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印的领土争端地球人都知道

中印的领土争端地球人都知道

中印的领土争端地球人都知道
中印的领土争端地球人都知道

中印的领土争端地球人都知道,作者不浪费过多的文字去修辞。很多的中国人面对媒体的报道都很不理解,在中印争端上为什么印度一直咄咄逼人,而中国何以一让再让?更多的人认为政府软弱。那我下来就说说印度和中国在领土问题上都做了什么。

领土争端,印度热闹闹。很多资深军迷都知道在很多问题上,印度都是说的多做的少,雷声大雨点小。印度在藏南都做了哪些行动。

军事上,40余年来,印度陆军第4军一直是侵占我藏南地区的主力部队。该军下辖全部经过特殊训练的山地作战,其中拥有1.65万人的第5山地师部署在“那加兰邦”,直接威胁中国边防重镇察隅。除第4军外,第33军作为“第二梯队”部署在锡金,第15军部署在中印边界靠近克什米尔地区,这两支部队以“钳”形阵势挟持着中印边界争议地区。

为增加中印边界谈判筹码,印度近来又“大炫军事肌肉”。《印度时报》此前透露,印度先后向藏南地区增派了总数约6万人的山地师,并调集了苏-30战机、俄制T72主力坦克以及新型装甲运兵车等先进装备,目前印度在该区的总兵力已有

10万人之众。对此,《简氏防务周刊》分析称,“中印边界争端吸引了印度三分之一的军力”。

目前,印度向中印争议地区附近增兵6万,加上原有兵力,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的兵力已达10万。同时,《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陆军还计划向东部边境调派一支新组建的炮兵师,并重启更多的军用机场他们很快将扩充至一支由18架战机组成的苏-30MKI中队,并将重启更多的边境机场。据印度《印度时报》报道,在2008年重启接近中国边境位于拉达克地区两处军用机场后,印度如今正在将该地区的涅玛机场改造为高级机场,以供印度空军使用。一旦涅玛机场的修复工作完工,它将成为印度在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附近重建的第三个高级机场。据印度新闻网站thaindian news报道,继日前印度媒体报道中国边防部队“越境”进入印度境内一事后,与中国西藏有200公里边境线的印度喜马偕尔邦即向中印边境地带的哨所增派了特种警察部队,以加强在当地的巡逻。政治上,据《印度快报》披露,印度还计划在印中和印巴之间修建608公里的公路网,以及修建一条长900公里,从喜马拉雅山脚一直通到印度内陆腹地的铁路,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加强军队部署的机动性。印度向亚洲开发银行提议,向有争议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提供贷款。印度方面称申请此笔贷款用于“阿鲁纳恰尔邦”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洪水管理、供水和卫生设施等,后由于中国对此表示反对,印度政府发表声明在所有敏感地区的开发项目,将由印度自己的资金和资源来整合。他同时表示,国际资金总是有些不确定的因素或具有附加条件,印度政府对此已经失望。我们完全有把握用自己的资金来解决问题。印度政府利用中国在藏南领土问题的宽容,加强了对中国藏南地区的行政管辖。1954年,印度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管辖中国藏南地区,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6年以来注明的“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1972年,印度将该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又过了14年,印度议会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目前,“阿鲁纳恰尔邦”不仅设有地方议会、警察、法庭等机构,还开设了近百所中小学校,教育内容也以印度传统教育为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问题学者蓝建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印度最新的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阿鲁纳恰尔邦”人口已达110万左右,在短短的10年间增长了26.2%,远远高于印度本国的人口增长率。据估算,这其中至少包括30万至45万印度移民。

“印度政府在有意识地向藏南地区移民,打破了藏南地区的人口平衡。”他说。这些移民来源非常复杂,大多来自印度

本土,还有少数孟加拉人、尼泊尔人,甚至一批追随达赖喇嘛的“流亡分子”也被默许定居该地区。如今,这些印度移民已经有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子女,总人口接近60万。而中国在藏南地区的传统居民珞巴族、门巴族等,总人口只有35万人左右。

印度政要也频频「视察」当地,印度总统还亲赴印军哨所,了望中国边防阵地,并勉励印军不忘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场战争。

外交上,拉拢国际组织介入中印边界纠纷是印度政府最常用的方法。联合国统计资料表明,印度政府几乎每年都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申请教育、扶贫或文化多样性保护等项目,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亚洲开发银行也被印度瞄上。亚行在印度游说下,通过了涉及中印领土争议地区的《印度国别伙伴计划(2009-2012年)》文件,该贷款项目总额高达29亿美元,其中包括6000万美元的“阿鲁纳恰尔邦”水务治理和卫生改造项目。对此,《印度快报》等媒体喜形于色,声称“印度赢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

此外,印度还借助“旅游业”为侵占我藏南地区打“国际广告”。记者发现,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政府网”正对欧美、日韩等国的旅行社声称,“阿鲁纳恰尔保留着丰富的印度文化遗产”,欢迎外国游客前来观光。

印度派出的一些访华团中,经常塞入藏南地区代表,诱使中国承认印度占领藏南的合法性。

相比较印度的大张旗鼓中国明显表现为静静的埋头实干。

基础设施上,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我们的西藏补给线较印度一方要困难很多。到过藏南附近地方的都知道,藏南从中国境内过去,实在是太难了,当初62年我们的军队投送到这个地区简直是个奇迹,要知道,当初还没有东线公路和西线公路,也正是了解了实际地理环境,才更明白藏南当初为什么会放弃,一句话:可以打下来,但肯定是守不下来。而从印度进入藏南,地理环境的因素,印度方面交通条件远远好于中国方面,就是现在,印度方面虽然在交通方面还没有很大的改善,但依然远远好于中国,兵力的投送绝对好于中国10倍以上,现在战争条件远非62年可比,没有很好的交通,突击可能有收获,但坚守绝对是失败。如果我们现在没

有将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即使打了,最后也不得不像62年一样,退回实际控制线。所以我们的政府因为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做出了英明的抉择。才一直不断加强在西南进藏和西藏的交通线。

1.全面改建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318国道),按照一级公路(准高速)的标准在改建,如果各位现在从这两条线进西藏,就可以知道沿途的场面是多么地热闹了。

进入藏南地区有三条线,东线就是滇藏线林芝地区八宿然乌到下察偶,这条道路是个季节性道路,现在全部按照准高速在改建,没有对外宣传,即使有有关这方面的零星新闻,也是说在修复塌方段。

2.中线是波密扎木到墨脱的公路,现在对外宣传很高调,也是因为这条路是最难的路,对外宣称是打通全国唯一不通公里的线,但为了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墨脱,真正的花费是每公里多达2亿的造价(当然对外不会公布这条公路建造的标准是按照一级公路的标准在修建的),从经济价值还是旅游价值抑或人文价值等各方面来看,都是不可取的,即使真的要

通公路,也只需要把公路标准从四级提高到三级就完全能满足正常出行的需要,那么唯一的理由就是这条路是个战略公路。

3.西线部分是乃东到达旺,本身这条路也是通着,只不过等级也是4级,季节性的。这条路中国控制段部分目前还没有内部消息在改建,但肯定会上,估计也就是今明两年内。

川藏铁路的勘探早已经完成,只在找合适的机会开始修建了,铁路的修建速度快于公路的修建速度,晚些时间不要紧,最主要的是要找理由,特别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经济理由,但这条路找经济理由确实勉强,如果没有光面堂皇的经济理由,就只会刺激印度。几年前就说要建,考虑到与印度互动关系的有所缓和就没有动了。川藏铁路全长1629公里(四川境内约650公里),按单I级电气化铁路建设(成都段一次新建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200 公里/小时,8小时跑到拉萨,大家对比一下青藏铁路的数据,就知道这个川藏铁路的厉害之处了。

4.新藏线(219国道)现在不知道大家走过没有?翻修已经全部完成,现在的新藏公路很多塌方段都已经消除,可以常年跑了,速度从以前的20公里/小时提高到了现在的50公里/小

时,部分路段达到了80公里/小时的速度,投送运载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还以修建民用机场的名义修建了大型军用机场(整个阿里地区31万平方公里仅8万人口,修的是民用机场?那不是哄人么。)

军事上,中央在西藏增加了一个装甲旅,电视上也报道了。而且在西南中国在武器上大量装备了新型武器例如96G、歼10、红旗9。而且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最近视察成都军区指出西南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方向,地位十分重要,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各级要牢牢把握提高国防动员核心能力这个根本,进一步强化保障“打赢”的意识,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动员工作,使之共同服务于国防动员核心能力的提高。要把握西南各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动员强势,努力形成战区国防动员建设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要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不断拓展融合的领域和途径,使国防动员能力的生成提高深深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梁光烈防长强调,各级要认真总结参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等行动的经验,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力量建设,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综合保障机制,努力促进国防动员机制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机衔接,全面提升国防动员应急能力,

为遂行应急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带动和促进应战能力的巩固提高。

作者认为从朝鲜战争的经验看、不让敌人在军事上彻底绝望,敌人是不会有诚意和我们真心谈判的。因此夺回藏南,动武的可能极大。在做好政治、外交工作的前提下,就是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了。军事战争表面是打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打得是后勤保障能力,打的是国家实力。因为战争就要武器损失、人员伤亡。大军作战也要时间调动。从历史上看。清朝在西藏用兵需要3个月调兵,62年对印度我们用了三个星期,而现在我们就要与印度赛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进行大军集结,发起进攻。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胜利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将内地的钱粮、装备、人员及时的送到战役的指定地点是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而保障这一关键的关键是道路。如何建设、保护道路是摆在中印战争时期的首要问题。现在中国需要的是时间,如果连接藏南地区的公路和四川云南向西藏的交通大大改善了,主动权才真正在我国一方了。

一直以来,印度对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而基础设施的薄弱必然影响装备人员的作用发挥。孙子兵法很早就指出兵贵神速,这也是中国从秦开始居重视修建驰道,驿道的原因。目前,印度到现在对边境地区的交通投入还很少,良

好的地理条件如果不好好利用,不加快速度改善,那么,再过几年,印度在边境屯再多的兵也施展不开。一旦战争打响,运送物资的道路或者说战略机动的交通网肯定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俗语说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对越自卫反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在军事上彻底摧垮敌人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意志,我们是得不到真正的和平的。所以我们要战者必胜,胜者必久。要将藏南永远掌握在手中。因此解决西藏的问题就是路的问题。建设好进藏的道路、西藏的公路和铁路网对于我军战略机动消灭印度守军是关键。对于防御印度反扑也是关键。毕竟印度也是大国,我们要有长期和印度僵持的军事和经济准备。拿回藏南,拼的不是军事,而是交通,再就是政治,军事是最后对拼赢的保证。

所以,根据川藏铁路的修建完成时间和墨脱公路修建完成的时间以及后续配套项目完成的时间来推算,如果中国周边不出现新形势,国际格局不出现大的变化,中国与印度在藏南问题上的解决时间适合在2013年到2015年之间。

郑重呼吁为藏南正名,世界上没有阿鲁纳恰尔邦,只有我们美丽的藏南

最后我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我们的政府,理解我们的领导人的拳拳爱国之心。治国有难处!动者非动,静者非静。

至于为什么不也扶植一派来捣乱,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已与印度建交。我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就有一条:互不干涉内政。而且印度背后有一些大国势力支持。且从印度寻一派扶持的话,迟早要惹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一直与巴基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_1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1]。因而,处理好同周边邻国的关系是现实的需要,而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无疑会为两国关系的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一.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分析(一)传统边界線的含义中印传统边界线,即中印双方根据行政管辖所到的区域,依据自古以来的长期占有事实而确定的界线,而这类边界线是长期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又称历史边界线。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2](二)“麦克马洪线”的违法性确立国家边界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

依据,单方在“比例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3] 就被麦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二.中印边界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前景(一)国际法方面的设想布朗利说“领土所有权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相对的”。奥本海国际法也指出:“但在实践中,主权有时是分割的。…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真正例外是所谓共管”。地有人将共管称为“共同主权”。'那么,对门隅地区,印方称达旺(门隅的首府)处于连接印度东北部与母体的狭长地带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排除其担忧,可规定在这一地区双方均不驻军,禁止军事进入,这样就保证了印度的安全利益不受威胁。(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权与领土是不可分的。1993 年9 月中印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只有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解决边界问题,落实这一原则,才能促进中印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三)加强高层互访,为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稳固的政治平台与其他大国和周边国家的交往相比,中印两国交往还十分不够。就边界问题的协商也仅仅停留在原则的层面。中印两国需要高瞻远瞩,进一步推进两国高层互访,加强两国高级首脑往来,通过外交途径密切两国政治关系,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印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与中国有着长达1700公里的陆上边界。由于历史原因,两国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国的边界争端演变成严重的国家关系危机,并最终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边界战争。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不免有些摩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界战争看来是减少了,甚至是无足轻重了。但是冲突却不仅对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有着深远的和有害的影响。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像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僧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印度可能不会走向导致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并很可能对华盛顿对越南的做法产生影响。还有,印度的核试验的唯一借口自然不会存在——不过那时,事情就成为双料虚伪,因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独立后不久以来,即一直保证要使印度拥有核武器。进入21 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如不可忽视的边历史问题——边界问题。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1)是传统习惯线 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1]。因而,处理好同周边邻国的关系是现实的需要,而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无疑会为两国关系的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一.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分析 (一)传统边界線的含义 中印传统边界线,即中印双方根据行政管辖所到的区域,依据自古以来的长期占有事实而确定的界线,而这类边界线是长期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又称历史边界线。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本文由收集整理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2] (二)“麦克马洪线”的违法性 确立国家边界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

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 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依据,单方在“比例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3] 就被麦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 二.中印边界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前景 (一)国际法方面的设想 布朗利说“领土所有权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相对的”。奥本海国际法也指出:“但在实践中,主权有时是分割的。…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真正例外是所谓共管”。地有人将共管称为“共同主权”。'那么,对门隅地区,印方称达旺(门隅的首府)处于连接印度东北部与母体的狭长地带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排除其担忧,可规定在这一地区双方均不驻军,禁止军事进入,这样就保证了印度的安全利益不受威胁。 (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

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这是六世**仓央嘉措写的情诗。这位情歌大师写了数百首情诗,你很难想象在西藏雪域高原那种粗犷冷酷的环境中能蕴育出这种婉约细腻的诗歌来。 事实也是如此,诗风与环境相关。这位六世**出生在被称为“西藏的江南”的“山南”地区。山南与林芝地区是指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部。东西方向的喜马拉雅山至此忽然北翘,与高大的伯舒拉岭形成了一个喇叭形的巨大通道,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长驱直入,在此留下来丰沛的降雨,因此这块土地像江南一

样温暖湿润,这是西藏惟一能种水稻的地方。 我们环绕着大香格里拉考察,当到达西藏的林芝地区,深入到察隅时,大家一致认为这里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察隅河的上游桑曲河水量很大,波涛滚滚地向南流淌,两岸点缀着平坝稻田,桃花掩映的村庄。从然乌湖去察隅,一路在浓郁的森林中穿行,时见雪峰直插天表。路边有红红的草莓一样的野果惹得我们一路采食。 虽然在地图上,察隅离中印边境线还很远,但来察隅却要办边境证了。当我们经过一处处哨卡,进入下察隅镇时,便被告知不能前行了。

在察隅或墨脱这一带,地图失灵了。你不能按照地图行事。因为这一带有两条线,一条是我们地图上的中印边境线,一条是我们中国从来就没有承认过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这中间是一个九万二千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区域,被印度占领和控制着。 看一下中国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地图,你会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大片奇怪的空白区,那上面竟没有地名,与周边密集的地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区域并非空白,而是人口稠密。印度政府向此大量移民,据说已移民很多。可见这个地方的肥沃和巨大的人口承载力。

中印边界东段实际控制线-----我军控制最前哨地名简介

中印边界东段实际控制线-----我军控制最前 哨地名简介 从总体看,中印实际控制线在麦克马洪线以北10多公里之处,印度不仅仅全部占领了藏南有争议的领土,还大约占领了一两万平方麦克马洪线以北完全没有争议的领土(现在这些领土也成了有争议的领土了)。从西向东开始,从边防二团到边防四团,从错那县到察隅县,中印边防具体对峙点如下: 1、错那县哨点:(边防二团) 娘姆江曲以西,克节朗河以北:杜让尚(2000年新修通边防公路)、踏瓜登(八连驻守在高寒林区)、日廷布、克乃宁、拉丁拉山口(娘姆江曲最南端)。 娘姆江曲沿岸:德芒(五连、与印军沙则哨所对峙)、德芒以南(七连)、,错那勒布方向无名高地。 娘姆江曲以东、康格多山以西:旺东(三连,海拔4080,1987

年中印桑多洛河事件的发生地)、无名湖(九连,海拔4500以上,与印军哨所仅隔一道峡谷)、肖站(四连,向南不远就是棒山口,沿公路南下就是整个东段边界地区的边界会务站,我军常驻代表是少将军衔)、东章(著名的东章瀑布(印占)所在地,我军与印军沿东章河一线对峙) 康格多山(中控)以东、隆子县加玉乡以西:卡达乡卡达村(二连)、卡达乡西午村、 2、隆子县哨点:(边防一团) 加玉乡以东、扎日乡以西:加玉乡公国村、加玉乡(驻军一个连)、加玉乡卡布村、准巴乡、准巴乡智能村(2008年新修通公路)、陇村(设有陇边防站)、玉麦乡(全国人口最少的乡、2011年设有边防检查站)、扎日乡(四连,原名马及墩乡,1987年中印边界争端停息后,我军防区向南推进七八公里,推进至形琼普张(3197高地))。 3、郎县哨点:(边防一团) 金东乡嘎木村,并配置一个生产营。朗县驻军以公安边防大队为主 4、米林县哨点:(米林边防独立营“四营”) 里龙乡朗贡村(距实控线6公里)、里龙乡巴让村、南伊洛巴民族乡来果桥边防站(三连,距中印实控线12公里,著名的南伊沟风景区在来果桥以北)、桑格尔桑坡(驻军一个连)、米林机场(距中印实控线16公里)、羌纳乡巴嘎村、丹娘乡鲁霞村(距中印实控线28公里,向南翻越鲁霞拉山口就到印控区)、派镇派村警务区

中印边界问题谁吃亏了地图示意图战争

中印边界问题谁吃亏了地图示意图战争 中印边界之战,我们真的吃亏了吗?回答为否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西段长600公里,争议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此段北起喀喇昆仑山口,沿喀喇昆仑山南下至***阿里地区与印辖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印度的喜马偕尔邦三处接壤为止。争议地区主要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 中段长450公里,北起西段的南端,往东南至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处的里普列克山口,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英印政府于1919年侵占了边界中国一侧的葱沙和桑两地。 东段长650公里,西起中、不(丹)、印三国交界处,东到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的库阳山口,争议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东段通常提到的有三条线,即:麦克马洪线、传统习惯线和实际控制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印度是最早给予承认的国家,这一点,***政权始终心存感激。在随后的边界谈判中,中国总理周恩来表达了"让东不让西"的意思。中、东段争议区9200平方公里,相对富庶,西段争议区3.35万平方公里,是为高寒无人区,为何"让东不让西"?原因是西段阿克赛钦地区是新疆-***公路的必经之地。但是印度在这一问题机械而又僵硬,他们把中国的退让当成软弱,不仅不顾历史事实,毫不让步,还为了自身利益,支持西***立,大大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 1959年3月17日,武装叛乱失败的***喇嘛带领8名随从逃离拉萨。31日傍晚,这位宗教领袖进入了印度。印度政府准予他避难,中印关系急转直下。1962年,两国发生边境战争,战争是以领土争端的形式开始,以印度人失败而告终的。中国军队在没有充分准备,没有高原作战经验的情况下投入了战斗。在那场实际上不超过10天的闪电战中,印军死、伤、失踪、被俘6000余人。被俘者中包括一名准将。 那次战争之后,喀喇昆仑山口附近的神仙湾、空喀山口、天文点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上,中方设立了哨所。印度在这些哨所的对面设立了哨所。双方的军人为了各自国家、民族的利益,几乎同时进驻了生命禁区。 退让总是会被当成软弱。1962年中国军队单方面无条件停火并后撤之后,印军迅速卷土重来,在东线,不仅全部占领了在战争中失去的土地,还不断对中方领土进行新的蚕食。 中印边界问题谁吃亏了地图示意图战争,一、东线***麦克马红线附近 这里的战争是在自西向东的三点进行:亚东、达旺、下察偶 历史上,中、印在这里从来都没有进行过边界划分,是一笔糊涂帐,我国声称拥有的邦迪拉、德让宗等地,虽然有藏民居住,在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拥有过,也没有在那里设过政府机关。外交争端涉及9万平方公里,但双方打仗争夺的地方是不到4万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如果按麦线的划分,我们的边境除达旺一带外,包括亚东等地都要给印度,印度的领土主张实际到了我们***的错那县这里。我们能答应吗?亚东、下察偶等地我们始终牢牢把握着。至于很多人说的水草丰美之地,是印度的提斯谱儿这块地方,那里几千年来始终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你能说那是我们的地方吗?我们所说的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际是一种策略,是为了在谈判中增加筹码而已,是人们打官司常用的手段。实际上,很多地方,属不属于我们,我们自己也不知道。62年战争后,我们只是在主战场达旺一带后撤了,撤到了战前实际控

中印边界争端的由来

中印边界争端的由来 一、中印边界争端的情况和由来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因未实际勘测,此数据只是大概数据,也有资料说近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们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 1.东线争端及麦克马洪线的由来

中印边境东段争端,是传统习惯线与麦克马洪线之争。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此线作为边界,约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属于中国;而麦克马洪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将藏南土地划归印度。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也未予承认。所以,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 2.西线争端及约翰逊线的由来 西线边境争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归属之争。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属于中国,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政府并不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 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9世纪60年代,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到新疆作探险旅行,此人把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清朝政府,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 二、印度在东西两线对中国领土的侵占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英国殖民当局和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开始蚕食中印边境东段藏南地区。英印统治期间,虽然公布了麦克马洪线为边界,但是英国人也仅仅在极个别地区,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区,不敢放胆占领。独立后的尼赫鲁政府全盘继承了英国殖民政权的遗产,包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和扩张政策,在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扩张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950年初,印度军队大胆越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1954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进行管辖。 1949年后,新中国继续不承认麦线。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当时执行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外交,一切以反美为重,因此不得不慎重对待印度这样的国家,在领土问题上采取克制和忍耐的态度。具体说就是外交上保持沉默,军事上没采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的历史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的历史 东段 东段争议地区均属于传统藏区,中国和西藏地方政府几千年来都对该地区有效控制和管辖。只是由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将该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面积的土地划归印度,克马洪线(Mc Mahon)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 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处,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于1954年在该争议地区成立了隶属印度中央政府的“东北边境特区”,1987年印度议会批准正式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分设11个行政区。如今此地全部在印度牢固的控制中,2001年人口统计90余万人。1961年11月,尼赫鲁总理向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驻军发出了新的命令。守备部队接到了尽一切可能向前推进,积极占领整个边境的命令:在边防线上,哪里有空隙,就到哪里巡逻,或建立哨所。在陆军总部的会议上,赫鲁说:哪一方修建一个对立的哨所,那么它就将成功地在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权,因为实际上的主权十个有九个都会得到国际法的承认。根据国际法不咎既往,尊重现状,尊重实际管辖的

原则,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把那条本来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视为国际边界线了。从国际惯例来看,国际法尊重先占为主的原则,谁先占领并实行有效的管理,谁就拥有较大的主导权,就会得到国际法的尊重。如果对方使用武力长期占领,并进行经济开发和行政管理,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默许和现实,国际习惯法就会认为我国对这种非法占领的事实已不再表示抗拒,所以就倾向于尊重这样的占领现实。西段 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孔道,元后准葛尔的大军及蒙古熬茶礼佛的行旅都是从此进藏,清时曾设立拓置局管辖,1951年西北解放军也是从阿克赛钦到达阿里的。 对于这样一块土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其属于中国,直到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政府并不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860年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作探险旅行,他从拉达克进入阿克赛钦最后到达新疆的和田。此人把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标画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大清国,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中印边界争议

浅议中印边界争议问题 中印边界分为西、中、东三段,全长约2000公里。西段指的是中国西藏和新疆同克什米尔印度管辖区的拉达克接壤的边界;中段指的是西藏同现在的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安恰尔邦(2000年前为北方邦)接壤的边界;东段指的是不丹以东的中印边界。中印边界争端是一个历史问题,主要是由英帝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期间,向外扩张势力,觊觎中国西南边疆,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上瓜分出去而造成的。在中印边界西段,英印政府曾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所谓的边界线,在东段,制造了非法的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这些成为印度政府对边界主张的主要依据。印度还举出历史上的所谓“1684年条约”、“1842年条约”来支持自己的主张,甚至认为中方曾对“麦线”有默认,后又以禁止反言原则指责中国。 国家边界的确立基本来自两种事实,一是基于传统习惯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条约来划定。印方认为,中印边界线已清楚地划定,是为许多条约和协定以及相关文件所支持的。尼赫鲁总理认为,印度的地图所发表的他们疆界的画法不仅是根据天然的和地理的特点,而且也符合传统,并且一大部分是为国际协定所肯定的?是没有怀疑余地的。既然边界已定,也没有理由举行全面的边界谈判。方认为,印方所举的条约在划界问题上是效或非法的,两国间历史上并没有划界协定,所以两国边界没有正式划定。中方还认为,中印双方对传统习惯线看法各不相同,也并不认可印方所谓由自然特征决定的边界,因此有必要通过谈判和实地勘察来正式决定边界所在,并用条约来明白确定,然后在地面上标定。我们可以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对中印边界的争议进行法律分析。 首先,中国以先占和有效管辖取得对西段地区的主权的。西段边界争议地区,不管是新疆段还是西藏段,从未经条约划定。历史上中国人最先进入这里并开始生产生活活动,从而获取了对该地区的主权。中国在进入以后就再未退出,不问断地、持续性地活动,补充、巩固和完善了初始权利,形成了中方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中国历史上的活动是符合先占”概念的。根据法国国际法学家范威奇的观点,国际法上的“占领”,指一个国家旨在将某一至今尚未明确归属的地区纳入其领土并对其行使主权的行为。将要被纳入的地区在法律地位上应为“无主地”,即并非是无人居住地,而是没有别的国家或民族的政权对其已经实行占领并要求得到承认的土地。20世纪后,中国在这一地区确凿、一贯地继续行使所有权,并大大加强了民事活动和行政管辖,使原来的所有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全满足国际法对领土控制的要求。在印度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时,中国明白无误地享有对该地区的领土主权。反观印度方面,除在提出领土要求后试图强行进入并占领该地区,在这段时间内,无任何证据表明其在该地区实行过有效管辖。印方除20世纪前曾零星进入过该地区外,再也举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由以上可以看出,西段的中印争议领土一直由我国控制,印度在历史从未有效统治过这一地区。因此,我国在边界谈判中只需利用实效原则就能证明我国所提的西段划界主张具有合法性。 其次,对于中印边界的东段争议是最大的,这也是我国在中印边界谈判中法律应对的重点问题。在东部地区,麦克马洪线是否合法是中印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印方认为,麦克马洪线是1914 年英国、中国和西藏地方政府共同参加希拉姆会议产生的。因此,麦克马洪线是合法有效的。而中方认为,麦克马洪线完全是非法的。经过查阅资料,理性思考,我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根据国际法规定,只有国家、国际组织和民族解放组织具有缔结条约的权利。西藏政府只是在中国主权之下的一个地方政府,非经中央政府授权,不能单独与他国缔结相关条约。1914 年西藏地方政府参加三方会议是由于中方受到了英方的强大压力,加上袁

2年中国应对中印边界危机的决策过程

1962年中国应对中印边界危机的决策过程 印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与中国有着长达1700公里的陆上边界。由于历史原因,两国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国的边界争端演变成严重的国家关系危机,并最终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边界战争。目前有关中印边界问题的专著和论文不少,但大多数是从历史、军事和法律等角度来进行分析的。①有少数国外学者曾运用危机理论,从危机处理的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解读,但几乎完全是基于印度方面的资料来分析印度政府在这场危机中的反应的,缺乏对中国方面的分析。②中国学者邱美荣从中印两国国家关系互动的层面分析了中印边界危机的爆发与升级,但也未对中国政府的决策过程进行深入探讨。③本文将从危机处理的角度,对中国政府决策者在这场危机中的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中印边界危机的发生 危机研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早期研究危机的著名学者赫尔曼认为,一场危机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要素:决策者的高度优先目标受到威胁;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意外性。[1]1975~1976年在耶路撒冷举行的危机问题国际研讨会得出结论认为,危机是和平进程中的断点,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国家内部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2)形成对基本价值的威胁;(3)卷入军事敌对活动的可能性极大;(4)对该威胁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2] 荷兰莱登大学危机研究专家乌里尔?罗森塔尔根据上述结论认为:危机是一种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或者基本价值规范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决策集团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极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关键性的决策。[3]这显然是一个决策取向型的定义,即从一国之内的决策过程来定义危机。它主要关注的是决策者个体的感知、认知因素对危机的影响,并认为危机的局势包括:危险的概念、决策者焦虑感觉的加强、预料到暴力有可能发生和必须在紧张及信息不充分的环境下作出重要而深远的决定等等。 根据罗森塔尔关于危机的定义,本文所探讨的中印边界危机则是指:中印两国因边界领土争端而导致两国关系恶化、边境局势持续紧张,这种持续紧张的局势给中国政府领导人所造成的决策困境。从时间上看,危机的爆发应该始自1961年11月印度“前进政策”出笼。所谓“前进政策”,是指将印度的军队和哨所推进到有争议的边界领土上,通过武力来实现其在边界争端中的领土主张。在印度政府推行“前进政策”以前,中国政府领导人一直是将中印边界问题当作一个两国关系中的局部性问题来看待的。毛泽东在1960年3月会见尼泊尔首相柯伊斯腊时,就曾十分乐观地说:“我们同印度有过一些别扭,不要紧,马上就会过去的。我们的利害相同,都是发展中国家。”[4]自从印度政府正式在争议地区推行“前进政策”以来,中印两国围绕边界问题的争端开始朝出乎中国政府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展,已经出现了升级和失控的趋势。在中国政府领导人看来,中印边界争端已经不再是一个两国关系中的局部性问题了,而是一个影响到中国安全利益和战略全局、足以引起中国政府的外交决策危机的根本性的问题了。 首先,印度政府在边界问题上的片面主张和推行“前进政策”的做法,不但挑战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而且严重威胁了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全与稳定。边界争端涉及国家的领土主权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关系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而中印边界争端中又牵涉到一个“麦克马洪线”的问题,如何对待这条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非法的边界线,更是关乎新中国外交政策根本原则的重大问题。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欺侮,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的新中国。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都是从旧中国的屈辱中走过来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对之中印边界冲突的一些探讨 此次印度侵扰边界事件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而由于历史遗 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也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 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 实因素。从国际法来看: 首先,我国所占有的领土,边界,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自古我国就对其拥有着国际法上的主权。中印这类边界线又 称历史边界线,同时,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 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 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 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我们都知道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 其次,“麦克马洪线”是违反国际法的,确立国家边界主要 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 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 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 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 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依据,单方在“比例 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 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就被麦 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 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中国历届 政府也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 最后,对之中印边界问题,我有以下三点想法, (1)中印双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基本要求。“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权与领

【浅谈中印领土问题】 -形势政策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论文名称浅谈中印领土问题 年级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徐永健 完成时间 2013.10.13 成绩

浅谈中印领土问题 内容摘要: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一条国际边界是不能仅仅由相邻国家一方的行政法令来确定。至少双方都必须参与,而且为实现它们领土之间的一项可接受的划分,它们的共同努力是必须的。中印边境争端的焦点,是我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具体形象地说,就是三条线之争。 关键词:领土争议、边界问题、竞争与合作、解决之道 一、争议领土 中国和印度的争议区是藏南地区。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引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 中印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万5千平方公里。其中东段(藏南地区)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阿里地区)约2千平方公里,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约3万3千平方公里。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界战争看来是减少了,甚至是无足轻重了。但是冲突却不仅对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有着深远的和有害的影响。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象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僧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北京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也许会提早好多年。争的阴影犹存,但两国目前都以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为重,维持和平的外交环境是当务之急。 展望未来,中印仍将维持复杂的关系型态:合作与竞争并存。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对中国而言,强调和平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主轴,该战略隐含着中国成为强国是不可挡的趋势,各国均需接受并调适接受“中国的崛起”。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其起起伏伏。 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如不可忽视的边界问题等。印度可能不会走向导致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并很可能对华盛顿对越南的做法产生影响。还有,印度的核试验的唯一借口自然不会存在——不过那时,事情就成为双料虚伪,因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独立后不久以来,即一直保证要使印度拥有核武器。

印边界争议地区示意图 中印争议地区示意图

印边界争议地区示意图中印争议地区示意图 中印边界东段态势,红框内有三个地名:扯冬、兼则马尼、达旺。1962年边境战争,即是由印军在扯冬附近建立哨所引发。解放军在1962年边境战争中曾收复达旺,但后来主动撤军,并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现在达旺为印度所控制。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林雯欣8月7日报道据《印度人报》7日消息随着明年中印双方高层互访计划的确定,中印两国特别代表戴秉国和纳拉亚南在本周五、周六两天将会面,讨论双边、区域和国际问题,以及就领土争端进行第二阶段的会谈。

与戴秉国一同参加第十三轮边境问题会谈的,还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边境和海洋事务部总干事宁赋魁和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印度方面,以纳拉亚南为首的代表团将包括外交部长拉奥(NirupamaRao),总理办公室联合书记潘卡·萨兰(PankajSaran )和外交部发言人普拉卡什(Vishnu Prakash)。(本文来源:环球时报。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d1322836.html,/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601767&PostID=18410587 编辑词条 达旺

[编辑本段] 简介 达旺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是被印度非法占领建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州”的行政区划,在中国的区划下达旺是属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错那县。达旺州的面积有2,172平方千米。是南藏门隅地区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首府达旺城乃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出生地。达旺的地势为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900米,有大片的丛林和灌木。达旺镇的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一条大河(即达旺河)在该镇的南面流过。由达旺向东南可以到达申隔宗、德让宗和邦迪拉,这里只有一条公路直通印度的边境城市——提斯浦尔。 目前,该区是中国和印度边界问题有争议的一部分的地区。门巴族占达旺一大部分的人口。本区的主要旅游胜地是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树立的达旺寺。达旺寺是属于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教派。 中国击败印度光复达旺 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侵入达旺,武力将西藏当局派到当地的行政人员赶走,达旺沦陷。他们在这里推行奴化教育,语言同化,广泛使用印地语、英语和阿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