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分析

中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分析

中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分析
中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分析

论文题目中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现状分析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01月19 日

内容提要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模式在西方国家的实践中逐渐成熟,其优势也充分彰显。民营之风在我国已吹数十年,立足我国国情,并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让民营化本土化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方面.此外,克服公共领域民营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公平缺失、政府信任危机等问题,保证民营化平稳运行也是我们急需关注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公共服务;民营化;规制体系;公共事业;

Abstract

The model of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has been grown up and people get benefit from it in Western countries. With the Privatization has made in our country, making the privatization localization based on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experience of practice is the foremost issue. Moreover, overrunning the issue what is created in privatization practice is another important issue.

Key words: Public Service; Privatization; Regulations systems; Public Utilities.

目录

正文 (1)

一、引论 (1)

二、社会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定义 (1)

三、我国社会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状 (3)

(一)我国在公共服务民营化进程中取得的经验成果 (3)

(二)我国在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5)

四、推动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7)

(一)我国现阶段进行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方式 (7)

(二)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进程的方法探析 (10)

五、结语 (13)

六、参考文献 (13)

七、致谢 (14)

正文

一、引论

民营化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共事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公共事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增加供给。尽管我国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额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公共事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一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在继续保持国家投资的基础上,必须拓展融资渠道,将多种方式引入民营资本。1因而,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改革指向垄断性行业,拉开了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序幕,而中央政府各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亦加速了这一改革的步伐。民营化已经打破了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之间的平衡,使公共领域向私有领域急剧转化。这种戏剧性转化的冲击已为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所经历和感受,也必将为生活在我们后面的时代的人们所感受。本文通过以下几个章节的描述试析中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状。

二、社会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定义

本世纪后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公共事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为了解决社会公众对公用物品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公用物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国开始了对公共事业领域的改革。为此,共有四种应对方案,分别是:民营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相较于他们的定义,他们所表示含义各不相同,但四者常常联系在一起,且市场化和产业化往往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公共事业民营化比较切合实际。

而对于民营化的解释国内外至今仍未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叫法。

日本经济学家植草益认为,公企业的民营化是指废除该公企业的设置法,同时出售政府所有的公企业的资本,将其转化为私营企业,并解除以公企业法规定的规制。2

1石淑华。《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若干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P42.

2(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P254.

西蒙·哈奇姆等人认为,任何行为,只要塔将一种服务放置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下,便是民营化行为。这里最重要的因素是:引入市场机制从而消除垄断的价格体系,使价格更贴近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价格。放松经济规制,迫使供应商在同行业之间竞争,允许其他供应商进入此行业也是民营化的一种形式。市政垃圾处理中心通过投标最后赢得了这场竞争也是民营化。1

美国著名的民营化大师E·S·萨瓦斯认为,民营化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日渐严重的“大政府现象”和“大政府问题”的纠偏行为。从广义上讲,是指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从狭义上讲,民营化是一种政策,即引进市场激励以取代经济主体的随意的政治干预,进而改进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2

可见,国外对民营化的定义是不统一的,而国内各界学者对此的看法也是各说纷纭。

王俊豪认为,民营化不等于私有化。(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是一个在自然垄断产业逐渐增加民营经济的比重,扩大民营企业的经营范围,相应减少国有经济的比重,缩小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的过程。“民营”是一个与“政府直接经营”相对应的概念,在生产资料民有的情况下,必然实行“民有民营”。但是,在生产资料国有的条件下,也可以实行“国有民营”。“民营”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民营”不等于“私有”,民营化也就不等于“私有化”。3李少民、栗树、张维迎从剩余索取权的让渡来界定民营化。他们认为,当地区间竞争充分激烈时,每一个地区为了保存生存所需要的市场份额,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为了促使经理有积极性降低成本,地方政府就不得不将全部或部分剩余份额让渡给经理,从而拉开了民营化的大幕。4

对于公共服务,有学者这样描述“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公共物品,是公共物品的具体表现形式。”传统的理论认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应由政府来提供。准公共物品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不

1(美)西蒙·哈奇姆,保罗·赛登斯塔特,加里·W·鲍曼,运输业的民营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P4.

2(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P4.

3王俊豪,周小梅。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P3. 4石淑华。《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若干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P15.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营部门和其他社会主体均可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1

由此可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民营化的理解都会有所偏失,但又各有其理。本人认为公共服务民营化是重新调整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内的位置,布局政府与民间资本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大众对国家公共服务和产品的需求。

三、我国社会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状

(一)我国在公共服务民营化进程中取得的经验成果

1.拓宽了城市建设资金的来源管道,减轻了政府财政补贴的负担;

长期以来 ,中国公共事业由政府买单 ,投资主体单一 ,缺乏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近年来 ,虽然各级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但仍然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资金缺口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而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渐淡出 ,基础设施领域缺乏必要的投资资金 ,不仅使许多新建的基础设施不能如期完成 ,也使得已有城市公共服务难以为继。公共服务民营化有利于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拓宽发展公共服务资金的来源和渠道 ,有利于政府发挥资金的杠杆效益 ,花小钱办大事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城市公用事业实行民营化改革后, 出现了对公用事业的多元投资主体, 投资主体包括国内、国外、国有、民营、个体、合资等, 一方面, 解决了过去在公用事业领域投资不足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了投资需求,大大降低政府投资的风险; 另一方面, 也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各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减少甚至取消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增加了政府的税收和利润。

2.提高了资金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运作效率;

实行民营化改革后,一些公用事业部门的生产率获得了明显的提高。虽然生产率的增长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 20 世纪 80 年代对国有企业进行的重大改革,一些国有企业通过与国外公司合资或合作经营, 在市场竞

1王英华,王庆宇。论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对象和途径[J].鲁行经院学报,2003,P6

争的压力下,加速了改革进程,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改进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据对青岛、济南、杭州等市的调研,这些城市排水、道路保洁、绿化等方面服务实行竞争招标后,在服务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节省资金达到20% ) 50%。1

3.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

我国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中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单一提供者 ,政府通过国家的强制性力量来汲取和整合资源 ,包揽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负责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公共服务质量低下 ,效率不高。“铁老大、水老虎、电信爷” ,公共设施“滴、漏、冒、跑” ,“脸难看 ,门难进”等成为中国公共服务领域的真实写照。在公共服务领域引进民营资本与政府部门“同场竞技” ,有利于打破政府垄断 ,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政府懒散 ,不作为的现象 ,从而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建立了竞争机制,进一步推动社会市场的发展;

竞争是民营化成功的关键,“任何民营化努力的首要目标是(或者说应该是)将竞争和市场力量引入到公共服务、国企运营和公共资产利用过程中。”公共事业民营化旨在通过民营化、市场化的方式提高公用事业的服务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和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对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政府自身财力和能力的限制,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对公众的回应性降低,所以政府垄断性的生产、供给公共服务并不是唯一有效的途径,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多元化成为必然选择。而公共服务民营化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化合社会化为主体,以公众满意为标准,打破政府垄断,引进竞争机制,构建政府、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相互合作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为安排者,私营部门为生产者,公众为消费者,其实质在于给予公众更多的选择空间,师公众自主选择公共服务主体,通过刺激竞争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所以,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问题不在于公营对私营,而是竞争对垄断。2

5.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

1徐静。试论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状及对策,中国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第11期,P50. 2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P5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所有制形式发生了转变 ,分配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单一的依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模式 ,必然不能满足投资多元化和消费多样化的需要。社会需求的变化 ,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力 ,政府必须顺应市场需求 ,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 ,否则就会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阻碍力量。1所以 ,推进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 ,把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政府管理中来,以市场为导向 ,开展政府管理活动 ,既可以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减少人员 ,节约财政开支 ,还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我国在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1.市场机制不成熟,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市场环境;

西方国家的市场化取向是在市场经济已经发育成熟的客观条件下,让经济主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去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政府干预,在私人产品的服务领域以及公共服务的供给领域引进市场机制。例如美国是通过合同出租、用者付费、公私协作、凭单制等市场化的做法,减少福利项目,放松对经济的管制以避免政府职能的干预,从而进行公共服务市场化。而我国没有如此深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我国当下处在几乎由政府全部包管企事业单位,向企业作为独立经济主体进入市场过渡。准确的说,西方国家的市场化取向是指市场机制不仅要重新主导私人产品服务的供给领域,而且要进入公共产品的服务供给领域。我国的市场化取向则是一个将政府职能转变和培育、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同步发生的过程,是一个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过渡的过程。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是政府自身的主动选择,而是适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2

2.监管制度不完善,腐败现象频出;

政府监管是公共事业民营化后政府亟待加强的职能,也是政府能力的集中体现。如果民营化后政府监管职能出现缺位或越位的话,其结果不但会损害到社会公众(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也会损害到民营化后企业的利益,因为政府监管不力会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市场的无序竞争最终又会损害到企业的利益,最终会转嫁给无辜的公众。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将面临

1吴淑娴,谢磊。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探析,三峡大学学报第5期,P61。

2汪飞燕。民营化中的公共利益缺失的形式及原岗分析[J],江淮论坛,2005,P6

贪污行为合理化和资本主义越权行为受到公然支持的危机。”1政府监管能力的薄弱因此成为推进我国公共事业民营化的重要障碍。

3.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

现行许多过于原则化的法律对规制权力的规定,缺乏配套法规和规章的支持,导致规制权力的行使缺乏可操作性。同时规制法规体系不健全,许多领域的规制职能并没有得到法律和政策明确授权,规制机构无“规”可循,无法做到依法规制。即使颁布了相应产业立法,也因为这些法律是由其主管部门牵头起草,仍具有较大局限性。2

我国在法律方面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而使得民营化在很多问题上步履蹒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民营化是一项牵涉面广的重大举措,它触及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不协调的问题。这包括新政策法规的制定、旧法规政策的修订以及新旧政策法规的交叉协调。

当前,我国仍存在现行法规、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表现为在某些问题上显得态度不够坚决,在某些领域态度不够明朗、一些相关的政策不完善等。

4.第三方组织机构发展缓慢,参与公共服务的参与度不强;

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的核心做法是把政府的部分职能剥离出来,转而寻求政府以外的其他组织来承担相应的职能,以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公共物品。但是,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一个健康、成熟的市场和发达的第三部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部门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据有关资料显示, 1976年全国性社会团体只有 100多个,地方性社会团体只有 6 000多个。截止到 2003年,全国已注册社会团体 142 000个,已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 124 000个,工会、共青团、妇联等 8大人民团体的基层组织 5 378 424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文艺界联合会等其他准政府社团基层组织 1 338 220个,学生社团、社区文娱团体、业主委员会、网上社团等各种草根组织 758 700个。3尽管我国第三部门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数据增长的背后却掩盖不了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艰难处境:一方面,大量的非营利组织还很难真正成为独立于政府的自治组织,尤其进入法律登记体系的非营利组织,许多还保留着政府或事

1盖伊·B·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黄维瀚。论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法治前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P5.

3何增科。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P23-30

业单位的色彩;而一些具有独立性的社会自发组织,被排除在法律体系之外,生存空间受限。另一方面,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很不健全,存在较严重的非营利组织的营利行为,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1概言之,转轨过程中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是不够充分的,这显然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第三部门参与公共事务、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同时也为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的推行增添了阻力。所以说,中国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预取得更好的成效,培育和发展强大的第三部门已是刻不容缓。

5.社会信用问题严重,政府信用缺失;

信用是影响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公共服务领域,一些私人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组建时问短、资金比较薄弱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许多公共服务长期由政府单一提供,社会公众对私人企业了解不透彻,信任程度不高,这是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市场化受到制约一个直接的原因。

信用危机损害了政府和企业的形象。在我国民营化过程中,一些政府的繁文缛节和缺乏信用使得原本就不多的投标商更为稀少,从而影响到民营化的实施效果。同时,民营部门因其天生的利润动机也会出现信用问题。

6.社会对公共服务民营化观念认识不够,导致领域间的关注度深浅不

一;

公共服务民营化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仍处于培育磨合阶段,除有些高层的政策制定者和该领域的研究者以外,普通公众对此认识还很不充分。由于公意识形态的差异,使一部分人由不了解演变成反对民营化,他们相信政府任何方面都优于私人部门,他们对民营化的反对均出自于本能。一些人本能的排斥民营化,对民营化持有不信任、怀疑的态度,不支持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力量。以上这一系列认识上的误解给民营化的发展和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四、推动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一)我国现阶段进行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方式

1、委托授权

1王名,贾西津,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M] 范丽珠,全球化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P262-286

委托授权是民营化的常用方式,又称部分民营化。在国家承担全部责任的形式下,政府必须通过持续、积极的介入把实际的生产活动委托给民营部门。政府对盈利状况较好的公共服务实行民营化,主要是为了配合政府机构改革,以职能转变改革政府机构。通常委托授权的实现形式是合同承包、补贴、特许经营、法令委托等。

2、政府撤资

撤资是政府放弃一个企业某一职能或某一资产的过程。政府可以作为一个继续经营的实体被出售或赠与他人,也可采取清算的方式,关闭并出售剩余资产。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就使用清算的方式放弃了许多在激烈竞争中亏损的国有企业。后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已在股份制改革及公司制改革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初步建立了国有企业的推出机制。这一举措的成功关键在于国有企业引入了竞争,改变持续已久的垄断形势,实现了市场化的运作。

政府企业和资产民营化的主要方法就是政府撤资,采取出售、转让、清算等具体形式。如国有企业无偿转让或象征性价格出售给公民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策略,它相当于归还曾被没收或充公的原业主的资产。可以以无偿赠与的形式将企业赠送给雇员、使用者、公众、原所有者,也可赠送给符合条件的特定群体。1

出售是民营化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给政府带来销售收入,使政府拥有的土地或大楼等不动产重新列入征税范围,增加政府大的税收,能节省拥有和维护此不动产的相关费用,消解将资产转移给下级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要求或压力,防止政府机构任意占用资产。向公众公开出售股份、拍卖或协议出售给私营公司,允许管理者或雇员集资认购和出售给使用者以及消费者合作团体等具体方法,都是以出售形式实现企业撤资的。在合资企业中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配股份多数、少数或多半的比例,其目的是让私营企业合伙人拥有控制权,放心的将管理、资金、经验、技术和市场能力融入企业中。

一些公办事业单位和民办事业单位根据各自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分工协作共同提供公共服务。其一,从整体来看,鼓励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服务领域,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公共事业,增强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并满

1(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P221-228

足公众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公共服务需求。如在教育服务领域,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其二,从局部来看,公共事业组织与民办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公共服务,这是以.资金为纽带,以共同利益为目标的紧密型公私混合提供方式。如在医疗服务领域,有股份制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在目前不宜由外资独立举办的一些公共服务事业项目上,通常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1

3、政府淡出

政府淡出是不同撤职和委托授权两种积极行动的方式。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人们已经适应市场带来的多元需求,淡出以消损的形式实现了民营化。它通过民间补缺、政府撤退和放松管制等形式来实现,一定程度上依赖地方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政府淡出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民营化形式,可通过政府服务和产品收取费用的加速淡出过程,达到即可吸引私营部门的竞争者,又可弄清政府提供的成本,以较少的政治冲突和争论有效的实现民营化。

随着服务需求的扩大,若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继续被公众忽视,就将出现政府的角色相对缩小,民营部门扮演的角色就会逐渐增大。换句话说,当政府产品和服务供给经常处于短期状态,而私营部门参与并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就是民间补缺式政府淡出。它是消费者放弃接受政府提供服务的表现。政府也可有意识地通过限制国有企业增长或缩小其规模,让私营部门进入相关领域的方法实现政府撤退或“卸载”,也即是“灭绝式民营化”。2

政府撤退往往伴随着民间补缺。在英国,随着预算消减和公共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的下降,私营医疗服务系统重新出现,公众渐从私营部门获取服务。当公共部门不便继续承担某一职责并被私营供应商取代时,撤退或卸载可以通过政府与私营供应商直接的正式合作来实现。而政府从已经确立的公共服务中撤退并不容易,需要建立新的政治共识,取代最初促使政府介入这一领域的旧的共识。

由于政府活动和国有企业长期享有垄断,不允许民营部门进入并参与竞争,放松规制则有助于改变政府垄断,以促进民营化。一些国家多年的政府规制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官僚障碍,甚至导致停滞。《经济学家》简明地总结了发展中国家的状况:“糟糕的政府是第三世界国家贫困的主要根源,而减少政府干预是最有

1马岩岩。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实现路径探析(论文),2009,P30

2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P218.

效的解决之道。非正式经济比官方机构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德索托也极力倡导非官僚化、非规制化、权力非集中化。通过废除一些禁止私人产权的法律,进而鼓励企业家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使企业面对市场约束,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放松规制的最终结果就是建立需求驱动、市场导向的制度安排,满足社会需求。

(二)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进程的方法探析

1、搭建市场机制的平台

市场机制容易被破坏,放任自由的市场竞争将导致公共服务的垄断。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是以一定的规则和契约关系作为前提,一旦这些规则及关系出现问题,市场机制就会失效。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主要责任,通过立法来保证市场的运转,政府要充当裁判员,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筑建完善的市场机制。

首先,市场机制要发挥作用需要一整套公认的、能得以实施的市场行为规则,以明确产权关系,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确保市场交易和市场竞争的公正和效率。这需要政府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并监督其实施,以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其次,自由竞争会导致垄断,而垄断将破坏公平竞争,扰乱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运转。1因此,需要政府制定和实施各种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并设立相应的机构,创造和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最后,市场机制的运行以完善的统一体系为前提,因此,对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国家来说,政府还必须承担起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加速市场机制的成长。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施政的基本价值在于“3E”:经济、效率、效能,而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鼓励竞争,是达到“3E”标准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改革实践中,主要有三种竞争:“公对私”的竞争,即为促使二者的竞争,让公营组织和私营组织都来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公对公”的竞争,即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加速内部机构之间的竞争;“私对私”的竞争,即政府要求私营企业之间彼此竞争,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以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为首的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充分和竞争的不充分、不完全性,政府干预必然会存在,政府和市场须相互补充才能达

1庄序莹。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分析[M].上海:复旦人民出版社,2005,P143.

到一种平衡。而政府干预程度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来说,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不是要弱化而是重新界定政府的作用。政府干预的重点是看其应用是否合理、得当。1圆实行民营化改革,步入市场经济轨道,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政府的经济职能不能放弃而是要转变,以减少国家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改善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并举,使国家牢牢掌握民营方式改革的主导权,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2

2、扩大民间群体的参与

扩大民间群体的参加,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可利用行政授权挖掘民间资源,吸取民间力量更好的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民间可在政府的支持和监督下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推动社会发展,两者有着密切不可分离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的时期,公共服务供给由政府和市场的提供,而仅出政府或市场一方提供服务容易出现垄断现象。据此政府可通过招标等手段开放市场,改变以往投资大,成本高,质量差的状况,吸引私人部门共同参与到公共服务中,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从而,公共服务的提供也可在竞标过程中达到费用最优化。

政府可以采取租赁、特许经营权等方式为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主要的投资,而承包商要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这些公共设施支付费用。在租赁合同期间,经营责任与投资责任是分开的,承包商要承担大部分或全部商业风险,不断创收效益。而特许经营权具有租赁的所有特征,它给予承包商更多的投资责任。其目的在于保护公共利益的同时,保证投资者能获得具有吸引力的财务收益。显然,不论政府采取何种形式与民间合作,在本质上都属于合同制,合同制解决了公共服务主产权的归属问题。既然合同的标的是公共产品服务,而政府在无法摆脱自身困境的情况下无力提供,因此只能走市场化的道路。政府既可拉近与民众的关系,又可实现公共服务非垄断化和公共服务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公共服务的合同出租促进了服务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政府严格依照合同的规定进行监督,并未放松对市场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政府向市场提供公共项目,在某种程序上起到刺激市场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在不扩大政府规模,不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强了政府能力。

1王永生。论优化公共服务的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P2

2马岩岩。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实现路径探析(论文),2009,P34

3、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顺利推进,首先依赖于良好的法律环境。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是政府作为一个公正的法制监督者的重要角色表现,也是民营化改革的重要管理任务。政府通过立法维护市场上的竞争者,使服务企业能在公开的市场中享有公正的法制环境。政府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反垄断法来捍卫民众的利益,但这也要求政府认真观察,客观识别哪些是以控制市场为目的,哪些是正常的企业兼并,不能放过一个不合法的经营。以民营化的方式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既是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公共责任转移的立法反映,也是私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法律保障。

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允许私营部门进入并提供公共服务,就必须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完善法律的保障制度。通过法规、规章来对公共服务提供者施以不合理保护的政府行为需要改进,从而为引进外资、吸引私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消除不公平的法律壁垒,确立私营部门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平等的法律地位。从而保证竞争者能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中得以进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确立私营部门的救济机制。私营部门在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了政府或相关政府部门侵犯时,必须为其设置救济机制。这是确保私营部门可以获得公平的法律地位的最终保障。对于因政府滥用规制权力而蒙受损失的公民和企业,国家应当给予相应的赔偿和补偿。

另外,民营化的推行是建立在市场发育成熟、产权清晰、法律法规健全、私营部门实力雄厚基础上的。政府要发挥公正的法制监督角色,为私营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营造一个产权清晰、个人利益得到法律法规的有利保障的市场环境,减少民营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成本,也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总之,政府要规范市场秩序,必须加强法制建设,通过立法来保障私营部门的利益,提高立法质量,保障私营部门的合法权益,引进更多的民间资本,扩宽私营部门的资金来源,为民营化在公共服务中的广泛开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从而在市场、社会和民众中捍卫政府公正的法制监督者形象。

4、完善政府的监管责任,对公共服务民营化进行必要的规则

公共服务民营化涉及多元主体的利益调整,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在倡导“政府失败”而引入市场机制的时候, 也要考虑到“市场失败”。由于私人

资本的寻利性特点以及信息不对称性的普遍存在, 可能出现诸如价格上涨、服务质量下降等现象,从而侵害公共利益。所以, 应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管机制,对公共服务民营化进行必要的规制。1

在国有企业独家垄断经营的体制下,公共服务通常由政府的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管制,即实行政企合一的管制体制,政府部门可以“一竿子插到底”地直接管理企业。实行民营化改革后,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将进入原本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特殊产业,这必然要转变政府职能,对政府管制体制实行改革。对公共服务的民营企业独立进行统一管制,即设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府管制机构。

五、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道路仍歧路漫漫。在不断深化公共领域民营化的进程中,不但需要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民营化机制和成功失败的民营化案例,还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社会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方略。我国地缘辽阔,民族众多,民俗和地域发展千差万别,民众的对于公共领域的需求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此外,我国公共领域的民营化环境还有待成熟,在进一步推动民营化发展前,需肃清目前存在的各类问题,然后再健全法制,完善体制,加大监管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参与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民营化越走越远,越行越稳。

六、参考文献

1、吴淑娴,谢磊。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探析,三峡大学学报第5期。

2、詹国彬。中国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的障碍及其战略选择,宁波大学学报第5期。

3、王乐夫,陈干全。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问题分析,学术研究第3期。

4、刘迎秋。中国经济“民营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第6期。

5、徐静。试论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状及对策,中国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第11期。

1徐静。试论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状及对策,中国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第11期。

6、娄成武,尹涛。论政府在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作用,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5期。

7、饶常林,常健。论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责任,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

8、蓝猷平,刘艳。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困境与对策。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第5期。

9、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司合作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石淑华。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若干反思。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王俊豪,周小梅。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七、致谢

时光像一艘小船越过一季又一季的光芒岁月。在毕业3年后,我又再次迎来毕业季。对于一个在职多年的从业人员来说,自学考试不仅仅是对自身知识的丰富和学历的提升,更是一次自我挑战和心态归零的过程。

经过数个时日的资料搜集整理和高老师的多次指导,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虽然我尽可能的让文章读起来条理清晰,文理间逻辑连贯,论点明确清晰,但限于天资笨愚,论文仍究未免理据肤浅,谬误百出,有失高老师之望,诚请老师和同学们多多指导和纠正。

三年的自学考试时光是苦并快乐着。想想那些个工作学习两边跑的日子,身心俱疲;但一想到有那么多的同学与我一样,为自己的梦想坚持着,努力着,还有那些生活中学习中开导指引的老师,这一切又不成问题了,试问,三生何其有幸,能遇此能人贤师。这里我要衷心感谢对我论文做出悉心指导的高静老师,因为我知道指导一个缺乏系统学习经历的自考生的论文写作是很费时费精力的。

最后,再次烦请高老师能对我的论文多多指导,我会耐心的修改,最终提交一份满意的作品。

梦想始于足下,让我保有这份热诚,在继自学考试后,能更勇敢的迎接梦想道路上的千变万化,为梦想,勇往直前!

致敬人

2014年01月19日

浅谈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问题

益阳市安化电大 自学考试专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问题 作者姓名: 所学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 指导教师: 浅谈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问题

填姓名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引言 (2) 二、浅谈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发展过程 (2) 三、浅析影响制约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因素 (3) (一)主观思维定式影响深刻 (3) (二)客观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3) (三)尚未建立良好的外部法制环境 (4) (四)对民营化行业和领域的有效监管问题 (5) 四、对完善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思考 (6) (一)提高思想认识,政府积极作为,民企积极参与 (6) (二)“拿来主义”未尝不是我们今后学习的重点 (6) (三)“借政府改革的春风”,吸引更多优良民营资本的顺利进入 (7) (四)积极引进竞争激励机制 (8) (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8) (六)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自身要有“金刚不坏之身”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行,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发展问题也引来更多的关注。本文在收集充分的资料并进行深入的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分析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过程,客观地找出了制约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因素。应该看到,政府公共服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前期有效的探索,在取得许多成果和经验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诸如思想、市场机制、外部法制环境、有效监督等方面的许多问题。本文认为:要达到理想效果,在具体实施时必须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大政策引导;引进有效机制;建立外部的法律保障;民企自身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思考

浅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浅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表时间:2009-06-10T10:59:41.95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张宁[导读]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摘要: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027-02 收稿日期:2009-02-27 作者简介:张宁(1984-),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财政理论与实践研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形成惠及全民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缓解社会矛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因此,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所在。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涵义所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其实质在于政府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二、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 1.从义务教育来看,义务教育的非均衡性突出地表现为义务教育投入的非均衡性。2005年全国预算内经费4 665.7亿元,东部地区约2 269.1亿元,中部地区约1 307.0亿元,西部地区约1 089.6亿元,东部超出中部和西部的1倍多。 2.从城乡卫生支出来看,2004年58.2%的农村人口卫生支出只占卫生总费用的34.9%,而41.8%的城镇人口卫生支出却占卫生总费用的65.1%。79%的农村居民人口为自费医疗群体,而城市为44.8%,高出34个百分点。农村医疗服务经费中17%来自政府拨款,另外83%来自农民缴费,包括合作医疗缴费。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卫生费1 122.8元,农村为318.5元,城市是农村的 3.52倍。 3.从社会保障面来看,国家统计局根据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测算,2006年社会保障的实现率为50.24%。我国城乡之间及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2003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每万人中有2 24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每万人中只有367人。按享受社会保障的从业人员计算,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只有3%,城乡社会保障率的比例为22:1,城乡人均社会保障费的比例为24:1。 4.从农村文化服务方面,我国省市及自治区之间人均文化事业费的极差从1980年的3.99元扩大到2006年的44.29元。仅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来看,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呈现出明显的非均等性。 三、影响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因素 1.在技术上,我国还没有针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来建立一套针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以及与这些标准相对应的客观因素评估法,来核定地方财政平衡能力,根据地方的税源、税种以及税基、税率等计算各地的“理论收入”和计算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与地方“理论收入”之间的差额,以及政府间计算转移支付数额的方法。 2.在政府间关系上,虽然我国提出建设公共财政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框架,而且推进工作也在进行,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首先,政府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其次,目前我国形成非对称性财政结构不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重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事权划分不清,责任不明,中央政府有关政策文件在涉及政府间关问题上过于模糊,不利于政策实施。 3.在城乡体制上,城乡分割是中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城乡问题在一般意义上不属于均等化问题。由长期实施户籍制度造成的乡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不同身份,以及掩藏在这个身份背后的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均等化问题的特征之一,这也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 4.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是地方财力的均等化。我国目前存在的地方发展差距以及现行税收制度、财政体制所决定的地方财政收入差距,是转移支付难以弥平的。 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第一,财政投入应更多地投向长期“短腿”的社会事业。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有效地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尽快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规划实施策略,统筹安排、系统规划,分步骤地推进。整合、优化公共行政资源,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第二,财政投入要向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倾斜。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地域辽阔,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同时,区域协调发展也是相对的,要使各区域经济发展总量大体相等是不现实的。因此,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能只注重经济总量,还要注重不同区域的人民生活水平。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所以要注重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不同区域的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第三,加大中央财政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逐步建立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公共财政体系,大力加强对这些地区因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第四,建立政府投资的稳定增长机制。均等化需要一系列科学而现实的指标,可以由人大为主针对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种类和标准等进行研究、听证和审批,其中当然要结合各地不同的人口、资源、物价和财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最终应该以立法形式体现出来,并明确目标和实施阶段。

18-上海市科委2010年度“创新行动计划”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上海市科委2010年度“创新行动计划”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指南 (发稿时间: 2010-03-16)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完善,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10年度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指南。 一、建设目标、内容和期限 专题一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目标:面向本市九大高新产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形成对高新产业关键环节的链式服务支撑能力。 建设内容:对接共性需求的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骨干企业等优势单位资源,增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关键共性需求的技术服务能力,系统提供包括条件资源服务、技术研发服务、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产业技术人才培训与交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等在内的公共服务。重点支持方向:绿色建筑与节能、核电材料。 进度要求: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二已有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提升 建设目标:增强已有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 建设内容:完善已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集成人才、技术、设备、信息等优质资源,建立协作服务联盟,提升服务能级与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向社会提供检测、设计、信息、标准、知识产权、技术研发与咨询诊断等公共服务。重点支持方向: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高性能宽带。 进度要求: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三平台中介服务网络构建 建设目标:建设平台中介服务网络,提高研发平台资源向中小企业转移的效率和效能,拓展平台用户推广渠道,提高平台服务企业、对接产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建设内容:组织行业协会、学会、园区、区县服务中心、技术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利用研发平台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收集、响应中小企业科技服务需求,建立企业需求库和用户数据库,组织优质资源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服务推送和用户培训等活动。 进度要求:2012年3月30日前完成。 二、申请条件

【精品】公共服务民营化

【关键字】精品 论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风险及防范公共服务民营化自实施以来,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渐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项策略。同时,公共服务民营化又可能会引发诸如比赛、腐败等问题,进而带来潜在的损害公共利益的社会风险。如何防范和消解这些风险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保障公共服务民营化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一、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相关理论 1.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含义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财产拥有方面减少政府的作用,更多地依靠民间机构,更少地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以增进社会其他机构作用的行动;也即让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政府部门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起源与发展 自197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纷纷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增加市场比赛,弱化政府角色的民营化政策,公共服务事业民营化、社会化成为世界潮流。我国自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虽然没有正式提出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已经逐渐实施公共服务民营化。1988年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从直接管理为主转移到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特别是1998年以来,将大部分应该由市场运作的有关职能部门从政府机构序列中脱离开来。现在通过创新投稿入机制,广泛吸纳民间的资金、民间的力量投入到公共服务行业,公共服务民营化已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策略。公共服务民营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纵观西方各国的实践经验,民营化大致有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与凭单、法令委托、出售、无偿赠与、清算、民间补缺、撤资、放松规制等十余种形式。而在我国,又以特许经营为主要形式。 二、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势 公共服务民营化将产品的生产等方面更多的分配到社会其他机构,使政府的巨大财政的压力得到缓解;同时,广大的社会市场与民间部门的参与,极大地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机会,激烈的比赛性也使得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得到了提升。因此,其优点是更全面、更民主、效率更高的。 三、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的风险 虽然公共服务民营化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其本身也是有着许多潜在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又可能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阻碍我国的社会建设。

浅谈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问题

浅谈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问题题目:浅谈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问题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20111155010053 学生姓名:张丽 指导教师:王秋菊

浅谈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问题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公共事务治理变革的视野中,民营化是一种国际性潮流。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高举改革公营部门、抛弃官僚制、向市场与私营部门管理学习的旗帜,其中核心的主张之一就是推行公共服务民营化,强调将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上的生产者角色与提供者角色分开,打破公私部门界限,把治理变革从政府内部引向外部,把过去由政府直接供给的公共服务通过各种方式交给政府以外的力量完成,或者二者合作共同承担。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营化成为20世纪末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也就并不令人觉得奇怪。在民营化显然属于新公共管理的主流,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的所有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营化就是新公共管理。 研究目的: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的政府管理产生很大影响。在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公共事务管理已经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它倡导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多元化,包括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企业乃至个人都成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强调多元管理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增强管理绩效。在这种背景下,治理理论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渗透到公共部门管理实践中去,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

改革产生影响作用。 国内外现状:在西方,尤其在英美国家,自上世纪末以来,民营化就已成为推动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工具,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在东亚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也非常重视公共行政的民营化。公共行政的民营化有多种类型,如公共财产管理民营化,即通过民间入股的方式管理公共财产。还有行政任务的民营化,即特定事务的公共属性不变,但国家本身不再负担执行或负担全部执行,而开放由民间负责或提供。而在我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逐步推行公共服务领域的民营化改革,已经显露出新的治理方式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成本有所降低; 第二,公共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同时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机会; 第三,利用民间资本建设基础设施,解决了地方财政困难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最后,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的转制. 关键字: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竞争政企分离 一、公共服务民营化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取向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兴起名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改革浪潮,高举改革公营部门,抛弃官僚制,向市场与私营部门管理学习的旗帜,以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改革为主要取向。所谓公共服务民营化是指政府与政府之外的私营公司、其他组织签订合同

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社会化的利弊剖析

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社会化的利弊剖析 有选择地将部分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反映了政府职能在公共领域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政府面临着社会需求急剧增长与公共财力相对不足的困境。上述改革是顺应政府职能转变,顺应民众诉求的必然趋势。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有利因素 1.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公共服务领域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和民营化的方式,实质上是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能有效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市场对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政府通过制定标准和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则又发挥了政府宏观管理的作用。因此,市场化取向的公共服务项目的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政府动作缺乏效率,而市场动作缺乏政府公共支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比较早地使一些私立医院和学校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打开了政府垄断医疗、教育资源的缺口,增加了民众对资源的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公立学校、医院的竞争压力,对这些行业加强规范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些公共服务项目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是有一定作用的。 2.提升城市品位与服务普通民众相结合。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传统的以政府“统包”的公共服务,虽然管理秩序井然,但却缺乏应有的活力,从而使广大民众的公共消费维持在较低的基点上。政府主动降低公共服务项目的市场准入门槛,构筑起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项目投入机制,使公共服务领域在横向上不断扩展并在此基础上向纵深发展,有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络。以社会的力量介入公共服务领域,既是对政府职能的承接和转移,也是公共管理领域对“小政府、大社会”的呼唤。私立医院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规格的医疗服务,私立高中近年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影响的扩大,汇聚了城市人气,集聚起大批人才。一些私立医院运行以来先后引进了一批硕、博士生;私立高中的举办也从外省引进了大批本科生,这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进而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城市品位的根本宗旨是服务民众,公共服务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有效地缓解了公共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民营化的利与弊

当前我国公共领域实行民营化的利弊分析 贾甜甜公共0901 1091400113 民营化的背景 20 世纪70 年代欧美滞涨危机发生,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上台之后,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换取选民支持,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对公共事业的控制和补贴,使其面向市场,同时改变公共企业垄断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局面,允许市场中的众多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给公共企业创造一种竞争环境,迫使其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提高自身效益,开始了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进程。其中,公共选择理论,产权理论(Yarrow),可竞争市场理论(鲍尔)和超产权理论(泰腾郎、马丁、帕克)等为公用事业民营化提供了论基础。“民营化大师”萨瓦斯给出了民营化的经典定义。他指出,“民营化可界定为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其中,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公用事业民营化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的民营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相对晚于西方。国内对于民营化的研究,也是兴起于近几年。 民营化的争议 民营化的支持者认为:真正的民营化(true privatization)并不

是政府责任的丧失和转移,转移的仅是通过民间的功能所表现出来成效;民营化并不会造成政府角色的消失,更不是所谓的‘国家除任务化’,它仅仅表明私人部门对某些公共事务不同程度的参与。正如民营化大师E·S·萨瓦斯所言:“民营化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一个社会治理的基本战略。他根植于这样一些最基本的哲学或社会念,即政府自身和政府在自由健康社会中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适当角色。民营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更好的政府,更美好的社会”。 民营化的反对者认为:“民营化不但会侵犯主权的完整性,而且还会腐蚀民主政治的根基。因为,民主政治的基础乃是政治社群意识(A Sense of Political Community),民营化会动摇这种整体意识。另外,市场组织的盈利取向,亦容易使公共服务在效率的观念下,忽略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同时,还提出这样的疑问:从预防市场失灵到解决政府失灵的民营化选择,是否会走向另一种新的失灵?引入竞争机制,是民营化的核心,但是公共事业“官营”的最初目的就是防止竞争走向垄断化,而正常情况下的市场竞争也往往向垄断发展,即使是存在强力政府的干预。因此,公共事业的改革最终还是走不出“诺斯悖论”,即:“出于统治的需要,独资或者控股,同时自经营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经营。支持国营化,反对民营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其一,民营化之后,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会产生冲突,由于政府监管可能出现的缺位,出于理性经济人的考虑,公共产业的经营者就会凭借自然的垄断地位,片面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了公共利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资源信息表 申请单位 申请日期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E-mail 年月日订

服务资源信息表 注:填表之前请您详细阅读第4-7页“填表说明” 一、服务信息(每条/项服务信息填写一张表格,表格可复制)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写日期:

二、资源信息 表1、入网仪器设备设施详细情况表(每台仪器填写一张表格,表格可复制)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写日期:

表2、科技文献/数据资源详细情况表(每类资源填写一张表格,表格可复制)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写日期:

三、审核意见

填表说明 若贵单位加盟平台之后,有新增资源并能对外提供服务,可填写《服 务资源信息表》。《服务资源信息表》主要是用于了解贵单位所能对外提供 的服务,以及支撑这些服务的具体资源(如文献、数据、仪器设施设备、 实物资源等)。其中《服务信息》表为必填,另请根据贵单位的具体服务选 填《资源信息》,如果提供的服务不需要资源支撑,《资源信息》可以省略 不填。各类表格填写说明如下: 一、《服务信息》 ●应填写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各项服务,而不必填写整个法人单位的服务。 ●每条/项服务信息填写一张表格,表格可复制。 ●服务名称/项目:用精炼语句可直观体现服务内容,定义请避免宽泛和模糊。 ●服务内容描述:对该项服务进行具体说明。 样例:服务名称:荧光偏振检测 服务内容描述:荧光偏振技术用来研究大分子和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于化学分子和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受体结合实验、激酶活性检测等。Tecan公司的Polarion是荧光偏振检 测的专业设备,操作简单,软件界面友好,适合各种型号的96、384孔微孔板,通过各项参数的 优化,能够得到最佳的信噪比。另外可以提供数据处理以及技术咨询服务。 ●关键字:用于检索该项服务的关键字。 ●服务类别(请选择序号,如1-⑦): 1、文献服务 ①代查代检,②科技查新,③全文传递,④行业情报,⑤在线检索,⑥定题服务,⑦参考咨询,⑧其他。 2、数据共享服务 ①数据库检索服务,②委托查询服务,③委托建库服务,④委托分析服务,⑤在线分析服务,⑥专家咨询服务,⑦产品定购服务,⑧数据库委托服务,⑨其他 (请具体填写)。 3、实物资源供应 ①植物种质,②动物种质,③微生物菌种,④人类遗传资源,⑤生物标本,⑥实验材料(实验细胞/实验动物/模式生物),⑦标准物质,⑧试剂,⑨其他 (请具体填写)。 4、检测(计量)/检验 ①食品卫生检验,②环境卫生检验,③职业卫生检验,④药品检验,⑤工程质量检测,⑥涂料燃料检测,⑦仪器仪表检验,⑧其他 (请具体填写)。 5、分析/测试 ①机电基础件,②生化分析测试,③理化分析,④生物医药,⑤钢铁材料/金属材料,⑥高分子材料/合金材料,⑦环保能源,⑧电子信息,⑨纺织,⑩软件,⑾电磁兼容,⑿其他 (请具体填写)。

公共服务市场化分析(1)

公共服务市场化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讲解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历程及改革措施。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对改革开放以及民生基础设施、提高经济建设的投入比较大,因此导致公共服务长期处于资金短缺供给不足的局面。针对此问题我们通过国内外研究发现,发在国家在经济、政治局势稳定之后,会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可见我国也应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制度,但是在施行中,由于公共服务的垄断性和公益性导致有能力且有意向从事此行业的私企较少,市场化难以顺利进行。我国提出了合资经营、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纯民营模式、公共民营合作制、凭单制度等合作模式来鼓励私营企业投入到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中。为实现新形势下的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 公共服务;市场化;垄断;竞争;政府主导

Marketization analysis of public service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form measures of the market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in china.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investment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well as people's livelihood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large, so the public service has long been in the situation of shortage of funds and insufficient supply. In view of this problem, we have found that after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is stable, the public service market will be gradually realized. It shows that China should also implement market-oriented public service system, but in practice, because of monopoly and public welfare public service to have the ability and intention to engage in this industry private market is less, it is difficult to smooth. China has put forward a cooperative mode of joint venture, contract contract, franchising, pure private mode, public private cooperative system and voucher system to encourage private enterprises to invest in the market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t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 Public service; marketization; monopoly; competition; government led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筑强科技平台提升自主创新支撑能力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在科技部的大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围绕我省“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创新为主线,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创新的需求,集成建设了以重大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平台体系,共建设了320个科技平台(其中国家级37项、省级283项)。一是围绕我省战略高技术攻关和重大目标产品创新需求,主要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了13个重大研发机构;二是主要围绕全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依托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实行产学研共建机制,建设了78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围绕产业技术创新,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依托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建设了51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四是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及系统化研究,主要依托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建设了178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平台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投入建设资金73.3亿元,其中国家投入5.5亿元、省财政投入7.3亿元、主管部门配套8.3亿元、企业投入38.4亿元、其他投入13.8亿元。通过突出重点、集成实施,多元投入、强化管理,省市县联动,有力推动了我省科技平台的良性运行。 二.主要做法 (一)聚集科技资源,统筹规划部署科技平台建设 江苏是科技和教育大省之一,拥有部省属高校119家、科研院所129所。全省从事科技活动38.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3.8万人,有着丰富的科技设施和科技人才资源,为建设科技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集成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做好统筹规划,强化管理,是筑强科技平台的先决条件。 一是先后颁发了《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科技平台作为“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调了“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江

浅析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障碍及对策概要

浅析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障碍及对策 [摘要] 长期以来,政府是我国公共产品的独家垄断提供者,公共提供的低效率使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成为必然。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存在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必须面临的难题。该文章在剖析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障碍的类别及成因的基础上,着重从制度建设和民营经济主体自身角度提出了排除市场准入障碍,促进民间资本顺利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对策,有着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间资本公共服务障碍市场准入 我国的公共服务长期处于政府独家提供的垄断状态,国有垄断格局因阻碍有效竞争而带来低效率、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达不到民众的期望,以及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等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的深入,公共提供的低效率使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成为必然。因此,如何激活民间资本,使其充分服务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障碍的成因分析 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问题是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产物,是东方传统与世界经济文明接轨的产物,是国家力量与市场经济主体自然发展至一定程度的产物。因此,有其特殊原因。 1.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准入障碍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仍属于政府主导型,政府或者国有资本拥有者掌有充分信息,民间资本则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交易一方。由于转型期中国社会公信力的极大损害和社会信用体制的缺失,民间资本在进入自己不熟悉的市场时,常常会因此蒙受损失,长此以往,即便是政府明令放开的市场,民间资本也无心经营,更妄论未解禁的市场。如此,则不仅造成了社会心理意识方面的准入障碍,更加剧了体制环境的准入障碍。信息不对称对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另一影响在于程序准入。我国的市场准入程序颇为复杂,除相关法律的规定外,各个具体行政部门另有规则,在程序准入中,国有资本因为与行政部门同属国家而有天然优势,对于外来资本,国家则有明确而简化的准入手续,只有民间资本要独自面对复杂的法律条款和各层人事关系,为获取程序准入方面的信息往往增加大量的交易成本。 2.二元经济传统对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抑制性 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有着深厚的二元经济传统。在这一典型经济结构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民间资本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反而是外来资本和买办资本支撑着中国近代的工业化。从某种角度讲,当前的经济环境与当时

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常修泽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应包括全体公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原则应该均等以及结果应该大体相等,社会在提供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成果的过程中尊重某些社会成员的自由 选择权。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从横向上体现/以人为本0和弥补市场公共品/供给失灵0重要的制 度安排,也是缓和当今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和当代世界文明国家社会政策的一个趋势。应本着横向上 范围要适中、纵向上标准要适度的/第三方0主张,在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 务0,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0,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 等/公益基础性服务0,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0方面逐步实现均等 化,并需要有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城乡协调发展制度、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做保障。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保障 中图分类号:F06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07)02-0066-06 2005年,笔者在当年完成的研究报告5人的三层含义与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6[1]中,曾对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如果说,当时的研究还偏于理论层面的话,那么,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标志,对包括这一问题在内的整个和谐社会的研究已从意识形态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其中,和谐社会创建中的制度安排,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而这样一个带有普世性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则要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命题仍有些基本问题需进一步厘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0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在中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这样一种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尤其是,在实践中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我们的社会应如何为此提供相应的体制保障?在此,我就上述几个问题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看法。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其实行的必然性 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我是从以下三方面把握的。 第一,全体公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原则应该均等。在13亿中国大陆人口中,尽管每个人的天赋能力不同,所占有的资源也不尽相同,但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原则方面应该是均等的。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机会不均等,不是实行同一个原则。例如,目前进入到城市工作的农民工约有1.26亿人(若包括他们的家属约两亿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人群,怎么让这一、两亿同胞有同等的机会?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城乡之间划开很深的鸿沟。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着力改变不公平的命运,但是从社会角度,如何逐步给阻隔在鸿沟两旁的民众提供均等的机会,应作为第一条。 第二,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应该大体相等。这里的/大体相等0不是绝对平均主 收稿日期:2006-10-02 作者简介:常修泽(1945-),男,山东惠民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9

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并加强本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沪府办〔2015〕84号)的精神,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财务制度,结合本市科研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是指市级财政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部门预算中安排的支持科研活动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在本市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开展基础前沿类科技研发、科技创新支撑、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创新环境建设等各类科研活动,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其他科技创新工作。 第三条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科学安排,合理配置。发挥市场配置各类创新要素的导向作用,优化资源配置。聚焦国家战略,围绕上海科技发展规划,保障重要科研活动的实施。严格按照科研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 (二)公开公平,择优资助。完善公平竞争的项目遴选机制,通过公开择优、定向择优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者。

(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被资助对象获得的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实行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四)明确责权,追踪问效。明晰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评估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推行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部门职责: (一)上海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专项经费的预算审核、资金拨付及使用监督,与市科委共同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工作。 (二)市科委主要负责专项经费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决算编报等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倒查,并探索对项目承担单位开展信用评价工作。 第二章支持方式与支出内容 第五条专项经费主要采取前补助、后补助的支持方式,并探索开展其他支持方式。具体支持方式,由市科委结合科研活动特点和承担单位性质在编制和发布项目指南时明确。 第六条前补助是指项目(课题)立项后核定预算,并按照科研计划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和科研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确定的拨款计划及任务实际完成进度核拨专项经费的支持方式。 第七条后补助是指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单位,先行投入资金,取得成果通过验收审查后,获得专项经费资助的支持方式。后补助的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学位论文 《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指导教师姓名汪海粟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时间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中文摘要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绝大部分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或配置的资源应该交由市场来调节或配置,这在目前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己经不成为问题,可是公共服务究竟应该由谁来经营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我国自来水、燃气、治污、公交等城市公共服务长期以来一直是由政府投资建设、财政补贴运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它一度被视为“市场经济边疆”。但是多年的中外实践表明,政府直接经营公共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高质高效,相反劣质低效、长期亏损却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挥之不去的头疼问题。 尽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传统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减少或取消财政补贴,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制度等。但是,从总体上看,公共服务二十年来的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在加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困扰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不断加大发展力度,但是如果仅靠国家投资,财政拨款只是杯水车薪,由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管理、营运模式己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社会需求,“公用服务民营化”正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发展趋势,公共服务需要竞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此现状,本文对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进行了理论探索。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和理论基础,介绍公共服务和民营化的涵义,公共服务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具有公共性、自然垄断性等主要特性。所谓民营化,也有人称私有化,最早由德鲁克于1969年所著《断裂的年代》一书所提出。但是,关于民营化的定义,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别有不同的诠释,定义范围的广狭也大相径庭。从广义上讲,民营化可以界定为更多地依赖民间机构,更少地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它是在产品/服务的生产和财产拥有方面减少政府的作用,增加社会其他机构作用的行动。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理论基础有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等。第二部分介绍了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具体形式和国外的一些民营化实践。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具体形式有合同承包、补助、凭单、特许经营、志愿或市场安排等,国外的实践经验是我国在进行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要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第三部分对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展开分析。第四部分首先提出了发展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对策,并就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方向进行了界定,主要提出了四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服务民营化政府

云南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云南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本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各国政府在致力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 ,既有着长久的历史进程,也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云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省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界定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是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上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 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基础教育。本文所写 ?基础教育主要是狭义的基础教育,此外,鉴于考虑云南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又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研究过程中一起纳入基础教育范围。 [1] 而基于我们课题组的调研以及资料收集,我们认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中央政府为主,同时包括地方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在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情况下,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提供能够满足民众需求的基础教育服务;同时,能够保证 民众接受该服务的机会均等。事实上,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农村的自然村落都设有一个学校,而是要使得所有的农村适龄孩童都能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接受正规的教育,所强调的核心应该是机会和效果的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因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也是我们的国家、民族永久强盛的坚实基础。 二、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的认识 对于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无一个准确的定论,且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较少。比较有影响力的就

公共服务市场化背景下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公共服务市场化背景下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梁雪芳 【摘要】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系。而传统的单纯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阐述了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的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和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探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共服务;市场化;政府职能;改革 【作者简介】梁雪芳,女,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行政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与社会保障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从这个定义上看,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系,似乎提供和管理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而事实上,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也一直占据着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但是,由于政府的垄断性和结构的复杂性,这个一度发挥过巨大作用的模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加之公共服务水平低下,效率不高,政府角色错位,职能混乱不清。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原有的公共服务模式,对公共服务进行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回答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一般而言,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治职能,指政府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对外保卫国家安全,进行国际交往,对内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二是经济职能,这主要指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三是文化职能,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四是社会职能,是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的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这类事务一般具有社会公共性,无法完全由市场解决,应当由政府从全社会的角度加以引导、调节和管理,这类事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里对政府职能作过概括性的论述,他认为:“政府应集中精力做好三件事,一是要保证本国公民不受外来的侵犯,二是要建立严格的 称而引起企业目标在各层级间的分解以及决策权在各层级间的分享。按现行公司治理机构的规定,预算方案的制定权在董事会,组织实施权在总经理。但在公司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预算由总经理组织编制,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董事会不可能对预算提出实质性意见,预算管理中董事会职权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滋生预算管理中内部人控制。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具体负责预算的制订、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预算制订真正掌握在董事会手中。 (三)加强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是员工,激励和约束的对象也是企业的员工,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长期被认为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要求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要考虑与员工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的承接性,实践表明,这种基于环境现状而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方法是被动的作法,故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建设直接纳入内部控制机制的内容。七份报告涉及为保证符合道德标准而建立的检查程序。例如,Internatioal Paper Co.的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企业道德行为而制定的道德方案(Ethics Program)和立足于长远的政策,包括开通“顺从热线”报告可能违反法规和公司政策的行为并建立公司惯例办公室。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持续地理解统驭企业实践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政策,Merck公司制订了一个持续的针对关键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管理受托方案”(Management Stewardship Program),督促他们履行企业道德惯例从而在企业运营中按照较高的道德标准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就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的现状而言,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设应避免的问题是假大空的说教,焦点应放在针对各岗位的操守标准而建立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开国,宗兆昌.论人力资本性质与特征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9,6:33 46 2.郭锋.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完善与创新[N].中国证券报,2000,1 · 2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