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2021年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欧阳光明(2021.03.07)

中国淡水鱼的种类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

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堊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

造,从白堊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我国的主要淡水鱼种类和分布情况

我国的主要淡水鱼种类和分布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

产量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1、“沉香鱼”――华鲮

华鲮(Sinilabeo rendahli)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俗称:青龙棒,桃花棒,野鲮鱼,青衣子。

体长,略呈棒状,尾柄高而宽厚。吻钝圆而突出,口下位,横裂。上唇前部光滑,为游离的吻皮所遮盖,两侧则有细小的乳突;下唇游离部分的内缘有许多小乳状突,下唇与下颌分离,其间有一深沟相隔,上颌为上唇所包。有1对短颌须,吻须常退化。侧线鳞45-47个。体背及体侧青黑色,鳞片紫绿色夹有红色,并具金属光泽;腹部微黄,各鳍灰黑色。华鲮栖息于水流较急的河流及山涧溪流中,为底栖性鱼类,喜集群生活。常出没于岩石间隙中,在石砾底的基质上觅食,利用下颌锐利的角质边缘刮取着生藻类,也食高等植物的枝叶、碎屑等。入冬以后,华鲮则数十尾甚至上百尾集群在深水洞穴越冬,很少外出活动。2龄即可性成熟。亲鱼于4-6月集群进入支流产卵,产卵场为石砾底质的急流浅滩滩尾。

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各大支流中,尤以川东盆地水流湍急、水质清澈的山涧溪流为多。

生长较缓慢,一般个体为1-2公斤,最大个体可达5公斤,在产地产量较高,是四川省常见食用鱼类。其肉质坚实脆嫩、十分鲜美、富含油脂,与青鱼相似,被视为珍贵食品。

花鲮的缘近种有11种,其中洞庭华鲮(Sinilabeo tungting , 俗称:龙鱼、龙狗鱼、青鱼),分布于湖北长江荆江河段、湖南洞庭湖、沅江水系;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 , 俗称:青衣),分布于珠江水系

的西江和北江。它们的形态差异仅在于侧线鳞数为39-44个,而其生活习性及经济价值均与华鲮相似。但生殖季节稍早,珠江流域为3-4月。据说,在广西新和公社沉香潭出产的这种鱼具有沉香味,故又得名“沉香鱼”。

华鲮及其相近种,除去内脏和鲮的肌肉称之为“竹鱼”。其鲜鱼肉入药,具有益气和中、除湿的功效,主治久病体虚、腰腿疼痛等症。

2、多鳞白甲鱼

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原名多鳞颜颌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钱鱼、梢白甲、赤鳞鱼。英文名:Largescale shoveljaw fish 。

体长,稍侧扁,背稍隆起,腹部圆。头短,吻钝,口下位,横裂,口角伸至头腹面的侧缘。下颌边缘具锐利角质;须2对,上颌须极细小,口角须也很短。背鳍无硬刺,外缘稍内凹。胸部鳞片较小,埋于皮下。体背黑褐色,腹部灰白。体侧每个鳞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黄色,外缘金黄色,背鳍和臀鳍都有一条桔红色斑纹。

栖息在河道为砾石底质,水清澈低温,流速较大,海拔高程为300-1500米的河流中,常借助河道中溶岩裂缝与溶洞的泉水发育,秋后入泉越冬。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于夜半三更,头部朝内,

尾部向外,集群而出,一般在8-10日内出完。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0.6-1.2万粒,生殖季节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及着生在砾石表层的藻类为食,取食时用下颌猛铲,进而将体翻转,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后的石块,可见白斑点点。

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东泰山。

多鳞铲颌鱼肉嫩味鲜,有滋补明目下乳之功效,为山溪鱼产中之上品。在产区种群数量较大,特别是在陕西南部山区为优势种群。4月中旬当鱼群出泉时,数量很大,一些较大的鱼泉最多可达万斤以上,一般多为几千斤,小鱼苗也在百斤以上,是当地群众喜食的山区特产。今后如能对其天然资源加以保护,同时解决人工繁殖等技术问题,它将是山区渔业中一种很有前途的养殖鱼类。

3、四川白甲鱼

四川白甲鱼(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小口白甲,尖嘴白甲,腊棕。

体长,侧扁,尾柄细长,腹部圆,背鳍起点为体的最高点。头短;吻圆钝,稍隆起,吻端有小的白色斑点,在眶前骨分界处有明显的斜沟。口宽,下位,横裂,口角稍向后弯。上颌后端达到鼻孔后缘的下方;下颌具有锐利的角质前缘;上唇薄而光滑,为吻皮所

盖。须2对,吻须极短小,颌须稍长,约为眼径的1/2-2/3。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末端柔软,背鳍外缘成凹形。背部青灰色,腹部微黄,背鳍上有黑色斑纹,尾鳍下叶鲜红,其它各鳍亦略带红色。

生活习性与白甲鱼相近,均为底栖性鱼类,喜生活于清澈而具有砾石的流水中。早春成群溯河而上,秋冬下退,至深水多乱石的江底越冬。常以具锐利的下颌角质边缘在岩石及其它物体上刮取食物;食物以着生藻类及沉积的腐植物质为主,通常个体大的产卵期要早些。亲鱼待性成熟后,即上溯至多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水底砂石上进行孵化。生殖期间雄鱼吻部、胸鳍、臀鳍上具粗大的白色珠星,偶鳍及臀鳍呈鲜红色;雌鱼吻部珠星不明显。

四川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尤以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中下游等水系为多见。

四川白甲鱼为长江上游一带中型的食用鱼,其产量虽不如白甲鱼,但其肉质更佳,为产区人们日常喜食的鱼类之一。可以驯化作为池塘养殖对象,在水库中加以繁殖更是优良品种。

4、南方白甲鱼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白甲,爪流子。体纺锤形,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隆起,腹部圆,尾柄细长。头短而宽,吻钝圆而突出,在眶前骨分界处有明显的斜沟走向口角。口下位;下颌具锐利的角质前缘。唇后沟仅

限于口角;须退化,仅在全长10厘米以下的幼鱼有2对须或1对须。背鳍外缘略内凹,具有1根后缘有锯齿的粗壮硬刺,其尖端柔软;尾鳍深叉形。鳞中等大,胸腹部鳞片较小。背鳍和臀鳍基部具有鳞鞘,腹鳍基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侧线以上的鳞片有明显的灰黑色边缘;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白色。白甲鱼大多栖息于水流较湍急、底质多砾石的江段中,喜游弋于水的底层。每年雨水节前后成群溯河上游,立秋前后则顺水而下,冬季在江河干流的深水处乱石堆中越冬。常以锋利的角质下颌铲食岩石上的着生藻类,兼食少量的摇蚊幼虫、寡毛类和高等植物的碎片。摄食强度最大是在3-4月份,冬季和生殖季节一般都很少或停止摄食。3冬龄达到性成熟,产卵期较长,长江流域为4-6月,珠江流域为2-3月。产卵场多为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卵附着在水底砾石上进行孵化。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白甲鱼是长江上游及珠江流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生长速度较快,1-3龄较显著,3冬龄鱼平均为37.1厘米,平均体重达1.14公斤,3冬龄以后增长较缓慢。常见个体为0.25-2公斤,最大个体达6.5公斤。它在产区的捕获物中所占比重较大,肉细嫩,味鲜美,在市场中,除长吻鮠、鲶、铜鱼外,与鲤、倒刺鲃等同居于大众所喜食之鱼类。此鱼很有可能发展成山谷水库的饲养对象。

5、假鳡鱼――似鳡

似鳡(Luciocyprinus langson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似鳡属。俗称:棍子鱼,真线鳡,墨线鳡,红尾鳡,竿鮈,鳡条鱼,香花鳡,棒子鱼,竿条鱼。体细长,稍侧扁,头长大与体高。吻尖,口大,端位,口裂宽敞且平直。上下颌等长,其末端向后延伸达眼前缘的下方;下颌前端内侧有一坚硬突起。无须,眼大,鳃裂大,鳞甚细小,侧线鳞100个左右,侧线完全。背鳍无硬刺;胸鳍、腹鳍、臀鳍均短;尾鳍长,深分叉,末端尖。体银白色,背部灰黑;侧线及侧线以上2-3行鳞片上有黑点,相互连成一纵黑色宽带纹。主要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河、湖泊中,为中上层鱼类。似鳡是游泳健将,性凶猛,到处游弋袭击其它鱼类。体长16厘米以下的幼鱼,则多数栖息于支流水流比较缓慢的湖湾或静水水体中。无集群现象。每年涨水时逆江而上,退水时顺江而下。成鱼是最凶猛的鱼类之一,常在水的中上层游弋,一遇到适口的鱼类便向前猛冲而猎捕之;由于其上下颌骨都很肥厚,而且下颌前端内部有小突起,致使所捕获的鱼很难逃脱。幼鱼以浮游甲壳动物和其它鱼苗为主食,而全长35

厘米以上的个体几乎完全依*一些小型鱼类为食。4龄达性成熟,生殖季节在3-5月;产卵场以有急流水为主要的条件,一般喜在沙滩处产卵。生长速度快,1冬龄鱼体长15厘米,2冬龄鱼体长24厘米,3冬龄鱼体长36厘米,4冬龄鱼体长45厘米,5冬龄鱼体长54厘米,6冬龄鱼体长60厘米、体重2.25公斤。最大个体可超过15公斤。似鳡分布于广西,贵州南部以及云南东部的南盘江水系。肉质细嫩,味佳,为产区的大型经济鱼类。

6、西南大型凶猛鱼类――鲈鲤

鲈鲤(Percocypris ping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鲈鲤属。俗称:花鱼,青脖。体略侧扁,头较大,前端较尖,头背面平而宽,头后背部隆起。口亚上位,斜裂,下颌突出。须2对,吻须略短于颌须。鳃裂大,两侧鳃膜联于鳃峡处极接近。背鳍刺弱,后缘具细齿。鳞较小,胸、腹部鳞更小,浅埋皮下,侧线略下弯。体背面青灰色,侧面及腹部白色;体侧鳞绝大部分有一黑色边缘,因此联成体侧整齐的直条纹,头、背部有分散的小黑点;背鳍、胸鳍、尾鳍微黑。幼鱼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成鱼则在敞水区水体的中上层游弋。行动迅速,为凶猛性鱼类,专门猎食小型鱼类。3冬龄鱼达性成熟,生殖期约在6月间,产卵地点都在上游的急流水中。

鲈鲤主要分布于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西江流域、南盘江等水系。鲈鲤的另一个亚种――花鲈鲤(P.pingi regani)俗称:花鱼。分布于云南省南盘江水系和抚仙湖。花鲈鲤的形态区别在于:体侧有许多分散的黑色斑点,不组成直行条纹,腹鳍末端至臀鳍起点间的距离小于吻长。鲈鲤是产区的大型经济鱼类,长江上游产量相当大,常见体重0.5-1公斤,最大达15公斤。肉可供药用,有祛痰、止血、镇静的功效;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胃溃疡出血,咯血,衄血,子宫出血,癫痫失眠,月经过多等症。

7、乌江青波鱼――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波,乌鳞,青板。体长而侧扁,头锥形,吻钝,口亚下位,呈马蹄形。须2对,颌须末端可达眼径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背鳍具一后缘有锯齿的硬刺。背鳍后缘微凹,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近。体背青黑,腹部灰白,各鳍青灰色,后缘为黑色;幼

鱼尾鳍基有一黑斑,成鱼不明显。中华倒刺鲃为一种底栖性鱼类,性活泼,喜欢成群栖息于底层多为乱石的流水中。冬季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3月份开始游向支流生长。3龄性成熟,亲鱼于4-6月间水位上涨时,即到水大而湍急的江段产卵,卵随水漂浮孵化。它是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鱼类;丝状藻类、昆虫幼虫、淡水壳菜等均为其摄食对象。中华倒刺鲃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里,中游里也偶而见之。2冬龄以后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产量大,肉质肥美富油脂,为四川、贵州等地的重要经济鱼类。分布于海南岛、珠江、元江等水系的倒刺鲃(S.denticulatus ,俗称:青竹鲩),形态特征与中华倒刺鲃颇相似。主要区别为倒刺鲃的背鳍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远。两种的生活习性与经济意义相同。倒刺鲃的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为产地常见食用经济鱼类。中华倒刺鲃、倒刺鲃、光倒刺鲃等鱼的肌肉鲜美,均有一定药效,有壮阳补中之功效,主治腰膝酸软。

8、青棍鱼光倒刺鲃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棍、坑坚、光眼鱼、黄娟、粗鳞鱼。

体长,稍呈圆筒形,尾柄侧扁。吻钝,口稍下位,呈马蹄形。须2对,吻须较短,颌须末端超过眼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内;背鳍无硬刺。鳞大,侧鳞基底具黑斑。体背部茶黄色,腹部灰白,背鳍边缘黑色,其它各鳍桔红色。

一般栖息于底质多乱石而水流较湍急的江河中的中下层,尤喜在水色清澈的水域中生活,它属于杂食性鱼类,以水生植物为主,兼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取食一些坠入水中的陆生昆虫和蝦等。4-5月间在水流缓慢、水草较多处产粘性卵。

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九龙江、珠江、元江、台湾岛及海南岛等诸水系。

分布广,食性杂,宜驯养。生长快,个体大,1龄鱼重150克,2龄可达500克,3冬龄的鱼已能长到400毫米左右,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在华南、西南的年产量极为可观,是产区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光倒刺鲃体厚肉肥,味鲜嫩,颇受当地群众欢迎。其肉鲜食,有壮阳补中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等症。

9、南游莫望武昌鱼――团头鲂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团头鳊,平胸鳊。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

体高,甚侧扁,呈菱形,头后背部隆起,体长为体高的2.0-2.3倍。头小,吻圆钝,口端位,口裂宽,上下颌等长,上下颌的角质层较薄;胸部平坦,腹部仅自腹鳍基部至肛门,具有皮质腹棱。背鳍具光滑硬刺,其长度较头长为小;臀鳍长,具27-32根分枝鳍条,尾柄高而短。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体侧每个鳞片基部灰黑,

边缘黑色素稀少,使整个体侧呈现出一行行紫黑色条纹,腹部银白,各鳍条灰黑色。

团头鲂多见于湖泊,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幼鱼主要以枝角类和其它甲壳动物为食;成鱼摄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轮叶黑藻为主,还食少量浮游动物。4月开始大量摄食,6-10月为肥育期,摄食强度最大,冬季11月起停食。2龄可达性成熟,5-6月间,成鱼集群于流水场所进行繁殖;产卵场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质为软泥多沙,水深1.0-1.5米,水温20-28℃。怀卵量一般为3.7-10.3万粒。受精卵在水温为25℃时,经两昼夜可孵化。冬季集群在深水处的泥坑中越冬。

团头鲂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

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体长可达120-230毫米,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左右,因其为草食性,且能在静水中繁殖,目前已在全国各地人工养殖。团头鲂肉质细嫩、腴美,脂肪丰富,胜于长春鳊和三角鲂。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0.8克,脂肪15.8克,碳水化合物0.9克,热量229千卡,钙155毫克,磷195毫克,铁2.2毫克,堪称上等鱼类。习称的“武昌鱼”本是鳊、鲂的统称。在湖北省梁子湖通长江的入口处,有一小镇樊口,古时称为武昌县。这里江湖相通,不少鱼群自由出入于江湖之间,湖中的天然食料丰富,是鱼类的重要肥育场所。樊口所产的“鳊鱼”以团头鲂为主,此鱼肉嫩脂多,尤为

肥美,故古时有“鳊鱼产樊口者甲天下”的说法,到了武昌的人也必一品武昌鱼的滋味。武昌鱼是历代诗人的赞颂对象,有“南游莫望武昌鱼”,“九州横驰鲂有家”等佳句传世。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末期,吴主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百姓苦于逆流朝奉,朝内部分大臣纷纷阻止其迁都,左丞相为劝阻吴主迁都而授意,编了一首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从此,武昌鱼的称谓便流传下来。

10、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鲂(Megalobrama skolkovii)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三角鳊,乌鳊,平胸鳊。英文名:Black bream 。体高,甚侧扁,呈菱形,头后背部隆起。头小,口端位;上下颌前缘均具发达的角质层。腹棱仅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背鳍具光滑硬刺,其长度显著大于头长;尾柄长大于或等于尾柄高。体背部青灰色,两侧浅灰

色带有浅绿色泽,腹部银白,每个鳞片后部较深,各鳍呈青灰色。鲂在流水或静水水体中都有。尤喜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石砾、而有沉水植物和淡水壳菜的敞水区。在生殖季节,成熟亲鱼群集于有流水的场所进行繁殖;到初春就游至江河港汊和附属水体的沿岸觅食。鲂属杂食性鱼类,幼鱼以淡水壳菜为主食,其次是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幼体;成鱼以水生植物为主食,其次是淡水壳菜。性成熟个体为3龄,体重约1公斤左右。产卵场要求水流有显著的流动。分布广,黑龙江、鸭绿江、辽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钱塘江、闽江等水系均产。生长较快,个体较大,最大个体可达5公斤左右,在天然水域中有一定的产量。肉味鲜美,质细嫩,含脂量高。每百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5克,脂肪6.6-8.0克,碳水化合物0.2克,热量134千卡,钙76毫克,磷211毫克,铁2.2毫克。自古以来,颇受人民大众欢迎,视其为上等食用鱼类。早在二千年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很喜爱吃这种鱼,如《诗经》中便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鲂”的诗句。鲂、团头鲂和鳊的形态特征均极相似,古代统称之为“鲂”或“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鲂,方也;鳊,扁也”。可见鲂和鳊是根据它们的外形而得名的。去鳞、去内脏、洗净的鲂,鲜用,具有调胃健脾之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满等症。

11、西北高原鱼类――厚唇裸重唇鱼

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重唇鱼属。俗称:重唇花鱼,麻鱼,石花鱼。体呈长筒形,稍侧扁,尾柄细圆。头锥形,吻突出,吻皮止于上唇中部;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的角质边缘。唇很发达,下唇左右叶在前方互相连接,后边未连接部分各自向内翻卷,两下唇叶前部具不发达的横膜,无中叶;唇后沟连续。口角须1对,较粗短,末端约达眼后缘的下方。体表绝大部分裸露,除臀鳍两侧各有1列大型臀鳍外,仅在胸鳍基部上方的肩带后方有2-4行不规则的鳞片。侧线平直,背鳍无硬刺。体和头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较均匀地分布着黑褐色斑点,在侧线下方也有少数斑点;腹鳍呈灰白或黄灰色。背鳍浅灰色,尾鳍浅红色,均布有小斑点。栖息于青海、甘肃、四川等省长江和黄河上游各水系的高原宽谷河流中,在河湾洄水处较常见。以水生动物如石蛾幼虫、端足虾和石蝇的稚虫等为食,也食少量的植物碎屑。生殖季节为4-5月。生长较缓慢,10龄鱼的平均体长仅为44厘米左右。但肉质好,肉味鲜美,产量较高,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卵有毒,不能食用,加工时需注意去除干净。其肉、骨、胆有药用价值,用以主治妇女病、肠胃病、促疮疖化脓、水肿、疮疡热痛、白内障、烧伤等症。分布于同一地区的花斑裸鲤

(Gymnocypris eckloni)和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等裂腹鱼类也均有相同的药效。

12、新疆高原鱼类――新疆裸重唇鱼

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重唇鱼属。俗称:重唇鱼,石花鱼,花鱼,裸黄瓜鱼。体长,稍侧扁,头圆锥形,吻部略尖。口下位,呈马蹄形。唇发达,下唇分左右两叶,唇后沟深,中断。下颌前缘没有锐利的角质边缘;须1对,较细长,伸达眼后缘。体几乎裸露,仅在胸鳍基部上方、肩带后缘有3-5行不规则的鳞片;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行大行鳞片;侧线上具鳞97-98个,前端鳞片较大,后段较小。侧线完全,平直或稍弯向腹方。背鳍无硬刺;体背部暗灰色或灰褐色,头部、背部和侧面有棕黑色大小不一的斑点,腹侧淡黄带灰色,背鳍和尾鳍上具有许多不规则的小斑点。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背鳍边缘突出或成半圆形,鳍条较长,鳍膜也较宽;臀鳍特别延长;头部和鳍上均出现有珠星。为冷水性鱼类。生活在大江和河川的急流中,有时也游至附属的静止水体内。2-3月开始向河的上游游动,尤以4月比较

集中,10月间即开始下游。为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软体动物、桡足类、端足类、小鱼、摇蚊幼虫和其它昆虫为食,有时也食少量的水生植物枝叶和藻类。个体成熟慢。4-5冬龄的鱼才开始性成熟,通常雌体较同龄的雄体为大。产卵期在4-8月,喜产卵于湖泊、河川多石质的水底,卵常附着于石子上,以后被水流冲走至石缝中进行发育。新疆的伊犁河、塔里木河、乌鲁木齐河、楚河、塔拉斯河、锡尔河、阿拉湖、斋桑湖等水系及中亚的部分水体中均有分布。

个体较大,一般能长至30-50厘米,最大可重达3公斤左右。肉味鲜美,脂肪含量丰富。干制或熏制,可以久藏和远运,为贵重的经济鱼类。其卵有毒,加工时需注意剔除干净。

13、高原鱼中之皇――青海湖裸鲤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俗称:湟鱼、花鱼、狗鱼、无鳞鱼。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导语 淡水鱼,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下面是淡水鱼有哪些,淡水鱼图片及文字说明,教会你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淡水鱼。

鲤鱼( lǐ yú ) 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鲤科,中粗强的褐色鱼,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中文学名:鲤鱼 别称: 鲤拐子、鲤子 草鱼( cǎo yú )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

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体青黄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齿梳状。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3-4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中文学名:草鱼 别称: 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

2021年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欧阳光明(2021.03.07) 中国淡水鱼的种类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

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堊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

新建 淡水热带鱼图片大全

淡水热带鱼 M湖剑沙文名: M湖剑沙 学名: Cyprichromis leptosoma Mpulungu 成体尺寸: 8-10公分 鱼缸:70以上缸就可以饲养 性别:公母比较好区分,公鱼色彩绚丽,母鱼比公鱼尺寸略小,从小长大颜色没有变化,一直呈灰褐色。 特征:鱼体为长型尖嘴,鱼背部多为蓝色,背鳍多为黑色的版块。 原生环境:空旷的水域,底部为石块。 食物:原生地多为浮游生物、小动物,人工饲养可用薄片、小型鱼颗粒或丰年虾 描述:剑沙有人说是沙丁鱼,细长的身条,较秀气的体型,不懂行的人还真不会跟慈鲷连接到一起。剑沙类又分好多的地域,不同地域的剑沙在尺寸还是体型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区域之间的区分还是要看身上的颜色来辨认,M湖剑沙就是常见的一个地域型,习惯聚集成群行动及觅食。剑沙都是口孵繁殖,成鱼公发情后抖动自己的荧光蓝体吸引母鱼,此时的公鱼更显的绚烂夺目,把母鱼吸引过来,在母鱼身旁弯曲身体并张开鱼鳍,用腹鳍末端的黄卵斑吸引母鱼去咬,公鱼及时排出精子,母鱼开始产卵并到迅速将卵含起,这样一来二去,不一会儿母鱼的下巴就鼓鼓的了。母鱼一次最多可以含十几二十只。喜欢剑沙的朋友不仅可以欣赏剑沙绚丽的颜色,还可以享受繁殖的乐趣。 金宝短雕别名:门氏隐带丽鱼,圣塔伊沙贝旧金宝 学名:Apistogramma mendezi (Romer,1994)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亚马逊河尼格罗河流域 成鱼体长:4.9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2 – 28 ℃ 酸碱度:PH 4.5 – 6

活动水层:中层 繁殖方式:卵生 金宝短雕简介: 在一九九七年夏季之前,台湾几乎见不到金宝短鲷,虽然杂志媒体曾不止一次报导这种短鲷,但是也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在专业的短鲷繁殖场及玩家的手上流通著,一般消费者别说是买,就连想看看都不容易。这半年多来从德国引进了少量的金宝短鲷开始出现在水族馆,但是并没有如预期般引起太大的震撼及回响,因为进口的个体都还不是成鱼,色泽表现与大家看惯了的日本及德国杂志上的那几张照片差距颇大,再加上惊人的价位,原本有心想拥有金宝短鲷的鲷友也多半打退堂鼓了。 金宝短鲷最早是被发现在巴西境内的尼格罗河中游,而这个水域本来是很宁静的,但是自从在此发现数以百万计的红莲灯之后,大量入侵的采集者无意间开发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鱼种——当然包括金宝短鲷。不久之后,在尼格罗河上游的一些水色清澈的支流裏也发现有金宝短鲷栖息其中。金宝短鲷所栖息的河流,多是属於砂质河床,其上覆著一些碎石的小河流甚至是大雨过后所形成的溪流。和金宝短鲷住在一起的有吉菲拉短鲷及黑间短鲷,这也就是为什麼台湾最早出现的那三尾金宝短鲷是混在黑间短鲷裏进口的。随著季节的变换,水质会有很大的差异:被测量到的pH质从6.0到4.2都有,而导电度也介於15到80μS。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宝短鲷产地的水质pH虽低,水色却不是黄褐色,而是清澈透明的。当旱季来临,水位下降,金宝短鲷就躲在覆满落叶与烂泥的浅水裏,而这样的地方通常水位只有50至120cm。 也许金宝短鲷在繁殖上还有什麼尚不为人知的瓶颈正待突破吧,否则德国所能供应的数量为什麼一直是如此的有限,而日本杂志所刊登出来的照片也一直都是那几张?就一些德国文献的记载,也只提到了繁殖金宝短鲷必须提供它接近原产地的水质,每日的水质控制工作不可忽略;甚至提到即使是在德国,也只有少数的专业繁殖者成功的繁殖了金宝短鲷。 金宝短鲷在外型上与双带短鲷十分相似,但尺寸却大上一号。可是大归大,它们的胆子是小得可以了,3cm的金眼短鲷也追得它们到处跑,同时也极少见到金宝短鲷与其它品种的鱼夸示或争斗。金宝短鲷一直是许多短鲷迷心中的梦幻鱼种,除了进口数量稀少之外,难得见到完美的个体也是原因之一。所幸这半年来已经有少量达成鱼尺寸的个体进口并流入市面,并期望国内的爱好者能成功地繁殖出金宝短鲷以飨广大的鲷友们。 帆鳍玛丽别名:珍珠玛丽,大扯旗摩利鱼 英文名:Sailfin molly 学名:Poecilia latipinna 原产地/分布:中美洲墨西哥 成鱼体长:10.0 - 15.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18.0 - 30.0 ℃ 酸碱度:PH 6.0 - 8.0 硬度(dGH): 4.0 - 20.0°N 活动水层:中层 繁殖方式:卵胎生 帆鳍玛丽又名珍珠玛丽,体色金色的种类叫金玛丽,它的白化种也是体色金黄,但眼睛是红色的。性格温和,从不攻

识鱼图

香鱼 俗名: 海胎鱼、油香鱼、秋生子、留香鱼。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图门江、 鸭绿江至福建沿海河流。 谈谈草鱼 草鱼,淡水大型鱼类,鲤科,遍布我国除西北高原外的各大水系,成鱼最大个体可达50公斤以上,养殖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被列为草.鲤.鲢.鳙四大家鱼之首.4---5龄成熟,一般3--20公斤的较为常见.是淡水大型鱼垂钓爱好者的首选垂钓对象.草鱼属杂食性兼草食性,大量的食草是其与其它淡水鱼在垂钓方法上的基本区别.草鱼首先还是喜欢动物型食物,其次才是植物型食物.比如:我们在垂钓过程中,用蟋蟀.蚂蚱.蜂蛹.大青虫.蚕蛹.飞蛾等做钓饵时,就远比用青草.菜叶.谷物类钓饵的效果要好的多.只是在没有这些动物型饵料的季节和钓场时,使用植物型饵料也可以钓到草鱼.其原因是草鱼的食量很大,高级食物根本就满足不了它的需要,所以只好靠大量的粗饲料来填饱辘辘饥肠,特别是水库和湖泊中的野生草鱼,为了填饱肚子,甚至连草根和硬邦邦的草梗都吃,所以人们便送它拓荒者的美称. 草鱼一般是在水的中层,有时也在中上层或者中下层,这要看季节.天气.水深.等因素.特别是在摄食的时候,甚至会到水面或者水底.除了季节.天气.温度.水深和人为等因素对草鱼泳层的影响之外,影响最大的就是食物了.因为草鱼的食量大,总是吃不饱,除了天擦黑和放亮时的两个变光期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处于觅食状态,那里有食物就到那里.傍晚和夜间会到近岸的水表,探出头来拽拉岸边伸向水面的草叶.这一点,正是我们判断水中有无草鱼的依据之一.草鱼同样也有喜静怕惊的习性,因为它常常活动在水体的中层或上层,因此,人影、竿影、喧哗声等更易使其逃之夭夭。这一点是我们在钓草鱼的过程中应该非常注意的。 “被列为草.鲤.鲢.鳙四大家鱼之首”的说法好像有误,四大家鱼应该是“青、草、鲢、鳙”。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汇总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的种类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堊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从白堊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 一、鲫鱼(鲫壳、刀子鱼) 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鲫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鲫瓜子、土鲫、鲫 壳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均有分布,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 二、鲤鱼(鲤拐子、鲤子) 鲤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鲤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鲤拐子、鲤子、红 尾子等,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杂食性,荤素兼食,饵谱广泛,觅食时常像猪一样拱食泥土中的种子、虫卵等。

三、草鱼(草鲩、白鲩) 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草鱼属淡水鱼类,俗称油鲩、草鲩、白鲩等,因主 要以水草为食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或养殖,草食性,常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喜居于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四、青鱼(乌混、螺蛳青)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青鱼属淡水鱼类,俗称乌混、黑混、乌青等,因喜食螺蛳亦称螺蛳青、螺蛳混,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常见,肉食性,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

五、鳊鱼(长身鳊、长春鳊) 鳊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俗称长身鳊、油鳊、长春鳊等,狭义上的鳊鱼主要指鲤科鳊属鱼类,而广义上的鳊鱼则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最常见,草食性,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为食。

六、鲢鱼(白鲢、水鲢) 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白鲢、跳鲢、水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水产渔业-中国淡水鱼分布

中国淡水鱼分布 我国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属种最多,有4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鲶科(Siluridae)和鳅科(Cobitidae)的属种也不少,两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虾虎科(Gobiidae)、鳢科(Ophioce-phalidae)、?科(Serranidae)、?科(Bagridae)、合鳃科(Symbranchidae)等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 在我国的淡水鱼中,有些种类分布很广,几乎到处可见。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三角鲂(Megolobrama termina-l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杂食性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等;其他如花?(Hemibarbus macul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达氏蛇?(Saurogobio dabryi)、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条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棒花鱼(Pseudogobio rivularis)、黄鳝(Monopterus albus)、白鳝(Aguilla japonica)、花鳅(Cobitis taeni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鲶鱼(Porasirulus asotus)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鳡(Elopichthys bambusa)等;此外还有性情温和的肉食性鱼类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蒙 古红鲌(Erytroculter mongolicus)和青鱼(Mylophar yn-godon aethiops)等。 除上述全国的广布种外,各地水域中也有不少本地区的常见种类。我国东北黑龙江及其支流中的鱼类约有90种,其中鲤科鱼类约有50种。黑龙江由于地处温带和亚寒带,多产冷水性鱼类,经济意义较大的常见种类有哲罗鱼(Hucho taimen)、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鲟鱼(Acipenser schrenoki)、达氏鳇(Huso dauricus)、狗鱼(Esox reicherti)及洄游性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等。此外尚有北 方的特有种类亚洲胡瓜鱼(Osmerus dentex)、北鳅(Lefua cos-tata)、黑龙江杜 文鱼(Mesocottus haitej)、杂色杜文鱼(Cottus poecilopus)等。 随着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温带鱼类越来越多,冷水性鱼类则逐渐减少。辽河水系约有鱼类70种,其上游尚有北方种类;黄河水系约有140种,长江水系约有300种,二者的冷水鱼类极少,除常见的青、草、鲢、鳙、鳊、鲂、鳤(Ochetobius elon-gatus)、赤眼鳟、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等重要经济鱼类外,还 有鲥鱼(Hilsa reevesii)等特有种。 黄河、长江水系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于地形的原因,鱼的种类很是特殊,如鲤科的裂腹鱼属(Schizothorax)有13种,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

黑龙江鱼种大全 有图 有说明

黑龙江流域鱼类分类 序 号 俗名目科亚科属种及学名曾用名备注 1嘎牙子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瓦氏黄颡鱼 2白嘎啦眼子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岔尾黄颡鱼也有人认为是光泽黄颡鱼 3牛尾巴鲇形目鲿科拟鲿鱼属乌苏里拟鲿乌苏里鮠,青颡 4鲇鱼鲇形目鲇科鲇属 5怀头鲇形目鲇科鲇属黑龙江六须 鲇 原产欧洲 6普通大马哈鱼鲑形目鲑科鲑亚科马哈鱼属普通大马哈

鱼 7驼背大马哈鱼鲑形目鲑科鲑亚科马哈鱼属驼背大马哈 鱼 也叫罗锅子 8马苏大马哈鱼鲑形目鲑科鲑亚科马哈鱼属马苏大马哈 鱼 也叫奇孟鱼、齐目鱼、花 斑鳟、花鳟 9虹鳟鲑形目鲑科鲑亚科马哈鱼属原产美洲,养殖引进10金鳟鲑形目鲑科鲑亚科马哈鱼属与虹鳟同一种,属变种11细鳞鲑形目鲑科鲑亚科细鳞属 12哲罗鲑形目鲑科鲑亚科哲罗鲑属哲罗鲑 13高白鲑鲑形目鲑科白鲑亚 科 白鲑属白鲑 一种高耗氧冷水性鱼 类,生活在高纬度的冷水 河流和湖泊中 14乌苏里白鲑鲑形目鲑科白鲑亚 科 白鲑属乌苏里白鲑

15七彩鲑鲑形目鲑科鲑亚科红点鲑属美洲七彩鲑养殖引进16花里羔子鲑形目鲑科鲑亚科红点鲑属红点鲑 17白点鲑鲑形目鲑科鲑亚科红点鲑属日本红点鲑1996年黑龙江水产院从日本引进东京大学1万粒发眼卵,在黑省宁安县渤海冷水试验站养殖成功。 18大银鱼银鱼科银鱼属 19斑撑子鲑形目鮰鱼 科 鮰鱼属鮰鱼 我国有三种,乌苏里鮰鱼, 黑龙江鮰鱼和鸭绿江鮰 鱼。 20黄瓜香鲑形目胡瓜 鱼科 胡瓜鱼 亚科 公鱼属池沼公鱼 21狗鱼鲑形目狗鱼 科 狗鱼属黑斑狗鱼 白斑狗鱼生活在新疆额尔 齐斯河 22七星子七鳃鳗 目 七鳃 鳗科 七鳃鳗属七鳃鳗 分东北七鳃鳗,东北七鳃 鳗,雷氏七鳃鳗三种

长江流域的鱼类图谱

长江流域的鱼类图谱 前言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干流流经九省,汇集无数大小支流,浩浩荡荡地注入东海,整个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宜昌以上的上游江段比降陡削,河谷狭窄,水流湍急;出三峡后的长江中游比降和缓,河道弯曲回转,串通了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小湖泊,支流纵横;到了下游,江面宽阔,水流更为平缓,在河口江海相会,形成喇叭口形的三角洲江段。上、中、下游水文地貌千姿百态,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因此鱼类区系组成复杂,水产资源极为丰富。现已记载的长江鱼类近三百种,约占我国淡水鱼的三分之一。为反映我国淡水鱼类的区系特点和淡水鱼类绚丽多采的面貌,我们选用长江鱼类为《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第一集的内容,其他水系和地区的鱼类拟将陆续再分集出版。 本集选自长江流域的鱼类169种,分隶于28科,其中包括长江流域所有的重要经济鱼类,以及上、中、下游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中的不同鱼类区系的代表种类和一些常见种类。图片均系在实地采集活体,模拟相应的生态环境拍摄而成,真实地反映了鱼的原有色彩和它们的自然习性。每种鱼都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描述其主要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全书反映了长江流域的鱼类的概貌,将为开发利用长江鱼类资源提供一些科学资料。 在照片拍摄过程中,曾得到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岳阳市畜牧水产局、合川水产学校、乐山市农水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和新安江渔林研究所等单位及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文稿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副教授审阅,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热诚希望广大读者对我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的编写出版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https://www.doczj.com/doc/d119164386.html,/zt/yt/INDEX.HTM 一、鲟科 1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鳇鱼、腊子) 头背部骨板光滑。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鳃耙14~28。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一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卵胎生鱼种类名称及图片大全

卵胎生鱼种类名称及图片大全 卵胎生是动物的一种生殖方式,指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从母体产出,这种生殖方式是动物长期适应不良环境的结果,优势是母体对胚胎可起到孵化和保护作用,下面来看一看卵胎生鱼种类名称及图片大全吧! 一、孔雀鱼 孔雀鱼是常见的卵胎生鱼类,学名孔雀花鳉,别称凤尾鱼、彩虹花鳉、古比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鳉形目、花鳉科、花鳉属淡水鱼类,原产于南美洲,现作观赏鱼已引种至世界各地,因体型优美、色彩艳丽而备受人们青睐。

二、剑尾鱼 剑尾鱼是常见的卵胎生鱼类,别称剑鱼、青剑等,因雄鱼尾鳍下叶有一呈长剑状的延伸突而得名,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鳉形目、花鳉科、剑尾鱼属淡水鱼类,原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与月光鱼杂交可得到红剑、黄剑、鸳鸯剑等品种。

三、玛丽鱼 玛丽鱼是常见的卵胎生鱼类,学名茉莉花鳉,别称摩利鱼、茉莉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鳉形目、花鳉科、花鳉属小型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沿海地区,因作观赏用鱼引入中国台湾省,现已繁衍于台湾西南部河口区和河川下游。

四、月光鱼 月光鱼是常见的卵胎生鱼类,学名花斑剑尾鱼,别称满鱼、新月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鳉形目、花鳉科、剑尾鱼属小型热带鱼类,常见的有红月光鱼、蓝月光鱼、红鳍金月光鱼、金头月光鱼、双鳍月光鱼、帆鳍月光鱼等。 五、鹤嘴鱼 鹤嘴鱼是常见的卵胎生鱼类,别称半颚鱼,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鳉形目、花鳉科小型热带鱼类,原产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常见个体5~7厘米,野生种可达10厘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常作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

观赏鱼图片大全

金鱼 紫珍珠 橙色凤尾珍珠彩色凤尾珍珠素兰花文鱼 花凤尾珍珠 彩色球形珍珠红白珍珠鳞 熊猫金鱼 五花狮头 福州兰畴 五花长尾草金鱼白红草金鱼 红黑长尾草 红蛋球 花蛋球 红白珍珠皇冠鹤顶绒球 五花珍珠皇冠软鳞五花兽 五花琉金 软鳞单顶三色软鳞三色 日兽 玻璃花猫狮 黄金墨尾龙睛

墨尾龙睛 五花龙睛 玛瑙眼龙睛 玻璃花狮头 紫珍珠 橙色凤尾珍珠彩色凤尾珍珠素兰花文鱼 花凤尾珍珠 彩色球形珍珠红白珍珠鳞 熊猫金鱼 五花狮头 福州兰畴 五花长尾草金鱼白红草金鱼 红黑长尾草 红蛋球 花蛋球 红白珍珠皇冠鹤顶绒球 五花珍珠皇冠软鳞五花兽 五花琉金 软鳞单顶三色软鳞三色

日兽 玻璃花猫狮 黄金墨尾龙睛 孔雀鱼 [俗名别名] 凤尾鱼、百万鱼、彩虹鱼、古比鱼 [拉丁学名] Poecilia reticulata [地理分布] 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等地的江河流域 [成鱼体长] 4.0 ~ 6.0 cm [性格] 温和 [适宜温度] 19.0 ~ 29.0 ℃ [酸碱度] PH 7.0 ~ 8.5 [硬度] dGH 12.0 ~ 18.0 N [活动层次] 中层 [繁殖方式] 卵胎生 孔雀鱼是最容易饲养的一种热带淡水鱼。它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热带淡水鱼饲养族的青睐。尤其是繁殖的后代,会有很多与其亲鱼色彩、形状不同的鱼种产生。雌、雄鱼差别明显,雄鱼的大小只有雌鱼的一半左右,雄鱼体色丰富多彩,尾部形状千姿百态。 孔雀鱼常见品种有红袍孔雀、黑袍孔雀、蓝袍孔雀、蛇皮孔雀等。饲养水温18~24摄氏度,水质中性软水,饵料以鱼虫为主,也可摄食颗粒饲料。繁殖时雌鱼直接从体内分娩出仔鱼,每次产仔50~100尾,每月可产仔一次。 孔雀鱼体形修长,有极为美丽的尾鳍,体色有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孔雀蓝等,尾部长占体长的2/3左右,尾鳍上有1~3行排列整齐的黑色圆斑或是一彩色大圆斑。尾鳍形状有圆尾、旗尾、三角尾、火炬尾、琴尾、齿尾、燕尾、裙尾、上剑尾、下剑尾等。成体雌鱼体长可达5~6厘米,尾部长占体长的1/2以上,体色较雄鱼单调,尾鳍呈鲜艳的蓝、 黄、淡绿、淡蓝色,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这种鱼的尾鳍很有特色,游动时似小扇扇动。孔雀鱼适应性很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pH7.2~7.4,食性广,性情温和,活泼好动,能和其它热带鱼混养。孔雀鱼易养,但要获得体色艳丽,体形优美的鱼则从鱼苗期就需要宽大的水体,较多的水草,鲜活的饵料,适宜的水质等环境。

上海菜场常见鱼类辨认鱼盲专用

某某菜场常见鱼类识别鱼盲专用 资料和引自《长江口鱼类》一书 淡水鱼类 一、青鱼彩图67 二、草鱼彩图68 青鱼和草鱼的区别: 1、颜色。青鱼体青灰色鳍灰黑色;草鱼体茶黄色鳍浅色。 2、鱼鳞。草鱼鱼鳞大而圆比青鱼显眼得多。 三、鳊鱼彩图76

四、团头鲂〔武昌鱼〕彩图77 团头鲂也是鳊鱼的一种它们的区别: 1、外观。鳊鱼身体呈长菱形团头鲂几乎呈正菱形体型更大更壮。 2、鳊鱼腹棱完全自胸部至G门;团头鲂腹棱不完全自自腹鳍基至G 门。。。 17胸部24G门15腹鳍12背鳍13尾鳍14臀鳍16胸鳍 顺便说一句腹棱就是肚皮中线隆起的棱。。。 五、翘嘴鲌〔白水鱼〕彩图79 最显著的特征是口裂垂直上翘。体长侧扁银白色。腹棱不完全自腹鳍基底至G门。

六、鲫鱼〔河鲫鱼〕彩图113 菜场里常见的鱼。。。养殖鲫鱼体色银白野生鲫鱼体色浅黄。 七、鳙鱼〔花鲢胖头鱼〕彩图89 八、鲢鱼〔白鲢〕彩图90 鳙鱼和鲢鱼的区别: 1、外观。胖头鱼顾名思义头特别大!菜场里会把鱼头砍下与鱼身分别出售。白鲢整条卖。 2、颜色。花鲢体背和体侧上半部灰黑色有不规如此黑斑;白鲢体色银白侧线明显。

九、泥鳅彩图115 十、鲇鱼彩图117 鲇鱼有须颌须长如同八字胡颏须短体光滑无鳞富黏液。背鳍小。臀鳍基长后端与尾鳍相连。体灰褐色腹部白色。 十一、黄颡鱼〔昂刺鱼〕彩图118 十二、长吻鮠〔鮰鱼老鼠鱼〕彩图122 昂刺鱼和鮰鱼的区别。。。区别太大了不过还是写一写毕竟都是鲿科的: 1、颜色。昂刺鱼体背部黄黑色体侧黄色;鮰鱼体粉红色。 2、鮰鱼吻尖突像个鼻子。。。

十三、黄鳝〔鳝鱼〕彩图165 十四、鳜鱼〔桂鱼〕彩图187 十五、乌鳢〔黑鱼〕彩图289 体长前端呈圆筒形黑色特侧具有许多类似蟒蛇的不规如此黑斑背鳍和臀鳍基部较长后延几达尾鳍。 洄游鱼类 十六、鳗鲡〔鳗鱼河鳗白鳝〕彩图37 就是那种性别受环境影响的动物。。。像蛇但有鳍。。。 十七、凤鲚〔烤子鱼凤尾鱼〕彩图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