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第九课教案

文化生活第九课教案

文化生活第九课教案
文化生活第九课教案

课时NO: 主备人:用案时间:年月日星

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梳理

《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知识点梳理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核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依据)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单元理论依据:(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3)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必要性:第四单元第八课必要性: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主要内容: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什么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5、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决定因素: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文化生活第九课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练习二 一、选择题 1.关于教育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这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③④ 2.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是() A.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培育“四有”公民 3.近期在多地开展的“我是公民”主题活动引起了广泛反响。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我是公民”这项活动() 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B.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4.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尤其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的出现,为表达观点提供了很大便利,不再是“我们听你说”,而是“我们都在说”,新媒体造就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形势下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必须() ①尊重文化差异,包容一切网络文化和思想 ②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③弘扬主旋律,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④重点发展网络文化技术,拓宽网络文化发展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因为() A.发展教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B.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C.教育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教育的发展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6.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 ①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②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 ③社会各界组织的“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 ④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13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举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这些在基层农村的乡村医生们,用执著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净人心灵的生命之歌。每位最美乡村医生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②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③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决定地位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成效更加显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活力越来越强,文化发展对社会整体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这表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①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②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③有利于人民文化权益的实现④是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增强的标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2011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这说明()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基层首要的工作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报告中提到“教育”共计29次。之所以要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③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电影《辛亥革命》等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展现出颇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文化盛宴。这说明在文化发展中要() ①坚持文化的多元化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 ③全面继承传统并体现时代精神④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以“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于农历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六在郑州举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走进人们视野,它们的主题不尽相同,但其中蕴含的正能量为化解社会戾气开具了“良方”。这表明优秀网络文化() ①引领社会风尚,决定社会发展②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③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④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我国文化产业虽然以平均20%的年增长率递增,但与美国、日本等文化产业强国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创意设计业、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业等数字内容产业仍处于起

文化生活第九课

文化生活第九课课时训练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回答1~5题。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为经济建设的中心服务 B.坚持文化的对外开放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解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发展先进文化。A、D两项经济和政治与题干无关。B 项,坚持文化的对外开放是文化发展的外部因素,不能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保证。 答案 C 2.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的文化,应当()。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培育“四 有”公民为目标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④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的 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当代 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三 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时代品 格、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因此答案选D。 答案 D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A.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解析A、C项是先进文化的内容,而不是

新课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练习题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由辉煌走向衰微。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A.戊戌变法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 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据此回答3~5题。 3.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判断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是() A.国家性质 B.社会制度 C.指导思想 D.经济基础 4.牢牢掌握先进文化方向的关键在于()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坚持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培育“四有”公民 5、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对推动社会进步有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这是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环境中,保证我国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要求 ④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C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D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7、“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之所以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是因为它们两者 ( ) A、肯定了中华传统文化 B.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 C否定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没有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8、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核心的、本质的要求是( ) A、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D、社会主义 9、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 A、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政治生活第九课知识点

《政治生活》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知识点 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二.“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的重要性或意义 ①②3. ① ② ③ 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4. 威胁和平的因素? ①霸权主义 ②强权政治 ③新干涉主义。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世界仍很不安宁。 三. “发展”问题 1. 含义: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2.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特征 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 ③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3.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及原因? ①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②原因:因为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四.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和有效途径? 1. 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 有效途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包括政治、经济两种新秩序)。 五. 国际新秩序的内容?4点 ①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②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 权利;③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④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 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九课二框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一.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二. “世界多极化”的相关知识 1. 多极化的原因: (1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2)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3)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 2. 多极化的表现 (1)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2)美国、欧盟、 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是重要的一极,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3. 多极化的进程 是一个漫长曲折、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多极化 格局并未形成,正在形成的过程中) 4. 多极化过程中的斗争焦点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5. 多极化的意义或作用 (1)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2)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3)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6. 各国如何应对多极化? (1)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 (2)竞争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 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政治:《政治生活》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精品教案(3个)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 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代主题,以及世界人民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因此,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3)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战后虽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 但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

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目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两个基本观点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个概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义: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个结论 4、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第二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目“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及其具体表现: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总揽上述内容,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为什么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同问题6);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政治生活第九课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 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 起来。因此,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3)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战后虽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 但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高一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8-9课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的地位、分类(知道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生命和灵魂、最重要) 【主权的特性: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3、国际组织的含义、分类和作用? 含义:P90 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的;区域性和世界性的。 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 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4、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联合国是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②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 系;③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④ 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2)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 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3)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 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5、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P91最后一段 6、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基本形式、实质,决定性因素? 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主要:国家之间】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7、处理国际关系的要求?(P94最后一段“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8、国家利益的表现、维护国家利益的地位?P94 国家利益的内容?P95 9、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为什么?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②维护我国 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性的、正义性的。 (2)态度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文化生活第九课课时训练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回答1~5题。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为经济建设的中心服务 B.坚持文化的对外开放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解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发展先进文化。A、D两项经济和政治与题干无关。B项,坚持文化的对外开放是文化发展的外部因素,不能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保证。 答案 C 2.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的文化,应当()。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 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④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的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时代品格、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因此答案选D。 答案 D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A.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解析A、C项是先进文化的内容,而不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要求,不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案 B 4.(2012·广饶一中高三检测)近10年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推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身份不同、经历各异的获奖者身上,人们看到了理想、信念、精神和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 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方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③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因此答案选C。 答案 C 5.(2012·厦门一中期中测试)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 ()。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发展邓小平理论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A、C项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片面。B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属于旗帜。 答案 D 6.2011年吉林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重点,放在边境地区,并列为全省要全力办好的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之一。全年完成683个边境地区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年高考题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2014江苏单科,21,2分)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3天津文综,5,4分)“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首《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艺表演应该( )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3山东文综,21,4分)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 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3江苏单科,20,2分)2013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指出,我国文化演出市场存在追求豪华演出效果、高票价盛行等现象,这让普通民众难以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这说明( ) ①文化演出市场需要加强引导 ②文化演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演出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④文化演出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3江苏单科,24,2分)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消费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一些人将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正餐。这说明( ) A.文化建设要贴近群众 B.文化消费心理决定文化消费行为 C.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 D.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2010·泉州高二检测)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A.五四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答案:C 2.(2010·揭阳高二检测)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应当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 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2010·盐城高二检测)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据此回答3~4题。3.我们之所以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社会主义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坚持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的多样化 答案:A 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回答5~6题。 5.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②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 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④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96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 ①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 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 处,不断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文化发展的主体) 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P96---P98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101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四有公民)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1---P102 ①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②积极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6、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 (5)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6)积极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