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服饰

红楼梦服饰

红楼梦服饰
红楼梦服饰

对《红楼梦》人物服饰的研究、

研究组员:张依、路娜、马智龙、徐星星、严欣、吕雯、窦小童指导老师:张丽丽摘要:清末,华丽开放

清末时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时期,丝织、漂染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加上对外开放以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西结合,相容并蓄,使她的服饰华丽清新,充满大清风范。末承初制,天子用黄袍及衫,黄袍被作为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清末,唐高祖以赫黄袍巾带为常服以后因天子用赤袍黄衫,于是逐渐禁止臣民服赤黄之色,并以品级制袍衫的颜色,即所谓:“品色服。”

贵妇人的礼服多以袒胸、低颔、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半臂、肩技帛巾、当时也流行穿胡服,另外,女子注重化妆修饰容颜,例如画眉,当时最流行的是阔眉、八字眉等眉形,额眉间的装饰,如“花细”有很多特色,发髻形式也多种多样。

而唐代织锦,无论在织造技术或花样图案上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近年来在新疆吐鲁番,巴楚及甘肃敦煌等地发现了大量丝织品实物,品种花式极为丰富,染织技术精湛,在新疆出土的彩绘木俑服饰中出现了丝,比文献记载早几百年,这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还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别具一格。研究内容:人物服饰:

1、贾宝玉服饰:宝玉只穿一件茄色多罗呢狐狸皮袄,罩一件海龙小鹰膀褂子,束了腰,披上玉针蓑,带了金藤笠,带上沙棠履,忙忙地往芦雪庵来。贾宝玉穿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棠木屐,蝴蝶落花鞋。第三回中贾宝玉的第一次亮相,“登着青缎粉底个朝靴”接着曹雪芹写宝玉的第二次清装出场,那双鞋换成了“厚底大红靴。”同时,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了宝玉的一双蝴蝶落花鞋:“黛玉看宝玉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秀的绵纱袜子,着蝴蝶落花鞋。”

第三回,宝玉戴有“束发嵌宝紫金冠,”是以金丝编织,上面镶嵌各种珠玉。紫金,即铜合金的合金,亦称紫磨金。

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如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已换了冠带;头上一转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贾宝玉含玉而生,幸得贾老太太的宠爱,才有了后面那戏剧性的一生。于是我们常常在想如果贾宝玉没有那块玉或者那块玉(石头)

不好奇于人间的繁华世故又或者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想得周全些,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郁结,也不会有金玉之言,那么贾宝玉的一生也不过如此的了了完事。但终究是如果。贾宝玉注定成为《红楼梦》的主角,注定成为那“灵秀之人”“生于富贵公候之家”“落为痴情种”也注定了那一场悲剧的开始。

2.林黛玉服饰描写:林黛玉的美就显得冷静了许多,其服饰描写也都十分的素净;浅灰色背心,月白色绣花小皮袄。配着海棠红色的裙子,不甚鲜艳,梳妆也是非常随常,很少有华丽的装饰,是一种清雅素淡的美,衬托了林黛玉的孤傲,多愁善感以及“弱不胜衣”“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柔弱的性格。

服饰在《红》中有三次描写,前两次出自曹雪芹的笔下,第三次则是高鹗的手笔。照我们的想象,林黛玉是一位聪明灵秀,不染尘俗的世外仙妹,似乎白色才符合她的品行性格。而曹雪芹则为我们大胆创造了一个衣红的黛玉形象。让她穿红妆,咏桃花,甚至在题帕诗时“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可这正是曹雪芹的高妙之处。“平常人写凄凉多用暗淡颜色,不用鲜明颜色,”而曹雪芹并非平常人,他是“以天地之心为心,自然小我扩大,自然以鲜明色彩写凄凉。”他笔下的黛玉尽管饱受“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哀怨的,凄凉的,可她依然

是鲜明的,艳丽的。让如此爱红和衣红的女子泪尽而逝,不更显出《红》悲剧的巨大力量?第一次描写在第八回林黛玉到梨香园,“宝玉因见她外边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大红是林黛玉服饰的主色,穿戴红色不仅是贾府爱红风俗影响所及,也寄托了她美好的愿望,即与宝玉相配。在上文已提到宝玉主色是红色,黛玉是绿色;而“红绿相配,两全其美”是两人共同的愿望,所以宝玉的怡红院蕉棠两植,而黛玉衣红,盖杏子红绫被,后又在窗上糊银红的霞影纱。

第二次在第四十九回芦雪庵赏雪对红梅,“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系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红香小靴,大红鹤氅,延续了黛玉衣红的一贯风格。鞋子羊皮制成,且用“红香”二字,见其视觉上的红艳和嗅觉上的芬芳。而“青金闪绿如意绦”则为一身红妆平添了几分动人春色,仿佛是“万红丛中一点绿,”既凸显出黛玉衣着的品味,又符合她希冀“红绿相配”的爱情愿望。

高鹗续写在第八十九回,“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要下系着杨妃色绣花棉裙。”月白皮袄,银鼠坎肩,杨妃色棉裙,是一组白与红的色彩搭配。白是月白,显得柔和;红是粉红,显得娇艳,而银鼠坎肩的运用则为娇艳柔和中注入了几分冷傲清华,这确符合黛玉聪慧善感,清高幽怨的性格态度。而不合适的是用“杨妃色”现粉红。从二十七回中“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可知,把林黛玉比作赵飞燕,薛宝钗比作杨贵妃,都有作者精心构思在内,而续书把杨妃色加在黛玉身上使这一美妙色彩搭配出现了一点败笔。

3、薛宝钗服饰描写有两次。第一次在第八回“(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棉袄的蜜合色即浅黄白色,配着葱黄色绫棉裙,是同色搭配中的浅深之分;比肩褂的玫瑰紫是紫中偏红的颜色。这一身装扮粗看极为鲜明,紫与黄是互补色对比,反差最大;黄与红是对比色对比,对比效果也很强烈,但“一色半新不旧”就显得不那么奢华。既有少女青春娇艳的气息,又符合宝钗藏拙守愚的深沉个性。而最妙的是曹雪芹在描写薛宝钗拿金锁给宝玉看时又添了一句,“(宝钗)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藏拙是薛宝钗的处世之道,所以把大观园的蘅芜院弄得雪洞一般,把珠光灿烂的金锁藏在里面;而他的内心深处又有着青春和激情的渴望,所以又把大红袄穿在里面,留给自己欣赏,这种穿衣打扮的方式充分体现宝钗“浑厚深沉的可怕”的性格一面.

第二次在四十九回。“只见众姊妹都在那里,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把丝的鹤氅。”莲青是极清冷的绿色,与琉璃白雪世界映衬,凝重而板滞。书中借平儿之口极力赞美大红色。说“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穿着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可即使大红是大观园女儿们的最爱,薛宝钗也没有穿,而是千方百计回避这鲜艳颜色。薛宝钗的回避大红,其实“是对人心中最自然情感的回避。”越是回避,越是渴望,所以“以病态的方式”在衣服里面穿上大红袄儿,手腕上带着元妃所赐的红麝香串。

由此可以看出薛宝钗在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却握有实现婚姻的优势情况下。她知道婚姻的缔结不在当事人。而取决于家长之命,他宁愿伤害贾宝玉的感情也不愿杵逆家长的意志。她的性格为人,早已获得贾家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用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这种婚姻的成功意味着她的悲剧的开始。

4.王熙凤的服饰:王熙凤在贾府可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她贪婪、奢侈、庸俗、虚荣,重

视物质享受;她很有心计,争强好胜。她的服饰很明显的体现了她性格中的一些重要特点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见到的熙凤是这样的:‘‘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

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又如刘姥姥初见凤姐时,“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拔手炉内的灰。这两回中的服饰代表了王熙凤典型的服装风格。她把自己“包装”得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茶,不正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止境的追求吗?以如此精心设计的“与众姑娘不同”的装束出来见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又何尝不是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在贾府中显赫的地位,露骨地炫耀自己拥有华贵的服饰呢?应该说她的目的还是基本上达到了,就连并非少见多怪的侯门金贵黛玉,都对其服饰惊诧不已,可见其辉煌华艳的程度。她的服饰色彩鲜艳,庞杂,装饰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折射出凤姐志得意满的心态的同时,也泄露了她文化修养的低下和庸俗的审美趣味。大多数服饰专家认为,一个人的衣服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否则,会显得格调低俗。请代言妇女美,在于娇羞媚态,“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

穿着级奢极丽之服,满头珠翠,环鬓金珠。过事修饰,过事刻画。是俗气。不是美丽王熙凤的服饰很好的展现了她风骚庸俗的性格和空虚贪婪的灵魂,王熙凤在接尤二姐时的服饰的风格却与她平日的风格的彩绣截然不同。凤姐才下车进来,尤二姐一看,“只见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因为俗话说:“女要俏,一身孝,”她是以素雅的打扮来与尤二姐暗中比美,而且,又以素雅来保持一种大家闺秀,平易近人,不争奇斗艳的风范。这显示了凤姐八面玲珑,工于心计,和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结论:

《红楼梦》为古代小说的典范。单是服饰描写这一部分就非常出色。她的服饰描写精微细致,丰富多彩,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恐怕很难举出一部风与之相媲美的。学习心得

从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我们了解到了:服饰是一种文化,能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风貌,在小说中更是刻画人物,表现个性的一种手段,清代的服饰文化虽然也像其他封建时代一样,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美和共性美,但在共同的材料和服饰的情况下,人们对服饰及其审美元素的选择,取舍和组配,完全取决于穿着者的意志,且惟其成功,方能显示其出挑的审美效果,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服饰的天然要求。《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一个服饰审美和设计大师,他笔下的人物的服饰是那样的具有展示人物个性魅力的神奇功效,读者通过阅读其中的人物服饰,能跟好的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袄,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中间历经千年到清朝时的基本样式就成为立领、右大襟、连肩袖和开衩摆,跟以前唐朝时代的翻领上襦、宋朝的对襟已经完全不同。

褂,有三种说法,一是大褂小褂,大褂是过膝的长单衣,小褂是贴身的单上衣;而是古代军服的有罩甲的短袖戎衣;三是清朝时的礼服外褂,短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马褂。

洋绉裙,洋字顾名思义是外邦之货,绉是一种带皱纹的丝织品,有湖绉、绉纱等,裙或是襦裙或是马面裙,可见光这条裙子按在古代都是极贵重的。

王熙凤这身打扮,里穿袄外套褂下是裙,用料刺绣也很讲究,“缕金百蝶穿花”用金线绣的百蝶穿花图,“石青银鼠褂”银鼠又叫白鼠,背部褐色腹部白色,皮毛柔软、以鼠类为食,现在只有东北、四川等地的林区能见到,是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元史·舆服志一》:“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百度);“翡翠撒花洋绉裙”撒花是云锦中的常用

图案之一,南京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古代专为贡品,87版红楼梦中王熙凤便有两套衣服用的是货真价实的云锦所制,其收藏价值及观赏价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茶未吃了,只见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一个丫鬟走来笑”背心是一种无袖上衣,又被叫做坎肩,在清朝之前是无领无袖没有任何样式的,后来在清朝的时候才渐渐有了样式,开始也是穿在衣服里的,后来清朝中晚期才穿在袍子外面。

“已进来了一个年轻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条;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关于紫金冠、金抹额吧里的精帖都有提过并解释,就不多做解释了,来看“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箭袖是窄衣袖再接一个半圆形袖口如同马蹄,也有叫“马蹄袖”,因为北方寒冷可放下护手,箭袖本身来源于胡服,最早是用于骑射,明朝时候虽然有但是不为常服所用,只有到清朝的时候才常用于礼服。“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是清朝贵族的一种典型礼服。“八团”是衣面上缂丝或绣成的八个彩团的图案。据清末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八团的位置是:“前后胸各一,左右角各一,前后襟各二。”因“八团”凸出衣面,故云“起花”。“排穗”亦作“排须”,指衣服下缘排缀之穗状流苏。“倭缎”原系日本织造,后漳州、泉州等地仿造日本织法制成的缎子也称“倭缎”。据《大清会典》记载,江宁织造局每年织倭缎六百匹。倭缎在当时只被贵族使用,普通老百姓是没有机会用到的。(上面一段来自百度)小朝靴:青缎白底方头长筒靴子,与平时的上朝的朝靴还是有区别的,筒稍低。这里宝玉不光穿了礼服还穿了小朝靴可以看出他去庙里还愿的穿着礼仪也是不马虎的。

后来再回来宝玉已经换了服装“身上穿著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绿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就算是在家的平常衣服也是云锦制造、刺绣讲究的东西,可见当时贾府的富贵。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贾府,当时看到的王熙凤正拨着手炉里的灰。“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著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昭君套本身是妇女头上的抹额,原来是用来暖额的,附带在头上冠帽上后来成为一种首饰,这里显然是用来暖额的帽套;攒珠勒子又叫遮眉勒,虽说明代也有但是我看到用的最多的还是清朝的女子,在冠帽下常会带个勒子,上面也会镶饰不同饰物或者绣些精美图案;

披风:明代褙子也叫“披风”,不是那个斗篷一样的现代“披风”。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宋代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汉服的一种,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在宋、明朝时最为盛行。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这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可是宋代的褙子并不用它系结,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意义是模仿古代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穿褙子时,却在腰间用勒帛系住。宋代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斜领和盘领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妇女都穿直领对襟式。到清朝时,女子用它作礼服的外套。

题外话:王熙凤家常装扮都是用紫貂皮毛、银鼠皮、云锦制作,再感慨下贾府的富贵。

第八回

宝玉去看在家养病的宝钗,宝钗当时正坐在家里做针线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比肩褂叫半臂,是一种类似于马甲的半袖外衣,俗称“背褡”。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写:“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后来黛玉也来了,穿着件“大红羽缎对襟褂子”,接着宝玉就问自己的斗篷有没有取来。黛玉为此又取笑一番两人方在薛宝钗家吃过饭再走,走的时候小丫头取来大红猩毡斗笠被宝玉埋怨的这一段。羽缎是用羽毛织成如缎面一样光滑织物,用于做外衣的里子。褂子上面有说,对襟是其样式。

斗篷:披用的外衣。用以防风御寒。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披风通常无袖。中国古代有虚设两袖的长披风。斗篷,据传是从蓑衣演变而来,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名谓“斗袯”。到清时,才多用丝织物制作,并不限于雨雪天使用,当时叫做大衣,是一种御寒的服饰,有长式和短式,有高领和低领。凡冬天外出,不论男女官庶,都喜披裹斗篷,但有个规矩,不能穿着这种服饰行礼,不然被视为不敬。清代中叶以后,妇女穿着斗篷很普遍,制作日益精巧,一般都用鲜艳的绸缎制作,上绣花纹,讲究的在里面衬以皮毛。另外,古代斗篷是不连帽子的,现在的连帽斗篷是经过了改良。

斗笠:又名箬笠,斗笠用竹篾、箭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挡雨遮阳,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最初的年代无考证,似乎大禹治水的时期就已经有斗笠的样子了,看这里黛玉将宝玉发冠露在笠外,可见这顶斗笠是没有封顶的。

第十五回

水溶出场“北静郡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我从明朝冠帽制找到些描述“明朝朱元璋建国后,废弃了元朝的服制重新定制了符合汉人习俗的服饰制。皇帝穿冕服所戴冕冠,前圆后方,前后各十二旒;皇帝穿常服所戴为乌纱折上巾,其样式与乌纱帽基本相同,惟独左右二角折之向上,竖于纱帽之后。

忠靖冠,是一种官帽,以铁丝为框,外蒙乌纱,冠后竖立两翅(当时称“山”),正前上方隆起,以金线压出三梁。三品以上,冠用金线缘之,四品以下,不许用金。

簪缨是达官贵族帽上的一种饰物,在明朝亲王是一品,郡王从一品,可以带金线缠的,估计这里是因为秦可卿葬礼所以用素色。

“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蟒袍:在明代是官员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宽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至清代,"蟒衣"则列为"吉服",凡文武百官,皆衬在补。江牙海水又叫蟒水,是纹样。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爪一般是四个,也有赐五爪的例子,这也只有地位显赫者才有此殊荣。据说戏曲里也有蟒袍之说,所以看到很多帖子都是说曹雪芹写的水溶扮相是戏曲扮相,其实戏曲也是来自于现实,后来再加以美化而已。

蟒袍

“碧玉红鞓带”穿蟒袍要佩戴玉带,碧玉红鞓带是红色的皮革束腰带中间镶玉。

第十九回

袭人回家宝玉跑去看她。“当下宝玉穿著大红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狐腋:狐腋下的毛皮,极柔软。唐朝白居易的《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写:“ 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

关于箭袖:有人说宝玉的箭袖应该是圆筒型,以前骑射图上的骑士都是这种形状的箭袖。其实我觉得,在清朝之前的箭袖一种紧袖服装,袖端上半长可覆手,下半特短,便于骑射,到清朝早期因极力主张“不废骑射”,所以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在第三回里宝玉的箭袖外是清朝礼服,这么配的话应该是马蹄袖。

有人帮我补充了一下“袄,表示有挂里的女式上衣,包括交领、圆领、方领、立领等。

楼主说到清代基本为立领,恩…我只能说我见过很多交领清袄乃至民国袄的图片和照片……恩,所以,直接定义王熙凤童鞋穿的就是立领袄有点武断……”

第二十四回

宝玉看到鸳鸯的服饰:"回头见鸳鸯穿著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内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

汗巾:一是擦汗的手巾,白居易《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汗巾束头鬓,羶食熏襟抱。”二是腰带,这里鸳鸯是束在外面的,后面宝玉和蒋玉函互赠的则是贴身束的汗巾,汗巾的功能除擦秽吸湿之外,还可作腰带束系内衣,《释名》说:“帕,横其腹也。”古代的汗巾,主要以绡、绸、缎、绫、麻、布为原材料制成,规格也大小不等,有方形、长条形。

找了个差不多的图

鸳鸯的这个汗巾用料是绉绸,是织有皱纹的绸子。

花领子,这个有点怪,说的是脖子上另戴着个领子,明制衣冠等汉服都是没有领子跟衣服分开的形制。然后我找了一下有这种解释,早期清代的满族贵族们所穿的旗袍马褂是没有立领的,要想御寒或者装饰,必须另外加配一种“硬领”,其上可以绣制与自己衣物本身相合的花卉等,冬季的硬领常用毛皮制作。据这样说,鸳鸯的这个“花领子”有可能是“硬领”。还有种解释是说这个“花领子”应该是云肩,云肩是元代的官服式样。明代开始才专为妇女所佩戴。

还有一种是唐朝的类似于帔帛的东西,绣花领缘,结带,但比帔帛短得多。

以上花领子的解释也是看的别人那里的,正好有现成的图拿来用一下。我小时候也戴过这种类似于假领子的花领子。

马王堆素纱衣

第三十二回

顺便说一下衣服上所挂的装饰物,香袋、荷包、扇套、槟榔荷包等等。按清代装饰,男子腰带上必缀以槟榔荷包、镜、扇、四喜平安诸袋(见《清稗类钞》“一身佩二十余物”条“服饰类”)扇套是其中主要的一种,乃盛放摺扇者。摺扇又名摺叠扇,古名聚头扇。光绪中叶以前,长可尺馀,后仅七八寸。(见《清稗类钞》“服饰类”)这些佩饰,随应酬的需要,其色彩不时变换。并且不同场合佩戴不同颜色,比如秦可卿丧事上宝玉就佩戴的青色扇套。

清代粤绣孔雀开屏纹扇套

荷包的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荷包的图案有繁有简,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都有。荷包在唐朝叫做鱼袋、龟袋,当时还是作为盛物品的口袋,荷包成为珍贵佩饰物当缘始于唐代。明清时,也叫“茄袋”、“顺袋”,乾隆时“荷包”又有“鸡素”的异名。清代皇帝在年终多用荷包赏赐给大臣。《啸亭续录》就记载:乾嘉时期“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

宋洪刍《香谱》:“谢元常佩紫罗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焚之,元遂止。”可证香袋的记叙应该是晋代开始。清代的香袋也是腰带佩物之一。

烟荷包

香袋

第三十五回

这是宝玉挨打后,想叫宝钗的丫头莺儿帮他打络子,里面有一段对话“、【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的?"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是我最爱的。"宝玉道:"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莺儿道:"什么花样呢?"宝玉道:"共有几样花样?"莺儿道:"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宝玉道:"前儿你替三姑娘打的那花样是什么?"莺儿道:"那是攒心梅花。"宝玉道:"就是那样好。"

可见络子不光在颜色搭配上讲究,其花样也是繁多的。络子是中国传统绳编工艺品,就是现在随处可见的中国结的复杂形式,现在的玉器吊坠多使用。

第三十六回

宝钗来正碰到宝玉睡觉,袭人在绣肚兜上的花样。

肚兜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对角设计,上角裁去,成凹状浅半圆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圆弧形。肚兜的面上常有图案,有印花有绣

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蓝印花布,图案多为“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绣花肚兜较为常见,刺绣的主题纹样多是中国民间传说或一些民俗讲究。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

这里说到蓝印花布,简单介绍一下,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我所知道的是来自南通的蓝印花布,是始于明代,流传至今。(PS:可以去位于南通市崇川区濠东路81号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去现场感受一下,这是我国第一家关于蓝印花布的博物馆,进去可以了解其历史以及制作方法、所收藏的花样等等)=-=!!!我突然导游上身了。

这里原书所写的是白绫红里的鸳鸯戏莲图案,绫是像缎子而更细薄的丝织品,中国传统丝织物的一类。最早的绫表面呈现叠山形斜路,“望之如冰凌之理”而得名,唐代的官员们都用绫作官服,后来宋代开始用于裱画之类,到元、明、清的时候产量慢慢减少了。

蓝印花布的肚兜

《红楼梦》服饰中的用料,一是品种多,二是高档、名贵,有些可说是稀世之宝。书中出现的服饰用料,主要有“大红洋缎”、“撒花洋绉”、“起花八团倭缎”、“秋板貂皮“、“灰鼠皮”、“黄绫”、“羽缎”、“白狐腋”、“貂裘”、“妆缎”、“蟒缎”、“西洋布”、“月白纱”、“羽纱”、“哆罗呢”、“洋线番羓丝”、“海龙皮”、“凫靥裘”、“天马皮”、“雀金裘”、“猞猁狲大裘”、“云狐皮”、“无狐皮”、“香狐皮”、“鸭皮”、“麻叶皮”、“洋灰皮”、“羊皮”、“皿貂皮”、“羽线绉”、“氆氇”、“葛布”、“麻”等30多种用品。除了麻、葛草质料之外,相当部分用料皆是高端用料,非寻常百姓能问津。其中貂皮、白狐腋、天马皮、猞猁狲、雀金呢等都属于稀罕之物。

包括原料做工要求非常高的技艺和缝制技艺。例如书中写到:“缕金百蝶”、“五彩刻丝”、“插牙背心”、“二色金百蝶穿花”、“五彩丝攒花结长穗”、“起草八团排穗”、“锦边弹墨”、“累丝嵌宝”、“朝阳五凤挂珠”、“赤金盘螭璎珞”、“双衡比目”、“二花捻珠”、“松花撒花”、“攒珠”、“洋绉银鼠”、“宫制堆纱”、“立蟒白狐腋”、“簪缨银翅”、“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碧玉红”、“金蟒狐腋”、“排穗”、“细折”、“麝香珠”、“赤金吴翠”、“绛纹”、“蝴蝶结”、“一斗珠”、“插金消绣”、“掐金挖云”、“青金闪绿双环四合”、“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挖云鹅黄金里”、“靠色镶领袖秋香色盘金色绣龙”、“ 貂颏满襟”、“百子刻丝”、“盘金彩绣”、“刻丝八团”、“金丝织的锁子甲”、“虎头盘云五彩”、“九龙佩”、“盘锦镶花”、“原锦边琵琶襟”、“一裹圆”等。这些工艺,现代只能靠想象来体会其精细了。《红楼梦》中有名的“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故事,这件雀金裘“后襟上烧了一块”,“有指顶大的烧眼”。书中写道,让婆子们拿出让织补匠织补,可是“不但能干织补匠人,就连裁缝绣匠并作女工的问了,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这一方面说明雀金裘确实名贵罕见,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如同这样的服饰在制作工艺上的非常难度。市上的织补匠、裁缝匠都没见过也补不了,却由大观园内的一位俏丫鬟完成了,且是在病中补的。书中说,晴雯“细看了一会”就说出“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书中描写道:

红楼梦服饰

红楼梦中在人物出场时对人物服饰的描写着墨并不多,在前五回借林黛玉视角一窥贾府全景后,随着薛宝钗的出场,长篇的人物服饰描写基本上告一段落,但是每个人物的形象却在阅读过程中鲜明地显现,文章又时而简笔几句,提及的衣裳皆是质地精良,剪裁细密,故丝毫不减贾府大家风范,盛世时的极尽奢华。 林黛玉初入贾府,一番拜访后,日后大观园内各色人物精致皆已尽收眼底,借着黛玉原本大家闺秀,心思细腻的目光,使府中众生扮相一一入镜,更不会让人错过其中与众不同之处。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宝玉: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宝玉偏爱红色,于是红色也成了宝玉着装的主色调,除了婚丧节庆外出穿着正式外,在内常是以红色为主,半旧红绫短袄、大红猩毡或是荔支色哆罗呢的箭袖,都是宝玉家常的扮相。在文中读到,虽是翩翩公子,但丝毫不显得别扭,与其形象已融洽得当。 至于服饰的搭配,从来都是讲究的,即使宝玉性格独特,但在着衣上,红色也没有过于霸道,常有素雅的色彩搭配:石青起花八团倭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资料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的服饰也美不胜收,熠熠闪光。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体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透过那多姿多彩的服饰,看到了这部不朽巨著艺术成就的又一个方面。《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服饰审美大师,这与其出身密切相关。他出生于祖辈连任“织造”(专管纺织、印染等业务的官吏)的家庭;“曹氏的家庭环境很有文艺的气息”〔3〕,他饱读诗书,知识广博,这使他在服饰文化方面获得了精深的造诣 但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服饰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穿的服饰。在《红楼梦》里,我们没有看到清朝官员帽子上标志官阶的花翎,也少见长袍马褂,而多是明代的宽衣大袖,有时还有其它朝代服饰的痕迹。但每当服饰涉及到清廷禁律时,曹雪芹又不敢僭越。这是《红楼梦》服饰的特点。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文中虽对描写时代背景十分含糊,但书中的服饰形象,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 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第四十九回中的李纨穿着“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褂子”称谓虽说明代时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说:“今吴人谓之衫,北人谓之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称,唯制式不同耳。”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结合明人所说的“北人”,也可以认为是山海关、张家口外人。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箭袖虽说明代已有,但是人们穿着不多,主要限于射手等。因为箭袖即马蹄袖,衣服袖身窄小,袖端头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响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宫廷早期因极力主张“不废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外,绣蟒的袍,在明代时为职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宽穿着范围。《大清会典》中曾记亲王、郡王、贝勒以及侍卫、公主、命妇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区分等级的办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数和蟒的爪数(如四爪、五爪之分)。 鹤氅 第四十九回写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孤皮里鹤氅,薛宝钗是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白狐皮 第四十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鹤氅。 按:《史记·孟尝君列传》云:“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足见,白狐皮历来是名贵的皮裘。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也说:“凡狐貉亦产燕、齐、辽、汴诸道。纯白狐腋裘价与貂相仿。黄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御寒温体功用次于貂。” 貂鼠皮 第四十九回写史湘云穿着贾母与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里子大褂子,大貂鼠的风领围着。 抹额、昭君套

论《红楼梦》的服饰文化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的服饰也美不胜收,熠熠闪光。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体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透过那多姿多彩的服饰,看到了这部不朽巨著艺术成就的又一个方面。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服饰审美大师,这与其出身密切相关。他出生于祖辈连任“织造”的家庭,他饱读诗书,知识广博,这使他在服饰文化方面获得了精深的造诣,但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服饰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穿的服饰。在《红楼梦》里,我们没有看到清朝官员帽子上标志官阶的花翎,也少见长袍马褂,而多是明代的宽衣大袖,有时还有其它朝代服饰的痕迹。但每当服饰涉及到清廷禁律时,曹雪芹又不敢僭越。这是《红楼梦》服饰的特点。 一、贾宝玉的服饰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是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他对红色情有独钟。初见黛玉时,他“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结成小辫,红丝结束,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服饰以红为主色:大红箭袖、红丝束发、银红大袄、大红鞋;黛玉替他拢头发时,他戴的是“绛”色的簪缨(绛:深红色);贾芸去看他时,他屋里“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群芳夜宴时,穿着大红小袄子,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他为何独爱红色呢?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第一,红色在光谱中相对于其他颜色来说,有强烈和兴奋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第二,红色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称美女为“红粉佳人”。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第三,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发扬正常的人性,在自由的空间里“任情任性”地活着。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

对红楼梦中人物服饰的研究

对《红楼梦》人物服饰的研究、 研究组员:张依、路娜、马智龙、徐星星、严欣、吕雯、窦小童 指导老师:张丽丽 摘要:清末,华丽开放 清末时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时期,丝织、漂染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加上对外开放以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西结合,相容并蓄,使她的服饰华丽清新,充满大清风范。 末承初制,天子用黄袍及衫,黄袍被作为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清末,唐高祖以赫黄袍巾带为常服以后因天子用赤袍黄衫,于是逐渐禁止臣民服赤黄之色,并以品级制袍衫的颜色,即所谓:“品色服。” 贵妇人的礼服多以袒胸、低颔、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半臂、肩技帛巾、当时也流行穿胡服,另外,女子注重化妆修饰容颜,例如画眉,当时最流行的是阔眉、八字眉等眉形,额眉间的装饰,如“花细”有很多特色,发髻形式也多种多样。 而唐代织锦,无论在织造技术或花样图案上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近年来在新疆吐鲁番,巴楚及甘肃敦煌等地发现了大量丝织品实物,品种花式极为丰富,染织技术精湛,在新疆出土的彩绘木俑服饰中出现了丝,比文献记载早几百年,这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还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别具一格。 研究内容: 人物服饰: 1、贾宝玉服饰:宝玉只穿一件茄色多罗呢狐狸皮袄,罩一件海龙小鹰膀褂子,束了腰, 披上玉针蓑,带了金藤笠,带上沙棠履,忙忙地往芦雪庵来。 贾宝玉穿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棠木屐,蝴蝶落花鞋。 第三回中贾宝玉的第一次亮相,“登着青缎粉底个朝靴”接着曹雪芹写宝玉的第二次清装出场,那双鞋换成了“厚底大红靴。”同时,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了宝玉的一双蝴蝶落花鞋:“黛玉看宝玉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秀的绵纱袜子,着蝴蝶落花鞋。” 第三回,宝玉戴有“束发嵌宝紫金冠,”是以金丝编织,上面镶嵌各种珠玉。紫金,即铜合金的合金,亦称紫磨金。 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如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已换了冠带;头上一转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贾宝玉含玉而生,幸得贾老太太的宠爱,才有了后面那戏剧性的一生。于是我们常常在想如果贾宝玉没有那块玉或者那块玉(石头) 不好奇于人间的繁华世故又或者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想得周全些,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郁结,也不会有金玉之言,那么贾宝玉的一生也不过如此的了了完事。但终究是如果。贾宝玉注定成为《红楼梦》的主角,注定成为那“灵秀之人”“生于富贵公候之家”“落为痴情种”也注定了那一场悲剧的开始。 2.林黛玉服饰描写:林黛玉的美就显得冷静了许多,其服饰描写也都十分的素净;浅灰色背心,月白色绣花小皮袄。配着海棠红色的裙子,不甚鲜艳,梳妆也是非常随常,很少有华丽的装饰,是一种清雅素淡的美,衬托了林黛玉的孤傲,多愁善感以及“弱不胜衣”“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柔弱的性格。

红楼梦里人物服饰所代表的形象

红楼人物服饰形象 金相玉质不肖子:贾宝玉的服饰形象 翩翩公子的风度,在第三回中,刚进府的黛玉所目睹的表哥形象,刚进来时一看, “头上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涤,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一会儿在回来时,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在这一回中,宝玉光彩照人,华贵之气直通凤姐。宝玉因得贾母喜爱,其在贾府地位无人能敌,一身嗣服便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 曹雪芹几次写宝玉穿箭袖衣饰。第八回“薛宝钗巧合认通灵”时宝姐姐看到的宝玉是“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第十五回北静王所见的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看戏换的是“大红含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去舅舅家是“身上穿着荔色哆罗呢的天马箭袖,大红猩猩毡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子”。箭袖服饰是一种窄袖袍服,箭袖即马蹄袖,衣服袖身窄小,袖端头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响射箭且又可保暖。原为便于骑射,由满族游牧

尚武的民族传统而来,虽说明代已有,但是人们穿着不多。清代宫廷早起因极力主张“不废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宝玉虽不习武,穿上它可以显得英俊干练,风流潇洒。如若改成宽袖长袍也许更适合读书人,却不免老气横秋,那就不像贾宝玉了。 月葬诗魂:林黛玉的服饰形象 柔弱美,体现林黛玉的清、雅。林黛玉的服饰描写有几次,次是在第八回林黛玉回到梨香院,“宝玉因见她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大红是林黛玉服饰的主色,穿戴红色不仅是贾府爱红风俗影响所及,也寄托了林黛玉的美好愿望,即与宝玉相配。 第二次是第四十九回芦雪庵赏雪对红梅,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这青金闪绿如意绦为一身红装平添几分动人春色,仿佛是万红丛中一点绿。这即凸显了黛玉的穿衣品味,又符合她希冀的红绿相配的爱情愿。 第三次是第八十九回,宝玉去看她,她“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上系着杨妃色绣花棉裙。”月白、银鼠(洁白)、加杨妃色(淡粉色)此时黛玉的服饰色彩淡雅清丽,与她洁身自爱的性格相一致。“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显得清新自然。整个着装既不有意展示华丽,也不刻意追求朴素,反映她不同流俗、无所掩饰的个性和“潇湘妃子”卓尔不群、洒脱自然的气质。整部《红楼

红楼梦经典语句英译

《红楼梦》熟语英译三十例 1. 至午后,金桂故意出去,让个空与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起来。宝蝉心里也知八九了,也就半推半就。 译文:After lunch, Chin-kuei deliberately went out to clear the coast for them both, and Hsueh Pan started making advances to Pao-chan. Well aware of that he wanted, she only made a show of resisting. 2. 咱们家没人,俗话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晓华(六十七回) 译文:Our family’s short-handed and, as the proverb says, “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We don’t want to find, when the time comes, that we’ve forgotten this, that and the other, so that people laugh at us. 3. 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义新奇,别开生面了。(六十四回) 译文:And these five Cousin Lin has written today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fresh and original,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ncoon?” 4.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译文:Haven’t you heard the saying:“Illness comes as fast as a wall falling down,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ncoon?” 5. 姐姐博古通今,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儿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一套。这叫做“负荆请罪”。(三十四) 译文:Why, cousin, surely you are sufficiently well vers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to know the title of that opera. Why do you have to describe it? It ‘s called “Abject Apologies”. 5. 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侍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十五回) 译文:But although his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 were outstanding, these qualities were unfortunately offset by a certain cupidity and harshness and a tendency to use his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outwit his superiors; all of which caused his fellow officials to cast envious glances in his direction. 7. 说着,就自己举手,左右开弓,自己打了一顿嘴巴子。(六十八回) 译文:He raised his hands and slapped himself on both cheeks. 8. 我们没事评论起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里跳不出一个来的。妙在个人有个人的好处。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 饮食 文化 《红楼梦》中描绘的珍馐异馔五光十色,其中点心、饮品小食和主食类有 三十六 种,肴馔有五十八种,不仅包括众多的贵族家庭日常生活饮食,而且 还 有一些典雅风 致、特殊肴馔的饮食用膳。 其中关于 「饮食」的描绘更占据很大 比 重,有人说 ,『红楼梦』整本小说 的 情节,就是以一系列的「吃」构成与起承转合的,而饮馔之学,在从前是 书 生不论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它却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民生四需以「食」 为 首,才「衣住行 」,人不穿衣,无处避 居 ,无代步工具都可以生活,但如果不吃 东 西,那可就不行了,认真来看 ,「饮馔」始终是中华文化里极丰盛且重要的一 部份, 值得大家讨论的好题材。 全书的章回目录中涉及「吃」的就有:『宴宁府宝玉会秦锺』、『庆寿辰 宁府排 家宴』、『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史太君 两 宴大观园』、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脂粉香娃割腥啖瞻』、『荣国府元 宵 开夜宴』等等。 从盛大的迎接皇妃的盛宴,到贵族公府的豪华家宴,从酒楼饭店的歌妓郁 酒,到 街头巷尾的随意小吃,可说是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给。 如书中第 41 回关于「茄鲞」的描述: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 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 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阁香菌,新 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 、 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拏鸡汤煨干了,拏香油一收, 外加糟油一拌,盛 在 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拏出来,用炒的鸡爪子一 拌,就是了。 」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道:「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到这 个味儿 ! 」 『红楼梦』中,曹雪芹对酒描写的不多,可是茶却不曾慢待,凡提到饮宴 之处, 无不说到茶事,茶在人际交往中是一个重要的媒介,也成了人们生活 离不开的必需品。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到,饮酒前要先吃果品饮茶;吃完饭后 用茶漱口,然后换杯饮茶;来了客人,先要敬上一杯热茶。专门的品茶,见 妙玉在栊翠庵请宝玉、黛玉、宝钗,别有一番情趣。妙玉用埋在地下有五年 花上的雪水烹茶给宝玉等人喝,宝玉还真品出了些许味道。品茶不在多,曹 芹藉妙玉的口说:「一杯为 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 。 」 这虽失于尖刻,却也道出了茶 中的奥秘。 『红楼梦』中,凡重要筵席,皆有明确的主题。如元妃省亲、贾母寿辰、 中秋赏 月、除夕祭祖、秦氏丧葬等筵席,主题都十分鲜明。针对特定的主题 以 及举行筵席的 时间,参加筵席的人员等具体情况,『红楼梦』中,十分注意 筵 席地点的选择、场面 气氛的控制、时间节奏的把握、空间布局的安排、器具 与 菜肴的配置以及服务人员的 选用等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法来突出主题 ,中 要 于 梅

《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随着外语研究及翻译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语言翻译、文化翻译、译本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红楼梦》翻译研究做了大体回顾,从语用学、修辞学、文化等方面对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目前《红楼梦》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红楼梦》翻译研究可能的领域与途径。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语用学修辞学文化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海外的《红楼梦》译本有摘译、节译、全译三种形式。虽然《红楼梦》已有多种语言的全译本,但是从目前国内的翻译研究来看,却只涉及到三种语言的版本。英译本的研究最多,占所有研究的90%以上,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版本的研究虽有涉及,但都总计不过十余篇。主要有成蕾的《“潇湘馆”里的“潇湘妃子”――〈红楼梦〉两个法译本中建筑专名的语义层级分析及其翻译策略选择》(《译林(学术版)》2011年第3期);郭玉梅的《〈红楼梦〉法译本传统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5月)、《从〈红楼梦〉法译本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法语学习》2011年第3 期);森中美树的《简述日译〈红楼梦〉之难点――以平冈龙城〈国译红楼梦〉为例》(《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3辑);苏德昌的《从红楼梦的日译看“そんな”的感叹词性用法》(《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年第3期);史华慈与姚军玲的《〈红楼梦〉德译书名推敲》(《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6辑)等。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现状评述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总体概述 在进行《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内容前,有必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其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概述,为下面研究内容的归纳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笔者通过CNKI中国知网,输入“红楼梦”及“译”两个关键字,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选择“题名”检索条件,进行模糊检索,得到以下数据。 表1 ■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红楼梦》翻译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更多的相关博士论文及专著的出版,《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的范围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红楼梦》翻译研究状况 1.语用学视觉下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李蓓在《〈红楼梦〉语言学研究综述》(《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4辑)中认为汉语版《红楼梦》中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性质、构成、词汇、词汇系统及对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方面的研究。而目前的翻译研究来看还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涉及到词汇、委婉语、习语、典故等方面。《红楼梦》中词汇的翻译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词汇的翻译研究主要涉及某一类词的翻译。 (1)人名的翻译。王静在《〈红楼梦〉姓名翻译与注释译法》(《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月)中分析了杨、霍两英译本《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提出要忠实地再现《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就必须利用音译法和意译法、运用双关语法和借用法语、拉丁语等方法译出其中姓名的含义。赵丽娟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人物姓名的英译本解读――浅谈霍克斯〈红楼梦〉版本主要人物命名》(《语文建设》2013年第6期)中以霍克斯对《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为蓝本,以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所暗含的人名含义为研究对象进行阐

_红楼梦_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红楼梦》诗词曲赋两种 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朱 晓 茜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传世之作,曹雪芹把复杂的生活现象成功地描绘下来,组成了一幅广阔的时代画卷。《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在我国广为流传,在世界文坛上也颇受瞩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四种文字的53种不同译文在世界各地发行。仅英文就有两种全译本,一种是英国大卫?霍克思(译前八十回)和其婿明菲尔德(译后四十回)的T 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种是我国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 ansions。 霍克思在译《红楼梦》之前曾译有屈原、杜甫等人的作品。他的中文修养相当好,不但能用中文写文章,而且还能写中国旧体诗。为了潜心翻译《红楼梦》,他辞去了牛津大学讲座教授的职务,并且仔细研读过许多红学专家如俞平伯、吴世昌和赵冈等的著述。 杨宪益夫妇是我们所熟悉的老翻译家,他们学贯中西,几十年如一日,密切合作,辛勤劳动。除《红楼梦》外,还翻译过《阿Q正传》、《老残游记》等著作,共有上千万字的译著。 因此,霍克思、杨宪益这两个译坛高手的《红楼梦》英译本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并且受到一致称赞。他们的译文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本文拟从两位译者对《红楼梦》

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七年第三辑 经验与教训,供翻译工作者参考。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他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比如小说中某人物所写的与某事件有关的诗等等,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这些无关紧要的附加文字,删去后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小说文字更加紧凑、干净。有些夹入小说的诗词曲赋,虽然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总不如正文重要,有些读者不耐烦看,碰到就跳过去,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红楼梦》则不然。它的绝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到那部分的情节。以《十二钗图册判词》为例,判词中作者预先隐写了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暗中预示了一些故事情节并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态度。如果我们跳过去不看,那么我们顶多知道宝玉做了一个荒唐的梦,甚至自己亦如置身梦中。《红楼梦》判词的这一特点,要求译者将原文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译文读者。我们来看霍克思和杨宪益的翻译。 例一 副册判词之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第五回) 霍译:Seldom the moo n shines in a cloudless sky, And days o f brig htness all too soon pass by. A no ble and aspir ing mind, In a base-born frame confined, Your charm and w it did only hatred gain, And in the end you w ere by slanders slain,

浅谈《红楼梦》的服饰风格及其美学特质

浅谈《红楼梦》的服饰风格及其美学特质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有“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之誉,其中涉及到人物及人物服饰的描写无不想尽。对此,不少专家专门对《红楼梦》中的服饰进行考证,但至今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不过,这也正是艺术美的一种体现,是《红楼梦》的美。本篇论文主要以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服饰为主,并结合其他人物的服饰来介绍,展现了《红楼梦》中服饰色彩的巨大艺术魅力。 一、《红楼梦》中的服饰风格 1.锦衣奢华的服饰风格 在《红楼梦》作品之中,笔墨浓重细致刻画的一个人物之一就是王熙凤,其属于一个入俗深,贪欲极大,而且也是一个“机关算尽”的人,她的性格与林黛玉有着天壤之别。在作品中,关于王熙凤服饰的详细描写,曹雪芹有三次详细的论述。 第一次描写,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看这个传闻中的表嫂形象。引用作品中的描述,“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这段文字,从颜色搭配来看,浓淡调和,美却不俗,头饰的主调是金黄,这样看起来富贵有加。总之,通过对王熙凤服饰、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多方面的细致描写,将一个精明能干、见风使陀的王熙凤形象生动的展现给读者。 2.清秀隽雅的服饰风格 在《红楼梦》的描述中,林黛玉原是西方灵河三石畔的绛珠仙草,只为报答赤霞宫神瑛侍者的雨露灌溉之恩,同宝玉一起下凡,用一生泪水报恩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因为林黛玉来自天上,由此其性格不同凡俗,有着旷世风华。这一气质,在对其的服饰描写中也可以看出来。 林黛玉刚进贾府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她的服饰,而是借助王熙凤之嘴,宝玉之眼来描绘林黛玉钟灵毓秀的风姿。如,王熙凤初见林黛玉,心直口快的她就惊叹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句话并没有对林黛玉的魅力直接描写,但是却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绝美”的形象。在贾宝玉的眼睛里,关于林黛玉的描述则是“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是的妹妹”,着是对林黛玉清秀灵幻风姿的又一番描述。 3.灵性脱俗的服饰风格 《红楼梦》中,贾宝玉本是女娲娘娘补天遗留下的一块五彩灵石,后来成为赤霞宫的神瑛侍者,因为羡慕红尘繁华富贵,便去往尘世历经劫难。便有了大家族中的贾宝玉,其受尽一家人恩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红楼梦》中,关于贾宝玉服饰的描写,在前八十回中,就有十多处,每一处描写都详细生动。 关于贾宝玉的描述,以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眼睛所看到的形象,“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年轻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二《红楼梦》中服饰装饰蕴含的美学特质 1.对人物形象的反应

红楼梦精彩译文赏析

《红楼梦》精彩译文赏析 伦敦大学教授英译《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的旷世巨著,大陆、香港、台湾都曾改编拍成电影,家喻户晓。50年代大陆拍摄的《红楼梦》在香港创下了连映二百多天的纪录,至今仍未有一部电影可以打破该纪录。 五四运动后不少白话文作家都歌颂过《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红学专家,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红学佳作,淙淙汩汩,源源不绝。 五六十年代多位中外学者就曾经把《红楼梦》英译,介绍到西方国家去,但由于种种问题,都只是节译而已。 直至70年代有一位牛津大学的讲座教授霍克思(David Hawks),竟然不惜辞去职务,专心埋首于全部《红楼梦》的英译。他的译笔功力深邃,英文写得非常流畅。 请先欣赏霍克斯在《红楼梦》英译本自序中的最后一段感人的话: "My one abiding principle has been to translate everything-even puns. For although this is ,in the sense I have already indicated,an 'unfinished' novel,it was written (and written)by a great artist with his very life blood. I have therefore assumed that whatever I find in it is there for a purpose and must be dealt with somehow or other,I cannot pretend always to have done so successfully,but if I can convey to the reader even a fraction of the pleasure this Chinese novel given me ,I shall not have lived in vain." 中国曹雪芹英国霍克思 撰写《红楼梦》这部旷世巨著的曹雪芹,堪称中国文学史的奇才,数十年来无数作家学者都把这部经典名作奉为圭臬,推崇备至。 70年代著名学者胡菊人先生在其专栏里就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技巧上我们可以说自清末至'五.四'直至今天,在中国而言,无人能与曹雪芹并肩。他的技巧,尤其在肌理上,细心研究,令人惊骇,以为是神鬼写下的文墨。” 曹雪芹如果九泉下有知,欣悉二百余年后西洋竟然出了另一位奇才,连大学教授的高职也辞去,在家中孜孜不倦十五载,把他的作品全部译成蟹形文字,介绍到西方国家,必定会含笑引为同调! 这位西洋奇才就是前英国伦敦大学的教授霍克思(David Hawks.) 这里介绍霍克思译红楼梦,是希望大学翻译系的同学能观摩汉英翻译的极品,同时更为望各位忠实读者能欣赏地道中文与地道英语的讲写之法,从而提高研习中英文的兴趣。 且看曹雪芹怎样写林黛玉细读《西厢记》的: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反映人物性格》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一(3)班 课题组成员:刘璐瑶*严茹钰*景云鹏唐海龙王栋胡凤琴房欣麒姚鹏达亨会 指导教师:谢莉 结题时间:2012年5月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严茹钰、景云鹏、刘璐瑶 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一三班 指导教师:谢莉 第一部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我们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决定选择有关《红楼梦》方面的研究课题,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服饰着手,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 现在有很多的关于《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研究与分析的文章,但大多都是凭借主观理解分析得到,因为服饰也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所以本小组本次的研究虽然同样也是研究人物性格,但我们是通过人物的服饰研究,这样的得到的结论是客观。 二、摘要 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丰富多彩,可以从书中个个角落发现,但服饰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最为突出和明显,因此,我小组选取“《红楼梦》的人物服饰”这个角度客观的分析了人物性格。 我们从原著开始分析,从电视剧中查找,经过认真的思考,然后全组进行讨论,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1)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2)薛宝钗雍容气不凡,明慧压百花。 (3)林黛玉生命的惊喜总会存在的。 (4)王熙凤一部蕴涵人间万象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红楼梦》服饰性格 第二部分、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书店查询法 地点:兰州市图书馆 主要查询的是:《红楼梦》中的插图人物的服饰 2、上网查询法 主要查询的是:《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人物的服饰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全体组员先共同商讨书店查询的地点、内容、查询目的、怎样查询和分工情况,再规划出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怎样写,还有网上查询的内容。 2、书店查询资料阶段:通过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来查询有关《红楼梦》人物的服饰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 3、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把查阅的资料在计算机上整理打印。 4、总结与反思阶段:每个人对本次课题研究的感受。 三、课题参与人员以及组织分工: 1、参与人员(共9人):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一(3)班

红楼梦中的服饰美

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的服饰也熠熠闪光,美不胜收。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体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透过那多姿多彩的服饰,看到了这部不朽巨著艺术成就的又一个方面。在原始社会,人类衣禽兽之皮,主要是从功利的目的出发,为了护体和保暖。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服饰的审美因素日益增加。进入了阶级社会后,又逐步形成了一套服饰方面的礼仪体制。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服饰体制都表现了等级差别和礼仪要求,体现出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审美理想。《红楼梦》的服饰(据前八十回,下同)也不例外。但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服饰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穿的服饰。在《红楼梦》里,我们没有看到清朝官员帽子上标志官阶的花翎,也少见长袍马褂,而多是明代的宽衣大袖,有时还有其它朝代服饰的痕迹。但每当服饰涉及到清廷禁律时,曹雪芹又不敢僭越。这是《红楼梦》服饰的特点。清兵入关后不久,清统治者为了清除大明的影响,巩固其统治地位,强令全国剃发易眼,违者轻则“杖之数十”,重则“枭首斩予市”〔1〕。经过了雍正初年抄家后的曹雪芹当然不敢担文字狱的风险,所以当《红楼梦》的人物碰到正规的礼仪场合,如见官和上朝,就严格依清例穿戴。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政一得到消息,便急忙“更衣入朝"谢恩。元春省亲本是回娘家,但因她是皇妃,全家自贾母起“俱按品大妆”恭候。虽然没有正面写贾政“更”的是什么“衣”,贾母等的“大妆”如何,但可以肯定是按照清朝的服饰制度穿戴的。北静王的服饰最能说明问题。他“头上戴着净自簪缨银翅壬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龙蟒袍,系着白玉红鞓带”。按清制,袍服以蟒袍为贵,为官员命妇所用。而五爪龙蟒袍,只有王侯、国公、郡王、贝子才能用,其它官员即使御赐也要挑去一爪才能穿〔2〕。北静王能穿五爪龙蟒袍,说明了他的王室身份。他的帽子和袍服是白色,而腰带是红色,一方面因为北静王此行是路祭秦可卿,按清朝礼仪,应该穿素;另一方面,黄色是皇帝、皇太子所专用,即使是亲王、郡王,不是御赐也只能用其它颜色。清朝有宗室(皇帝的本支)为黄带子,觉罗(皇帝的叔伯兄弟之支)为红带子的规定〔3〕,所以北静王着素服红带。 曹雪芹为什么又不完全按清制装扮人物呢?从主观上说,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有意用“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使其“无年代可考”,以便给自己的艺术创造一个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是避免文字狱的一个花招。从客观上看,清朝虽然废除了明代服饰,但在有些方面还是沿用了前代的,其中最明显的是采用了明代官服的补子(前胸及后背用金丝绣成,以区别官阶的图案)。又由于实行剃发易服之初,汉人反抗甚烈,清统治者为了缓和矛盾,曾采纳了明遗臣“十从十不从”的建议,即在十种情况下可以不从清制〔4〕。这就为曹雪芹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客观依据。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乾隆年间,满汉经过长期交流,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满清已入主中原近百年,服饰不再影响其统治地位了。因此有人曾劝乾隆皇帝改服汉服,有一次他果真着汉式冕旒兖服召见亲近大臣〔5〕。这又为曹雪芹的创作提供了较好的社会条件。可见《红楼梦》的服饰总的来说遵循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审美标准,同时又有着曹雪芹自己的美学追求。 曹雪芹为什么又不完全按清制装扮人物呢?从主观上说,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有意用“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使其“无年代可考”,以便给自己的艺术创造一个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是避免文字狱的一个花招。从客观上看,清朝虽然废除了明代服饰,但在有些方面还是沿用了前代的,其中最明显的是采用了明代官服的补子(前胸及后背用金丝绣成,以区别官阶的图案)。又由于实行剃发易服之初,汉人反抗甚烈,清统治者为了缓和矛盾,曾采纳了明遗臣“十从十不从”的建议,即在十种情况下可以不从清制〔4〕。这就为曹雪芹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客观依据。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乾隆年间,满汉经过长期交流,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满清已入主中原近百年,服饰不再影响其统治地位了。因此有人曾劝乾隆皇帝改服汉服,有一次他果真着汉式冕旒兖服召见亲近大臣〔5〕。这又为曹雪芹的创作提供了较

_红楼梦_杨译本_冷笑_翻译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3-6060.2011.05.015 《红楼梦》杨译本“冷笑”翻译研究 顾晓波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研究基于自建红楼梦语料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细致而深入 的探讨杨译本中“冷笑”一词的翻译,借以探求杨译本在“冷笑”翻译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红楼梦》原文中抽象、模糊、单调的“冷笑”,在杨译本中96%都得以译出,且更加具体、清晰、丰富。关键词:红楼梦;语料库;冷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1)05-0064-03 收稿日期:2011-03-03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课题 “基于ILIAS 平台的导向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库建设研究”(J090937)作者简介:顾晓波(1979-),男,江苏盐城人,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 《红楼梦》集中国古典小说与古代传统文化之 大成,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最高的荣誉和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中 也受到高度重视, 对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国内外红学研究蓬勃发 展,甚至有“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据考证,从1830年至今,《红楼梦》的英译本共有十一种 ,“成为中国文学英译史上一道独特而灿烂的风景”[1] 。我国翻译界的泰斗、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英籍夫人戴乃迭于20世纪70年代末合作完成 翻译《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并取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分别于1978年及1980年出版发行。杨戴合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是最早完整出版的《红楼梦》英译全译本。在促进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红楼梦经典英译本的研究业已成为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对《红楼梦》的英译本从诗词、回目、警句、习语、书名、人名、文化内容、人物语言、修辞、翻译史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红楼梦》的笑貌描写翻译方面,叶常青利用 语义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杨译本前八十回中“笑道”的翻译做了统计分析,发现“笑”的语义范围最广,在英文里,没有一个词的语义及其语义范围与“笑”一样,所有表示如何笑的英文词都只是“笑”的下义词,都没有中文的笑那么抽象,更不能像笑那样包含 那么多隐含意义[2] 。而对于《红楼梦》中“笑”的下义词“冷笑”,在英译本中的翻译的专门研究目前仍为空白。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基于自建红楼梦语料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杨译本中“冷笑”一词的翻译,借以 探求杨译本在“冷笑”翻译方面的特点。杨译本前八十回用的底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上海 有正书局石印本《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 (又称戚序本、戚本或有正本)的影印本,后四十回底本是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9年根据程乙本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整理出版的《红楼梦》[3] ,并参照其它版本修订了抄本中的错误[4] 。因此,自建语料库中文文本来自有正本 (前八十回)与程乙本(后四十回)并参考了蔡义江校 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120回《红楼梦》。英译文本来自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英籍夫人戴乃 迭合译的120回 《红楼梦》。4 6第5期No.5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5月May.2011

《红楼梦》人物服饰色彩

浅析《红楼梦》人物服饰色彩 □毛琦 【摘要】《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色彩描写极具艺术魅力,并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属性和强烈的情感因素。在揭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社会及家庭地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红楼梦》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服饰色彩进行必要的探析,对服装研究者理解掌握清代织造业状况及其服饰文化历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角色;服饰色彩 【作者简介】毛琦,新乡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处助教 《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色彩的描写是丰富多彩的,有红色系、绿色系、黄色系、蓝色系、紫色系、黑色系、白色系,每个色系又分出十余种颜色。其中红色是全书的色彩基调,周汝昌在他的《红楼艺术》中说:“盖红者实乃整部《红楼》的一个聚焦”。全书共出现红629次,赤28次,朱29次,绛24次,装扮出一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红楼世界。本文着重从《红楼梦》中的服饰色彩搭配入手,揭示不同服饰色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象征意义,进而分析服饰色彩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红楼梦》人物服饰色彩描写的象征意义 (一)揭示人物身份地位。上古时期,人们“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汉书·舆服志》)。然而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服饰的社会需要开始膨胀,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高出了生理的需要,出现了超出使用功能的形而上指向。色彩被赋予了社会文化信息和象征意义,成为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常常作为人物身份的一个外在标志,在礼仪制度中传达出人们的尊卑,在华夏文明中形成了“衣分三色,食分九等”的传统。 传统服色等级深受阴阳五行影响。“根据五行说,正色(黄、红、青、白、黑)是由事物相生、相互促进产生的,而间色(如青和白之间的碧色)则是由事物相克、相互排斥产生的。这一观念使色彩及其相应的色彩词产生了尊卑贵贱、正统和非正统的象征意义。”(《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红楼梦》所描绘的时代,统治者对服饰的色彩有着严格的规定,所有服饰描写都体现了“贵贱之别,望而知之”的社会模式。 正色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如作为地之色的黄色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垄断,被称为“帝王颜色”。《红楼梦》第十八回宝钗和宝玉笑道:“谁是你姐姐?那上面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元春贵为贤德妃,服黄即是她身份最好的体现。 而在《红楼梦》众人物中,主子小姐们的服色除不能选用黄色外,衣“红”成为他们首要的选择,也成为他们服饰的一大特征。这是因为红色在中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含义,中国人以红色为贵,源于古代的日神崇拜。汉代刘熙在《释名》第四部中指出“红色为赤,太阳之色”。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色彩,名目繁多,达到三十多种,如大红、桃红、水红、靠红、银红、海棠红等。大红是传统所谓的“正色”,因此穿或使用上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红楼梦》中,曹雪芹对宝玉“衣红”的描写最多,单前八十回就有十处之多。如宝玉初见黛玉时先是“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袍,”后又换成“银红撒花大袄,厚底大红鞋”;第十九回中着“大红金蟒狐腋箭袖”;“芦雪庭争联即景诗”中,宝玉穿了一件大红猩猩毡。贾宝玉作为荣国府掌上宝玉,贾家在他身上寄托了继承家业、光宗耀祖的殷切希望,借着色彩显示出宝玉在贾家的高贵地位。同时,红色是一种暖色调,显露了贾宝玉在大观园里良好的人际关系。 书中主子奶奶小姐们多穿戴大红色,以显示者身份和地位,而丫鬟们由于地位低下,虽然穿红着绿,但多是水红、银红、海棠红、石榴红等间色。即使袭人回家探亲时,也只敢穿一件“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在宝玉到花家探望袭人,看见袭人的两个姨妹子穿着红衣,赞叹了两声。袭人却说:“叹什么!我知道你心里的缘故,想是说她哪里配穿红的?”可见清代存在深厚的服色等级观念。 服饰色彩中除红、黄色为高贵色以外,石青色也是当时皇帝和官员们的专用色。清朝文五品朝服“色用石青,片金缘,通身云缎,前后方衣阑行蟒各一……而六品服色朝冠,顶镂花金座,饰小蓝宝石”。《红楼梦》四十二回的描写“贾母见他(王太医)穿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也便含笑问:‘供奉好?’”便是绝妙的一例。 (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情感。服饰色彩本无注定的情感因素,但它能引起人的心理效应。人们之所以喜欢某种颜色,不喜欢某种颜色,实是与各自的阅历、素养、性格密不可分的。人们的联想、审美观念、文化修养等诸多因素给色彩披上情感的面纱。根据人们的审美意识和习惯,色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装饰,更多的是体现出色彩给视觉带来的情感特点,给人带来一定的审美感受。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巧妙地借用色彩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加以点染。 以薛宝钗、王熙凤为例:从薛宝钗咏海棠两句诗可以窥见其思想轨迹:“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她表面上追求“淡极”的服饰、人生色彩,实际是为了更巧妙地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显示“更艳”的身份。第八回写到:“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 · 08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