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测评网高考政治复习六大热点 专题分析

100测评网高考政治复习六大热点 专题分析

众志成城抗冰救灾

一、背景材料:

受西南冷湿气流影响,2008年元月中旬到二月初,我国南方贵州、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江苏、广东北部等地普遍出现大范围降雪和冰冻灾害天气。据气象台预报,自50年代中期年以来,如此之大、如此之长、如此之强的南方大雪情、大冰冻在我国南方为历史之最,给供水供电、交通运输、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害和损失。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采取抗救措施,组织开展抗冰救灾,力争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较好地维护了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基本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到广西、湖南亲自考察和指导了抗冰救灾工作。

二、创新试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一种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抗击自然灾害的良好传统,据此回答1-3题: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形成中华民族精神和个人修养的规范具有积极意义,这句话出自

A 《春秋》

B 《诗经》

C 《尚书》

D 《周易》

2、1959至1961年,为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左倾错误

C.彭德怀上书毛泽东失败 D.中苏关系破裂

3.1941到1942年,中共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其原因有:①财政经济困难②国民党军的封锁和包围③日军的“扫荡”④自然灾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冰雪灾害发生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采取措施,调动人力物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有力地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体现了党执政能力。请回答4~6题:

4、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冰雪灾害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体现了: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政府积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依法治国原则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某夜,某市道路严重结冰,许多人次日一早收到市政府发来的短信,提醒市民不要驾车出门;春节前,很多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祝福大家在无电、无水的艰苦条件下度过一个愉快的不平凡的新年;春节期间,市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提醒市民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规定,注意防盗、防火等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恪尽职守,政府职能日益多样

C.以人为本,政府服务便民利民

D.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6、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抗冰救灾工作,表明我国政府

A.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C.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D.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7、这次灾害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不是环境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动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这从哲学上来说:

A.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B.虽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C.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应该善待人类

8、此次灾害中财物损失惊人,主要与人民防灾意识不高有关。这说明()

A.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并非都是人脑对事物的反映

B.没有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

D.知识的广度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008年元月30日长沙街头出现了倾情送烈士的感人场面,周景华等三位为保电网而牺牲的烈士以生命的代价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建国以来,我们出现了千千万万的为国为民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据此回答9-10题:

9.在灾害面前挺身而出,舍己为公,这是抗冰救灾的精神之一,下列人物与这种精神一致的是:

A.雷锋 B.向秀丽 C.耿长锁 D.李顺达

10.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涌现了一些大批优秀党员典型,焦裕禄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下列有关焦裕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好干部

B.是十年社建时期的援藏干部

C.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援藏干部

D.是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好干部

11、在冰雪灾害期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针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过大的现实,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价格上涨的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这表明

A、商品价格的变动会破坏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B、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C、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D、物价上涨必然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在降低

12、世界气象组织研究拉尼娜现象的专家考利(Rupa Kumar Kolli)11日表示,中国最近遭遇的罕见雪灾与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这种现象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之一就是造成东亚地区的寒冷冬季。这一材料说明:

①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②雪灾与拉尼娜现象之间互为因果关系③拉尼娜现象是引发这次罕见雪灾的一个重要因素④雪灾与出现拉尼娜现象纯属巧合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南方冰雪灾害发生后,党和国家高度关注,胡总书记多次发布救灾指示,温总理亲临湖南等灾区……。各级党和政府关注灾区,关注民生,调动军警民乃至社会力量合力抗灾,疏散分流滞留在机场、车站、高速公路的人员;调剂分配水、电、通信的供应;保障救灾物质和鲜活农副产品的流通和运输;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妥善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确保灾区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医治病”;确保灾民过上一个安心年。抗冰救灾取得的基本胜利,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以人为本思想。

材料三:这次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引发了人们加强对防御自然灾害的意识的讨论:人们不得不思考其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对灾害形势估计不足、人工抗冰救灾效率低下、抗冰救灾机制尚未健全等。专家们介绍说,如果广大南方干部和群众能加强防灾意识,多掌握些科学知识,这次冰雪灾害的惨重损失可以减少许多。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为实践这一思想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2)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如此高度重视抗冰救灾工作?

(3)请运用有关的哲学知识对材料三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C

6、A

7、A

8、B

9、B

10、A

11、C

12、A

13、(1)体现了唐太宗的人本(或民本)主义思想。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力倡节俭;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进行政治革命,颁布有利于人民的措施。结果: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国力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①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②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③这是由国家经济和社会服

务的职能决定的;④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⑤这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3)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时政点击

1.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

?SPAN lang=EN-US> 2.2007年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十周年。十年前的9月12日,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人大常委会加快立法步伐。

2007 年8 月30 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反垄断法草案(它被誉为“市场经济宪法”)、就业促进法草案、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等。其中,《反垄断法》将于2008年8月1日施行,《就业促进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07年10 月24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继续审议城乡规划法草案、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律师法修订草案、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行政强制法草案、禁毒法草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修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议定书的议案。

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禁毒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通过了修改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的决定、关于修改文物保护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4.中国进入新的物权时代。2007年10月1日,全面体现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事关全体国民切身利益的物权法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政治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这部法律被中国公众高度关注,它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

5.2008年1月1日对劳动关系做出重大调整的中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就在这部法律实施前夕,中国各地不断传出企业突击辞退员工的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6.2007年7月10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在北京被执行死刑。1997年6月至2006年12月,被告人郑筱萸利用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的职务便利,接受请托,为八家制药企业在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多次直接或通过其妻、子非法收受上述单位负责人给予的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49万余元。2001年至2003年,郑筱萸先后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期间,在全国范围统一换发药品生产文号专项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未做认真部署,并且擅自批准降低换发文号的审批标准。经抽查发现,郑筱萸的玩忽职守行为,致使许多不应换发文号或应予撤销批准文号的药品获得了文号,其中6种药品竟然是假药。

7.200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陈良宇同志有关问题初核情况的报告》。根据目前调查的情况,陈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同志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同志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

8.2007年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出席新闻发布会并讲话。

9.2007年年7月8日为依法惩治受贿犯罪活动,加大对受贿犯罪的处罚力度,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继中央纪委印发《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10.8月12日电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2日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炮制者訾北佳涉嫌损害商品声誉案。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经法院审理查明,现年28岁的訾北佳,捕前系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临时人员。2007年6月间,他通过查访,在没有发现有人制作、出售肉馅内掺纸的包子的情况下,为了谋取所谓的业绩,化名“胡月”,冒充建筑工地负责人,到本市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内,对制作早餐的陕西省来京人员卫全峰等四人谎称需定购大量包子,要求卫全峰等人为其加工制作。后訾北佳携带秘拍设备、纸箱和自己购买的面粉、肉馅等再次来到十字口村13号院。訾北佳以喂狗为由,要求卫全峰等人将浸泡后的纸箱板剁碎掺入肉馅,制作了2 0余个“纸箱馅包子”。与此同时,訾北佳秘拍了卫全峰等人制作“纸箱馅包子”的过程。在节目后期制作中,訾北佳采用剪辑画面、虚假配音等方法,编辑制作了虚假电视专题片《纸做的包子》播出带,对北京电视台隐瞒了事实真相,使该虚假新闻得以于7月8日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相关行业商品的声誉。

在法庭上,訾北佳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在自我辩护和最后陈述中悔称,自己是一念之差,一时糊涂,导演了一场不该上演的闹剧,欺骗了北京电视台,欺骗了广大电视观众。訾北佳表示愿意真诚悔罪、认罪服法,并向广大电视观众、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北京电视台表示深深的歉意,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他还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劝戒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引以为戒,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不要步其后尘。訾北佳的辩护律师认为,訾北佳能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并有真诚悔罪的表现,希望法庭充分考虑。

法院认定,訾北佳作为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的临时人员,故意捏造事实,编制虚假新闻,并隐瞒事实真相,使虚假节目得以播出,造成恶劣影响。其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损害了特定食品行业商品的声誉,情节严重,已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依法应予惩处。据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一审判决。(新华网)

11.2007年12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药监局负责人通报全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一年多查处医药违法案件28万件。

12.2007年11月27日下午,在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5周年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10周年之际,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题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

他强调,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切实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落到实处。

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春鹰研究员就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并谈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胡锦涛在讲话中就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抓紧完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与人民群众

利益密切相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按照法定的立法程序,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推动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二是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为全社会作出表率。三是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法律正确实施。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四是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各级党委依法执政的意识,增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各级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议程,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抓好落实。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工作的领导,在法制轨道上共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考点链接

1.经济常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应该健全法制,规范企业在市场中依法平等竞争,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自觉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

(2)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弱点,需要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3)开展正当竞争。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经营者开展正当竞争,反对用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2.哲学常识

(1)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法治国原则是党和国家在分析了过去治国的状况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是根据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提出来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律程序,把十七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党章,这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

(3)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的各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人类文明的各个构成方面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物质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形成的有益成果,政治文明是人类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益成果,三者各不相同。但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明建设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为条件,同时又影响和决定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

(4)事物是发展的。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都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是新事物逐渐战胜、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否定旧体制、建立新体制,逐步实现政治文明的过程。

(5)重点论要求,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政治体制改革的主线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握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把握住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矛盾,矛盾贯穿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各项任务中。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法律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制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原有法律中的一些内容已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7)认识在实践基础上要扩展、深化、前移。党的十七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大基本目标,表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方略是在党和国家总结治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属于科学理论,对于我国的治国实践有指导作用。

(9)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

3.政治常识

(1)国家职能。贯彻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了国家行使政治职能。

(2)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法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说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同时也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③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④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⑤行政机关要严格行政。

⑥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⑦实现依法治国要求是做好普法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⑧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3)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5)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方式有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党的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和依法执政。

(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问题与探究

探究材料

1、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进行劳动法执法检查时发现,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不愿与劳动者签订长期合同。大部分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内,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明显。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动合同试用期,试用期过后就不续用,以此盘剥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许多劳动合同虽然有劳动报酬的条款,但没有写明具体数额,有的仅规定劳动者的义务和用人单位的权利,有的甚至规定“生老病死都与企业无关”、“发生事故企业不负任何责任”等违法条款。

2、2007 年6 月29 日,关系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合同法草案,经过十届四次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出台。2008 年l 月l 日,《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经4 次审议若干次修改完善后才最终“亮相”。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普通百胜的关切,对原草案作了大幅度的修改,以“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回应19 万件百姓立法意见,成为新草案最鲜明的特点,这无疑彰显了中国立法机关越来越重视倾听民意的价值取向。

探究路径

(1)订立劳动合同需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订立的程序是什么?从经济上看,我国为什么要颁布和实行《劳动合同法》?

①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是,首先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书,然后要由劳动行政部门对所签劳动合同进行鉴证。③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一些用人单位逃避法定义务,侵犯劳动者权益,是市场调节缺陷的表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颁布和实行《劳动合同法》,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法律手段对劳动合同制度作出科学、合理的规范,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这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2 )材料2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倾听民意,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特点的体现,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前进的表现。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体现了这一道理。

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在法律制定之前,倾听民意有利于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

( 3 )试从哲学常识角度评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做法。

①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普通百姓,对原草案作了大幅度的修改体现了这一道

理;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中国最高立法机关越来越重视倾听民意是坚持正确价值观的体现。

点拨:本题是一道学科内综合题,综合考查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相关知识。第(l )问学生只要识记教材的基础知识,即可正确作答。第(2)、(3 ) 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分析材料,找到材料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将课本知识和材料体现的基本原理有机结合,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演练与提高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劳动合同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据此回答1~3题

1.现行劳动合同制度尽管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和劳务派遣,限制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这蕴涵的哲理是( B )

A.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B.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在劳动合同这一章中确立了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而《劳动合同法》则是对《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合同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加以细化,同时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加以规范,在适用范围、集体合同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不同的意识对物质反作用不同

②物质决定意识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劳动合同法必须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才能获得通过。这表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B.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立法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立法权

D.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附属机构

解析:第一题A答案不是哲理,C、D答案与题干无关,正确答案为B。第二题①、③项材料中没有体现,②、④正确,故选C答案。第三题A答案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应该是全国人大,而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A项错误;拥有立法权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故B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而不是附属机构,故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

4.下一漫画反映的现象

①违背了市场经济平等性的一般特征②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采用法律等手段来解决③违背了市场经济开放性的一般特征④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漫画反映的是我国内、外资企业税率不统一的问题,这一现象违背了市场经济平等性的一般特征,①项要选;这一现象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法律手段来解决,②项要选;这一现象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的特征没有必然联系,③不选;这一现象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④要选,故选B

答案。

5.2007年7月10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在北京被执行死刑。2007年9月24日,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同志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同志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这表明( A )

A.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C.任何公民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D.领导干部可以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解析:不管是局长还是政治局委员,只要有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C项与题干无关,D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6.2007年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国家预防腐败局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这部分支出( D )

①主要来自于税收收入②属于公共消费支出③属于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项都正确,且都与题干有关,故选D答案。

7.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物权法草案在充分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群众、专家学者、中央有关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从一审到八审,《物权法》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物权法》的制定全过程表明我国立法过程( A )

①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过程②反映了立法工作走群众路线,对人民负责③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全民直接立法的过程④体现了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维护立法的严肃性、准确性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国家机构组织活动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及依法治国原则运用的能力。题干主要讲了《物权法》的形成、讨论、通过等阶段,这一系列过程,体现了不同的政治常识知识。《物权法》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是一个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①项要选;《物权法》的制定过程,走的是一条群众路线,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②项要选;《物权法》的制定过程,又是一个依法治国的过程,因此④项要选;而③项说全民直接立法是错误的,我国的立法机关只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剔除,故选A项。

8..“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依法治国!”

材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行政权力可谓无处不在,被称为“全能政府”、“管制政府”、“权力政府”,然而现代政府的内在要求则是必须从源头上控制、约束行政权力的乱用和滥用,使行政权与责任紧密挂钩,与利益彻底脱钩,把政府真正打造成“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

(1)请说明由“全能政府”、“管制政府”、“权力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转变的经济学依据。

答: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配臵。所以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故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故必须实现“管制政府”、“权力政府”向“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转变。

材料二:各级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摘编自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2)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行政机关应如何推进依法行政?

答:①加强法制建设,做好政府立法工作;②严格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创新;③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④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

材料三:2007年7月10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在北京被执行死刑。1997年6月至2006年12月,他利用职务之便,接受请托,为八家制药企业在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多次直接或通过其妻、子非法收受上述单位负责人给予的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49万余元。他玩忽职守,致使许多不应换发文号或应予撤销批准文号的药品获得了文号,其中6种药品竟然是假药。

(3)从哲学常识角度看,材料对政府官员有何警示?

答:①意识的反作用。材料中的政府官员由于没有依法行政,责任心不强,这警示政府官员应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材料中的事例,从侧面反映出某些政府官员没有很好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这警示政府官员应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接受群众监督,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③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材料中事例,也跟某些政府官员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有关,这警示政府官员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来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1)试述制定物权法的经济学依据。

①制定物权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通过制定物权法,加强对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明确私有财产的范围、依法对私有财产给予保护,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②制定物权法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通过制定物权法,保障各种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依法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③制定物权法是维护广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需要。通过制定物权法,明确并保护私人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活力,促进社会和谐。

(2)试述制定物权法的过程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①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国家制定物权法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都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体现了国家机构坚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的标志。

②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和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物权法的制定过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按立法程序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现。

③体现了我国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制定物权法及制定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增加立法透明度,体现了上述内容和要求。

加强宏观调控,调控货币信贷,引导合理投资,稳定预期通膨

1.背景角度:

①央行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②《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

③《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施行);

④国家明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等。

2.经济:

①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注意根本因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危害;价格变动对生活、对生产的影响;辩证地看待猪肉价格上涨;价值规律的作用。

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③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与国家宏观调控(含义、主要目标、原因、手段);

④财政和税收的作用;74

⑤央行性质、作用。⑥银行的作用。

⑦财产性收入——A、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B、不动产: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利益、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⑧社会主义本质;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等

3.政治:

①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中的经济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的职权。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优越性、怎样坚持和完善。

④党的性质、地位、作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党的三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特别是科学执政)。

名词解释:

①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内容: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以及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出等手段。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介于二者之间的事中性的财政政策或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稳健财政政策有三层内涵:一是适度,二是避险,三是公平稳健财政政策及时终止了赤字政策长期化的趋势,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实际上是通过对财政支出数量、方向的控制,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来抑制某些方面的经济过热,实现我国财政收支平衡,以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全面、协调发展。

②货币政策。含义:是国家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从紧”含义:通常是指适当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抑制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偏快增长。

★货币政策“从紧”基本特征:在继续运用数量型政策工具和做好总量调节的同时,注重价格型工具的应用和结构调节。

货币政策从紧的原因:

★必要性:是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现实经济发展客观形势需要(如投资增长过快、信贷增长过快、部分物件上涨过快,国际国内经济失衡等。)★重要性:有利于弥补市场缺陷,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防止经济朝着过热方向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银行恰当衡量风险,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物价,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最终实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从紧”货币政策如何实施?

★主要政策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央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例题]

1、根据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央行持续加息对居民,企业和国家宏观经济产生经济意义。

居民:

①居民可能选择将股票国债投资方面的资金转移到存款储蓄。百姓应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理性对待转存、投资;转变投资方向。

②居民的储蓄收益会因加息而不断增加从而提高储蓄受益。

③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④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会增加居民的房贷负担,调节房产供求关系,有利于稳定房产市场经济秩序。

对企业而言:

①引导企业投资的方向,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

②有利于优化企业投资结构,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家而言:体现银行是领导组织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的有力工具。银行加息,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抑制投资过热,稳定物价,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2、根据政治常识相关知识分析央行持续加息的理由和依据。

①政府的具有经济建设的职责和功能,银行持续性加息行为是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和国家宏观调控运用货币政策是是经济手段的体现。

②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贯彻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物价,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国家利益。更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生态文明”、节能减排)

1、背景角度:①水资源保护: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②防灾减灾等自然灾害。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石油等资源价格的上涨。

⑤退耕还林还草。⑥发展循环经济。

2.为什么:①资源具有稀缺性;②我国人均资源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科技水平低、浪费),对外依存度高;③减少损失,安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④缓解资源供需矛盾;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3.怎么办:

(1)经济: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加强宏观调控——发展节能型产业和产品,压缩高能耗低效益产业产品,合理、有序、有度开发自然资源。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降低消耗,节约资源。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两“高一优”、安全、生态农业)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④优化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⑤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⑥积累搞好能源储备。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适度消费,厉行节约,保护自然生态。⑧对外贸易作用。⑧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2)政治:①国家职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际交流合作职能。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③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工作。④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

加强国际的交流和合作,维护国家利益。⑤党的先进性、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党的三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特别是科学执政)。⑥党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

[例题]

1

注:①据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期间平均每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4%。

②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约5.7倍。

材料二: 2007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依靠优化结构、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强化法制和全民参与,力争节能减排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回答问题:(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幅度越来越明显,但与“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并且各地区节能降耗的情况不平衡,要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要求,还需要作出很多努力。

(2)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①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上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党进行政治领导的表现。②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良好的人居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上述要求,体现了我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和意见。

①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转变,节能降耗,走循环经济和新兴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②实现节能降耗技术的共享,促进落后地区和产业的节能降耗,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③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绿色消费,提倡勤俭节约(若能答出“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可酌情加分。)

2、请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8分)

①资源具有稀缺性特点,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②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③节约资源反映了统筹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④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每点2分,)

3、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怎样贯彻落实好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政治常识角度[看角度是否是国家、中共、公民],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答案:略,见前面的政治知识提示。

4、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谈谈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答案:略。

5、什么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①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②我国资源短缺,浪费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资源,有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于那些购买资源性产品进行消费的企业来说,资源价格改革会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

①资源价格整体水平提高,会促使这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②这些企业还会在市场竞争中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发生兼并和破产。③有的企业可能会把资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转移到资源消耗较低的部门,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重新定位。④会提高企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道德意识。

7、结合材料,从产业角度分析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①大力发展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之路(2分);②调整工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发展水平(2分);③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有效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2分);④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2分)⑤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分);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分)。(答对5个计满分)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背景角度:

①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②中部崛起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 经济:

⑴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有利于发展两地经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共建经济区,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开拓和培育国内统一市场,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能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促进经济增长。

④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⑤可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⑥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⑦可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格局。

⑵怎么办:

①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成渝两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好两地资源,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破除行政壁垒,加强交通、物流合作,降低产品跨区域销售成本。构筑企业合作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消除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的障碍。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③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道路(具体措施“三靠一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④加强工业的主导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政治学:

⑴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

①这是党和国家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②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③国家具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国家履行职能的体现。

④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⑤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定的,是加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要求。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破除行政壁垒,加强交通、物流合作,降低产品跨区域销售成本。构筑企业合作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消除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的障碍。

⑵怎么办:

①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要全面履行其职能。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各方面服务。

②加强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例题]

1、(10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利用的朝阳产业。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杆等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试点项目,支持秸杆饲料化利用。加快生物质产业技术研发、示范、储备和推广,组织实施农林生物质科技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2分)

②有利于农村经构调整,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结构调整) (2分)

③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2分)

④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2分)

⑤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分)

酌情给分点:农产品质量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安全统筹城乡和谐社会

2、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的发展提出个任务: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

答:(Ⅰ)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使农民面向市场生产;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兴办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科教兴农。(4分)(Ⅱ)在全市从农村逐步到城市全部减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让广大群众读得起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看得起病;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解决广大群众的就业。(3分)(Ⅲ)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

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管理民主”。

①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维护农民民主权利,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②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村民自治法,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提供法律保证。

③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用,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④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背景材料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总的要求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对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六项重大任务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第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第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第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第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第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这六项任务,既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又关乎党的长远发展,既凝结了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又充满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

4、以主线把党建各个方面贯穿起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党章修正案在党的建设总要求中,鲜明地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主线,对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根本的意义。

(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2)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3)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评价标准。

5、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和落实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