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2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2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2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2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第一部小野喜代司(日本)在服装制版技术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很多的服装制版方法,米式原型也是其受益者之一,米式原型就是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制版法的精华,进行了自己的创新之路。当然中国的制版技术本身也不差,例如上海的东华大学的东华原型以及蒋锡根老师的母型制版法还有北京的王德山老师的制版法等等,都很好。网友们可能对王德山老师不是很了解,王老师虽然没有著书立说,但直到现在,我对王老师的制版方法还很是钦佩。在我了解的国内制版行业中,王老师是第一个使用箱式结构框架来制版的老师傅,在90年代中期,当我们还在崇拜第六代文化原型的时候,他就在使用现在意义上的箱式结构了,而且明确指出了第六代文化原型的弊端。王老师是一直呆在企业的第一线,那时候王老师的基型制版法已经成熟了,我觉得应该比蒋锡根老师的母型制版法要早,当然这个也无从考证,只是我的估计。另外,王老师的制版法应该说是真正的基型制版法,他的技术方法是在基型数据的基础上再填加服装增大的量。与蒋老师的制版方法相比较而言,王老师的制版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型法,而蒋老师的制版法又侧重于比例法。蒋老师的母型制版法是从“上海服装鞋帽厂”出版的一本书的制版法中升华,演变和归纳而来。这本书的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是在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本技术书籍。蒋老师在次基础上作了很多的创新工作,例如现在被大家所广泛使用的肩斜比值法,插肩袖的绘制原理等,对中外的制版法都有深远的影响。在结构外在形态方面,东华原型对中国的比例和基型制版法又做出了一次大的总结,东华原型把中国的结构外在形态和国外的原型原理进行无缝融合,创造了自己的原型之路。而高国利老师,则在更多的继承中国的传统制版法之中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创新之路,他把中国的比例和基型(尤其是母型)还有日本的第六代文化原型也进行了无缝融合,从而克服了第六代文化原型的弊端,也克服了中国比例和基型的弊端和不足,各取其长进行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制版法。从高老师的资料可看出,他的制版法不是纯粹的理论派,更多的有实践的东西在里面,在曲线(例如袖笼)的绘制方面,在继承“上海服装鞋帽厂”和母型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完善和创新,这一点已经很不易,还有对裤子的精到研究,包含了更多的创新在里面,而这种创新也是被社会上很多的人所验证的东西。在日本,小野喜代司创造了小野原型,在90年代初期就对日本的制版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后来在此基础上,文化原型也作出了创新,于是就出现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新文化原型。记得在97年我做佐藤典子学生的时候,她曾经说过,在日本,文化原型多数是家庭妇女在家做衣服用的,也是作为学校的初级教材用的,我们看一下文化服装学院出版的书籍,上面对制作设备的介绍,都是介绍家庭用的设备而不是工业设备就知道了。当然这些我也无从考证。是否正确也任由大家评说。再说说小野原型,他的原型在很多的方面进行了创新,例如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重心线

的理论,这对米式原型的影响很大,米式原型称之为“左右重心线”,在此基础上米式原型又提出了“前后重心线”理论和“省区内省量互借原理”。左右重心线是对人体纵向的研究标尺,在横向方面小野原型提出了盆腔中线的理论,“盆腔中线”是米式原型给这条线的概念,小野对这条线的命名也没有,但都是一条线,米式原型也借鉴了这一点。在此基础上米式原型提出了“重叠区重叠量互借原理”。既然在臀部有条线,那么在胸部是不是有条线呢,于是米式原型在研究了小野原型和新文化原型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胸腔中线”的概念,改变了我以前只看胸围线而不看胸腔中线的制版方法。小野原型还提出了“结构线”和“设计线”的概念,米式原型也是完全借鉴和沿用这一概念,没有做出创新。我也想做出创新,但始终不能突破原有的原理,也许这一概念已经完善,也许有更好的我没有发现。对样板的后期处理方面,不得不说小野原型的”样板的立体化处理”,这一名称也是米式原型给命名的,97年我在学习了这一原理之后,一直在思考这原理的最根本的原理是什么,到2004年左右我才真正的理解了“立体化处理”原理中的原理,那就是在《米式原型》95页所讲解的双曲面的合并等等一系列变化的原理。从中可看出,很多从表面来看复杂的原理,如果把它回归到几何学上来看,它又是那么的简单。这一点想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把复杂的结构原理进行简化到几何学上的原理,找出服装结构原理中的根本的几何学原理。这点给了我很大的收获。在此过程中也发现了“立体化原理”的一些弊端和不完善的地方,这个不完善的地方的起因就是后片胸围线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平衡状态,而导致这个不平衡状态的原因就是劈背量处理在了胸围线以下的原因,于是米式原型把劈背量处理在了胸围线以上,从而解决了“样板立体化处理”的问题。在米式原型领子的制版中,米式原型是根据母型领子的制版发展而来,母型的主松量和副松量的位置,蒋老师不是直接处理在直接相关的部位,米式原型在此基础上,把它们回归到它们本来所在的位置,这样更能直观的进行领松量的判断和思考,为形象制版也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对于袖子的绘制,米式原型深受小野原型,母型和王德山老师制版法的影响,其中在袖眼的绘制方面受到王德山老师和蒋老师的影响比较大,对袖筒的绘制受小野原型,东华原型的影响比较大。在这些前辈的基础上,米式原型提出了袖笼和袖子绘制的几个基本原理。

现在让我们看看小野喜代司的著作。本著作是完整版本。希望对网友们有用,也希望网友们在前辈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页数太多,需要分很多次才能发表完,在此也向日本的小野表示诚挚的感谢让中国的制版人员学到这么好的技术资料)

出于对原作者的尊敬,小野的资料被设置为“禁止转载”,防止影响面太大。有缘分的网友就会在我博客中看到这资料,没缘分的就没缘分了。

神道神馔_日本食文化的原型

神道是在日本固有的民族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传承。神馔(しんせん)是神道祭祀时供奉给神的食品。如果说,神道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的话,那么,神馔可以说是日本食文化的原型,它反映了日本食文化的特点和日本食文化史的发展。 一、什么是神馔? “神馔”是神道祭祀时供奉给神吃的、喝的所有食物的总称。由于是专门供奉给神享用的,被蒙上了“神圣”、“神秘”的色彩,所以就不能与常人吃的东西一样称 为“食物” ,在古代称为“御馔”、“御食”(みけ)、“御贽”(みにえ)、“御物”(おもの)。神馔的制作方法也只是在部分相关的神官之间秘密传授,其全貌往往不为常人所知,这就更为其增添了神秘性。明治初年的神祇制度改革,对各神社供奉给神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加以统一,并置于国家的统一管理之下,统称为“神馔”。除了少数传统古社外,全国大多数神社的神馔几乎变得完全一样。现代,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昌明以及对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视,对神道神馔的研究也日益开展。许多具有悠久传统的大神社,对各自的传统神馔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并逐步恢复了具有古代传统特色的神馔。在科学技术手段非常发达的今天,关于神馔的情报被媒体以各种手段传播,神馔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渐揭开。 (一)基本神馔———水、米、盐 一般神社和家庭神棚(神龛)日常供奉的是水、米、盐三品,这是人最基本的 生活必需品,也是神道供奉神的最基本供品,称为“基本神馔” 。在各种例行祭祀时,除上述三品外,还要供奉精米、糙米以及米的制成品(米饭、米饼)、酒(清神道神馔———日本食文化的原型王蓉156

酒、白酒、黑酒、甜酒)、干鲜海鱼(鲷、鲣、鲨鱼、鱿鱼等)、干鲜河鱼(香油鱼、鲤鱼等)、海藻(海带、紫菜、裙带菜等)、干鲜鲍鱼、海参、野鸡、水鸟、时令蔬菜、时令水果等。除个别神社外,一般没有肉类。应各种祭祀对象的差异和祭祀的特殊需要,演化出了形形色色的神馔。下面以神社神道的中心—— —伊势神宫的神馔为例,对神馔作一介绍和分析。 伊势神宫(简称神宫)位于三重县伊势市五十铃川之上,由正宫皇大神宫(内宫)和丰受大神宫(外宫),以及分布在它周围的125所别宫、摄社、末社、所管社、别宫所管社组成。内宫供奉皇祖天照大神,外宫供奉专司五谷产灵的丰受大神(谷神、水神、食物神)。按照神话传说天照大神是天皇的祖先,原本供于皇宫中,与天皇“同床共殿”。第十代崇仁天皇时迁出宫外,几经周折,第十一代垂仁天皇时1,镇坐于此,创建伊势神宫。从此,伊势神宫一直被作为日本皇室和国家的最高宗庙,是神社神道的中心。“伊势之国是美味之国”(《日本书纪》)。富饶的伊势湾,清澈的五十铃川,肥沃的稻田和菜园,郁郁葱葱的神路山,盛产山珍海味,是一座天然的大食橱。当初选定在此地建伊势神宫,“美味之国”也许是个重要的原因。 伊势神宫每日有早晚两次常规祭典(日别朝夕大御馔祭)。此外,每年有以神尝祭(10月15日)和月次祭(6月30日、12月30日称为“由贵大御馔祭”)三大祭典为首的100多个重大祭典。还有每20年一度的“式年迁宫祭”那样的盛大祭典。如果加上所属的别宫、摄社、末社、所管社、别宫所管社的祭典,每年共有1500个大小祭典。几乎在所有的祭典中,都要供奉神馔。下面就神宫的每日两次的常规祭典,和每年三大祭典的神馔作一介绍。 (二)伊势神宫常规祭典(日别朝夕大御馔祭)的常规神馔 每日早晚两次常规祭典的神馔称“常规神馔”。常规神馔只供奉于外宫的御馔殿,内宫的诸神们每天到此殿来享用供奉。每天有五名神官专门负责制作神馔,他们从值班的前一天起,就要住进斋馆,斋戒沐浴,清祓身心。次日清早5时(冬季为6时),来到制作神馔的专用厨房(忌火屋殿),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方法发火。用这种方法取得的火叫做“忌火”,意思为“清洁干净”的火。生火以后,在没有烟囱的古老灶具上,用蒸罐(甑)将米蒸成饭,称为“强饭”。 常规神馔的品种有米饭(强饭)、盐、水、鱼(鲣、鲷,夏天用干鲣干鲷和干鱿 157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美国的崛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美国的崛起 山东王涛 1871年圣诞节这天,是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结婚日,他却突然想出一个可以解决自动电报机难题的办法,于是一个人跑到工厂里去做实验,结果忘记一切,一直干到深夜12点才回家。爱迪生开创了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电力逐渐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由电力使用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 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如电灯、电车、电报、电话以及电焊技术等。电的广泛使用,造成对电力的需求大增。于是有了法国人马·德普勒关于远距离送电技术的发明,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建成了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将输电线路结成了网络。 这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从70年代到90年代,德国人奥托、戴姆、狄塞尔先后发明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和柴油机,这就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动力问题,引起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80年代,汽车诞生;90年代,许多国家建立起汽车工业,并牵动了内燃机车、远洋轮船、拖拉机和装甲车、飞机等的制造和使用,也促使石油开采与炼制业迅速发展起来。 化学工业也在这一时期兴起。纯碱、硫酸的生产,煤焦油的综合利用,促成了一系列新发明和新产品的出现。炸药制造更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部门,瑞典人诺贝尔因火药而成为世界名人。 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而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只有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日本第八代女装原型

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地域相邻, 人种体型相同, 文 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因此, 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 值得我们密切注意。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 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 设计的能力。最近,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跟以往的原型相比, 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 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 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了解其新的特点, 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 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 分析其优劣, 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 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 1比较分析 1.1.1 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 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 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 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但两代原型 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 都只要两个尺寸, 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 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 位置分配亦很合理, 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 不同的省道量, 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 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可以说, 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 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 更接近实用原则。而第七代原型, 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 所有

一切都需要进行 重新设计, 虽然适用面广, 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而不像第七代原型, 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造 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 处理掉了, 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正是由于胸凸量处理方法不同, 使得两者的使 用性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用过第七代原型的人都深有体会, 那就是胸凸量的处理有点麻烦, 需要同时考虑 腰节线, 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的问题。而第八代原型, 则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处理, 就是将胸凸量置于 胸围线上, 这样, 在单独考虑胸凸量的处理时, 如非造型设计上的需要, 就不会牵涉到腰节线与袖窿深了, 结 果使得胸凸量的处理变得简单, 方便了应用。 (4)第八代原型的定寸用得比较多, 如其前后肩斜采用了固定的角度, 使得肩斜的变化不受其他尺寸的 影响。从人体结构的角度来说, 这是合理的。因为, 正常体型的人体, 除了肩宽不同, 其肩斜的角度大致是相 同的。至于特殊的肩型, 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补正。而第七代原型将肩斜与胸围尺寸相挂钩, 从同一体型不 同号型的角度考虑, 人体的胸围与肩斜之间存在确定的比例关系。但对不同体型来说, 这一比例关系是不相 同的, 特别是同一个人的身体在有胖瘦变化时, 其胸围的变化是明显的, 而肩斜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明确说明 将肩斜与胸围联系在一起是不合理的。定寸用得较多的另一个体现是, 在根据胸围来推算其他尺寸时, 在公 式中增大了定寸的值, 相应地缩小了比例系数。此变化的具体情况, 如表1 所示。 表1两代原型比例公式之比较 部位后横开领胸围线胸宽背宽 第八代原型B 24+3.6 B 12+13.7 B 8+6.2 B 8+7.4 第七代原型B 20+2.9 B 6+7 B 6+3 B 6+4.5 (5)袖子原型的制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第八代袖子原型是依据衣身而作出的, 虽然制作过程变得有些 复杂, 但这样使得袖子与衣身更能对应吻合。同时, 其对袖山弧线也作了改变, 在弧线的顶部增加了凸势, 而 对底部弧线两边的凹势进行了控制, 力争使其与对应的袖窿弧线走势相吻合。这样, 使袖子看起来很饱满, 造 型更完美。第七代袖子原型, 其袖肥与袖山均是依衣身原型的袖窿弧长度来确定的。这样做出的袖子, 虽然 在整体上不会有大的出入, 但细节部位的控制相对比较困难。所以, 依其设计宽松袖时, 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总结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 1、背景: 经济基础: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技术支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电的出现和应用(最显著成就) 表现: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发电机和电动机,19世纪70年代,不断完善的发电机应用于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像机、放映机,还在纽约建立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车、电话、电报纷纷问世。 影响: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 内燃机的发明:1876年,德国人奥拓制造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研制汽油内燃机,德国的狄赛尔发明柴油内燃机,(内燃机的燃料能源:石油) 新交通工具: 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成了汽车(奔驰一号);1913年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是汽车价格下降得到普及。 飞机: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了飞机。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三、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 1、领跑国:美国和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起国:英国,是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领先,遍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遍地开花; 2、影响: 积极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文化式女装原型制图方法

原型裁剪法可以说是平面化的立体裁剪法,它先把人体的主要部位进行尺寸测量,然后再根据比例构建出符合人体形态的基本样板。尔后所有的服装样式就可以以这个原型为基础进行制图。服装原型的流派有很多,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日本的“文化式原型裁剪法”。下面就对文化式女上装原型的制图方法一步步进行演绎。 获取人体尺寸文化式上装原型只需量取人体的4个重要部位(量的是净体尺寸):胸围——在胸部最丰满处水平量一周背长——在人体的后背正中,从后颈点(第七颈椎点)垂直测量至腰部腰围——在腰部最细处水平量一周袖长——从肩点量至腕关节尺寸齐了,现在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开始绘制原型纸样了。绘制衣身原型1.绘制前后衣片总框架。首先以背长为高,胸围(B)/2+5cm为宽绘制一个矩形。所加的5cm为放松量,整个胸围的放松量是10厘米,这里我们将绘制的是半个后衣身加半个前衣身,所以加上5cm:

2.定位胸围线BL。矩形框的左侧将用来绘制后衣身,所以左边的垂直线我们称之为后中心线,在后中心线从上往下量取胸围B/6+7cm的距离画一条水平线做为胸围线 3.绘制背宽线和胸宽线。在胸围线上从左到右量取B/6+ 4.5做为背宽,向上做垂直线和顶边相交;再在胸围线上从右到左量取B/6+3.5做为胸宽做垂直线和顶边相交:

4.绘制侧缝线。把胸围线分为二等分,在中心点往后中心线方向0.5cm的位置做一条垂直线和底边(腰围 线)相交: 5.绘制后领口。在顶边上,从左往右量取B/20+2.9CM做为后领宽,记住这个后领宽尺寸,然后

垂直向上画一条长度为后领宽/3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即为后领深,同样需记住这个后领深,因为后面制图我们需要用到这个数据。这条垂线的顶点我们称之为后肩颈点,弧线划顺后领口线;6.绘制后肩斜线。在背宽线上从上到下量取后领宽/3的距离,向右画一条长度为2cm的水平线,连接肩颈点和这条线的右端,这条连接线即为后肩斜线: 7.绘制前领口。在矩形框的右上角做一个高度等于后领宽+1cm(前领深)、宽度为后领宽-0.2cm(前领宽)的矩形框;在该矩形框的左侧垂直线从上往下量取0.5cm做为前肩颈点,以前领宽/2-0.3cm 长度在对角线上取一点,弧线连接肩颈点和该点,还有矩形框的右下角点,形成前领口弧线;8.绘制前肩斜线。在前胸宽线上从上往下量取2×后领宽/3做一点,直线连接前肩颈点和该点做前肩斜线,将前肩斜线的长度延长至后肩斜线-1.5cm的长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没有具体完成时间,英国式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完成的,其他发达国家美国法国是十九世纪中期,其他的是十九世纪末。 一般认为二次是1870-1900年时间,三十年时间。 重要特点: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动乱,国与国的战争基本没有,各国起义动乱基本也没有。稳定的时局对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本特征: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第一次革命是技术革新,基本没有科学在里面。唯独改良蒸汽机也不是科学发明,是技术改良。 科学与技术的不同:最大区别是在人类的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发明创造中,除了偶然的发现之外,绝大多数是需要在发现之先。威廉丹皮尔说的。而在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发明发现常在需要之先。前面的叫技术,后面的叫科学。 技术是有需求才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是一定不需要用的。你如果有了需要在研究的科学就是走歪路了。你说你想得诺贝尔奖,然后研究,那就是没用的了。最重要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 法拉第1831年的电磁感应现象,曾经不过是觉得好玩,没觉得有什么用。有妇人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问你刚生的孩子有什么用。这个将来可以引起世界的革命。他也没有想到后面的人如此依赖这个能源。 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德国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触电的牛人,玩电的专家。 美国的爱迪生。由此看出美德在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关键先生。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分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类,他比锅炉蒸汽推动力量 大的多,体积小得多。内燃机最初被发明创造出来也是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实际可用的内燃机最终诞生。直接催生了一门产业,汽车!最早的汽车是烧锅炉的,所以用汽这个字,知道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才正式开始诞生。卡尔本茨创造了一个品牌,叫做奔驰。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 汽车火车可以用蒸汽机,但是飞机不行。 3.石油化工业锅炉要想飞上天,除非爆炸。一战时候已经有飞机了,不过那时 候比较诡异,飞机飞得不高,所以飞行员拉开盖子用手枪对射。要不然就是撒渔网,或者往下面扔手榴弹(轰炸机)。二战中飞机就很牛了,今天陆军基本被忽略了。这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密切相关。这就会引发新的工业出现,那么就会有采油炼油行业的出现。我们称之为石油化工业。今天我们看到中石油中石化两个企业,你说那个最大?中石油是采油的,石化是买来的石油炼油的。石油曾在美国有个家族叫洛克菲勒家族。据说石油这个东西,目前已经探明的石油储备,还够使用六七十年。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石油替代品,不然就一同回归自然了。当能源不足的时候,我们什么办法可以继续生存?重视石油储备。目前国家石油储备是15天左右。美国是195天。所以我们今天必须要扩大石油储备。 今天有个好处就是我们的外汇储备居多,不断在贬值的时候是一种悲剧。我们不断在非洲做各种投资,就是为了买别的国家的资源。中国第一条大秦铁路就是把煤炭运到秦皇岛出口日本的。包括日本的筷子都是来自于中国。这些不是日本的阴谋,是阳谋,你的经济不到一定状况,你根本无力去对抗。 我们现在有点钱了,与其被官员腐败,不如去买点矿山。 当然现在最大的石油储藏量是在海湾地区,波斯湾。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发现

日本文化式原型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的基本应用原则》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包括身原形、袖原型与裙原形。它是女人体基本服装形态的平面展示,是实现女装设计师梦幻般构思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极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不仅是因为其服装原型自身的造型准确、结构合理,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整套完备的应用原则,这其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应用原则,它们分别是服装原型省量、省位及省的形式的移动转换原则和服装原型腰节线的水平原则。 在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中,由于女装身原型的结构变化复杂,并且易于表现文化原型的应用原则,因此,仅以女装文化身原型为例,阐述其应用原则。 一、服装原型省量、省位及省的形式的设计移动转换原则 (一)、省的概念及功能 1、省 服装中“省”的形式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格陵兰。省(DART)的出现,构成了以往在衣片上不曾有过的、吻合人体形态的体面转折线,它把服装从裁剪的平面性彻底地分离出来,从此确立了欧洲乃至世界以三维空间构成窄衣文化的起点。 ッ)是服装设计师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依据人体的体型、服装的省(DART、ダ —— 服装面料的特征以及服装造型、款式设计的要求,在衣片结构上设定的缝合部位及裁剪部位。 2、功能 省不仅具有将服装面料从平面转化为吻合人体基本立体型态的功能、同时,它也是实现服装设计师的服装造型、款式设计以及重塑人体形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二)、省的形式 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省在形式上大体可以分为完形省和非完形省两种。 完形省是指服装省的形态完整,分割形式对称。表现形式呈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如:钉子省、锥子省、橄榄省等。(如图1—1 ) 非完形省也称为隐性省。它是指服装省的功能完备,具有省的特征,但是省的形式不完整,省的依据人体形态的不同而不同,表现形式为对称或非对称。它是完形省的一种变化形式,在结构设计中是一种变省为线的表现形式,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是—分割线。如:公主线、刀背线(FRENCH DART)、育克线(YOKE LINE)、克夫线(CUFF LINE)、后背中心线等。(如图1—2 )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筑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恢复工业B.整顿金融业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2.如图为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据此推知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国的实力 C.英美两国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组织 3.“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这些日常现象都和那种理论有关( ) A.德漠克里特的原子论B.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的进化论 4.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5.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的。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他俩的对话与什么理论有关 A.万有引力定律 B.适者生存原理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6.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 7.《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A.牛顿B.麦克斯韦C.达尔文D.爱因斯坦 8.1908年,采用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的福特T型车面世,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福特T型车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技术的进步B.蒸汽机的发明 C.电力时代的到来D.内燃机的应用 9.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A.人口增长B.大众教育推广C.贫富加剧D.环境质量提高10.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1.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要发明是()A.蒸汽机B.发电机C.汽车D.内燃机 12.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①蒸汽轮船②早期汽车③电灯④火车机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一样,他的理论似乎废除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同样也打破了“神创论”“他”是()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 摘要:对比分析文化式原型与东华原型,认为原型作为时代的产物,会随着人体体型、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流行等的不同而变化,我国目前的原型法(文中以东华原型为例)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国的服装原型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所谓“服装原型”是指符合人体原始状态的基本形状,同时,原型也是服装结构与服装板型设计的基础,它能够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因此,服装原型是设计师实现梦想般构思必不可少的手段。 虽然美国、英国的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正逐渐向我国的服装教学及设计理论中渗透,但是,由于地域性及人体体态的差异,我国的大部分高等服装院校在讲解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课程中仍然是以日本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为主要的理论依据。其中在女装结构设计中以讲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结构理论为主,有关书籍、资料中介绍的也都是文化式原型。目前国内使用的仍然是80年代在日本开发的一种原型。 我国服装基础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90年代加强了对国外原型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技术的现代化。在充分吸收、消化国外原型的同时,越来越来的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不能长期依赖它国的原型技术,要建立以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早在1981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班就推出了设袖窿省的服装原型,东华大学也在1988年开始了中国服装原型的研究,推出了东华原型。近20年来,中国服装工作者一直在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努力,推出了服装母型裁剪法、梅式原型直裁发、中国旗袍板型法等多种中国服装原型方法。 1.原型研究方法 日本文化服装原型是在对人体进行大量测试后推出的计算公式,并经过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对众多人的穿着测试进行多次修改、改正形成。 东华原型的研究人员为了研究中国女性体形特征,自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取了534个20到29岁的青年女子作为原本。根据534个原本的测体数据,剔除离散性很大的野子点数据,对其余数据进行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到华东地区青年女性各重要部分均值及标准差结果以及一元、二元回归方程式。再用测得的人体平均值做成人标准体人台。原型的结构制图采用立体构成的方法相结合,即图形的形式从标准人台上得到,而平面制图的公式则是将回归关系式加以简化形成使用公式。 东华原型的建立仅研究了534个原本,而中国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差别,各地的女性体形也有不同。制定东华原型的前期人体计测分析工作似乎做的还不够,仅仅依靠一所高等院校完成这样一个规模巨大、费时、费力、费钱的人体计测工作,显然是很不现实的。在日本,每年JIS(日本工业规格)都要依据本国国民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的变化对人体体形的影响,实施宏观国家标准的修订,有关行业也根据JIS修订后的标准做出专业化调整,这种调整大多数是以mm计算的微调。这方面的工作很有必要,但我国目前是无法做到这些的。人体计测分析工作还需要整个服装行业共同的、不断的努力。 2.原型立体构成形式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曲面体,将平面的布料覆合于人体时,由于人体以BP为中心的乳房部的隆起,在乳房部周边会形成皱褶;由于人体背部背胛骨和大圆肌、小圆肌的隆起,在背部的周边会形成皱褶,必须将前(后)衣身的胸围线(背宽线)以上的浮余量充分消除,腰围线必须呈水平线,以使服装的结构平衡。立体构成要注意以下构成要素: (1)前后衣身布样的纵横线要与标准人台的FNL\BNL\BL\WL相吻合 (2)前后衣身的正中线应与水平线成垂直状态,WL应成水平状态 (3)前浮余量的收取应注意将BL做成水平线为前提,后浮余量的收取应注意将背宽线做成水平线为前提(4)颈围线与人台颈根围相一致,袖窿线距腋深下落2cm,前胸宽、后背宽与标准人台的对应部位基本相符对于不同的原型,消除浮余量的方法各不同。如图1所示,旧版文化式原型前衣片的浮余量集中在腰节处,从侧面看,胸围线小于腰围线,其立体构成呈梯形。而东华原型和新版文化式原型的前衣片的浮余量集中在袖窿处,从侧面看,胸围线等于腰围线,其立体构成呈箱形。文化式原型后衣片的浮余量集中在肩部,东华原型后衣片浮余量消除在袖窿处,在后片进行款式变化时不如文化式原型方便。实际上,东华原型后衣片浮余量处理本来就是肩省的一种转移,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卷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2.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这主要是由于 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4.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域市人口和农村人() 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发展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5.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6.它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它的理念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里的“它”是 A.《物种起源》B.《战争与和平》 C.《社会契约论》D.《英雄交响曲》 7.诗人拜伦在《唐璜》中写道:“牛顿与亚当,一个解决了物体的坠落,一个解决了精神的堕落,而且都源于一个苹果”。“解决了物体的坠落”的原理是 A.光学分析B.微积分学C.万有引力定律D.进化论 8.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B.电动机 C.内燃机D.计算机 9.科学家拉格朗日把17世纪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并说:“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拉格朗日所褒誉的这个人是 A.瓦特B.牛顿C.达尔文D.莎士比亚 10.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吸引了世界”是指() A.改良了蒸汽机B.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1.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他”是 A.但丁B.莎士比亚C.巴尔扎克D.列夫·托尔斯泰12.“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段话出自一位科学家之口,而这位科学家又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他是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 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

1.2比较分析1. 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正是由于胸凸量处理方法不同,使得两者的使用性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用过第七代原型的人都深有体会,那就是胸凸量的处理有点麻烦,需要同时考虑腰节线,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的问题。而第八代原型,则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处理,就是将胸凸量置于胸围线上,这样,在单独考虑胸凸量的处理时,如非造型设计上的需要,就不会牵涉到腰节线与袖窿深了,结果使得胸凸量的处理变得简单,方便了应用。(4)第八代原型的定寸用得比较多,如其前后肩斜采用了固定的角度,使得肩斜的变化不受其他尺寸的影响。从人体结构的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因为,正常体型的人体,除了肩宽不同,其肩斜的角度大致是相同的。至于特殊的肩型,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补正。而第七代原型将肩斜与胸围尺寸相挂钩,从同一体型不同号型的角度考虑,人体的胸围与肩斜之间存在确定的比例关系。但对不同体型来说,这一比例关系是不相同的,特别是同一个人的身体在有胖瘦变化时,其胸围的变化是明显的,而肩斜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明确说明将肩斜与胸围联系在一起是不合理的。定寸用得较多的另一个体现是,在根据胸围来推算其他尺寸时,在公式中增大了定寸的值,相应地缩小了比例系数。此变化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两代原型比例公式之比 部位后横开领胸围线胸围背宽袖笼深 第八代原型B/24+3.6 B/12+13.7 B/8+6.2 B/8+7.4 B/12+13.7 第七代原型B/20+2.9 B/6+7 B/6+3 B/6+4.5 (5)袖子原型的制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第八代袖子原型是依据衣身而作出的,虽然制作过程变得有些复杂,但这样使得袖子与衣身更能对应吻合。同时,其对袖山弧线也作了改变,在弧线的顶部增加了凸势,而对底部弧线两边的凹势进行了控制,力争使其与对应的袖窿弧线走势相吻合。这样,使袖子看起来很饱满,造型更完美。第七代袖子原型,其袖肥与袖山均是依衣身原型的袖窿弧长度来确定的。这样做出的袖子,虽然在整体上不会有大的出入,但细节部位的控制相对比较困难。所以,依其设计宽松袖时,不会出现问题,而一旦用其来设计合体袖结构时,特别是要考虑到袖片与衣身的平衡时,就会容易出错。1.2.2定量分析首先,对一些隐含的公式进行推导。 第七代原型中 前肩斜:23(B20+2.9)-0.5=B30+1.4 后肩斜:23(B20+2.9)=B30+1.9 前胸围大:12(B2+5)=B4+2.5(后胸围大与此相同) 前横开领:B20+2.9-0.2=B20+2.7 第八代原型中 前肩斜:sin22°{[B8+6.2-(B24+3.4)]cos22°+1.8}≈B30+1.8 后肩斜:sin18°[(B12+2.8)cos22°+1.8+B32-0.8]≈3B80+1.2 前胸围大:B8+6.2+B32+[B2+6-(B8+7.4+B32+B8+6.2)]2=17B64+2.4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电气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着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从英国向西欧和北美蔓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电的广泛应用。1821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lO年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为电机(电动机和发电机)及一切有线电器设备的创新奠定了科学基础。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电磁波的发现,则成为无线通信的科学基础。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7O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从此电力开始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强电能够提供绝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的能源,而弱电能够提供主要的通信手段(电报、电话等)。其次,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了四冲程理论,成为内燃机发明的科学基础。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蒸汽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同时,科学家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推动了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 [编辑]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 l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且引起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以及国际关系等各领域的变化: 一、经济领域 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纸样师必备-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纸样师必备-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地域相邻, 人种体型相同, 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因此, 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 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最近,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跟以往的原型相比, 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 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了解其新的特点, 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 分析其优劣, 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 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1比较分析1.1.1 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 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 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 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 都只要两个尺寸, 即胸围和背长。(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 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 位置分配亦很合理, 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 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 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可以说, 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 更接近实用原则。而第七代原型, 仅仅提供了一

个操作的平台, 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虽然适用面广, 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而不像第七代原型, 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 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正是由于胸凸量处理方法不同, 使得两者的使用性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用过第七代原型的人都深有体会, 那就是胸凸量的处理有点麻烦, 需要同时考虑腰节线, 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的问题。而第八代原型, 则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处理, 就是将胸凸量置于胸围线上, 这样, 在单独考虑胸凸量的处理时, 如非造型设计上的需要, 就不会牵涉到腰节线与袖窿深了, 结果使得胸凸量的处理变得简单, 方便了应用。(4)第八代原型的定寸用得比较多, 如其前后肩斜采用了固定的角度, 使得肩斜的变化不受其他尺寸的影响。从人体结构的角度来说, 这是合理的。因为, 正常体型的人体, 除了肩宽不同, 其肩斜的角度大致是相同的。至于特殊的肩型, 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补正。而第七代原型将肩斜与胸围尺寸相挂钩, 从同一体型不同号型的角度考虑, 人体的胸围与肩斜之间存在确定的比例关系。但对不同体型来说, 这一比例关系是不相同的, 特别是同一个人的身体在有胖瘦变化时, 其胸围的变化是明显的, 而肩斜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明确说

美国“领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美国“领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河南卢宗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技术变革最初是在英国萌发的,但却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成果。那么美国究竟具备了哪些条件,才使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呢? 一、南北战争后,政治的统一和稳定、联邦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861~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彻底埋葬了腐朽落后的种植园奴隶制,解放了生产力,消除了南北对峙,巩固了统一。同时,联邦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如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改革金融和货币制度等。这些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美国工业跳跃式发展和企业的大型化、集中化,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进入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由于美国工业起步晚、企业规模大、技术设备新、竞争力强、重工业发达,工业的地区分布也比较集中,因此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资本和生产集中得极为迅速,美国企业日益向大型化、集中化发展。1887~1897年,美国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大公司有86个,其中二十几个大公司分别垄断了各自所在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这些垄断组织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垄断性大企业对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19世纪下半期,美国对西部边疆的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金和无比广阔的国内市场 美国在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时掀起一场大规模的“西进运动”。联邦政府实施的《宅地法》和鼓励移民政策,调动了广大移民的积极性。千百万垦荒者蜂拥到西部,他们只用三十几年的时间就开发了从密西西比河沿岸各州到加利福尼亚之间的辽阔地区。 西部边疆的开发,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美国农业与工业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发达的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了粮食、原料和商品市场,而且大宗的农产品出口也弥补了国际贸易逆差,为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同时为科技成果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缩短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四、美国在学习和引进欧洲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时,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并在尖端领域有所突破,从而使美国的应用科学和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夺取竞争的优势,闯出了一条具有美国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 首先,科学研究与生产密切结合,重视实验和应用技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美国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各种研究所和工业实验室。其次,美国不单纯照搬外国经验,而是在学习和引进的基础上,在一些尖端领域大胆地应用和创新。如新兴的电学理论和电机制造技术起源于英国和德国,但电机的完善和电力的大规模应用却是由美国发明家完成的。最后,美利坚民族的性格和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对美国的科技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是个由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美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艰苦创业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坚定乐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大胆创新、分秒必争、讲求效益的创业精神。

日本文化式女装旧原型制图步骤

日本文化式女装旧原型制图步骤: 1、作基础长方形背长BAL·(B*/2+5)=38·46 2、作基础分割线袖窿深线B*/6+7=13.7+7=20.7 背宽线B*/6+4.5=18.2 胸宽线B*/6+3=16.7 前后分界点46/2=23 3、作后领窝弧线后领宽B*/20+2.9=7 ◎;后领深1/3后领宽=(B*/20+2.9)/3=23 ● 4、作后肩线后落肩=后领深●;后冲肩量=2 5、作前领窝线前领宽(B*/20+2.9)-0.2=6.8 前领深(B*/20+2.9)+1=8 6、作前肩线前落肩=2/3后领宽=2/3·7 ◎=4.7 前小肩宽=后小肩宽-1.8 7、作轮廓曲线前后领弧线;前后袖窿弧线。(后弧外对角线:1/2(后胸围-背宽)+0.5 、前弧外对角线:1/2(后胸围-背宽) 、袖窿最低点:1/2胸围(前后分界点)前偏0.5) 8、作胸高点BP点 1/2胸宽侧偏0.7,袖窿线下4cm 9、作腰线、摆缝线胸省量=1/2前领宽=3.4

日本文化式女装新原型制图步骤: 1、作基础长方形背长38,胸围B*/2+6=47 2、作后袖窿深线B*/12+13.7=20.5 ;背宽线B*/8+7.4=17.7 3、作后省尖点位置后颈点下落8cm,背宽线2等份侧偏1cm 4、作G线1/2(袖窿深-8)-0.5,定胸省位置 5、作前袖窿深线B*/5+8.3=24.7 胸宽B*/8+6.2=16.5 6、找胸高点BP 1/2胸宽侧偏0.7cm 7、定胸省位置胸宽线侧移B*/32=2.6 8、侧缝线剩下的量2等份,即1/2袖窿门 9、画轮廓线 A. 前领口:前领宽B*/24+3.4=6.8◎;前领深=前领宽+0.5=◎+0.5=7.3 B.后领口:后领宽=前领宽+0.2=◎+0.2=7;后领深:1/3后领宽=2.3 C.前肩线:肩斜角=22°(8:3.2)冲肩量肩线往外延长1.8;前小肩宽记为△ D.后肩线:肩斜角18°(8:2.6)后小肩宽=前小肩宽+B*/32-0.8=△+1.8 E.后肩省:省尖点垂直向上延肩线侧偏1.5cm,后肩省量=1.8 F.胸省:胸省量(B*/4-2.5)°=18° G.作袖窿弧线:前弧外对角线=袖窿门/6+0.5;后弧外对角线=袖窿门/6+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