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摄影教案

新闻摄影教案

新闻摄影教案
新闻摄影教案

教学题目:新闻摄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官兵了解新闻摄影的产生、发展,掌握

新闻摄影的定义及内涵,熟悉新闻摄影的优势与不足。

2、能力目标:使官兵掌握常见的新闻摄影的种类及操作

方法。

教学重点:新闻摄影的种类及方法

教学方法:授课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新闻摄影

无论我们学习如何知识,首先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目的。

那么我们学习新闻摄影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有以下三点。

(一)工作需要

进入21世纪,新闻摄影的地位和功能在报刊上的作用日益突出,传播形象新闻的功能得到重视,图片成为平面媒体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

照相机日益普及,尤其是数字相机操作简便,拍摄简易,就连手机都具有了数字摄影的功能,几乎所有的突发事件现场都会有拍摄者及时拍摄记录。除了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其他新闻从业人员,甚至读者都有为媒体提供新闻事件现场图片的机会。

(二)生活需要

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照片、相册,现在大城市平均家用相机的拥有量在80%以上,中小城市平均家庭相机的拥有量也在50%左右。扩印服务的普及使摄影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摄影画面的形象语言生动直接,比文字和语言传播效果更普遍。新闻摄影在引导社会舆论、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审美的需要

新闻摄影所借以传达的物质媒介——摄影图片是一种造型手段和方法,画面形象、现场气氛、生动传神的瞬间捕捉,使新闻照片具有艺术美和感人魅力。而反映表演艺术、体育竞技、自然风光的新闻照片,本身就有很强的艺术性。

建立在新闻性和真实性基础上、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新闻摄影作品,具有完全的审美价值。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世界著名的纪实摄影家,被誉为“新闻摄影之父”(1898—1995)。背景:

1945年8月14日,纽约街头和广场上到处都是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人群,人们情绪亢奋,素不相识的人也彼此拥抱和亲吻。在时代广场上,一名水兵和一名白衣护士萍水相逢了,他们也相拥在一起,深情而吻。然而两人拥吻的场景正好被摄影师阿尔佛雷德?艾森斯塔德及时捕捉了下来,这一瞬间成了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照片。这张照片从此广为流传,被誉为“胜利之吻”。

二、新闻摄影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买下银版法摄影术,并公布于世,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诞生的日子。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提供了一种科学记录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的影像的方法。它给人类传播活动,尤其是人类视觉传播活动带来了巨大进步。(银板照相法的发明者达盖尔。他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为自己拍照。这是法国人达盖尔用银板照相法于19世纪30年代拍摄下来的最早的一张巴黎街景照片。)1842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奔赴火场,拍下了有关废墟的许多照片,这些照片后来大多散失,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是今天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

1855年,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创办人罗杰·芬顿用摄影手段记录了克里米亚战争的一些场面。这次活动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摄影来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到19世纪末,英、美、法、德等国的报刊上,都开始有少量的

新闻照片发表,其作用还只是点缀版面或做文字的插图。

到20世纪初,英国的《每日镜报》率先在报纸上以照片为主报道新闻获得成功,其他报纸竞相仿效,从而带来了报业的新繁荣。

三、中国新闻摄影发展简要回顾

1876年6月15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拍照火轮车》的广告,是中国早期采访摄影的一个先例,拍摄地点不再是照相馆,而是新闻现场。

20世纪初,中国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摄影图片。1906年3月29日,北京《京话日报》刊登了在“南昌教案”中被法国传教士杀害的江召棠县令的照片。这是国内日报上刊登的第一张时事照片。

五四运动中,报纸摄影附刊兴起。《时报·图画周刊》(又称《图画时报》),是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创刊于1920年6月9日。

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是大约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央写真通讯社”,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和建立。

李少穆是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这一职业大量出现则是在20年代末。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王小亭,其代表作是《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1937.8),曾在美国报刊上发表,并被认为是美国在1855年至1960年间发表过的最优秀的新闻照片之一。

中国的无产阶级新闻摄影事业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比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7年1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发表了一幅署名“本报摄影部”的照片,被看作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的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诞生的标志。

建国后,同年,新闻摄影局设立,并在1950年至1951年间,和国内主要报刊建立发稿关系,和国外通讯社建立交换图片的业务,同时出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画报《人民画报》。

四、新闻摄影的定义及其内涵

目前国内摄影界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

摄影都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我们通常将大众传播媒介分为三类:视觉传媒(印刷传媒)、听觉传媒(广播)、视听结合的媒介(电视、新闻纪录电影、多媒体化的互联网)。

新闻摄影主要应用于印刷传媒,是一种视觉新闻。所谓视觉新闻就是指它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让读者通过视觉来感知、获取新闻和知识。从大众传播的历史看,视觉传媒出现最早。

新闻摄影的重要特性之一是现场纪实。

传递新闻信息是新闻摄影的首要目的。一张照片能否成为新闻照片的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新闻性。

评价一张新闻摄影图片的优劣主要是看它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及其传播效果,而不能仅从构图是否完美、技术技法上是否有问题等艺术或技术角度出发来评价。

新闻摄影的对象应该同时具有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

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我们已经知道,新闻摄影的第一价值取向是传递新闻信息。所以他的拍摄对象必须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人物。

这里我觉得应该重点说一下的是,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新闻摄影报道是好的图片和好的文字的完美结合的结果。图片和文字同等重要,不是从属关系。二者应该配合默契,紧密结合,互为补充。图文的有机结合会使信息增值,反之,则使信息减值。文字说明的作用:补充可视形象的局限;点明图片的重点,起到提示和导读的作用。

五、新闻摄影的优势与不足

新闻摄影与文字相比:诉诸视觉VS诉诸理性;与电视和记录影片相比:静态VS动态。

新闻摄影具有视觉直观性,文字新闻:抽象、有新闻价值就行;新闻摄影:具象、要有可视的实体。

直观可视形象的优势在于打破语言文字隔阂,一目了然;尤其有些东西根本无法用语言描绘,如感动、惜别、愤怒等牵涉到感情的东西,永远是超越你能想到的文字

新闻摄影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是现场纪实以取信读者。而艺术摄影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是抒情以感染读者。

上面说了新闻摄影的几点优势,下面谈谈新闻摄影的不足:

1、在分析、推理等功能上需要文字补充

2、在深度报道上比文字逊色

3、瞬间性的特点不适合来表现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好的新闻图片应该是:

1、能带来最佳阅读效果的,图片有冲击力和张力。

2、是有丰富信息含量,用同样的版面面积文字无法表达的。

3、是有历史感现场感的,是站在时代前沿留下的历史记录。

六、常用新闻摄影种类及方法

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设计到的新闻摄影有以下三类:形象采访、现场抓拍以及事件性新闻拍摄。

(一)形象采访

简单的理解即为深入现场采访拍摄,在这里新闻摄影是采访摄影,摄影方法面对新闻现场进行选择,要求特点准确、主题清晰,在这里我们要提一下新闻摄影采访和文字采访的共同点:

1、熟悉政策方针与报道需要

2、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3、调查研究

4、主题从生活中而来

因为新闻摄影的采访是形象的采访,手段是照相机和感光材料,显示信息的方式是图像,同时具有现场性和瞬时性,所以,你必须做到:

第一、到现场去。

第二、拍照是第一程序。

第四、捕捉瞬间形象信息。

第五、随机应变。

第六、直观报道。

在形象采访中,要特别注意形象积累与形象观察。只有充分进行形象积累,才能在瞬间捕捉形象,长期积累对生活的观察体会才能偶然得之。

(二)现场抓拍

现场抓拍具有什么特点呢?瞬间形象自然、真切。

摆拍使新闻摄影模式化,使被摄对象表情僵硬,只有抓拍的瞬间被摄对象是最自然的。

奉行摆拍手法的人往往有种错觉:不摆布就不能把新闻信息充分完美地表现出来。其实就传递的信息量而言,未经干涉的对象比经过干预或摆布的对象更能传递全面、真实的新闻信息。

现场抓拍的基本特征:

1、抓拍是不干涉拍摄对象活动情况下的拍摄。

2、抓拍的对象是处于自主自然的运动状态。

3、抓拍的本质特征是从实际出发。

常用的抓拍方法

①伏击法。

②突然袭击法。

③障眼法。

④佯攻法。

⑤声东击西法。

抓拍的忌讳

1、忌讳摄影者的衣着穿戴与当地当场人群反差大。

2、忌讳兴师动众、声势浩大。

3、忌讳在抓拍现场毛手毛脚、情绪外露。

4、忌讳急躁。

(三)事件性新闻的采访拍摄

事件性新闻的分类:

1、预知事件

有明显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持续且时间性明确,在发生之前记者能够得知相关情况并做出充分的准备。

2、突发事件

在人们不可知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对其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也无法预料的事件。

偶发性、突然性、未可知性。记者无法在事先做出准备,仓促应战,需要机敏、灵活、勇敢。

预知事件的采访拍摄:

拍摄内容: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庆祝活动、纪念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等)。

拍摄要求:拍摄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新闻事件的程序、新闻人物的活动场所等,预先制定好拍摄计划;拍摄时尽量摆脱套路,力求创新,注意计划外细节的扑捉。

怎么拍好预知事件的新闻图片:

1、拍出新意:不一样的拍摄视角,多元化和全方位的思维方式,先想后拍。

2、跨出记录阶段,走向见证阶段: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摄影师对事件的认识、判断和思考,发现独特的典型形象,抓住独特的典型瞬间。

3、抓取出乎意料的情节:预知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十分具有新闻价值,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4、抓取趣味性的瞬间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 读后感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第6版读后感 2009370404 新闻一班彭琳 这是第六版的《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书中非常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新闻摄影方面的许多知识,作者是美国摄影理论家、新闻摄影师肯尼斯·科布勒。 作者不仅着眼于教授我们如何将新闻摄影做好的技术、技巧,也非常重视报道摄影的价值观念的宣传与渗透,有很强的人文关怀教养意识。 图片等级 《华盛顿邮报》图片编辑将图片从低至高分为4种等级:信息告知;视觉吸引力;真情实感;接近性。这也就告诉我们,新闻摄影的图片仅仅告知发生了什么、仅仅报道事实,是不够的,它缺乏新意。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一些技巧,或是运用广角镜营造出夸张的透视效果等来增添视觉吸引力的图片,则较之前普通的照片要好些。而图片中蕴含情感因素则能让读者与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而非“旁观事实”,也就是说有真情实感的照片是能够撼动读者最自然的感官和内心感受的。 报道盲区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或者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国家,都会有读者看不到的新闻,尽管我们的传播手段已经越来越先进,不再局限于仅通过媒体的官方报道来获得信息,但是,作为读者,我们仍然有许多看不到的新闻。因为,新闻是被选择过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 “媒体发表的照片应该反映我们的社会。”但是,事实上,媒体的报道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关注是非常不平衡的。如书中提到,“在1942年,《生活》、《新闻周刊》、《时代》杂志上,只有区区1.1%的篇幅报道了美国黑人。而且在对黑人的报道中,题材基本只有三种——运动、娱乐和犯罪。这种报道的倾向无疑反映了从媒体到读者对黑人的刻板影响。”也有研究表明“报纸中登出的男性照片要远远高于女性的照片”。 因此我们可以看见,这个社会有意无意地在忽略一部份人群。 对于某些人群的报道盲区代表了一种显而易见的偏见,同时也显示了主流社会、主流媒体对他们的忽视。 在中国,媒体对农村以及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城市人群的关注度。这是市场化运作的一种结果,但也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一定程度上的某种忽视。而关于农民以及农民工的新闻图片,似乎也出现了一种标签定势,使社会的人对他们的偏见更深。 因此,我们对社会的报道应该均衡一些,对社会底层的人员以及农民、农业的发展倾注更多关注点。报喜不报忧的观念应当转变成如实报道社会的方方面面。 虽然受众对新闻图片有自己的倾向性和喜好,但是编辑还是应该要向受众展示社会真实的一面,而不是只追逐受众感兴趣的一面。 报道社会问题 媒体报道并关注社会问题,能够给社会带来改变。而新闻摄影拍摄的图片则更能给受众造成直观的感受,以在更广的受众中产生震撼或形成深刻的认识并达成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共识。图片记录的真实,更能形成冲击力,以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书中的《熬过酷刑》、《活证明》系列图片给我带来极强的震撼感,图片太触目惊心,甚至是惨不忍睹的,不敢相信竟能有人向他们犯下如此罪行,也为人类的残忍深感不安。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要做的事原谅哪些曾犯下如此行为的人们。如果我们不能学会原谅战争,它会发生在下一代身上。”这是图片的文字说明上得一行话。在理,但是很无奈,人类为何要向其他人举起

新闻摄影知识点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2

摄影知识点整理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包括标题)进行报道。在广义上讲,值得是一项事业一门学科;在狭义上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新闻活动的采编活动,二是指新闻摄影的作品即新闻照片。(媒介形态:报纸、杂志、新闻网站、通讯社) 二、光比: 是摄影的重要参数之一,指被摄物体受光面亮度与阴影面亮度的比值。被摄物体在自然光及人工布光条件下,受光面亮度较高,阴影面虽不直接受光(或受光较少),但由于散射光(或辅助光照射)仍有一定亮度。常用“受光面亮度/阴影面亮度”比例形式表示光比。光比还指对象相邻部分亮度之比,被摄体主要部位明亮与阴暗之间的反差。光比大,反差则大,光比小,反差则小。光比的大小,决定着画面明暗反差,形成不同的影调和色调构成。拍摄人像时,巧用光比,可有效的表达被摄体的“刚”与“柔”的特性。例如拍女性、儿童常用小光比,拍男性、老人常用大光比。直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大光比,散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小光比。 三、荷赛: 荷赛奖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该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发起于荷兰,故又称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该会成立于1955年,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了54届。“荷赛奖”分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共10类,每类还分单幅和组照两项,组照最多不超过12幅。每项各评出一、二、三等奖,大赛从所有参赛作品10类20项中评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一张。并由儿童评委会从当年部分获奖图片中选一张为“儿童奖”。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主办者强调并鼓励摄影记者深入现场、不畏艰险的采访作风,倡导有创造性的、形象感染力强的表现手法。 四、感光度: 胶片对光线的化学反应速度,也是制造胶片行业中感光速度的标准。ISO50~100为低感光度。ISO200~800属于中感光度。ISO1600~6400是高感光度。 五、色温: 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六、测光: 数码相机根据环境光线系统依靠特定的测量方式而给出的光圈快门值组合的方式,测光元件安放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测光和内测光。内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是通过镜头来进行测光,即所谓TTL测光,与摄影条件一致,在更换相镜头或摄影距离变化、加滤色镜时均能进

艺考摄影基础知识

1、认识摄影基础 2、摄影原理与技术(照相机和镜头) 3、光圈、快门、曝光和测光 4、聚焦、取景器、卷片、和胶片 5、景深 6、摄影取景 7、构图 8、摄影用光 9、摄影色彩 10、彩色摄影 11黑白摄影 12 数码摄影 13摄影器材 14静物摄影 摄影的门类 摄影的门类是在摄影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其分类方法的有多种。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如下分类: ?1.根据有彩和无彩的属性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 ?2.按照光的属性分为:可见光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X光摄影。 ?3.按照摄影工艺分为:常规摄影和特技摄影等。 ?4.按照拍摄题材的不同分为:人文景观摄影、自然景观摄影、表意摄影等。 ?5.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科技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摄影、教学摄影、军事摄影、文体摄影和生活摄影等。 ?6.按照表现方法的不同分为:纪实摄影和创意摄影等。 ?7.按照社会功能的不同分为:实用摄影、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等。 摄影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应用范围是广泛和多层次的,摄影的表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分类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各种摄影门类和风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相互影响和渗透,它们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 一、艺术摄影 艺术摄影指摄影中的艺术部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摄影门类,以艺术性与实用摄影和新闻摄影等相区别。艺术摄影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来表达摄影家主观思想情感及艺术情趣的一种摄影形式。 艺术摄影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与生活原型有着根本的差异;是审美情感的对象化,与生理情感有着本质区别。 艺术摄影通过对现实的超越和重构,表达摄影家对社会、自然和宇宙的解释和对情感的

新闻摄影培训

新闻摄影培训 摄影,6,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即主要用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或与该新闻相关联的前因后果),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包括标题)进行报道。——新闻摄影就是用照片报道新闻。 这个定义对新闻摄影作出了如下五个方面的规定: 1) 新闻摄影的对象——新闻事实; 新闻与文学创作不同,新闻最基( 本的要求是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必须反映事实真相 (2) 新闻摄影的手段和表现形式——照片和文字说明的结合; 新闻图 片一定要配有图片说明 (3) 新闻摄影的拍摄要求——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或与该新闻相关 联的前因后果; (4) 新闻摄影的文字说明——要求具有新闻信息,并与照片内容相关联; 图片说明一定要把照片中的事实表达清楚,让受众清楚的知道照片 反映的真相。 (5) 新闻摄影的基本职能——形象化地报道新闻; 二、新闻摄影的注意事项(侧重于校园新闻摄影方面): 1、新闻图片的清晰度。 2、图中的主题要力求完整。 3、图片新闻要突出主题。 4、新闻图片要有图片说明,图片说明要吸引人。 5、拍领导时要保证图片的清晰,领导的神态要好。 6、图片新闻中的一些小细节:

一般要拍到的图和拍摄技巧: 会议新闻:会议全景、到会领导、横幅、上台发言的人 活动新闻:校运会:把握好跑跳投的一瞬间,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还有观众惊讶的表情,在终点迎接参赛选手等。 晚会:可以从精致的演出幅、另类的表演形式、演员的表情、造型等方面来拍摄。拍跳跃动作时,可使用低角度仰拍,有助于夸张跳跃的高度,拍摄角度以正方向为宜。 三、相机中的一些基本功能 1、P档:程序模式。光圈、快门自动,可以调节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补偿 M档:全手动模式 AV:光圈优先模式。就是光圈手动,快门自动。光圈即调节进光孔大小的金属块,其作用主要有:1、调节进光量2、调节景深效果 TV:快门优先模式。快门手动,光圈自动。 2、ISO感光度:即光的敏感程度。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其二是画质,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在现场光线明亮时,采用低感光度;现场光线暗时,采用高感光度。感光度使用原则:选低不选高。 3、白平衡:即针对拍摄现场光线在相机上作相应的设定。如果相机的白平衡设定的色温高于现场光线色温,则拍出的影像偏红;反之则偏蓝。 自动白平衡:相机根据现场光线的情况进行调节。 4、曝光补偿:光亮的调节。量减,暗增 四、处理图片的软件——光影魔术手 新闻图片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如:补光、减光、缩放、剪裁、旋转、自动白平衡、锐化

新闻写作实务与摄影技巧暨新媒体宣传高级研修班姚老师讲课笔录 - 传

根据姚赣南老师讲课笔录+摄影+录音==整理 (其中可能有错别字) 一,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此外还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 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其实狗咬 了重要人物也是新闻) 二、如何提高新闻敏感度? 新闻记者的首要任务是发现新闻,然后才去采访、写作、编辑、发表。 从以下5个方面去发现新闻: a、新鲜性---像活蹦的鲜鱼、热气腾腾的包子 b、重要性---人物、项目、内容、事件的重要 c、接近性---新闻发生地与读者接近度 d、奇特性---与众不同、罕见、惊讶 e、趣味性---新闻要写得有文采,可读性强 如何理解“新”? 1,时间新2,角度新3,新发现4,新观点5,新问题三、采访技巧 ●新闻采访只有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才能有创新。这是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贴近实际-----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贴近生活-----深入、关注。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

反映生活本质。 贴近群众-----扎根群众之中,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 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采访的几个技巧 1. 抓住机会,敢于提问。 2. 做足功课,善于提问。 3.增强亲和力,才能出众。 4. 善于挖掘。 5. 想得远些。 6. 深入一线。 四、写好新闻稿的方法与技巧 要认识新闻与工作总结写作的重大区别: 时间上:新闻讲时效性,工作总结讲阶段性; 对象上:新闻对大众,工作总结对机关内部; 内容上:新闻取一个角度,工作总结一般多角度、大而全; 结构上:新闻讲倒金字塔写法,工作总结一般是顺着写; 写作手法上:新闻追求新,工作总结则重程式。 把报道写得有血有肉的6个技巧 1,现场描写。2,语言对话。3,细节刻划。 4,反差强烈。5,背景运用。6,议论几句。 怎样写很重要,写什么更重要。

新闻摄影学(主要知识点)

新闻摄影 第一章新闻摄影概论 一、新闻摄影定义: 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之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其构成形式包括画面形象和标题或文字说明两部分。 画面的基本要求:一个鲜明的新闻主题;有突出的主体;画面质量要高。 标题或文字说明: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简洁、画龙点睛。 二、新闻摄影具有以下属性: 1. 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形象价值:新闻事实具有的足以值得和适用形象来表现的素质。 2. 拍摄方法:现场选择抓拍。 3. 技术手段:照相。进入21世纪后以数码摄影为主要技术手段。 4. 传播形态: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 5. 本质特征:新闻事实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 三、新闻摄影的特性 1. 新闻性:新、值、快 (1)新:新人、新事、新画面 (2)值:新鲜性、贴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 (3)快:反应快、动作快、拍摄快、处理快 2.真实性:真有其事,真有其人,新闻事件现场拍摄,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拍摄,防止制作中出错,真实准确的文字说明。 3.瞬间形象性: (1)画面形象要典型化,包含的信息容量大。 (2)视觉冲击力:新闻画面形象对读者视觉的刺激和心理的震撼能力。来自于: 画面的新颖程度;画面形象与正常状态的差异状况;画面的真情实感。 四、优势与不足 1.优势 (1)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2)现场纪实,具有可信感 (3)瞬间定格,凝固动态,长久观看和保存 2.不足 (1)受众不便对新闻事件作全面了解 (2)需要借助文字补充 (3)数码摄影的运用使纪实性、可信度降低 (4)受记者主观因素影响大 五、作用与地位 1.作用: (1)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舆论导向作用 (2)传播形象信息,满足公众需求 (3)传播现代知识,弘扬先进文化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一、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 新闻摄影课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如今已将接近尾声,如果说大学里的很多课程以后可能都会忘记,但是这门课在我脑海里一定会有一个较为长久的印象,主要是给我的“冲击力”比较大,这个“冲击力”就是一种对摄影兴趣的勾起,让我很想拿着相机去拍一些东西,去记住一些东西。 摄影这门课,其实从大二上的时候就开始给我们开了,但是那个时候对摄影这种东西,心里有点畏惧,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好它,记得摄影技术第一堂课的时候,潘扬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各种各样的相机,还劝说我们最好每一个人买一个,而且从他的水平高度讲了很多知识,那些当时听着就跟天书似的。后来郑辉老师给我们也讲了一些摄影方面的技巧,不能说老师讲的不好,可能跟他上课的形式也有关系,他上课既不板书也没有PPT演示,就是他自己在上面讲,我们当时还在院办实验室,好几个人挤在一台电脑前面,上课的效果,说实在话,的确不怎么样,现在我能记得就是相机上的P档和Auto 自动挡,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后来就是实践课,自己到院里借相机出去拍,到期末的时候交30张人物照和30张景物照,本来对摄影的那种惧怕感就变成了对自己没信心,觉得自己不适合摄影,因为有这种心理的存在,自然不可能有多大的兴趣,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拍了很多照片,但是很多都是随手而拍,没什么特别大的收获,唯一的收获就是会简单地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所以,摄影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事情,想做感觉做不好,对自己没信心,也没什么兴趣。 上学期选课的时候发现有新闻摄影这门专业选修课,虽然大家都选了,但是吐槽的人还是蛮多的,觉得院里的课程安排的不太合理,课程有重复的嫌疑,而且还在周六,我在上这门课之前心里没什么特别大的好感。 后来通过这么长时间学习,的确给我很大的震撼,我每次上课都会感慨“我们摄影技术就应该让这个老师给我们上!”如果当初老师能这么给我们上课,我也许就不会对摄影有那么大的畏惧感,一个学期的课程过去了,新闻摄影课让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

————————————————————————————————作者:————————————————————————————————日期:

◆优秀摄影作品的三个原则: 原则一: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摄影作品的生命力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形象的选择、提练和凝聚,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新发现,表现了作者深刻、独创的构思,把“人人胸中有”的普遍情感,用“个个笔下无”的表现方式传达给观者,以其真实、自然、生动、诚挚,拨动观者的心弦,给人强烈地震撼和共鸣。原则二:立意明确、主体鲜明是一幅优秀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 根据拍摄者所要表现的内容选择有典型性的主体,让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上,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另外,还要考虑主体在画面上同陪体的关系是否和谐、协调,轮廓是否清晰,条理和层次是否分明等等。 迅速地、慎重地选取代表某一事件、某一内容的人或物,竭尽全力在作品中把它表现、突出出来,让观者明白你的拍摄意图,看清画面的主体及其代表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原则三: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要简洁明了 不仅包括主体的选择、背景的应用,虚实的变化,色彩的搭配与和谐,更主要的是在拍摄时你是否注意到作品要简洁明了和如何使作品简洁明了。除非必要,一定要把画面中干扰视线、影响注意力的东西如无关的人物、电线、电线杆、垃圾桶等等数不清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从画面中清除掉,让我们的每幅作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简洁明了决不意味着将背景中的东西全部删掉。 ◆新闻摄影的分类: ?事件性新闻摄影 突发事件摄影和预期事件摄影 突发事件摄影:1、设法进入现场2、眼疾手快,迅速记录现场3、深入拍摄 预期事件摄影:摄影师预先得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内容。 ?非事件性新闻摄影 百姓日常生活(缓和负面情绪) ?体育新闻摄影 体育现场新闻摄影和体育特写新闻摄影 镜头的分类 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 ?标准镜头焦距约50mm; ?广角镜头焦距有:35mm、28mm、24mm、20mm; ?超广角镜头焦距:17mm、14mm等; ?鱼眼镜头的焦距:7.5mm左右,视角180度 1/f=1/u+1/v ◆广角镜头造型特点: ?视角大、拍摄范围广,可以在较近距离拍摄大场面 ?广角镜头焦距短,景深长,使用小光圈可以获得大景深,适合拍摄风光摄影。——远取其势 ?广角镜头可以夸张空间的纵深感,甚至出现变形。——前景的处理、风光摄影 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 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新闻摄影》教学大纲

《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摄影》 英文名称:《News photography》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36/2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先修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摄影摄像基础》、《广播电视史》等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新闻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摄影的表现方法及新闻摄影题材的拍摄基本技能的基础操作。并且能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照相机,感光的材料,新闻摄影人具有的修养、素质和新闻摄影艺术语言的应用能力,提高新闻图片的审美修养,培养对新闻的挖掘能力,熟练地掌握运用摄影语言表现社会现状,达到传媒的作用。能够评析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和纪实片段,使学生从中获取灵感和激发从事新闻工作的欲望。最后达到摄影的操作与示范训练的目的,为以后的新闻工作拍摄等奠定坚实的基础,能胜任新闻媒体的工作。 课程的任务是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上机操作能力,能独立拍摄较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和拍摄工作。为以后的电视摄像、编辑等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新闻摄影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定义、特性,新闻摄影的地位和作用及它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对新闻摄影有一个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新闻摄影并通过大量的新闻摄影事例,使学生喜欢新闻摄影课程,并有将来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意愿。 要求是学生通过这章的学习对新闻摄影的特性有一个深刻和全新的看法,了解它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熟悉新闻摄影的传播形式和拍摄手法。

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是掌握新闻摄影的传播形态是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是新闻事实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理解和掌握;新闻摄影的评价与选择标准。 教学难点是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是现场选择抓拍;新闻摄影需要借助文字作补充;美化版面、图文并重,有利于新闻的传播;目前各种题材的新闻的拍摄技巧与采访。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授课,并结合近几年的荷赛获奖作品的分析和讲解。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课时安排:讲授1课时,交流互动讨论1课时,共计2课时。 第一节新闻摄影的定义及特性 1.1.1 新闻摄影的定义 1.1.2 新闻摄影的产生与发展 1.1.3 新闻摄影的成熟(我国及国外) 1.1.4 新闻摄影的定义 1.1.5新闻摄影的特性 第二节新闻摄影的地位与作用(略讲) 1.2.1 新闻摄影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不足: 1.2.2 新闻摄影在报刊上的作用和地位 第三节新闻摄影的采访 摄影记者 1.3.1 摄影记者的职责 1.3.2 摄影记者的素养 1.3.3 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摄影的采访与拍摄 1.3.4 新闻摄影的题材 1.3.5 新闻摄影的采访与拍摄 1.3.6 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 1.3.7 新闻摄影的评价与选择标准

在技能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修水县新闻摄影培训班上的讲话 精品

在技能培训班上的讲话在修水县新闻摄影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活动期间,修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袁汝琴在开班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通过昨天一天的采风活动,大家领略到了袁部长推介的六色(绿色、红色、古色、特色、秀色、)修水.今天袁部长又参加我们的评选和颁奖活动. 九江日报总编辑周振华对学习班提出了要求.江西日报九江分社副社长燕平作了《从23届省展谈摄影创作方向》,我作了《组照,让摄影更具活力》,修水县摄影协会主席梁海作了《魅力修水,光影之海》,九江日报机关党委副书记蔡杰作了《摄影艺术作品欣赏》,市摄协副秘书长张项理作了《狂野非洲》等讲座. 在此,我们. 非常感谢修水县委宣传部的重视与支持;感谢各位讲课老师的精彩讲座;感谢各位参加这次摄影培训朋友的积极配合;感谢修水县委宣传部、修水报社张副部长、黄一魏、黄喆、王江明等几位在生活、学习、采风中的精心安排;也感谢江西飞扬数码公司、九江摩码置业满庭春公司和青峰寨发展公司提供的赞助支持!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对他们表示感谢!希望通过这次培训班,各位新闻摄影爱好者的水平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今后能多为九江日报和其他媒体提供更及时、更丰富、更感人、更精彩的好图片.在此,也向在醉美修水经典江南摄影比赛中获奖的各位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新闻图片在报纸宣传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一张报纸如果只有文字报道而没有图片报道,就不能称其为一张完整的报纸.在报纸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作品确实起着文字报道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一幅好的新闻照片,具有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现场感强、视觉冲击力大等特点.报纸多了,看报的时间少了,自然要求文字要精,标题要大,图片要突出. 人们拿到报纸,总是习惯于先看图片,从图片了解新闻.报纸要扩大发行,就要提高新闻作品整体质量. 报纸上刊登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报纸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必须依靠图片质量争取广大读者.以前是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现在进入了读图时代. 我们九江日报一直非常重视新闻图片的使用,也常常为版面上缺少抓人眼球的好图片而困惑.这次培训班的举办,将对我们报纸新闻图片的质量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闻摄影语言特性研究_彭小琴

新闻界ISSN1007-24382012年第1期 新闻摄影语言特性研究 彭小琴 摘要如何运用新闻摄影独有的语言特性,拍摄出令人瞩目的新闻摄影作 品,不仅是新闻摄影从业者的实践探索,也是新闻摄影研究者的理论追 寻。摄影作为无国界的影像语言,必须塑造典型的可视形象,从而体现形 象的价值;拍摄中要能通过客观真实的画面将作者对事件、人物的深刻领 悟独特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作品强烈的内在冲击力;而这样的画面,是融 入了具有思想和灵魂的摄影者自己的情感,传达着他所表达的特定意义。 探寻这些新闻摄影的视觉语言特性可为新闻摄影新的表现途径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闻摄影视觉语言语言特性 中图分类号G218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洛阳471023 新闻理论与实务 视觉文化在全球迅速兴起蔓延,逐渐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高呼,我们进入了一个视觉传播的时代,图像开始取代文字,成为主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摄影作为一种无国界的有力的影像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新闻摄影虽然发展迅猛,但与国外相比依旧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摄影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普遍单调老套,形式感不强。而国外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本文通过对新闻摄影语言特征的探讨,从新闻摄影语言的形象价值、客观“冲击力”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新闻摄影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新闻摄影语言的形象价值特征 注重形象价值是新闻摄影语言的一大特征。形象中包含着信息,形象传达意义,形象决定最终的效果,而照片的语义学特征也在于其形象性。新闻照片可以生动直观的再现人物的神态、表情以及新闻事件发生的场面、气氛等情景性信息。其中包含的各种构成元素,例如形状、线条、影调、色彩等等都是同时被人们所感知的。新闻摄影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依靠可视性形象来完成的,新闻摄影语言的核心也就是塑造形象。[1]新闻摄影的形象与其他造型艺术特别是艺术摄影中的形象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必须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新闻摄影中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瞬间的形象性。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形象性,就是指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记录的只是客观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刹那的情景,这来自于照相机记录事物的特殊方式。 瞬间形象性是新闻摄影独有的特殊个性,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形象优势。新闻摄影的瞬间形象性,是对现场事实所作的现在时态的记录,这种拍摄者与被摄事物之间同时空的状态,使其形象具有强烈的见证感。这样的形象用于传递新闻信息,能够以浓郁的现场气氛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正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瞬间形象成了历史的永恒瞬间,凝固为人类发展历史 DOI:10.15897/https://www.doczj.com/doc/d2582607.html,51-1046/g2.2012.01.003

新闻摄影心得体会

新闻摄影心得体会
篇一:摄影摄像学习心得 摄 影 摄 像 心 得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二班乔宝瑞 201124910208 参加摄影摄像培训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最初只是希望学点摄像技巧,可 以在闲暇时拍点美图自娱自乐一下。如今,上了七天的课对摄影摄像的认识已不 同往日了,一个星期以来都在赶落下的工作,总没时间把心得体会写下来,在我 心里积压许久,现在终于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了。首先,这次学习是把有相同兴趣 爱好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进步,这种可比较学习成果 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促进,一个激励。审美是个宽广的主题,不一样的眼睛发 现不一样的美,每个人可能从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方向中吸取到了自己所需要的 东西。感谢来自湖北省摄影协会、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总公司宣传 部、中国铁道建筑报等单位的资深摄影记者为我开启了摄影摄像学习的大门。 我基础较差,认知有限,主要谈一下学习新闻摄影摄像和重大工程摄影的 心得。 新闻照片是摄影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独特兵种,真实、形象的记录历史

是新闻照片的最大功能。新闻照片的作者被称为摄影记者,也被称为记录历史的 人。如今在各种传播媒体中,新闻照片举足轻重,它真实、生动的记录历史瞬间, 是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这种稍纵即逝的片段决定了新闻摄影以瞬间见长,以细 节取胜,它的画面可能不美,但却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它表现的价值不仅仅是已 展现出的画面因素,更是照片背后折射出的新闻信息。 从对摄像知识的不熟悉 到 爱上了摄像活动,这是我经过摄像实验课后最大的体会。在摄像活动之前, 老师曾把摄像机拿到教室让我们观摩,接触,但由于人数过多,那时并不能满足 每位同学都可以实际地操作一下,其中也包括我。对一个从未碰过摄像机的人, 像我,非常了解自己的摄像水平,所以在实验课之前,我很详细地看了教材中有 关的摄像技术讲解,希望到时能在实践中快速地学习与掌握。 以前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使我看不到新闻摄影和自己有什么联系,其实 身边是有很多值得记录、 值得宣传的东西的。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 条件多么艰苦, 不管是围岩渗水还是高原冻土,统统难不住我们,只要在我们手中天堑就能变成 通途。所以要勇于、勤于、善于拿起相机拍摄瞬间,宣传我们的工人,宣传我们 的生活,宣传我们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我们的企业。 这样就不得不说到重点工程的拍摄了,摄影老师强调了几点,我觉得很有 道理。首先,和所有的摄影一样,对象要以人为主,要反映人的精神和状态,这 样画面才有灵气,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然后要将工程置身与大环境中去思考, 去除施工工地的局限性。需要强调的是,要充分利用现场因素拍出现场感。画面 有规则的地方,要找出破规则点;无规则的地方,要寻找有规则点。在画面的构 成上要下功夫,在画面的背后要挖掘新闻价值。

摄影基础知识测试题

1、单反相机的全称是?×(正确答案A) A.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B.单镜头反射照相机 C.单镜头反射取景照相机 D.单镜头反转照相机 2、按快门的正确动作是?×(正确答案D) A.轻轻按下去 B.均匀缓慢按下去 C.迅速稳定按下去 D.分两步进行 3、使用三脚架,正确的方法是?×(正确答案A) A.先放粗腿,再放细腿,最后升起升降杆 B.将架腿放得尽量低 C.将升降杆尽量升高 D.升起升降杆,然后先放粗腿,再放细腿 4、焦点是指?×(正确答案B) A.照片中最清晰的一个小点 B.到相机成像清晰的整个平面 C.照片中清晰景物的纵深围 D.照片中相对清晰的部分 5、相机的单次自动对焦功能?×(正确答案B) A.适用于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 B.如果对焦不实,快门无法动作

C.效果没有连续自动对焦好 D.相机自动伺服被摄体进行对焦 6、相机的连续自动对焦功能?×(正确答案A) A.不保证将被摄体拍摄清晰 B.保证将被摄体拍摄清晰 C.成像质量优于单次对焦 D.成像质量劣于单次对焦 7、画面中的焦点?×(正确答案B) A.由相机的焦点选择模式确定 B.在拍摄前就已确定 C.由主体的分布状况确定 D.由相机的自动对焦模式确定 8、同一厂商同一品牌的CCD 像素越大的?×(正确答案C) A.成像质量越好 B.色彩饱和度越好 C.文件量越大 D.清晰度越好 9、拍摄4排人物的大合影时,对焦点选择?×(正确答案B) A.第一排 B.第二排 C.第三排 D.第四排

10、相机的景深预测按钮?×(正确答案A) A.在相机设置为最大光圈时不起作用 B.相机设置为最大和最小光圈时不起作用 C.设置为最小光圈时不起作用 D.设置为中间值光圈时不起作用 11、大景深是指?×(正确答案B) A.画面中景物的纵深清晰围小 B.画面中景物的纵深清晰围大 C.画面中的主体被拍摄得清晰 D.照片中有多个焦点 12、拍摄旅游纪念照,一般是?×(正确答案A) A.大景深模式 B.小景深模式 C.人像模式 D.运动模式 13、超焦距是指?×(正确答案D) A.超过焦距围以外的焦距 B.焦距的一种 C.能够将远处的物体拍摄清晰 D.最大景深围的应用 14、标准镜头是指?×(正确答案B) A.景深围接近于人眼的镜头 B.视角为43度左右的镜头

新闻摄影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新闻摄影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一、如何理解新闻摄影课程的身份 毋庸讳言,现有的新闻摄影教学设计是基于一种技术决定论而形成的。一份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新闻学院的《新闻摄影》教学大纲十分清晰地指出: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懂得新闻摄影的基本理论;掌握新闻摄影的基本技能;懂得新闻照片的运用与评析。”课程教学内容为:(1)相机的种类、性能与选择(6学时);(2)胶卷的种类、性能与选择(3学时);(3)摄影曝光与测光(3学时);(4)景深与超焦距的含义与运用(3学时);(5)闪光灯的种类、性能与使用(3学时);(6)习作评析(3学时);(7)摄影构图(9学时);(8)黑白胶卷冲洗技术(3学时); (9)黑白照片放大技术(3学时);(10)彩色摄影常识(3学时);(11)摄影特技(3学时); (12)新闻摄影(12学时);(13)数码摄影(3学时)。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1)拍摄实践:城市风光拍摄(4学时)、公园风貌拍摄(4学时)、校景外景拍摄(4学时)、校景内景拍摄(4学时)、新闻摄影(12学时);(2)冲洗实践:2学时×6次=12学时; (3)放大实践:3学时×6次=18学时。相应的教科书,则在具体框架、内容设计上给予充分的支持。结合新闻摄影教育教学以一门课程的姿态出场这一事实,我们可以说:技术训练已经成为中国新闻摄影教育的核心,客观上,造成了这一实务门类内在的DNA的缺失与不在场;新闻摄影课程杂糅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操作性”课程之中,成了大学新闻学教学结构碎片化的一分子。新闻摄影课程教学的身份仍然是个问题。 这与新闻摄影的特殊性有关。新闻摄影是以光影语言充分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文化样态,它以“新闻性”和“摄影性”的平衡为基本的特质。例如,有“新闻摄影联合国”之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就规定优秀作品的标准为:“必须在捕捉某一新闻事件或某种情景时,能最成功的表现出它的本质。获得此项奖的作品,除了具有最高的新闻价值以外,同时还必须具有摄影师个人独创的新意。”新闻摄影重视光影的技巧,但“对于摄影记者来说,首先他们是个新闻记者,其次才是一个摄影者”。(布鲁斯·鲍曼)同一切的人类认知一样,新闻摄影是框架的产物,它以光影的记录特性转换并实现自己片断纪录的本体安全感。新闻摄影拥有独立的思维机制以及个性的叙述策略,对其特性的实现程度完全建立在专业的解读上。新闻摄影生息于它的场域之中,绝非简单的按动快门可得。由此出发,法国就“要求从事摄影的人,必须具有真正的高等教育素质。……无论从科技知识的准备上,还是社科、人文基本素养上,学习摄影的人,都必须有2~3年一般理科和文科文化基础才能保证自己适合摄影活动的极大特殊性。如果抛开这些基本素养,培养出来的人,根本不能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根本无法适应摄影的高深科技性和广泛社会性……学生缺少基本的大学生文化修养,结果直到毕业时,仍只能算是一个照相工人”。 新闻摄影一旦被视为一种建构、批判社会的利器,那么,跳过对它的复杂性的理解所作的课程设计就成为一种缺陷性设计。放弃它与意识形态、市场资源、

新闻摄影知识点(精)

新闻摄影教程 ?新闻摄影理论 ?新闻摄影技术 新闻摄影理论章 符号学: 涵义:研究符号传达意义的人文科学,涵盖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记号、手语等。符号学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关系: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组合与系统、内涵与外延 认知及视觉: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的五个视觉原理:(一)置之不顾;(二)形象/背景;(三)感觉成见;(四)连贯性;(五)距离衰落 视觉教养:是指具有视觉感官的正常人,自觉培养能够辨别、解释、批判生存环境中的自然或人工的视觉行为、对象或符号,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它们进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 视觉划分:预见性的视觉、好奇的视觉、审美的视觉和创造性的视觉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对比 ?报纸(时效性、内容丰富、简洁、明了、主体突出) ?杂志 ?新闻网站 ?通讯社 ?图片库 ?媒介融合 摄影记者(信息收集、采访、编稿) 人员 新闻摄影工作组成图片编辑(向各版推荐照片、选题策划) 内容采访和编辑

新闻摄影人才应备素质: 1.视觉教养 2.传播意识 3.影像文化与影像传播理论素养 4.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与数字影像传播的知识与技能 5.媒体教养 6.创新思维 7.自由而负责任 8.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 新闻摄影的三大基本特性:新闻性(本质特征之一)、真实性和形象性 真实性:一是个别事实的真实(坚持时间、空间和对象三位一体的真实性原则),二是总体判断的真实 形象性:形象性的体现必须建立在新闻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 新闻失实: 表现:伪造新闻事实,盗用图片,张冠李戴,篡改文字说明,导演摆布、干预新闻现场,后期造假等。 成因: 工作不踏实,采访不深入,想当然地赋予新闻图片以意义和内涵 图像编辑软件操作简易,媒介缺乏编辑流程技术监控 新闻摄影采编人员对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自律不足,缺乏对造假行为的有力惩处 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 措施: 尽量抓取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的典型瞬间,尽量要自然,避免干预现场和“导演摆布” 新闻摄影的标题和文字说明写作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要凭空臆造 慎用数码技术修改照片 新闻道德: 内涵: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原则: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 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a)新闻从业者对所从事工作的道德内容的认识和自我评价 b)新闻从业者对职业、对社会和国家的道德情感 c)媒体内部对职业道德操守的落实管理、有力监督和惩处、不断自我检查(二)外部因素 1.媒体市场化操作 2.媒体恶性竞争 3.媒体间相互监督,公众和社会对媒体的监督 肖像权: 内涵: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 内容:再现权和使用权 侵权行为: ◆未经被摄者同意,拍摄其形象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 ◆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

新闻摄影教程期末复习材料

《新闻摄影教程》期末复习材料 1.摄影术诞生:1839年8月19日,银版摄影术为法国政府购买并公布于世。发明人:巴黎舞台美术设计师达盖尔。 2.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第一张新闻照片:1842年5月5日,比鸥乌、史特尔茨纳拍摄的《汉堡大火废墟》。 3.1952年,法国画家布列松出版《决定性瞬间》一书,提倡“抓拍”。 4.世界新闻摄影比赛:1956年,荷兰3位摄影家发起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1957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举行一次。 5.中国最早成立的新闻摄影机构:中央写真通讯社,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 6.李少穆: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供职于上海《神州日报》。 7.王小亭:著名照片有《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1937.8)。被认为是美国1855—1960 年发表过的最优秀的新闻照片之一。 8.沙飞: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和新闻摄影事业的开创者,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位摄影记者,因拍摄鲁迅先生逝世前十天的活动及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的悼念活动而闻名。代表作品《战斗在古长城上》,创办《晋察冀画报》。 9.新闻摄影改革: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确立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 10.新闻摄影的定义:作为一种视觉新闻,它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11.报纸 主要发布渠道之一。以党报和综合性都市报为主。 要求图片的时效性,简洁、明了、主体突出。 杂志 以深度报道为多,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分析。 要求图片构成复杂,能够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12.新闻道德原则: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两点: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 13. 1.选择哪种拍摄题材 新闻摄影工作者要从诸多可能成为新闻摄影报道题材的事实中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道德意志、最能体现报道的道德价值、最能达到自己道德目的的理想目标来加以报道。 2.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角度和时机 不同道德体系具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我们强调应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决地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选择报道角度和时机。

【实务】电视新闻

【基础】电视新闻(节目类型、专用名词、电视特殊) 电子新闻采集(ENG) ENG是英文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的缩写,指的是一种利用便携式摄像及录像设备来采集新闻的报道技术和方法。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电视界率先使用的,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运用。其在制作上的最大优势在于画面与声音的摄录同步、即时成像,报道效果更为真实、可信。ENG 方式所拍摄的素材一般仍需要在电子编辑设备上进行剪辑,因而分为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制作两个阶段。数字新闻采集(DNG)DNG为英文Digital News Gathering的缩写,新闻采集方式数字化的产物,指不仅在前期拍摄中的声音和画面由数字技术摄录、采集,后期编辑也是将视音频信号按照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方式完成制作的。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目的输出质量。 电子现场制作(EFP) EFP是英文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的缩写,是指在演播室之外、以一整套电视设备系统完成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它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如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由于这种多机拍摄、即时编辑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强化节目的现场感,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重大事件报道,以及文艺、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演播室节目制(ESP)(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指使用演播室的摄像机、切换台、调音台、灯光照明等一整套广播电视设备,在演播室内完成节目录制的方式。它综合了电子新闻采集ENG和电子现场制作EFP制作方法的优点,节目录制环境的设备性能稳定、灯光和音响效果好、特技手段丰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新闻、访谈、综艺等各种节目类型的制作,成为电台、电视台各类自办节目的重要制作方法。 挑、等、抢对于电视采访摄影手法的具体概括。“挑”,即在现场通过采访调查、观察思考、判断预测,挑选出能够反映新闻主题的拍摄对象、拍摄时机和具体的镜头语言;“等”,即为了最佳的拍摄时机而随时作好拍摄准备,要求新闻敏感和耐心。“抢”,即不失时机的成功摄录。在实际的新闻采制中,挑、等、抢的手法经常是综合使用的。 摆拍、组织拍摄:指用当事人重现或他人扮演的方法进行的拍摄,原因:失去最佳拍摄时机、客观条件限制拍摄,也可能是处于合理想象主观编造的场景。严格地讲不属于新闻摄影的范畴。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1922年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所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偷拍、隐性拍摄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记者使用特殊电视摄录设备进行拍摄,获取有价值新闻线索和素材的采访方式。作用:A带来较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感,B减少采访过程的干扰和障碍,C获得更具冲击力的新闻细节和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缺点:A只顾形式的滥用有损新闻专业主义、B过度介入甚至诱导犯罪,C导致记者违法,D助长受众窥私欲。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某些特殊场合、采访对象所进行的舆论监督、报道,运用上须注意控制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 无剪辑拍摄一种电视新闻的摄制方法,英文名称为“No C ut”,包括用摄影机剪辑(editing by camera)和于头脑中计划(planning in mind)两种意义,即指电视剪辑是在头脑中和摄像机中进行的,而非后期的剪辑台上。只适应于程序性强、动态性弱的题材。“无剪辑”不等于不剪辑,是依靠记者事前的准备以及过硬的摄录基本功,将后期剪辑的程序在前期拍摄阶段完成。 电视节目策划:电视节目策划与运营,是为目标受众(主要传播对象和服务对象)制作、选择、编排节目,确保节目能在市场上得到有效的推广,最后对节目的市场表现进行实时检测。电视节目策划的对象:节目内容、核心受众、选题与价值、品牌及其营销策略、实施成本。狭义的电视节目策划是指在栏目和节目宗旨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以把握导向、服务观众为出发点,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结构形式、声画内容融合的筛选到最后确定实施拍摄方案的最优化的思考活动过程。 消息类新闻策划中,新闻消息的编排有何规律? 首先,突出重点,选择好头条新闻,新闻头条是整档新闻的向导,头条新闻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整档新闻的收视率。 其次,选择能够代表当天新闻报道的重点和风格基调的,当天最重要和精彩的2、3条消息组成第一个新闻段,一个信息包,对观众所关心的事件进行连续的、细致全面的报道。 第三,利用新闻提要、新闻回报、广告或片花插播等形式,保持和更新观众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体现编辑意图,突出重要信息,为观众提供指导和预告。 第四,在新闻安排中利用峰谷技巧,划分段落,制造波澜起伏的节奏,制造“准头条新闻”,最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