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学案设计:中央一号文件(无答案)

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学案设计:中央一号文件(无答案)

一.时政背景

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2月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主要精神如下:

1.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2.打贏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做好考核宣传工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

3.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4.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农民工就业。

5.加强衣农村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调解乡村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6.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推动人才下乡,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

7.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位置.

二、理论链接

(一)经济生活

1.坚决打贏扶贫攻坚战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2.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同时还有利于提升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基础性作用,拉动经济增长。

3.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中央财政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这表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衣”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表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4.“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文件,体现了“三农”工作在全党工作是的分量。

5.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題。体现了国家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6.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抢占科技制高点;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民群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增加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进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兵就业版务稳定农民工就业,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

8.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

9.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服务体系。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强化集体资产管理。

10.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发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カ,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オ,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推动人オ下乡。

(二)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巩固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2.村委会的性质和职能。在农村,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行政村是基本治理单元,要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意志的执行者。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扶贫惠农资金和侵犯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的渗透体现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农民工就业,体现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体现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体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政府组织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カ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和“一刀切”,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体现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发扬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扎实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主人翁意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7.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进行全面梳理,简化审批审核程序,下放审批权限。推进乡村建设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三)文化生活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但是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全面贯彻落实2020中央一号文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必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发展。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囗内生动力。

3.文化与社会。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重视农村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扎实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四)生活与哲学

l.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央一号文件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作岀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2020中央一号文件,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必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于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强化举措、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位置。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4.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

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间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5.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7.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行为,要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主人翁意识。

8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我们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治理农材生态环境突岀问题。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做好渔民退捕工作。

三、相关练习

1.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7个“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为主题是为了

①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

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⑧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农村城镇化

④变革农村集体所有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分置并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子。“三权分置”利于“三农”问题解决的传导途径是()

①坚持农村土地全民所有一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一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②承包农村集体土地一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一一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

③流转土地经营权一一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一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④“三权分置”一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互助特色农畜产品,充分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高端特色乡村旅游

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农业跨界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③大力发展有机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能让农民迅速致富

④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保证发展方向

②村委会要因地制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⑧村民参与民主决策,为乡村治理工作建言献策

④城乡融合发展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为增强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我国的乡村社会治理()

①应从具体“村情”出发制定村规民约

②应坚持公众参与和党全面负责相结合

③应尊重和保障每位村民的选举权与决策权

④要建设法治乡村,增强基层干部法治为民的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记,并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拓展。实践证明,一个村的党支部力量强大了,这个村的工作就上去了,群众就富裕了。这是因为

①党的组织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③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

④我国基层中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风廉政建设薄弱等问题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韵是()

①创新乡镇政府依法选拔、考核村委会成员的机制

②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增强村民法治意识

③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④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乡贤文化的教化功能

A.①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又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还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从文化生石角度,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①要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

②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③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

④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做样()

①可以引领乡村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回战略实施

②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举措

③是对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的深刻革命

④是摒弃农村传统习俗、推动农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的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善环境、补齐短板,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据此,下列的哲学解释正确的是

①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一一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一分析具体原因,解决具体冋题

⑧改善环境、补齐短板一一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④获得感、幸福感一一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我国现阶段,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

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因为()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城乡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解决农村问题也能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⑧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要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④重点论和两点论是统一的,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之后,“枫桥经验”不断得到发展,逐步从枫桥走向浙江,影响全国,成为全国社会治理的一棵常青树。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矛盾有不同的特点

②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得以实现,要重视量的积累

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乡村振兴,应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基层法治创新,健全了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了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教助。在广东惠州的田间地头,多年来活跃着数百名“法制副主任”他们每月到驻点村开展法治讲座、提供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法律服务,满足基层法律诉求,畅通了矛盾纠纷化解梁道,维护了基层稳定。在全国,类似惠州的法治创新随处可见。湖北恩施州的“法律诊所”,法官定期“坐诊”或主动“预约”,为群众开展全方位法律援助服务:陕西害县的“群众说事宣”,推行“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机制…正是在这些“乡土中囯”法治创新的引领下,当地一批乡村蝶变为“和谐村”“富裕村”,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14.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N市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压实党建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党员骨干,向软弱涣散村、贫因村、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全面选派第一书记;加快培育各类自治组织,引导农民说事、议事、主事,探索搭建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民主协商平台,规范民主议事程序: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形式,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持续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这样就形成了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以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为补充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材料二:该市政府深入挖掘微风皖韵地域文化内涵,设立徽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整体推进微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支持文房四宝、竹木石砖雕、擞莱、宣纸制作等旅游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中囯非遗传统技艺大展,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整合转化;推动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深化文明创建;深入挖掘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诫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等活动。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N市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N市政府的举措是如何助力当地文化发展的。

15.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一是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加快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生猪调岀大县和养殖场(户)的支持,引导有效增加生猪存栏量。将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纳入“绿色通道”政策范围,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岀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三是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四是加强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五是保障猪肉供应。增加地方猪肉储备。各地要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采取的猪肉稳价措施的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