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培训师》知识点分类总结

《企业培训师》知识点分类总结

《企业培训师》知识点分类总结
《企业培训师》知识点分类总结

《企业培训师》知识点分类总结

一、基础性工作

(一)岗位职务描述基础工作的基本环节(P6)?1、确定岗位职务分析对象

?2、成立岗位职务分析描述工作组

?3、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经费预算、查资料办法、时间等)

?4、搜集有关文件、资料等

?5、制定岗位职务分析图表

?6、对岗位职务分析人员进行培训

?7、按工作规模、专业技术要求划分工作小组

?8、工作人员填写各种岗位描述表格

?9、对所填表格进行审核

?10、打印、上报、审定

?11、制定岗位职务分析档案

(二)培训项目开发的基础性工作(P47—52;11年5月案例问题1标准答案)

1.对班组长的素质进行最基本的分析。

2.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搜集。

3.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文字材料的整理。

4.对整理的信息文字材料进行提炼与使用。

5.对提炼的信息材料进行基础台帐的建立。

培训项目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原则(P56):准确性原则、全

面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三)培训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P68—69)

1.明确课程开发依据。直接依据(P68)——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确定的培训目的、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这是

培训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做好相关信息搜集工作

的前提和基础。

2.制定工作计划。

3.搜集相关信息。

4.及时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包括(P71):计划制定,人员构成、信息搜集、分析和加工,信息的应用评估,提出课程开发建议

(四)培训教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P95)

1.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

2.相关培训信息的搜集。

3.其他工作

(五)企业培训教学管理辅助工作(P103—104)

1.培训班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学员报名、选择场地设施、经费预算、教材准备、培训师聘请等;

2.班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务管理和学员管理两方面。教务管理——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授课培训师。

学员管理——包括:学习纪律、秩序、课余活动、日常生活、学籍管理、学习考核安排等。

(六)培训评估的基础性工作(P125)

1.为设计评估技术方案搜集相关信息、资料。

2.都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3.按照已确立的评估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案要求具体实施某项评估工作。

(七)培训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P167)

1.加强培训质量教育工作。

2.强化培训质量信息工作。

3.健全培训质量管理责任。

4.推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八)培训项目开发的基础性工作(11年5月案例分析题2问题一给的参考答案要点与评分标准,来自P47“能力训练指南”)

1.对班组长的素质进行最基本的分析。

2.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搜集。

3.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文字材料的整理。

4.对整理的信息文字材料进行提炼与使用。

5.对提炼的信息材料进行基础台帐的建立。

二、原则

1.岗位职务描述的基本原则(P13—15):实用性、专家行

为性、个性化、科学操作、动态管理。

2.培训项目开发基础性工作原则(P56—57):准确性、全

面性、时效性。

3.职业培训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P90):教师为指导、

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互动、突出实践性

3.培训教材开发信息搜集工作的基本原则(P97):与培训

目标相符、实事求是、系统性、经济实用。

4.培训评估的主要原则(P126):社会需求、方向性、客

观性、指导性、系统性。

5.培训质量管理基本原则(P169—170):需求至上,经济性,管理标准便于评价,科学规范、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简单易行,态渐进、持续改进

三、关系

(一)岗位职务描述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P17—18)

1、从岗位本身的角度帮助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预测。

2、岗位职务描述本身也具有培训大纲的作用。

3、把员工与岗位通过科学的岗位描述手段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可以大大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并提高培训的效益。

(二)培训课程与培训项目的关系(P65—66)

1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项目决定、支配、引领课程)

2课程开发反作用于培训项目(课程丰富项目、增强培训的亮点、匡正项目的偏颇)

(三)职业培训教材与学科性教材的关系(P91)

1、二者都具有教材的一些基本特征。都是知识、技能的载体。

2、两种教材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一致性,书本、多媒体等。

3、二者都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和差异性。职业培训教材不强调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而学科性教材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培训教材与培训课程的关系(P91)

1、培训教材是培训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培训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2、培训教材是依据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开发的,是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具体化。

(五)培训质量管理与评估的关系(P159)

1评估是进行质管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为改进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必须和可靠的依据。但评估侧重事后检查和评价,属于事后控制2质管是全过程管理与控制。质管好比“工程监理”监视每个建设环节,评估好比“质量监督站”评价工程质量好与差的程度。

(六)职业培训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区别(P64)

1课程目标不同

2注重时效性的程度不同

3课程内容(实践、理论)、编排形式不同(以技能结构为逻辑,以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为逻辑——学科的历史沿革、原理、要点、难点、结论)

4课程的实行模式不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户外教学)

5课程的评价不同

四、作用

1.岗位职务描述的作用(P11):提高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使技术投入更加合理;双向选择的依据;组织内部用人的标准;培训大纲的功能;绩效评估的尺度。

2.培训对提高人员素质的作用(P41):道德、思想的熏陶;行为改善;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人才,特别是技能

人才的培养。《邓小平文选》: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3.培训评估工作的作用(P130—131):信息反馈与调节;目标导性;指导与促进;鉴定与考核。

4.培训质量管理的作用(P158):发挥培训工作指南作用;可更有效落实培训责任;有助于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对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5.多媒体技术的作用(P181):丰富课程内容,使培训胡表现形式多样化;使培训过程生动化,提高学习效果;便于知识管理肯共享;增强学习能动性

6.课程开发重要性(P61):主动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具体内容的细化工作;积极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实施活动;用对比方法看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培训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培训教材的选用、编写都直接依据于培训课程)

五、基本要求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要求(P71)

1与培训目标一致

2与课程目标一致

3保持系统性

(二)培训课程开发基本要求(P68)

1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开发人员

2研究分析并明确培训项目和活动的目的

3做好信息搜集整理分类

4确立课程开发方向、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方案。

(三)企业培训师选拔使用基本要求(P120)

1明确队伍思想,加强规划,有目的选拔和使用师资

2严格把关、保证质量选择那些素质高的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做培训讲师

3深入宣传培训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社会支持,吸引有志之士和专长人士加盟

4多渠道,多方法选拔和使用

5解决待遇问题。

(四)企业培训师聘任与约定应事先明确的事项(P116)1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

2教学课时和培训主办方所应提供的各项支持(包括教学和非教学方面的支持)

3讲课费具体标准、讲课费支付形式、讲课费支付时间。

4双方的违约责任等。

(五)企业培训师聘任时沟通与协调的内容(P117)1介绍培训的总体情况:培训目的、目标、课程安排、学员构成等情况向培训师进行详细介绍

2教学内容补充和调整:双方初步交涉后,在相互了解基础上,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3教学条件沟通。

(六)培训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P170—171):总体性,

客观性,准确性,适时性,灵活性,效果性。

(七)培训项目开发信息材料的提炼与使用应当注意的几点(P51):实事求是,科学加工,形成一份经验材料、进行评估

(八)评估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P124)

1过分依赖评估人员的良心和职业道德

2不能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

3没有建立良好地反馈系统。第一路线有行政系统把评估反馈给受训者;第二路线是各培训支援部门,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第三条路线是教师,提醒教师完善自我。

4没有建立持续的评估制度

(九)把握岗位信息搜集工作的要点(P6—7)

1信息搜集要尽量全面

2信息搜集要准确

3信息的整理要清楚

(十)怎样把握培训质量管理的关键点(P156—157)1紧紧抓住培训质量管理的实效性

2培训质量管理要全员管理

3培训质量管理要注意过程管理

4培训质量管理需要本土化

5把质量文化建设作为培训质量管理的基础

(十一)有效控制培训质量管理的要诀(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如何落到实处?P165—166)

1建立以“PDCA”循环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程序(戴明环)

2尽可能将衡量标准加以量化和固定化

3各控制责任者之间要加强相互沟通和支持

六、要素

1.职业的五大要素(P17):名称,工作,资格和能力,报酬,人际关系

2.企业发展的六大要素(P32—37):人员、信息、时间、资金、商品与服务、场所与设施

3.员工素质分析要素(P38—39):个体素质(思想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实际能力、身体状况)、群体素质(专业及技术技能结构,层次结构特点,智能结构和心理素质,胜任工作情况)

4.职业培训课程构成要素(P64):课程框架、宗旨目标、内容、选择范围及顺序,执行的模式,课程评价

5.“一体化”企业培训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P118—119):(1)职业道德素质.

(2)业务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素质,丰富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经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3)职业能力素质: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教学研究和经验总结

6.影响岗位职务分析的主要因素(P23—24):

(1)专家的素质

(2)专家队伍构成因素

(3)信息搜集的准确度

(4)组织管理与过程的控制

7.教材的基本类型(P89—90):

(1)按教材使用的媒体传输途径分

①视觉媒体教材:书籍、文字材料、照片、模型、实物、实景

②听觉媒体教材:录音、广播、唱片

③视听媒体教材:电影、录像、多媒体系统

(2)按教师授课选择的形式分:案例法教材;研讨法教材;讲授法教材;多媒体教学法教材;角色扮演法教材;技能培训法教材;成套系统培训法教材

8.培训项目开发基础性台帐的内容(P57):

(1)基本素材台帐:管理方面、营销方面、操作方面

(2)员工基本素质台帐:男女比例、开发潜能、能力倾向和培训需求

(3)相关信息台帐:政策法规、师资、教材

9.培训项目开发相关信息(P55—56)

(1)直接信息:组织目标、组织气候;培训需求、对象、内容、规模、时间、地点、方式、方法、考评办法

(2)辅助信息:师资、教材、时机、设施和工具、费用

七、特征和特点

1.岗位的特点(P16):类别性(管理岗位、非管理岗位)、层次性(初级、中级、高级)、变化性(汽车驾驶员岗位

淡化、秘书岗位内涵变化)、可测性(技术、能力、职责)、经济性(收入水平、福利待遇、工作条件)

2.职业的三大特性(P17):社会性、经济性、技能性

3.人员要素的四个特征(P39—41):首位性、能动性、创新性、高增长性

4.培训项目的7个特征(P54—55):对象特定性(管理层、新员工)、目标性、一次性和单件性、系统性和周期性、广泛性(对象、内容)、时限性、资金限制和效益性

5.职业培训课程的特征(P62—63):目标对劳动力需求的直接性、设计对技能训练的比例界定、理论服从技能的不系统性,经济性和时效性、工作要求对课程内容设计影响较大。

6.企业培训教学的特点(P109):实践性、培养目标的确

定性,形式灵活多样、教学和生产结合。

7.企业培训特有的教学模式(P111—112):

(1)现场教学制:岗位培训、师徒培训、交流、参观(2)灵活教学制:情景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

(3)企校(校企)合作

8.职业培训教材的特点(P90—91):

(1)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活动的特点

(2)充分体现职业培训教学活动的特点

(3)充分体现直观性、灵活性的特点

八、方法

1.岗位职务描述信息搜集常用的方法6种(P7—10):

①观察法②问卷调查法③面谈法④工作实践与工作日写实法⑤功能性工作写实法⑥关键事件法

2.搜集培训项目开发辅助信息的常用方法(P50):

①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台帐获取信息。

②通过调查研究获取信息

③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获取的总结材料

④通过参加企业的有关活动获得信息

⑤通过召开座谈会、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

3.培训素材基础台帐的建立方法(P53)

①“拿来”法:就是把有关培训书籍或教材中的台帐

详表,或其它对口企业、本行业兄弟单位通过多年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基础台帐模式搬来为我所用。

②改造法:已有台帐模式进行修改、完善,以保持台帐的动态优化。

③独创法:凭借自己的经验、创意并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自行设计基础台帐,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4.培训教材开发工作的基本方法(P88—89)

①通过分析培训项目,课程及其培训对象的特点,分析并把握教材应该具备的特点。

②通过分析职业培训教材成功案例,借鉴职业教材开发的有效方法。

③积极参与职业教材的开发实践活动,广泛搜集,积累素材。

5.了解培训课程内容的主要方法(P93—94)

①了解培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

②了解培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③了解培训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④了解课程需要的时间

6.企业培训教学活动的(基本)教学方法(P105—107):(1)直接传授式培训

(2)参与式培训方法,也称互动式培训:①案例研究②角色扮演③模拟训练④头脑风暴法⑤参观访问⑥工作

轮换⑦事物处理训练⑧会议

(3)体验式培训①小组培训②室内培训游戏③户外体验式训练④影视法

7.考察企业培训师的方法(P115—116)

(1)间接考察法:①考察企业培训师的个人阅历②考企业培训师对培训目标和内容的理解能力③考察其以往的教学效果

(2)直接考察法:①与其面谈②现场模拟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让其现场试讲)

8.培训质量管理的基础技巧或方法(P168—169)

(1)控制程序和手段(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和课程开发、培训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阶段分节点进行控制)(2)控制规范和标准

(3)控制主体和责任者

(4)控制环境(营造讲求质量的氛围)和文化(讲求质量的意识)

9.常用的培训课程开发信息的处理方法(P70)

(1)常用的信息搜集方法: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量表法、检索法、交换法

(2)常用的信息分类方法:按对象分、按主题分、按来源分、按信息内容分类

(3)常用的信息整理方法:鉴别法、选择法、核实法、分

析法、编写法

九、案例分析类

1.p5案例分析

2.P47案例分析

3.P61案例分析

4.P68案例分析

5.p102—103案例分析

6.P115案例分析

7.P144工具表

8.P146—147工具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