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餐后高血糖及其评价

餐后高血糖及其评价

餐后高血糖及其评价
餐后高血糖及其评价

专家经验谈

文章编号:1005-2194(2004)07-0395-02

餐后高血糖及其评价

姚 军 高 妍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100034)

E 2mail :endobdyy @https://www.doczj.com/doc/d415954698.html,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 KPDS )中显示,药物治疗第

1年空腹血糖(FPG )与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均有明显下

降,而以后逐年回升,至第6年回复到治疗前水平。此过程中,FPG 的升高迟于HbA 1c ,提示餐后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是其HbA 1c 升高的原因之一。近来的许多研究揭示,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有着重要意义。关注餐后高血糖是学术界认识上的一大飞跃。

1 餐后血糖作为诊断标准敏感性更高

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肥胖的易感人群,在糖尿病之前早已出现胰岛素不敏感,β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以维持正常血糖。正常人在负荷后胰岛素水平迅速升高,出现早期分泌相,很快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继之第2时相分泌,使血糖在负荷后逐渐下降,在2~3h 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当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β细胞功能不断减退时,胰岛素分泌早期时相消失,峰值后延,因而不能控制餐后血糖,进入糖耐量异常(IGT )阶段。U KPDS 显示,在临床诊断糖尿病时,β细胞功能大约丧失50%,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治疗,随后5年β细胞功能呈线性持续丧失。因此,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衰竭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β细胞的代偿功能不全的最早表现是早期时相的消失,因而餐后血糖升高出现得更早及更明显。

最近美国报道了一组40~74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如果以FPG ≥7mmol/L (126mg/dl )作为诊断标准,糖尿病患病率为4135%,以餐后2h 血糖≥1111mmol/L (200

mg/dl )为诊断标准的患病率为6134%。欧洲糖尿病诊断

标准联合分析(DECODE )研究中显示,按照上述空腹或负荷后2h 血糖标准判定,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相当。同时发现,随年龄增长,无症状糖尿病发生率增加,并且主要表现为餐后2h 血糖随年龄增加;空腹血糖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比餐后2h 血糖诊断的患者体重指数大。因此,对老年人来说单纯测定FPG 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对较瘦的人群则应主要测定餐后2h 血糖。另外,此研究还

发现,相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2h 血糖越高,收缩压越高,二者明显相关,胆固醇水平与餐后2h 血糖的升高相关。在11个以亚洲人群为基础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联合分析(DECODA )研究中,以FPG 为标准的病例数为669,而以餐后2h 血糖为标准的病例数为995,亚洲人群体重指数普遍较低,结果与DECODE 研究相吻合,所以应该更加重视餐后2h 血糖的检测。来自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专家委员会对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报告中指出,餐后2h 血糖1111

mmol/L 能最好地体现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危险增加的临界

值;IGT 时已经存在大血管病变,餐后血糖越高,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越高;以餐后血糖1111mmol/L 诊断糖尿病,敏感性更高。提出对下列无症状人群使用餐后血糖筛查糖尿病:(1)年龄超过40岁者每3年检查1次;(2)有以下特征检测频率增加(即使年龄小于40岁):①肥胖,②糖尿病患者直系亲属,③生产超重儿或曾被诊为妊娠糖尿病,④高血压,⑤血脂异常,⑥曾被检出IGT 或空腹血糖异常

(IF G )。

2 餐后血糖是HbA 1c 的主要决定者

HbA 1c 水平反映整个血糖状况。Kumanto 与U KPDS

等大型研究中均显示,控制HbA 1c 可以明显降低微血管合并症危险,对大血管病变也具有重要意义。

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水平哪一个更反映HbA 1c 的结果?Avignon A 等对2型糖尿病不同时间点与HbA 1c 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餐后2h 血糖水平及延长的餐后5h 血糖水平与HbA 1c 相关性好于FPG 与HbA 1c 的相关性,采用餐后血糖来预测HbA 1c 控制程度比FPG 准确约

10%。DeVeciana 等研究了在孕30周或之前使用胰岛素治

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根据餐后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组的血糖控制明显优于控制餐前血糖组,HbA 1c 下降

(310±212)%,控制餐前血糖组下降只有(016±116)%。

控制餐后血糖组的新生儿低血糖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低,说明妊娠糖尿病的病人在胰岛素治疗时应更多的根据餐后血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体内血糖水平在餐后要经过餐后状态和餐后吸收状态,一天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这两种状态,只在早餐前几小时才会有真正的空腹状态,也就是空腹血糖的测定时间。正常人群餐后血糖水平保持在一定限度之下,然后逐渐恢

复到基础水平。而糖尿病病人进餐后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消失,分泌量也不足,因而糖尿病病人三餐后的血糖水平比正常人升得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糖尿病病人的空腹时间很短暂,大部分是餐后状态,这可能是餐后血糖与HbA1c更为相关的原因。

3 餐后高血糖的葡萄糖毒性作用

餐后高血糖一方面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减少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加速β细胞功能衰竭;另一方面急性餐后血糖高峰可增加甲基-己二醛等糖化产物,引起氧化应激状态。细胞内的高糖引起二酰甘油(DA G)增加,进而引起蛋白激酶C活性(CP KC)增强,使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血管紧张素(A T)、内皮素(EN T)等增加,通过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酶减少扩血管物质NO生成,进一步导致组织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基质蛋白表达增强,系膜细胞增生,血管收缩,抗血栓能力下降,血栓形成增加,直接损害终末器官,最终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有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增加可增加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视网膜血流,降低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由此可见,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起病、进展和恶化的重要驱动力。

4 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

一项德国的研究对比了餐后2h血糖和HbA1c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HbA1c水平如何,随着餐后2h血糖的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

来自德国16家医学中心对1139例患者随访11年的糖尿病干预研究(DIS)显示,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只与餐后血糖密切相关,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日本的Funagata研究分析了血糖诊断标准与病死率的关系,以累计生存率来比较正常糖耐量(N GT)、糖尿病和IGT的心血管病死亡危险。结果发现糖尿病及IGT与N GT相比显著下降。另一组IF G对于生存率的影响与正常人没有显著差别。因此,心血管死亡危险随IGT升高而明显增加,与IF G的关系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的改变。

20项有关血糖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性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中,囊括了20~84岁95783例患者,平均随访12.4年。结果发现:空腹血糖611mmol/L,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是1133(95%可信区间为1106~1167)。FPG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105);餐后2h血糖718mmol/L,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是1158(95%可信区间为1119~2110)。PPG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高度相关(P=010006),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

DECODE研究病死率随访,有欧洲14家医疗中心参加,共计25364例患者,平均随访8年,比较了FPG、餐后2h血糖及HbA1c升高对各种死亡原因的相对危险,发现3项指标都使死亡危险增加,但只有餐后2h血糖与各种原因病死率的升高有显著相关性。餐后2h血糖是总体病死率更好的预测指标,目前还不能用HbA1c代替餐后2h血糖预测病死率。该研究还发现餐后2h血糖降低2mmol/L 可以降低猝死的发生。餐后血糖水平越高者,降低餐后血糖减少猝死的效果越好。餐后血糖>1111mmol/L患者,可以预防2818%死亡。餐后血糖>718mmol/L患者,可以预防2015%死亡。

从上述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我们认识到餐后血糖在糖尿病诊断以及长期治疗中至关重要。目前一系列新的降糖药物—速效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等均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全面控制病人血糖,预防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2004-02-24收稿)

会 讯

“全国医师疑难技术病例分析研讨会”脑血管病学专题

“全国医师疑难技术病例分析研讨会”脑血管病学专题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拟定于2004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办,共7天,会务费960元。学习期满授予学员Ⅰ类继续教育学分。届时专家将就脑血管病相关疾病———脑卒中的监护,颈动脉超声与TCD结合对颈动脉病变的检查,急性脑缺血的影像检查,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颈动脉斑块剥脱术与脑梗死的防治,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高血压病的治疗,房颤与脑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治疗药物的评估,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静脉),脑卒中的康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青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脑静脉闭塞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等作专题讲座。王拥军、龙洁、华扬、向红丁、刘国仗、李舜伟、赵雅度、胡大一、贺茂林、凌峰,宿英英、戴建平、魏岗之等著名专家现场就临床一线医师提出的数百例临床疑问进行病例分析和讨论。

报名办法:将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地址、邮编、电话写清后寄至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6号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王海涛收。邮编:100711。信封请注明:“脑血管病专题”。电话:(010)65286512/65238282。传真:(010)65238282。E2mail: cmda@https://www.doczj.com/doc/d415954698.html,。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空腹血糖≥7.8毫摩/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称为高血糖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易引发高血糖,非糖尿病高血糖也很常见。而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要避免血糖升高。下面我们就看看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吧。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1. 应激性高血糖,强烈的应激因素,如严重烧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等所致应激状态,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拮抗胰岛素,而出现血糖升高。一般应激后7~10天空腹血糖恢复正常。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2.药物性高血糖,能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很多,包括利尿剂、抗癌药、降压药、女性避孕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消炎痛、氨茶碱、甲氰咪胍、甲状腺素等。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3. 妊娠性高血糖,胎盘分泌生长泌乳激素可使血糖增高,分娩后血糖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30%左右的产妇发展为真性糖尿病。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4. 垂体性高血糖,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而引起糖代谢异常,发生高血糖,主要表现为身材高大、肢端肥大。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5.甲亢性高血糖,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胃肠吸收葡萄糖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原产生增加,组织吸收葡萄糖减少,糖原分解增加等原因而致血糖升高。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6. 肝源性高血糖,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脏广泛性损害,使肝脏合成糖原功能障碍,肝糖原储备能力下降,易发生餐后高血糖。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7. 胰原性高血糖,由于胰腺切除、胰癌、胰腺急性炎症反应等,直接使胰岛受损,抗体应激反应大,胰高血糖素过度释放,都可以导致一过性高血糖。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8. 内分泌肿瘤引起高血糖,柯兴氏综合征、胰高血糖素瘤、胰岛A细胞瘤、胰岛D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等,都可引起血糖升高,主要与各种激素使体内糖代谢异常有关。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9. 血色病古铜色面容、肝硬化、心血管病变、性功能减退患者血糖增高,应怀疑血色病。系铁沉着于胰腺,胰岛β细胞受破坏所致继发性高血糖。

餐后血糖高吃什么药

餐后血糖高吃什么药 文章目录*一、餐后血糖高吃什么药*二、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意义*三、餐后血糖居高不下的原因 餐后血糖高吃什么药1、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在口服药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如磺尿类或诺和龙之类的药物,以便针对性治疗。 2、降低餐后高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能延缓小肠内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减慢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 高血糖。 2.1、阿卡波糖 如拜唐苹,用于治疗餐后高血糖历时较久,降糖效果较好,为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首选药物。为了减少或避免服药后出现腹胀、排气等不良反应,在开始时剂量宜小,通常起始剂量为25毫克, 每日3次,在进餐时与头几口食物一起嚼服,以后可根据餐后血 糖水平逐渐调整剂量,最大剂量100毫克,每日3次。单独应用阿卡波糖不易发生低血糖,使用比较安全。 2.2、伏格列波糖 如倍欣,控制餐后高血糖常用剂量为0.2毫克,每日3次,饭前服,如降糖效果不明显,可将每次剂量增加到0.3毫克。老年患者应从小剂量(每次0.1毫克)开始。

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意义1、它反映了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餐后食物对胰岛B细胞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若储备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无胰岛素抵抗现象,则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接近于空腹水平,一般应小于 7.8mmol/L(140mg/d1)。但若储备功能虽好,甚至一些糖尿病病人分泌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却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或抵抗虽不明显,但胰岛B细胞功能已较差,则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 2、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大于11.1mmol/L(200mg/d1),则易发生糖尿病眼,肾,神经等慢性并发症,对于老年糖尿病病人或并发症较重者尚可,但对中年以下及病情不重者,由于轻度的高血糖就对血压,心血管有不利影响,要尽可能把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140mg/d1)以下,这也有利于减轻胰岛B细胞负荷,保护B细胞功能。 3、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可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很多1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则很高,只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病人往往会自以为血糖控制良好而贻误病情。 4、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应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反应的。 5、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既不影响正常服药或打针,也不影响正常进食,所以不至于引起血糖特别波动。

饭后血糖13.6高吗,警惕糖尿病

饭后血糖13.6高吗,警惕糖尿病 饭后血糖13.6已经偏高了,如果长期的饭后血糖高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很大,要及时控制饭后血糖,因此饮食上就要特别注意,要严格控制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杂粮,不要吃油腻食物。 ★一、饭后血糖13.6高吗 正常人在餐后2小时的全血血糖不超过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不超过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若餐后2小时的全血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8.9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时,可诊断为糖尿病。 ★二、有助于保持餐后血糖的稳定的建议。 1、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食物类别要多样化,但吃了土豆、红薯、山药、水果时要减主食。

2、严格控制精白米、精白面。如白面包、白米饭、白馒头等,每天最好不超过主食的1/3,少吃各种粘性的淀粉食物如糯米、年糕、元宵、粽子等。 3、用粗粮杂豆、薯类替换白米白面,或把它们和白米白面混合烹调。黄豆、黑豆和豆制品不是粮食,它们只能替代肉;而红豆、绿豆、芸豆等含淀粉豆类可部分替代主食。 4、每天食用1斤蔬菜。其中绿叶蔬菜要占至少一半,并注意少油烹调,有助于抵御饥饿。 5、每人每天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过多的脂肪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6、烹饪时间别太长,食物不要过细、过软,食物要有足够的咀嚼性。 7、吃主食要小口多嚼。进餐中吃一小口主食,搭配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再来两三口蔬菜。主食吃得慢,葡萄糖进入血

液的速度就慢。 8、坚果在进餐时吃。坚果可以提供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但要控制量,选择非煎炸少盐产品,在用餐时吃,坚果起到促进饱腹感和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

压力大会造成高血糖

压力大会造成高血糖 文章目录*一、压力大会造成高血糖*二、高血糖的危害*三、高血糖饮食注意事项 压力大会造成高血糖1、压力大会造成高血压 受压力所苦的人,几乎都具有容易引发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特征。诸如:有肚腩,高胆固醇,高血压,这被称为新陈代谢综合症。长期工作压力与新陈代谢综合症有直接联系,这些人较其他人患新陈代谢综合症的几率大两倍。而新陈代谢综合症将引发心脏病及糖尿病。而且女人比男人患新陈代谢综合症的几率高5倍。 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工作压力不能得到及时发泄可能会影响 人们的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中的必然结果就是,引起人体生物学平衡的紊乱。 2、压力过大的危害 2.1、影响心理健康。使人情绪紧张焦虑,人际冲突增多,对人冷漠,无法处理重大问题。 2.2、导致不良行为。使原有动作技能减退,行为举止怪异及酗酒、吸毒、网瘾等问题。 2.3、影响身体健康。引起失眠、过敏气喘、荨麻疹、偏头疼、高血压、心脏病等。 2.4、影响家庭和谐,对家人缺乏耐心,产生职业倦怠,影响工作效果。

3、调适压力的方法 3.1、调整认知,科学摆布工作。 3.2、调节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3.3、学会放松身心,调适压力。 高血糖的危害1、对血管的危害:血管升高一方面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另一方面会是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以致整个循环系统出现障碍,血流不畅、堵塞,甚至使人体的整个机体出现问题。高血糖引起的缺血缺氧,是导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2、对神经系统的危害:血糖升高使神经细胞内的糖醇出现堆集,循环系统障碍使神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直接造成神经细胞的营养不良和障碍性改变。从而引发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紊乱等等神经系统疾病。 3、对代谢系统的危害: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大基础物质,高血糖导致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进而往往导致脂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4、对免疫系统的危害:高血糖和由高血糖引发的代谢紊乱,使白细胞吞噬和杀菌力下降,使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生成能力降低,减弱血液杀菌力。同时,细胞和器官的活力下降,机体自愈能力下降,造成了免疫功能失调和下降。

血糖危机值意义及处理

血糖危机值意义及处理 生命警戒低值生命警戒高值 成人空腹血糖L 25mmol/L 新生儿空腹血糖mmol/L 血液中的糖份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英文简写Glu)。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L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低于L称为低血糖 低血糖 低血糖诊断标准为: 男:Glu<50mg/dl(

孕妇血糖高危害大

孕妇血糖高危害大 对于妊娠糖尿病相信大家一定有所耳闻,妊娠糖尿病不仅使胎儿巨大、胎儿畸形,甚至出现死胎,而且还会因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从而危害孕妇的生命安全,从而令广大孕妇胆战心惊。而孕妇高血糖是构成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大家也无需太过担心,因为对于孕妇高血糖者来说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等有效控制是可以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出现的,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更需注意,以免因误食含糖量高的食物而增加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可能。 孕妇血糖高的原因 原因一:激素阻碍分泌胰岛素。孕期准妈妈的胎盘会分泌一些能够对抗胰岛素产生的激素,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很容易造成准妈妈孕期血糖偏高,危害宝宝健康。 原因二:饮食结构不合理,病从口入。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也会造成孕期准妈妈血糖的偏高。孕期高糖、高脂食品的大量摄人,食品的刺激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多。而当胰岛的功能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胰岛素的分泌不能满足准妈妈身体的需求时,就会引起准妈妈孕期血糖偏高。 原因三:体重超标。体重超标的准妈妈的胰岛素降血糖活力会严重降低,所以即使是相同的饮食量,也要比正常体

重的准妈妈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维持整个身体血糖平衡。在孕期胎盘又会分泌激素来抵抗胰岛素的分泌,互相作用,导致肥胖准妈妈出现孕期糖尿病的几率明显增加。 原因四: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准妈妈,就更应该注意了。有家族遗传史的准妈妈可能携带着诱发糖尿病的基因,这样准妈妈更应多多注意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稍不注意,潜藏的基因就会激发准妈妈孕期血糖偏高,并还有可能转化为显性糖尿病。 原因五:孕龄大。如果准妈妈的年龄超过30岁,身体各方面的功能就会有所下降,这样就会造成准妈妈遇到突发疾病时没有办法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来抵抗,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准妈妈很有可能产生并发症。准妈妈如果在孕期血糖偏高应特别注意,并及时做血糖检查。 血糖偏高与糖尿病的界限并不是很大,如果血糖偏高之后治疗和调节不及时就有可能发展到糖尿病,这样就会对准妈妈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可能性一:血糖失控准妈妈如果已经查出血糖偏高,但还不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病情的转化,引起血糖失控,进而转化为糖尿病。 可能性二:内分泌失调如果准妈妈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血糖偏高,应多加防范,并及时诊断出引起准妈妈内分泌失调的病症加以治疗。内分泌失调不及时治疗也会转化为

餐后高血糖的管理

如何管理餐后高血糖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尤其面对众多的门诊糖尿病患者,很多人对餐后血糖毫无概念,大家不知道还需要监测餐后血糖,更不知道餐后血糖监测的时间。部分经住院强化教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才刚刚对餐后血糖有些许的概念。餐后高血糖的定义以及在整体血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您知道吗? 餐后高血糖定义为进食后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水平>7.8mmol/l (140mg/dl)。为何强调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因为人一生中或每天血糖波动的最高点出现在餐后,而血糖的最高点决定了血糖变化范围,若餐后血糖很高,血糖波动会较大,这对血管和心脏均有害。很多研究并未发现空腹血糖和大血管病变有关,但几乎所有研究都发现餐后血糖与之相关。餐后和负荷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高血糖与视网膜病变的增加有关;餐后高血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有关;餐后高血糖会导致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内皮功能的障碍;餐后高血糖与心肌血容量和心肌血流的减少有关;餐后高血糖与肿瘤风险的增加有关;餐后高血糖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有关。 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糖尿病患者中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更为严重。亚洲人群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西方国家则摄入较多蛋白类食物,蛋白类食物升高血糖较缓慢,血糖波动较小,但碳水化合物却使血糖较快升高。中国人餐后高血糖患者的比例更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仍有近1/2的患者餐后血糖不达标。此外,中国人群有其自身特点,如身高相对较矮、体重较轻,但中国人超重所致代谢紊乱比西方人群更严重,这与遗传及环境有关。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喝粥”,尤其是在北方各个省份,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年的饮食习惯就是喝粥,每天早餐喝2碗粥,晚餐喝2碗粥,根本不吃主食,大家都是两个字喝了“舒坦”,如果严格要求老人三餐尽量吃干食,那是对他们生活习惯和胃肠道的挑战。但是,粥类食物升高餐后血糖会更显著。如无禁忌症,此时可适当选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来降低餐后血糖。其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内的各种α-葡萄糖苷酶,减缓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餐后高血糖。 合理选择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非常重要,甚至在糖尿病前期就应及时应用。糖尿病早期仅血糖波动异于正常,餐后血糖高但空腹血糖不一定高,此时干预餐后血糖获益更多,既可预防大血管并发症,又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因此,餐后高血糖管理的重点是强调其重要性、合理用药及干预时机。

餐后高血糖易导致大血管病变

人们经常谈到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其实,国际糖尿病联盟在2007年制定的餐后高血糖指南的内容里面,就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餐后高血糖危害性的详细描述,糖尿病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占了糖尿病病人的80%,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应该尽早预防。 餐后高血糖易导致大血管病变 “人们经常谈到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其实,国际糖尿病联盟在2007年制定的餐后高血糖指南的内容里面,就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餐后高血糖危害性的详细描述,比如,它列举了:大血管的病变,视网膜的病变,癌肿,还有老人认知功能缺陷等。”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林少达主任在接受家庭医生访问时开门见山地说。糖尿病对大血管的危害,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那么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究竟是怎么一种状况呢? 林少达表示,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是2型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有报道说:与非糖尿病的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和卒中的相对危险性提高将近40%,应该说,这是非常非常高的一个数值。 林少达说,国际糖尿病联盟在餐后高血糖的《指南》里,对大血管并发症这个问题总共大概有38个前瞻性研究,但是最著名的,非常有典型性意义的研究有两个,一个是DECODE 研究,一个是DECODA研究。 DECODE研究在欧洲有25364例病人,而且研究的时间是随访了7.3年,可以说周期很长。它主要是通过评估空腹的血糖,和做糖耐量试验OGTT两小时,结果呢,发现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它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跟全因死亡的预测因子。当然它反映的是欧洲人的情况。 由于欧洲人和中国人还有点不同,于是亚洲开展了一个叫做DECODA研究。这项研究有5个国家参加,包括了中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样就反映出我们东方人的情况。在亚洲,总共有6817例的受测者,而且随访是5~10年。同样地,它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从根本上讲,亚洲跟欧洲研究的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这是两项最重要的研究,接着在其他38个前瞻性研究里面,也确定了心血管事件与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呈现线性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血糖越高,心血管事件越高。 林少达提到,还有一个研究,叫做巴尔的摩老年人纵向性研究,对1236例男性,平均随访13.4年,确定了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跟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当空腹血糖高于6.1毫摩/升的时候,全因死亡率就明显增加,但低于这个水平的话就没有这样的结果。不过,在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高于7.8毫摩/升的时候,心血管的风险就显著增加了。从这些研究里,还可以看到一些延伸的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有更强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尤其在女性更加明显。 那么,餐后高血糖引起的心血管方面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具体症状呢?林少达认为:餐后高血糖引起的心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像心肌梗死、心绞痛、卒中(卒中有缺血性的卒中和出血性的卒中)、还有周围的血管病变等方面的病变。关于心肌梗死,大家都非常清楚,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而引起的,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心绞痛,然后,还会出现心脏的排出量减少,引起心源性休克,或者引起窒息,这都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关于心绞痛,可能只是一个缺,但延续下去的话,就会引起心肌梗死;关于卒中,它会引起偏瘫等方面的表现;至于周围血管病变,也是常见的,比如说走路,走了十来米,下肢就出现了疼痛,间歇性跛行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活动,下肢的血流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血管处在半阻塞情况,下肢缺血就会引起疼痛和间歇性跛行。 林少达提醒,糖尿病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占了糖尿病病人的80%,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应该尽早预防。

餐后高血糖_病理生理与治疗

药物,可以作用于肌肉、脂肪组织或者肝脏,并可以 跳过胰岛素受体环节,直接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后的某个部位,起到相应的生理作用。但因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尚未在人体试验中应用。还有一些对食欲有调节作用的药物,如ghrelin 可以刺激食欲, G LP 21、胰淀素、PYY (peptide YY )、胰多肽等以及胆囊 收缩素等都可以抑制食欲。 药物对人体包括2型糖尿病固然有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运动,运动本身除了可以改变饮食摄入情况,还可以对人体产生全面影响。 (收稿日期:2005204212) 作者单位:C ornell University ,US A 餐后高血糖:病理生理与治疗 Daniel Lorber 【摘要】 胰岛素分泌的缺陷、胰岛素抵抗及肝糖输出的增加导致餐后血糖升高。高血糖可以增 加肾间质细胞、小管细胞等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胶原的合成,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还可使脂质过度氧化,增加凝血酶活性及纤维蛋白的合成,引起纤溶减少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21增加。诺和锐 30能够快速模拟生理性胰岛素早期分泌相,更好的降低餐后血糖,同时注射时间的灵活方便为提高 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 糖尿病;餐后高血糖;并发症;诺和锐30 1 餐后高血糖的病理生理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 P DS )发现,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逐渐衰竭,导致了血糖水平的逐年增加。并且餐后血糖的升高早于空腹血糖的升高。糖尿病患者除了空腹血糖高以外,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影响餐后血糖升高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营养物质的摄入,包括进餐的数量和种类,另一方面是胃肠道吸收功能。此外还受胰岛素的快速相分泌(一相分泌)、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胰升糖素样肽(G LP )21、胰升糖素等的影响。 引起餐后高血糖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1)胰岛素分泌的缺陷。血糖水平的逐渐增高,胰岛素的一相分泌逐渐丧失,严重高血糖时,二相分泌也将缺失。(2)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随着血糖水平的增高而逐渐加重。(3)肝糖输出。凯利教授用同位素示踪的葡萄糖来比较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葡萄糖的吸收情况,发现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正常人进餐以后内源性葡萄糖的生成被快速抑制,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的一相分泌,肝糖输出始终处于一个高水平。 理论上可将餐后血糖的升高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葡萄糖产生期,包括糖的吸收和肝糖的输出。这时葡萄糖的吸收可以使正常的血糖水平从5mm ol/L 上升到7mm ol/L 。第二个时期是葡萄糖处置期。此时血糖进入肝脏、肌肉和脂肪等组织,血 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在不同的阶段可以采取不同 的降糖治疗措施,针对葡萄糖产生期的治疗更为有效。进餐后胰岛素一相分泌可直接作用于肝脏,抑制肝糖生成;还可作用于脂肪组织,抑制脂肪酸的释放起到间接降糖作用。故进餐开始时,少量的胰岛素一相分泌即可有效抑制肝糖生成。但还不足以让敏感度相对较低的肌肉来摄取血糖。此时,一相分泌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肝糖的输出。2 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最早研究餐后血糖对并发症影响的研究是檀香山心脏研究。该研究发现,随着餐后血糖的增高,总的冠心病发生率和致死性冠心病发生率也逐渐增高。这种血糖的负荷可引起氧化应激的增加,从而促进并发症的发生。近几年发现,急性的、短暂的血糖升高可导致组织的病变,引起许多糖尿病并发症,餐后血糖在其中起重要作用。2.1 对肾脏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间质增生的过程。体外培养发现,短期高血糖可以增加肾间质细胞、小管细胞等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胶原的合 成、胸腺嘧啶的摄取及转化生长因子(TG F )2β1和胰 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水平。体内实验发现,短暂的高血糖可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2.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高血糖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一方面使促凋亡的蛋白增加,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存活的蛋白减少。并且可使细胞从S 期进入G 2期。还可使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异常、一氧化氮产生减少。使氧化应激增加,

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调节与控制

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调节与控制 【导读】大多数糖尿病病友都会经常检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也经常 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是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更重要?专业医生的 回答是:二者都很重要。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餐后血糖对于预防糖尿病大 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多见、 花费最多的疾病。所以说,糖尿病病友一定要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平时除了监测空 腹血糖,还要经常监测餐后血糖,即血糖监测应当全天候。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是: 空腹≤6.1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8.3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7.8毫摩尔/升, 餐后3小时≤6.1毫摩尔/升,全日无低血糖发生。对于老年人,为了减少低血糖的风险,控制目标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放宽。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易餐后血糖升高? 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逐渐衰竭,导致了血糖水平的逐 年增加。并且餐后血糖的升高早于空腹血糖的升高。糖尿病患者除了空腹血糖 高以外,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引起餐后高血糖的病理生理 机制包括:⑴胰岛素分泌的缺陷,致使血糖水平的逐渐增高。⑵外周组织尤其 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产生胰岛素抵抗效应。胰岛素抵抗随着 血糖水平的增高而逐渐加重。⑶肝葡萄糖输出量向下调节的能力减弱,肝糖元 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可升高血糖浓度。 餐后高血糖有什么危害? 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高血糖可促进 高甘油三酯血症,使脂质过度氧化,出现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 导致血压的增高。餐后血糖越高,越易导致血栓形成,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 和中风的机会就越高。随着餐后血糖的增高,总的冠心病发生率和致死性冠心 病发生率也逐渐增高。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的发生率也越高。高血糖可影响到认知功能,降低了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降低记忆力和注意力。另外一方面,高血糖还可导致情绪的改变,会使人感到 精力不足、抑郁等。 餐后高血糖降之有道

血糖高的危害及十个血糖升高的原因

血糖高的危害及十个血糖升高的原因 高血糖对于人的机体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损害,那都有哪些损害呢,平时我们生活中容易让血糖升高的食物及药品有哪些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血糖高的危害: 糖的种类有很多,但血糖只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其他糖类只有在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称之为血糖。高血糖对神经、代谢、免疫等系统的危害:血糖升高使神经细胞内的糖醇出现堆集,循环系统障碍使神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直接造成神经细胞的营养不良和障碍性改变。从而引发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紊乱等等神经系统疾病。 一、对于代谢系统的危害: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是人体的三大基础代谢,高血糖使糖代谢发生紊乱,从而也打破了其他系统的代谢平衡,导致整个代谢系统发生紊乱。 二、对于免疫系统的危害:高血糖和由高血糖引发的代谢紊乱,使白细胞吞噬和杀菌力下降,使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生成能力降低,减弱血液杀菌力。同时,细胞和器官的活力下降,机体自愈能力下降,造成了免疫功能失调和下降。 三、高血糖对血管的危害: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只有长期稳定地把血糖控制在:空腹3.9-6.1之间,餐后两小时4.4-8.0之间。才能避免高血糖对身体造成危害。否则血糖值一旦超过上限,就会因血液里含糖量过高造成血液粘稠,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再加上血脂的升高,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逐渐形成血栓。而自基由使氧化加剧,在血液中产生大量的脂质过氧化物附着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变细,管壁粗糙,弹性变弱,血管变脆。 以上就是血糖高有什么危害的介绍,希望通过简单的介绍,让患者了解更多关于该病的知识,专家温馨提示:一旦发现该病应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不要延误病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其他的疾病。 十个血糖升高的原因: 那血糖升高都与什么原因有关呢,下面专家为您分析生活中几个常见的升高血糖的原因 1.咖啡 美国Duke大学医学中心的调查结论是,对于健康人来说,喝咖啡之后大约一个小时,葡萄糖就会产生代谢变化,而糖尿病患者却不能有效地进行葡萄糖代

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糖是糖尿病最直接的症状表现,是由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素受体细胞受损,致使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造成的。由于高血糖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然而,高血糖的危害却是巨大的,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呢? 1、对血管的危害:血管升高一方面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另一方面会是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以致整个循环系统出现障碍,血流不畅、堵塞,甚至使人体的整个机体出现问题。高血糖引起的缺血缺氧,是导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比如眼部毛细血管堵塞,就会造成视力下降,眼底病变,手脚上的微循环不畅就会出现四肢冰冷,麻木;心脏周围的大中动脉血流不畅就会出现冠心病,脑部血流不畅则易出现脑梗塞,中风等等。 2、对神经系统的危害:血糖升高使神经细胞内的糖醇出现堆集,循环系统障碍使神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直接造成神经细胞的营养不良和障碍性改变。从而引发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紊乱等等神经系统疾病。 3、对代谢系统的危害: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大基础物质,高血糖导致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进而往往导致脂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4、对免疫系统的危害:高血糖和由高血糖引发的代谢紊乱,使白细胞吞噬和杀菌力下降,使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生成能力降低,减弱血液杀菌力。同时,细胞和器官的活力下降,机体自愈能力下降,造成了免疫功能失调和下降。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最直接表现症状,当一个人的空腹血糖值大于7.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大于11.1mmol/L时,就可以诊断有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细胞损伤性疾病,因此,在积极对血糖控制的同时,对受损细胞的修复,可以让人体自身恢复对血糖的控制作用。中医胰岛平衡疗法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多向潜能分化的特性和归巢性,中医胰岛平衡疗法的上述特性使其在进入人体后,能够自动找到病灶部位,替代原有受损胰岛器官发挥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从而使糖尿病得到根本性的逆转治疗,使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缔造治疗的奇迹。

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之内

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之内? 正常值为服糖第1个小时血糖6.7-9.4毫莫/升,当过了第二小时血糖小于等于7.8毫摩/升,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患糖尿病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且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11.1毫摩/升。自测血糖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方面讲,监测血糖比监测尿糖更有意义。病人可购置微型血糖仪自测血糖。自测血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用血糖仪所测末梢血的血糖值可能比静脉血糖值高10%。空腹血糖反映了无糖负荷时体内的基础血糖水平,其测定结果可受前一天晚餐进食量及成分、情绪的波动变化、夜间睡眠的好坏等因素影响。 餐后2小时血糖指进餐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值,其反映了定量糖负荷后机体的耐受情况。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0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3.89-6.1 mmol/L,而当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就会小于7.8mmol/L,如果您的血糖平时不能良好的得到控制,可能就会加速并发糖尿病神经病变,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一个环做不好都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的,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具体表现在糖尿病肾病,周围血管病变等,如果发展这样的话会对患者非常不利, 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治疗糖尿病,就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人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

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 试验。由于该方法较口服葡萄糖而量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为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因此是临床上用于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 测定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于诊断,二是观察糖耐量的恢复情况,借以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我们现在应该认识清楚了,关键是我们能控制住餐后血糖的值一直维持在正常值的有效范围之内,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制定有效的计划。 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 人体血糖正常浓度为:空腹静脉血浆血糖3.9~6.0mmol/L,餐后 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小于6.5%。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4.6~6.4。

餐后血糖高的原因分析

餐后血糖高的原因分析 餐后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最重大的因素。因为血糖愈高,进入各种细胞的量愈大,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也就愈重;而且这种损害作用可维持很长的时间,在严重高血糖过后并不立即消退。钻研表明,糖尿病患者如只节制空腹血糖,而餐后高血糖节制不良,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将显着增高。糖尿病人的饮食糖尿病人能吃红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正常人进餐后10分钟血糖开始升高,进餐后1小时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7.8mmol/l,2~3小时回到餐前水平。正常情况下,全天平均血糖水平不超过5.6mmol/l,这种精致的血糖调控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反应来调节。 餐后胰岛素的分泌有两个时相,第一时相(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是指快速静注葡萄糖后,血浆胰岛素迅速上升,在数分钟内达到峰值,继而快速(在10分钟内)下降,第二时相是指第一时相后出现的胰岛素分泌.可延续数小时。餐后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能抑制葡萄糖的发生,减轻后期的高胰岛素血症,这对维持24小时血糖的平稳节制异常重大。 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体现为胰岛素分泌模式的异常,即第一时相减低或缺失,第二时相代偿性延长并缓慢增高,两餐间不能恢复到基础状况。由于早时相胰岛素释放减少,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削弱,肝糖原分解和肝肾糖异生增加,造成餐后血糖的延续升高(7,8mmol/l),在餐后2小时达到峰值,同时因为胰岛素抵抗,患者血糖扫除率显着降低,更加重了餐后血糖的升高。 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危害很大。首先,糖尿病患者的餐后高血糖为一天中血糖水平最高阶段,其相加的延续时间可达8~10小时,甚至更久。长时间的高血糖水平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次.长时间的高血糖水平可危害到人体的多种重大脏器,包括心、脑、血管、眼、神经、肾脏等。 餐后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最重大的因素。因为血糖愈高,进入各种细胞的量愈大,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也就愈重;而且这种损害作用可维持很长的时间,在严重高血糖过后并不立即消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如只节制空腹血糖,而餐后高血糖节制不良,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将显着增高。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如何控制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如何控制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如何控制?现在糖尿病人群越来越多,如何控制血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餐后血糖容易不稳,所以餐后血糖的控制很是重要。那么餐后血糖高怎么办如何控制呢? 1.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首先平时血糖得控制好,按时吃降糖药物,也可吃些降糖的原珍向天果。原珍向天果是植物果实,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浓度,降糖效果不错,对身体不会有副作用,还可以和降糖药一起吃,所以说平时吃点这个控糖也是不错的。 2.餐后血糖控制主要是控制能量总量,若食用淀粉含量高的土豆、山药、红薯类食物,则需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3.多吃粗粮,如薯类豆类,少吃些粘性的食物,像糯米、年糕、粽子类的食物。 4.多吃绿叶蔬菜,少油烹饪,既能抵御饥饿,又能补充各类营养物质。烹饪时少油少盐,油控制在每天25克以内为好。 5.进餐时应细嚼慢咽,这样就不会使得大量的葡萄糖同时进入到血液中。主食最好搭配蔬菜一起吃。平时也可适量的吃些坚果,可增加饱腹感,延缓血糖上升。 7.餐后适当运动,可收拾下餐桌,扫扫地,既利于控糖,有助消化,一举两得。 餐后血糖: 最后,小编来科普一下全血糖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血浆血糖值是指去除血细胞之后测出来的血糖值,即是在医院静脉抽血测出来

的值。而全血血糖值则是人们用血糖仪在手指上取血测出来的值。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全血血糖值会相对比血浆血糖低。 1.正常血糖值 我们都说高血糖,那么高血糖的标准是什么呢?正常人的血糖值又是多少呢?正常人空腹血糖一般为3.9-6.1,此为全血血糖值,血浆血糖值则会相对高一些,为3.9-6.9。当空腹全血血糖高于6.7,血浆血糖高于7.8,且重复两次测定都大于这个值时,便可认为是糖尿病。正常人进食后1小时,血糖升至6.7-9.4,最高也不会超过11.1,两小时后血糖降至7.8以下,三小时回到正常状态。 除了正常的中老年人为主体的糖尿病患者,还有一种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孕妇的血糖应该是多少才正常呢?一般准妈妈空腹血糖不会超过5.1,就算餐后一小时不该超过10,两小时不该超过8.5。达到此标准,才能算是正常水平。 2.为什么要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第一,由于有些患者空腹时血糖值是正常的,而进餐之后血糖却很高,这比较常出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如果单单只测空腹血糖,这类患者便会被漏诊。还有些正处于糖尿病临界状态的人,此时的血糖值也会比常人偏高;第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也能反应患者所用的降糖药是否合理,同时这个值对患者服药和打针都不会受影响。

餐后两小时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是诊断和发现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餐后两小时血糖 - 简介 餐后2小时血糖受所进食物的种类、胃肠蠕动快慢、饭后运动量和餐前血糖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 两小时血糖是指从第一口饭吃下去开始,过两小时测得的血糖值。餐后两小时血糖对监测血糖控制情况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指标,这是因为: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容易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水平。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餐后血糖却很高,如果只查空腹血糖,往往会耽误病情。餐后两小时血糖值能较好地反映饮食及服药是不是合适,可根据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来调整饮食和药物,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餐后两小时血糖不会影响正常服药、不会影响正常进餐、也不会影响血糖波动。 体检中的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整2个小时后测血糖。体检中测量时应按与平时一样的时间和剂量服药、注射胰岛素和吃饭。 体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无胰岛素抵抗现象,则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4.6~7.8毫摩尔/升。但若储备功能虽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比正常人还高,却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抵抗虽不明显,但胰岛β细胞功能已较差,则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 餐后两小时血糖 - 优点 1)首先是容易抓住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值。不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则很高,只查空腹血糖往往会自以为血糖控制

良好而耽误病情。 2)餐后两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吃饭及服药是不是合适,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3)餐后两个小时血糖不影响正常服药和打针,也不影响正常进餐,所以不引起血糖波动。 4)值得提醒的是以下两个问题: ①测定餐后两小时血糖前必须和平时一样吃药或打针,吃饭的质与量也要和平时一样,否则就不能了解平时血糖控制的情况。 ②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从进餐第一口开始计算,因为吃第一口时,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就已经开始,就是三口并作一口吃,胃肠道也得一口一口地消化。有人从进餐中开始计算时间,也有人从吃完饭后开始计算时间,这些方法都不正确,有可能影响测定结果。 餐后两小时血糖 - 检查 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是诊断和发现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尿病。其方法是,早晨空腹时进餐一个2两重的(约100克)馒头或进餐75克葡萄糖,然后于餐后2小时抽血测血糖,若血浆血糖大于等于200mg/dL(11.1mmol/L),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结果<140mg/dL(7.8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若结果>140mg/dL(7.8mmol/L),尚需进一步做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做出诊断。 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由于这种方法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为患者接受,所以为临床上用于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测定餐后2小时血

高血糖饮食禁忌及食谱

高血糖饮食禁忌及食谱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血糖高饮食宜忌 (1)适当增吃食物纤维 纤维素是一种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血糖高的人适当地增加食物纤维的进量,有以下益处:其一,高纤维食物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其二,能减缓糖尿病人的饥饿感;其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下列食物中含纤维量较多,可做为糖尿病人经常选吃的食品,如:绿豆、海带、荞麦面、玉米面、燕麦面、高梁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食物纤维对糖尿病人有好处,但是也不宜过份单一食用,凡事总有个度,糖尿病人讲究营养平衡更为重要。 (2)植物油为较理想的烹调用油 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因其中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必需脂肪酸,在体内能帮助胆固醇的运转,不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所以这对预防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等有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所需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好。但是,植物油也不能大量食用,过量食用便会暴露其明显的副作用,如产热能过多而导致的脂胖等。科学家们建议;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2较好。 (3)有益的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是糖尿病人较理想的食物,这是因为它所含的营养物质成份有益于糖尿病人。其一,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不仅含量丰富,而

且生理价值也高,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可以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其二,大豆中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与豆固醇,对降低血中胆固醇有利。其三,大豆中碳水化合物有一半为人体不能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此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与B族维生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大豆及其制品,如腐竹、豆腐丝、豆腐干、豆腐脑、大豆粉等,应成为糖尿病人的常用食品。 (4)应付饥饿的办法 饥饿感是糖尿病人经常遇到的一种反应。它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将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转及病人的适应调节而减轻或消失。可以采取下述办法来应付饥饿感的发生: 其一:减少细粮摄入,多增加一些纤维食物,如荞麦面、玉米面、绿豆、海带等。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一些专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荞麦挂面、绿豆饼干等,可做为饥饿感严重时加餐之用。 其二:适当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如西红柿、菠菜、黄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等。 其三:用一些食疗方来加餐。如饥饿感强烈时,可用冬瓜250克、山药100克、猪胰1具(洗净后),加适量调料炖煮后连汤食用,也可以用南瓜、大豆或豆腐等产热量低的食品来炖猪胰食用。以缓解饥饿感为限量。 其四:心理方法。人的饮食量与饮食习惯有关,在不影响营养基础上的饥饿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忍耐适应,是可以缓解的。此外,病人应相信,减少饮食量,并不一定会产生饥饿,不要有事先的饥饿准备,

高血糖患者六种食物不能吃注意饮食

高血糖患者六种食物不能吃注意饮食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饮食也越来越丰盛了,各种食物令人大饱口福之欲。不过随之而来的疾病也越来越多,高血糖就是其中之一。患有高血糖,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应多加注意,不少食物高血糖患者都是不能吃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血糖不能吃哪些食物。 1、红薯 高血糖的人不能吃什么由于味道香甜、营养丰富,红薯始终受到人们的爱好,同时,最新的研讨也表明,红薯存在一定的抗癌作用,但不容疏忽的是,红薯的含糖量为27.7%,其升糖指数也较高,因此,高血糖人最好能不吃红薯。 2、蜂蜜 蜂蜜重要由葡萄糖、果糖,这样的单糖形成,可以被人体直接接收,因而血糖敏捷升高,但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却是致命的,因此,糖尿病人应禁食蜂蜜。但高血糖人可以吃适量的蜂皇浆,不仅营养更为丰硕,蜂皇浆中还含类胰岛素,对高血糖人有利。 3、柿子 柿子中含有丰盛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即糖含量高,并且还都是单糖跟双糖,最不合适高血糖病人。固然,柿子的滋味令人馋涎,但高血糖人为了自己的健康,请管好本人的嘴巴,家人也应进行恰当的监视。 4、冰淇淋 炎炎夏日,对高血糖病人最大的,莫过于冰淇淋。冰淇淋并不含很高热量,其之处在于极高的含糖量。高血糖人应避而远之。 5、蜜饯 酸酸甜甜的蜜饯,老少咸宜。但对高血糖人而言,这相对要被划入禁区,蜜饯是用糖腌制而成,因此含糖量极高,同时,还含有其他对身体有害的物资,因此,高血糖人,尤其是一些爱吃零食的女性患者,请务必阔别蜜饯,与蜜饯相似的还有果酱。 6、酒 常据说,酒精对血糖把持不利,所以有些高血糖患者,抱着幸运心理,感到饮酒精浓度低的啤酒,应当没太大问题,而事实却并非如斯。啤酒中的麦芽糖含量很高,作为一种单糖,它对高血糖患者而言,更为严重。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多加重视,以上六种食物患者在平时切勿食用,否则可能加重高血糖病情,对自身健康无益。 预防高血糖控制饮食是关键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方面也日益丰盛,很多人不注意饮食健康,极易被高血糖所侵袭。高血糖对人们的危害甚大,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糖尿病,因此预防高血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课题。怎样预防高血糖呢?控制饮食是最为关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预防高血糖饮食方面应当注意哪些。 高血糖应该多吃蔬菜 蔬菜是绝对的低热量食物,如果你的高血糖比较严重,请用蔬菜代替水果,比如黄瓜,西红柿,胡萝卜这类既是水果又是蔬菜的东西。高血糖之所以要多吃蔬菜,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绝大多数蔬菜中的糖,在体内分解的都比较缓慢,让你在餐后有绝对的时间稳定血糖,适合高血糖吃的蔬菜有:菠菜,白菜,山药,山楂,紫菜,魔芋,青菜,胡萝卜,黄瓜,西红柿等。 少时多餐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