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心脏和血管

3.心脏和血管

3.心脏和血管
3.心脏和血管

《心脏和血管》教学反思

山海天实验小学王倩倩从接到课题到正式讲课,凑巧一个星期的时间,现在课讲完了,成绩也出来了,有一些感受不吐不快,还有一些经验一定要记录下来,更多的是收获要晒一晒,以慰藉这些天的焦灼、汗水、泪水······

流程篇

1、先定出一份统统的教案初稿,包括实验材料,小组汇报、课件等。关键是整个课的所有环节一定要统统。

2、马上试课,第一遍自己试一试。

3、一定要按照自己试课后出现的问题,统统的改到自己不想改了的地步,第二遍请专家老师听课指导。

4、整合专家意见,自己定一个新思路,第二次修改好课。

5、第三遍试讲,自己讲或请老师来听都可以。

语言篇

1、第一遍不需要语言特别精炼,因为后期大环节可能会改动,过度衔接语不需要太细。

2、明确本学科的一些专业术语,流程化的精致简短语言。平时要多读书,多练习多实践真实环境中与人沟通时的语言,才能在课堂上审时度势、游刃有余。

内容篇

1、刚开始备课怕内容了解的不全面,不敢定初稿,没有关系,应该先定初稿,后续再丰润内容,从整体到局部补充内容,而不是眼睛紧盯着一句两句话,举步不前。

2、先定本节课的大框架,即课的流程,再补充内容。

骨为流程,肉为内容,状态为外部形态。

状态篇

课堂上的状态受很多因素影响,剖析自身,有以下几点:1、对本节课总体的烂熟把握程度,越烂熟越有底气。

自己又追求完善、没那么自信,所以只有充分的烂熟本课的流程、内容,才能心里有底,启发引导学生时,才能深入浅出、把握住课堂。

2、尽量的将讲课的效果、成绩抛在脑后,只关注自己和学生,把精神劲儿全神贯注到课堂上,才能发挥自己最佳的状态。

3、讲课时,如果害怕、吃紧,就鼓励自己,达到“豁上了!”,不要脸、大不了最差还能怎样,没什么事比得上活着严重,其他都是小事儿的心态,才能驱除吃紧、飘浮、烦乱的情绪。

番外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用一生去备一节课,所以一堂课展现的不是短期的成果,而是一个人的到目前为止的历练、境界、个人素质、魅力,是一朝一夕、一次次经历的体现。

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看书能在精神上塑造人,行万里路能在实际生活中长见识,而阅人无数就是指导我们要结合书中内容和看到表象,真正的去实践、磨练与人交往,与现实打交道的能力。今后,还是要多参加比赛,多在公众场合展现自己,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才能临危不惧。所以功夫要下在平时,关键是平时的各种锻炼机会。

心脏和血液循环知识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识图要点】 (1)⑤________: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 (2)心脏四腔及所连的血管和血液成分 (快速识记“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 (3)心脏壁: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该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________壁最厚。 (4)瓣膜:在心脏内分为房室瓣和动脉瓣,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瓣只能向心室开放,保证了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______瓣只能向动脉开放,保证了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 (5)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特别提醒】 (1)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2)动脉血中一般营养物质较多,但并不绝对,如小肠动脉中的营养物质就比小肠静脉中的少。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心脏的四个腔都是相通的。() (2)静脉中有静脉瓣,动脉中有动脉瓣,它们都能防止血液倒流。() 2. 心脏工作示意图 【识图要点】 (1)图甲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左右心房收缩,左右心室?_____,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动脉瓣则处于?_______状态,从而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进入心室。

(2)图乙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左右心室收缩,左右心房舒张,这时动脉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房。 (3)图丙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房室瓣______,动脉瓣______,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心脏就这样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特别提醒】 (1)心房和心室不能同时收缩,但能同时舒张或交替收缩和舒张。房室瓣和动脉瓣不能同时开放或同时关闭,始终都是交替开放和关闭的。 (2)左心室比右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远,左心室收缩时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网,而右心室收缩时只需将血液输送到肺部毛细血管。 【知识拓展】 (1)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心率平均_______次/每分钟,正常变动范围为60~100次/每分钟。 (2)脉搏:脉搏随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和回缩,正常人每分钟脉搏次数和________ 一样。 (3)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到达的最高值;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数值。表示形式:收缩压/舒张压(千帕)。 知识点2、血液循环 1. 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注:“ ”表示血液循环中的动脉血“ ”表示血液循环中的静脉血 【识图要点】 (1)①____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②____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2.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 体循环肺循环 起点③______ ④______ 终点右心房左心房 血液变化由⑤______血变成⑥______血由⑦______血变成⑧ ____血 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共同规律心室→动脉→静脉→心房

五年级科学下册 心脏和血管3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3教案青岛版 3、心脏和血管教学目标 1、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2、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3、知道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案例背景:本课有一个活动“不同的运动之后我们的心脏的跳动情况是怎样的?”教材中呈现了“不同运动之后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记录表,主要记录孩子们在上课时,唱歌时和运动后的心脏每分钟的跳动的次数。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活动内容:心脏跳动除了和运动有关还与什么有关,因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产生的新问题恰好可以作为拓展活动的主题。因此,我将本课的拓展活动建议内容改为“实际上心脏和血管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们课下可以再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平时有紧张的时候吗?(学生自由汇报 )紧张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学生谈自己紧张时表现)小结:看来同学们也有许多的紧张的时候啊,紧张时脸会发红,这里会咚咚的跳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心脏的跳动。

【课前了解学生在紧张时候的表现,便于在课堂中引出“心脏”的探究主题,使学生意识到探究的源泉来自于生活。】 一、以谈话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生病了,就到医院去看中医。(激起孩子好奇心)哎,你们有没有看过中医啊?那你知道中医是怎样给人看病的吗?(学生自由汇报)中医又是怎样给病人把脉的呢?(学生自由汇报 之后,老师讲解把脉要领,学生跟着做感受脉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你摸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你知道脉搏是由谁引起的吗? 【学生对于中医不是很了解,对于摸脉更是知之甚少,这样导入新课,可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二、进行“心脏和血管”的探究实验活动 1、了解心脏。(学生回答心脏)那到底是不是有心脏跳动引起的呢?要想了解这个知识,我们先来认识心脏,你知道心脏的大小和形状是怎样的吗?心脏究竟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呢?(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教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心脏的位置。)【这一部分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出自己的心脏的位置,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贴心脏的位置,以及出示人体半身模型,使学生通过摆放心脏模型,认识心脏在人体的正确的位置。】 2、听心脏跳动的声音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心脏的位置了,伸出你的手,摸一摸心脏的跳动情况。想不想听一听自己心脏跳动的

心脏血管系统评估

1--10 分钟内容: 这张碟片从简单地回顾健康史的收集开始,接着呈现颈部血管解剖结构,颈静脉压和颈动脉搏动检查,心脏解剖,心脏的视、听、触诊方法,心音的听诊,心杂音的性质和等级,最后以描述检查结果而结束。 你会看到一个检查者对一个健康人进行评估。 健康史的收集,主要有三个主要目的:建立信任和支持性的关系;收集资料;提供资料。在对新病人的健康史的收集,你应该收集全面的健康史;对于寻求照护的有具体主诉的病人,你就应该进行一般的更侧重局部的重点健康史收集。 在任何案例中,你会首先回顾主诉,接着是一般相关症状。与颈部血管和心脏有关的一般症状主要有:胸痛,心悸,呼吸短促、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在检查之前,你要做好准备,使之有成效。有成效的检查要求你知道每个检查结果的意义。心脏检查相关的有:血压,动脉脉搏,静脉脉搏,颈静脉压,体格检查,病人的健康史。解剖回顾——颈部血管结构 首先回顾颈部三大重要血管:颈动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 颈部结构:颈动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胸锁乳突肌 颈动脉在胸锁乳突肌更深部;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下方以适应颈动脉,一般不容易看到;颈外静脉以一个角度从胸锁乳突肌外底缘延续到颈动脉,很容易看到。 颈静脉压(JVP)的评估 颈静脉在颈静脉搏动明显处的最高振荡点处测量其高度;反应右心房压(中心静脉压) 颈静脉压的压:测量很重要,也是体格检查中经常要检查的一个内容。往往作为心血管系统评估的第一步。颈静脉压测量最初感觉很难,但是随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颈静脉压可以提供关于血管状态和心脏功能非常有用的信息。 JVP的测量最好根据颈内静脉的位置。 将检查床的床头抬高30度,病人取仰卧位,头至于枕头上让胸锁乳突肌放松,检查患者 检查颈部双侧,然后让病人将头慢慢左偏,因为检查者一般站在病人右侧。 集中注意力在右侧,先找到颈外静脉,然后找到颈内静脉的搏动。如果有需要,抬高或降低床头,协助你在颈部的低部看到颈内静脉的搏动振荡点。 检查颈静脉压:区别颈内静脉和颈动脉 颈内静脉搏动:柔软,快速,波浪起伏;每一个心脏搏动周期内其有3个波峰,2个波谷;颈动脉搏动:有力的一次向外的搏动; 颈内静脉搏动:几乎不能触诊 颈动脉搏动:几乎都能触诊 颈内静脉搏:在锁骨的胸侧缘的静脉处施加微弱压力,其消失 颈动脉搏动:在静脉上施加压力不会消失 颈内静脉搏:位置随体位变化;在低容量性的病人,随着病人直立其位置越低 颈动脉搏动:不随体位变化 颈内静脉搏:随着吸气位置下降 颈动脉搏动:不受吸气影响 找到搏动点,测量JVP的技术如下: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与血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与血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三课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知道心脏有四个腔及各腔室的名称,知道血液循环的基本路径。 2、学会利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脏的跳动,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播放心脏跳动声音,让学生感知心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心脏跳动一次。 师:你们听到什么? 生:心脏跳动的声音。 师:你的心脏一分钟能跳多少下? 利用脉搏的跳动记录心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感知脉搏并记下每分钟的跳动次数。 师:心脏老是一下一下的跳动干什么?不跳不行吗? 生:不跳就没法活了? 师:为什么? 生:心脏要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 师:送去干什么? 生:保证身体各部分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 (学生如果知道,就简单说一说。如果不知道,直接进入课题。) 师: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的心脏。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心脏的位置。 师:你知道我们的心脏在什么位置吗? 生:在胸部中间? 教师让学生自己摸一摸自己的心跳来确定心脏的位置,并画图标出具体位置。(胸腔正中偏左,同自己拳头差不多大。) 2、探究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刚才同学们说心脏要把血液送向全身,血液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到达全身? 生:血管。 师:通过血管把血液送向全身,然后又向哪去了? 生:在通过血管回到心脏。 师:出去又回来,血液有变化吗?如果没有,那它循环干什么?如果有变化,那它是怎么变得?通过谁来变得? (学生先说一说,可能学生对于这段知识不是很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知道主血管到达后需要小的分支向个具体位置运送,这部分血管我们叫它毛细血管。同时我们还规定,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我们叫它动脉血管,反之叫静脉血管。)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知道血液的循环路线,并且能让学生分出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从全身流回的是静脉,动脉和静脉是通过毛细血管来交换的。 3、探究血管和心脏内的瓣膜 师:通过刚才我们分析的结果来看,心脏共有两个开口,一个出口,一个进口。那么心脏收

项目5心脏血管评估带答案

项目5 心脏和血管评估 1.检查心脏震颤常用() A. 全手掌 B. 食指、中指指腹 C. 食指、中指指尖 D. 手掌桡侧 E. 手掌尺侧 答案:E 2.正常成人安静、清醒的情况下心率为() A.60~100次/分 B.70~100次/分 C.70~90次/分 D.<100次/分 E. >60次/分 答案:A 3.确定第一心音最有价值的是() A. 与颈动脉搏动同时出现 B. 音调较第二心音低 C. 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D. 持续时间长 E.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距离较短 答案:C 4.正常人能听到的心音有几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答案:B 5.有关心尖搏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正常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 B. 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 C. 搏动的直径约2.0-2.5cm D.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右移位 E.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答案:D 6.左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何处移位:() A.右B.左下C.右下D.左 答案:B 7.确定第一心音最有意义的是:() A.与心尖搏动凸起冲动同时出现 B.在心尖部最强 C.持续时间较第二心音长 D.音调较第二心音长

答案:A 8.最易引起第一心音增强的疾病是:() A.二尖瓣狭窄 B 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 三尖瓣关闭不全 答案:A 9.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典型心绞痛疼痛特点的是() A.情绪激动时易发生B.疼痛位于胸骨后C.疼痛性质呈刀割样D.疼痛可放射至左肩E.疼痛常伴有窒息感 答案:C 10.引起咯血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是() 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B.心包炎C.心肌梗死D.肺心病E.心肌炎 答案:A 11.左心功能不全时出现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 A.肺淤血B.腹水C.体循环淤血 D.肺小动脉压力降低E.横膈活动障碍 答案:A 12.心悸伴晕厥抽搐常见于() A.心力衰竭B.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C.心绞痛 D.心包炎E.感染 答案:B 13.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主要由于() A.血浆蛋白降低B.淋巴回流受阻C.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 D.下肢血栓形成E.下肢动脉梗阻 答案:C 14.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是() A.左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0.5-1cm处B.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处

五年级科学教案3.心脏和血管

3.心脏和血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二、重点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抱头下蹲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向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2)学生做下蹲30个,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中,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课题) 二、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一:心脏跳动 1.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呢?你能明确指一指吗? 2.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3. 你认为是什么在跳动呢?你认为它怎样跳动的呢?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

吗? 学生回答 4. 师:出示心脏模型;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师: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脏上面的心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用力握紧,这就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再张开这就相当于心脏的舒张,正是这一收缩和舒张,使心脏里面的血液流出去,又流进来. 师: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而且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探究活动二:脉搏 1. 师: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血管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我们把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我们那些地方可以摸到脉搏呢? (腕部(中医把脉的部位)、颈部、太阳穴等)。为什么到处都有呢? 2. 师: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同学们看到的由红蓝色画出的这一个网络,就是我们身上的主要血管,他们遍布全身,形成了一个血管网,把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 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血管里装满了血液。 3.师: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等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师: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学生猜测与什么有关 3. 猜想:你认为脉搏跳动与什么有关系呢? (1)脉搏的跳动是否与心脏有关?

五年级科学--3-心脏和血管教案

3心脏和血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会查阅书及其他信息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珍爱生。 3、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听诊器、自制听诊器。 教师演示:课件(心脏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图片,游戏规则、相关资料袋)教学过程描述: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感受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抱头下蹲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 2、活动:学生做下蹲30个。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非常喜欢游戏和运动,用这种方式导入,同学们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有了兴致。 3、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中,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在跳动?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心脏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心脏内剖面图) 心脏的形状像个倒置的梨,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心脏是由发达的心肌构成的,内部是空的,可以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左边和右边不通,四个腔都与血管相通。看大屏幕,你能不能指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的位置?(生到前面指。)

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是什么

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是什么 心脏是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而运输血液的管道系统就是血管系统。心脑血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系统,然而心血管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系统。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由心和血管组成,血管又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心是推动血流的动力器官,分为四个腔。即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是什么?让我们一起从以下的文章内容了解一下。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给躯体供氧和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等)。 心脏是通过从躯体收集乏氧血液,并将其泵入肺,在经过充分气体交换后,心脏将富氧血液泵到全身组织器官来完成其功能。每次心搏包括舒张期(心脏各腔室松弛充盈血液)及收缩期(心腔收缩泵出血液)。两个心房一起收缩和舒张,两个心室也一起收缩和舒张,心房与心室的动作不同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其余部分由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及静脉组成。动脉强而柔韧,它运载

从心脏来的血液,并经受最高的血液压力(血压)。动脉血管的回弹性有助于维持两次心搏之间的血压。较小的动脉和小动脉壁的肌层能调节其管径以增加或减少流向某一区域的血液。毛细血管非常细小,其管壁极薄,它在动脉与静脉之间起桥梁作用。 毛细血管管壁可允许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同时亦允许组织内的代谢产物进入血液。随后,这些血液流经小静脉、静脉,最后回到心脏。由于静脉的管壁薄且通常管径比动脉大,因此,在运送相同体积的血液时,其流速较慢,压力亦较低。 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是什么?通过以上文章内容的详细介绍,相信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美国莫瑞州立大学营养学教授和注册营养师杰弗里·弗莱姆博士表示,心脏病饮食最关键的一点是减少肉食摄入量。少吃肥肉、奶油、黄油等高脂食物,少吃动物肝脏、脑和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豆类食品,黄豆中富含的卵磷脂和无机盐有助于防治冠心病。

(整理)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3.《心脏和血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3.《心脏和血管》精品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会查阅书及其他信息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置;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教科书分析 本课继《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之后,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脏、血管,测量心跳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了解心脏、血管组成了人体奇妙高效的运输线路,把养分和氧气送到全身各处,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因素,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预防和保健知识。 活动准备: 教科书以简洁的文字提示了学生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长胶管、漏斗、秒表等。 学生课前应搜集有关心脏和血管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制作简易听诊器的材料:剪刀、长胶管、漏斗等。教师可准备有关心血管方面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测一测我们的脉搏。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测试脉搏活动。教科书展示一幅学生测试脉搏情景图,同时出示一个活动记录表。根据表格的提示,引导学生主要测试人在静坐、轻微运动、剧烈运动等状态下的脉搏。 二是探究脉搏产生的原因。教科书由卡通提出问题:脉搏的跳动是谁引起的?按“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过程进行。资料卡呈现出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脉搏的产生是由心脏跳动引起的。人在不同状态下,心脏跳动的快慢不一样,由此引起脉搏的搏动也产生不同。 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运动、游戏的场景,让学生分别做轻微的运动、剧烈的运动,

最新小学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精编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心脏和血管》 课型:解暗箱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科学探究目标:根据现象合理猜想,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教学材料准备: 1.模拟心跳实验材料:一次性输液管(中间部分)、红色的水、五色无色的水、培养皿等实验材料; 2.听诊器、心跳测试记录表、血液循环彩色图片、彩色粉笔;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我们中国的中医技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诊断方法讲究望、闻、问、切,同学们知道都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吗? 生1:望,就是看看病人的气色。 生2:闻,就是闻一闻病人发出的气味。 生3:问,就是询问病人的病情。 师:那有谁知道“切”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搭脉。 师:你们会搭脉吗?(学生自己试着搭脉,很多姿势不正确。)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搭脉的正确方法。首先伸出我们的左手平放在桌上,露出手腕,然后伸出右手中间的三根手指,放在左手手腕横纹处的外侧。感受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1:感觉到一跳一跳的。 生2: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跳动的是脉搏。那你们认为脉搏的跳动是由我们身体中的什么器官的活动引起的吗? 生:心脏的跳动。 师引入本课研究主题:心脏和血管(板书:心脏和血管) 二、活动过程 (一)自主探究,认识心脏。 1.想一想,猜一猜

心脏与血管

一、心脏与血管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1、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 2.、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他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 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3、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生命过程中,心脏不断作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舒张时容纳静脉血返回心脏,收缩时把血液射入动脉,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通过心脏的这种节律性活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瓣膜的规律性开启和关闭,推动血液沿单一方向循环流动。心脏的这种活动形式与水泵相似,因此可以把心脏视为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 不论体循环或肺循环,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再返回心房。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心肌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的主干行走于心脏的表面,其小分支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肌,并在心内膜下层分支成网。心肌的毛细血管网分布极为丰富。毛细血管数和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因此心肌和冠状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可以很快地进行。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相互吻合。正常心脏的冠脉侧较细小,血流量很少。因此当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时,不易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可导致心肌梗塞。但如果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作用。 二、与心血管有关的疾病 心脏病是心脏及血管疾病的统称,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血管栓塞等一组疾病。他们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各异。最关键的基础性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早搏等症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浆中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等物质含量过高,导致动脉内膜损伤,继而出现内膜增生,内膜下胆固醇沉积,逐渐使动脉管壁变厚、变硬、变脆,管腔变窄,从而使血液流通的量和速度下降,使远端的脏器出现氧气、养料供应不足、代谢下降,功能失调,最后引发一系列病症表现。原因分内因(包括临床因素等)和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等)。 从遗传因素的角度看,有些家庭是冠心病家族、有些是糖尿病家族,有些是肿瘤病家族,有些是精神分裂症家族。有家族病史的人,可能是隔辈遗传,也可能是父辈遗传。年龄和性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据对北京地区35岁以上的70万人的调查,冠心病和脑溢血的发病率每大10岁增高3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在性别上,女性在更年期前受卵巢激素保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很少得冠心病和发生心肌梗塞,因此50岁以前心肌梗塞病的男女比例是9:1;但是5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萎缩,心肌梗塞病人也随之增长,60岁时男女比例为3:1;到70岁时,男女的比例已接近1:1;到80岁时,女性略多于男性,这组数字表明,女性更年期后,要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方面的问题。 “三高”就是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当血脂(主要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超过正

中考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汇编

2010生物中考试题汇编——心脏和血管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温州)17.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 A.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答案:A 2.(2010苏州)19.医生在对小刚进行抽血化验时,是从他前臂的条“青筋”中抽取血液的。该“青筋”属于的血管类型是 A .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 答案:B 3.(2010济宁)13.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手的腕部,这时会发现橡胶软管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血管变化情况是血管①变得扁起来,在橡胶软管下方发现血管②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试判断血管①②依次是 A .动脉、静脉 B .静脉、动脉 C .静脉、静脉 D .动脉、动脉 答案:C 4.(2010徐州)5.图2中D 处血液的特点及其将要进入的血管分别是 A .含氧多 主动脉 B .含氧多 肺动脉 C .含氧少 主动脉 D .含氧少 肺动脉 答案:A 5.(2010福州)8.图1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图2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6.(2010福州)10.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右心房 B。左心房→左心室 C.右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 答案:B 7.(2010龙岩)13.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和静脉 答案:A 8.(2010十堰)87.正常人的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着动脉血的两个腔是 A.左心房、右心房 B。左心室、右心室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房、右心室 答案:C 9.(2010十堰)80.当血液流经下列哪种血管的时侯,才能够与其它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A.毛细血管 B。动脉 C。小动脉 D. 静脉 答案:A 10.(2010济南)23.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答案:A 11.(2010中山)13.根据右图所示判断,P和Q分别是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学方 案) 第四节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酗酒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比较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为了便于课堂学习,应让学生提前调查、收集这方面疾病及防治的资料。

设计理念 这不是一节典型探究课,本节设计突出学生为主线的思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础知识。 2.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3.说出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技能性目标 1.尝试调查、收集资料及实验等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突发性血管疾病的应急办法。 情感性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要1课时完成。

五年级科学《心脏与血管》教学设计

第三课《心脏和血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原地跳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向老师一样原地跳,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2)学生原地跳30下,学生汇报原地跳体验活动中,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心脏跳动 1.师: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吗?你能明确指一指吗? 2.师: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3. 你认为是什么在跳动呢?你认为它怎样跳动的呢?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回答

4. 师:出示心脏模型;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师: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脏上面的心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用力握紧,这就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再张开这就相当于心脏的舒张,正是这一收缩和舒张,使心脏里面的血液流出去,又流进来。 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而且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二)脉搏 1. 师: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血管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我们把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我们那些地方可以摸到脉搏呢? (腕部(中医把脉的部位)、颈部、太阳穴等)。为什么到处都有呢? 2. 师: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同学们看到的由红蓝色画出的这一个网络,就是我们身上的主要血管他们遍布全身,形成了一个血管网,把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血管里装满了血液。 3.师: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等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师: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学生猜测与什么有关 4.猜想:你认为脉搏跳动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脉搏的跳动是否与心脏有关?请同学们读P9研究计划,明晰研究计划的内容方法步骤 学生完成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宇宙中最为复杂的产品——人体。人体充满了神奇和奥秘。科学课就是要使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关注生命就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科学课程标准》在生命世界部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生长发育、生理与健康,使学生在对人体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实验验证、分析整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使学生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材分析: 《心脏和血管》是继《我们的身体》、《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脏和血管,测量脉搏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心脏、血管组成了人体奇妙高效的运输路线,把养分和氧气送到全身各处,并使学生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因素,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预防和保健知识。 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深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内部的秘密更是他们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自主研讨的能力,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孩子对于身体的构造、食物的消化和呼吸系统已经

心脏解剖知识

心脏基本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基本知识 (1)循环的组成和功能: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使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运输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血液的防卫功能。 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经左心室射出后经主动脉—大动脉—微动脉 —毛细血管—微静脉—静脉—上、下腔静脉—右 心房 肺循环(小循环):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主动脉 (2)心脏的结构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泵组成。右心将血液泵入肺循环,左心将血液泵入体循环。每

个心泵均由一个心房(低压腔)和一个心室(高压腔)组成。心房接受静脉回流血, 再经单向房室瓣帮助血流入心室;心室接受心房流入血,再经单向动脉瓣将血液射 入动脉内。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保证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以单方向流动。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收缩期,使心脏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可终生跳动,永不疲劳。有0.4s是全心舒张期,使房、室内压进一步降低,从而促进静脉血迅速回心。 (3)心房、心室、瓣膜 ?心室作用-主泵 心室收缩形成心室-动脉间的压力梯度是引起半月瓣开放和心室射血的直接动力。心室舒张形成的房-室压力梯度是引起房室瓣开放和心室充盈的主要动力。 ?心房作用-辅助泵 心房在心脏泵血中起初级泵的作用,表现在:

1. 心房收缩使心室充盈量增加1/4,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心室肌收缩力加大, 心室泵血效益提高。 2. 心房容积大,房舒期长,房内压低,有利于容纳静脉血液回 心。 瓣膜作用-闸门 1. 决定了血流的方向,是心内血液单方向流动的条件。 2. 与房室协同造就了心腔内压力的变化,是心腔内压力梯度形 成的条件。 泵血的动力来源

最新小学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心脏和血管》 课型:解暗箱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科学探究目标:根据现象合理猜想,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教学材料准备: 1.模拟心跳实验材料:一次性输液管(中间部分)、红色的水、五色无色的水、培养皿等实验材料; 2.听诊器、心跳测试记录表、血液循环彩色图片、彩色粉笔;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我们中国的中医技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诊断方法讲究望、闻、问、切,同学们知道都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吗? 生1:望,就是看看病人的气色。 生2:闻,就是闻一闻病人发出的气味。 生3:问,就是询问病人的病情。 师:那有谁知道“切”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搭脉。 师:你们会搭脉吗?(学生自己试着搭脉,很多姿势不正确。)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搭脉的正确方法。首先伸出我们的左手平放在桌上,露出手腕,然后伸出右手中间的三根手指,放在左手手腕横纹处的外侧。感受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1:感觉到一跳一跳的。 生2: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跳动的是脉搏。那你们认为脉搏的跳动是由我们身体中的什么器官的活动引起的吗? 生:心脏的跳动。 师引入本课研究主题:心脏和血管(板书:心脏和血管) 二、活动过程 (一)自主探究,认识心脏。 1.想一想,猜一猜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经典

心脏和血管 一、选择题 1.(2011菏泽)20.北京奥运会后,意失利自行车选手雷贝林被查出服用新型兴奋剂药物C FRA.,因而被取消竞赛成绩.这种新兴奋剂能够持续性地促进红细胞的载氧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服用CFRA后,在一定时间内,体内红细胞载氧能力变化的曲线图应该是 2.(2011丽水)3.正常的人体血液成分中不含有的是 A.红细胞 B.卵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3.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与静脉 4.(2011温州)13.下列人体血液的成分中,能运输氧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糖 5.(2011福州)13人体内能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A主动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毛细血管 6.(2011苏州)15.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7.(2011苏州) 38.右图为某同学用丝带扎紧上臂的示意简图。发现丝带下方(近手指端)的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扁;丝带上方的血管③膨胀,血管④变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rray A.血管①、④是动脉 B. 血管②、③是静脉 C. 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③低 D.血管④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②高 8.(2011苏州)45.张大爷最近经常头昏、乏力,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下表为部分检查结果(“+”代表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

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膜,包括脏 层和壁层。脏层紧贴心脏, 也称为心脏的心外膜层, 壁层位于脏层和纤维心包 的中间。心包腔(脏层心 包和壁层心包中间的腔 膜)内可容纳10-30ml的 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

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 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

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会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跳。 3、向学生进行心脏保健教育,使学生知道心脏保健基本要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材料:简易听诊器(由漏斗、胶管组成)。 2、钟表。 3、挂图或投影片:人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的纵剖面、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人的消化器官包括什么? (2)人的呼吸器官包括什么? 2、谈话: (1)小肠吸收的养料怎样到达身体各部分? (2)肺吸进的氧气怎样到达身体各部分? (养料和氧气都是靠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 3、讲述:那么血液是怎样运输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学习关于血液循环器官的知识。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人的血液循环器官 (1)出示人的血液循环器官图。

(2)谈话: ①哪些器官是血液循环器官? ②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形状像什么? ③你知道心脏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吗? ④血管有几种? (3)讲解: 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和血管。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形状像个桃,大小如自已的拳头。(出示心脏纵剖面图)心脏是由发达的心肌构成的,内部是空的,可以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左边和右边不通;四个腔都与血管相通。 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动脉血管是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其中通向肺的叫肺动脉,通向身体其他部分的叫体动脉(又叫主动脉),它们又逐渐分成为很多小动脉。静脉血管是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其中从肺流回心脏的叫肺静脉,从身体其他部分流回心脏的是体静脉,静脉也分成许多小静脉。在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连接着许多比头发还细的血管,这就是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 (1)了解心跳是怎么产生的 ①讲述:每人把手放在胸前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 ②学生分别感觉。 ③汇报感觉结果。 ④讨论:心跳是怎么回事? ⑤讲解: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跳一次。 (2)用自制听诊器听数心跳的次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