性: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活动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发挥并发性能够消除系统中部件和部件之间的相互等待,有效地改善系统资源 的利用率,改进系统的吞吐率,提高系统效率。 并行性: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活动在同一时刻发生,是并发的特例。 共享性:指操作系统中的资源可被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所使用。 分成两种资源共享方式:互斥访问和同时访问。 异步性:给系统带来潜在危险,有可能导致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确保捕捉任何一种随机事件,正确处理可能发 生的随机事件,正确处理任何一种产生的事件序列,否则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虚拟性:指操作系统中的一种管理技术,它是把物理上的一个实体变成逻辑上的多个对 应物,或把物理上的多个实体变成逻辑上的一个对应物的技术。 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共享性和异步性的主体是进程(或者说程序)。 部件之间的并行性是围绕进程并发性展开的,是进程并发性的一部分。 2.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开始->现在,出现了几种操作系统,及其相应的特点与其能够解决的问题,衔接的关键点 三种基本类型:批处理、分时操作、实时操作系统。 其他类型:微机、并行、网络、分布式、嵌入式操作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批量化处理作业方式的操作系统。 优缺点:用户提交作业后直至获得结果之前不再和计算机及他的作业交互,不 利于调试和修改程序。 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多个联机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的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接收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处理 的结果又能在规定时间内来控制监控的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作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