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论解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论解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论解析

信息系统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进行运营、决策和管理

的重要工具。为了能够构建出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需要采用系统性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本文将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论进行深入探讨与解析。

一、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论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分析的关键步骤,它旨在明确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确保信

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要求和现有业务流程,并进行问题的识别、定义和分类。同时,还应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原型设计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以获取用户的反馈和建议。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明确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等方面的要求,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信息。

2. 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

流程。它通过箭头和方框的形式,将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可视化。数据流图可以帮助分析师清楚地理解信息系统的流程,找出信息的来源和去向,并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通过数据流图的分析,可以优化系统的流程设计,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3.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一份详细的数据描述文档,它包含了系统中使用到的所有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和数据描述。数据字典对于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非常重要,它为系统的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提供基础。在进行数据字典的设计时,需要定义数据对象的名称、类型、长度、格式等属性,还需要定义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和约束。通过数据字典的使用,可以准确地传递和共享数据信息,提高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

二、信息系统设计方法论

1.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是信息系统设计的核心步骤,它旨在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等。在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一般而言,系统架构设计需要遵循模块化、层次化和分布式的原则,以实现系统的复用和可维护性。

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根据数据字典中定义的数据对象和关系,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数据字段和索引。同时,还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效率,减少数据冗余和错误,为系统的功能扩展提供支持。

3. 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是信息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用户对系统的使用体验。在进行用户界面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和使用需求,采用直观、简洁和易用的设计风格。同时,还要保证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和适应性,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论的应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论不仅适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开发,还可以应用于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采用系统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需求、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论对于构建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至关重要。通过需求分析、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方法,可以清晰地定义系统的功能和要求。通过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方法,可以实现系统的高效

运行和用户友好性。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应用科学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论的基础上,才能够构建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优秀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一章信息系统及相关的概念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 (1)信息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描述。(2)信息的特征:可传输性、可存储性、可加工性、共享性和时滞性。 二、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和各种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实现某个系统目标,由信息资源处理模型支持的,由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和网络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用户、规章制度等组成的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功能: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系统特征: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和有序性。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运行的科学方法。 (二)信息系统的类型:(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数据更新系统、记帐系统、状态报告系统、数据统计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4)专家系统;(5)办公自动化系统。 (三)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基于计算机系统 (四)模型:是对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拟,它充分说明现实系统的本质,是对系统某方面的描述。模型组成:系统目标和系统约束。信息系统模型的种类:功能模型、信息模型、数据模型、控制模型和决策模型。信息系统建模方法:面向数据流建模方法、面向数据结构建模方法、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等。三、信息系统的应用环境 (一)信息化:是指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意义:信息化是为人类提供了最有效的利用资源手段,是当今社会最强大和最先进的生产力;工业化为信息化准备了必要的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信息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总结

A、概论 一、现代企业: 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科层制-扁平化 2、企业业务流程变革:基于分工-基于流程 3、企业员工结构变革:知识工作者 4、数字化企业:内部网、外部网 二、新竞争环境对不同层次企业管理者要求对比 项目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专业知识要求不高一般高 决策能力高较高较高 沟通能力高高高 信息来源外部内部为主内部 决策时间较慢快即时 决策复杂程度高较高低 三、企业信息活动链及其实现工具: 事件(DCS,DBMS)-数据(MIS)-信息(ES)-知识(DSS,GDSS)-决策 四、数据: 1、定义:(不同事物的属性的值)为了描述不同的事物,人们根据需要设定课若干属性,并对其度量,这些属性的值叫做数据,数据是用来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数量、特征的可以鉴别的抽象符号。 2、分类: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 五、信息: 1、定义: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者运动状态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描述。 2、八特征:事实性、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变换性、传播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不完全性。 六、知识: 1、定义: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结果,是主体获得并经过思考和处理,与客观事物存在及变化的内在规律的系统化、组织化、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信息。 2、分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七、数据、信息、知识之间关系: 数据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属性进行测量而得到的属性值,本身是孤立的,没有语义;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进过加工,建立数据间一定关系的结果,有一定的语义价值;知识是信息单元经过接受者主管判断并依据一定结构组合而成的提供了更丰富的语义,更有意义和价值。 八、管理信息: 1、定义:管理信息指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并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经过加工的信号、知识、情报、指令、消息、数据等的总称。 2、特征:系统性、目的性、大量性、滞后性 3、分类:按照用途分类:战略信息(决策信息)、战术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作业信息。 九、系统: 1、定义:由若干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部分(元素)综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的有机整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名词解释: 信息系统:指在经济或社会的组织中,以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既包括设备和技术,又包括人员与机构在内的综合系统。 CASE(信息系统建设的软件工具) :从概念说,是一类专门用来帮助人们建设信息系统的软件,是一类专用的、特别为信息系统建设人员服务的软件。 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是进行组织的信息系统规划的一套规范方法。 CSF方法:即关键成功因素法,是进行信息系统规划的另一种类型的方法。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指将软件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指将软件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软件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 软件构件:软件系统中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可以明确辨识,接口由规约指定,与语境有明显依赖关系,可独立部署,且多由第三方提供的可组装软件实体。 软件复用:是将已有的软件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系统。 继承性:如果一个类A继承自另一个类B,就把这个A称为B的子类,而把B称为A的父类。继承可以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的各种属性和方法,而不需要再次编写相同的代码。 封装性:将抽象得到的数据和行为(或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将数据与操作数据的源代码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类”。 简答题: 1.使用生命周期法的条件。 生命周期法适合以下的场合:1)用户需求定义可以明确;2)系统运行程序确定、结构化程度高; 3)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环境变化不大;4)开发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控制;5)研制人员对系统任务了解且熟练程度较高;6)系统文档要求祥而全;7)开发成果重复使用等。 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包括的内容。 1)系统规划阶段,根据审议通过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开发计划书。 2)系统分析阶段,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3)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的要求,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4)系统实施阶段,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于不能修改的或难以修改的问题记录在案,为下一周期系统规划做准 备。 3.可行性研究概念,如何进行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指根据系统的环境、资源等条件,判断所提出的信息系统项目是否有必要、有可能进行,如果要进行,采用什么建设方案等问题。 如何进行可行性分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通过对一个组织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构建出适合该组织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等环节。 首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为信息系统的后续设计和实施提供准确的依据。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通过与用户进行沟通和访谈,收集用户的需求,了解其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分析用户的需求是否合理和可行。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业务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的结构、功能、界面和数据库进行设计,构建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定义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流动方式,设计系统的界面和交互方式,以及设计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管理方法。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然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实施。系统实施的目的是将系统设计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系统,并将其部署到用户的环境中。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软件编码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用户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推广,使用户能够熟练地使用系统。在系统实

施的过程中,需要与用户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系统的实施顺利进行。 最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维护。系统维护的目的是监控和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中的问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维护包括故障排除、补丁升级、性能优化和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工作。在系统维护的过程中,需要与用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及时处理用户的问题和反馈,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系统的可用性。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等环节,需要与用户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以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和运行。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信息系统,企 业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和运营,从而提升竞争力并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然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本文将 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 这些方法。 一、需求分析 在开始设计和构建信息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 析阶段主要包括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和理解,以及明确系统功能和业务 流程。通过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分析师能够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 处理过程。通过绘制数据流图,分析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功能模块 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数据流图有助于协调开发 人员、用户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为系统设计提供宝贵的参考。 三、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设计是一种基于模块化思想的设计方法,将复杂的系统拆分 为若干个相互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模块。每个模块实现特定的功能,通过消息传递和接口交互,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结构化设计强调 模块的高内聚性和低耦合性,使得系统更易维护和扩展。

四、原型开发 原型开发是一种迭代式的开发方法,通过迅速构建和验证原型,从 而快速地捕捉用户需求和反馈。通过使用原型开发,可以提前发现和 解决问题,减少开发成本和风险。原型开发适用于需求较为复杂、易 变或不确定的项目,能够加快系统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五、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确保信息系统质量的重要环节。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各个方面,旨在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 时解决。通过系统测试,可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以及是否 具备高可靠性、高性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六、实施与运维 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运维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环。在系统实施 阶段,需要进行用户培训、数据迁移和系统上线等工作。在系统运维 阶段,需要进行系统监控、数据备份、故障排除等工作,以确保系统 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是确保信息系统顺利开发和运 行的关键环节。通过需求分析、数据流图、结构化设计、原型开发、 系统测试以及实施与运维等方法,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作为信息系统开发 人员或管理者,应当深入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是一个组合模块的体系,其中的各个模块内部相互联系,在整个系统中也要有良好的协调和互联。一个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范围越广,就要包含更多的模块和功能,这也要求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过程就是把这些业务需求以及各个模块的功能需求确定下来,从而使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 一、系统分析 在系统分析时,首先要明确业务需求,从而了解系统的业务流程。此时,可以通过谈话或问卷来对用户进行访问和调查。在确定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系统分析,这也是系统设计的基础。在分析过程中,应该针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梳理出现有系统的流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是对现有技术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可用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各个模块的互通性能和协调性。在进行分析时,应考虑到各个系统要素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以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存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的来源和使用,数据的类型和格式,数据的质量要求等。在分析过程中,应该了解和确定数据的比较方式和共享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过程列出的问题和瓶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得到解决。系统设计需要有清晰的架构和层次,能够保证业务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合适的架构,使系统有较强的扩展性,并提供良好的 接口和数据格式。此时,可以推荐使用一些设计模式和框架,以便更好地应对系统的变化和复杂性。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确定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方式,包括数据的设计方式 和规范,数据的使用和共享方式,以及数据的管理和备份策略等。 三、系统实现和测试 系统实现是通过编码完成系统设计,包括程序编码和数据填充等。在实现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实现,注重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以便更好的维护和管理代码。通过代码审查等过程,可以找出代码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 系统测试是检测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过程,包括功能测试和压力测试等。在测试 过程中,应该注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及时记录和报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以便及时解决。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过程非常重要,是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 求的前提。在系统分析过程中需要确定业务需求、技术环境和数据等方面的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架构、数据存储和访问等方面的要求,在系统实施和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代码规范性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以上的各个环节的精细把控使得系统可以更好的被应用,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纷纷采用信息化系统来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而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为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方法和步骤,以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一、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和目标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对一个要开发或要改进的系统所进行的研究、定义和设计工作。其主要目标是明确系统需求,确定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结构,并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1.1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针对一个组织或企业的某一具体业务管理过程,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确定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性能要求、数据要求、人机交互要求等。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需求收集、需求分析、数据流分析等具体工作,以确保明确系统需求。 1.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具体工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对于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来说,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采用科学的方 法和规范的步骤,以确保开发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下面将介绍 一种常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和步骤。 2.1 方法:面向对象方法(OOA/OOD)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基于对象概念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其主要 思想是将系统看作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对象集合。通过对对象的抽象、 封装和继承等机制,实现对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2 步骤: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 (1)需求分析: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用户 界面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进行数据流分析、数据字典的构建等工作,以确保对需求的全面理解和明确。 (2)系统总体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 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等工作,以确保系统的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原则。 (3)系统详细设计:在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模块进 行设计和实现。具体工作包括类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以 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三、系统分析与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系统分析与设计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一种在实际项目中广泛应用的 方法和技术。以下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对一个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信息系统分析 信息系统分析是指对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了解其功能、业务流程、技术架构等信息。在信息系统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分析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和分析。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调研,分析出用户对于信息系统的具体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 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确定数据的结构和关系,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3.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是对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的过程。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发现现有业务流程中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信息系统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是在信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整体的 设计和规划。在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结构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包括确定系统 的层次结构、模块划分、组件设计等。 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进行设计和规划。通过对数 据表、字段、关系等进行设计,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3. 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进行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交互逻辑和视觉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 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安全设计是确保信息系统在安全方面的设计和保护措施。包括 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漏洞修补等安全措施的设计和实施。 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 下面以一个电商平台为例,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案例。 1. 信息系统分析

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范围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企业、政府等机构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但是,开发信息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复杂性和难度远高于一般的软件开发。 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其中需求分析与设计是关键的步骤。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明确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为后续的实现和测试奠定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步骤之一,目的是确定用户需求,为下一步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基础。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需求调研 需求调研是需求分析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可以通过与用户面对面交流,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收集哪些信息? 需要确定用户需要哪些功能、哪些界面、哪些数据等方面的信息。 (2)调研方式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研方式。如果用户群比较广泛,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如果用户群比较专业,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调研。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根据用户调查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梳理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需求可行性分析 需要确定用户实际需要什么,是否可行,技术是否成熟等等。 (2)需求文档编写 需要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并编写成文档。文档需要包含用户需求、开发目标、开发范围、开发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二、信息系统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层次架构和模块拆分。需要将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精细化拆解,并明确每个模块的具体功能。 2.数据模型设计 数据模型设计是指对数据进行定义和描述的过程。需要确定数据的类型、存储方式、访问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3.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是指对用户界面进行设计,需要注重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体验。需要考虑界面的布局、颜色、字体、图片等方面的问题。 4.系统流程设计 系统流程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包括业务流程的定义、流程图、流程实现等方面的内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三章

第三章信息与信息系统 3.1什么是信息?联系实际说明信息的主要特性、 答: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特性:事实性(例如:新闻必须真实、可靠) 扩散性(例如:新闻可以互相扩散) 传输性(例如:新闻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送) 共享性(例如:新闻信息可以共享) 增值性(例如:原始新闻可以延伸出其他信息) 不完全性(例如:新闻也是不可能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完全掌握在手中的) 等级性(例如:新闻有中央新闻和地区新闻之分) 滞后性(例如:新闻总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能为人所知) 3.2为什么说信息是管理的基础? 答:管理活动是管理者向管理对象施加影响和管理对象向管理者做出反应两个过程的统一,而整个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离开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环境和管理活动的有关信息,任何管理都无法进行。因此,信息是管理的基础。 3.3决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1)情报阶段,任务:搜集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以发现问题,寻找机会。 (2)设计阶段,任务: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3)抉择阶段,任务:决策者按共同的准则对那些可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出一种方案并付诸实施。 3.4什么是结构化决策?什么是非结构化决策? 答:所谓结构化决策,是指建立在清楚的逻辑基础上的决策 非结构决策是没有明确决策规则的决策。 3.5各管理层的决策有什么特点? 答: 信息特性决策种类 业务性战术性战略性 主要来源范围 频率 精确度时间性可知性寿命 保密要求加工方法组织 内部外部较小较广 高低 高低历史的预测的预知的突发的短长 低高固定灵活严谨松散 3.6什么是信息系统?

答: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 3.7解释下列名称:分布式系统、专家系统、BRP 答:分布式系统:提供计算机网络把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的系统。 专家系统:是依据知识法则,运用推理法则来解决某类问题的信息系统。 BRP:是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在成本质量、速度和服务等绩效标准上取的重大改善。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一、引言 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组织提供了高效、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处理和管理。而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则是确保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开发和优化的关键。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二、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一种经典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按照线性顺序进行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定义、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求变动较少的项目,具有结构化、清晰的流程,方便管理和控制项目进度。然而,瀑布模型在处理需求变动较频繁的项目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谨慎选择。 三、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是一种迭代的设计方法,它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构建出一个可用的原型,供用户评估和反馈。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明确或需求易变的项目,通过不断迭代,可以逐步完善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体验。然而,原型模型可能在时间和成本方面存在一些挑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利弊。 四、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方法强调迭代、协作和灵活性,通过将开发过程划分为若 干个短周期,每个周期内都可交付可用的软件功能,以满足用户需求。敏捷开发适用于需求频繁变动、开发周期紧迫的项目,能够及时响应 用户反馈,快速适应变化。然而,敏捷开发对团队成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并且需要有效的协作和沟通机制。 五、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强调将系统看作一组相互关联的对象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和行为。通过抽象、封装和继承等特性,面向对 象方法可以更好地建模和设计复杂系统。然而,面向对象方法需要对 对象及其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设 计和复杂性。 六、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流动 和处理。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系统中的数据流程,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数据流程图可以与其他分析和设计方 法结合使用,以获得全面的系统视图和更具体的设计方案。 七、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变动较少的项目,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明确或 需求易变的项目,敏捷开发适用于需求频繁变动、开发周期紧迫的项目,面向对象方法适用于复杂系统的建模和设计。同时,数据流程图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要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要点 二.论述与分析 1.根据你的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有什么关系,它们在管理分别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数据是对对现实世界的对象进行记录的原始符号,包括数字、字符、文字、图形等等; (2)信息是经过加工后能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具有主观特性(不同职能部门、不同管理层次对于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 (3)所谓知识,就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大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知识是由信息形成的。 (4)在管理过程中,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可能不同。结果,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失败,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即:是否正确地运用知识对数据做出解释,以得到准确的信息。 三者之间的关系:数据、信息、知识三者都是对事实的描述,被统一到了对事实的认识过程中。首先,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或者所采用的工具的低级性,导致了数据只是对事实的初步认识,甚至存在错误;然后,借助人的思维或者信息技术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处理,人们进一步揭示了事实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信息; 最后,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处理和反复验证,事实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被正确揭示,形成知识。 “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沃尔玛超市中,沃尔玛的超市管理人员分析销售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于理解的现象: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啤酒”与“尿布”两件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商品会经常出现在一个购物篮中,这种独特的销售现象引起了管理人员的注意,经过后续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出现在年轻的父亲身上。通过分析购物篮中的商品集合,通过数据处理沃尔玛得到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啤酒”与“尿布”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中。针对这一情况,沃尔玛从客户心理因素的角度出发,对客户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确定了“啤酒”与“尿布”之间确实存在关联关系。此时,“啤酒”与“尿布”的关联关系已经变成了知识。 2.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 3.你希望将来在下面的哪种环境中工作?企业的信息服务部门、外包公司、咨询公司还是软件供应商?为什么?自由 发挥 我从来没有走进过咨询管理公司,对它仅有的认识是通过网络文字。对它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需要不断学习,需要不断出差。之所以要不断学习,是因为项目公司不总是一个,而是随着项目的不同,公司也就不同。面对不同的公司,哪怕是同一个行业的公司,也需要去学习、倾听。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这个人阅读比较广泛,喜欢学习一些能够刺激自己的东西,但同时我又喜欢很根本或者说模型、框架性的东西,不然我会觉得很凌乱。而咨询很好地满足了我的这些兴趣,一要不断学习,二是要用经典模型、工具来解决问题。 第二就是不断出差。怎么说呢。我感觉我,日后肯定是要全职传道的。若是全职传道,可能是经常出差,到这到那。所以,我会把出差看成是一个训练。我觉得,做咨询能够很好地把握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是说,咨询,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 前不久,我看到一个做咨询做了八九年的人回答“为什么要做咨询”这一问题,他的答案是:“挑战自己、开阔眼界、结识高朋”。 我前面的文字可以表明,我想进入咨询行业也是希望能够挑战自己,开阔眼界。我确实比较容易对简单、重复的工作感到无聊,而咨询却是没有重复、不简单的工作。对于开阔眼界,也是如此。我说,我比较喜欢阅读。很多时候,一些工作,让喜欢阅读,开阔眼界的人感到罪恶感。那我有没有很强烈的愿望“结识高朋”呢?当然!我想,一流的咨询公司,同事是优秀的,客户也是优秀的。与优秀的人打交道,确实是让人感到很美的事。 那个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还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做咨询能做那么久?”他的答案是:客户的信任、工作的成就感和家人的支持。我相信,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我就是一个一直不那么让家人尤其是爸爸妈妈放心的家伙。我也确实希望获得别人的信任,也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可以说,我以前的几个工作都没有获得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系统?系统是一些相互作用的元素为某种目的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系统由5 个要素构成,即输入、输出、处理、控制和反馈。 系统的评价指标包括: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 2、什么是信息和数据?信息具有哪些属性?信息是指数据经处理后形成的对特定的使用者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形式数据是事物或事实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即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包括数字、字符、文字、图形等的符号。 3、什么是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其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通过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基本活动,将原始数据转变为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1、什么是生命周期法?使用生命周期法建立信息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该方法假设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像任何生命机体一样,具有周期性,即有开始、成长、成熟、衰退、结束的过程。按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过程,把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5 个阶段,即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优点:文档资料完备缺点:死板、排斥个性发挥、过早定义需求而不能改变、不适用于用户界面开发。 2、什么是原型法?说出原型法的思维过程。 原型法的基本做法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生成原型,然后把原型交给用户使用,然后把原型交给用户,让用户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原型,逐渐达到用户需求。定义需求、设计原型、交给用户使用并评价,这个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循环过程,知道用户满意为止。 步骤:<1>确定用户基本需求。系统分析员初步调查用户的系统,找到用户的基本需求。<2>设计原型。系统设计者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快速创建系统工作的原型。<3>使用原型。把原型交给用户使用。 <4>用户评价。用户使用原型之后,就能够评价原型的好坏,以及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启发用户的进一步需求。 设计员根据用户的新要求和修改意见,完善设计模型,然后再交给用户使用,再让用户评价。即重复步骤<2> 、<3> 、<4> ,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第三章 2、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和步骤是什么?信息系统规划应该包括中短期规划和信息系统长期发展展望两部分内容。信息系统长期发展展望包括 1) 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远景战略预测; 2) 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3) 企业信息系统战略构想; 4) 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5) 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技术路线; 6)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路线; 7) 成本/效益估算、风险评估等。企业信息系统的中短期规划包括: 1) 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2)信息系统发展战略; 3)变更及调整计划; 4)技术路线; 5)信息系统实施规划; 6)信息系统建设概算; 7)成本/效益估算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和各种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实现某个系统目标、由信息资源处理模型支持的,由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和网络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用户、规章制度等所组成的信息处理统一体。 2.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首先是指一个集成的、覆盖整个国家的信息设施的总和。该设施连接全国各地区的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和家庭,是全部公用的及专用的、政府的及企业的、高速交互式的、窄带的及宽带的网络的集合。 3.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工程是与构造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有关的过程、方法和技术。信息系统的实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有的信息系统最终都是以某种硬件和软件的形式出现的。 4.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指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软件工程采用工程的思想、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它是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直至退役的系统方法。 5.瀑布模型:又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它将软件开发分为三个时期,即软件计划时期、软件开发时期和软件运行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若干个阶段。6.原型:原型是所开发软件系统的一个可执行模型或引导性版本,它可为客户和软件开发各阶段的系统人员提供系统的原始蓝本,以帮助得到实现系统目标的明确而严格的需求,促进客户和系统人员、各阶段系统人员之间的相互有效的信息交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7.总体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所产生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建立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由系统各模块的功能、模块间的层次关系及接口控制所组成。 8.模块结构图:总体结构设计的描述工具,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相互关系,由模块、调用、数据、调用符号和参数表、辅助符号构成。9.耦合度:模块间联系的量度——耦合度:是从模块外部考察模块的独立性程度,用来衡量多个模块间的相互联系。 耦合分类:独立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划分模块规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 10.内聚度:块内联系的量度——内聚度:是模块内部各成分(语句或语句段)之间的联系。 内聚分类(由弱到强):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划分模块规则:设计模块时,应做到高内聚度,低耦合度。 11.过程设计:过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总体结构设计中产生的功能模块进行过程描述,即模块设计,为每个模块设计详细算法、内部数据结构和程序逻辑结构。过程设计不是编码(编程),是为编码提供说明,如程序框图、数据流图等。 12.人机界面:使用者用来操纵和使用系统的界面。 13.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体现了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藏、信息局部化、一致性、完整性和确定性等原则。从过程上看,结构化方法包括了结构化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带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功能,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2、系统的实施就是将系统设计中建立的物理模型付诸实现的过程。(√) 3、具有相同属性与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称为类。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抽象。(√) 4、在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中,编程是最难的。( ×) 5、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的补充说明。( √) 6、在定义信息系统结构,划分子系统时,可以通过“功能/数据”矩阵来进行。其中“功能/数据”矩阵中的“U”表示产生相应的数据类。“C”表示该功能使用该数据类。(×) 7、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若干活动, 每项活动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 8、对规模很大、结构非常复杂的系统,可以考虑采用原型化开发方法。(×) 9、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其可行性可以从经济可行性,运行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进程可行 性,人员可行性五个方面来考虑。( √) 10、系统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性。( √) 第二部分:选择题 1、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B )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 作业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情报处理系统 2、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 A )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 出的。 A. 需求分析 B. 逻辑阶段 C. 总体设计 D. 详细设计 3、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 D )为基础绘制的。 A. E-R图 B. 管理功能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程图 4、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 5、用户开发应用系统的主要手段是( A )。 A. 生命周期法 B. 原型法 C. 第四代语言 D. 面向对象方法 6、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7、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A )。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数据词典 C. 系统说明书 D. 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8、模块间出现下列哪一项是改动模块时发生错误的主要来源( C )。 A. 数据耦合 B. 控制耦合 C. 内容耦合 D. 以上都不是 9、绘制功能结构图的依据是( A )。 A. 数据流程图 B. PAD图 C. N---S图 D. 系统总体设计 10、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花费费用和人力投入最多的阶段是(A )。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1. 通俗的解释:信息是人们矢心的事情的消息或知识 2. 某则消息或知识只有对接收者的行为或思维活动产生影响时,才能称为信息。 3. 我们把信息的发生者称为信源,信息的接收者称为信宿,传播信息的媒介称为载体。 4. 信息循环是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5. 信息与数据 6信息的主要特征 (1.)可传输性(2)可存储性(3) •可加工性(4.)共享性(5).时滞性 7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概念:(1.)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类学科的总称。 (2.)信息技术是尖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8. 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即” 3C “技术。 9.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决策过程包括发现机会或问题、明确目标、探索方案、预测与评价、抉择等阶段。 10. 决策的基础是信息,决策形成过程也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和利用以及新的信息的形成过程。 11 •企业中的物流是单向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 12信息的总项数用氐表示,在规定的期限内其中发生变更的项目 数用皿表示,则定义此类信息的 稳定系数"k t=1-nt/nc 管理信息计 算稳定系数的规定期限一般为一 年。若kt>=0.85, 则此类信息称为 固定信息;若0.6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总复习题)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4版) 第一章系统思想 1、解释下列名词: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目的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相似性。 答:系统结构: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 系统功能:系统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 系统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性是系统发展变化时表现出来的特点。系统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表现出坚持趋向某种预先确定的状态。人工系统的目标,实际上是事先确定的人为目标,这种目标是以关于对象的条件来定义的。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突变性,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烈变化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自组织性是指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系统的相似性:相似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相似性是指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 2、系统工程方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步骤有:①问题定义、②目标选择、③系统综合、④系统分析、⑤最优系统选择、⑥实施计划 第二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什么是信息?联系实际说明信息的主要特性。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信息具有事实性、扩散性、传输性、共享性、增值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和滞后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