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欢迎参阅呀!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

1.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2.CO中含有少量O2不可以用灼热的铜网除去,因为?

3.CO2中混有少量CO不可以用点燃法除去,因为?

4.镀锌铁不属于合金,也不是复合材料;

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非金属)为主的合金。它们都是混合物。

5.纤维和橡胶一定属于有机物,但不一定是有机合成材料,因为它们有天然的。

6.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一定生成二价的亚铁。

7.硫酸铵不能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变性),只能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物理变化。

8.只要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能相互换算,前提一定是饱和溶液。

9.质量守恒定律在解题中往往有这样几种应用:一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

二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三是某一元素或原子团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四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10.同一种化合物中,同一元素可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中,N分别显—3和+5价;

Fe3O4呢?

11.化学变化中对生成物真假的判断方法:(1)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2)每种原子数目不变(如:Na+CO---Na2CO3+O2就肯定有问题)

12.含有氯化氢的CO2气体,不一定能使石灰水变浑,含有CO2的混合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般判断其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将CO2(HCl)通入硝酸银溶液,硝酸银溶液所起作用是既证明了HCl,又除去了HCl,而CO2几乎无损。

CO(CO(2)既证明CO2又除去CO2的样品和装置可以是?

13.锌和铁同时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谁优先反应?铁投入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又是谁优先反应呢?

14.化学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有物质总质量—生成气体质量—不溶物质量(包括生成沉淀、不溶杂质)

15.淀粉不能检验加碘盐,因为加碘盐中含有的是碘酸钾或碘酸钠,但不含有单质碘(I(2)。

16.玻璃(或带色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分别属于无机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17.如果是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等,则它们有以

下的可能性:

一是两种不同的离子(如Na+和NH4+都是1(1)二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如CH4和H2O都是10)

三是分别为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如O2和S都是1(6)

18.某物质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

19.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称量时,如天平指针不指向中间,接下来的做法只能是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再动游码和砝码。

20.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如硫酸铜)的反应。对滤液和滤渣的判断,要考虑所加金属的量是恰好还是不足量,还是过量。

21.洗涤油脂有三种情况:

(1)汽油或酒精——利用溶解挥发(物理变化)(2)洗涤剂——利用乳化作用(物理变化)(3)纯碱溶液——利用化学变化生成易溶物

22.将溶液稀释,只是单位体积内溶质微粒数目减少,但不能说溶质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23.可以导电的溶液常见的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等;

而蔗糖和酒精溶液则一般不导电 24.用肥皂水区分出硬水,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变软,都是化学变化。其它:无论是过滤还是吸附还是加明矾都不能使硬水软化。

25.石油分馏出汽柴油是物理变化,而煤通过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则是化学变化。

26.粗盐提纯——蒸发得到的精盐不是纯净物。

27.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8.有机物如尼古丁(C10H14N(2)等等,基本上都是由分子构成---如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不可以说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29.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30.CO还原氧化铁,若玻璃管及其中氧化铁质量为m克,反应停止后玻璃管及剩余物质量为n克,则(m-n)克是谁的质量?

(1)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10克,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单质铁)的质量为7.6克。计算10克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2).CO还原铁的氧化物,其尾气处理,既可以用点燃法,也可以用气球收集,还可以用排水法储存在广口瓶中。

提高化学成绩的“三要素”是什么

一、初中生上课要记笔记

1、化学虽然是理科偏向的学科,但是也是需要初中生动手记笔记的。想要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主要讲的是什么,那么就需要初中生在上化学课之前进行预习,预习时除了要把新的知识都看一遍之外,还要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初中化学虽然在学习上难点不是特别多,但是对于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初中生来说,知识还是有些杂的,所以本店铺希望初中生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可以准备个笔记本,着重的记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同时记笔记也可以防止上课的时候溜号走神。

二、学生要经常复习化学知识

1、对于初中生来说,想要学好化学,那么在课后就要认真的进行复习,并且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化学作业,这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成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在复习化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课下复习或者是类似于单元小结的方法,这样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

2、初中化学的课本中有很多个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并且要求掌握的内容也很多,如果初中生们不能把这些化学知识点都记忆深刻,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痛苦了。实在记不下来,那么就多看,“见面”的次数多了,初中生在脑海中就有对这种知识的印象了。

三、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1、化学是需要学生们去主动发现的一门学科,并且初中化学中的很多实验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想要学好初中化学,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去学习。

2、在学习初中化学的时候,本店铺希望初中生们能够多重视化学的实验部分,因为化学的很多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实验的操作总结出来的,学生们对于实验操作要用到的仪器和步骤等都要熟悉,谨记。

化学知识记忆方法速看

1.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

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所谓理解,就是对某一问题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例如,知道某物质的结构后,还应理解这种结构的意义。

这就容易记清该物质的性质,进而记忆该物质的制法与用途。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以旧带新记忆

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知识,而应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知识来记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4.谐音记忆法

对有些知识,我们可以用谐音法来加以记忆。例如,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可以编成这样的谐音:一个姓杨的姑娘,买了一个合金的锅盖,拿回家,又美又轻。

5.歌诀记忆法

对必须熟记的知识,如能浓缩成歌诀,朗朗上口,则十分好记。如对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铝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价上有氮磷,铁二三来碳二四、铜汞一二价上寻”。又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点可编成:先通氢,后点灯,停止加热再停氢。

初中化学基础差如何学习

1、重视实验,牢记方程式。

化学的实验性非常强,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知道如何制取氧气,不知道化学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实验工具,那么初中化学就没有学好,因此化学实验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此外,还要记住在实验中用到的化学方程式。这通常是考试必考内容。

2、化学复习要从“两基”开始。

“两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随着教程的变动,“两基”成为了学生期末考试的重点,期末考试中,有近70%的的分值都是从课本上得来的,只不过是变一下形,换一种思路,有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回归课本,打牢基础才是化学期末复习的正确方向。

3、对需要背诵的内容要加强记忆

化学可以说是理科里面的文科,需要背诵的知识非常的多,从每一种物质到每一个反应,从每一个实验到每一个原理,都需要我们记性背诵记忆,因此,在期末的最后阶段一定要熟悉曾经背诵过的知识,便于在考试中的熟练运用。

4、用好课堂笔记和错题本

课堂笔记记录了老师讲解的整个过程,记录了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错题本则记录了我们犯过的所有错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以复习,会大大提升我们的复习效率,减少复习时间,这也证明了了不少人厌烦的课堂笔记和错题本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效的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1.扎实基础

书本上的知识全都要弄清楚,经济允许的话好买本参考书,参考书比书本的知识更加全面,教科书基本上除了几幅插图就没什么好看,参考书归纳得更好。

2.做练习

各种各样的题都需要做,一边做一边想,记住每一类的题是怎么

解的,有什么技巧,需要注意什么。知识面一拓宽,考试便能得心应手,因为考试题目都不会太难,你会发现自己解题速度飞快。

3.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子曰:不耻下问。所以我们一碰到难题,经过苦苦思考还不会,就要请教同学或者老师了。

4.交流

方法再好不适合自己的也是垃圾,方法越好越合适效率越高,好方法可以省下不少功夫。学习不是说勤奋就行的,讲技巧方法,可以懒,但要懒出水平,懒出境界。多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看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学为己用。

5.上课认真听讲

虽然老师讲的东西比较简单,但还是要听,老师讲的很多话书本上是没有的,有些金玉良言错过了就没有了。如果你预习过了课本,就当复习巩固一次,没预习就更加要认真听。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简单大全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简单大全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简单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知识导学 水是由大量的这样的水的微粒聚集而成的。同样的,其他的物质也是由本身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知微粒的存在,例如,当你走近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微粒运动到我们鼻孔中去了;湿衣服晾干,是一个个的水微粒不断地从湿衣服上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衣服干了;在家里倒一杯开水,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上的水花在不断地运动,这是许许多多的水的微粒相互运动的结果。所有上述现象都体现了微粒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水和酒精的混合一定要注意,应先向量筒加入水,再加入酒精,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大,如果先加酒精后加入水,很容易混合比较充分,就不会出现体积变小的现象或现象不明显。 对一般的物质来说,固体、液体的微粒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气体微粒间的间隔比较大,容易被压缩。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知识导学 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个分子是不能体现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状态等物理性质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共同表现出来的。一个水分子可以体现水的化学性质,在体现水的化学性质时是不可再分的,

再分就不是水的分子了,也就不能体现水的化学性质了。 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铁、铜、铝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从电解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水分子在这个化学变化中是可再分的,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再分。可以体现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很难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约等于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1/1 836,电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约等于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所以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根据原子不显电性和原子内粒子的带电情况不难得出这个关系。 正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理解这种分子的构成。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知识导学 在对元素的理解中,一定要强调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指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从而体会到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重点。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适当的数字,则一般只有微观意义。 看到一种元素的名称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符号,看到一种元素符号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名称。 单质与化合物的根本区别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共同点是它们都不是混合物。不要把化合物当作混合物。 元素影响人体健康,在人体内哪种元素的含量过多或不足,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所以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不要偏食,不要挑食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初三 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梳理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18世纪末,法国化 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氢气 (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氢气 + 氧气——→水),被 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燃 气体,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证明氢气 较纯。 5.化合物与单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物质 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如水、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纯净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氧气。 点燃

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2.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3.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自己动手整理的系统化知识笔记是自己的脑力思维结晶,深扎在大脑深处,与大脑神经元记忆系统钩链成网,潜意识对其有感性的“亲切”熟知感。等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欢迎翻阅。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 1、物理性质:相同条件下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O 2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点燃前必须验纯。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应化学方程式:2H2 + O2 点燃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2)化学方程式:H2 +Cu + 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3、氢能源三大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 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二)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

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三)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电源种类---直流电 B.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2H2↑+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 : 1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质量比 1 : 8 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C.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说明是氢气。 (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质量为中子的1.007倍,带正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质子的1/1836. 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由能级和轨道组成。能级越高,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越远。轨道则是电子在能级上的运动轨迹。 ⒊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进行排列。 二、原子的性质 ⒈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是元素的序号。

⒉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⒊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电子层结构。原子通过失去、获得或共享电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从而形成分子。 三、原子的应用 原子在生产、科学研究和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核能发电、同位素标记、放射性医学等。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微粒组成,其中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水是由氢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类比其他物质)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无法保持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无法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随着温度升高间隔增大,降温则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随着初三学业的逐渐推进,化学课程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化学反应有关的知识。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1. 化学反应的定义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会发生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结合和分离,导致原有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2.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化学反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 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 生成新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物不同; - 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 反应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化学性质的变化,如颜色、气味、酸碱性等。 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转化关系的简化表达。化学方程式由化学式和反应条件组成。

4.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 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进行表示。化学式是用一定的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方法。化学式中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下标表示原子数量,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分子或离子的数量。 5. 反应类型的分类 化学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的变化,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新的物质; - 取代反应:一个元素或离子被另一个元素或离子取代,形成新的物质; - 电离反应:离子在溶液中解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6. 反应的能量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根据能量变化的方向,反应可以分为: -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了外界的热量,温度升高; -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了热量,温度升高。 7. 化学反应速率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 一.水的组成 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 色 味的透明液体。在101 kPa 时,水的凝固点是 ,沸点是 。 1.电解水实验: (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 (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它是 ;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 ,它是 。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反应方程式: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18世纪末,法国化学 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氢气 (1)氢气是一种 色、 臭、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 (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 ,燃烧产物是水( ),被认为 是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燃气体,若 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证明氢气较纯。 5.化合物与单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物质 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如水、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纯净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氧气。 练习题 1、按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① 有水参加.. 的分解反应 ; ② 有水生成.. 的分解反应 ; ③ 有水生成.. 的化合反应 。

2、请你用实验鉴别蒸馏水与自来水,按照方法、现象、结论的顺序填表: 3.现有下列物质:a.氧气b.河水c.液化空气d.铜e.氢气f.镁粉g.过氧化氢。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4.电解水的实验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2:1,但实际值却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5.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填序号)。 (2)了解了水的宏观组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认识了水的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水中通直流电 ②水与生石灰反应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存在形态和转化 1. 物质的存在形态 物质存在的形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形态中,固态 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最强,分子排列紧密;液态的分子排列紧密但自由度较高;气态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小,距离较远。 2. 物质的转化与性质改变 物质的转化是指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主要有物态变化和 化学变化两种形式。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分子结构和组成的情况下,仅改变物质的形态,例如固态变为液态、液态变为气态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二、溶液与溶剂 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指能够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 指溶解溶质的物质。溶液的组成比例可以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等表示。 2. 溶解过程和溶解度 溶解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质被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溶解度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3. 浓度和稀释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可以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表示。 稀释是指向溶液中加入溶剂以减少溶质浓度的过程。 三、溶液的电离和电导性 1. 电离的概念 电离是指在水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从中解离出来的过程。当溶质分子或离子 与溶剂中的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形成溶液中的溶质离子。

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例如强酸、强碱、盐等;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电离的物质,例如弱酸、弱碱等。 3. 电导性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电导性是指溶液导电的能力,其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直接关系。当溶液中存在较多离子时,电导性较强;当离子浓度较低时,电导性较弱。 四、溶液的中和反应 1.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在中和反应中,酸的H+离子与碱的OH-离子结合生成水。 2. 酸和碱的性质及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酸具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变红蓝色石蕊试纸等性质;碱具有苦味、有碱洁的滑润感、变蓝红色石蕊试纸等性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腈紫等。 3. 盐的性质和常见的盐 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无味、无色、能够溶解在水中等性质。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铵等。 五、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示例 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洁表示法。例如,2H2 + O2 → 2H2O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2.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所含有的摩尔数量。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例。 3. 反应物的限量和过量 反应物的限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限制反应的物质;反应物的过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相对于限量反应物存在的物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知识点一: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地球:水占地球表面积的3/4(以海水为主),地层内部也都有水存在。(2)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含有少量的水蒸气 (3)生物体: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2/3;鱼体内含水量要高于人体;某些植物体内含水量甚至超过90%。 知识点二:水的应用 (1)农业: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以上 (2)工业:用于溶解、洗涤、冷却和用做化工原料等 (3)生命活动: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成人每人平均需要补充2.5L左右的水 知识点三:水的组成 (1)实验名称:电解水实验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较多,体积比约为1: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出该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是氧气。 由此可见,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既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知识点四: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熔、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是0℃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g/cm³,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 重要性质: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五:氢气简介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具有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酸的性质和常见酸: 1.酸的性质:酸有酸味、可以腐蚀金属、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等。 2.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醋酸等。 3.酸和水的关系:酸溶于水会生成水溶液,酸有强酸和弱酸之分,强酸在水中完全离解,而弱酸只有一部分离解。 4.酸的物质特征:酸有酸的颜色,可以与一些指示剂发生反应改变颜色。 二、碱的性质和常见碱: 1.碱的性质:碱有碱味、可以腐蚀皮肤、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等。 2.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氨水等。 3.碱和水的关系:碱溶于水会生成水溶液,碱也有强碱和弱碱之分,强碱在水中完全离解,而弱碱只有一部分离解。 4.碱的物质特征:碱有碱的颜色,可以与一些指示剂发生反应改变颜色。 三、酸碱中和反应: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2.离子方程式:酸和碱的反应中,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3.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反应可以用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或者用来制 备盐。 四、盐和盐的性质: 1.盐的定义:盐是由酸的氢离子被金属离子或含氢离子的非金属离子 替代而得到的化合物。 2.盐的物质特征:盐是晶体,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可以溶于水而不断 电解。 3.盐的命名和写式:盐的名称通常由金属离子的名称和非金属离子的 根的名称组成。 4.盐的性质:盐有一些通用的性质,如溶解度、熔点、沸点等。 五、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酸和碱在调味上的应用:醋、柠檬汁等属于酸性调味品,而苏打粉、食盐等属于碱性调味品。 2.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物质是 酸性还是碱性的物质。 3.药品的酸性和碱性:药品通常根据其酸碱性质来作为药物的活性和 药效。 4.煤气的净化:天然气或城市煤气中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可以通过酸 性氧化剂的中和反应来净化。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的学科。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与能源的关系、化学反应的速率 以及化学平衡。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化学与能源的关系 1.能量是驱动化学反应进行的动力来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包 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有热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等。其中,热能是最常见的能量形式,可以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 是否放热或吸热。 3.化学能是各种化学物质所固有的能量,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 学反应,其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利用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方向,如利 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热能发电,或者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给电子 设备等。 二、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速率的 大小取决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 2.反应速率的测量可以采用确定反应物浓度变化、观察生成物产生、测量反应物质量减少等方法。

3.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存在关系,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 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随着温 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5.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但催化剂本 身并不参与反应。 三、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保持恒定的 状态。在化学平衡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称为平衡 常数。 2.平衡常数与反应物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 浓度简化计算。 3.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反应的偏向性。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 反应偏向生成物;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偏向反应物。 4.平衡反应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实现反应偏向 某一方向的转移。 5.平衡反应也可以分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正向反应是指从反应 物转变为生成物的过程,逆向反应是指从生成物转变为反应物的过程。 在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化学与能源的关系, 研究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结构,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比如氧气、氢气等。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比如水、二氧化碳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各自保留其原有的性质,比如空气、海水等。 第二节元素的基本性质。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一些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不会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比如颜色、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性、氧化性等。 第三节化合物的性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化合物通常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化学性质,比如水的化学组成是氢氧元素按照2:1的比例结合而成,因此水具有独特的性质,比如能溶解许多物质、能导电等。 第四节混合物的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各自保留其原有的性质,因此混 合物的性质比较复杂多样。 混合物的性质取决于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性质,比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混合而成,因此空气的性质具有各种气体的性质。 第五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 大类。 物理方法是指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和提纯,比如过滤、蒸馏、结晶等。化学方法是指通过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离和提纯,比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第六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包括生成新物质、释放能量、吸 收能量等。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比如溶解、升华、凝固等。 结语。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基本性质、化合物的性质、 混合物的性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等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化学实验提供帮助。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原子、分子、离子以及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概念和知识。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原子和分子 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中;中子电中性,也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带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 2.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相对单位,以质子质量为参照,常用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amu)。 3.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4.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5. 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分子,能反映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6. 分子式中的下标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数量,不写则默认为1。分子式的写法应尽量简化,且不同分子的化学式不能写在一起。 二、元素和化合物

1.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2. 常见元素有氢(H)、氧(O)、碳(C)等。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用于查阅元素性质和信息。 3.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化合物的性质由组成它的元素种类、原子比例和元素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决定。 5. 化合物可通过化学变化构成,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化合物的生成和消失过程。 三、离子和离子键 1. 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离子化。 2.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由接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由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3.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4. 离子键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以及良好的电导性能。 四、化学方程式和平衡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 地球:水占地球表面积的3/4(以海水为主),地层内部也都有水存在。 (2) 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含有少量的水蒸气 (3) 生物体: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2/3;鱼体内含水量要高于人体;某些植物体内含水量甚至超过90%。 知识点二:水的应用 (1) 农业: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以上 (2) 工业:用于溶解、洗涤、冷却和用做化工原料等 (3) 生命活动: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成人每人平均需要补充2.5L左右的水 知识点三:水的组成 (1) 实验名称:电解水实验 (2) 实验装置 (3) 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较多,体积比约为1: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出该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是氧气。由此可见,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既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知识点四:水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熔、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是0℃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g/cm³,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 重要性质: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 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五:氢气简介 (1)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化学性质: 具有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知识点六: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联系 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铜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硫、高锰酸钾、双氧水等 两种联系:均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 知识点七: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1) 分子的基本性质: a. 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 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明:分子不能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二、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 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5. 注意: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来描述。 例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 原子核 (带正核外电子(每个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 质子(每个质 子带 一个单位正电中子(不带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自行的扩散,说明了,如果我们将水换成一杯热的开水,再滴加品红,会发现,说明了,随着温度的上升,分子的在不断的加剧。 2、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遇碱变,中性的时候;无色酚酞试剂,遇酸变 ,遇碱变,中性的时候。 3、“热胀冷缩”体现的是分子的的性质,并且我们知道,这项性质,气体、液体、固体的大小比较为。 4、分子是的最小的粒子,原子是的最小的粒子。原子可不可分?() 5、请画出原子结构的树状图并标注出各个部分所带的电荷的情况: 6、从分子和原子的层面来解释什么是化学变化: 7、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而言,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分子一定比原子大么?()若错误,怎么改正这句话就正确了? 9、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电性。 10、原子序数= = = 11、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若不是,请举一个反例: 12、区分原子种类的根本依据是(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质子数、中子数)不同,原子种类就不同。 13、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它的单位是。 14、请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出每一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以11号元素为例)

15、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会有电子层,电子层会进行分层排布,那么离原子核越近,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越,离原子核越远,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越。 16、电子层的分层排布中,第一层排满能排个,第二层排满能排个,第三层理论上可以排个,但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个(只有一层的话,电子数不能超过个)的规定,所以,当第三层最外层时,即便理论上可排个,但我们仍然以个为基准。 17、请根据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完成下表: 18、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且若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 19、离子的定义:,阳离子的定义:,阴离子的定义:。 20、请根据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完成下表: 21、请写出五大根(原子团): 22、相对原子质量等不等同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原子中因为电子的质量,所以,我们可以近似的认为相对原子质量≈ + 。 23、具有稳定结构的是不是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若不是,请举出不是稀有气体但仍然是稳定结构额微粒。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九年级化学的第三单元主要包括离子和化学方程式两个重要内容。下面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离子 1. 定义及特征 离子是由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2. 离子符号表示法 离子符号表示法是用离子的符号表示其带电情况。符号中,离子的带电情况用上标的方式标注在原子符号的右上角。 3. 主要离子及命名规则 常见离子有氢离子H+、氧离子O2-、氯离子Cl-等。对于一些常见的单原子离子,命名规则通常是将元素名称后缀改为“-ide”字样。例如,氯元素的离子为氯离子,称为Cl-。

4. 配离子和命名规则 配离子是由一个或多个原子团形成的带电离子。命名时通常按 照正离子和阴离子的顺序命名,并在名字之间加入“-”连字符。例如,铁离子(III)与氰离子结合形成的配离子称为亚铁氰络离子,符号为[Fe(CN)6]3-。 二、化学方程式 1. 定义及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变化的方程式。 2. 逆反应和平衡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逆反应,即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 平衡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调整 平衡方程式调整的原则是保持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种类及数 量不变,通过调整系数来平衡反应方程式。

4.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可以用于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过程,并通过 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比例进行物质计算。 总结: 离子和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 习离子的定义、离子符号表示法和命名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物质中正、负电荷的存在及其相互组合形成的化合物。化学方程 式则是描述物质转化过程的重要工具,通过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 示方法、平衡调整和应用,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并进行相 关计算。 通过对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离子和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化学问题中。希望这些知识总结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现象表达式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 通电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4、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2、化学性质——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原子分子备注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相似性小,轻,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相异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相互关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1、物质由元素组成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六、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 地球:水占地球表面积的3/4(以海水为主),地层内部也都有水存在。 (2) 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含有少量的水蒸气 (3) 生物体: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2/3;鱼体内含水量要高于人体;某些植物体 内含水量甚至超过90%。 知识点二:水的应用 (1) 农业: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以上 (2) 工业:用于溶解、洗涤、冷却和用做化工原料等 (3) 生命活动: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成人每人平均需要补充2.5L左右的水 知识点三:水的组成 (1) 实验名称:电解水实验 (2) 实验装置 (3) 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 的气体体积较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较多,体积比约为1:2。与电源负极 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出该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是氧气。由此可见,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既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知识点四:水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熔、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是0℃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g/cm³,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 重要性质: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 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 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