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典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三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意思表示

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第一百三十八条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第一百四十一条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第一百四十二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

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民法典》学习手册

《民法典》学习手册 民法,社会生活的记载与表达。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每一条都与你我息息相关!!! 一部民法典,提升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中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时光回溯到2014年10月,编纂民法典——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这一重大立法任务。 我国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第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并将修改完善的各分编草案同民法总则合并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民法典的编纂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意义重大。具有纲领性作用的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定,统领各分编,因此广受关注。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民法典编纂完成了关键的“第一步”。作为中国民法典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2018年8月,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其中包括6编,即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共1034条。 此后,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6月、2019年8月、2019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会议对各分编草案进行了拆分审议。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现场,一本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摆放在与会人员面前。 7编加附则、84章、1260个条文……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2017年制定的民法总则终于“合体”面世。编、分编、章、节……厚重的草案文本中,体例结构的“大树”枝繁叶茂。 从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到缴纳物业费、处理离婚纠纷……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要能够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普法学习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 总则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编总则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三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意思表示 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第一百三十八条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第一百四十一条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第一百四十二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005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133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 只有合法的民事行为才能构成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不一定都具有合法性,凡是在构成上有瑕疵的民事行为均不是民事法律行为。这里所称的合法性,既包括内容上的合法也包括形式上的合法。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 意思表示分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134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注意:意思表示虽然是民事法律行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但意思表示本身不是法律行为。 3、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 是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这一特点区别于其他法律事实,如侵权行为。侵权行为虽然也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但这个法律后果并非当事人自己主张,而是由法律规定的。 注意: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事实行为的区别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并非一切民事行为都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与事实行为相对应的概念。事实行为是指不具有意思表示内容,但按照法律规定,在客观上引起了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如侵权行为、无因管理行为、拾得遗失物的行为、发现埋藏物的行为等。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依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须有几个方面的意思表示) 1、单方法律行为。指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行使个人权利的行为,而该行为仅仅发生个人的权利变动,如抛弃所有权、他物权的行为等;二是涉及他人权利的发生、变更或消灭等,如债务的免除、委托代理的撤销、委托代理的授权、处分权的授予、无权代理的追认、遗嘱的订立、继承权的抛弃等。 2、双方法律行为。指由双方当事人相对应的意思表示的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一般的合同(契约)都是双方法律行为。

2020年《民法典》通关训练题考题(含答案)

2020年《民法典》通关训练题考题 第一章基本规定 1.(单选题)—名顾客到水果店买苹果,售货员硬把瘦小的梨也搭配给顾客。售货员的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2.(单选题)对合同内容当事人可以自由协商,体现民法的基本原则是:()A.平等原则B.诚实信用原则C.公平原则D.自愿原则 3.(单选题)为了保护()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的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制定的。A.民事关系、社会主义、规定B.自然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C.全体公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法规D.民事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 4.(单选题)关于什么叫做民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民法调整所有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B.民法是为了保护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的总称C.民法保障民事主体之间的自然人、法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D.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5.(多选题)以下可以成为民事主体的是()。A.自然人B.法人C.非法人组织D.国家 还有5道题请点击阅读原文答题 1.A [解析]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题中四个选项均是未成年人,只能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创作是事实行为,不要求创作人必须成年,A项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3.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4.BC [解析]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合同编与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比对

民法典合同编与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这是中国法学界的大事,也是影响亿万中国人民生活的大事。 民法典逾1200条,合同编独占500多条。作为专业研究合同的机构,“法天使-中国合同库”持续跟进民法典修订中与合同有关的部分,此前已完成民法典草案2019年12月稿(以下简称“19版民法典草案”)与《合同法》的比对工作。 当前,对19版民法典草案已有了解的法律人希望进一步获知: ?正式版民法典合同编与现有《合同法》对比 ?正式版民法典与19版相比,又做了哪些修改 现在,我们就将对正式版《民法典》、19版民法典草案与现有《合同法》进行统一比对说明,并且更进一步,将对比范围扩大至与合同有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即: 对比内容不仅涉及现行《合同法》,还涉及部分司法解释、法律法规中部分涉及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本文结构: 一.整体情况说明 二.正式版民法典合同编与《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比表(获取比对版方式:法天使公众号后台回复合同编) 如时间有限,可先收藏,重点查阅本文“整体情况说明”部分。 注:为便于表述,以下将《合同法》、相关司法解释等被《民法典》所取代的现有法律法规称为“旧法”。 说明:为方便阅读,内容对比将使用简称,对比简称表如下:

PDF细节对比如下图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大纲(草案)-《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 梁慧星 《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大纲(草案)* 目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权利客体 第三章权利主体——自然人 第四章权利主体——法人 第五章法律行为 第六章代理 第七章期日、期间

第八章诉讼时效 第九章权利行使 第二编物权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所有权 第三章基地使用权 第四章农地使用权 第五章邻地利用权 第六章典权 第七章抵押权 第八章质权 第九章留置权 第十章让与担保权 第十一章占有 第三编债权总则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债的原因 第三章债的标的 第四章多数当事人的债权债务第五章债权的移转与变更 第六章债的保全 第七章债权的消灭 第四编合同法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合同的成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第六章违约责任

第七章至第二十四章各种合同第五编侵权行为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使厨人责任 第三章工作物责任 第四章公共营造物责任 第五章公害责任 第六章动物伤害责任 第七章高度危险责任 第八章交通事故责任 第九章产品责任 第十章医疗过失责任 第十一章侵害人格权的责任第六编亲属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亲属 第三章结婚 第四章夫妻关系 第五章离婚 第六章父母子女 第七章收养 第八章扶养 第九章监护 第七编继承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法定继承 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四章遗产的处理

(总说明) 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分为两大类,即经济生活关系和家庭生活关系。与此相应,民法规范也分为两大类,即财产法和身份法。财产法再分为物权法、债权法、继承法和知识产权法,而身份法仅指亲属法。民法属于权利法,物权法规定物权,债权法规定债权,继承法规定继承权,知识产权法规定知识产权,亲属法规定亲属权。人格权属于民事主体资格应有内容,应与主体资格一并规定。物权、债权、继承权和知识产权性质上属于财产权,人格权和亲属权性质上属于非财产权,再由财产权与非财产权构成一个完整的民事权利体系。 民法典编纂有两种体例。其一是法国式,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分为三编:第一编人,第二编财产,第三编取得财产的方法。其二是德国式,以德国民法典为蓝本,分为五编:第一编总则,第二编债权,第三编物权,第四编亲属,第五编继承。德国式编纂体例的特色在于,将各种法律关系的共同规则抽出,集中规定在个别规定之前,关于各种合同的共同规则,作为合同的总则;关于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的共同规则,作为债权总则;关于物权、债权、亲属、继承的共同规则,作为法典的总则,使整个法典成为一个逻辑严谨的规则体系。学者通说认为德国式编纂体例较优。20世纪编纂的民法典多数采德国式编制体例或以德国式编纂体例为基础而稍有变化。 考虑到德国式编制体例的特点在于着重法律的逻辑性和体系性。着重法律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法律规则明确,人民易于学习、了解,法官易于操作、适用,可以保障裁判结果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可以达到通过民法典教育人民的目的。反之,不着重法律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则法律规则不明确,其内容难于了解、把握,其操作、适用复杂,难于保障裁判结果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并考虑到我国自清末法制改革以来,德国民法典的编制体例及所确立的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体系,已经为我国民事立法、司法实务和学术界所接受。现行民法通则的章节安排、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及所确立的民事权利体系,显然借鉴了德国民法典的立法经验。因此,我国民法典大纲的设计,应以现行民法通则为基础并着重参考德国式编制体例。 本方案以民法通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和第九章的规定为基础,设计民法典的总则编;以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一节的规定和现行担保法

《民法典》中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以及有效

《民法典》中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以及有效 导读:《民法典》是我国民法的最高立法机关,其中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生效和有效的相关条款。本文将从法律行为的概念入手,深入探讨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和有效等方面。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依法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自由意思表示或者其他意思表示。根据行为的性质和作用,民事法律行为可分为协议和单方行为。协议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通过自由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相互约束的法律行为。单方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自由意思表示单独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定主体 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定主体资格,自然人要达到法定年龄,法人或其他组织需要具有法人地位。如果当事人没有法定主体资格,其所进行的法律行为就是无效的。 (二)真实意思

民事法律行为实施过程中必须表现真实意思,即确保当事人的意思真实存在、真实、诚意表达。如果实施过程中存在虚假意思、恶意欺诈等情况,则该法律行为成立无效。 (三)合法目的 民事法律行为的目的需要是合法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风尚。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法律行为在成立时也是无效的。 (四)合法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需要符合国家法定的形式和程序要求。不同民事行为形式的要求不一样,例如土地买卖需要办理房产证等手续,合同需要签署双方当事人的字迹等。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法律行为自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时间点。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法定生效 法定生效是指行为符合法定的生效条件,成立之后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如大多数合同的法定生效为签署合同之日。 (二)约定生效

合同签订相关规定整理(含民法典规定)

合同签订相关规定整理(含《民法典》规定) 注:以下规定,整理于2020年8月 I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II 《电子签名法》 III 《九民纪要》 《民法典》 第一编总则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 第二编物权 第四分编担保物权 第十六章一般规定 第三百八十七条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 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百八十九条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 第三编合同 第一分编通则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七十三条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办法、基金招募说明书、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和宣传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 第四百九十一条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当事人一方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的,对方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时合同成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百九十五条当事人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合同的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等,构成预约合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订立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 第四百九十六条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民法典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三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意思表示

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第一百三十八条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第一百四十一条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第一百四十二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

专利代理考试相关法专题七(民法典)

多选题 1、根据民法典总则编及相关规定,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 A.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B.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 C.民事法律行为一律不能采取口头形式 D.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A选项,《民法典》第133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民法典》第143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二)意思表示真实……”,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民法典》第13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因此C 选项错误。D选项,《民法典》第136条第1款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因此D选项正确。(2015改编) 单选题 2、2018年春节前夕,孟某的妻子刘某收拾房间时发现一件孟某穿了5年的旧大衣。刘某欲购买一件新衣服给孟某,遂将孟某的旧大衣扔到楼下的垃圾箱里。第二天,孟某问妻子刘某自己的大衣为何不见了。刘某说已经扔掉啦。孟某说:“大衣里价值27500元的欧米茄手表拿出来了么?”,刘某说没有。经查,该大衣连同手表被同小区捡拾垃圾的徐老太捡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单选) A.刘某将孟某大衣扔掉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B.大衣属于遗失物,徐老太应当返还

C.手表属于无主物,徐老太可以先占 D.徐老太应当返还手表,但大衣可以先占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选项,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刘某将孟某大衣扔掉的行为是动产所有权的抛弃,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而非事实行为,因此A选项错误。B、C、D选项,《民法典》第314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孟某的大衣被刘某抛弃后属于无主动产,徐老太可以基于先占而取得大衣的所有权,而刘某将孟某大衣扔掉时不存在抛弃欧米茄手表的意思表示,手表属于遗失物,徐老太拾得遗失物,依法应当返还,因此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司法2018) 多选题 3、单从合同的法律性质分析,赠与合同属于()。(多选) A.单务合同 B.要式合同 C.单方合同 D.双方合同

最新版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基本规定 第二章自然人 第一节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节监护 第三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第四节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三章法人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营利法人 第三节非营利法人 第四节特别法人 第四章非法人组织 第五章民事权利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意思表示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第七章代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委托代理 第三节代理终止 第八章民事责任 第九章诉讼时效 第十章期间计算 第二编物权 第一分编通则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节不动产登记 第二节动产交付 第三节其他规定 第三章物权的保护 第二分编所有权 第四章一般规定

第五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相邻关系 第八章共有 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分编用益物权 第十章一般规定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二章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 第十四章居住权 第十五章地役权 第四分编担保物权 第十六章一般规定 第十七章抵押权 第一节一般抵押权 第二节最高额抵押权 第十八章质权 第一节动产质权 第二节权利质权 第十九章留置权 第五分编占有

第二十章占有 第三编合同 第一分编通则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七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第八章违约责任 第二分编典型合同 第九章买卖合同 第十章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第十一章赠与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 第十三章保证合同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保证责任 第十四章租赁合同 第十五章融资租赁合同 第十六章保理合同

民法典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法典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考试试题及答案 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的甲今年十二周岁,某天放学后,甲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购买了一支铅笔,甲购买铅笔的行为()。 A、无效 B、效力待定 C、需经法定代理人确认 D、有效(正确答案) 男甲和女乙结婚后,因甲多次家庭暴力,乙不能忍受提出离婚,甲请求乙原谅,并签订了一份保证协议,约定如果甲今后再对乙使用暴力,则需赔偿乙20 万元,请问该协议()。 A、有效(正确答案) B、无效 C、待生效 D、是否有效由法院确定 以下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签订租房合同 B、行政机关购买公办用品 C、签订合伙协议 D、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正确答案) 下列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前提 B、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必定生效(正确答案) C、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必定成立 D、一般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

下列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正确答案)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C、受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D、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解释错误的是() A、深藏于当事人内心的意思无法作为认识的对象,是无法解释的 B、对意思表示进行解释的主体是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 C、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对意思表示的解释是任意的主观解释(正确答案) D、解释的目的就是明确意思表示的真实含义 下列哪项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 A、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B、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C、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有关意思表示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正确答案) B、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正确答案) C、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旦作出,不得撤回 D、所有单方行为都是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形式。 A、书面形式(正确答案)

《民法典》第133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评注

《民法典》第133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评注 王文胜 【期刊名称】《法治研究》 【年(卷),期】2022()1 【摘要】《民法典》第133条不再将民事法律行为限定为“合法行为”,从而,《民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当于《民法通则》中的“民事行为”,并与大陆法系中通行的“法律行为”一词本质相同。《民法典》第133条所规定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法律行为的目的(而非效果),这一目的是民事法律行为区别于其他行为的重要标志。在《民法典》的规则体系中,意思表示与民事法律行为不同,意思表示生效之后方有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可能;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不存在所谓“不需要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传统学说所称意思表示的“要素”,所表达的往往是一个正常的意思表示所具有的“元素”。在对意思表示的元素进行拆分观察时,将其客观方面拆为三部分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外部行为、客观所表现出的受拘束的意思、客观所追求的私法效果。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仍停留在我国民法学说讨论之中,未进入《民法典》的规则体系。【总页数】18页(P45-62) 【作者】王文胜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论民法典合同解除权消灭规则 ——《民法典》合同编第五百六十四条评注2.《民法典》欺诈婚姻的理解与适用——以民事法律行为为中心3.《民法典》买卖合同的定义及准用规则之评注4.《民法典》中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与有效5.哪些知识可以被遗忘,哪些需要保存?--基于《法律评注:一个国际性的比较》与英文版《德国民法典评注》的观察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法典第六条理解与适用

民法典第六条理解与适用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那么,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条文主旨】 木条是关于公平原那么的规定。 【条文理解】 一、公平原那么的概念和内涵 在社会学意义上,公是公共,指大家,平是平等,意为大家平等存在。引申为公正而不偏袒。《管子•形势解》曰: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在经济学意义上,公平是指个体之间、群体之间或者个体与群体之间在某个或者某些方面的投入或者获得状态存在微小的相对差距。公平强调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但成认差距,强调差距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如果某种状态的相对差距为零,那么这不是公平,而是平均。法律意义上的公平,一是指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地位、权利、义务、责任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二是指笫三方(包括机构、组织、个人)在对待公共利益、利益冲突、当事人诉求等问题时,秉持居中裁断、不偏不倚的立场与态度。在法律上,公平是法所追求的根本价值之一。 民法中的公平原那么,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公正、持平、合理确定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第•,民法标准在规定民事主体权利、义务与责任承当时,应表达公平原那么,兼顾各方利益,为合理分配当事人权利义务提供价值指引。第二,民事主体应当本着公平的观念进行民事活动,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三,民事行为的结果不能显失公平,如果显失公平,就应当以公平为尺度,协调处理当事人间的利益关系。

我国现行法律中,不少民商事单行法、社会法、经济法等都规定了公平原那么。如《劳动合同法》第3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公平原那么。《信托法》第5条规定,信托当事人进行信托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平原那么。《证券投资基金法》第4条规定,从事证券投资基金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那么。《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公平原那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公平原那么。域外立法例中,《德国民法典》第315条规定,由合同当事人一方确定给付的,有疑义时,必须认为该项确定是依照公平裁量作出的,且所作出确实定只有符合公平时,才对另一方有约束力。〔I]《法国民法典》第1135条规定,契约不仅仅依明示发生义务,根据契约的性质,发生公平原那么、习惯或法律施加的义务。[2]公平原那么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法律根本原那么。[3] 二、公平原那么的意义和功能 (-)公平原那么是一种法律价值理念 公平在西方起源于古希腊朴素的正义观。这•时期的公平(fair)与正义(justice)是同义的。历经中世纪神学思想的浸涅,经过17、18 世纪人文启蒙运动的熏陶,后来受到法律进化论、个人主义的影响,开展到20世纪中期后,极端个人主义受到社会本位公平观的修正,公平的内涵日益反映出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特征和法律价值。[4]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公平原那么表达了民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价值,对标准民事主体的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5] (二)公平原那么是法治经济的本质特征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经营者必须以市场交易规那么为准那么,享受公平合理的对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权,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义务。市场经济以合同为纽带,公平原那么在合同法中得到充分表达,它要求合同当事人平等协商、公平合理、等价有偿、权利义务对等。《民法典》合同编中的第496条

民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引言 在现代法律体系中,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个人或组织依法通过意思表示,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中被赋予 了重要地位,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维护社会 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民法典中的民 事法律行为进行探讨。 二、合同行为 合同是民法典中最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形式之一。它是自愿约定、 平等自由原则下产生的协议,具有约束力和保护权益双重功能。合同 行为在民法典中也得到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成立、效力、履行等方面。合同行为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口头约定,也可以是书面合同或电子合同。无论何种形式,合同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合意、客体和目的,各 个要素之间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三、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是一方主体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在 民法典中,侵权行为被视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形式,包括侵权行为的 成立、故意和过失、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侵权行为可以是民事侵权,如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等;也可以是荣誉侵权,如名誉、声誉的 侵害。无论何种侵权形式,对侵权行为的主体要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遗赠行为

遗赠行为是指遗嘱人在生前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遗嘱将财产或遗产权益转移给他人的行为。遗赠行为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形式,与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有所不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赠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要素,包括遗嘱的形式要求、被遗嘱人的资格、遗赠的对象和内容等。遗赠行为的实施不仅受到遗嘱人的意愿限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五、总结 民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合同行为、侵权行为和遗赠行为等多个方面,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法律行为。这些法律行为不仅具有约束力和保护权益的作用,也是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础。在实施这些民事法律行为时,应遵循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民事法律行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并推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 六、参考文献 (这里你可以列出你参考的文献,注意不要包含网址链接)

《民法典》解读140:意思表示的方式

《民法典》解读140:意思表示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二节意思表示,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本条是关于意思表示方式的规定。 一、本条的历史由来 民法通则没有对于意思表示的形式并无统一的规定,明示或默示的意思表示形式分散见于各种具体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六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的要求,对方未用语言或者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认定为默示。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该条规定默示的意思表示,区分两种情形:第一是“以行为接”收,为默示;第二是“不作为的默示”应指没有人的行为动作,属于完全沉默,只在法定或约定例外情况下构成意思表示。本条在上述规定之外增加了一种情形,即存在交易习惯时,沉默也可构成意思表示,应予注意。《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民法典第四百八十条没有改动。承诺首先可以“通知”方式作出,但无形式限制,口头或书面均可,只要能够明确表达同意接受要约的意思即可。且无须与要约的形式对应。“通过行为作出承诺”属于意思实现,广义上也可作为默示意思表示。 二、制定本条规范目的和规范含义 (一)规范目的 本条规定的是意思表示的明示或默示形式,也即意思表示中表示行为的形态。表示行为是表意人的内心意思表达于外部,是基于行为意思的动作,确立了效果意思,并使其表示意思能够为他人辨认。通过表示行为,才能使意思表示显示出来。尽管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但二者规范目的不同。法律行为

支部书记讲党课学习民法典

党课 学习民法典,做知法懂法守法好党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华典”命名的法律。民法是社会生活的记载与表达。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休戚相关。 《民法典》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七大部分组成,共有1260条。 第一编:总则(共10章):第一章基本规定;第二章自然人;第三章法人;第四章非法人组织;第五章民事权利;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七章代理;第八章民事责任;第九章诉讼时效;第十章期间计算。 第二编:物权(五分编,共20章):通则(3章)、所有权(6章)、用益物权(6章)、担保物权(5章)、占有(1章) 第三编合同(三分编,共29章):通则(8章)、典型合同(19章)、准合同(2章)、 第四编人格权(共6章):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第三章姓名权和名称权;

第四章肖像权;第五章名誉权和荣誉权;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五编婚姻家庭(共5章):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结婚;第三章家庭关系;第四章离婚;第五章收养。 第六编继承(共4章):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法定继承;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四章遗产的处理 第七编侵权责任(共10章):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损害赔偿;第三章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四章 产品责任;第五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第六章医疗损害责任;第七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第八章高度危险责任;第九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第十章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民法典内容的变化和大家生产生活中最容易涉及到的内容: 1、胎儿权益:生活中,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情况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纠纷和争议也越来越多。一个胎儿还没有出生,父亲或者母亲就去世了,这个胎儿有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民法典鉴于这一问题的法律空白,增加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

民事法律知识大全民法必背知识总结

民事法律知识大全民法必背知识总结民事法律的意思是就是基于意思表示而设立、变更或终止特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亦称法律行为,从学理上讲,它是指目的在于发生民法上的后果并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法律事实,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快车提醒,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人和物的关系。尽管在财产关系中其标的常常是物,但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不是发生在人与物之间。经民法确认的民事法律关系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5.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6.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7.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 三、民事法律的主体包括哪些 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自

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 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五十七条,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 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民法的基本概念 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条的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与经济法的区别 两者调整范围不同,有重合,但有区别。经济法调整以生产经营管理 为中心所发生的经济关系,民法调整以交换为中心所发生的财产关系,经 济法调整纵向的经济关系与一定范围的横向的经济关系,还调整经济组织 内部一些重要经济关系,民法则不调整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也不调整经 济组织内部关系,经济法不调整民法中的平等的人身关系。 主体构成不同,民法中的主体分自然人与法人两类,经济法主体体系 包括法人以及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和内部组织。 主旨思想不同,民法是“个体权利本位”,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 调整手段不完全相同,民法主要采取民事手段,经济法除了采取民事 手段,还运用行政手段,刑事手段,实行综合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