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1)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2)青春发育期男、女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

常用的发展肌肉力量的具体方法

(1)俯卧撑;(2)引体向上;(3)双杠臂屈伸;(4)仰卧起坐;(5)收复举腿。

发展速度素质应注意事项

(1)年龄特征;(2)练习的顺序与时间;(3)重视肌肉放松。

小学生常用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1)1分钟立卧撑;(2)重复上坡跑;(3)连续半蹲跑;(4)5分钟运球跑;

(5)跳绳;(6)循环练习。

小学生常用发展柔韧性素质练习方法

(1)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性拉伸方法;(2)主动或被动的动性力拉伸方法。

发展腹背肌群与仰卧起坐的锻炼方法

(1)仰卧举腿;(2)斜仰卧起坐;(3)仰卧两头起;(4)俯卧抬上体。练习次数5——15次,做4组。

立定跳远主要练习方法

(1)蹲跳起;(2)单脚跳;(3)蛙跳;(4)弓箭步交换跳;(5)跳台阶练习。

在室内如何进行耐力素质锻炼

(1)跳短绳;(2)原地高抬腿跑;(3)跑楼梯。

无运动场地怎样练习短跑

(1)徒手练习摆臂;(2)将垫子放在地上,双脚做仰卧蹬车轮动作练习;(3)原地做高抬腿跑练习;(4)做小步跑、弓箭步走、弓箭步交换跳动作练习;(5)做单脚支撑蹲立练习。以上各项练习匀由慢到快。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是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的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然后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概念,与自我和人格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我同一性本质上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 (1)最基本的层面; (2)个人同一性; (3)社会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将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征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人格框架,即情感和态度一致、需求和能力一致、目标和信念一致。 “自我同一性”的本义是身份的认同。它是指个体试图将与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结合成一种独特的“统一的自我风格”,并决定协调和区别于他人。一个简单的理解可能是统一他们的“众多人格”,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它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对与自我发展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自我肯定和反思。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

要发展任务。埃里克森认为,人类必须经历心理社会进化的八个阶段,即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这些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这八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人的发展经历了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当该任务被妥善解决时,就会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恒等式。核心任务处理的失败或失败会导致个人身份的不完整和不连贯,而处理的成功和失败是两个极端。例如,婴幼期的最佳状态是基本信任状态,而最坏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状态。核心任务的结果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表明中小学生的体质指标不断下滑,体重超重和近视的学生数量逐年增高。针对此现象建议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学生饮食,缓解学生压力,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建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体育的综合考核与评价。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成因对策 1 前言 我国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多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二十多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此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召开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本文通过对我国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主要问题和原因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希望各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增进共识,共同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我国最近的几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和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有关数据,搜索了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网站等多家体育类和教育类网站上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数据。 2.2.2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的有关学生体质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力求找到其中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2.2.3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所获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进行逻辑分析与归纳,得出结果与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质的含义与内容 3.1.1 体质的含义 中国体质研究会召开过专门的研讨会,认为体质包括的内容和指标是综合性的,并不能用某一单项的指标去代表。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 3.1.2 体质的内容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1 简介:本报告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合作开展项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分析”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BLA090069)的部分研究成果。部分数据引自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参与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本报告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提供了决策参考。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部等部委从1979年开始组织实施“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以下简称“《体质调研》”)。其后,1985年至2005年,五次组织全国范围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持续、系统的调研、监测,建立了完善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体质调研》显示,近三十年来,总体上,中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常见病患病率持续下降。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解决不好,将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构成威胁。青少年时期的体质健康问题,将对中老年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隐患。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下降,是导致和诱发中年后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高致命性疾病的原因。因此,如果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从人的生涯发展看,将大大降低中老年的生活质量;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将大大增加今后国家医疗和养老经费的支出。 中国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力图有效解决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在全国实施了以“阳光体育”为核心的一系列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措施。为了追踪调查我国学生体质变化情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研究部分别对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国大中小学每年近10所学校、约1亿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教育部直属大学一年级新生按照生源地分类进行验证分析,形成了《2008—201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结果表明:近三年,总体上,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有向好趋势,从2008年至2010年,总体平均分别为73.77分、75.07分、74.29分;2008年至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等级分布比例整体合格率有所提高,分别是85.94%、86.73%、87.11%。特别是优良率提高明显,由2008年的52.80%增长到2009年、2010年的57.73%和56.24%。这表 1课题主持人:吴键;核心成员:于素梅、尚大鹏、祁国膺、王皋华、贾志永、曾志萍、谢红光、于可红、赫忠慧。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2010-05-07 18:06:06)转载 标签:体育分类:青少年运动训练 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各种身体素质都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段时期所对应的身体素质能力发展相对迅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大多集中在儿童少年时期,如果错过了相应的敏感期,则所对应的身体素质发展将很难达到理想水平。对普通儿童少年而言,在其敏感期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对日后的身体技能学习都将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一、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对于少年儿童来讲,负荷过大的力量训练会阻碍其身体的成长发育,但并不意味着在少年儿童时期就不能进行力量训练。适当的力量训练对少年儿童的肌肉发育、肌肉力量、用力姿势都能形成良好的影响。 1、一般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2~15岁。在此阶段,着重发展全身肌肉组织,强度不宜过大,着重发展快速力量。主要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在此敏感期的后期,可适当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加入专项力量练习,同样,负荷不宜过大。 2、专项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5~17岁。在此阶段,加大专项力量练习的比重,着重发展那些与提高专项竞技能力相关的肌肉力量。以增大肌肉横截面积,提高肌肉间的协调能力为主。 二、速度素质。一般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在少年儿童时期,速度素质的发展着重于动作速率的提高。 1、反应速度的敏感期在9~12岁。可通过各种反应训练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反应的速度。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2、位移速度的敏感期在7~14岁(男)。在7~11岁左右,主要发展动作速度和频率。在12~14岁,在巩固已有的动作速度和频率的基础上,可通过发展肌肉力量来提高速度素质。 3、动作速度更多取决于快肌的百分比及相关肌肉力量的大小。 三、耐力素质。在少年儿童时期,由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较宜采用有氧耐力训练,可以刺激相关系统更好地发育,但负荷不宜过大。 1、一般耐力的敏感期在12~14岁。以有氧耐力练习为主,使心肺功能产生良性适应。 2、专项耐力的敏感期在15~16岁。在此阶段可逐渐进行无氧耐力训练。 四、柔韧性。柔韧素质的敏感期较早,在儿童时期应着重注意柔韧素质的发展。其敏感期在5~9岁,在此阶段,柔韧素质会随着合理的训练得到较快的提高。在前期着重发展全身各部位的柔韧能力,宜从小培养柔韧素质。在后期同样要注重柔韧能力的训练,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产生,同时要注意与力量训练结合。 五、灵敏性与协调性。灵敏素质的敏感期在10~12岁,灵敏素质的训练不宜过长,注意与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协调性发展的敏感期在10~13岁,宜与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进行练习。

中学生体质现状分析-最新资料

中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季克异处长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身高有所增长,多发病与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忧的是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持续下降,近视和肥胖率不断增加,从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报告显示:15万多名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达19.83%,近视率为14.89%;初中生的近视率为58.18%,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1.29%,学生的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可能因此影响整体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程度。 一.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是中学生体质下降的首要原因。 学生体质下降必然和锻炼时间减少有必然联系。是什么使得孩子们的锻炼时间减少了呢?学生体质下降的“元凶”是各级各类学校不能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始作俑者则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学校为了达到相应指标、提高所谓的工作成绩,家长为了孩子升入更好的学校,使得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置国家有关课程规定于不顾。随意占用或不安排体育课、体育活动”。这样,学生锻炼减少或者得不到锻炼,只能是“自然生长”。其体质必然随之下降。正是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人们把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于是。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都被挤压得所剩无几.学生的体质何从提高? (二).安全制约体育锻炼。 为了学生安全,有的老师不敢让学生参加剧烈运动,宁愿不出成绩也不愿学生出事,怕承担责任不敢开展体育活动。 (三).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匮乏,体育场地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 (四).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

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调查报告-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调查报告:青少年体质 健康现状 学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根基,体质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下面是X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调查报告篇1 一、总体情况 本次测试全校及格率为%,良好率%,优秀率较低,总的情况来看,及格率有较大的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较好,尤其在耐力项目素质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此外,从测试中来看,学生的运动灵巧项目能力普遍较差。 二、具体分析 (一)各年级段情况分析 1、一二年级的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50米跑、跳绳三项,从结果看,身高体重指标,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正常指标,及格率为%,50米跑、跳绳的整体合格率达到%以上,通过统计可以看出该年级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有待提高。 2、三四年级的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跑三项,从结果看,身高体重指标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正常指标,但仍有%身体不达标,身体偏胖的学生较多,代表速度素质的50米跑,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坐位体前屈的成

绩很理想,合格率为100%,这表明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标及运动能力指标均达到学校要求。 3、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仰卧起坐、50*8米跑和坐位体前屈,总体来看身高、体重都能达到正常指标,运动能力50*8米跑成绩也很理想,最差的项目是50*8,45%的学生不及格,优秀只有1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50*8米:课堂练习较少,教师教授有一定难度,学生练习量没有达到标准。 2、坐位体前屈:学生成绩较好,练习较多。 3、1分钟跳绳:因水平一学生年龄小,有着本身柔韧性较好的优势,课堂练习积极性较高,故总体测试情况很好,优秀率也较高。 4、50米跑:对于学生来说已有一定基础,故测试情况以良好居多,同时冒出少数体育苗子,可择优为业余训练培养对象。 5、身高、体重指标:测试情况呈现出肥胖、超重学生占的比例较大,可见学生存在着营养过剩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总成绩。 6、肺活量指标:部分学生受体重影响及没能很好地掌握正确呼吸方法与吹气方法,造成此项目测试成绩以及格、良好为主。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需加强引导学生掌握有效

高中材料作文:据显示,近三十年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力量、速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率、近视率不断攀升。事实上国家早就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人们也知道体质的重要性,不过,对高分的狂热追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滥用法规给学校带来的困扰等,导致学校体育活动难以很好地进行,而家庭本身也没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体育指导。 对于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好日子养出弱孩子”:功利主义下的初心迷失 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日前,新华社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日前,新华社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

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率、近视率更是高得吓人。比数据更直观的是发生在校园的一起起“意外”事故,长跑猝死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不少学生连几十分钟的开学典礼都站不下来,一些学校直接取消了长跑测试……“好日子养出弱孩子”是不争的事实,运动会记录“沉睡”数十年毫不奇怪。问题是,中小学生体质下滑早已引发各界深深担忧,无论职能部门还是业内专家也没少开“药方”,但始终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政策措施已出台多年,大道理人人都懂,谈起问题无不痛心疾首,但就是没有行动,这才是“好日子养出弱孩子”背后的真问题。 早在2007年,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但十年后的今天,当时文件提出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降低青少年近视率、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等要求,依旧没有落到实处,甚至在不少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多年前就迫在眉睫的问题依旧迫在眉睫。 无论是部门、学校,还是家长及学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虽然学生体质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虽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路人皆知,但还是分数来得实际。人们普遍相信,高分就意味着更好学校、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未来。看透应试教育的本质,依旧发自内心地热爱分数,这就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重视学生体质只是嘴上说说、摆摆样子而已,追求高分才

幼儿园:幼儿发展身体素质实施方案

幼儿园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教育 / 幼儿园工作计划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幼儿发展身体素质实施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幼儿教育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具体实施: (一)一日活动的管理 总目标:注重活动的组织,使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得以全面发展。 1、引导教师用新的教育观指导其教育行为。教师要整合幼儿园教育目标,促进五大领域目标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使一日活动的目标体现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使活动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要整合幼儿园教育内容,把握不同领域之间、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落实到不同的教育活动中,使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能充分体现目标的要求。一日活动组织做到合理交替,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充分保证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幼儿多种感官的作用。 2、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发展需求、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求,生活作息时间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季节特点,每天幼儿游戏时间三小时以上。幼儿园随机督

查每个班级的落实情况,并作好检查记录。 3、在一日生活组织中,加强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规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基本生活能力,体现“生活即学习”。 4、确保户外活动时间。幼儿户外活动(常态下)时间两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以上。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投放相应的体育器械,创设活动环境,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的动作发展得以满足,同时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5、提高活动区效能。幼儿游戏内容丰富,区域设计美观、适用。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教育目标设置活动内容,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教师要提高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水平,让孩子在各区域中,与材料、教师、幼儿相互作用下,情感、态度、能力等得以发展。 6、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及时了解幼儿所需进行适当调整,并体现师幼合作内容。室内布置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根据园本实际,围绕研究课题,利用地方资源,体现地方特色,并突出“生态”意识。环境布置要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思想性、幼儿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整体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并做到及时更新、定期更换。 7、创设普通话语言环境,一日活动中利用多种鼓励手段,激发幼儿用普通话表达意愿及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 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1)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一个在1-3岁),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常常用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这也导致了个性上的主观偏执,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正确;另一方面总感到别人在挑剔自己。初中者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即并普遍存在反抗心理和情绪上的矛盾。 (2)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特点归结如下: 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成分分化(形成自我和超我)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评价的成熟 ⑤较强的自尊心 ⑥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 自我形象在高中阶段已趋于稳定。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身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份 自我评价能力只有在高中阶段才开始成熟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参考P6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内容、过程、功能目前处于极大的争议中。——MJ注) 个体在青少年期必须对自己和他人有较充分的了解。当然,这里的他人是指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同一性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坚持自我整合感,二是指坚持与他人分享一些基本经验(Erikson,1959) 处于青少年晚期的个体,会对自己的核心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在努力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把自己过去已经与他人建立的关系和未来的志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通过重新检验获得有选择的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同一性就好比一个基点,使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必要的、连续性的经验。许多女性不符合同一性发展标准,他们趋向于被动地社会化,通过留心别人的行为来界定自己的同一性。 同一性获得:个体成功将自我许多成分统合,形成明确的世界观和前景目标。 将内部的信仰和价值观与新的外部的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促进个体从事积极有意义的行为。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表明中小学生的体质指标不断下滑,体重超重和近视的学生数量逐年增高。针对此现象建议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学生饮食,缓解学生压力,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建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体育的综合考核与评价。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成因对策 1 前言 我国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多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二十多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此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召开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本文通过对我国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主要问题和原因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希望各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增进共识,共同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我国最近的几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和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有关数据,搜索了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网站等多家体育类和教育类网站上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数据。 2.2.2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的有关学生体质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力求找到其中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2.2.3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所获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进行逻辑分析与归纳,得出结果与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质的含义与内容 3.1.1 体质的含义 中国体质研究会召开过专门的研讨会,认为体质包括的内容和指标是综合性的,并不能用某一单项的指标去代表。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的

改善幼儿身体素质总结

前庭灵敏协调类 1.晃动中投棍 目的:前庭敏感性训练,培养感统能力。 玩法:小朋友趴在旋于空中的圆柱的一端,将手中不同颜色的小棍插在放置于地上的盒子相应颜色的格子中。 2.转陀螺 目的:加强对幼儿的前庭敏感性刺激 玩法:两个幼儿在类似陀螺的器械中(中间是空的)坐着,依靠身体的转动来带动器械转动 3.推滚筒 目的:加强上肢肌肉力量,训练手脚协调性。 玩法:自滚(单人在滚筒中自己发力推滚筒前进);或者是二人协作滚(其中一人在滚筒中,另一人推着滚筒)。 4.踩高跷 目的:训练身体平衡能力,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玩法:小朋友做类似于踩高跷的活动。 5.多彩平衡木 目的:加强平衡能力。 玩法:幼儿可以在波浪形平衡木,直线形平衡木以及S行平衡木上走,跑等。 6.顶环比赛 目的:训练平衡能力,增强柔韧性。 玩法:小朋友头顶小环,由站姿前进逐渐过渡到趴着仰头向前通过彩虹通道再转为站姿前进,整个过程小环要保证小环不掉下来。 7.争戴小红花 目的:训练平衡能力,发展肌肉精细协调能力。 玩法:一根绳子正中间系一个小红花,两个小朋友站在平衡木的两端,分别拿着绳子的一端,通过向自己的方向绕各自端的绳子并且双腿相应向前移动看谁得速度块可以最先拿到小红花。 8.平衡板

目的:训练平衡能力。 玩法:有双人平衡板,单人平衡板(尖底平衡板,圆底平衡板),幼儿可以在双人平衡板上做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在单人平衡板上做传接球等。 9.独角椅 目的:发展身体平衡能力。 玩法:可以单独坐在上面保持平衡,也可以坐在上面根据不同的口令抬腿。 10.摇摇床 目的:前庭敏感性训练。 玩法:小朋友躺在半圆形的圆柱中间,圆柱左右晃动。 11.平滚传环 目的:前庭敏感性训练,锻炼身体协调性,培养协作精神。 玩法:幼儿在辅助垫上平躺着,双手举起夹着头,手中拿着圆环,幼儿通过在垫子上按照人体的纵轴顺时针滚动将圆环传递给下一个人,依此下去。 速度类 1.滚筒接力 目的:加强上肢肌肉力量,训练手脚协调性和前庭敏感性训练等。 玩法: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排队依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折返点处各放一个圆环等作为标志物,教师吹哨比赛开始,让小朋友推着滚筒绕过折返点的标志物回到出发点将滚筒传给下一个小朋友,依次下去,到最后一个小朋友,哪组用时最少即获胜 2.组合跑 目的: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前庭敏感性训练。 玩法:小朋友依据不同难度的组合,向前跑。 3.大家一起来修路 目的:增强协作能力,开发智力。 玩法:小朋友依据提供的模具,将可两两组成方形的模具拼接在一起,最终拼出一条平直的道路以供通行。 4.蜈蚣走 目的:提高感统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玩法:小朋友站在同一个雪橇板上,脚与雪橇板固定协作向前行。

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

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 [摘要]学校是学习体育锻炼方法最重要的场所,学校体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名健康公民,学生时期掌握的体育技能,养成的体育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 [关键词] 体质健康体育锻炼课程改革终身体育2006年年底,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对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包括初中生毕业升学时体育考试成绩要按一定比例记入“中考”总分;在高中毕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等。自此,“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可能将不再被重点大学录取。 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们青少年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季克异处长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身高有所增长,多发病与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忧的是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持续下降,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 学校虽然在培养体育专业生和竞技体育上成绩有些突破,但学生健康状况下降了,体育老师感到更茫然:体育课怎么上?上

哪些内容才是同学们喜欢的?本人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什么呢? 1、由于升学的激烈竞争,“每天锻炼一小时”是梦想。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因为这,家长、学校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对教学质量的片面理解也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一些学校本身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更是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常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许多孩子被作业压得没空锻炼。 2、体育锻炼给安全让道。 3、学校体育设施匮乏,体育场地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 4、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体育课上,天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不出来,以各种理由请假。 5、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宣传力度相对不够,营养知识相对缺乏,饮食结构相对不够合理,卫生保健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_刘国忠

摘要: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其发展变化较大。本文对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和其他身体素质的影响作了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运动身体素质影响篮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爱好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受到篮球运动的影响各有差异。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较大,因此,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较为深远。影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因素有先天遗传效应,也有后天的训练效应,后天的训练效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情况,才能更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有助于身体发展的各项训练,以免盲目训练而适得其反。所以,科学的篮球训练能使得专业或非专业篮球青少年爱好者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收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他们素质训练的水平,为科学训练提供一些实践的理论和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山东科技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及学生业余篮球运动队队员。队员年龄在18—22岁之间。 1.2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跟踪观察法、训练实践法等综合性研究的方法,分别观察研究对象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以及生理或心理的变化,并根据文献资料结合研究结果的实际情况作一定的研究。 2.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生理素质的影响2.1对骨骼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正是骨骼生长发育时期,人体骨骼大部分由软骨骨化而成。在篮球运动中,较多弹性和柔韧性的练习,使青少年关节的活动柔韧、灵活、牢固,加强骨骼的柔韧性,加固关节的稳定性,对骨骼的增长与增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直接有助于青少年身高的发展。 2.2对肌肉的影响 篮球运动属于技巧性较强的运动,不但需要较好的耐力,而且需要速度与爆发力,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而速度与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青少年的肌肉含水分较多,肌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肌肉占身体总重量的百分比较成人小。所以,长期的篮球运动会使青少年的肌纤维增粗,加快青少年的肌肉发育。 2.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在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往往兴奋大于抑制,因此就易冲动,也易扩散。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要对变化莫测的赛场情况作出准确判断,迅速采取措施,改变自己的动作方向和节奏,甚至改换技术和组合。因此,在比赛条件下,运动员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精神高度紧张,这对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运动性机能的能力起着良好的训练作用,同时,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也能得到提高。 2.4对心血管的影响 青少年的心肌纤维较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所以心缩力弱,心率快,每搏和每分钟输出量较成人小。经常参加篮球训练的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统与一般青少年有很大的差别。青少年长期进行篮球运动或训练,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心肌组织上肾上腺素减少。可产生窦性心律徐缓,安静时心率减慢。另外,长时间的篮球运动可产生运动性心脏增大,而篮球运动员的心脏增大以心室增大为主要目的。长期的篮球运动与训练可改善心功能的机理,经过训练,心纤维内ATP 酶活性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 在合成速率增加,冠脉动脉供血较好。 3.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3.1对速度素质的影响 速度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比赛中争取时间优势的重要条件。研究发现,经过篮球运动与训练之后,把素质水平相仿的大学生分为二组,一组进行放松训练,另一组不进行放松训练,其它训练内容及条件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用肌张力计测得实验组肌肉放松能力比原来增长了8倍,而对照组只增加了1.8倍,可见放松训练有助于跑速的提高。另外,在运动中,协调性的发展也可增强青少年的速度素质。在篮球运动中,抢篮板球反攻时最需要速度,这些都会加强青少年速度素质的提高。在进行反应速度训练时,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思想有准备,使肌肉处于紧张待发状态,就有利于运动员及时做出应答动作,使反应速度加快。 3.2对柔韧素质的影响 在篮球运动中,变向滑步可以增强运动员膝关节的柔韧性和滑关节的柔韧性,各种投篮动作可以增强运动员肘关节及腕关节的柔韧性。而且篮球训练有专门增强运动员的柔韧性的练习,如简单的压腿、放松膝肘踝关节的动作等,不仅对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而且对个人技术的发挥,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3对弹跳作用的影响 在篮球比赛中,争抢篮板、跳投、盖帽、补篮时,运动员要跳得高、速度快、跳得及时,弹跳能力是争取空间优势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篮球运动中的行进间上篮及抢篮板等技术动作都是发展青少年弹跳素质的重要因素。 3.4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在篮球训练中,运用各种信号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神经系统迅速集中和扩散能力,能使运动员随机应变,迅速反应。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在极其快速和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和动作准确。例如,运球中突然变向过人,抢篮板球时迅速判断球的落位等,这些都会增强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达到较好的目的。 4.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影响4.1对配合心理素质的影响 在篮球运动和篮球训练中,各队员之间的配合是完成战术的关键所在。所以,青少年个人配合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多次的篮球比赛或训练和青少年会在战术配合中不断提高配合的心理素质。 4.2对反应心理素质的影响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10) 刘国忠 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 142

改善幼儿身体素质总结

改善幼儿身体素质总结 前庭灵敏协调类 1. 晃动中投棍 目的: 前庭敏感性训练,培养感统能力。 玩法: 小朋友趴在旋于空中的圆柱的一端,将手中不同颜色的小棍插在放置于地上的盒子相应颜色的格子中。 2. 转陀螺 目的: 加强对幼儿的前庭敏感性刺激 玩法:两个幼儿在类似陀螺的器械中(中间是空的)坐着,依靠身体的转动来带 动器械转动 3. 推滚筒 加强上肢肌肉力量,训练手脚协调性。目的: 玩法:自滚(单人在滚筒中自己发力推滚筒前进); 或者是二人协作滚(其中一人 在滚筒中,另一人推着滚筒)。 4. 踩高跷 目的: 训练身体平衡能力,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玩法: 小朋友做类似于踩高跷的活动。 5. 多彩平衡木 目的: 加强平衡能力。 玩法:幼儿可以在波浪形平衡木,直线形平衡木以及S行平衡木上走,跑等。6. 顶环比赛 目的:训练平衡能力,增强柔韧性。

玩法: 小朋友头顶小环,由站姿前进逐渐过渡到趴着仰头向前通过彩虹通道再 转为站姿前进,整个过程小环要保证小环不掉下来。 7. 争戴小红花 目的: 训练平衡能力,发展肌肉精细协调能力。 玩法: 一根绳子正中间系一个小红花,两个小朋友站在平衡木的两端,分别拿 着绳子的一端,通过向自己的方向绕各自端的绳子并且双腿相应向前移动看谁得速 度块可以最先拿到小红花。 8. 平衡板 目的: 训练平衡能力。 玩法: 有双人平衡板,单人平衡板(尖底平衡板,圆底平衡板),幼儿可以在 双人平衡板上做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在单人平衡板上做传接球等。 9. 独角椅 目的: 发展身体平衡能力。 10. 玩法: 可以单独坐在上面保持平衡,也可以坐在上面根据不同的口令抬腿。 摇摇床 目的: 前庭敏感性训练。 玩法: 小朋友躺在半圆形的圆柱中间,圆柱左右晃动。 11. 平滚传环 目的: 前庭敏感性训练,锻炼身体协调性,培养协作精神。 玩法: 幼儿在辅助垫上平躺着,双手举起夹着头,手中拿着圆环,幼儿通过在 垫子上按照人体的纵轴顺时针滚动将圆环传递给下一个人,依此下去。 速度类 1. 滚筒接力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台山市华侨中学陈荣生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性成熟在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来说,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下面笔者将从性成熟的含义及表现、自我意识的表现谈起,进而论述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一、性成熟的含义及表现 “性成熟一般是指生殖功能迅速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并成型,身体各方面从加速生长直至基本稳定。”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殖器官方面,如男孩表现为睾丸的成熟,女孩表现阴道、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成熟;二是在第二性征方面,由于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影响,男孩会出现生须、喉结突出、骨胳粗大、声音低沉等现象,女孩会出现乳腺发达、骨盆宽大、皮下脂肪丰富、嗓音尖细等现象;三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日趋完善。 二、自我意识的表现 “自我意识指一个对自己的认识,更具体地说,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这种觉察包括知道和了解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等。”②“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不同方面。”③“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方面。” ④在这些内容中,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主要还是表现在对自我特点的认知、认同和调控上。 三、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简单谈谈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几点影响。

1、高度的自我关注。由于中国现在性教育比较落后,青少年对自己生理的变化严重缺乏心理准备,随着第二性征的成熟,如男孩睾丸增大,女孩乳房的增大、体毛的长出、月经的初潮等体征的出现,使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发生复杂、微妙的变化,出现了恶心、惊奇甚至是惊恐等现象。于是,引起了对自我的高度关注,产生了诸如“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问什么会是这样”的问题,由于问题一时并不能够解决,于是就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2、过分的自我封闭。随着性成熟,青少年开始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希望获得与成人的平等待遇。他们开始不喜欢成人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在他们面前“摆架子”,对他们的行为多加干预。独立意识进一步加强,希望能拥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秘密。完全陶醉在自我的幻想当中,出现了远离团体、远离社会活动的现象,随之变得自我封闭。这种情形下的学生一般都讨厌集体,讨厌学习,成绩下滑。 3、不当的容貌攀比。青少年在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后,由于个体的差异,出现了容貌形体的不同。于是,在青少年中出现了攀比。一些容貌好的则洋洋得意,形体不佳的则悲观失望,出现了自卑现象。 4、强烈的异性交往要求。由于性机能已经成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并对此产生兴趣,随之便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开始寻找异性朋友。同时,这时的青少年都有一种急于获得他人认同的要求。但是在现实中,这种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于是便产生了寻找他人倾诉的愿望,交异性朋友更是他们的首选。

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我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相关数据,进行数理分析。从中寻找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变化规律和特点,了解各个年龄段的训练状况,为改善小学生体质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处于发育期的学生给予正确的体育指导。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一、学生健康情况现状 近几年来学生身高、体重、胸围都增加了,这说明营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体能的部分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呈增多趋势,以及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下降。这说明学生体质下降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社会的问题了,它已经威胁到了全民族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国家及本市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但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依旧堪忧。 本校小学生不是“豆芽菜”就是“小胖墩”,仅三成中小学生体重正常,而且年级越高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越差,突出表现在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都难以“达标”。 二、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较重,睡眠严重不足,

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此外,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引发学生精神紧张也是导致体质下降的原因。即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四方面原因。 首先,体育课上只设置达标项目,走进了体育教学的误区,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出现。 大部分学生缺乏增强体质的自觉性,没有每天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认真做课间操;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仍然呆在教室里。有较多的学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热衷于把有限的一点空闲时间用来玩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没有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像跳绳、丢沙包等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在消失。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男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占%,女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只有%,女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占%。大多数学生在假期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男生占%,女生占%。 其次,是家庭方面。现在许多家长都过度地给予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并不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除了正常的课业外,往往还给孩子报名各种家教、补习班、特长班等,导致孩子们身体综合负荷指标下降。通过调查发现,某重点高中大多数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不支持和无所谓的态度,其中不支持的占%,无所谓的占%。另外,家长们盲目地为孩子补充过剩的营养,如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也使得“豆芽菜”和“小胖墩”型孩子增多。 最后,是社会方面原因。如今社会上真正适合孩子们运动锻炼的

-了解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

了解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 ——访谈幼儿xx医生小组成员: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学前教育 彭勤勤0013麦子雅杏0017谢璐临0013黄青云0032 访谈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 访谈时间: 2011年3月31日17:50 访谈地点: 花园xx 访谈对象: 幼儿xxxx 访谈内容(问题设计): 1.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的必要性(预期得到的回答是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和关键性决定的之类……) 2.那么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都有那些特点呢(答: 各种特点 3.针对某个特点(就是你提出的抽取切入点)问如何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价(答: 各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4.深入对各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原由道理进行提问……

一访谈幼儿xx医生摘要 1.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的必要性。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评价是幼儿保健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使得幼儿保健有了个较为全面的、可借鉴的一些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方面。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关键生长期".此时的正常发育受干扰,常成为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 因此,我们要做好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并做好各项幼儿保健措施,让每个幼儿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成长。 2.那么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都有那些特点呢。 特点: 一般中班以下的孩子,在3岁以下的孩子。一个生长发育较前稍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当然,还是在长,只是比较起来没有一岁前长的那么快。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呈现: 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整个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二个孩子的先天免疫力已开始下降,孩子得传染病的发生率达到高峰,计划免疫的各种防疫针都在这个时期接种也就是这个道理。 中班之后,体格发育速度已经减慢,达到稳步增长.学龄前期小儿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孩子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是传染病继续发生的年龄,还是要时时注意卫生保健。 3.针对身体生长发育方面,问如何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价。 测量: (1)通过一摸(小孩是否发烧);二看(精神、五官、皮肤);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利用家访跟家长交流孩子情况,早上入园时一般也会向家长了解一下孩子的昨晚的饮食、睡眠、大小便,获得家长的建议,甚至是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