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辩论赛准备材料立论实例发言依据

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辩论赛准备材料立论实例发言依据

1.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还是靠法律?我方认为主要靠道德。道德简单来说就是人的行为规范准则,社去是由人构成的,维持社会秩序的核心要义就要靠道德来约束。人乃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中国这个由14亿人口组成的大国中完全以法律来制约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现范是不可能实现的。法律体系冗长繁锁,即使最精明的律师也不可能全部记往所有的法律内容。且走法律程序成本高、效率低,时间长。假若没有证据,一切罪名都不可能成立。此时就突显出道德的优越性了。每个人都有对善恶、道德的评判。此时,自我约束就能及时高效地防止违法事发生,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给少年先锋队建队30年的贺词中写:“从小学雷锋,长大做雷锋,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法律?很明显是荒诞不经的,应该是自我约束的道德。进行推动社会发展,因此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综上所述,我方人为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主要途径是靠道德。

孔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庆祝祖国70年的国庆大国兵上,军人们不解努力,力争完美。难道是被法律要求的吗?对方评友!很明显不是。是军人铁一般的意志、严格的自我要求;是内心的家国荣誉感、是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促成的。

3.法律是由人来创立的,创建法律的人必须自身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否则即使有了法律,也终究得不到大家的认可。秦始皇的暴政让百姓民不聊生,百姓对生存的未来都毫无希望,社会又怎么会安定呢?因此,只有符合道德的法律才具有灵魂,对道德弃之不理的法律是没有灵魂的,根本无法维系社会秩序。只有道德才能保证立法的公平,执法的公正,守法的自觉。

4.法律是当存在道德伦理分针时对人民保障的手段,是道德的成文补充与规定。在现实中只有在发生道德纷争后,法律条文才会问世,发生在2007年的肖志军事件使人们印象深刻。在该事件中医生的做法合乎法律,而肖志军作为非法定配偶,对手术的拒签也完全没有违反违法。但在事发之后,网络舆论均将矛头指向医生与医院,说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医德。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却不从法律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呢?这件事的发生更是直接催生了《侵权责任法》。此案充分说明了是道德引导了法律的发展。

5.法律是国家意志,代表的是公民行为的底线规范,而道德代表的是民间意志,是公民行为的高尚追求。有句话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国家应该尊重人们的意愿。而人们的普遍道德修养反映了这个社会是否真正安稳,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只有当人们的道德修养普遍达到一种较高水平,能自发告诫自己不去做道德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我们的社会秩序才能真正稳定。所以说,我方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6.从《汉穆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唐律疏议》到方今各国的《宪法》。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无不与其各自的道德体系密切相关,而法律最重要的精神——正义与公平, 正是道德所确立的人类社会永恒主题。我方并不否认在社会秩序的维系中法律的作用,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无法左右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那又如何产生代表正义的法律?又怎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如果一个社会的法律系统不能配合道德的提高与深化,就算它具备各种经典的条文,也终将被废弃

7.法律倾向于通过外部力量来使问题得到解决,而道德则主要依赖于内心的信念来维系。这种内心的信念使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秩序就能很好维系。

主要立论点:

1道德是法律的基础,理论基础,价值基础,价值尺度,是法律运行的社会基础,是法律的补充,具有弥补法律的作用。

2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3道德与法律承载着不同的意志

4道德是社会秩序的依据

5道德是法律的内涵

6道德是约束行为的基本行为规范

7古今中外社会秩序的有效维系都是侧重于道德而非法律

8秩序社会的维系主要靠道德教化

9道德的广泛性

10道德对问题解决的根本性

11道德引导人向善,教化人向善,维护秩序

12. 法律具有不健全性,存在法无明文规定“不违法,不处罚”现象

13. 法律具有滞后性,道德引导法律发展

论据:

1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民法刑法那么多条谁记得,不靠民法,刑法米维持秩序(毛泽东1958年在北戴河某会议)

2康德:理性就是道德性

3从西方伦理学的“德性论”与“幸福论”,到当代伦理学的“感性主义",无不强调个人自律与社会制约双重道德手段

4我国普及素质教育,中小学废除体罚、由品性教学取而代之的运动(可能从国家推荐第二课堂促进大学生德育有所陈述)

5孟德斯鸠:"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的独裁者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这一切都要有一个推动的枢纽,那就是道德!

6国家推选,鼓励,嘉奖道德模范,引导人们守道德,维护社会秩序

7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得以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8道德是人类数十年公平正义理念的积累, 其形成是自发的,产生先于法律,是一种内在强制约束力。

9守法本身就是一种功德。

中国法律作为道德主义法律的典型

10如果人们没有基本的道德,那么即使法律再健全,也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11道德按孔子的说法可归结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侠。基本就涵盖了我国道德的全部了,而法律只考虑到了孝忠信廉。由此可见,法律的范围要小得多.

12我们从何时开始接受道德教育,何时接受法律教育?先后顺序想必各位心中有数。若法律比道德重要,何尝不颠倒二者顺序?

13 法律具有不健全性,存在法无明文规定“不违法,不处罚”现象(如重庆公交车坠江、高铁霸座,救人反被讹等),违法者道德缺失、明知故犯,利用法律的漏洞知法犯法,国家社会无力惩治,所造成的损失又由谁来承担?

法律道德化资料:

1.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2.社会意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

3.最能体现立法道德化的还在于一旦法典条文与“礼”相冲突,不但符合“礼”的行为不被禁止,反而会成为社会与国家大力倡导的行为甚至楷模,实质上是使“礼”成为立法的标准和依据,变成可以强制遵循的道德规范,这在礼教盛行的宋明时期尤为突出。如法律允许寡妇再婚,但礼教推崇寡妇守节,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法律允许兄弟分家,亲族累世同居已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的发展,但累世同居一直被视为道德典范等。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以理杀人”,就是因为理已成为具有最高效力的法的渊源之一了。

4.引礼入法的过程,不但使法典的制定贯彻了儒家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还把具体的礼制规范引入法律,以确保法律的强制实施过程本身就是道德的推行过程;不但使法律成为所谓“最低限度的道德” ,还要使法律成为实现德化天下这一至善目标的手段。从中国法制史来看,儒家思想在法典的制作中的确起着决定作用,因为除秦朝及汉代早期的法律以外,历代法典都出于儒者之手。秦时的律令无论立法精神还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所含礼的成分都很少。(正因为如此,在秦朝的百姓看不见生存的曙光,集体反抗秦朝的统治。秦最终灭亡)秦亡以后,才全面的把礼贯彻到律令中去,开始了引礼入法的过程。

道德的法律强制是指使用法律来推行和实施道德, 这是一种古老的理论与实践。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中都有论述。他们认为城邦的法律不但要确保人们有机会过上良好的道德生活, 还要监督人们实际上过良好的道德生活; 不仅要惩罚恶行, 还要彰扬善德, 法律制度的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的美德。

对方思路巧破解:

1【问题】道德法律都是文化的一种体现,道德的约束力没有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解答】即使有分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也依然有许多人知法犯法,如2013年发生的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的恶劣行径震惊全国。拥有高学历的人才,能不懂法,不知道后果吗?正是因为道德的沦丧才让他做出如此行为。先成人后成才。

2.【问题】当你家被梁上君子光顾后,你会选择直接报案还是等待这个梁上君子良心发现主动回来呢?

【解答】在中国,除了法庭上的针锋相对,还有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用调解的方法来解决纠纷乃是道德主义实际存在于中国法律体系的一个主要例子。在实践中,调解依赖的是关乎应然的道德准则,而不仅是合法与否的法律原则。它关心的是德行,不是法律条文。它追求的是“和谐”理念,不是权利和其保护。它的目的是通过互让来解决纠纷,不是确定法律上的对错。这也是法律道德化的重要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