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家大院解说词

王家大院解说词

王家大院解说词
王家大院解说词

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南端的绵山脚下,东挽绵山,西望汾河,北靠黄土高坡,南面是一片葱茏间的漫漫田畴,以土石山丘为主的灵石县境内,的确是地肥水美风光绮丽之地。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之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总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以上,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怦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

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称为东堡院又叫高家崖,为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的一组建筑群,面积11728平方米,各种院落26座,房212间,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面水,因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

静升王氏家族从太原迁出后,落脚于灵石禹门外沟营村,元仁宗皇庆年间。始祖王实由太原几经周折迁至静升村,渐成巨族,历经684年,至今已传至27世。

走进王汝聪住宅大门,你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位,使我们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隔前院和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下,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建筑的时代性,民族性。

位于大院西边的桂馨书院和花院,面积虽然不大,却也十分幽静,奇花异草使人心旷神怡,即使在封闭的院内仍可登高,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是主人修身养性,吟诗作对的好地方。此外,还有夹院是孩子们上学的私塾,可见主人是多么的重视下一代的教育。的确,王家有不少子孙从此走入仕途。

东部的院子是厨房院,有前,中,后三个院落,里外共七道门,不同身份的人走不同的门,进不同的餐厅,由此可见,连吃饭,庄户人家中都是有等级的。

过了石桥,便是西堡院,此建筑群早于东堡院100多年,它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9800平方米,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

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鹅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位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院院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呼应,相互联系,是一条无形的纽带。

自1997年王家大院以中国居民艺术馆的名义,正式开放以来,这个久藏深闺的室内桃源以及花不知名分外娇得魅力,渐为人们所关注和赏识,这个在中国大地上独处一隅的乡间围院,确实令人为之反复吟哦。

天长宋古城讲解材料

天长宋古城讲解材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天长宋古城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部晋冀交界处,东距石家庄50公里,西距太原市135公里,北距西柏坡65公里,南距苍岩山35公里,境内石太铁路,石太高速,307国道等纵横交错,为石家庄到太原必经之路,素有燕晋通衢之称。天长镇名起于汉,兴于唐,唐为天长镇,置天长军。宋为天威军,熙宁八年也就是1075县治从天护村迁至于此,历宋,金,元,明,清,民国至1958年为历代县治之所,历经883年。 古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古瓷窑,古驿道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两处, 古城墙,王家大院,文庙,城隍庙,大石桥,皆山书院等省级文保单位9处。旧县衙,都堂府,蔡家大院等县级文保单位12处。未定级有重要历史价值遗存40余处。 目前我们所处的的宋古城的开发是2000年开始的,2002年7月1日镇政府迁出王家大院标志着古城开发的正式起步,2007年河北省公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把天长镇列为第一位,2008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古城开发取得丰硕的成果。 基础设施的完善,道路硬化,绿化,王家大院,大石桥等景点的修复,吸引了大量游客。

现在我们所处的就是宋古城大南门的外门会源门,现有的古城墙是在宋代旧城的之上修建的,初时以土为之,夯土成墙,隆庆三年六月大雨,为防水患改砌石壁,后又在东西南三门各增加瓮城一座,我们现在所处就是南瓮城,大家可以看下整个瓮城的城墙非常有特点是河卵石所筑,这是聪明的井陉人因地制宜为防水患便打捞绵河里面的石头来修筑城墙,我们的左手边为龙王庙,右手边为宁河门走水之用,大家可以体会到在古代人力不足于抵抗天灾只得修建庙宇借助神力之无奈。 这是南门的内门名为文明门,现在我们穿过文明门可以从左侧登上城墙看看。 大家往后看周围残存的土墙便是旧城遗迹,扩建之后的古城周长三里五十步,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二尺。古城地势北高南低形若簸箕,固有簸箕城之称,整个古城背靠雪花山,前临绵蔓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开始就设兵镇,历经战乱,古有北宋名将种师闵英勇抗击金兵,今有晋奉之战抗日先烈血染雪花山。 此为览秀楼,原为迭檐圆顶建筑物后被战火摧毁,后来镇政府投资重修览秀楼,有登高远眺苍翠雪花山,俯瞰碧绿绵蔓河,一览秀色之意。 大家也可以这样俯瞰一下瓮城全貌,前后两道门,可以在敌军来犯之际保护城池,也可以在大水上涨之时减缓水情,龙王庙和城墙大部分为后来修葺。

王家大院考察报告

篇一:王家大院考察报告 十一月份外出写生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1/10/24—11/2 考察地点:山西平遥 考察内容主要是:对王家大院的石雕作品的赏析,对技艺的学习和赞赏。 详细内容如下: 这是我们第二次集体外出写生考察,也是大学中最后一次了。这次我们去的地方是北京,山西大同,平遥。每个地方都有它不同的特色。在北京,我感觉的是它是中国的心脏,拥有着丰厚的千年文化,有那种震撼,庄严,繁华,发达,蓬勃发展的感觉。尤其是在紫禁城里,特别雄伟壮观。而在山西,却感受到的是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其中让我感觉挺有情志的是王家大院。我听过乔家大院,没想到还有王家大院呢。见过了才知道,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山西晋商的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大院很宏伟。相比乔家大院的小巧玲珑,王家的风格更豪放。依山而建的风格使得采光效果和布局特色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进入灵石县就能看到它依山形成 的王字型建筑群。相传这样的布局是王家教育子孙不能忘本。大气的王家大院最大的看点是影壁和各个建筑上的雕刻工艺。有门便有壁的北方院落风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王家大院“三雕”艺术品,题材丰富,雕刻技艺多种多样。分为砖雕,石雕,木雕。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各有典故,且工艺考究,集中体现了清代典型的“纤细繁密”的艺术风格。加之文人、画工和雕刻艺人的默契配合,相辅相成,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道家文化的天然选择和佛家文化的空灵境界合而为一,融注于一尊尊、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佳作之中,使之顺理成章地成为华夏古老文明的文化传承载体。王家大院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体现了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随着对王家家大院步步深入的探访,感觉好像一轴儒家文化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恍惚中仿佛看到了中国古代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的礼仪风范。 王家大院的石雕将民间建筑工艺装饰中的“情、理、艺、趣、神”融为一体,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同时展示了传统建筑独具特色的魅力。。我很喜欢王家大院里的各种寓意丰富而又巧妙地石雕作品。因为在一个有地位的王氏家族里,聪明的利用雕刻的方式在大院里装饰。把一些深刻的人生大道理刻进大院,让后代牢记。同时又把对自己家族的富贵的美好愿望传递出来了。那些石刻很有意思,也蕴含着很深刻的寓意,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走进王家大院,首先看到的是门口的很大的砖雕影壁:狮子滚绣球。 它属于浮雕形式,雕刻细致,生动形象。有着子 嗣兴旺之寓意,大狮小狮比喻太师少师,彩带表示好事不断,绣球上的钱纹又有富贵之意。狮子是兽中之王,可威服百兽,镇宅辟邪,因此是权威势力的象征。在这里,我具体分析王家大院里的石雕艺术。这是王家大院的石雕门枕石,上松下竹,又想两幅美丽的山水画。我记得导游说过,松竹,代表着不同的寓意,一个是坚强,一个是正直。这也象征着王氏家族的刚强正直的作风。并且把它们置于大门口显眼处,这更是显示王氏家族的人品的高洁。在王家大院里,上上下下都是富贵,权势,地位的象征和寓意。再看王家的石雕匾额----贝叶。雕刻细腻,脉络清晰,正反分明,一波三折具有动感,有御沟题红,千古佳韵之说。进入大院,不大的地方却有着不同的石雕,有着丰富的寓意。这是一组精致的石雕台阶----

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3篇

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3篇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总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下面是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同时,有

十都古村介绍

江南豪宅博览园——十都村 一、概述 (一)地理位置 古代,十都村有许多桂花树,又称桂林,位于江西省广丰县南部嵩峰乡,地理坐标:北纬28°22'56”,东经118°24'24” (二)环境条件 十都村处于山环水抱之间,村落坐落在盆地小平原上,一股大溪水与另一股小溪水弯弯曲曲在村口汇合,在山水的自然神功作用下,使村落形态如威猛的“啸天犬”。 自北向南,光山坞——大溪街——大溪水——横街——商市——村庄民居——小溪水——禁山培。依次形成了十都“山——街——水——市——居——水——山”的村落整体形态。 十都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6°C,常年平均降雨量1626.9mm,无霜期约262天,四季雨量分布不均,71.4%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平均日照时数1880小时。 (三)十都村规模 十都村现有1250户,5388人,分为31个村民小组。全村有民居1400余幢。其中明代建筑30多幢,清代建筑150多幢,民国建筑

600多幢。既有江南第一民宅——十都大屋,有秀毓鳌峰、厚德辉宏、上祝家、花堂门、显白公祠、童家大屋、沈氏宗祠,又有兵站、古戏台、古桥、古代水圳、古代水坝等。现存古建筑占地面积逾17万平方米。 (四)交通 据明、清旧志记载:“自县治至郡城(上饶)黑灯瞎火十五里,至江西省城七百余里,至京师(今北京)四千九百里,水路五千八百里。”如今,县乡沥青公路沿村前光山坞山脚而至,距县城永丰镇28公里,走山路到浙江江山县廿八都镇约15公里,福建浦城县约70公里,交通便利。 古代的十都,既是广信府通往浙江、福建陆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广信府、浙江、福建等相邻地域货物的集散地。那时人员、货物的交通来往,都以肩运为主。古代十都,既是广信府通往浙江、福建陆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广信府、浙江、福建等相邻地域货物的集散地。昔日广信府交通取道有二:一从水路经鄱阳,入长江、进上海;一从浙江江山、福建浦城进出赣、浙、闽三省,而十都正是这毗邻三省的主要出入口。这些地域皆壤地相邻,通衢大道上,挑伕如蚁,摩肩接踵,夜伏昼行。从明末至民初,十都号称“小杭州”,繁荣发展程度很高。由于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阳光驿道上,摩肩接踵的挑伕已不见踪影,但沿路歇脚路亭、客馆、驿站建筑的遗址仍存。

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

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是中国最大的民居建筑之一,也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范文1: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 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台山归来不看庙”、“王家归来

不看院”的说法。且流传甚广,近乎约定俗成,可见王家大院的地位之重。王家大院还是倍受关注的影视拍摄基地,近年来先后有《沧海桑田一百年》、《古镇大河》、《关中往事》、《熬年》和《吕梁英雄传》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在此拍摄。使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了王家大院。 崇宁堡建筑群的总体建筑与红门堡相似,建筑意象为“虎卧西岗”的院落布局,整体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设立于崇宁堡内的“力群美术馆”,陈列着灵石籍当代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的全部作品,是力群总体艺术形象的结晶,它将历史地传之后世,并在文艺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

王家大院简介

王家大院简介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灵石王家大院被人们称誉为“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以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对海内外游客开放。 崇宁堡建筑群的总体建筑与红门堡相似,建筑意象为“虎卧西岗”的院落布局,整体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设立于崇宁堡内的“力群美术馆”,陈列着灵石籍当代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的全部作品,是力群总体艺术形象的结晶,它将历史地传之后世,并在文艺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现在,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依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其中,基本上恢复了王家当年的历史风貌。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风格;大多数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范。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博物馆,是目前海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 到王家大院游览过的人,都认为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其实现在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据王家史料和现存的实物考证,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十六年,静升王氏家族的住宅,随其族业的不断兴盛,在村中,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不断延伸,渐修渐众,营造了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巨的建筑群体,远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宫庞大。在静升村“五里长街”和“九沟八堡十八巷”的版图里,王家至少占据了五沟五巷五座堡。其中,完全城堡式的五座住宅群,在地盘规模之体内,更张显出其磅礴的气势。据王家史料记载,当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龙、凤、虎、龟、麟”五

最新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最新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篇一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李家白手起家,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兴盛,而尤为难得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当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个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紧要关头,李家站出来大行善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接济穷人。而且李家的粥棚有标准,就是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做过这样的好事,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光绪三年,

山西绵山导游词

山西绵山导游词 绵山导游词1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

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绵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绵山下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留下了田虎带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对垒的故事。绵山还记载有南宋李武功、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的事迹。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再起。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之后介休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在绵山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绵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万”和爱国主义的特殊风景线。 绵山开发,开始于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动开始于春秋时期,此时介之推已携母来绵山隐居。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佛教寺院──铁瓦寺。《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 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

河北廊坊霸州胜芳古镇导游词

河北廊坊霸州胜芳古镇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XXX,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霸州胜芳古镇参观游览。我是此次霸州胜芳古镇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霸州胜芳古镇。 胜芳镇位于霸州市境东南部,东殿溢流洼,中亭河北岸、距北京 120 千米,东邻天津 35 千米,西距京九铁路霸州站 26.3 千米。解放前,胜芳镇隶属文安县,1948 年胜芳解放,成立胜芳市,后与霸县合并为胜霸县,后从霸县析出称为县级独立镇,1958 年后并入霸县为建制镇。现在胜芳镇隶属河北省霸州市。全镇总人口 17 万,其中常住人口 12 万人,流动人口 5 万余人,镇域面积104.7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18.6 平方公里。而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胜芳古镇地处霸州市以东 35 公里,东距天津 20 公里的东淀中游北岸,人口 7.8 万。东淀是河北仅次于白洋淀的一处湿地洼淀,面积约 350 平方公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是河北又一著名水乡,特产松花、东淀蟹、芦席,文化上,以民间花灯、花会及渔歌小调闻名。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胜芳古镇景区,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贵重物品随我下车。 “胜水荷香,万世流芳”。2500 年的历史形成了胜芳独具特色的古镇文化。在胜芳的文化特质中,既有江南“水”文化的轻灵,也有开放前瞻的商业文化,更有移民文化的包容。这种特异的历史文化传承,与自然资源相叠加,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持续、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胜芳的历史地位。目前全国 71 个古镇里只有 3 个在长江以北,而胜芳在京、津周围极为突出,胜芳既有京津的风度,又有水乡的味道。没有商业的繁荣就没有古镇胜芳。古镇的老街是经过重新整修的,据说只有这座王家大院还保留着原来的建筑,所以,我们先来游览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中国传统的清式风格,雅号“师竹堂”,始建于光绪六年(1880 年)。原来含有四个小院,东北角小院为欧式建筑,东南角小院为非洲式建筑,西北角小院为清式建筑,西南角小院为进大门前院,欧式门窗,四面回廊。整体建筑中西合璧,交相辉映,为国内独有,大院建筑当时耗资三万两白银。三道门风格各异,其中大门为大虎座门楼,门楼上额砖雕,刻工精细,共三方,中间一方为北京白塔寺,左侧一方为上海百老汇,右边一方为天津墙子河。现为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惜在 1976 年唐山大地震中,西南,东南两院及大门,二门等均被震毁,万幸的是西北和东北两院完好如初,让我们得以欣赏它的华丽风采。1958 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刻系师生曾观摩采访过,大门楼全宽 4 米,全高 5 米有余。 游客朋友们,咱们接着往里面走。胜芳有三宝:戏楼,牌坊,文昌阁,戏楼就在王家大院隔壁,建于乾隆年间。六十年代被拆除,如今的戏楼是原样重建的。大家抬头看一下戏楼里面的牌匾,第二个字是清代名士为发泄对贪官污吏的愤恨,故意把“官”字上面的帽子去掉了。 另外,这里还是一个很有历史积淀的地方,1948 年底,天津解放前夕,一大批准备接收天津的干部集中在这里培训,特别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日报等宣传单位的最初组成人员就都集中在这里。大家往右手边看,这个房间就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诞生地,来到这里,我无法抑制对革命先辈的孺慕之情。当年,我们的第一任老台长鲁荻等十几个人就在里面学习培训,准备接收国民党的天津电台。除了一个人曾经在天津电台工作过,其他人都是外行。其中有四

秦皇岛市概况

一、秦皇岛市概况 秦皇岛,简称秦,位于河北省东北部,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因公元前215年中 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 名的城市。以山海关、北戴河和老龙头而闻名于世。现为河北省省辖市,拥有全球最大的煤 炭输出港。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秦皇岛市 旅游资源集山、河、湖、泉、瀑、洞、沙、海、关、城、港、寺、庙、园、别墅、候鸟与珍 稀动植物等为一体,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是开展多项目、多层次的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旅游 者旅游休闲的最佳场所。秦皇岛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西接唐 山,北接承德,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 济区的结合部。2014年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发布,我市名列中国最 幸福城市20强,在地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位。 二、秦皇岛市旅游资源统计分类及其分布状况 (一)旅游资源分类 秦皇岛市旅游资源集山、河、湖、泉、瀑、洞、沙、海、关、城、港、寺、庙、园、别 墅、湿地、滩涂、候鸟与珍稀动植物等为一体,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是开展多项目、多层次 的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旅游者旅游休闲的最佳场所。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全市旅游基础设施 和景点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逐步形成了以长城、滨海、生态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目前,开辟了长城文化、海滨休闲度假、历史寻踪、观鸟旅游、名人别墅、山地观光、海洋 科普、国家地质公园、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城乡双向游、会议旅游、工业旅游等多种精品 旅游线路,并每年举办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这些旅游线路和节庆活动都备受 国内外游客青睐。秦皇岛一年四季皆景,可供旅游者探险猎奇、巡游揽胜。 从秦皇岛市旅游单体的统计结果(表1)可以看出,在主类层次中,“F 建筑与设施” 类旅游单体数量最多,共有17个,占秦皇岛市旅游资源总数的31.76%。在主类层次中,缺 少“D天象与气候”这类资源。而单体活动场所和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数量较多,这可能和 秦皇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有关。秦皇岛酒文化非常突出,长城干红葡萄酒名 扬四海,在“H 人文活动”类的亚类“HC民间习俗”中,华夏长城庄园酒窖是亚洲第一大 酒窖,被人们誉为“美酒天堂”。酒窖的天然结构,是华夏长城干红在陈酿中完美醇熟。 表1 秦皇岛市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亚类旅游资源(部分) 数量 自然旅游资A地文景观 AA综合自然地 旅游 角山长寿山天马湖天马山象山祖山 6 AB地质地貌过 程行迹 葡萄沟鲍子沟段家沟背牛顶董家口碣石山 仙螺岛渔岛翡翠岛 8 B水域景观 BA河段柳河北山 1 BB天然湖泊与 沼池 桃林湖天马湖燕塞湖 3 BC瀑布 BD泉

最新的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最新的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范文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最新的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范文(一)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郭嘉伟,也可已叫我小郭导游,我今天带大家参观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20xx年初,被评为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它建筑在清朝,它传承5020xx年的历史,20xx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15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王家大院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共有2078个房间。 大家看到的每个台间上和柱子上都有成双成对的狮子在滚绣球,俗话说的好,狮子滚绣球,越滚越富有,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狮子滚绣球,好事儿在后头,我也希望大家越来越富有。 现在我们来到了王家的后花园,这里曲水流觞,百鸟花香,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这里是人们来这里乘凉玩耍的地方,这里地形比较高,从这里的长城向远眺,可以看到一大部分王家大院的景色。 1/ 11

好了,现在开始自由活动吧,我要留下几个注意事项:不可以破 坏花木,不乱丢垃圾,不破坏公物,以防小孩儿和自己的行李丢失,祝大家玩的开心。 最新的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范文(二)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乘坐前往山西的列车。我是导游胡玉娟,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首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目的地——山西大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由巩俐主演,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中的陈家大院就是在山西的乔家大院拍的。因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山西大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无论哪个季节,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片黄土地,一片未开化的混沌,犹如盘古开天辟地似的景观,不经意间的觉醒,几经沧桑,终于在古今变迁之后成为一处独特的地域风情。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那富丽堂皇中蕴含的深邃让他印象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子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积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10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史上之荣耀。”山西,地理位置独特,中院于北方游牧民族物资交换的腹地,加之晋中南地少人稀,人们理所当然 的选择了外出经商。因为诚实守信的性格和团结勤俭的作风以及严谨2/ 11

成都平乐古镇介绍

成都平乐古镇介绍 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与水口、油榨、孔明、临济、道佐、火井等镇乡毗邻,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 古镇历史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用飞沙堰分为“内江”、“外江”,形成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到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火井县治设在平落达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后属邛州直隶州,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1950年镇、乡分置,1983年4月撤乡建镇,称平落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2004年9月,邛崃市实施区划调整,撤消紧邻平乐的下坝乡建制,将原下坝乡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统称平乐镇。 平乐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所辖邛崃市西南部,是邛崃市辖最大的建制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之美誉。平乐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古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达85%。 平乐古镇历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发源于省级风景旅游区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 远望去如云盖地。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平乐之神奇,弹丸之地演绎了中国丰厚而灿烂的历史文明。 南方丝绸之路上,似乎还回响着驮运丝绸的马队清脆的马蹄声、铜铃声;古川南蜀道里,似乎还飞扬着诸葛亮率大军西征和七擒孟获的猎猎军旗;神秘幽深的李家大院,似乎还传诵着“天下第一圃”的进贡佳话;石板市井之间,似乎还传承着司马文君的浪漫爱情;竹海掩映中的金华山,似乎还讲述着“三教合一”的神话;青山碧水的芦沟幽谷,似乎还彰显着蔡伦后裔的聪明智慧…… 基本情况

山西王家大院分析

—浅析山西灵石“王家大院”

一、山西民居建筑概况 (一)山西民居建筑概况 (二)山西民居建筑的历史 (三)山西民居建筑的环境特征 (四)山西居住方式 (五)山西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与空间组合 二、对山西民居建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山西民居建筑突出的特点——防御性强 (二)山西民居建筑结构布局科学合理 (三)山西民居建筑总体布局讲究寓意 (四)山西民居建筑“三雕”装饰应用广泛 (五)山西民居建筑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山西的村落无论大小,很少没有一个门楼的。村落的四周,并不一定都有围墙,但是在大道入村处,必须建这种一座纪念性建筑物,提醒旅客,告诉他又到一处村镇了。河北境内虽也有这种布局,但究竟不如山西普遍。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穴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财主住宅院落,到城市中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殊之点。第一个特点:窑洞。就是在黄土地上挖出洞穴以供居住。不用说,黄土层是它产生的自然条件。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坚硬,开挖洞穴不易倒塌,再加木材较少,所以自古以来,窑洞就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据考古工作者的报告,在山西垣曲县古城东关、芮城县南礼教、夏县东下冯都曾发现有新石器时期的土窑洞遗址,它已经有单间、双间、半地穴式、平地横挖等各种式样的窑洞及窑洞群。①由于这种自然条件,加之交通的不便,在以后漫长的年代里,窑洞一直是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群众所熟悉王宝钏寒窑受苦十八年的故事,相传就发生在山西南部。明代无名氏的《过河曲》诗,刻画了晋西北山区的窑洞风情:“山路崎岖沟涧多,此心兢业畏磋跎,玉蹄铁勒高低步,白雪黄沙上下坡,土屋不闻鸡犬叫,人家犹恐寇戎过。”土窑洞中是听不到外面鸡犬之声的,这首诗写出了真实情况。 第二个特点:砖瓦四合院。大都存在于汾河盆地的小平原上,这里的地形不便于挖窑洞,而黄土和煤炭却是烧制砖瓦的原料,这就造成它产生的有利条件。当然在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还是使用土坯造墙、炉渣抹顶的平房,或部分用些砖瓦。但明清以来,山西商业活动发达,特别是清中叶以后票号商业发展很盛,积累了相当财富,在山西平川地区,修建砖瓦房极为盛行,一般是四合院、三合院,也有一进两院、三院者,甚至有联串几个大院形成建筑群的。如在襄汾县丁村和祁县乔家堡现作为民俗博物馆的建筑物就是其中的代表。正如清代传教士刻画的那样,“在乎原地区,许多村庄的房屋是平顶的,而盖的好的房子带有高高的塔楼,呈现出城寨的式样。甚至在不能修建这种精美建筑的地区,大多数山西房屋也有坚固的砖墙和瓦顶”(同上)。这种砖瓦房四合院除了适合自然条件而外,无疑也是当时小农经济、商业资本的需要,同时也是几世同堂大家庭、家长制的产物。因为当时家庭实际上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四合院、三合院以至多进的建筑群正是适应这种条件和要求的居住形式。

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范文

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范文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下 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 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 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 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 李家白手起家,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兴盛,而尤为难得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当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个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紧要关头,李家站出来大行善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

王家大院建设风格综述

王家大院建设风格与定位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个人家庭生活哲学的写照,寄寓了驱邪祈福等信仰观念,折射出一民族或国家的政治伦理、文化传统观念。作为民居的四合院,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王家老宅在原址的基础上重建,规模上扩大了尽20倍占地5亩。设计为民居四合院“王家大院”,装饰为明清风格。现就“王家大院”的修建,从选址到修建风格与定位提出以下论述观点: 一、选址的风水格局 古代建筑选址遵从于“堪舆”学说,“堪舆”学如今演变为“风水”学说。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天”为环境,建筑的风水。从精神世界理解,风水的好坏决定了主人的一生。从现实世界理解,原因不是风水,其实是“人”。“王家大院”的修建是灿烂古代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个人家庭生活哲学的写照,寄寓了驱邪祈福等信仰观念,所以它也离不开“天人合一”风水。 《何知经》有云“何知人家富了富?圆峰磊落缘朝护。”圆形山头使人联想起殷实的米囤和富人的便便大腹,因而象征富足。

住宅两边有圆头山峰拱卫,象征拥有无尽的财富。“何知人家出富贵?一山高了一山高。”绵延向上的山峰象征家运连续攀升,子孙官禄一代高过一代,当然既富且贵。 “何知人家出富贵?一山高了一山高。”绵延向上的山峰象征家运连续攀升,子孙官禄一代高过一代,当然既富且贵。 如《宅外形吉凶图说》:“中央高大号圆丘。人口赀财多富贵,二千食禄任公侯。”意思是在中央高的圆丘上修建阳宅,会使家运发达,人多财旺,子孙封公侯。圆丘外形圆满向上,象征富有和升迁。“宅东流水势无穷,宅西大道主亨通。因何富贵一齐至,右有白虎左青龙。”“朱玄龙虎四神全,男人富贵女人贤。官禄不求而直至,后代儿孙福延年。 “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行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之地”。背山面水,又有道路交通,起居方便,山清水秀,当然是一块好地吉宅环境上乘之选。 纵观王家老宅山水环境,暗合风水之妙! 二、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从“王家大院”的布局看,在纵轴线上配置主要建筑,再在主要建筑的两侧或对面布置若干座次要建筑,组合成封闭性的空间形成标准的四合院,符合民居广泛采用的四合院式布局方法。

酉阳龙潭古镇景区讲解词

酉阳龙潭古镇景区讲解词 欢迎大家来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龙潭,我是今天为大家服务的讲解员。开始我们的旅途之前,我有一些小小的要求。保持警惕心,希望大家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跟紧大部队,否则您就听不见精彩的讲解了;做文明旅游人,古镇一砖一瓦都有故事,希望大家不要随意刻画,否则就“篡改历史”了;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旅有所闻、游有所获。如果途中有什么问题,请随时联系我。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以游客中心为起点,南至龙翔书院(希望小学)穿过老派出所进入石板老街,可以游览万寿宫、中码头、中山公园、大众风雨廊桥、观湄舒河景;北经柴炭行或七步砍可游览吴家大院、“义瑞号”奇石馆、基督教堂;西经菜蔬行、人民路中段转入九桥溪路可游览王家大院、九桥溪古井群,回到游客中心。 “酉阳孤塔隐山岚,巨石撑天未可探,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这是《国歌》词作者诗人田汉离开龙潭时所作,表达了对龙潭的眷恋。龙潭古镇,已经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相关诗词还有很多。 龙潭古镇地处酉阳东南部,东濒酉水,南接秀山。历史上,曾是许多州县的政治中心。这里土地肥沃民殷富,风暖太和鱼米乡。人文厚重,民风和睦,历史悠长。在两千多年的悠悠岁月中,荆楚文化、巴渝文化与中原文明在这里相互交融,历史为古镇留下了众多的文物

古迹和文化遗产,孕育了古镇璀璨的民族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 那么,“龙潭”二字是怎么得来的呢?在起初建立时,镇东西侧各有一处泉眼,四季出水,清澈透亮,犹如龙眼一般,于是称为龙潭。正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根据乾隆《州府县志》记载,龙潭当时属酉阳寨,叫“梅树龙潭”。以前的梅树龙潭在乾隆元年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先辈们才迁到现在的龙潭古镇处,于是废梅树,叫龙潭,沿袭至今。我们今天所要看的,就是270多年以前重建后的龙潭古镇。 自清代以来,龙潭凭借龙潭河、酉水河之便,逐渐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商业集镇。水陆运输繁忙,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在渝东南一带很有名气,曾有“货龙潭”、“小南京”之称。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江河航运是重要的交通方式。那个时候的龙潭,码头林立、船来船往、商贾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商人们将布匹、精美的瓷器运来,又将龙潭的桐油、茶叶、生漆运出去,这种码头贸易,搞活了龙潭的经济,形成了“货龙潭”的格局。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地处龙潭河畔和319国道旁的龙潭,成了抗战时物质搬迁的中转地。那时的龙潭,各大银行、货运公司在此落户,镇上居民猛增到五万人,被往来商客称为“小南京”。 龙潭古镇还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小小古镇出了许多名人。古镇人民崇尚耕读、推崇商贾、重视教育的思想在这里蔚然成风,早在清代龙潭就已设立了公学。上世纪初,龙潭的富商大贾,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门求学成为风气,那一时期,龙潭人出国留学者就在百人以上。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如赵世炎、赵君陶、赵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