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入产出分析论文

投入产出分析论文

投入产出分析论文
投入产出分析论文

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与分析

一、投入产出分析简介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

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

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Leontief ,1906 —1999)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投入产出表同时表现了社会产品的实物分配和价值构成,全面反映了社会再生产中各部门的经济联系。利用投入产出表及其数学模型,通过确定一些十分重要的经济参数,可以深入分析国民经济的各种重大比例和经济结构,这就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本期生产活动的产品与服务的分配去向和消耗来

源排列而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表1是某地区2008年简化投入产出表,全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

称为第I、第II、第III部分。第I部分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使用,每个产品部门既是生产

者又是消耗者,该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第II部分是最终使用部分,反映国民经济中各产品部

门与最终使用各项之间的联系;第III部分是增加值部分(最初投入)部分,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

值的构成。

,n)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a j ,即:a ij = X ij / X

j

化简后可得价值型行数学模型:

X=(I-A) -1

Y

X= B Y

(2)计算相关矩阵A ,

B=(l-A) -

1

-

I , B =(I-A) -1

=B+I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0.1231 0.0330 0.0000 0.0001 0.0440 0.0063 0.1777 0.5847 0.5712 0.3165 0.1660 0.2586 0.0000

0.0065

0.0020

0.0132 0.0013

0.0113

A=

0.4826 0.0421 0.0255 0.0881 0.0434 0.0484 0.0347 0.0608 0.0607 0.0350 0.0870 0.0836 0.0207

0.0366

0.0263

0.0593

0.2168

0.1104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0.1976 0.1204 0.0775 0.0504 0.0955 0.0562 1.2551 1.8655 1.7485 1.1191 0.8764 1.0073 0.0197

0.0240

0.0178

0.0250 0.0133

0.0227

B=

0.7095 0.2174 0.1689 0.1908 0.1664 0.1508 0.1731 0.2227 0.2087 0.1385 0.1958 0.1885 0.1696

0.1902

0.1660

0.1611

0.3412

0.2235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

1.1976 0.1204 0.0775 0.0504 0.0955 0.0562 1.2551

2.8655 1.7485 1.1191 0.8764 1.0073 -0.0197 R — 0.0240 1.0178 0.0250 0.0133 0.0227 B =

0.7095

0.2174 0.1689 1.1908 0.1664 0.1508 0.1731 0.2227 0.2087 0.1385 1.1958 0.1885 0.1696

0.1902

0.1660

0.1611

0.3412

1.2235

n

X i

可得:

即用矩阵表示为:AX+Y=X

j

1 a

ij X

j y i

二、投入产出模型

(一)建立模型 1.行模型 (1)建立行模型:

x

ij

2列模型 (1)建立列模型

X 1 1.1976 0.1204 0.0775 0.0504 0.0955 0.0562 Y 1

X 2

1.2551

2.8655 1.7485 1.1191 0.8764 1.0073

2

X 3 _ 0.0197 0.0240 1.0178 0.0250 0.0133 0.0227 Y 3

X 4 0.7095 0.2174 0.1689 1.1908 0.1664 0.1508 丫

4

X 5 0.1731 0.2227 0.2087 0.1385 1.1958 0.1885 Y s X 6

0.1696

0.1902

0.1660

0.1611

0.3412

1.2235

Y s

(3)价值型行数学模型

-1

Y= B Y

X=(l-A)

n i 1xi j

d j

j t

j

s j X

(j =1,2,. .. , n)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a ij 可得:

n

i 1a ij X j d j

V j t j

S j X

即用矩阵表示为:

AcX+N=X

化简后可得价值型列数学模型:

X=(l-Ac) -1N

(2)计算相关矩阵A C , (I-Ac) -1

物耗系数矩阵:

0.8389

0.7637

Ac=

0.6856

0.5122

0.5584

0.5187

增加值系数矩阵:

6.2081

4.23159

(I-Ac) -1

=

3.1810

2.0500

2.2644

2.0775

d j 、v j 、t j 、 s j :分别为第 j 部门的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m j :为第j 部门的社会纯收入,等于

t j + S j ;

N j : 为第 j 部门的增加值,等于 d j + v j + t j + s j ;

X i :第i 部门总产出;X j :第j 部门总投入;A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ij )nn

X= ( X i X 2 ....... X N )T

—总产出的列向量;丫= ( y i y 2 .............. y N )T

—最终使用的列向量;

i, j =1,2,3,4,5,6 分别表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建筑业部门、运输邮电部门、商饮部门和服务业部 门;

n =6。 .

二)主要系数计算与分析:

1 分配系数

3)价值型列数学模型

X=(I-Ac) -1

N

x

ij y

i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6.2081

4.23159

3.1810

2.0500

2.2644

2.0775

N 1

N

2

N 3

N

4 N

5 N

6

:第 i 部门 行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分配给第

列部门)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第 i

j 部门 第 j 部门 :第i 部门在本期产品中提供的最终使用额,包括消费和积累;

列部门)用于生产消耗的产品产值;

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产品产值;

xij / X i ,根据数据计算 H=( H (h ij )6 6, Hi (主对角线为

0.1231 0.2698 0.0000 0.0001 0.0472 0.0108 0.0217

0.5847 0.0656 0.0255 0.0218 0.0541 0.0000 0.0567 0.0020 0.0092 0.0015 0.206 0.7336 0.5233 0.0364 0.0881 0.0709 0.1258 0.0323 0.4628

0.0530 0.0215 0.0870 0.1331 0.0121 0.1751

0.0144

0.0228

0.1362

0.1104

6

j 1

hij 的对角矩阵)。

分配系数是第 i 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各种用途之间的分配使用比例。中间产品分配系数为

H=

h

ij

可用中间分配系数矩阵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2增加值系数: (1 )折旧系数

劳动者报酬系数

直接劳动者报酬系数行向量 A v = (0.0813

0.0905 0.1962 0.1861

0.2577 0.1940)

完全劳动者报酬系数行向量 B v = Av(l-A) ^

1

=(0.3431

0.3181 0.2855 0.2127 0.2373 0.2202)

生产税净额系数:

直接生产税净额系数行向量 A t = (0.0125 0.0543

0.0494 0.0498 0.0665 0.0461)

完全生产税净额系数行向量 B t = At(l-A) -1

=

:(0.1263 0.1384 0.1268

0.0888

0.0865 0.0869)

营业盈余系数:

直接营业盈余系数行向量

As= (0.0417

0.0538 0.0300 0.1460 0.0762 0.1264)

完全营业盈余系数行向量

Bs= As(l-A) -1

= (0.2146 0.1790 0.1595 0.1219

0.1339 0.1219)

劳动报酬、社会纯收入等完全系数又称为影响乘数,可以分析调整措施的影响程度。

3综合直接消耗系数:a cj = n a i . ( j =1,234,5,6)

i 1 ij

0.4510

0.7734

H i =

0.0900

1.5781

0.7897

0.4710

行模型:HiX+Y=X 即 X=(l-Hi)「丫 列模型:H T

X +N =X

即 X=(l-H T

)"

1

N

直接折旧系数a dj =

j /

X

j ,完全折旧系数

. n

b dj = a dj + b

i 1

di

a ij (i, j =1,2,. . . ,n)

直接折旧系数行向量 A

d

(a

dj )

1 6 ,完全折旧系数 B d = A d (I-A) 1

,计算结果如下:

直接折旧系数行向量

A d = 0.0256

0.0376 0.0386 0.1058 0.0412 0.1148

完全折旧系数行向量

B d =A d (l-A)-1

= 0.1548

0.1283

0.1140

0.0888

0.1008

0.0896

将投入产出模型改写成计划期模型:

)? = A? Y?为直观我们改写成

混合直接消耗系数:a ei = n

a. (i =123,4,5,6) j 1 ij

分析:下标分别表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建筑业部门、运输邮电部门、商饮部门和

服务业部门。从计算结果中分析,农业的综合直接消耗系数最大,说明农业对所有部门的直接依存 强度最高,其他服务部门次之。运输邮电部门的混合直接消耗系数最小,服务业部门次之,说明两 者对所有部门的感应程度较强,两部门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且是“瓶颈部门”

n ____ n n ________

4 影响力系数:F j =N

b j / b j ( j =1,2,3,4,5,6)

i 1

j 1 i 1

n _ n n

_ 感应度系数:E i = n

b ij /

b j (i =123,4,5,6)

j 1

j 1 i 1

分析:从计算结果分析,农业、工业、建筑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 其他服务部门次之,服务业,说明农业、工业、建筑业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最大的部门。建 筑业的感应度系数最小且小于

1,农业 部门次之,说明两部门的感应度较弱,是两大瓶颈部门。

3、4分别从直接经济依存关系和完全经济依存关系分析,可以得出工业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促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5消费积累比重分析

在最终产品总量中,消费占 55.85%,积累占37.19%,净出口占6.96 %,可看出消费所占的比重

较高。 三模型应用

1工业产量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总要进行大型项目的建设,引起相应部门产品发生变动,进而对国民经济 各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 假设某一工程项目投产后工业部门增加了 消耗对其他部门产生需

求要求。

1且工业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卞2,会通过直接消耗和间接

A X 1 A A 3,1 A A

3,2

A A 3

13 A A 3

14 A A 3

15 A A 3

16 A A X 1 A A

丫 1

A X

2 a

21 3

22 323 324 325 3

26 X

2 丫A A A A A A A A A X

3 a 31 332 333 33

4 33

5 3

36 X 3 丫A

A A A A A A A

A X 4

a 41 342 343 344 345 3

46 X 4

丫A

A A A A A A A

A X 5

351

352 353 3

54 355

3

56 X 5

丫A

A

A A A A

A A

A

X 6

3

61

362

363

364

3

65

3

66

X 6

将第二个方程(

X (5)

= >?5)?(5) + U?? 2+Y?(5)其中 u?=(

£?2

,召

32,

召42,自52 , ?32 ) T

化简运算可得:

(1)价格政策模拟:价格变动模型研究单位产品中增加值变动对各类产品价格的影响。因为

这里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得到是价格指数的测算。

产品价格变动模型:

P"(l -A )-1

]"

A d + A T +

A t T + A T )=[( I -A )-1]T A N

假设农业部门劳动报酬系数增加

0.1, A N = A T

=(0.1

0 0 0 0 0)T

根据已计算的B ,将相关数据带入公式计算得:

P =[( I - A )-1

]T A N = B T

(0.1

假设工业部门产品提价

10%,即

P

2 =10%,根据已计算的B ,将相关数据带入公式计算得:

(

P

1

P 3

P

4

P 5

P 6)T =(0.4380

0.6102 0.3905

0.3058 0.3515)T

10%

=(4.38%

6.10% 3.91% 3.06% 3.52%)

T

刃2)去掉得到:

X? ( 5)=( I 5 - A 5 )-1

l ? )?

2 =( t?2 /

?22

b

32 / ^22

b

42

/

^?22

b

52 / b

22

假设)?2 =100,根据已计算的B ,将相关数据带入公式计算得:

()?1 竞 3 竞 4 X 5 )?6)T

=(0.0420 0.0084 0.0759 0.0777 0.0664) T

100=(4.20 0.84 7.59

b

62 / i?22 )

T

X 2

7.77 6.64)T

(3.1.1)

(3.1.2)

0 0 0 0 0)T,

0.0120 0.0078 0.0050 0.0096 0.0056)T

:研究当某类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品价格的影响,

了22 , b

26 /b

?22 )

T

=(0.1198 (2)产品价格变动相互影响模型

P

(5)

=[( I 5 -

A

5)

-1]T

V P

2

=( i?21 /

^?22 , b

23

/

禺2 ,

b

24

/ b

22 , ^?25 / b

(3.2.1)

P

2

(3.2.2)

投入产出分析报告论文设计

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与分析 一、投入产出分析简介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Leontief,1906—1999)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投入产出表同时表现了社会产品的实物分配和价值构成,全面反映了社会再生产中各部门的经济联系。利用投入产出表及其数学模型,通过确定一些十分重要的经济参数,可以深入分析国民经济的各种重大比例和经济结构,这就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本期生产活动的产品与服务的分配去向和消耗来源排列而成的一棋盘式平衡表。表1是某地区2008年简化投入产出表,全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称为第I、第II、第III部分。第I部分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使用,每个产品部门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耗者,该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第II部分是最终使用部分,反映国民经济中各产品部门与最终使用各项之间的联系;第III部分是增加值部分(最初投入)部分,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的构成。 表1 某地区2008年简化投入产出表i单位:亿元

二、投入产出模型 (一)建立模型 1.行模型 (1)建立行模型: i i X y n j ij x =+∑=1 (i =1,2,...,n)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ij a ,即:ij a = ij x /j X 可得:i i X y j X n j ij a =+∑=1 即用矩阵表示为: AX+Y=X 化简后可得价值型行数学模型: X=(I-A)-1Y 或 X=B Y (2)计算相关矩阵A ,B=(I-A)-1-I ,B =(I-A)-1 =B+I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 ? ? ? ? 0.1104 0.2168 0.0593 0.0263 0.0366 0.0207 0.0836 0.0870 0.0350 0.0607 0.0608 0.0347 0.0484 0.0434 0.0881 0.0255 0.0421 0.4826 0.0113 0.0013 0.0132 0.0020 0.0065 0.0000 0.2586 0.1660 0.3165 0.5712 0.5847 0.1777 0.0063 0.0440 0.0001 0.0000 0.03301231.0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B=?????? ?? ? ? ? ? 0.2235 0.3412 0.1611 0.1660 0.1902 0.1696 0.1885 0.1958 0.1385 0.2087 0.2227 0.1731 0.1508 0.1664 0.1908 0.1689 0.2174 0.7095 0.0227 0.0133 0.0250 0.0178 0.0240 0.0197 1.0073 0.8764 1.1191 1.7485 1.8655 1.2551 0.0562 0.0955 0.0504 0.0775 0.1204 0.1976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 B =?????? ?? ? ? ? ? 1.2235 0.3412 0.1611 0.1660 0.1902 0.1696 0.1885 1.1958 0.1385 0.2087 0.2227 0.1731 0.1508 0.1664 1.1908 0.1689 0.2174 0.7095 0.0227 0.0133 0.0250 1.0178 0.0240 0.0197 1.0073 0.8764 1.1191 1.7485 2.8655 1.2551 0.0562 0.0955 0.0504 0.0775 0.1204 1.1976

多元课程论文_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多元统计分析 班级:统计1203 姓名:李犁 学号:1304120724 2015年7月

目录 1.引言 (3) 1.1研究问题的背景 (3) 1.2研究问题的目的 (3) 2.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 (4) 2.1主成分分析 (4) 2.1.1主成分分析的思想 (4) 2.1.2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 (4) 2.2聚类分析 (5) 2.2.1聚类分析的思想 (5) 2.2.2聚类分析的过程 (5) 3.农村居民收入的多元统计分析 (5) 3.1主成分分析 (5) 3.2聚类分析 (7) 4. 农村居民支出的多元统计分析 (9) 4.1 主成份分析 (9) 4.2聚类分析 (11) 5. 结论 (13)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相关问题,利用spss软件,首先对农村居民收入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网络实时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几个重要因素。再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农村居民不同的收入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聚类,分出几个不同的收入等级。然后对农村居民支出情况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影响收入的因素,再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不同的支出等级,最后将收入与支出综合分析,大致得出结论,我国实际的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支出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1.引言 1.1研究问题的背景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比任何国家都重要,小康目标能否全面实现,重点、难点在提高人民收入,要实现农村稳定,农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前提条件就是要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2000年,在国家连续三年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作用下,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稳中有旺的运行态势。但是从城乡消费结构来看,农村消费明显不如城市消费活跃。农村消费之所以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停滞不前以及受到农村传统消费观念的主导 1.2研究问题的目的 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家庭主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的农民收入有着很大不同,另一方面,经济改革使得地区之间、农民内部之间的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二元思维”造就了经济发展层面上的“两个中国”-----“城市中国”和“农村中国”,“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即农民利益和平等待遇问题,“三农”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客观准确的分析这些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因此,本文试图用多元统计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农民收入来源及消费支出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经济法 结课论文

案件 被告因建筑楼房资金短缺而向原告多次借款,高达八十余万元,在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原告以一份购房合同书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在庭审中原告主张此合同书是一份房屋买卖合同,而被告主张此合同书是一份借款合同的房屋抵押合同书。从此合同书的表面看与其他购房合同基本一致,只是在合同书的第八项其他中手写了这样一句话:此合同的性质对于此案来讲尤为重要,如果认定为房屋买卖合同,则应判决被告将所争议房屋交付给原告,如果认定为房屋抵押合同,则应判决原告败诉。 究竟此案件应如何判决,合议庭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此合同应认定为房屋买卖合同,并有以下法律依据:《合同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合同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效力。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由此可以认定原告与被告之间签订的合同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此合同系有效的房屋买卖合同。 第二种意见认为,此合同应认定为房屋抵押合同,并有以下法律依据:《担保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自己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担保法》第四十条规定:订立抵押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担保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将其财产进行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由此可以认定原告与被告之间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此合同系无效的房屋抵押合同。 买卖合同是一方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另一方,另一方支付价款的合同。转移所有权的一方为出卖人或卖方,支付价款而取得所有权的一方为买受人或者买方。买卖是商品交换最普遍的形式,也是典型的有偿合同。根据合同法第174条、第175条的规定,法律对其他有偿合同的事项未作规定时,参照买卖合同的规定;互易等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也参照买卖合同的规定。 买卖合同的特征 1.买卖合同是有偿合同。买卖合同的实质是以等价有偿方式转让标的

国际经济法论文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 -以美国立法为视角 2008年12月,中国太阳能巨头皇明机关获得了高盛集团和鼎辉国际投资公司近1亿美元的注资,1此投资不禁让人联想到三年前凯雷并购徐工。过去几年,一些行业领头的企业先后被外资入股或控股。其中包括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纸业公司入股山东太阳纸业;2法国SEB集团入股苏泊尔;3英国RichKeen公司与统一控股完达山;4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投资湖南太子奶集团等。5面对本国企业的"沦陷",让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立法政策上在促进外资并购的同时,是否应就涉及国家安全之特定产业采行适度之管制措施?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概述 (一)外资并购内涵 外资并购实际上是企业并购按照主体进行划分的一种类型,要准确理解外资并购,首先应明确并购的含义。一般认为,并购这一概念来源于对英文Merger& Acquisitions(通常缩写为"M&A")的翻译。目前在我国,并购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统称。兼并则是指公司的人格被另一公司所吸收,存续公司承受被兼并公司的财产、责任、特权与权力,被兼并公司不再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存在。6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支付现金、股票或者其它有价证券为代价,收购目标公司部分或者全部的资产或股权,以取得该企业控制权的一种行为。其次,要理解外资的含义。外资的认定实际上是外国投资者国籍的识别问题,外国投资者一般包括外国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外国公民。对于外国私人投资者的国籍识别,比较简单,我国实行严格的国籍标准,只要是非中国国籍的外国公民或无国籍公民,均视为外国投资者。但是对于外国企业国籍的认定,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则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和看法,而是交叉使用"资本控制主义标准"和"设立地标准"。7因此所谓外资并购购是指外国企业为了某种经济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手段或支付方式,兼并或收购东道国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股份或资产,对东道国企业参股、相对控股或控股,最终取得东道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或实际控制权的企业经济行为。8 (二)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均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从该制度设立的目的来看,可对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做如下概括: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是指一国对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外资并购进行审查,并采用限制性的措施来规制该危害国家安全的外资并购行为的做法。由此可见,要正确把握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首先必须对"国家安全"予以明确的界定。国家安全是一个历史的,不断演变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时期对这一概念都有不同的诊释。例如佛农·戴科指出:"安全不仅是国家最终生存的欲望,而且是国家生存在重要利益和价值观不受威胁的环境中的欲望。"9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国家安全在客观意义上是指不存在对既定价值观构成威胁的状况,在主观意义上是指不存在既定价值观可能受到攻击的恐惧。"10......当代世界的安全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而是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环境或生态安全等的有机结合,因此,有人将其称为"综合安全"。11笔者认为,面对日益复杂的并购交易和国际形势,国家安全的宽泛理解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我国由此可以拥有合理的自由裁量权,根据个案的情况享有必要的灵活度,以最终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另外我国还可以借鉴美国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不再局限于直接影响军事和国防产业的并购交易,还要充分考虑到任何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业、设施、技术等。 (三)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确立的意义

业务费用的投入产出分析报告如何写

业务费用的投入产出分析报告如何写?。 浏览次数:358次悬赏分:0 |提问时间:2011-3-17 15:23 |提问者:wqbdwkwq 我公司要求对业务宣传费用、广告费用以及新产品、新业务发生的费用支出在进行项目立项时提供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报告,请问如何写此报告,有否固定模板? 其他回答共1条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毕业论文

四川理工学院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中国国有控股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评价 学生:雷鹏程何君李西京 曾学成白俊明 专业:统计学 指导教师:柏宏斌 四川理工学院理学院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 中国国有控股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评价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国有控股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对反映行业经济效益的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品销售率等五个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反映行业盈利能力和市场能力的两个综合指标。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反映经济效益的各指标的内部结构,表明行业经济效益主要由盈利能力和市场能力两个公因子决定。根据各行业在盈利能力上的得分和市场能力上的得分将工业行业分为五类,并对各行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用聚类分析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表明综合评价较为客观合理。最后,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行业掌控着国家工业发展命脉,对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此,考核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对挖掘重点行业和弱势行业,提高整个国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或行业的经济效益由众多因素来刻

画,目前反映行业经济效益主要有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品销售率等五个经济指标1。这些众多指标虽然能从多方面对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考察,但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在损失少量信息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或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并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对工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能够简化问题。此外,挖掘出反映经济效益的众多指标的内在基本结构,有助于指出各行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决定因素及瓶颈,也有助于对各行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二、文献综述 大量国内文献从灰色系统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等理论与方法,考察了中国各行业、企业或地区经济效益的研究与综合评价。华中生、梁梁等用模糊聚类方法与数据包络分析分类法考察了合肥工业行业的经济状况,将各工业行业按经济效益的状况分为高、较高、一般、较差和差等五类[1](华中生、梁梁,1995)。王树岭等人利用TOPSIS 模型,对吉林省轻工业17个主要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排序,确定出相应的优势行业(王树岭等,1999)。本文以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主要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再次对各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法来验证综合评价的结果。 三、数据来源 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较多,不同文献中选取的指标不尽相同。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五个指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品销售率,分别记为1X 至5X 。总资产贡献率(1X )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资产负债率(2X )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X )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成本费用利润率(4X )反映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产品销售率(5X )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选取39个主要工业行业的数据整理如附录表1所示。 四、模型基本理论建立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理论 设对某一事物的研究涉及p 个指标,分别用1X ,2X ,…, P X 表示,这p 个指标构成的p 维随机向量为),,(21'=P X X X X Λ。设随机向量X 的均值为μ,协方差矩阵为∑。 对X 进行线性变换,可以形成新的综合变量,用Y 表示,也就是说,新的综合向量 1 《国家统计年鉴2009年》用这五大指标来反映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

经济法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经济法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一、经济法基础理论 1 略论经济法的宗旨 2 论经济法的利益观 3 论经济法的利益分配功能 4 论经济法在保障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5 经济法与民法的价值比较 6 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7 论经济法的国家干预观 8 论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9 论经济法的公平观 10 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经济法对策分析 11 论中国经济法的本土资源 12 论经济法的社会性 13 论经济法的立法目的 14 论市场信用的经济法保障 15 论经济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16 民法与经济法的功能比较 17 论经济法的资源配置功能 18 论经济法的激励功能 19 论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构成 20 论经济法的精神 21 论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22 论公共物品的经济法规制 23 论信息失灵的经济法规制 24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理念的新发展 25 论经济法视野下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的关系 26 论经济法的经济性特征 27 论经济法产生的政治基础 28 论经济法视野下国家干预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29 论经济法视野下的政府失灵 30 论经济立法权的配置 31 论经济执法权的配置 32 论经济法的政策性 33 论经济法对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规制 34 论经济法对社会分配关系的规制 35 论经济民主在经济法中的体现 36 论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法保护 37 论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法保障机制

38 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保障机制 39 论宏观经济调控权的构成与配置 40 论经济发展外部性的经济法规制 41 反贫困的经济法思考 42 论经济法的本位观 43 论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44 论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 45 论经济法的责任构成 46 论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理念 47 论经济法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48 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法的发展 49 论经济法在实现收入公平分配中的作用 50 论经济法产生的社会基础 51 论经济法主体的类型 52 论经济法产生的伦理基础 53 社会中间层主体的经济法解析 54 论经济法的回应性 55 论经济法在责任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56 论经济法的执法主体 57 论经济法视野下的经济自由 58 论经济法的效率观 59 论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60 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经济法对策分析 61 论经济法的可诉性 62 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 63 论经济法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64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发展 65 论经济法的正义观 66 论经济法产生的法理基础 67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保障 68 论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69 论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基础 70 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71 促进型经济立法研究 72 论经济法中的倡导性法律规范 73 论经济法的责任追究机制 74 经济法诉讼模式研究 75 论经济法的法益 76 论创新型国家视域下经济法的创新 77 论经济法的宪政基础 78 论经济法的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79 论经济法作为回应型法的本质与特征 80 论国家投资行为的经济法规制 81 国有资产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经济法论文

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 摘要:从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劳动现象入手,着手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内涵及其分类,并从国内和国外对就业歧视的分析以及法律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就业歧视的危害,从危害和立法需求的方面对解决就业歧视这一现象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就业;歧视;公平 一就业歧视的内涵:它是指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民族、党派、年龄、国籍、户籍等不同而造成的对劳动者就业方面的剥夺或损害。根据各国劳动法或就业法对特殊劳动者和弱势群体如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实施保护原则而产生的区别对待以及不同职业对劳动者身体状况、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不在“就业歧视”之列。 二我国就业歧视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劳动就业歧视这一现象非常普遍,不 仅存在于各种民营,私营企业中,而且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等在录用劳动者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我国就业歧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疾病歧视、地域歧视、学历与经验歧视、身高与容貌歧视。而在以上几种就业歧视表现形式当中以户籍歧视现象尤为突出。 三我国劳动就业歧视原因 凡事有其果,就必有其因,我国劳动就业歧视的成因有其复杂的原因背景,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业歧视的严重化很大程度上归根 到底还是我国的国情问题,经济虽然在快速发展,且我国的总体资源多,但同时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流动迁移人口规模庞大,劳动就业、消除贫困和社会保障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的状况将长期存在。2 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又快,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需要就业,满足不了需求,劳动者处于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挑选的范围大,不担心招不到人,因此其招聘条件一栏中就丰富起来了,也即出现了歧视性的限制条件.3劳动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方面,劳动就业法律法规不全面。4用人单位的选才观念,就目前情况来讲,招聘人才是用人单位的事,怎么用人,怎么选人都是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其素质的高低,理性或非理性起着直接作用,优秀的企业有科学的管理经验,而许多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在用人观念上缺乏先进的人才理论和科学依据,片面化,注重求职者的外表,将许多其他外表不占优势的求职者拒之门外。5地方保护主义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地方状况的好坏与其地方政府多具执行的法律法规是由地方出台的,而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低本业率等利益而擅自制定一些保护性政策,限制户口,构成歧视,6传统的政策壁垒,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本身就是歧视的体现,现在虽然这种制度在逐步改善,但毕竟还有很多的残余力量。具体说来是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二元结构”的格局。7用人单 位预测的不足,指企业在招聘求职者的过程中,会对其潜在生产能力进行估价,在这种时候就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求职者的实际能力造成偏见,因为预测往往会根据求职者这个个体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例如是否是独生子女)、学校

投入产出分析论文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论文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与分析

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与分析 一、投入产出分析简介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Leontief,1906—1999)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投入产出表同时表现了社会产品的实物分配和价值构成,全面反映了社会再生产中各部门的经济联系。利用投入产出表及其数学模型,通过确定一些十分重要的经济参数,可以深入分析国民经济的各种重大比例和经济结构,这就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本期生产活动的产品与服务的分配去向和消耗来源排列而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表1是某地区2008年简化投入产出表,全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称为第I、第II、第III部分。第I部分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使用,每个产品部门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耗者,该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第II部分是最终使用部分,反映国民经济中各产品部门与最终使用各项之间的联系;第III部分是增加值部分(最初投入)部分,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的构成。 表1 某地区2008年简化投入产出表i单位:亿元 产出投入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总产出农业1 工业2 建筑业 3 运输邮 电4 商饮5 服务业 6 消费积累净出口 中间投入 农业1 20398 44691 0 13 7825 1785 92855 14599 -16521 165645 工业2 29440 792111 88869 34487 29547 73259 134628 92153 80264 1354758 建筑业3 0 8823 305 1436 228 3203 52 141532 0 155579 运输邮电4 79943 57028 3965 9605 7723 13705 18026 18844 -27865 108974 商饮5 5749 82363 9439 3819 15478 23687 28892 6400 2141 177968 服务业6 3433 49589 4093 6457 38576 31275 136481 145 13204 283253 增 加值 折旧报酬 生产盈余 4243 51003 6020 11537 7335 32526 13459 122615 30525 20281 45861 54949 2072 73582 7692 5431 11837 13047 6908 72953 4671 15908 13558 35817 总投入165645 1354758 155579 108974 177968 283253

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论文.doc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指导老师: 学生名字: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经济统计 学院名称: xxx学院

目录 概述 (1) 一、引言 (2) 二、数据概述系 (2) 三、分析方法 (3) 四、数据分析 (3) (一)相关分析 (3) (二)因子分析 (10) (三)聚类分析 (15) 五、分析与建议 (18) 六、心得体会 (19) 参考文献 (20)

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 概述 生活离不开消费,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也在逐渐变化,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消费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此篇论文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与统计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8个指标之间的一些联系。并且通过因子得分,计算并排列出消费因素的综合得分,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做一个大致分类,进而对各个地区分类后的情况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文献以及资料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引言 消费在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与经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阶段,是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目的和导向。如果没有了消费,生产的存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消费促进了生产,给生产带来了源动力。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并且消费促进了货币流通,提供了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拉动了经济增长,最终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是国民经济保持增长的动力,只有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促进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的增长,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消费和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不但可以直观了解到我国总的消费趋向,各地区不同的消费主导因素,还能客观反映我国总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统计年鉴中的八项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囊括了居民消费的全部项目,居民日常消费可以清楚地从数据中了解到。再通过分析和整合,最终可以大致分析我国总体的消费倾向以及各个地区的异同点。再结合文献资料了解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进而对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做一个最终概括。 二.数据概述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指标:

认识经济法论文2000字

认识经济法论文2000字 经济法具有兼顾公平、促进效率的特殊价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 展并融入世界,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经济法特殊价值的法律运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彰显。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认识经济法论文2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认识经济法论文2000字篇1 浅谈法务会计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支持 一、法务会计概述 法务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法务会计是指接受委托或授权的特定主体,以综合运 用会计学、审计学、通过对经济业务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会计纠纷、法律纠纷的会计证 据实施搜集、专业判断并对会计事件进行专业鉴定,进而根据搜集的证据、专业判断 和专业鉴定的结果发表专家性意见及提供诉讼证据支持等相关服务的一种中介活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蓬勃发展起来,并且在诉讼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我国在 20 世纪末期,一方面,人民法院开始受理证券市场中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 在诉讼程序中如何认定同财产报告信息的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有关的责任、证据,从 而形成法院审判中法官确定诉讼结果的支持证据这一事项非常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很 多涉及会计职业的专业判断,大大超出了仅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法官的专业胜任范围,同时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案件的大量增加,使得需要进行司法会计鉴定的任务非常繁重。 在这种情况下,1985 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检察系统刑事技术工作座谈会,通过了《关于检查机关刑事技术工作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省、市 两级人民检察院中设置司法会计岗位,并且把它纳入检察机关刑事技术工作。1990 年10 月 15 日,吉林省长春市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司法会计鉴定所———长春市司法会计 鉴定所,它的建立标志着“法务会计”在中国的世纪诞生。 二、法务会计在诉讼领域研究的现状 (一)法务会计诉讼支持业务的内涵和领域。 诉讼支持是对正在进行的或悬而未决的法律案件中具有会计性质的问题进行确认、分析,并提供专家意见的一种法律服务。在诉讼日益增多的年代,会计师事务所咨询 领域的诉讼支持业务也迅速增长。法务会计诉讼支持业务主要与诉讼程序相关联,是

经济法课程论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经济法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题 目 财富的半壁江山来自合同 学 院 汽车工程学院 专 业 汽车营销 班 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财富的半壁江山来自合同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尤其是经济的往来,各种合同频频出现,在生活中越来越广泛。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矛盾出现。这时合同法产生并发挥其本质作用,协调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合同法就像一个交通规则,不断规范着交往活动,同时也保护着人们的合法利益,促进着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人们合法利益的卫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财富半壁江山来自合同。 关键:合同合同法生活地位财富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合同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不管有意无意,我们时时与合同打交道。合同是随时发生的,合同的应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可是往往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权利责任不够明确,货物发生问题后不知那方该承担责任,这时就需要有一个确定的准则来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那就是《合同法》。合同法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中的合同纠纷均是依靠合同法得以解决的。 正文:合同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当今的法治社会中合同无处不在,合同和国家与国家之间、公司企业之间、社会的每一个自然人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财富的一半是合同”。这形象地说明了合同在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效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需要通过制定合同法来规范社会的所有经济活动;企业通过合同来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是靠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合同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 自然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也通过合同来保护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期末 论文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分析 ——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分析 目录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分析 ——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分析 摘要:本文综合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先进行因子分析, 再用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2014 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数据基础上, 本文较多运用了31个省份的因子得分,计算出单因子情况下31个省份的得分和31个省份在八项消费产生的3个因子上的综合得分, 再把该得分作为31个省份的属性, 采用离差平方和(ward)方法进行聚类, 最后将城市分为三层,对整体进行综合评价和说明。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分析 一、引言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地区、一些乡村、一些居民群体的生活目前与小康指标仍有差距,有的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国现有65%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居民的生活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因此,笔者就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问题作一研究,并以此寻求合理的解决思路。 二、因子分析法 、统计思想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以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成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试图用最小个数的不可观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可观测的每一个变量。 、因子的确定 利用2014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资料。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15)》做因子相关性分析得: 表一、相关矩阵表

经济法与合同法课程论文

经 济 法 与 合 同 法 课程论文 系别:土木工程 班级:建工0703 姓名:

经济法与合同法课程论文 本学期选了赵老师的经济法与合同法,受益匪浅、老师讲的很认真很细心。为我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会让我受益终生。下面本人浅谈一下合同法的学习心得. 合同法作为调整交易关系、维护交易秩序的法律,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律规则。自1981年我国《经济合同法》颁布以来,立法机关先后制定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局面。围绕这三个合同法律,国务院及各部委又先后制定了一大批合同条例及规章,1986年《民法通则》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债和合同立法在走向完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由于现行"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彼此间存在着内容重复、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尤其是缺乏规范合同关系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制度。因此,我国合同立法还极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有鉴于此,立法机关决定制定一部统一的合同法,使"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趋于统一和完善。 一、关于合同的概念 合同概念的探讨是统一合同法的制订首先应解决的课题。讨论合同的概念并不在于单纯获得某种学理上和逻辑上的满足,而主要在于明确统一合同法的规范对象和内容。换言之,鉴于合同已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我国需要首先考虑统一合同法中的合同概念是什么?它应当包括哪些合同、规范哪些合同关系? 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合同的概念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广义的合同概念。此种观点认为,合同是指以确定各种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协议。换言之,只要是当事人之间达成的确定权利义务的协议均为合同,不管它涉及哪个法律部门和何种法律关系。因此,合同除应包括民法中的合同外,还包括行政法上的行政合同、劳动法上的劳动合同、国际法上的国家合同等。二是狭义的合同概念。此种观点认为,合同专指民法上的合同,"合同(契约)是当事人之间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因此,凡是以确定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协议可称为合同。至于行

经济法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经济法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经济法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篇 《经济法》,杨紫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及修订最新版 《经济法学》,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1999版及修订最新版 《经济法原理》,王保树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及修订最新版 《经济法学》,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及修订最新版 《经济法》,潘静成,刘文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及修订最新版 《经济法教程》,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经济法学理与案例分析》陈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新编经济法教程》陈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经济法学》侯怀霞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经济法总论》,史际春,邓峰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 《中国经济法诸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第1版 《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王全兴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 《经济法的法学与经济学分析》,吕忠梅,刘大洪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 《经济法基础理论》,漆多俊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及修订各版 《欧共体竞争法》,王晓晔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孔祥俊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 《反垄断法研究》,曹士兵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 《税法原理》,张守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金融监管法论》,张忠军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 《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刘大洪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

《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吴锦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经济法论丛》,漆多俊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经济法学评论》,史际春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 《经济法研究》,杨紫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法论丛》,徐杰主编,法律出版社 《财税法论丛》,刘剑文主编,法律出版社 各类报刊杂志,网站有关经济法的论文 《经济法概论》,(日)金泽良雄著,满达人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 《经济法》,(法)阿莱克西、雅克曼,居伊、施朗斯著,宇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经济法理论》,(苏)B、B、拉普捷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室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 《德国经济行政法》,罗尔夫、斯特博著,苏颖霞,陈少康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管制与市场》,[美]丹尼尔、F、史普博著,余晖等译,上海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经济法的挑战》,苏永钦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公平交易法新论》,赖源河编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 《日本税法》,[日]金子宏著,战宪斌,郑林银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 《法和经济学》,[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张军等译,上海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册,[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反托拉斯法》(第二版),[美]波斯纳著,孙秋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经济法课程心得体会

经济法课程心得体会 之前法律给我的印象往往是比较实质性的意义,比如哪些事情可为或不可为,哪些事情符合规定,哪些事情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对于经济法,我更是一知半解。当得知学习《经济法》这个课程以后,我原以为这门课就是告诉我们经济法的有关条例,一定很非常枯燥。但是,学了这门课以后,我了解到很多关于经济法的知识,也觉得非常的有趣。 这门课里,在程老师的讲解中,他穿插引用了许多生动的案例,使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经济法对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所起到的贡献,也了解并体会了法律究竟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维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学完这门课以后,我深化了对法律模糊不清的印象,明确了经济法的概念,全面认识了经济法的功能。 在诸多的经济法条文中,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有着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而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体;在经济法学上,消费者是是在经济运行中与政府和企业并列的三大主体之一;在法学上,消费者是消费权益保护最重要的主体。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力及该权力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应有的效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 在商业界里,总会发生很多买假索赔甚至是知假买假再索赔的案件。而针对这种现象,1993年10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这便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确立的“1+1”赔偿制度。正是因为这种“1+1”赔偿制度的存在,才引发了以王海为代表的一些人,知假买假,通过诉讼索赔,获得收入,新闻媒介称为“王海现象”。 首先,王海的行为是否合法? 一种观点认为,王海购买商品是作为索赔的物证,并以取得双倍赔偿为最终目的,由此可知,王海“疑假买假”、“以假索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商业经营行为。在这一商业经营行为中,“买假”是投资,“索赔”是获利。王海的这种商业经营行为没有进行工商、税务注册登记,因而是一种非法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王海将他怀疑有假的商品买回后就对该商品拥有了所有权,他“以假索赔”是行使所有权的合法行为。再者,商品的最终消费者不一定必须是购买者,商品的购买者有权将该将该商品或自用或赠与他人或用于索赔,他人无权干涉。 对于这个问题,以索赔为目的的“知假买假”者不是消费者,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的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可见,作为消费者,一要有为生活消费需要的目的;二是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三必须是自然人。王海们以获双赔为目的,“知假买假”显然不具备消费者的三个要素,牵强附会地“打擦边球”,认为消费者除生产者、经营者以外的人,硬将他们纳人消费者范畴,这种做法不仅与法律规定不符,也不能使人信服。但是,王海们不是消费者是一回事,应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又是另一回事。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看,王海们的行为有利于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