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拔桩计算书

抗拔桩计算书

雨水收集池抗浮计算书

一、条件

1、地面标高:0.000m ,底板标高:-4.500m ,设水位标高:-0.500m 。

2、雨水收集池长度A=40000mm ,宽度B=40000mm ,,底板厚度d1=300mm ,池壁厚度d2=300,底板垫层厚d3=100mm 。

3、增加网格2.5米一个桩100mm 抗拔桩,共计N =225个(400mm ×400mm ),深入钢筋混凝土底板,新增200mm 厚钢筋混凝土底板抗浮及修补底板漏水。

4、素混凝土22-24KN/每立方米;钢筋混凝土24-25KN/每立方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8页)

5、1kg =9.8N ,即1 KN =0.102吨

F=mg

二、计算

1、水池自重:

(1)、垫层自重:G1=41.2×41.2×0.1×23×0.102=398.22吨

(2)、底板自重:G2=41×41×0.7×24.5×0.102=2940.57吨

(3)、池壁自重:G3=40×4×0.3×4.7×24.5×0.102=563.77吨 水池总重Gs =∑(G1+G2+G3)

=∑ (398.22+2940.57+563.77)

=3902.66吨

2、相关参数:

(1)、抗浮安全系数:K =1.05~1.10

(2)、水容重:r =1000 kg/立方米

(3)、水池底板面积:F =1697.44平方米

(4)、地下水顶面至底板地面距离:H 2=4.6米

3、整体抗浮验算

K =2r G H F

=(Gs+N )/(4.6×1697.44)≥1.1,故抗浮计算满足需增加抗拔承载力N =4686.39吨

4、计算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m i i

i sik i k l u q U 1

λ

Uk ――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i ――破坏表面周长,对于等直径桩取u=πd ;

qsik ―― 桩侧表面第i 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本次计算取值为45KPa ;

λi ―― 抗拔系数,本次计算λi =0.75。

li ――第i 土层厚度,本次计算仅涉及粘质粉土⑥层,厚度20m 。

4.1 桩径d=0.6m (桩长17m )情况的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 k =0.75×45×0.6π×17 = 1080.95(KN)=108.10吨

4.2桩径d=0.1m (桩长20m )情况的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 k =0.75×45×0.1π×20 = 211.95(KN)=21.2吨

5、根据群桩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所需要抗拔桩总数

p s k

G U N +≤γγ0

其中:

γ0 ―― 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本次计算按照一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取值为1.1;

N ―― 基桩上拔力设计值4686.49t ;

Gp ―― 基桩自重设计值。

γs ―― 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1.67。

5.1 对d=0.6m 桩总桩数

1.1×4686.39≦108.10/1.67× n + 0.25×π×0.62×17

8052.7967.11

.108176.04

39.46861.12≈=⨯⨯-

⨯=πn (根)

5.2 对d=0.1m 桩总桩数

1.1×4686.39≦21.2/1.67× n + 0.25×π×0.12×20

40696.40567.12

.21201.04

4686.391.12≈=⨯⨯-

⨯=πn (根)

三、结论

增加抗浮桩同时增加20mm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底板也解决底板渗漏问题

塔吊基础计算书

塔吊分项参数计算 塔吊是施工场地最重要的施工机械之一,其使用贯穿了整个工程。在这过程中间隔时间长,不可预见性因素多,为确保塔吊的安全,以下计算都按极限苛刻条件下能保证塔吊正常工作计算。即:塔吊设置在最大开挖深度处;型钢柱与混凝土灌注桩连接按光滑面锚固。 (计算详值见计算表格) 1. 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 F=F1+ F2 F ——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kn F1——塔吊自重(包括压重)kn F2最大起吊重量kn 2. 单桩抗压承载力、抗拔力计算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条) F 十。iV V-A - M =1.2 —±士 弱尹 2" Z* ("+”计算结果为抗压,“-”为抗 拔) 其中 N i ——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n 单桩个数,n=4; F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T G ——塔吊基础重量KN Mx,My 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 xi,yi 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 方向距离m M ——塔吊的倾覆力矩kN.m 3. 桩长以及桩径计算 桩采用钻孔灌注桩 R =f A +U £ f l >R = N xg k 实际 ppp s ii1 U P =n d 其中 R k 实际 一一实际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KN 桩端面承载能力KN 桩侧摩擦阻力总和 I Up£fsli KN

R——单桩轴向承力安全值KN 孔一一桩安全系数取2 d桩直径m 4.桩抗拔验算 Ok=入R Qk八k实际 5.桩配筋计算 桩身配筋率可取0.20%〜0.65% (计算取上限0.65%),抗压主筋不应少于6①10,箍筋采用不少于①6@3mm的螺旋箍筋,在桩顶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①6@1mm,每隔2m设一道2①12焊接加强箍筋。 As = S桩截面*配筋率 n = 4As/ (n 巾2) 其中n ——竖筋根数根 As ——钢筋总截面积m ①一一竖筋直径m 6.桩上部钢支柱计算 钢支柱采用 hxbxtwxt = 350 * 350 x 12 x 19, H 型钢。 A = hb- (b-tw)(h-2t ) = 0.017 1)四柱整体验算 A 总=4A 截面惯性矩Iz 回转半径 i=(Iz/A总)0.5 构架长细比 'Iz 5 :下 F示查① f 215 2)单柱验算 Iz

矩形承台桩基础计算书

塔吊四桩基础的计算书 依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 一. 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 QTZ63 塔机自重标准值:Fk1=450.80kN 起 重荷载标准值:Fqk=60.00kN 塔吊最大起重力矩:M=0.00kN.m 塔吊计算高度: H=40m 塔身宽度: B=2.50m 非工作状态下塔身弯矩:M1=1350kN.m 桩混凝土等级: C45 承台混凝土等级:C35 保护层厚度: 50mm 矩形承台边长: 5.0m 承 台厚度: Hc=1.350m 承台箍筋间距: S=200mm 承台钢筋级别: HPB235 承 台顶面埋深: D=0.000m 桩直径: d=0.400m 桩间距: a=4.000m 桩 钢筋级别: HPB235 桩入土深度: 11.00m 桩型与工艺: 预制桩桩 空心直径: 0.200m 计算简图如下: 二. 荷载计算 1. 自重荷载及起重荷载 1) 塔机自重标准值 F k1=450.8kN 2) 基础以及覆土自重标准值 G k=5×5×1.35×25=843.75kN 承台受浮力:F lk=5×5×0.85×10=212.5kN 3) 起重荷载标准值 F qk=60kN

2. 风荷载计算 1) 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 a.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Wo=0.2kN/m2) =0.8×1.48×1.95×1.54×0.2=0.71kN/m2 =1.2×0.71×0.35×2.5=0.75kN/m b.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 F vk=q sk×H=0.75×40.00=29.87kN c. 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 M sk=0.5F vk×H=0.5×29.87×40.00=597.33kN.m 2) 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 a.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本地区 Wo=0.35kN/m2) =0.8×1.51×1.95×1.54×0.35=1.27kN/m2 =1.2×1.27×0.35×2.50=1.33kN/m b.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 F vk=q sk×H=1.33×40.00=53.33kN c. 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 M sk=0.5F vk×H=0.5×53.33×40.00=1066.52kN.m 3. 塔机的倾覆力矩 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 M k=1350+0.9×(0+597.33)=1887.60kN.m 非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 M k=1350+1066.52=2416.52kN.m 三. 桩竖向力计算 非工作状态下: Q k=(F k+G k)/n=(450.8+843.75)/4=323.64kN Q kmax=(F k+G k)/n+(M k+F vk×h)/L =(450.8+843.75)/4+(2416.52+53.33×1.35)/5.66=763.61kN Q kmin=(F k+G k-F lk)/n-(M k+F vk×h)/L =(450.8+843.75-212.5)/4-(2416.52+53.33×1.35)/5.66=-169.46kN 工作状态下: Q k=(F k+G k+F qk)/n=(450.8+843.75+60)/4=338.64kN

预应力管桩计算书

预应力管桩基础: 根据5.3.8-1进行估算 单桩承载力计算: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250 采用预应力管桩桩径500,壁厚100。以孔点15为例桩长24米 庄周分布土层如下:第3层土侧阻 32kPa, 厚度 3.80米 第4层土侧阻 47kPa, 厚度 1.60米 第5层土侧阻 37kPa, 厚度 4.70米 第6层土侧阻 42kPa, 厚度 5.10米 第7-1层土侧阻 52kPa, 厚度 5.16米 第8层土侧阻 47kPa, 厚度3米 λp=0.8 Aj=0.1256 Ap1=0.07065 Quk = Qsk + Qpk = u * ∑qsik*li + qpk * (Aj+λpApi) =1.5708 ( 32*3.8 + 47*1.6 + 37*4.7 + 42*5.1 + 52*5.16+47*3 ) +2000 * ( 0.1256+0.8*0.07065) = 1545.7 + 364 = 1909N Ra = 1/k * Quk = 1/2 * 1909 = 954 kN Ra实际取用值:950kN 根据5.3.8-1进行估算 单桩承载力计算: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250 采用预应力管桩桩径500,壁厚100。以孔点15为例桩长24米 庄周分布土层如下:第3层土侧阻 32kPa, 厚度 3.80米 第4层土侧阻 47kPa, 厚度 1.60米 第5层土侧阻 37kPa, 厚度 4.70米 第6层土侧阻 42kPa, 厚度 5.10米 第7-1层土侧阻 52kPa, 厚度 5.16米 第8层土侧阻 47kPa, 厚度3米 λp=0.8 Aj=0.1256 Ap1=0.07065 Quk = Qsk + Qpk = u * ∑qsik*li + qpk * (Aj+λpApi) =1.5708 ( 32*3.8 + 47*1.6 + 37*4.7 + 42*5.1 + 52*5.16+47*3 ) +2000 * ( 0.1256+0.8*0.07065) = 1545.7 + 364 = 1909N Ra = 1/k * Quk = 1/2 * 1909 = 954 kN Ra实际取用值:950kN

抗拔桩抗浮计算(严选内容)

抗拔桩抗浮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0.00相对标高为100.55m,依据地质勘查报告,抗浮设计水位为98.00m,即±0.00以下2.55m。 本工程主楼为地上16层,地下两层,抗浮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抗浮计算; 本工程副楼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对于纯地下两层地下室,由于上部无建筑物,无覆土,现进行抗浮计算如下: 二、浮力计算 基础底板顶标高为:-(4.5+5.4+0.4)=-10.30m 基础底板垫层底标高为:-(4.5+5.4+0.4+0.6+0.15)=-11.05m 浮力为F浮=rh=10x(11.05-2.55)=85KN/m2 1.主楼地上16层,能满足抗浮要求,不做计算; 2.副楼抗浮计算:(副楼立面示意如下图) 副楼地上3层部分,面积为401m2 故上部三层q 1 =(486+550+550)x9.8/401=38.76KN/ m2 地下一层面荷载为:q 2 =16 KN/ m2 地下二层面荷载为:q 3 =14 KN/ m2 基础回填土垫层:q 4 =15x0.4=6 KN/ m2 基础底板:q 5 =25x0.6=15 KN/ m2 则F抗= q=38.76+16+14+6+15=89.76KN/ m2 F抗/F浮=89.76/85=1.056>1.05 故副楼有地上3层部分不需要设置抗拔桩 副楼立面示意 3.对地上无上部结构的纯地下车库(下图阴影所示): F抗=16+14+6+15=51 KN/ m2 F1=F浮-F抗=85-51=34 KN/ m2 既不满足抗浮要求,需要设计抗拔桩进行抗浮 三、抗拔桩计算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5.4.5条 N k≤2 T uk+G p 抗拔桩桩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经采用d=600mm 桩顶标高为筏板底标高:89.50m,桩长L=15m。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地质报告,抗拔系数λ=0.5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 (1)KZH1人工挖孔桩抗压承载力估算 按规范JGJ 94-2008 桩长约l=9m,进入中风化砂岩0.8米 1.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 R a=u∑λ¢s i q sia l i +¢p q pa A p=π×0.8×1.0×30×9+1.0×2400×π×0.42=678+1205=1883kN 取R a=1800kN. 2.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混凝土强度为C30. ¢c f c A p=0.7×14.3×π×0.42=5029kN>1.35R a 经过验算,桩身混凝土强度能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2)KZH2人工挖孔桩抗压承载力估算 按规范JGJ 94-2008 桩长约l=9m,进入中风化砂岩0.8米,D=1.0米 1.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 R a=u∑λ¢s i q sia l i+¢p q pa A p=π×0.8×1.0×30×9+(0.8/D)1/3×2400×π×0.52=678+1750=2428kN 取R a=2300kN. 2.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混凝土强度为C30. ¢c f c A p=0.7×14.3×π×0.42=5029kN>1.35R a 经过验算,桩身混凝土强度能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3)KZH3人工挖孔桩抗压承载力估算 按规范JGJ 94-2008 桩长约l=9m,进入中风化砂岩1.0米,d=0.9米,D=1.2米 1.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 R a=u∑λ¢s i q sia l i+¢p q pa A p=π×0.9×(0.8/d)1/3×30×9+(0.8/D)1/3×2400×π×0.62=708+2373=3081kN 取R a=2900kN. 2.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混凝土强度为C30. ¢c f c A p=0.7×14.3×π×0.452=6365kN>1.35R a 经过验算,桩身混凝土强度能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4)KZH4人工挖孔桩抗压承载力估算 按规范JGJ 94-2008 桩长约l=9m,进入中风化砂岩1.0米,d=0.9米,D=1.4米 1.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 R a=u∑λ¢s i q sia l i+¢p q pa A p=π×0.9×(0.8/d)1/3×30×9+(0.8/D)1/3×2400×π×0.72=708+3069=3777kN 取R a=3500kN. 2.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混凝土强度为C30. ¢c f c A p=0.7×14.3×π×0.452=6365kN>1.35R a 经过验算,桩身混凝土强度能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塔吊桩基础计算书

矩形桩基础计算书 计算依据: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一、参数信息 1.塔吊参数 2.矩形承台参数 3.桩参数 4.地基参数

二、塔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1.自重荷载以及起重荷载 1)塔机自重标准值:F kl =G +G 1 +G 2 +G 3 +G 4 =251+37.4+3.8+19.8+89.4=401.40kN 2)起重荷载标准值:F qk=60.00kN 3)竖向荷载标准值:F k= F k1+ F qk=401.40+60.00=461.40kN 4)基础及其上土自重标准值:G k=b c×l c×h c×25=4.8×4.8×1.25×25=720.00kN 受水位影响后其值:G k′=G11+G21=432.00+0.00=432.00kN 2.风荷载计算 1)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 ①塔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ω =0.20 kN/m2) q sk =0.8×α×βz×μ S ×μ Z ×ω ×α ×B×H/H =0.8×1.2×1.59×1.95×1.32×0.20×0.35×1.6 =0.44kN/m ②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 F vk = q sk ·H=0.44×43=18.92kN ③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 M sk =0.5 F vk ·H=0.5×18.92×43=406.82kN·m 2)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①塔机所受风线荷载标准值(深圳市ω ′=0.75kN/m2) q sk ′=0.8×α×β z ×μ s ×μ z ×ω ′×α ×B×H/H =0.8×1.2×1.69×1.95×1.32×0.75×0.35×1.6 =1.75kN/m ②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

(完整版)桩基础计算书

桩基础计算报告书 计算人 校对人: 审核人: 计算工具:PKPM 软件开发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设计单位:

灌注桩计算说明书 1.支架计算 组件钢结构支架要在37m/s(基本风压0.85KN/m2)的风载作用下正常使用,应使其主要构件满足强度要求、稳定性要求,即横梁、斜梁、斜撑、拉杆、立柱在风载作用下不失稳且立柱弯曲强度满足要求。组件自重19.5kg。 支架计算最大柱底反力: Fx max=5.6KN,F max=0.9KN,Fz ax=12.1KN Fx min = -6.9KN, Fy min= -0.9KN,F min= -7.29KN 2.灌注桩设计 2.1基桩设计参数 成桩工艺:干作业钻孔桩 承载力设计参数取值:根据建筑桩基规范查表 孔口标高0.00 m 桩顶标高0.30 m 桩身设计直径:d = 0.25m 桩身长度:I = 1.60 m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5;所以本次设计中混凝土强度选用C25o灌注桩纵向钢筋的配置为3跟根①6,箍筋采用①4钢筋,箍筋间距选择300~400。 2.2岩土设计参数

2.3设计依据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以下简称桩基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 2011年版)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2.4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估算: 式中一一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阻力标准值,按 JGJ94-2008中表535-1取值, 吐鲁番当 地土质为角砾,属中密-密实状土层,查表得出干作业钻 孔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135~150;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 JGJ94-2008中表535-2取值,吐鲁番当地土质为 角砾, 属中密-密实状土层,查表得出干作业钻孔桩的极限端阻力 标准值为4000~5500; 卩 -- 桩身周长; ――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 ――桩端面积。 1) 计算参数表

矩形板式桩基础计算书(张家港)

张家港市新庄花苑一标段矩形板式桩基础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塔吊均用40吨米的塔吊,基础顶面距地库顶面距离300,塔吊基础厚1米,桩顶基础应比地库底板底1.5米。查地质报告,按最差的剖面土质及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打预制方桩400*400或圆桩直径400,桩体混凝土C40,主筋HEB400 16,螺旋箍筋HPB235 8@200,桩有限长度为15米,可打入地址勘探报告的6、7层土中。 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张家港新庄花苑地址勘查报告。 一、塔机属性 塔机竖向荷载简图

1、塔机自身荷载标准值

2、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

4、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设计值

基础布置图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G k=bl(hγc+h'γ')=4.5×4.5×(1×25+0×19)=506.25kN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G=1.2G k=1.2×506.25=607.5kN 桩对角线距离:L=(a b2+a l2)0.5=(1.62+1.62)0.5=2.263m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Q k=(F k+G k)/n=(461.4+506.25)/4=241.912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kmax=(F k+G k)/n+(M k+F Vk h)/L =(461.4+506.25)/4+(674.077+18.927×1)/2.263=548.18kN Q kmin=(F k+G k)/n-(M k+F Vk h)/L =(461.4+506.25)/4-(674.077+18.927×1)/2.263=-64.355kN

塔吊桩基础安全验算塔吊(QTZ80)

塔吊桩基础安全验算塔吊 (QTZ80)基础设计(单桩)计算书 1、计算参数 2、基本参数 QZT80(6012)臂长60米塔式起重机,塔身尺寸1.80m,基坑开挖深度 m;承台面标高 m,设两道附墙件。 2、QZT80(6012)塔机主要技术参数: 公称起重力矩800KN.m ,最大起重量60KN,基本臂最大幅度处额定起重量12KN,最大独立起升高度42m,附着最大起升高度150m,工作幅度:2.5~60米。起升速度:2倍率钢丝绳时为8 0米/分、40米/分、5米/分。4倍率钢丝绳时为40米/分、20米/分、2.5米/分。 回转速度:0~0.54转/分。变幅速度米/分。塔机载荷:最大起重量6吨,最大辐度起重量1.2吨。 (2)计算参数 1)塔机基础受力情况 荷载工况基础荷载 P(KN) M(KN·m) F k F h M M z 工作状态971.00 45.00 1967.00 305.00 非工作状态961.00 2168.00 0

比较桩基础塔机的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受力情况,塔机基础按非工作状态计算如图: F k=971.00KN,F h=45.00KN,M=2168.00+45.00×2.40=2276.00kN.m F k=971.0×1.35=1310.85KN,F h=45×1.35KN=60.75KN, M k= (2168.0+45×2.40)×1.35=3072.6kN.m 2)桩顶以下岩土力学资料 序 号地层名称 厚度 L(m) 极限侧阻 力标准值 q sik(kpa) 岩石饱和 单轴抗压 强度标准 值f sik(kpa) q sik*ιi (KN/m) 抗拔系 数λi λi q sik* ιi (KN/m) 1 素土层 4.50 14.00 1270.00 63.00 0.40 25.20 2 粉质粘土 3.00 53.00 1270.00 159.00 0.30 47.70 3 残积砂质 粘性土 4.00 87.00 1700.00 174.00 0.50 87.00 4 全风化花 岗岩 0.50 180.00 3600.00 1900.00 0.80 72.00 桩 长 14.0 Σq sik*ιi2296.00 Σλi q sik* ιi 231.90 3)基础设计主要参数 基础桩采用1根φ1200人工挖孔灌注桩,桩顶标高 m,桩端不设 扩大头,桩端入全风化花岗岩0.50m;桩混凝土等级C35,

人工挖孔桩计算计算书(两篇)

引言: 人工挖孔桩是一种在土壤中挖孔并灌注混凝土来构造承载层的常用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挡墙等领域。本文是关于人工挖孔桩计算计算书(二)的详细解析,旨在进一步介绍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工作准则和规范。 概述: 本文主要围绕人工挖孔桩设计和计算的相关理论、方法和过程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人工挖孔桩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设计和计算的五个大点,包括荷载计算、桩身强度验算、桩端承载力计算、桩身抗拔计算和桩身稳定性分析。 正文内容: 一、荷载计算 1.1 确定设计荷载: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和标准规范,确定人工挖孔桩所需承载的垂直和水平荷载。 1.2 荷载传递方式:分析荷载从结构体到桩体的传递方式,考虑土层的承载能力及桩与土的相互作用。 1.3 荷载分布: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壤力学原理,确定荷载在桩身上的分布情况,进而进行荷载计算。 二、桩身强度验算

2.1 材料力学性能:确定所选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如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和黏土的抗剪强度等。 2.2 桩身截面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结果,进行桩身横截面尺寸的设计,保证桩身的强度满足要求。 2.3 桩身受力分析:通过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参数的计算,进行桩身的受力分析,判断桩身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三、桩端承载力计算 3.1 桩端土力参数:根据土壤力学测试结果,确定桩端土体的力学参数,如土的侧阻力和桩端摩阻力等。 3.2 桩端承载力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桩端土力和桩身的相互作用,采用经验公式或数值方法进行桩端承载力计算。 3.3 桩端承载力验算: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保证桩端的承载力满足要求。 四、桩身抗拔计算 4.1 抗拔机理分析:分析桩身抗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如土的黏聚力、桩身的侧摩阻力和摩擦系数等。 4.2 抗拔计算方法:根据土体和桩身的力学性质,采用经验公式或数值方法进行桩身的抗拔计算。

锚桩承载力计算

地锚设计计算书 1. 根据安装七公司提供主索最大张力T=3100KN ,=40.23α ,地锚所受向上拔力 sin =2002.16T KN α,水平力cos =2366.72T KN α 2. 地锚抗拔设计 根据《缆索起重机设计》地锚自重 1.5sin 3003.24G T KN α≥= 不计水的浮力,拟地锚尺寸为8m ×5m ×4.2m (高),G=8×5×4.2×24=4032KN 3. 抗滑移验算 土对地锚底部的摩擦力 #f sin )G T α-(=0.4×(4032-2002.16)=811.936KN #f —地锚与土壤的摩擦系数,取0.4。 被动土压力 R=2222135l tg 45+)=0.5518 4.2tg (45)222 H ϕγ⨯⨯⨯+ ( =2929.26KN R+#f sin )G T α-(=3741.19KN >1.5cos T α=3550.08KN 抗滑移满足要求。 4. 抗倾覆验算

4G+4.2cos 44032+4.22366.72 1.476.8sin 1.4 6.8200 2.16+1.42929.26 T T R αα⨯⨯==+⨯⨯ 在施工中采取措施与原有桩基础相连,增加抗倾覆能力。 5. 主承拉压杆设计 每个地锚预埋5根主承拉压杆,每根杆受拉力3100/5=620KN ,按Q235钢厚度≤16mm , 抗拉强度设计值取215N/2 mm ,截面面积3 2620102883.72215 n A mm ⨯= =,采用Q235,[ 32a ,n A =4851.342 mm ,拉杆长度5m ,埋入混凝土内长度约为3740mm 每根主承拉压杆埋入混凝土部分设置4根横杆,选用[ 20a ,长度2600mm ,抗剪力计算4×v f ×n A =4×125×2883.69/1000=1441.8KN >620/4=155KN 6. 地锚配筋计算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担着支撑建筑物的重要作用。在设计桩基础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将介绍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的内容,以及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计算。 一、桩基础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主要用于承载建筑物的重力和水平力。它通过将桩打入地下,利用桩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和桩端的抗拔力来支撑建筑物。桩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土壤的性质、桩的类型和尺寸、荷载条件等因素。 二、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的内容 1. 工程背景和设计要求:介绍工程的背景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建筑物的类型、土壤条件、设计荷载等。 2. 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确定土壤的力学参数,包括土壤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等,这些参数将用于后续的计算。 3. 桩的类型和尺寸选择:根据土壤条件和设计荷载,选择合适的桩的类型和尺寸,包括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等。 4. 桩身的承载力计算:根据桩的类型和尺寸,计算桩身的承载力,考虑桩身与土壤的摩擦力和桩身的抗压能力。 5. 桩端的承载力计算:根据桩的类型和尺寸,计算桩端的承载力,考虑桩端的抗拔能力和桩端的摩擦力。

6. 桩基础的稳定性分析:对桩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桩身的稳定性和桩端的稳定性,确保桩基础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稳定性。 7. 桩基础的变形分析:对桩基础的变形进行分析,包括桩身的弯曲变形和桩端的沉降变形,确保桩基础在设计寿命内的变形满足要求。 8. 桩基础的设计优化: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桩基础的设计进行优化,包括调整桩的类型和尺寸、增加桩的数量等,以提高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的重要性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是桩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它包含了桩基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计算方法和结果。通过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可以评估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指导工程的施工和监测,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的应用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包括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桥梁的基础设计、码头的基础设计等。通过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可以为工程提供精确的设计参数和指导,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五、总结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是土木工程中桩基础设计的重要文献,它包含了桩基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计算方法和结果。通过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可以评估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指导工程的施工和监测。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建筑物、桥梁、

抗拔桩承载力计算书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 单桩设计参数 桩类型编号 1 桩型及成桩工艺:泥浆护壁灌注桩 桩身直径 d = 0.500m 桩身长度 l = 13.00m 桩顶标高 81.00m 2. 土层性能 注:标高均指绝对标高。 4.设计依据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竖向抗压承载力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 uk = uq sik l i + q pk A p =x (60 x + 38 x + 65 x + 0 x = 1138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a = Q uk / 2 = 569kN 三、竖向抗拔承载力 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T uk = i q sik u i l i = x 60 x x + x 38 x x + x 65 x x = 714kN 四、基桩抗拔力特征值 R tu =T uk /2+G p =714/2+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 pk (kPa) 层号 6 7 8 9 岩土名称 粉质粘土 淤泥质土 粗砂 粉质粘土 层厚(m) 层底标高 (m) 层底埋深 (m)

桩身强度计算书 、设计资料 1•基本设计参数桩身受力形式:轴心抗拔桩轴向拉力设计值:N' = KN 轴向力准永久值:N q = KN 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 主筋:HRB400 f y = 360 N/mm 2E s = x 51N/mm 2 箍筋:HRB400 钢筋类别:带肋钢筋 桩身截面直径:D = 500.00 mm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 s = 35.00 mm 混凝土:C30 f tk = N/mm 2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lim = 0.3000 mm 2•设计依据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计算结果 1•计算主筋截面面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式(6.2.22)N' Wfy A s + f py A py 因为不考虑预应力,所以式中f py及A py均为0 A s =错误! 2.主筋配置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4.1.1条第1款取最小配筋率min = % 验算配筋率时,取=令昔误!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3.1条第1款取最大配筋率max = % 因为min W max 所以,主筋配筋率满足要求 实配主筋:12 20, A s = 3769.91 mm2 3.箍筋配置 按构造配置箍筋 A sv 2 实配箍筋:8@300, s = mm2/mm 4.计算te A ts = A s = 3769.91 mm2 A te = p D =尸=196349.54 mm2 4 4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式(7.1.2-4)

围护桩计算说明

基坑围护结构-挖孔灌注桩配筋计算书 1.均匀配筋桩受力筋的计算: 桩截面取直径1m ,取C30 的混凝土,fc = 14.3N/mm ,玻璃纤维筋强度设计值: fy 〉 300N/mm 2 ,fy' =3002 /mm N ,s a 取70mm 。对于均匀配筋的桩,取最大弯矩进行计算:M=743m kN ⋅,设计值=743*1.1=817.3m kN ⋅ 则取As=7602mm 2 配筋。全截面直径25 mm 的钢筋20根均匀排列. 2.箍筋的计算 取最大剪力计算得不需抗剪箍筋,则箍筋采用构造配箍,并在钢支撑处加强。 3.冠梁的计算: 冠梁按多跨连续梁计算,其侧面承受土压力,经计算冠梁按构造配筋即可。 冠梁选筋结果 4.钢支撑的计算: 由内力计算算得钢支撑承受的轴力为: (1)插入深度4米 第一道钢支撑:175.8kN/m 截面为 钢支撑 截面参数 A = 44786.5 mm2 截面参数 Wx = 1.31699e+007 mm3 截面参数 Wy = 1.31699e+007 mm3 塑性发展系数 γx = 1.15 塑性发展系数 γy = 1.15 材性:Q235 由最大板厚 12 mm 得截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15 MPa 绕X 轴平面内等效弯矩系数为 1 绕X 轴平面外等效弯矩系数为 1 绕Y 轴平面内等效弯矩系数为 1 绕Y 轴平面外等效弯矩系数为 1

受轴压力N = 2153.28 KN 受弯矩Mx = 154 KN.M 受弯矩My = 0 KN.M 绕X轴长细比λx = 44.5193 绕Y轴长细比λy = 44.5193 绕X轴受压稳定系数φx = 0.880268 绕Y轴受压稳定系数φy = 0.880268 绕X轴受弯稳定系数φbx = 1 绕Y轴受弯稳定系数φby = 1 截面影响系数η= 0.7 ////////////////强度验算///////////////////// (GB50017--2003 第45页公式5.2.1) 计算得强度应力为58.2468 MPa 满足! ////////////////稳定验算///////////////////// (GB50017--2003 第46页公式5.2.2-1 公式5.2.2-3) 计算得绕X轴稳定应力为65.2238 MPa 满足! 计算得绕Y轴稳定应力为62.8036 MPa 满足! ////////////////局部稳定验算//////////////////// 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00 满足!(GB50017--2003 第59页 5.4.5)

TC6013塔吊桩基础计算书

TC6013塔吊桩基础计算书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技术规程》(JGJ187-200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等编制。 一、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Z100-TC6013, 自重(包括压重)F1=744.8kN,

最大起重荷载F=80.0kN,塔吊倾覆力距M=1000.0kN.m,塔吊起重高度H=120.0m,塔身宽度B=1.6m, 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5.00m,承台厚度Hc=1.40m, 桩直径或方桩边长 d=0.40m,桩间距a=4.20m, 基础埋深D=0.00m,保护层厚度:50.00mm,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承台钢筋级别:HRB335, 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桩钢筋级别:HRB335, 承台箍筋间距S=400.00mm。 二、荷载的计算 1.自重荷载及起重荷载 (1)塔机自重标准值: F kl=744.80kN (2)基础及附加构造自重标准值: G k = 25.0×Bc×Bc×Hc+0.00= 25.0×5.00×5.00×1.40+0.00 = 875.00kN; (3)起重荷载标准值: F qk=80.00kN 1.风荷载计算 (1)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 塔机所受风线荷载标准值 q sk'=0.8aβzμsμz W0a0BH/H=0.8×1.2×1.85×1.60×0.99×0.50×0.35×1.60=0.79kN/m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 F vk'=q sk'×H = 0.79×120.00 = 94.52kN 标准组合的倾翻力矩标准值 M k = 1000.00kN.m 三、桩基承载力验算 1.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桩板墙计算书

K65+260深路堑设计说明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路线在走行至本路段时,地形起伏较大,设计拟以深挖路堑形式通本路段。本段深挖路堑总长约140m。左侧边坡设计按4级放坡开挖,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25、1:1.25、1:1、1:1,最大坡高约33.7m;右侧边坡设计按5级放坡开挖,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25、1:1.25、1:1、1:1、1:1,最大坡高约46.9m。 2 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形地貌 深挖区处于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单元。地形坡度较陡,地表多分布坡残积可塑粉质黏土,覆盖层较薄,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草丛和甘蔗等。 路堑边坡走向约290°,自然边坡稳定坡度约18~32°。路堑所在山体最大高程约657.70m,最低点高程约515.50m,最大切割深度约146.20m。 2.2 气象 田林县为广西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地,系构造侵蚀中低山陡坡地貌。全境东北、西北、西南和中部较高。向东南、向北逐步倾斜。地貌类型境内以山地为主,由土山(砂岩与泥页岩组成)和石山两类组成。境内地形较复杂、山高谷深,垂直高度差异明显,自然斜坡较陡,植被发育茂盛。气候属亚热带季风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地势的不同,形成许多区域性小气候。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为-7.3℃。年平均气温16.4~21.6℃,年平均降雨量1204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90.1毫米,全年盛吹东南风,风向频率占30%(指县城),多年平均风速1.2m/s。由于冬春、夏秋受两种不同性质的大气环流影响,季风气候明显,干、湿季界线分明,一般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以上,干季(11~4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0%以下;平均无霜期长达346天,年内平均日照1696.4小时,日照充足,热能资源丰富。 2.3 水文 项目区域属右江水系。路线所经区域主要河流为驮娘江及其支流。驮娘江是右江上游,发源于云南省大冲脑包山北麓,自西向东流入西林县,在西林县的平那村弄南屯入县境,在县境河长91.4公里,流域面积115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5.7立方米每秒,平均径流量3.378亿立方米,天然落差556米。河道曲折多滩,属沙质河床。 深挖区北东方向约190m驮娘江蜿蜒穿过,为区域最大河流;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形成的坡面流,自坡体上部向坡脚方向径流,对坡体冲刷、浸泡,对边坡稳定不利,设计应完善边坡的截、排水措施。 3 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深挖区分布地层主要为,坡残积(Q4dl+el)可塑粉质黏土,三叠系中统板纳组中段(T2b2)强~中风化砂岩泥岩互层为主,局部为强风化泥岩夹砂岩,各岩土层特征及分布范围分述如下:5-1坡残积可塑粉质黏土:棕红色,湿,可塑状,主要成分为粉粒和粘粒,含少量风化碎石,碎石含量约10%,粒径5-10cm。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本次钻探揭露厚度3.50~4.50mm,土石工程分级为Ⅱ级。该层深挖区浅表均有分布。 7-2强风化砂岩泥岩互层:灰色,灰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组织结构部分已破坏,原岩基本层理可见,岩石风化呈短柱状、碎块状夹全风化土状砂泥岩,风化裂隙发育。干钻进尺时快时慢,砂岩质较硬,泥岩质较软,部分岩芯用手可折断,所取岩芯皆为块状。岩体极破碎,为软岩。本次钻探揭露厚度3.40~7.50m,土石工程分级为Ⅲ级。该层主要分布深挖区浅部基岩。 7-3强风化泥岩夹砂岩:灰褐色,原岩结构已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强发育,裂隙面陈旧,多为红色、黑色铁质渲染。所取岩芯为短柱状夹块状。本次钻探揭露厚度9.60~19.70m,土石工程分级为Ⅲ级。该层主要分布深挖区浅部基岩。 7-5中风化砂岩泥岩互层:灰色、灰黄色,砂质、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层理清晰呈互层状,层厚一般在5-10cm不等,局部可达20cm。岩体中闭合状裂隙发育,裂隙中多为铁质、钙质充填,砂岩质较硬,泥岩质较软,泡水后易软化,干后易崩裂,干钻困难,清水回转钻进取芯多呈短柱状、块状。岩体较破碎,为软岩。本次钻探揭露厚度15.40~16.70m,土石工程分级为Ⅴ级。该层主要分布深挖区下部基岩。 3.2 地质构造 线路区地处广西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地,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西侧,川滇“之”字型构造与南岭东西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因受多次构造运动及其它构造体系的影响和干扰,经多次变更和改造,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构造形象。构造体系可分东西向构造和北西西向构造。线路区位于东西走向定安向斜南翼,西林-那劳压扭性断层构造带上,构造带次级断层呈阶梯状发育,线路区内主要河流驮娘江流向与构造带走向一致。受区域褶皱与断裂构造影响,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局部小褶皱发育。路堑边坡附近测得产状0°∠43°,节理L1:184°∠47°,节理L2:20°∠88°,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微张或闭合,泥质充填。 3.3 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本次勘察对深挖区及邻近工程岩土层进行了原位测试,并采取岩、土样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对试验成果进行分类汇总,各岩土层的原位测试统计成果请参见下表。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