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对之中印边界冲突的一些探讨

此次印度侵扰边界事件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而由于历史遗

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也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

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

实因素。从国际法来看:

首先,我国所占有的领土,边界,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自古我国就对其拥有着国际法上的主权。中印这类边界线又

称历史边界线,同时,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

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

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

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我们都知道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

其次,“麦克马洪线”是违反国际法的,确立国家边界主要

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

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

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

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

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依据,单方在“比例

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

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就被麦

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

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中国历届

政府也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

最后,对之中印边界问题,我有以下三点想法,

(1)中印双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基本要求。“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权与领

土是不可分的。中印双方只有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解决边界问题,落实这一原则,才能促进中印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2)共管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布朗利说“领土所有权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相对的”。奥本海国际法也指出:“但在实践中,主权有时是分割的。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真正例外是所谓共管”。地有人将共管称为“共同主权”。那么,对门隅地区,处于连接印度东北部与母体的狭长地带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排除其担忧,可规定在这一地区双方均不驻军,禁止军事进入,如此,就为双方稳定局势提供了保障。

(3)中印双方应当广泛合作,互利互惠。中印两国的崛起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印两国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双方应该从两国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中印两国共同发展的大目标、大方向,进一步加强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加强协调配合,全面推动两国关系深入发展、互利合作,为促进区域和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人民币可兑换问题的国际法视角.docx

人民币可兑换问题的国际法视角 一、货币兑换的相关法律概念 有关货币兑换的法律规定在诸多国际条约中都有涉及,比如《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以下简称“基金协定”)、经合组织颁布的《资本流通自由化守则》、国际开发协会章程等。基金协定相对比较重要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为全球性组织,成员国众多,规则适用范围广泛。并且很多其他规则也会引用基金协定。因此笔者根据基金协定对货币自由兑换进行定义。货币自由兑换是货币发行国允许本国货币持有人将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外国货币并不限制地用于对外支付与转移。最开始的基金协定第十九条规定,自由兑换货币指的是不接受第十四条过渡安排的成员国的货币或者基金认定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非成员国货币。第十四条过渡安排指的是成员国可以限制对货币经常项目的外汇管制。基金协定的第八条规定成员国应当取消货币经常项目的外汇管制,不接受十四条意味着自愿受第八条的约束,因此按照之前的基金协定,自由兑换货币指的允许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的货币。即只要各国允许货币经常项目下的兑换,即使不承认资本项目下的兑换,该国的货币也属于自由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虽然基金协定后来进行了修改,取消了第十九条,但是因为第八条以及十四条继续存在,因此该自由兑换货币的概念也在事实上存在。成员国接受第八条限制并不意味着不能对货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进行限制。经过基金批准之后,各成员国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基金协定实际上强调的是经过基金组织同意的限制。基金协定鼓励货币的

兑换是为了修补混乱的国际货币秩序。二战前各个国家展开贸易大战,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竞争性货币贬值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二战中获胜的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大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其本质是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和黄金,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系统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维护有序的成员国之间交换安排,以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国际汇率的稳定;保证一定条件下适当的担保,基金提供成员临时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损害国家或国际繁荣的措施等;协助会员国建立正常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等;基金协定虽然鼓励货币兑换但对其做出相对宽松规定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资本的流动难以短期内实现,当时各国主张对货币资本项下的兑换进行限制,如同美国财政部所言“二三十年代历史表明,很多国家无法承担将大量本国货币兑换成黄金和资本逃避的风险。事实证明,国家的黄金以及外汇储备应当主要为了经常项目而进行。”国家没有能力接受非由于国内需求而流入的资本,担心这些游资的流入所产生的风险。这些担心也充分的反映在《基金协定》中,允许不接受货币的经常项目下的兑换,即使接受也允许在基金组织的同意下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对于资本项下的兑换不进行规定。外汇管制是货币兑换的对立面,外汇管制越松,货币兑换程度越高。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过程同时就是逐步解除外汇管制的过程。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外汇管制可分为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管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_1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1]。因而,处理好同周边邻国的关系是现实的需要,而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无疑会为两国关系的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一.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分析(一)传统边界線的含义中印传统边界线,即中印双方根据行政管辖所到的区域,依据自古以来的长期占有事实而确定的界线,而这类边界线是长期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又称历史边界线。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2](二)“麦克马洪线”的违法性确立国家边界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

依据,单方在“比例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3] 就被麦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二.中印边界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前景(一)国际法方面的设想布朗利说“领土所有权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相对的”。奥本海国际法也指出:“但在实践中,主权有时是分割的。…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真正例外是所谓共管”。地有人将共管称为“共同主权”。'那么,对门隅地区,印方称达旺(门隅的首府)处于连接印度东北部与母体的狭长地带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排除其担忧,可规定在这一地区双方均不驻军,禁止军事进入,这样就保证了印度的安全利益不受威胁。(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权与领土是不可分的。1993 年9 月中印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只有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解决边界问题,落实这一原则,才能促进中印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三)加强高层互访,为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稳固的政治平台与其他大国和周边国家的交往相比,中印两国交往还十分不够。就边界问题的协商也仅仅停留在原则的层面。中印两国需要高瞻远瞩,进一步推进两国高层互访,加强两国高级首脑往来,通过外交途径密切两国政治关系,

自然辩证法答案

1、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 重要成就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水”的主张2)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世界本质论,认为“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行服从数的和谐”,这一学说在科学思想史上意义深远。3).原子论思想。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4)亚里士多德学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a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b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c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自然观意义1)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2)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被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在希腊化时代的阿基米德那里,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定量的数学方法都已趋成熟,实验的方法也初露端倪。3)这些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做好了准备。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从古希腊自然科学演进而生。 2、从科学发展模式的角度,比较库恩与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模式与库恩的科学发展的范式论模式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发展的起点不同。波普尔科学发展的起点是“问题”。他认为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并把问题分为①实际问题,即需要通过理论来说明的问题,②疑难问题,即用现有的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库恩的视角中,“范式”则成为了科学发展的起点,有了范式指导下的解决疑难活动,科学才开始发展。 2.科学进步的标准不同。波普尔的科学进步标准是理论的可检验度(可证伪度),在波普尔看来进步的理论就是可证伪度高的理论,也即“具有最大可能的经验内容的理论。在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有两种进步:(1)在常规科学时期,解谜能力是进步的标准。(2)科学革命的进步,也就是科学共同体“把范式转换看成进步 3.两种模式所强调的发展过程的重点不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和库恩的范式论模式都强调了革命的作用,但波普尔似乎对科学发展中的量变重视不够,库恩在他的范式论模式中则强调了常规科学的发展作用,同时明显地突出了量变到质变之间的转化。波普尔突出了动态的进攻性的“证伪”,而库恩则动静结合,强调辩护性的“范式”。 3、试比较中国封建时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的异同。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中国封建时代形成了实用科学技术体系;2. 大一统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中占主导地位;3. 科学研究成果大多处在经验形态,理论知识相对不足;4. 科学研究受大一统的社会环境制约。 古希腊科学的特点: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

法国立场文件

国家:法兰西共和国 学校:青岛大学 国家代表:段华晓,王璐 议题:叙利亚危机 委员会:联合国大会 叙利亚2011年3月中旬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此后暴力冲突不断升级,一直处在恶化阶段,现正上升成为一个国际化问题。叙利亚作为中东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国家,此次冲突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诸如胡拉惨案之类的严重损害人权的恶性事件也令人痛心。法国将秉承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权做出努力。 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推动多边合作的重要机制和平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及各成员国就叙利亚局势进行了多次磋商,出台了很多措施。为了实现停火,联合国派出联叙观察团,进行军事调停。为了斡旋危机,联合国先后任命两名特使进行工作,前特使安南先生更是提出了六点和平建议,对冲突解决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法国很欣喜的看到联合国在解决危机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同时对各方不配合的行为表示遗憾和痛心,法国认为,应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方式去解决叙危机。法国作为世界上最为自由民主的国家,有责任推动任何专制国家的民主进程,同时也有义务维护任何无视人权国家的人民诉诸自由的权力。为此,法国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法国高度关注叙利亚局势发展,对叙利亚局势日益严峻深感忧虑。法国认为,叙利亚现政府无视人权,独裁专制,已经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即丧失了其存在的合法性。法国督促巴沙尔立即下台,并在适当的情况下为此采取一定的措施。现阶段,法国呼吁,继续对巴沙尔政权施压,加大对此的制裁。法国承诺,叙利亚反对派临时政府一经成立,法国即予承认,并作出相依的援助。 2.法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和负责任态度。法国尊重叙利亚人民的选择,致力于维护叙利亚人民的根本利益。法国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叙利亚问题,以政治解决为首要选择,同时不放弃解决危机的其他方式。法国始终积极劝和促谈,坚定支持旨在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斡旋努力,法国支持联特使的工作,赞赏安南先生的六点和平建议,并感谢现特使卜拉西米先生的外交努力。法国真诚的希望,能在联合国及国际社会的主导下实现政权更迭。法国愿意看到,各国与法国一道,为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叙利亚而努力。 3.法国反对并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任何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径。法国认为,当务之急,是在冲突中切实保证平民的权力,冲突不断加剧,各种针对平民的暴力事件频繁发生。法国要求,各方在冲突中不准针对平民,若再发生像胡拉惨案之类的严重的暴力事件,法国将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惩治。由于冲突不断,产生了大量的战争难民,法国希望国际社会对此保持关注,并作出相应的援助和安置。 法国始终对叙利亚局势表示高度关切,将继续向叙利亚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及其他方面的援助。法国愿同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叙利亚问题早日得到公正、和平、妥善解决,为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新叙利亚而努力。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摘要: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起起伏伏。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二千多年的交往史。中印两国在近代史上都曾深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为争取民族独立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由于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发生困难。因此,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边界,争端,问题,印度 2010年4月1日是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纪念日。而步入“耳顺之年”的中印关系虽然稳定发展的基调未变,但障碍尚未完全消除,1962年边境战争,达赖喇嘛关系的西藏问题等仍是难以跨越的障碍。就如某些印度官员表示,当年那场战争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 一.历史背景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是我国新疆和西藏同印度拉达克地区和喜马偕尔邦接壤部分,历来受中方管辖,有争议的地区约3.35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是英帝国主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寻找一条侵入新疆腹地的途经而占领的,当时的英属印度地图都是未定界,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才第一次画成已定界,并将争议地区划入印度版图。目前,除巴里加斯1954年后被印军侵占外,全部在我国有效控制下。中段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沿喜马拉雅山脊向南,到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为止,有争议地区约2000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历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除桑、葱莎早期被英印当局侵占,成为遗留问题外,其余地区都是1954年以后

才被印度侵占的。现除乌热外,全部争议地区皆为印度控制。东段指从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点起向东至中国、缅甸、印度三国交界处的边界。印度在50年代初以武力强占了传统习惯边界线至喜马拉雅山脊之间这一地区,这块中国领土约有9万平方公里,面积接近于我国浙江省,是中印边界最大争议地区。中印边界全线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英帝国主义统治印度晚期,由于英属印度当局对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进行阴谋活动,播下了边界争端的种子。 二.中印双方边界问题的分歧点 1. 印方: 喜马拉雅山顶形成的分水岭是中印边界东段的天然边界,并得到1914年西姆拉条约和英国与中国西藏地方代表换文的确认。 麦克马洪线是中国中央政府、西藏地方代表和英国三方代表共同划定的,该线以南地区历来由印度管辖。西藏当局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在这个地区行使过管辖权,在那里的部落也丝毫没受到过西藏文化、政治或其它方面的影响。 2. 中方: 由中印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东段传统习惯线,大体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 西姆拉会议没有讨论过中印边界问题,西姆拉条约没有中国中央代表签署,并无法律效力。 麦克马洪线是英国和当时的西藏地方当局背着中央政府代表,用秘密换文方式产生的是非法的。处于麦克马洪线到东段传统习惯线之间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其居民是藏族或与藏族有密切血缘联系的民族,从17世纪中叶起由西藏地方政府管辖,英国在那里没有行使过管辖权,1944年后才侵占一小部分地方。 综上可以看出,中印双方长期以来在中印双方边界问题上一直存有严重分歧,而双方最重要的分歧点则在于“麦克马洪线”的合法与非法上,这一问题的确认,将是解决双方争端的关键点。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工程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工程技术创新 摘要:创新是工程活动的灵魂,决定着工程技术的成败,同时它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而工程技术创新是工程创新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出发,并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一相关案例,积极探索自然辩证法对工程技术创新的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工程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方法论启示 工程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是创造能够满足人类所需要的新存在物的实践活动。工程活动的灵魂在于创新。我国是一个工程大国,但不是一个工程强国,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创新。而工程技术创新是工程创新最为关键的因素,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因此,本文在自然辩证法的视角下,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一相关案例,探索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原理指导工程技术创新,对于增强我国工程建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促进工程技术创新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通过对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和它的历史以及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特殊的研究方法进行哲学概括,即间接地去揭示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一般的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作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讲,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化;从狭义上来讲,它是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另外,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为媒介,还包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辩证法及其发展规律学说的研究。 二.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 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进行创新思维,都在从事创新事业,并且创立了始终在指导着人们从事各个领域的创新活动的自然辩证法。从自然辩证法的功能来看,它既包含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

美国立场文件

委员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议题:新时期全球恐怖主义的反恐斗争及信息安全维护 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代表: 恐怖主义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而存在,自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的重要因素。恐怖主义活动的目标不在局限于特定人物而转向普通民众,恐怖主义的形式也从以政治暗杀为主的种种方式转变为现今以针对平民的以劫机,爆炸,屠杀等活动在民众间制造恐怖情绪。2015年“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简称isis),博科圣地等组织发展壮大,其恐怖主义行为已有原本的恐怖主义袭击转变为针对地区,国家的大规模战争,以及强迫式的宗教统一以及对普通民众的屠杀,强奸等一系列犯罪行为。由此可见,于发展中国家的恐怖主义活动有着日益严重的趋势,因而于此次会议上出台相关的决议是很有必要的。另一个现阶段的事实就是恐怖组织呈现出来的组织形式的“网络化”。借助网络,恐怖分子不仅将信息技术用作武器来进行破坏或扰乱,而且还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招兵买马,并且通过网络来实现管理、指挥和联络。“基地”组织倡导的自杀式袭击的攻击模式及频繁制造的具有大规模恐慌效应的恐怖袭击,因其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力而为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所膜拜和效仿。现在更是有isis斩首视频在网上的疯传。 对此,国际社会采取了以下行动:2001年安全理事会通过了第1373号决议,首次设立反恐怖主义委员会(反恐委员会)。五年后,大会全体会员国第一次一致商定了一份打击恐怖主义危害的共同战略框架:《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

该《战略》是一份独有的旨在加强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四大支柱的文书。在通过该《战略》的同时,大会还认可了秘书长于2005年设立的反恐执行工作队(反恐执行队)。联合国反恐中心(反恐中心)为会员国提供能力建设援助,并根据《全球战略》四大支柱在全世界开展反恐项目。 美国一直加强在打击恐怖主义中做出的努力。在法律方面,美国第一时间加强了反恐立法;在外交方面,美国一方面不断强化与欧盟等的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同阿拉伯国家改善关系;在网络信息方面,美国首次针对恐怖主义打响“网络战”,为打击恐怖主义提供情报支持;在军事方面,美国大力支持阿拉伯地区的反恐行动,多次出动无人机轰炸恐怖组织的重要据点和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提供的武器和弹药支持等。自2001年,我国对恐怖主义阵营全面宣战以来,我国对国内恐怖主义的打击有了显著的效果。于国外,我国积极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击毙包括本。拉登在内的一众恐怖组织首脑,对伊拉克叙利亚等国进行军事援助,履行我国作为大国应尽的义务。 基于以上几点事实,我国在此提出以下提议: 1.呼吁各国重视恐怖主义威胁,严格遵守并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全球 反恐战略》给予恐怖主义势力制裁。 2.建议建立由各国情报机构主导的监视部门,监视相关地区的电话,网络信息, 旨在对恐怖袭击做出有效的预警。 3.加强网络监管,委托相关组织或成立相关部门使用超级电脑对互联网进行广 范围监视,设置热词,固定信息的检查机制与相关算法,在恐怖组织宣传视频,文件发布至互联网并开始流通之前强制删除并定位发布者的ip地址及其位置。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印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与中国有着长达1700公里的陆上边界。由于历史原因,两国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国的边界争端演变成严重的国家关系危机,并最终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边界战争。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不免有些摩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界战争看来是减少了,甚至是无足轻重了。但是冲突却不仅对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有着深远的和有害的影响。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像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僧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印度可能不会走向导致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并很可能对华盛顿对越南的做法产生影响。还有,印度的核试验的唯一借口自然不会存在——不过那时,事情就成为双料虚伪,因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独立后不久以来,即一直保证要使印度拥有核武器。进入21 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如不可忽视的边历史问题——边界问题。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1)是传统习惯线 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

[网络战,国际法,视角]浅析国际法视角下的“网络战”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浅析国际法视角下的“网络战”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一、网络战的国际法概述 (一)网络战在国际法上的形式及定义 网络战属于一种新型的作战方式,目前,国际法还未对网络战的定义进行统一,由于网络战类型的发展较为迅速,其定义也在不断变化。 1、国际法上网络战的定义 网络战属于一种网络的攻防军事行动,主要是指利用相关技术来对敌方的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打击及摧毁,但又不会影响自身的信息系统运行。社会在高速的发展,网络战当然也在不断的得到更新,其已经成为了杀伤力最大的一种作战形式,若网络战与火力战进行结合,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点,世界各国都在组建自己国家的网络战不低,增强自己国家的作战能力。在20世纪九十年代时,美国率先提出了以网络为中心的战争,并在一些军事行动中动用了此种技术,例如在对阿富汗进行打击时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目前,网络战在世界各国中均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应用。 2、国际法上网络战的形式 当今,全面的网络战中还没有在整个世界发生过,依照现有的理论和形式对网络作战进行分析,可将网络战划分为三种形式:(1)秘密行动。类似于间谍,网络作战中,秘密行动作战方式最为常见,目的是收集和窃取他国的资料;(2)小范围的网络战争。对敌方使用公开性的手段对其进行网络攻击,摧毁其网络信息系统,攻击的方面有很多,例如商业金融等,此种形式的破坏力相当于实际的活力战争所产生的经济破坏。(3)运用网络和实际结合的打击方式。如今,战争的手段不断像计算机和数据方面发展,并且在通常会议网络为作战基础,这也使得活力站进去了一个新的阶段。利用网络和火力的相结合,使得杀伤力最大化,从而摧毁敌方。网络战所攻击的目前涵盖了计算机、防空网以及雷达网等方面。在美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行动前,美军就利用网络攻击将伊拉克军队的防空系统摧毁,使其防空系统属于瘫痪状态,进而为美军的军事行动创造机会。同样,在美国对北约进行军事行动中,也是利用了网络作战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病毒对北约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使得北约的信息系统无法正确操作,进而为美国军事行动提供机会,以达到摧毁敌军的目的。 (二)国际法上网络战的主要特点 网络战与传统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者的特点上,如下: 1、即时性与非接触性 存在差别在传统的战争中,如若要开战,则能很明显的发现诸多迹象,例如军队调动以及火力集结等,而网络战就很难发现其开战前的相关准备,世界各国在各个时间内均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国家的网络攻击,并且攻击者在发动进宫后会迅速的撤离,抹掉痕迹,很难被发现,网络作战的即时性在这点上得到了体现。传统的战争地点可能是在某个国家,也可能是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 徐晨晖 SA15005028 [摘要]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坚持和发展的辩证法。它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三个层次。科学技术哲学从自然辩证法演化而来,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正确看待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区别;联系 目前国内理论界出现的片面强调自然科学而忽视社会科学,片面强调“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片面强调“和谐”而回避矛盾、否认“斗争”以至否认辩证法,甚至以“科学技术哲学”取代“自然辩证法”等现象,在本质上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不利,必须予以纠正。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两者有何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坚持和发展的辩证法。从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看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辩证法”——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其原意是指通过揭示和克服对方论辩中的矛盾而求得真理的方法,以后逐步演变成通过分析事物内在矛盾的变化和发展,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辩证法”在整个哲学史上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这三种形态的辩证法,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其中的共同点,就是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也就是说,“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古代朴

【希腊】立场文件

立场文件 代表:孔维璐 学校:中国政法大学 国家:希腊共和国 委员会: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委员会) 议题:中东难民问题 中东难民问题由来已久。二战后的伊斯兰教派冲突、大国势力干预、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不平衡等原因导致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环境堪忧,一些国内反对派势力、地方武装和极端组织趁机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在“阿拉伯之春”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埃及、也门、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先后爆发革命或内战,加剧了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特别是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中东地区的难民流徙数量开始逐渐增长,逐渐在2015年前后达到高峰。这给作为难民迁移目的地的欧洲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并且逐渐演化为一场难民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希腊始终坚信,各国的联合行动和来自国际的人道主义援助是化解这场危机的直接有效措施。 希腊作为南欧的重要国家,位于地中海的北部,零星岛屿散列分布,成为中东难民通过海路迁往欧洲的首要登陆地点。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有关统计,2014年经由地中海登陆希腊的难民人数为18000余人,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飙升到了850000余人。 巨大的难民潮给希腊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希腊南部的莱斯沃斯岛,总面积不过1630平方公里,全岛人口也仅仅只有8.7万人,然而2015年平均每天抵达莱斯沃斯岛的难民人数为1.6万人。这个承受着50万难民潮重负的岛屿,遭受着罕见的人道主义危机:难民营里人满为患,岛上饮用水、食品、帐篷纷纷告急,国际救援和补给物资却难以到达,国际组织的志愿者们夜以继日地登记难民信息,然而依旧无法应对每天无数的登岛难民。莱斯沃斯市的市长加利诺斯甚至形容“这是一场悲苦和贫困的入侵”。 尽管如此,在这场危机中,希腊还是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循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积极有效地为难民提供支持与帮助。仅2015年一年,希腊的海岸救援队就进行了1035次的救援行动,抢救了2500人的生命,并使7000人摆脱险境,获得安全。此外,在莱斯沃斯岛,“皮克帕村”向脆弱的难民提供一个安全和友善的环境,包括那些在旅途中丧失子女的妇女和身有残疾的成人和儿童。尽管收容能力只有150人,但“皮克帕村”每天却收留600名难民,分发2000顿饭。截至目前,尽管希腊仍旧处于债务危机中尚未脱身,但希腊政府还是从国家预算中抽出10亿欧元(约合70亿人民币)投入难民危机的应对当中。身处“双重危机”中的希腊,已经尽己所能,捍卫着欧盟乃至全世界共同信仰着的自由、平等与人权理念。 然而,仅凭希腊一己之力,是无法有效应对如此庞大的难民潮的。部分发达的欧洲国家却借《都柏林协定》之名逃避欧盟内部成员的共同责任,将登陆难民的全部安置和身份验证工作都推脱给希腊和意大利等国。并且违反《申根协定》的有关规定,对希腊关闭边境,竖起铁丝网,以阻挡难民进一步流动,给少数几个承担了大部分难民接受工作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在9月24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当前一些欧洲国家的单边行为无助于难民问题的解决,他强调:“应对这一国际问题需要欧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紧密合作”。 基于当前难民危机的发展状况和欧盟成员国内部的共同应对原则,以及联合国的相关宗旨和原则,根据联大第七十一次会议通过的《2016年9月19日大会决议关于难民和移民问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1]。因而,处理好同周边邻国的关系是现实的需要,而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无疑会为两国关系的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一.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分析 (一)传统边界線的含义 中印传统边界线,即中印双方根据行政管辖所到的区域,依据自古以来的长期占有事实而确定的界线,而这类边界线是长期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又称历史边界线。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本文由收集整理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2] (二)“麦克马洪线”的违法性 确立国家边界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

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 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依据,单方在“比例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3] 就被麦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 二.中印边界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前景 (一)国际法方面的设想 布朗利说“领土所有权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相对的”。奥本海国际法也指出:“但在实践中,主权有时是分割的。…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真正例外是所谓共管”。地有人将共管称为“共同主权”。'那么,对门隅地区,印方称达旺(门隅的首府)处于连接印度东北部与母体的狭长地带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排除其担忧,可规定在这一地区双方均不驻军,禁止军事进入,这样就保证了印度的安全利益不受威胁。 (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

浅谈中印两国的经济合作——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浅谈中印两国的经济合作——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浅谈中印两国的经济合作——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作为“金砖四国”的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印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不断扩大。但是从总体上而言,相对于两国的经济总量,两国的经贸易总额显得较小。鉴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中印经济合作,本文特对中印经济合作的现状、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印经济合作的对策。 【关键词】中印经济合作制约对策 一、中印经济合作的总体发展 在最近二十年里,中印的贸易额一直在快速的上升,这成为了中印之间贸易合作的一个奇迹,尤其是在近十年之内,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以40%的速度在增长。在这期间两国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一直在提高,并且贸易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印的贸易额虽然在增长,但是那个时候两国的贸易的产品还主要是集中在初级的产品上。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双边的贸易的结构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贸易额的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初级产品,如软件,生物技术,能源,药品、环保产品,汽车配件和纺织品等,这也成为今后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一个发展趋势。 二、中印合作的推动因素分析 两国经济贸易合作的高速增长,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主要归因于两国的改革开放。在双方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贸易全球化也推动着两国经济的合作。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中印两国改革开放政策对两国经济高速增长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的速度,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经济增长速度也保持在8%左右,而与此同时印度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也维持在5.8%左右。两国改革开放政策为各自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而经济的增长为双方的

个人视角下的时代精神

个人视角下的时代精神 萧迪 摘要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以下只能是在个人视角下对时代精神进行一定的角度的概括。首先国家突飞猛进,大国崛起振奋人心,国强则民自信、昂然向上!当然大我中华在获得无上荣光的同时,也经历了峥嵘岁月;只要我们中国的十三亿人民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无往不胜!事实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华夏民族、炎黄的子孙,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无论什么时代,这都是我们骨髓里的时代底气和豪情!当然我们也不能无视那些现实的问题:社会风气日下,令人担忧!我们呼吁,人心优善,拥有美好的人世间! 关键词 大国崛起峥嵘岁月中华文化社会风气

“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时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时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想天堂,我们都径直奔想另一条路——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同现今这个时代竟然如此惟妙惟肖,就连它那叫嚷的最凶的权威人士当中,有些也坚持认为,不管他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字来表示它的程度。”——这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对他所经历的那一个辉煌的产业革命时代所发出的由衷感慨。 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们这个全新的科学技术时代,革新变化风急电掣之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工业革命所不能比拟的。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就是在快速的人类发展节奏中找到自我、认清自我,而不至于一路奔波却不知奔向何物,穷极一身却荒唐了一生,亦或是本末倒置,舍弃了真正的有价值去追求拼搏并无意义的东西! 时代精神是一个宏观辽阔的话题,应涵盖各个方面,必须经由专业全面的调研,在一个很高高度的视角下,高度提炼方才可能概述其一二。我个人自然无法企及,因此我的题目是个人视角下的时代精神,以免辱没高深的“时代精神”四字。个人视角也就是个人这个年龄,圈子,所识所闻下的认知,读者看来或许也能别是一番情味!一代人和一代人会因为时代的沟壑印记着不同的标签。我们这年轻的一代,正好历经了国内快速的经济腾飞期,格局建设日新月异,我们感受了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的巨大变迁,我们不但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是在学习无穷无尽的新产生的科技文明。我们这一代像高速列车,呼啸而过瞬间就经历那么多的历程,让人目不暇接!此时的我们更应该在风口急流中认清自我,不能随波逐流茫然一生,荒唐了一生。 我们现在人人都在拼搏奋斗,学生为了高分好学校得拼命地学习,年轻人奔波于好房好车好条件然后好配偶,中年人要赚更多的钱、晋升更高的位,老年人在淡定中挣扎、无助中期望。这或许是国家兴盛,快速发展的巨大力量引擎,人人奋斗则国家这首巨轮岂能不昂然屹立,巍巍向前!当我们在拼搏奋斗中迷失自我时,当我们埋怨命乖时搴时,回想一下当今时代之前的前辈们的艰难足迹,我们没有理由不昂扬向上,张开双臂迎接这幸福多彩的时代生活。自己的忧郁烦恼或许是由于个人的急利、贪婪、攀比、愤世态度所造就的,这是时代精神下的一些个人的消极一面,不应因此一片落叶而错过了整个春天! 大国崛起 我们忘不了,60多年前开国大典时那振奋人心的时刻;忘不了,中国的两弹一星的跨时代跃进等等;更忘不了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那扬眉吐气的时刻。满怀自豪和信心的中国人如今不论在国际政治舞台,还是在经济舞台上,都取得了核心大国的地位和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上,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几十年年,共和国既收获了无上的荣光,也经历了峥嵘岁月。最令我难忘的就是08年,多少欣喜但也不乏忧愁。2008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开幕被世人瞩目,十三亿华夏儿女的梦想圆满的实现!北京奥

利比亚立场文件

委员会:联合国难民署执行委员会 议题:全球协力改善难民生存环境 国家:利比亚 在阿拉伯革命引发的利比亚内战中,美国的大力干预让反对派击败了卡扎菲,但如今利比亚仍然处于军阀和部落的血腥混战中,利比亚难民也大批地死在地中海里。利比亚现在是一个有多个政府的国家,但是没有一个是为了主张对已不存在之国家机构的权威而战斗。在600万的人口总数当中,4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逾百万人逃亡国外,同时它也成为非法移民的中转站。部落、区域、族群、信仰以及旧政权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冲突现如今都叠加到一起了。经济严重恶化,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利比亚每况愈下。 1951 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成立,负责全世界的难民工作。今年四月欧盟各国内政部长会议达成一项共识,确认“欧盟各成员国都有义务分担难民接纳责任”的原则。9月19日联合国总部举行‘难民和移民问题峰会’,正式通过《难民和移民问题纽约宣言》,对难民和移民作出一系列承诺,设立难民问题全面响应框架等。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同时一些东欧国家却有自己的担心,匈牙利、捷克、波兰和斯洛伐克四国声明反对欧盟委员会强制摊派给四国接收难民的份额,并且对新提出的分摊12万名难民份额的计划表示拒绝。除了叙利亚周边国家外,只有少数国家声明愿意收留少量难民,一些临近叙利亚的富裕国家如沙特、卡塔尔等,更是一直以恐怖分子可能藏身难民之中的理由,迄今仍然拒绝收留任何叙利亚难民。德国、瑞典等国对难民的友善,也难保哪天会耐心耗尽。反移民的极右派瑞典民主党在去年选举中,一跃成为国会第3大党。在这次叙利亚难民危机中,被认为对叙利亚现状负有责任的美国,一直都是只肯出钱不肯收人,迄今只收留了1500人左右的叙利亚难民。这同样是因为移民问题正对美国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所以美国在这方面才变得越来越消极。 面对如何全球协力改善难民生存环境,利比亚政府提出以下建议: 1、利比亚作为难民国将争取以和平非武力的形式解决争端,化解分歧。 2、本国将尽快选取能作为利比亚政府代表的集团对利比亚的经济、军事、民生、社会等方面进行修复与发展。 3、利比亚政府希望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等机构的协调作用。 4、利比亚政府希望各国根据自身能力承担各自责任,发挥适当的作用,并且筹备一定的资金来援助难民国。 5、呼吁社会关注难民自身的权益和状况,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解决难民在他国的社保、财政等问题。 6、呼吁移民国拓宽合法移民渠道,携手打击偷渡、人口贩运、恐怖主义等行为。 7、呼吁世界各国促进开放联动式增长,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共同发展进步。

基于国际法视角分析圆明园文物追索

摘要圆明园文物流失事件既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又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文物归属更多地溶入了国家、民族甚至个人的情感因素。既然是依法追索,文物追索更是一个法律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包含强烈情感因素的法律问题。由于文物返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文物追索既涉及到文物占有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又涉及到国际法的有关规定。文章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分析圆明园文物追索问题。 关键词文物返还; 国际公约; 建议 一、有关文物追回的国际公约及评述 基于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关于战时财产保护和追索的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了此前关于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的国际惯例与国际公约,于1954年海牙会议制定了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予以保护的国际公约《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及其议定书。公约强调各缔约国不仅在武装冲突时、而且在平时也应对文化财产加以保护和尊重,禁止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进行盗窃、抢劫、侵占等行为,在武装冲突中,应该对重要的建筑和文物设置特殊醒目的标志等。公约奠定了文化财产保护国际法律框架的基础。

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给予国际保护固然重要,但禁止和防止文化财产的非法国际流转也不可或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年通过主要基于国际公法和各国国内行政法原则和机制而制定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其宗旨是通过建立各国间的合作体系和文化遗产流动中的道德标准来加强国际间的一致行动。即当一国的文化遗产遭到劫掠时,它可以吁请有关国家协助,而在这些行动中各缔约国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公约承认国际合作是保护各国文化财产免遭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非法转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各缔约国采取措施,有效行使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非法转让的职责,并主要通过外交手段进行文物的“返还和归还”,不过公约还鼓励缔约国之间订立双边和多边条约来实施彼此的国内文物保护法,从而便利文物资源国在他国得以本国法律为依据来请求非法流转出境的文物。不过,公约的达成主要还是建立于这样一个共识非法国际文物流转必须通过实施更加全面的法律控制才会得以减少,迄今已有92个国家批准加入该公约,签约国遍布全球各大洲,使之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控制文物非法流转的国际公约。 不过,公约虽然在理论上是很具吸引力的国际法律机制,但在国际社会的政治现实中,它的实施却相当困难,因为它在一开始就被批评为“在缔约国之间利益与责任分担严重不均”。因此主要的文物市场国都拒绝批准签署。为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组织专家组研究草拟有关草案,于1995年6月在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公约基本体现了1970年公约对“文化财产”的定义,但又有所不同,其适用范围包括国际范围内返还被盗文物的请求和归还违反文物出口法律走私出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