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

一.水的组成

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 色 味的透明液体。在101 kPa 时,水的凝固点是 ,沸点是 。

1.电解水实验:

(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

(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它是 ;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 ,它是 。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反应方程式: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18世纪末,法国化学

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氢气

(1)氢气是一种 色、 臭、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 (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 ,燃烧产物是水( ),被认为

是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燃气体,若

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证明氢气较纯。

5.化合物与单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物质

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如水、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纯净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氧气。

练习题

1、按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① 有水参加..

的分解反应 ; ② 有水生成..

的分解反应 ; ③ 有水生成..

的化合反应 。

2、请你用实验鉴别蒸馏水与自来水,按照方法、现象、结论的顺序填表:

3.现有下列物质:a.氧气b.河水c.液化空气d.铜e.氢气f.镁粉g.过氧化氢。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4.电解水的实验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2:1,但实际值却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5.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填序号)。

(2)了解了水的宏观组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认识了水的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水中通直流电

②水与生石灰反应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2.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3.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练习题

1、在化学变化中()

A分子、原子都不变B分子变、原子不变

C分子不变、原子变D分子、原子都改变

2.(鄂州市)下列符号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D )

A.2H:2个氢分子B.2N2:4个氮原子

C.Ca+2:钙离子D.2SO42-:2个硫酸根离子

3、1995年3月20日早晨,日本东京多处地铁车厢同时发生了一起“沙林”毒气侵袭事件,导致

5000多人中毒,这一事件说明了: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所得总体积(填“大于”“=”“小于”)200ml,这说明

了,生活中还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例子有(举一例)。

三.水的净化

1. 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

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这四种净化水的

(3)过滤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

A .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B .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C.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

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4)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

A.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B.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或把混在溶液中的杂质除去

C.注意: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

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暴沸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

练习题

1、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

............的是()

A静置沉淀B吸附沉淀C过滤D蒸馏

2、某地区居民得“结石”病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其它地区,你认为这可能与他们生活的地区

A 土壤土质有关

B 空气污染有关

C 水源水质有关

D 居民体质有关

3、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

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D.②①④

四.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练习题

1、下列现象不会

..造成水源污染的是()

A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B农药化肥的流失

C植物的蒸腾作用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下列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方式不宜提倡

....的是()

A 流水漂洗衣物 B农业上对农作物采用滴灌供水

C 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D打扫教室时,先喷洒水后扫地

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制取氧气这一节内容后,发现在实验室里用5%H 2O 2溶液加

热制O 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很难复燃。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猜想其可能原因是 。为了验证此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 2O 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 2O 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二组的同学在5%的H 2O 2溶液中加入2滴新制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三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见图):

在实验基础上,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①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 2O 2分解产生O 2的量的多

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

是 ;

②由第二组同学的实验可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所起的作用可

能 ;

③第三组同学的实验验证了实验前同学们猜想的正确 性,其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④小三同学认真观察了第三组同学的实验装置,结合O 2的物理性质,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改进装置,经现场实验,效果很好,请你画出他的实验装置简图。

4.(雅安市)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浪费水的是 (填字母编号);

A .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B .用洗菜水浇花

C .用洗衣水冲厕所

D .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编号);

A .高锰酸钾 B.蔗糖 C .食用油

(4)右图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

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

(5)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 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5CH 3OH+12O 2+6NH 3

细菌3X+5CO 2+19H 2O ,则X 的化学式

为 。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自行的扩散,说明了,如果我们将水换成一杯热的开水,再滴加品红,会发现,说明了,随着温度的上升,分子的在不断的加剧。 2、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遇碱变,中性的时候;无色酚酞试剂,遇酸变 ,遇碱变,中性的时候。 3、“热胀冷缩”体现的是分子的的性质,并且我们知道,这项性质,气体、液体、固体的大小比较为。 4、分子是的最小的粒子,原子是的最小的粒子。原子可不可分?() 5、请画出原子结构的树状图并标注出各个部分所带的电荷的情况: 6、从分子和原子的层面来解释什么是化学变化: 7、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而言,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分子一定比原子大么?()若错误,怎么改正这句话就正确了? 9、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电性。 10、原子序数= = = 11、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若不是,请举一个反例: 12、区分原子种类的根本依据是(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质子数、中子数)不同,原子种类就不同。 13、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它的单位是。 14、请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出每一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以11号元素为例)

15、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会有电子层,电子层会进行分层排布,那么离原子核越近,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越,离原子核越远,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越。 16、电子层的分层排布中,第一层排满能排个,第二层排满能排个,第三层理论上可以排个,但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个(只有一层的话,电子数不能超过个)的规定,所以,当第三层最外层时,即便理论上可排个,但我们仍然以个为基准。 17、请根据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完成下表: 18、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且若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 19、离子的定义:,阳离子的定义:,阴离子的定义:。 20、请根据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完成下表: 21、请写出五大根(原子团): 22、相对原子质量等不等同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原子中因为电子的质量,所以,我们可以近似的认为相对原子质量≈ + 。 23、具有稳定结构的是不是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若不是,请举出不是稀有气体但仍然是稳定结构额微粒。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简单大全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简单大全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简单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知识导学 水是由大量的这样的水的微粒聚集而成的。同样的,其他的物质也是由本身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知微粒的存在,例如,当你走近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微粒运动到我们鼻孔中去了;湿衣服晾干,是一个个的水微粒不断地从湿衣服上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衣服干了;在家里倒一杯开水,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上的水花在不断地运动,这是许许多多的水的微粒相互运动的结果。所有上述现象都体现了微粒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水和酒精的混合一定要注意,应先向量筒加入水,再加入酒精,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大,如果先加酒精后加入水,很容易混合比较充分,就不会出现体积变小的现象或现象不明显。 对一般的物质来说,固体、液体的微粒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气体微粒间的间隔比较大,容易被压缩。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知识导学 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个分子是不能体现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状态等物理性质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共同表现出来的。一个水分子可以体现水的化学性质,在体现水的化学性质时是不可再分的,

再分就不是水的分子了,也就不能体现水的化学性质了。 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铁、铜、铝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从电解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水分子在这个化学变化中是可再分的,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再分。可以体现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很难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约等于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1/1 836,电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约等于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所以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根据原子不显电性和原子内粒子的带电情况不难得出这个关系。 正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理解这种分子的构成。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知识导学 在对元素的理解中,一定要强调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指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从而体会到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重点。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适当的数字,则一般只有微观意义。 看到一种元素的名称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符号,看到一种元素符号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名称。 单质与化合物的根本区别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共同点是它们都不是混合物。不要把化合物当作混合物。 元素影响人体健康,在人体内哪种元素的含量过多或不足,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所以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不要偏食,不要挑食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初三 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梳理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18世纪末,法国化 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氢气 (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氢气 + 氧气——→水),被 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燃 气体,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证明氢气 较纯。 5.化合物与单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物质 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如水、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纯净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氧气。 点燃

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2.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3.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质量为中子的1.007倍,带正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质子的1/1836. 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由能级和轨道组成。能级越高,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越远。轨道则是电子在能级上的运动轨迹。 ⒊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进行排列。 二、原子的性质 ⒈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是元素的序号。

⒉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⒊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电子层结构。原子通过失去、获得或共享电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从而形成分子。 三、原子的应用 原子在生产、科学研究和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核能发电、同位素标记、放射性医学等。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微粒组成,其中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水是由氢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类比其他物质)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无法保持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无法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随着温度升高间隔增大,降温则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 一.水的组成 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 色 味的透明液体。在101 kPa 时,水的凝固点是 ,沸点是 。 1.电解水实验: (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 (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它是 ;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 ,它是 。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反应方程式: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18世纪末,法国化学 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氢气 (1)氢气是一种 色、 臭、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 (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 ,燃烧产物是水( ),被认为 是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燃气体,若 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证明氢气较纯。 5.化合物与单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物质 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如水、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纯净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氧气。 练习题 1、按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① 有水参加.. 的分解反应 ; ② 有水生成.. 的分解反应 ; ③ 有水生成.. 的化合反应 。

2、请你用实验鉴别蒸馏水与自来水,按照方法、现象、结论的顺序填表: 3.现有下列物质:a.氧气b.河水c.液化空气d.铜e.氢气f.镁粉g.过氧化氢。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4.电解水的实验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2:1,但实际值却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5.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填序号)。 (2)了解了水的宏观组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认识了水的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水中通直流电 ②水与生石灰反应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方程式: 2.注意事项:①用的是直流电,通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②正极产生的气体是;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气体的体积比是,质量比是。③正极的气体检验方法是:;负极气体用点燃的方法,现象是。 3.电解水实验说明:①水在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②水是由组成。 4. 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火,发出尖锐爆呜声,表示氢气不纯。 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反应原理: 考点二:水资源 1.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消毒(除消毒是化学变化其余都为物理变化) 吸附:常用明矾、活性炭等物质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也可消除异味。(明矾是利用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把小颗粒吸附形成大的颗粒沉降下来;活性炭疏松多孔,把杂质异味颗粒吸附到自己体内)都是变化。 沉淀:水中不溶性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的过程。 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操作为: 一贴, 二低, 三靠。 煮沸:将冷水烧开,能降低水的硬度。 蒸馏: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消毒:利用化学反应杀死水中微生物 2.硬水和软水 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鉴别试剂 鉴别方法: 硬水的软化的方法: 3.水资源保护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任意倾倒。爱护水资源的方法:一要节约用水,二要防止水体污染。 考点三:物质的分类 1.物质 2.化合物和单质的比较 定义实例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九年级化学的第三单元主要包括离子和化学方程式两个重要内容。下面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离子 1. 定义及特征 离子是由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2. 离子符号表示法 离子符号表示法是用离子的符号表示其带电情况。符号中,离子的带电情况用上标的方式标注在原子符号的右上角。 3. 主要离子及命名规则 常见离子有氢离子H+、氧离子O2-、氯离子Cl-等。对于一些常见的单原子离子,命名规则通常是将元素名称后缀改为“-ide”字样。例如,氯元素的离子为氯离子,称为Cl-。

4. 配离子和命名规则 配离子是由一个或多个原子团形成的带电离子。命名时通常按 照正离子和阴离子的顺序命名,并在名字之间加入“-”连字符。例如,铁离子(III)与氰离子结合形成的配离子称为亚铁氰络离子,符号为[Fe(CN)6]3-。 二、化学方程式 1. 定义及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变化的方程式。 2. 逆反应和平衡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逆反应,即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 平衡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调整 平衡方程式调整的原则是保持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种类及数 量不变,通过调整系数来平衡反应方程式。

4.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可以用于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过程,并通过 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比例进行物质计算。 总结: 离子和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 习离子的定义、离子符号表示法和命名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物质中正、负电荷的存在及其相互组合形成的化合物。化学方程 式则是描述物质转化过程的重要工具,通过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 示方法、平衡调整和应用,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并进行相 关计算。 通过对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离子和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化学问题中。希望这些知识总结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 地球:水占地球表面积的3/4(以海水为主),地层内部也都有水存在。 (2) 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含有少量的水蒸气 (3) 生物体: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2/3;鱼体内含水量要高于人体;某些植物体内含水量甚至超过90%。 知识点二:水的应用 (1) 农业: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以上 (2) 工业:用于溶解、洗涤、冷却和用做化工原料等 (3) 生命活动: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成人每人平均需要补充2.5L左右的水 知识点三:水的组成 (1) 实验名称:电解水实验 (2) 实验装置 (3) 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较多,体积比约为1: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出该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是氧气。由此可见,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既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知识点四:水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熔、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是0℃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g/cm³,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 重要性质: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 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五:氢气简介 (1)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化学性质: 具有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知识点六: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联系 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铜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硫、高锰酸钾、双氧水等 两种联系:均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 知识点七: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1) 分子的基本性质: a. 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 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明:分子不能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 其变化规律。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主要围绕原子和元素展开,下 面将介绍该单元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 1.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正电荷的质子、负电荷的电子和 中性的中子构成。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2.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以能级(壳层)的形式 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和原子序数。 3. 原子的相对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通常用相对质 量来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质子而言的。相对原子质量的 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amu)。 二、元素周期表

1.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重要的工具,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根据元素的性质、相对原子质量和电子排布等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区块,包括主族元素、过渡元素以及稀有气体等。 2.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的行称为周期,周期数即为原子层数。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但电子的数量逐渐增加。 3.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元素周期表从上到下的列称为族,具有相同元素外层电子配置的元素分属于同一族。 三、化学键和化合价 1. 化学键: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 共价键:原子通过共用电子来形成共价键。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等。

3. 离子键:在化合物中带正电荷的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子通过 静电相互吸引形成离子键。 4.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目,称为化合价。化合价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族别有关。 四、化学式和化学反应 1. 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标记方式。包括分子式和离子式。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元素的原子数量,离子 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中离子的种类和原子数量。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反应物经过反 应生成产物。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包括反应物、 产物和反应条件等。 3.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及其 系数的表示方式。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 五、溶液的浓度和化学反应的速率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1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1质量比:1:8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 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氢气h2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 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3)原理: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了解} 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a、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 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一」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二」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三」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四」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二、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 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5. 注意: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来描述。 例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 原子核 (带正核外电子(每个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 质子(每个质 子带 一个单位正电中子(不带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

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 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 的物理性质。 3、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 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③分子在不停运动;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 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组合成新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碳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氩气。 6、用分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 变化;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2)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7、原子的结构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⑷原子核占原子体积很小,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8、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也叫分层排布),最少1层,最多7层。 9、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内质子数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12 2 8 2 原子核 第一电子层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的学科。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与能源的关系、化学反应的速率 以及化学平衡。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化学与能源的关系 1.能量是驱动化学反应进行的动力来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包 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有热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等。其中,热能是最常见的能量形式,可以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 是否放热或吸热。 3.化学能是各种化学物质所固有的能量,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 学反应,其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利用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方向,如利 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热能发电,或者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给电子 设备等。 二、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速率的 大小取决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 2.反应速率的测量可以采用确定反应物浓度变化、观察生成物产生、测量反应物质量减少等方法。

3.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存在关系,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 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随着温 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5.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但催化剂本 身并不参与反应。 三、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保持恒定的 状态。在化学平衡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称为平衡 常数。 2.平衡常数与反应物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 浓度简化计算。 3.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反应的偏向性。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 反应偏向生成物;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偏向反应物。 4.平衡反应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实现反应偏向 某一方向的转移。 5.平衡反应也可以分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正向反应是指从反应 物转变为生成物的过程,逆向反应是指从生成物转变为反应物的过程。 在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化学与能源的关系, 研究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2023年新教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201*新教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问点总结(201*新教材) 第三单元学问点总结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根本性质是: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总是 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肯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一样,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分是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由分子构成的物 质,当它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水蒸发和水结冰过程中,水分子不变,因而属于物理变化,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可以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反响前后,水分子发生转变,原子没有变。3、分子、原子是微观粒子,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争论分子的构成时,所 有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构成分子,有些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如:汞、金刚石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能保持它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它的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能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它的原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假如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纯洁物。如:冰水混合物。由不同种分 子构成的就是混合物。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液态空气、净化后的空气、海水、雪碧饮料、矿泉水、汽水、糖水、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石灰水、医用酒精…… 5、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和中子(中子不带电)构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这样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留意:质子数不肯定等于中子数;一般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6、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拟所得的比,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计算式是:Ar=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它只是一个相比照值,单位为1。 7、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打算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 8、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打算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分是质子数不同。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总 结(精华版) 单选题 1、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锶是一种金属元素B.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C.锶的元素符号是SrD.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答案:D 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该元素的名称,锶是金字旁,所以锶是一种金属元素,故A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即锶的原子序数为38,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8,所以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故B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表示元素符号,即锶的元素符号是Sr,故C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子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即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是克,故D错误; 故选D。 2、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B Δ 2 ↑ C.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答案:B 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 Δ 2 ↑,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如汞由汞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N②2Fe2+③④⑤ A.①表示2个氮分子B.②表示2个铁离子 C.③和④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D.由⑤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 答案:C A、①表示2个氮原子,A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②表示2个亚铁离子,B错误,不符合题意;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氢气。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