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物质的量浓度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讨论:

1.将342gC12H22O11(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这100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

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

提问: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微粒个数相同吗?

由于体积和浓度相同,因此酒精和蔗糖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在溶液中存在分子,因此分子个数相同。

追问:那么对于强电解质呢?例如: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NaCl=Na+ + Cl -

1mol 1mol 1mol

MgCl2=Mg2+ + 2Cl-

1mol 1mol 2mol

分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1mol,由于都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目相同,而氯离子数目不同。

小结:对于非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相同;对于强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课堂练习:

1.0.1molAl2(SO4)3溶液中Al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2.有5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l/LH2SO4水溶液,

③30ml0.40mol/LHCl水溶液,④40mL0.30mol/L醋酸水溶液,⑤50m0.20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分子、离子总数的大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2.称量

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4.转移

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5.洗涤

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注意: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6.定容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7.摇匀

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8.装瓶贴签

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课堂练习:

1. 用98%的浓硫酸(=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

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为例分析以下操作: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过程分析

对c 的影

响 称量时间过长 m V

用滤纸称NaOH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流出 未洗烧杯和玻璃棒 定容时,水加多后用滴管吸出 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 定容时俯视读数(读刻度) 定容时仰视读刻度

练习

基础训练

1.将0.2 mol Na 2CO 3固体溶解于水,制得500 mL 溶液,所得溶液中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 /L B .0.25 mol /L C .0.4 mol /L D .1 mol /L

2.将0.5 mol NaCl 固体溶解于水,制得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 /L 溶液,则溶液的体积为( ) A .100 mL B .250 mL C .400 mL D .1000 mL 3.100 ml 0.1 mol /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量为( ) A .质量为4.0 g B .质量为0.4 g C .物质的量为0.1 mol D .物质的量为10 mol 4.在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中,必然相等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 B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溶质的物质的量 D .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5.65mL的浓硫酸

B.在100mL烧杯中加入100mL水进行溶解实验

C.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氯化钠固体

D.配制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选用250ml容量瓶

6.在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成250m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用的仪器是( ) A.100mL容量瓶B.托盘天平

C.100mL烧杯D.胶头滴管

7.0.5L 1mol/L的FeCl3溶液与0.2L 1 mol/L的KCl溶液中,Cl-浓度比为A.15∶2 B.1∶1 C.3∶1 D.1∶3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 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A.500mL溶液中所含K+、SO42-总数为0.3N A B.500mL溶液中含有0.1N A个K+离子C.1L溶液中K+离子浓度是0.2mol/L D.2L溶液中SO42-离子浓度是0.4mol/L

9.将5mL10mol/L的硫酸稀释到100mL,所得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2mol/L B.0.5mol/L C.2 mol/L D.5mol/L

10.填写下列空格

序号NaOH的量NaOH溶液的体积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① 2 mol 1 L

②0.5 mol 500 mL

③0.4 mol 2 mol/L

④20 g 100 mL

11.欲配制250mL0.5mol/L的NaOH溶液,需NaOH固体______g,称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已知质量的______中,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盘上进行称量。将所称量的NaOH 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有______热现象,待溶液______后,将其沿玻璃棒转移至______中,并洗涤______和______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_____________中,继续向______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______加水至______,盖好瓶塞,将溶液摇匀,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用______(橡胶塞/磨口玻璃塞)密封保存。

能力提升

1.下列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

A.1mol NaOH固体溶解在1L水中

B.40g NaOH固体溶于水制成2L溶液

C.10g NaOH溶液加水制成250mL溶液

D.20g NaOH固体溶于水制成0.5L溶液

2.配制0.1mol/L CuSO4溶液1L,正确的操作是( )

A.取25g CuSO4·5H2O溶于1L水中

B.取16g CuSO4·5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稀释至1L

C.取16g无水CuSO4溶于1L水中

D.取25g CuSO4·5H2O溶于水配成1L溶液

3.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SO42-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0.7mol/L,则此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mol/L B.0.15mol/L C.0.2mol/L D.0.25mol/L

4、由Na2SO4和NaNO3组成的混合物88g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此溶液中Na+的浓度为

1.2mol/L,则原混合物中NaNO3的质量为

A. 17g

B. 34g

C. 25.5g

D. 51g

5.在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以上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2:3 B.3:2:1 C.1:1:1 D.6:3:2

6.100mL 1 mol·L-1Al2(SO4)3溶液中,含Al3+离子mol,个,

含SO42-离子mol,个,100mL 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含蔗糖分子数与溶液中的离子数目相同。

7.将5mol/L的NaOH溶液稀释成1mol/L,则所得稀溶液与原浓溶液的体积比是______。8.某温度时,将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NaCl溶液,加热浓缩至溶液体积为100mL(此时无晶体析出),求此时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二)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二) (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总题数:32,分数:32.00) 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 A.筹集建设资金 B.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C.保持汇率稳定 D.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A. B. √ C. D. 财政分配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2.下列支出项目,属于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需要的是( )。 A.高等教育 B.铁路设施 C.国防建设 D.电信服务 A. B. C. √ D. 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执行国家政权的职能和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如国防、外交、公安、司法、监察、行政管理,以及普及教育、基础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卫生防疫、保健等。这类需要是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 3.财政通过调节使企业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这个职能是( )。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职能 D.经济发展职能 A. B. √ C. D.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不同经济主体的收入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财政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水平,主要是通过调节使经济主体的收入水平能够反映其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观努力状况,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使每个经济主体获得大致相同的收入。 4.下面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手段是( )。 A.允许进行抵扣税款的增值税 B.按比例征收的企业所得税 C.社会保障支出 D.发行国债增加基本建设支出 A. B. C. √ D. 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制度。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的安排上。 5.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 )。 A.c+v B.c+v+m C.v D.m A. B.

分式的概念及性质应用

分式的概念及性质 定义 示例剖析 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A B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分子,B 叫分母且0B ≠. 例如211 a ax +, 分式有意义(或分式存在)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 于零即0B ≠. 使1x 有意义的条件是0x ≠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是指分式在有意义的前提下分式的分子为零. 即当0A =且0B ≠时,0A B =. 使1 1x x -+值为0的x 值为1 知识互联网 模块一 分式的基本概念 知识导航

【例1】 ⑴下列式子:2 124233a x y a x x x a b x +---π,,,, ,1 x x y +其中是分式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⑵当x 时,分式 2x x +有意义;当x 时,分式21 1 x +有意义; ⑶当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0? ① 213x x -+ ②6(6)(1)x x x --+ ③ 216(4)(1)x x x -+- ④ 288 x x + ⑤ 2225(5)x x -- 【例2】 ⑴当x 时,分式 233x x --的值为1;如果分式1 21x x -+的值为1-,则x 的值是_____. ⑵当x 时,分式48x -的值为正数;当x 时,分式48x x --的值为负数;当 x 时,分式6 1x +的值为正整数. ⑶当3x =-时,分式x b x a --无意义,当5x =时,分式x b x a --的值为0,则a b +=_____.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模块二 分式的基本性质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word版

安全培训基本知识 一、安全基本概念 1、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 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失误、故障。本质安全 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 界。 3、事故:造成人员的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 外事件。 4、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 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5、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6、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的根源或状态。 7、危险 8、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 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1、系统原理和原则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原则有:(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 2、人本原理和原则 人本原理是指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为本的思想。 原则有:(1)动力原则(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 3、预防原理和原则 预防原理是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原则有:(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 4、强制原理和原则 强制原理是指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 三、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指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年的主 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 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财政概念与职能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与特征 一、财政的概念 1、什么是财政?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由于观点不同,所下的定义有所不同。按照“国家财政论”的观点,所谓财政是指以国家为主体分配资金活动。讲具体一点就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对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GNP)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活动。而如果按照目前提倡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公共财政论”的观点,所谓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保证社会公共需要,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所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活动。这里的区别只是:一个是讲国家集中和分配资金是为了实现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一个是讲国家或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是为了保证社会公共需要。 2、财政分配的内涵: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分配活动,那么分配的主体是什么?客体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性质是什么?这是必须也应当要弄清楚的问题。 ①财政分配的主体。就现代财政分配的主体来看,“国家财政论”与“公共财政论”的学者们并无多大分岐,一致认同国家或政府在财政收支活动中负有特殊重要地位,国家或政府就是财政分配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其本身所进行的分配活动,不属于财政分配活动,只有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才是财政分配活动。这里所讲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通常指资源配置;也包括生产成果的分配,即对单位和个人的收入分配的安排和调整。 ②财政分配的客体。即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国民生产总值(GNP),主要是指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在社会商品总价值量中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V+M,也就是一定时期一国新创造的价值量。其中,”V+M”中的M量,也就是剩余产品价值,是财政分配资金最主要来源。“C”被马克思称之为补偿基金的部分,即生产资料消耗的部分,自1985年国家取消集中企业折旧基金以后,基本上不再构成财政收入的来源。 ③财政分配的目的。即国家或政府为什么要进行财政分配?“国家财政论”者认为,是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目前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公共权力方面,即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费用,国防、外交、公检法等支出需要;二是公共事业福利方面,即普及教育、公共卫生、基础科学、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抚贫救济等支出需要;三是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包括各种国有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海港、码头,江河湖海治理,各种水利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等项支出的需要。讲到这里,要特别提示一下,实现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和保证社会公共需要到底有什么区别?这里作出简介:厦门大学邓子基教授认为: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涵盖了“社会公共需要”。自阶级产生以后的人类社会里,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由国家来执行的。所以社会公共需要自然也就表现为国家的需要,即实现国家行使职能需要。但反过来“社会公共需要”却不能包涵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因为国家行使职能的范围永远大于“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关于“国家

(安全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安全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科学理论与安全管理技术方法(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安全管理基础 1、什么是安全管理:是指以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状况, 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内容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工业卫生管理; 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目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生产经营的重 要保证,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3、安全生产保障的三大对策:工程技术的对策、安全教育的对策、安全管理的对策。工程技术对策就是要尽 量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从硬件上达到技术所要求的安全生产科学标准;教育对策就是对企业职工进行全员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从而防止人因事故;管理对策就是通过强制管理和科学管理使人员、技术、设备和工具、生产环境等各种安全生产要素得到有机的协调。 4、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①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即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理安全” 的原则;②三同时原则: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其安全卫生设施和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营;③五同时原则: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还应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④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改革、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与之同步规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运作投产;⑤三(四)不放过原则: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当事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三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 5、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安全生产系统(它包括的要素是:生产的人员、生产的设备和环境、生产的动力和能 量,以及管理的信息和资料)“人、机、料、法、环” 6、安全否决权原则:是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该原则要求,在对企业各 项指标考核、评选先进时,必须要首先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二、安全管理原理(了解) 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的效益可从两方面来评价:安全的“减损效益”(减少人员伤亡、职业病负担、事故经济损失、环境危害等),一般安全的减损价值占GNP(或企业产值)的2.5%(追求目标);第二是安全的增值效益,通过安全对生产的“贡献率”来评价,一般可达到GNP(或企业产值)的2~5%(直接的)。通常安全的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6。安全经济学原则有:安全生产投入与社会经济状况相统一的原则;发展安全与发展经济比例协调性原则;安全发展的超前性原则;宏观协调与微观协调辩证统一的原则;协调与不协调辩证统一的原则。 有三种基本性质: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和事故 的再现性。事故展四阶段论:从事故时间特性的角度分 析,事故经历如下四个阶段:事故的孕育阶段——事故 的发展阶段——事故的发生阶段——事故损失阶段。事 故原因体系:如图。 三、安全管理模式与原则(了解) 1、事后型安全管理模式: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进行整 改,以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一种对策。这种对策模式遵循如下技术步骤:事故或灾难发生——调查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提出整改对策——进行评价——新的对策。 2、预期型安全模式。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的对策。其基本的技术步骤:提出安全或减灾 目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方案——评价——新的目标。 3、安全管理对策的组织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效果性原则、单项解决的原则、等同原则、全

建筑施工安全基本知识

单元一建筑施工安全基础知识 一、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1.安全的概念 1)安全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进行保护,同时还要保护设备、设施的安全,保证生产进行。 3)事故 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安全生产的方针 施工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是原则和目标,是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确立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肯定了安全在建设工程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安全第一”的方针,就是要求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以及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人员都必须树立安全的观念,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牺牲安全。 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事生产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正常进行,才能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预防为主”的手段和途径,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根据生产活动的特点,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对于施工活动而言,“预防为主”就是必须预先分析危险点、危险源、危险场地等,预测和评估危害程度,发现和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指定事故应急预 案,采取相应措施,将危险消灭在转化为事故之前。 总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现了国家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

八年级数学下册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分清分式和整式的区别,了解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判断一个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方法; 3.使学生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比分数和分式基本性质的异同点,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 过程性目标 1.让学生在判断和识别整式与分式的实践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 2.让学生体会从分数变化到分式的运动过程,从中感悟类比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分数入手进行教学,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类比与比较的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 难点:一个代数式不是不分式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a cm,则一边的长是____cm,面积是____cm2; (4)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元. 想一想 两个数相除,不能整除时结果可用分数表示.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它们的商怎样表示呢? 二、探究归纳 1.分式的概念 问在上面所列出的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 同于前面学过的整式,是两个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在实际应用中,某些数量关系只用整式来表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新的式子,以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我们称这两个代数式为分式.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numerator),B叫做分式的分母(denominator). 从分式的意义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分数线可以理解为除号,并含有括号的作用; (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但分母必须含有字母; (3)分式分母的值不能为零.如果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分式就无意义.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rational expression),即 分式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但在整式中除式不能含有字母. 例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想一想识别一个有理式是分式还是整式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观察分母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分母不含字母,就是整式;如果分母含有字母,就是分式,与分子是否含字母无关. 2.分式的基本性质 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分式和分数也有类似的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想一想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分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区别? 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分子与分母是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 的值不变,这个“数”是一个具体的、唯一确定的值;而在分式的基本性质中,分式的 分子与分母则是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整式”的 值是随整式中字母的取值不同而变化的,所以它的值是变化的. 从分数到分式是把“数”引伸到“式”.分数是分式的特殊情形,即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均为数,并且分母是不等于零的数,就成为分数. 三、实践应用 例2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分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的值不能等于零,从此条件出发可以考虑分式何时无意义,从而确定x的值. 解(1)当分式的分母x-2=0时,这个分式无意义,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1.如何配置100g20%NaO H溶液?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取10g上述溶液,求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表示里所含溶质B的的物理量,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2.符号:3.单位: 4、公式:____________ 5.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B)、溶质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思考:1mol/L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 ) 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B、1L溶液中含有1molH+ C、将98g H2SO4溶于1L水中所配成的溶液 D、指1L硫酸溶液中含有98g H2SO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1)1mol NaOH溶解在1L水中得到1mol/LNaOH溶液 (2)标准状况下22.4mlHCl气体溶于100ml水得到0.01mol/L盐酸 (3)20mL18.4mol/L H2SO4溶于100ml水中得到溶液体积为120ml (4)从1mol/LNaCl溶液100ml中取出10ml,其所得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总结: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中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烧杯、、、托盘天平(使用固体药品时用)和等。(1)配制固体溶质的溶液用称量,配制液体溶质的溶液可用量取。(2)量筒使用时要依据液体量选择其规格。若量取5.6ml浓H2SO4用 ml量筒,记录数据时记录到 ml ,托盘天平称量记录到 g.。 2.认识容量瓶: 容量瓶是一种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容量 瓶一种精确的仪器,有大小各种规格,常用的容量瓶有 100mL、250mL、500mL、1000mL等。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 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是:加水→ 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2)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将玻璃棒伸入容量

人教版同步教参数学八年级-分式:分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分式 第 1 节 分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知识梳理】 1.分式的定义 (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 (2)因为0不能做除数,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分子就是被除式,分母就是除式,而分数线可以理解为除号,还兼有括号的作用. (4)分式的分母必须含有字母,而分子可以含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亦即从形式上看是B A 的形式,从本质上看分母必须含有字母,同时,分母不等于零,且只看初始状态,不要化简.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零. (3)分式的值为正数的条件是分子、分母同号. (4)分式的值为负数的条件是分子、分母异号.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 注意:“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不能少. 4.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中的符号法则: 分子、分母、分式本身同时改变两处的符号,分式的值不变. 【方法技巧】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可解决的问题 1.分式中的系数化整问题:当分子、分母的系数为分数或小数时,应用分数的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中的系数化为整数.

2.解决分式中的变号问题: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本身的三个符号,改变其中的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注意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分子、分母应为一个整体,改变符号是指改变分子、分母中各项的符号. 3.处理分式中的恒等变形问题:分式的约分、通分都是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变形的.5.约分 (1)约分的定义:约去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2)确定公因式要分为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来分别确定. ①分式约分的结果可能是最简分式,也可能是整式. ②当分子与分母含有负号时,一般把负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③约分时,分子与分母都必须是乘积式,如果是多项式的,必须先分解因式. (3)规律方法总结:有约分的概念可知,要首先将分子、分母转化为乘积的形式,再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式并约去,注意不要忽视数字系数的约分. 6.通分 (1)通分的定义: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为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2)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 ①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因式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 (3)规律方法总结:通分时若各分式的分母还能分解因式,一定要分解因式,然后再去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的系数为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因式为各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各分母中不相同的因式都要作为最简公分母中的因式,要防止遗漏因式.7.最简分式 最简分式的定义: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最简分式. 8.最简公分母 (1)最简公分母的定义: 通常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2)一般方法:①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都写在积里.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其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其计算的学案设计老师:化学备课组班级:姓名: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内涵; 2.学生能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例法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我们在一杯水中加入两药匙的白糖肯定比加入一药匙的白糖要甜一些,这一事实用一句化学术语来描述:“浓度越大,糖水越甜”。 【问】:什么叫浓度? 【学生讨论并回答】: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液的量叫溶液的浓度。 其表达式为:浓度==溶质的量/溶液的量 浓度有多种表达方式,初中学过的质量分数就是其中的一种,其表达式为: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本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表示浓度的方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B) 单位:mol/L或 mol.L-1和mol/m3或mol.m-3 表达式及其变形式: V[B(aq)] = n(B)/C(B) C(B) = n(B)/V[B(aq)] n(B) = C(B). V[B(aq)] 【师】:在理解该表达式时,要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1).B表示任意溶质,其不但可以表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分子,还可以表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Eg: HCl 、H+、 Cl- (2).V[B(aq)]表示溶液的体积,它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也不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因为不同的物质的体积是没有加合性的(尤其是不同状态的物质);

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B级)讲义6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一、知识梳理 考 点 一 、 分 式 的 概 念 1、正确理解分式的概念: A A 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除式 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为分式, B B 其中A 称为分式的分子, B 为分式的分母。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例 1】有理式(1)- ; ( 2) X ; ( 3) -2Xy ; ( 4) 3X y ( 5) 丄 x 2 x y 3 x -1 1 (6)—中,属于整式的有: _______________ ;属于分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 。. 2、判断分式有无意义关键是看分母是否为零 x 2 亠亠、, 时,分式 有意义. x 2 x 3 (2)不要随意用“或”与“且”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数学 年级:七年级(上) 学科教师:王恒 (1)例如,当x 为

例如当x时,分式有意义? 3、注意分式的值为零必受分母不为零的限制. 【例2】当x x 1 时,分式——有意义?当x x-1 x 1 时,分式------- 无意义. x-1 考点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时,分式J值为0. x-1 1、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 A 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AM A AM ------- ,一----------- (M为不等于零的整式)B M B B M

(1)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恒等变形的依据,它是分式的约分、通分、化简和解分式方程基础,因此,我们要 正确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 熟练的运用它.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必须注意: ① 分式的基本性质中的 A 、B 、M 表示的都是整式. ② 在分式的基本性质中, M 工0. ③ 分子、分母必须“同时”乘以 M (M 工0),不要只乘分子(或分母). ④ 性质中“分式的值不变”这句话的实质,是当字母取同一值(零除外)时,变形前后分式的值是相等的。但是 变形前后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是变化的. (2)注意: ①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有: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分子与分母只能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而不能同时加 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 3、通分 通分的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 ?最简公分母由下面的方法确定: (1) 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2) 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幕的积 ; 二、典型例题及针对练习 考点一、分式的概念 2 ②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一切分式运算的基础 【例3】 A . F 列变形正确的是( a b ). C. a b c a b a b a b c a b a b 【例4】 如果把分式 5x 2x y 中的x, y 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一定(). A.扩大3倍 2、约分 约分是约去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约式 式的基本性质. B.扩大9倍 C.扩大6倍 D.不变 ,约分过程实际是作除法,目的在于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根据是分 【例5】约分(1) 2 3 16x y 20xy 4 (2) x 2 4 x 2 4x 4

15分式的概念、性质及运算

例1(1)若分式1 1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等于 (2)使分式200520062005 200620052004x z y 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0x ≠ B. 0x ≠,且50x ≠ C. 0x ≠,且50x ≠- D. 0x ≠,且50x ≠± 变式题组1.(1)当x= 时,分式321 x -无意义. (2)要使分式241312a a a -++没有意义,则a 的值为 2.已知212606 a a +-是正整数,则正整数a = . 3.若分式 22 2x x x ---的值为0,则x= 例2已知分式 32 x x -+的值为负数,求x 的取值范围. 变式题组4.(1)当x 取何值时,分式12 x +的值为正?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211 x x -+的值为负? (3)当x 取何值时,分式11x x -+的值为正? 例3(1)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A.()0a ac c b bc =≠B.1a b a b --=-+ C. 0.55100.20.323a b a b a b a b ++=--D.x y y x x y y x --=++ (2)若 23a b b -=,则a b 等于( ) A.13B.23 C.43D.53 变式题组5.(1)如果2a b =,则2222a ab b a b -++=( ) A.45B.1C.35 D.2 (2)化简22 2m n m mn -+的结果是( )

A.2m n m - B. 2m n m - C. D.m n m n -+ 6.如果53x -<<,求 5 3 53x x x x x x +-+-+-的值. 7.将分式2a a b +中的a 扩大到2倍,b 扩到到4倍,而分式的值不变则( ) A.a=0 B.b=0C.a=0且b=0D.a=0或b=0 例4计算:(1)2228224a a a a a a +-??+÷ ?--?? (2)221111 a a a a a a -÷---- (3)()()()()()()() 11113366999102x x x x x x x x +++++++++++L 变式题组:8(1)化简 2244 xy y x x --+的结果是( ) A.2x x + B. 2x x - C. 2y x + D. 2y x - (2)化简2422a a a a a a -??- ?-+??g 的结果是( ) A.4- B.4C.2a D.2a - (3)代数式3 2411241111 x x x x x +++-+++的化简结果是( ) A.5681x x - B. 4881x x - C. 4841x x -D 7 881 x x -. 9.222b c c a a b a ab ac bc b bc ab ac c ab bc ab ----+--+--+--+的计算结果为 10.计算:(1)2121a a a a a -+??-÷ ??? (2)()222211121 a a a a a a +-÷+---+ 研讨乐园 例5已知2221,2,3abc a b c a b c =++=++=,则 111111 ab c bc a ca b +++-+-+-的值为( )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第1-2课时 【引入】 师: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生: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师: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如何定义的,你能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吗? 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100% 师: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 是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生:不同。例如100 g 20%的NaCl 溶液中含有20 g NaCl ,即含有0.342 mol NaCl , 而同样质量分数的KNO 3溶液中含有20 g KNO 3,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却为0.198 mol 。 师: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 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 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 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 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师: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 生:阅读P 14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板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 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2、用符号c B 表示,单位mol ·L -1(或mol/L )。 3、表达式:c B =V n B 师:请同学们讨论,如果将1 mol NaCl 溶于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是1 mol ·L -1吗? 生:不是。因为将1 mol NaCl 溶于1 L 水后,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 L 。 师:1 L 58.5 g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不是1 mol ·L -1? 生:不是。因为58.5 g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是1 mol 。 师:从1 mol ·L -1NaOH 溶液中取出100 mL ,取出的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 浓度是多少?哪些量变了,哪些量没变? 生1:还是1 mol ·L -1。因为溶液是均一的。 生2:溶液的物质的量没变,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了。 师:若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体积相同,浓度也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如何?质 量如何?例如:1 L 1 mol ·L -1的氯化钠溶液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生: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而质量不同。 师:对于这个新概念,我们要注意其中的几个要点: 【板书】1.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而不是用质量表示。 2.是溶液的体积,并非溶剂的体积。 3.单位:mol ·L -1或mol ·L -1。 4.从某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都相同,但所含溶质 的物质的量因体积不同而不同。(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分式的概念和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分式的概念和性质(基础) 【学习目标】 1. 理解分式的概念,能求出使分式有意义、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 2.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恒等变形,进而进行条件计算.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403986 分式的概念和性质知识要点】 要点一、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要点诠释:(1)分式的形式和分数类似,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分数是整式,不是分式,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分数的分子、分 母中都不含字母. (2)分式与分数是相互联系的:由于分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所以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分数是分式中字母取特定值后的特殊情况. (3)分母中的“字母”是表示不同数的“字母”,但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 常数,不是字母,如a π 是整式而不能当作分式. (4)分母中含有字母是分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不能先化简,如 2 x y x 是分式,与xy有区别,xy是整式,即只看形式, 不能看化简的结果. 要点二、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等于零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零.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等于零.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 要点诠释:(1)分式有无意义与分母有关但与分子无关,分式要明确其是否有意义,就必须分析、讨论分母中所含字母不能取哪些值,以避免分母的值为零. (2)本章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所遇到的分式都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分式中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3)必须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才能讨论分式的值. 要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 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A A M A A M B B M B B M ?÷ == ?÷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要点诠释:(1)基本性质中的A、B、M表示的是整式.其中B≠0是已知条件中隐含着的条件,一般在解题过程中不另强调;M≠0是在解题过程中另外附加 的条件,在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必须重点强调M≠0这个前提条件. (2)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变形时,虽然分式的值不变,但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在变形后, 字母x的取值范围变大了. 要点四、分式的变号法则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一、基本概念 1、安全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设施或财产损失的状况。也就是指人员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要保证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业安全就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杜绝违章行为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2、事故就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就是以人为主体与能量系统关联中突发的与人的期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也就是说事故就是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3、伤亡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4、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5、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6、危险源就是危险的根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电能、有毒化学物质等。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实效故障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为失误和环境破坏因素。 7、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祸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二、安全帽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1、安全帽的防护作用①防止物体打击伤害②防止高处坠落伤害头部③防止机械性损伤④防止污染毛发伤害 2、使用注意事项①要有下颌带和后帽箍并拴系牢固以防止帽子滑落或碰掉。②热塑性安全帽可用清水冲洗不得用热水浸泡不能放在暖气片上、火炉上烘烤以防止帽体变形。 ③安全帽使用超过规定的期限值或受过较严重的冲击以后虽然看不到帽体的裂纹也应予以更换。一般塑料安全帽的使用期限为3年。④佩戴前应检查各种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绳带是否系紧等确认各部件完好后方可使用。 三、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 1、安全色包括四种颜色红、黄、蓝、绿。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禁止、停止或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红色的标记。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2、安全色的对比色对比色有黑白两种颜色黄色安全色的对比色为黑色红、蓝、绿安全色的对比色均为白色。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和公共信息标志。白色则作为安全标志中红、蓝、绿色安全色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几何图形及安全通道、交通的标线及铁路站台的安全线等。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表示禁止通行禁止跨越等用于公路交通等方面的防护栏及隔离墩等。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表示特别注意。蓝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用于指示方向多为交通指导性导向标示。 3、安全线用以划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分界线安全线用白色宽度不小于60mm。 四、作业现场的基本安全知识 1、什么是违章指挥违章指挥就是指违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标准、制度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指挥行为。 2、出现违章指挥的原因①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完成生产任务②没有安全防护措施设备、人员、方法等条件不具备③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④不尊重专家、员工的建议强令或指挥他人冒险作业。

1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练习题.doc

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练习 题型 1:分式概念的理解应用 1.下列各式 a , 1 , 1 x y , a 2 2 b , 3x 2 ,0? 中,是分式的有 ___ __ ;是整式的有 _____ . π x 1 5 a b 题型 2: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的应用 2.下列分式,当 x 取何值时有意义. ( 1) 2x 1 ; ( 2) 3 x 2 . 3x 2 2 x 3 3.下列各式中,无论 x 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 3x 1 2 A . 1 1 B . x 1 C D . x 1 2x 2x x 2 2x 2 4.当 x ______时,分式 2 x 1 无意义. 3x 4 题型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的应用 2 1 5.当 x _______ 时,分式 x 的值为零. x 2 x 2 6.当 m ________时,分式 (m 1)(m 3) 的值为零. m 2 3m 2 题型 4:分式值为 1的条件的应 用 7.当 x ______时,分式 4x 3 的值为 1;当 x _______时,分式 4x 3 的值为 1 . x 5 x 5 课后训练 基础能力题 8.分式 x ,当 x 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当 x 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 x 2 4 9.有理式① 2 ,② x y ,③ 1 ,④ x 中,是分式的有( ) x 5 2 a 1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10.分式 x a 中,当 x a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3x 1 A .分式的值为零; B .分式无意义 C .若 a ≠ 1 时,分式的值为零; D .若 a ≠ 1 时,分式的值为零 3 3 11.当 x _______时,分式 1 的值为正;当 x ______ 时,分式 4 的值为负. x 5 2 1 x 12.下列各式中,可能取值为零的是( ) A . m 2 1 B . m 2 1 C m 1 D . m 2 1 2 1 m 1 . 2 1 m 1 m m 13.使分式 x 无意义, x 的取值是( ) A . 0 B . 1 C . 1 D . 1 | x | 1 拓展创新题 14.已知 y x 1 , x 取哪些值时:( 1) y 的值是正数;( 2) y 的值是负数;( 3) y 的值是零;( 4)分式 2 3x 无意义. 题型 1: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第一节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安全的基本概念 1、安全的定义 通常中文中,“安”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适、稳定等,即“无危则安”。《辞海》对“安”字的第一个释义就是“安全”; “全”指完满,完整,无残缺,没有伤害,谓之“无缺则全”。这里,全是因,安是果,由全而安。 多数专家认为,安全通常指各种事物对人或对人的身心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正常、顺利的状态。即安全与否是从人的身心需求的角度或着眼点提出来的,是针对人和人的身体而言的,当然健康也就属于安全范畴。对于与人的身心存在状态无关的事物来说,根本不存在安全与否的问题。所以,安全首先是指外界不利因素(或称环境因素)作用下,使人的身体免受伤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不感到恐慌、害怕,使人能够健康、舒适、高效的进行各种活动的存在状态。另外,还包括人能够健康、舒适、高效的进行各种活动的客观保障条件。因此书中对安全的科学概念概括为: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 狭义的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技术安全。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等等。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换言之,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这是把人的存在状况和事物的保障条件有机结合的科学概念。 2、狭义安全和广义安全。 广义安全。即大安全。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了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3、现实中安全问题的划分 从专业和行业领域角度划分可分为:生产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医药医疗安全、职业劳动保护安全、网络安全、经济安全、人口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主要是外来文化侵略)、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社会保障等。 从对象来划分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安全、文物安全等。 4、安全度(安全量) “安全度”是一个表示安全程度的概念,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用各自标准来衡量,就构成安全度的概念。表达的是主体免于危险的程度。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制定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从数量上来刻划安全度,但我们却可以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对安全度作一定的质的描述。例如主体是完全免于威胁,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免于威胁,还是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或者是已经受到具体的内外侵害,这其实就表现了安全的不同程度,即不同的安全度。 二、人类对安全的认识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地探索,有探索就有盲区、就有无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安全的含义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而且人类对安全的认识长期落后于对生产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