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和血管

心脏和血管

心脏和血管
心脏和血管

《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脉搏与什么有关

[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让学生在做下蹲活动中,感受心脏跳动和血管的搏动,然后在逐一对心脏的血管进行初步认识基础上,对比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促进学生血液在全身循环的概念的建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重点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抱头下蹲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向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2)学生做下蹲30个,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中,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心脏跳动

1.师::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呢?你能明确指一指吗?

2.师::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3. 你认为是什么在跳动呢?你认为它怎样跳动的呢?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回答

4. 师:出示心脏模型;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师: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脏上面的心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用力握紧,这就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再张开这就相当于心脏的舒张,正是这一收缩和舒张,使心脏里面的血液流出去,又流进来.

师: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而且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二)脉搏

心脏和血液循环知识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识图要点】 (1)⑤________: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 (2)心脏四腔及所连的血管和血液成分 (快速识记“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 (3)心脏壁: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该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________壁最厚。 (4)瓣膜:在心脏内分为房室瓣和动脉瓣,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瓣只能向心室开放,保证了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______瓣只能向动脉开放,保证了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 (5)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特别提醒】 (1)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2)动脉血中一般营养物质较多,但并不绝对,如小肠动脉中的营养物质就比小肠静脉中的少。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心脏的四个腔都是相通的。() (2)静脉中有静脉瓣,动脉中有动脉瓣,它们都能防止血液倒流。() 2. 心脏工作示意图 【识图要点】 (1)图甲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左右心房收缩,左右心室?_____,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动脉瓣则处于?_______状态,从而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进入心室。

(2)图乙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左右心室收缩,左右心房舒张,这时动脉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房。 (3)图丙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房室瓣______,动脉瓣______,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心脏就这样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特别提醒】 (1)心房和心室不能同时收缩,但能同时舒张或交替收缩和舒张。房室瓣和动脉瓣不能同时开放或同时关闭,始终都是交替开放和关闭的。 (2)左心室比右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远,左心室收缩时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网,而右心室收缩时只需将血液输送到肺部毛细血管。 【知识拓展】 (1)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心率平均_______次/每分钟,正常变动范围为60~100次/每分钟。 (2)脉搏:脉搏随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和回缩,正常人每分钟脉搏次数和________ 一样。 (3)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到达的最高值;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数值。表示形式:收缩压/舒张压(千帕)。 知识点2、血液循环 1. 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注:“ ”表示血液循环中的动脉血“ ”表示血液循环中的静脉血 【识图要点】 (1)①____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②____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2.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 体循环肺循环 起点③______ ④______ 终点右心房左心房 血液变化由⑤______血变成⑥______血由⑦______血变成⑧ ____血 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共同规律心室→动脉→静脉→心房

中考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汇编

中考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温州)17.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A 2.(2010苏州)19.医生在对小刚进行抽血化验时,是从他前臂的条“青筋”中抽取血液的。该“青筋”属于的血管类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 答案:B 3.(2010济宁)13.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手的腕部,这时会发现橡胶软管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血管变化情况是血管①变得扁起来,在橡胶软管下方发现血管②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试判断血管①②依次是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动脉 答案:C 4.(2010徐州)5.图2中D处血液的特点及其将要进入的血管分别是 A.含氧多主动脉 B.含氧多肺动脉 C.含氧少主动脉 D.含氧少肺动脉 答案:A 5.(2010福州)8.图1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图2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6.(2010福州)10.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右心房 B。左心房→左心室 C.右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 答案:B 7.(2010龙岩)13.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和静脉 答案:A 8.(2010十堰)87.正常人的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着动脉血的两个腔是 A.左心房、右心房 B。左心室、右心室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房、右心室 答案:C 9.(2010十堰)80.当血液流经下列哪种血管的时侯,才能够与其它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A.毛细血管 B。动脉 C。小动脉 D. 静脉 答案:A 10.(2010济南)23.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答案:A 11.(2010中山)13.根据右图所示判断,P和Q分别是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与血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与血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三课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知道心脏有四个腔及各腔室的名称,知道血液循环的基本路径。 2、学会利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脏的跳动,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播放心脏跳动声音,让学生感知心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心脏跳动一次。 师:你们听到什么? 生:心脏跳动的声音。 师:你的心脏一分钟能跳多少下? 利用脉搏的跳动记录心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感知脉搏并记下每分钟的跳动次数。 师:心脏老是一下一下的跳动干什么?不跳不行吗? 生:不跳就没法活了? 师:为什么? 生:心脏要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 师:送去干什么? 生:保证身体各部分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 (学生如果知道,就简单说一说。如果不知道,直接进入课题。) 师: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的心脏。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心脏的位置。 师:你知道我们的心脏在什么位置吗? 生:在胸部中间? 教师让学生自己摸一摸自己的心跳来确定心脏的位置,并画图标出具体位置。(胸腔正中偏左,同自己拳头差不多大。) 2、探究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刚才同学们说心脏要把血液送向全身,血液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到达全身? 生:血管。 师:通过血管把血液送向全身,然后又向哪去了? 生:在通过血管回到心脏。 师:出去又回来,血液有变化吗?如果没有,那它循环干什么?如果有变化,那它是怎么变得?通过谁来变得? (学生先说一说,可能学生对于这段知识不是很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知道主血管到达后需要小的分支向个具体位置运送,这部分血管我们叫它毛细血管。同时我们还规定,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我们叫它动脉血管,反之叫静脉血管。)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知道血液的循环路线,并且能让学生分出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从全身流回的是静脉,动脉和静脉是通过毛细血管来交换的。 3、探究血管和心脏内的瓣膜 师:通过刚才我们分析的结果来看,心脏共有两个开口,一个出口,一个进口。那么心脏收

五年级科学教案3.心脏和血管

3.心脏和血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二、重点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抱头下蹲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向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2)学生做下蹲30个,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中,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课题) 二、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一:心脏跳动 1.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呢?你能明确指一指吗? 2.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3. 你认为是什么在跳动呢?你认为它怎样跳动的呢?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

吗? 学生回答 4. 师:出示心脏模型;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师: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脏上面的心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用力握紧,这就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再张开这就相当于心脏的舒张,正是这一收缩和舒张,使心脏里面的血液流出去,又流进来. 师: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而且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探究活动二:脉搏 1. 师: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血管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我们把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我们那些地方可以摸到脉搏呢? (腕部(中医把脉的部位)、颈部、太阳穴等)。为什么到处都有呢? 2. 师: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同学们看到的由红蓝色画出的这一个网络,就是我们身上的主要血管,他们遍布全身,形成了一个血管网,把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 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血管里装满了血液。 3.师: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等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师: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学生猜测与什么有关 3. 猜想:你认为脉搏跳动与什么有关系呢? (1)脉搏的跳动是否与心脏有关?

血管和心脏

血管和心脏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血管和心脏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讲述三种血管时:首先讲清楚三种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其次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和搏动,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使学生对动、静脉有感性认识;在讲述毛细血管时,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特点相互适应的关系进行教学,如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这样,使学生对毛细血管的特点容易明白,不致死记硬背,而且有助于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关于心脏部分:结合课上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演示实验及心脏的挂图、模型,由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对心脏四个腔、各腔的结构特点及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的识记效果。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采用边讲边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

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是什么

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是什么 心脏是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而运输血液的管道系统就是血管系统。心脑血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系统,然而心血管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系统。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由心和血管组成,血管又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心是推动血流的动力器官,分为四个腔。即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是什么?让我们一起从以下的文章内容了解一下。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给躯体供氧和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等)。 心脏是通过从躯体收集乏氧血液,并将其泵入肺,在经过充分气体交换后,心脏将富氧血液泵到全身组织器官来完成其功能。每次心搏包括舒张期(心脏各腔室松弛充盈血液)及收缩期(心腔收缩泵出血液)。两个心房一起收缩和舒张,两个心室也一起收缩和舒张,心房与心室的动作不同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其余部分由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及静脉组成。动脉强而柔韧,它运载

从心脏来的血液,并经受最高的血液压力(血压)。动脉血管的回弹性有助于维持两次心搏之间的血压。较小的动脉和小动脉壁的肌层能调节其管径以增加或减少流向某一区域的血液。毛细血管非常细小,其管壁极薄,它在动脉与静脉之间起桥梁作用。 毛细血管管壁可允许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同时亦允许组织内的代谢产物进入血液。随后,这些血液流经小静脉、静脉,最后回到心脏。由于静脉的管壁薄且通常管径比动脉大,因此,在运送相同体积的血液时,其流速较慢,压力亦较低。 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是什么?通过以上文章内容的详细介绍,相信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美国莫瑞州立大学营养学教授和注册营养师杰弗里·弗莱姆博士表示,心脏病饮食最关键的一点是减少肉食摄入量。少吃肥肉、奶油、黄油等高脂食物,少吃动物肝脏、脑和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豆类食品,黄豆中富含的卵磷脂和无机盐有助于防治冠心病。

五年级科学 3 心脏和血管教案

3心脏和血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会查阅书及其他信息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珍爱生。 3、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听诊器、自制听诊器。 教师演示:课件(心脏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图片,游戏规则、相关资料袋) 教学过程描述: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感受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抱头下蹲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 2、活动:学生做下蹲30个。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非常喜欢游戏和运动,用这种方式导入,同学们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有了兴致。 3、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中,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在跳动?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心脏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心脏内剖面图) 心脏的形状像个倒置的梨,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心脏是由发达的心肌构成的,内部是空的,可以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左边和右边不通,四个腔都与血管相通。看大屏幕,你能不能指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的位置?(生到前面指。)5 / 1

心脏和血管教案

心脏和血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怎样保护它们;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置;探究 了解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3、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体验并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 课前准备: 心脏纵剖面、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生病了,就到中医院去看中医,你们有没有看过中医? 生: 师:那,你们知道中医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吗?(停顿) 生:(生示范) (引出摸脉) 师:好了,同学们说的很对,中医就是靠把脉(切脉)来给病人查找病因。 师:中医在给老师看病的时候,老师仔细观察了,他们是这样做的,大家一起来做一 做。伸出左臂平放在桌上,左手微微攥拳,右手中间三个手指并拢,用指肚压在左手 手腕横纹外侧。(师示范)仔细感觉,仔细体会,你摸到了什么呢? 生:一跳一跳的(心脏跳动) 师:你摸到的“一跳一跳的”是由谁引起的?生:心脏跳动(脉搏,为什么会有脉搏,是由谁引起

的)板书:心脏师:这“一跳一跳的”,在医学上叫做脉搏,它是由于心脏的收缩,舒张引起的。 中医通过感觉脉搏来判断病人的病情。也就是说脉搏就是心脏的跳动。 二、内容新授 师: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它的大小,形状是怎么样的?师: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用1—2 个学生说)生:自己比画 师:心脏就象一个倒放的梨,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同学们伸出拳头来比一比。件) 生:(伸出手在胸前模拟比画)师:(停顿)心脏对人来说如此的重要,它的主要作用究竟是什么呢?生:血液循环(心脏就是负责让血液在全身各处循环流动。)师:心脏靠什么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呢?(是谁承担了血液循环的管道呢?)生:血管板书:血管 师:心脏和血管是怎样完成血液循环的?(板书“和”,完成板书)师:(设想组合)心脏要通过血管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心脏和血管是怎样配合完成任务的?同学们来猜一猜。 生:猜想回答(至少5 个个学生,多鼓励)其他的同学还有不同的猜想吗? 师:下面,我们用这个(举模板给学生看)代表心脏,用纸条和毛线表示血管,小组的 同学一起把你们的想法摆一摆。 生:做实验 学生上台展示,揭密血液循环师:好,停下。心脏和血管是怎样组合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猜想。生: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2—3 个) 师:实际上,心脏的构造以及血液循环是非常复杂的,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已经很不简单了。 (你们知道吗?随着血液在人体内流动,人体要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比如氧气,还要将一部分废物排除体外,你们想一想,这些营养物质、废物所走的路线是一样的吗?)生:自由说(你们认为得有几种?那么连在一起的是什么?)

最新小学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精编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心脏和血管》 课型:解暗箱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科学探究目标:根据现象合理猜想,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教学材料准备: 1.模拟心跳实验材料:一次性输液管(中间部分)、红色的水、五色无色的水、培养皿等实验材料; 2.听诊器、心跳测试记录表、血液循环彩色图片、彩色粉笔;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我们中国的中医技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诊断方法讲究望、闻、问、切,同学们知道都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吗? 生1:望,就是看看病人的气色。 生2:闻,就是闻一闻病人发出的气味。 生3:问,就是询问病人的病情。 师:那有谁知道“切”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搭脉。 师:你们会搭脉吗?(学生自己试着搭脉,很多姿势不正确。)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搭脉的正确方法。首先伸出我们的左手平放在桌上,露出手腕,然后伸出右手中间的三根手指,放在左手手腕横纹处的外侧。感受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1:感觉到一跳一跳的。 生2: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跳动的是脉搏。那你们认为脉搏的跳动是由我们身体中的什么器官的活动引起的吗? 生:心脏的跳动。 师引入本课研究主题:心脏和血管(板书:心脏和血管) 二、活动过程 (一)自主探究,认识心脏。 1.想一想,猜一猜

心脏与血管

一、心脏与血管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1、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 2.、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他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 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3、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生命过程中,心脏不断作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舒张时容纳静脉血返回心脏,收缩时把血液射入动脉,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通过心脏的这种节律性活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瓣膜的规律性开启和关闭,推动血液沿单一方向循环流动。心脏的这种活动形式与水泵相似,因此可以把心脏视为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 不论体循环或肺循环,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再返回心房。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心肌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的主干行走于心脏的表面,其小分支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肌,并在心内膜下层分支成网。心肌的毛细血管网分布极为丰富。毛细血管数和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因此心肌和冠状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可以很快地进行。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相互吻合。正常心脏的冠脉侧较细小,血流量很少。因此当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时,不易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可导致心肌梗塞。但如果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作用。 二、与心血管有关的疾病 心脏病是心脏及血管疾病的统称,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血管栓塞等一组疾病。他们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各异。最关键的基础性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早搏等症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浆中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等物质含量过高,导致动脉内膜损伤,继而出现内膜增生,内膜下胆固醇沉积,逐渐使动脉管壁变厚、变硬、变脆,管腔变窄,从而使血液流通的量和速度下降,使远端的脏器出现氧气、养料供应不足、代谢下降,功能失调,最后引发一系列病症表现。原因分内因(包括临床因素等)和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等)。 从遗传因素的角度看,有些家庭是冠心病家族、有些是糖尿病家族,有些是肿瘤病家族,有些是精神分裂症家族。有家族病史的人,可能是隔辈遗传,也可能是父辈遗传。年龄和性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据对北京地区35岁以上的70万人的调查,冠心病和脑溢血的发病率每大10岁增高3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在性别上,女性在更年期前受卵巢激素保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很少得冠心病和发生心肌梗塞,因此50岁以前心肌梗塞病的男女比例是9:1;但是5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萎缩,心肌梗塞病人也随之增长,60岁时男女比例为3:1;到70岁时,男女的比例已接近1:1;到80岁时,女性略多于男性,这组数字表明,女性更年期后,要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方面的问题。 “三高”就是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当血脂(主要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超过正

中考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汇编

2010生物中考试题汇编——心脏和血管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温州)17.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 A.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答案:A 2.(2010苏州)19.医生在对小刚进行抽血化验时,是从他前臂的条“青筋”中抽取血液的。该“青筋”属于的血管类型是 A .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 答案:B 3.(2010济宁)13.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手的腕部,这时会发现橡胶软管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血管变化情况是血管①变得扁起来,在橡胶软管下方发现血管②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试判断血管①②依次是 A .动脉、静脉 B .静脉、动脉 C .静脉、静脉 D .动脉、动脉 答案:C 4.(2010徐州)5.图2中D 处血液的特点及其将要进入的血管分别是 A .含氧多 主动脉 B .含氧多 肺动脉 C .含氧少 主动脉 D .含氧少 肺动脉 答案:A 5.(2010福州)8.图1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图2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6.(2010福州)10.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右心房 B。左心房→左心室 C.右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 答案:B 7.(2010龙岩)13.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和静脉 答案:A 8.(2010十堰)87.正常人的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着动脉血的两个腔是 A.左心房、右心房 B。左心室、右心室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房、右心室 答案:C 9.(2010十堰)80.当血液流经下列哪种血管的时侯,才能够与其它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A.毛细血管 B。动脉 C。小动脉 D. 静脉 答案:A 10.(2010济南)23.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答案:A 11.(2010中山)13.根据右图所示判断,P和Q分别是

第二节血管和心脏

第二节血管和心脏 第二节血管和心脏 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心率、脉搏的概念,实习测量心率。 教学重点: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具准备:猪心脏、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秒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脏所构成的封闭的管道系统中不停地按一定方向流动的。这种流动是与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系的。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板书:一、血管和心脏 体验: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

端的内侧,并稍稍用力触压,有何感觉。 归纳:这种有规律的搏动是桡动脉在搏动 观察:手臂上的“青筋”并用力去触压 归纳:“青筋”就是静脉 讨论:动脉和静脉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挂图:三种血管模式图 -1- 学生归纳:动脉管壁厚、管腔小, 分布在身体较深部位。 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分布在身体较浅部位。 讨论:血液在两种血管中流速如何? 类比:长江在三峡段流速快,而到中下游段流速慢 过渡:动脉和静脉遍布全身各处,它们是靠什么连通起来的? 板书:毛细血管 讨论:结合挂图中的“毛细血管”,为什么把此种血管命名为“毛细血管”? 学生归纳:毛细血管很细、数量多,管壁非常薄 思考: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速如何?为什么?小组讨论归纳: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投影:填表 提问:血液能在血管中流动,它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板书:心脏 体验:用右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间偏左侧,感受心脏跳动。 展示:心脏模型 -2- 介绍:心脏的形状,与心脏相连血管的名称,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实验:解剖猪心脏(8人一小组,解剖并观察) 识别: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它们之间是否相通,以及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脉。 讨论:1、瓣脉有何作用? 2、为什么心室与心房壁厚薄不同? 挂图:心脏结构示意图 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并看血液循环动态投影片) 左心室→主动脉→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五年级科学《心脏与血管》教学设计

第三课《心脏和血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原地跳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向老师一样原地跳,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2)学生原地跳30下,学生汇报原地跳体验活动中,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心脏跳动 1.师: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吗?你能明确指一指吗? 2.师: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3. 你认为是什么在跳动呢?你认为它怎样跳动的呢?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回答

4. 师:出示心脏模型;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师: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脏上面的心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用力握紧,这就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再张开这就相当于心脏的舒张,正是这一收缩和舒张,使心脏里面的血液流出去,又流进来。 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而且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二)脉搏 1. 师: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血管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我们把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我们那些地方可以摸到脉搏呢? (腕部(中医把脉的部位)、颈部、太阳穴等)。为什么到处都有呢? 2. 师: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同学们看到的由红蓝色画出的这一个网络,就是我们身上的主要血管他们遍布全身,形成了一个血管网,把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血管里装满了血液。 3.师: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等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师: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学生猜测与什么有关 4.猜想:你认为脉搏跳动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脉搏的跳动是否与心脏有关?请同学们读P9研究计划,明晰研究计划的内容方法步骤 学生完成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宇宙中最为复杂的产品——人体。人体充满了神奇和奥秘。科学课就是要使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关注生命就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科学课程标准》在生命世界部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生长发育、生理与健康,使学生在对人体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实验验证、分析整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使学生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材分析: 《心脏和血管》是继《我们的身体》、《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脏和血管,测量脉搏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心脏、血管组成了人体奇妙高效的运输路线,把养分和氧气送到全身各处,并使学生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因素,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预防和保健知识。 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深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内部的秘密更是他们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自主研讨的能力,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孩子对于身体的构造、食物的消化和呼吸系统已经

心脏解剖知识

心脏基本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基本知识 (1)循环的组成和功能: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使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运输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血液的防卫功能。 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经左心室射出后经主动脉—大动脉—微动脉 —毛细血管—微静脉—静脉—上、下腔静脉—右 心房 肺循环(小循环):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主动脉 (2)心脏的结构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泵组成。右心将血液泵入肺循环,左心将血液泵入体循环。每

个心泵均由一个心房(低压腔)和一个心室(高压腔)组成。心房接受静脉回流血, 再经单向房室瓣帮助血流入心室;心室接受心房流入血,再经单向动脉瓣将血液射 入动脉内。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保证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以单方向流动。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收缩期,使心脏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可终生跳动,永不疲劳。有0.4s是全心舒张期,使房、室内压进一步降低,从而促进静脉血迅速回心。 (3)心房、心室、瓣膜 ?心室作用-主泵 心室收缩形成心室-动脉间的压力梯度是引起半月瓣开放和心室射血的直接动力。心室舒张形成的房-室压力梯度是引起房室瓣开放和心室充盈的主要动力。 ?心房作用-辅助泵 心房在心脏泵血中起初级泵的作用,表现在:

1. 心房收缩使心室充盈量增加1/4,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心室肌收缩力加大, 心室泵血效益提高。 2. 心房容积大,房舒期长,房内压低,有利于容纳静脉血液回 心。 瓣膜作用-闸门 1. 决定了血流的方向,是心内血液单方向流动的条件。 2. 与房室协同造就了心腔内压力的变化,是心腔内压力梯度形 成的条件。 泵血的动力来源

最新小学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心脏和血管》 课型:解暗箱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科学探究目标:根据现象合理猜想,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教学材料准备: 1.模拟心跳实验材料:一次性输液管(中间部分)、红色的水、五色无色的水、培养皿等实验材料; 2.听诊器、心跳测试记录表、血液循环彩色图片、彩色粉笔;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我们中国的中医技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诊断方法讲究望、闻、问、切,同学们知道都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吗? 生1:望,就是看看病人的气色。 生2:闻,就是闻一闻病人发出的气味。 生3:问,就是询问病人的病情。 师:那有谁知道“切”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搭脉。 师:你们会搭脉吗?(学生自己试着搭脉,很多姿势不正确。)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搭脉的正确方法。首先伸出我们的左手平放在桌上,露出手腕,然后伸出右手中间的三根手指,放在左手手腕横纹处的外侧。感受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1:感觉到一跳一跳的。 生2: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跳动的是脉搏。那你们认为脉搏的跳动是由我们身体中的什么器官的活动引起的吗? 生:心脏的跳动。 师引入本课研究主题:心脏和血管(板书:心脏和血管) 二、活动过程 (一)自主探究,认识心脏。 1.想一想,猜一猜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

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膜,包括脏 层和壁层。脏层紧贴心脏, 也称为心脏的心外膜层, 壁层位于脏层和纤维心包 的中间。心包腔(脏层心 包和壁层心包中间的腔 膜)内可容纳10-30ml的 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

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 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

《心脏和血管》

心脏和血管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探究活动时能提出猜想;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科技作品。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以及保健方法,知道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路线的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人体心脏和血管作用以及血液循环途径的认识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心脏和血管各个方面的资料、课件, 模拟心跳实验材料,红色水,医用听诊器。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心脏和血管各个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制作简易听诊器的材料:漏斗、剪刀、长胶管等,医用听诊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知道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吗? 出示听诊器,你知道它的作用吗? 出示课件,板书:心脏和血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熟悉的生活状况中导入,直入主题,节省时间】 2.课前大家已查阅很多资料,谈谈你对心脏的认识。 3.关于心脏,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心脏是什么样子的?

生:想知道心脏的大小? 生:心脏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生:什么是心跳?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它与什么有关系? 生:心脏的构造是怎样的,它有什么作用? 生:什么是血管? 生:血管有几种? 生: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循环流动的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板书: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按课前分组,组织学生自主活动。 出示课件 提出探究方法和要求: ①找一找自己心脏的位置。 ②听一听同位心脏的跳动与位置 ③感觉一下手腕上脉搏的跳动的速度 2.学生四人一组开始活动。 (1)测一测自己的脉搏 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跳,找一找,摸一摸自己的脉搏。 找一找,同位的脉搏。 提出问题,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心跳快慢是不变的吗? 教师记时,学生实验。 静止状态下,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已脉搏跳动次数。 轻微活动后,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 剧烈活动后,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 填写实验记录

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会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跳。 3、向学生进行心脏保健教育,使学生知道心脏保健基本要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材料:简易听诊器(由漏斗、胶管组成)。 2、钟表。 3、挂图或投影片:人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的纵剖面、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人的消化器官包括什么? (2)人的呼吸器官包括什么? 2、谈话: (1)小肠吸收的养料怎样到达身体各部分? (2)肺吸进的氧气怎样到达身体各部分? (养料和氧气都是靠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 3、讲述:那么血液是怎样运输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学习关于血液循环器官的知识。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人的血液循环器官 (1)出示人的血液循环器官图。

(2)谈话: ①哪些器官是血液循环器官? ②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形状像什么? ③你知道心脏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吗? ④血管有几种? (3)讲解: 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和血管。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形状像个桃,大小如自已的拳头。(出示心脏纵剖面图)心脏是由发达的心肌构成的,内部是空的,可以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左边和右边不通;四个腔都与血管相通。 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动脉血管是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其中通向肺的叫肺动脉,通向身体其他部分的叫体动脉(又叫主动脉),它们又逐渐分成为很多小动脉。静脉血管是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其中从肺流回心脏的叫肺静脉,从身体其他部分流回心脏的是体静脉,静脉也分成许多小静脉。在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连接着许多比头发还细的血管,这就是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 (1)了解心跳是怎么产生的 ①讲述:每人把手放在胸前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 ②学生分别感觉。 ③汇报感觉结果。 ④讨论:心跳是怎么回事? ⑤讲解: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跳一次。 (2)用自制听诊器听数心跳的次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