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上腺的MR检查

肾上腺的MR检查

肾上腺的MR检查

肾上腺的MR检查

正常值

1.功能性肾上腺病变: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嗜铬细胞瘤; (3)皮质醇增多症: (1)肾上腺皮质增生; (2)肾上腺皮质腺瘤。

2.无功能性肾上腺病变: (1)无功能性腺瘤; (2)转移瘤; (3)囊肿; (4)骨髓脂肪瘤; (5)神经母细胞瘤; (6)肾上腺结核; (7)肾上腺出血。

临床意义

1.mr对比分辨力优于ct,可供三维影像,无电离辐射。可根据信号强弱改变的组织特性,有利于肾上腺疾病的诊断。

2.mr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ct高。

3.应用不同序列信号强弱的改变,可判断肿瘤内有无坏死、囊变或出血。 [注意要点] 1.单纯靠用mr判断肾上腺增生和微小肿瘤是困难的,需结合其他影像检查。 2.可用31p波谱分析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和疗效追踪。 3.肾上腺区肿块需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静脉弯曲、扩张和脾结节或副脾鉴别。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作用 导语:大家肯定都知道激素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人体如果缺乏了激素,那么容易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 大家肯定都知道激素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人体如果缺乏了激素,那么容易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重视自己的激素。肾上腺激素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激素。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对于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作用。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phenylethanolamine N-methyl transferase,PNMT)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一般作用使心脏收缩力上升;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缩小。在药物上,肾上腺素在心脏停止时用来刺激心脏,或是哮喘时扩张气管。 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甾体类激素,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皮质激素”主要功能是调节动物体内的水盐代谢和糖代谢。在各种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从肾上腺皮质中可提取出数十种甾醇类结晶。皮质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一般与血中特异的蛋白质——皮质激素运载蛋白形成可逆的非共价键复合物,使激素免受破坏,并可调节血中游离甾体的浓度,从而调控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的有效浓度。根据目前通行的假说,进入细胞的皮质激素也如其他甾体激素一样,与细胞内特异受体相结合,经激活后结合细胞核,影响染色质的转录作用,诱导新的蛋白质合成,表现为细胞功能的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维持人体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超声常用名词缩写

. . 腹部血管、器官 腹主动脉:AA 腹腔动脉:CA 下腔静脉:IVC 肝左叶:LL 肝右叶:RL 尾状叶:CL 方叶:QL 肝圆韧带:HUL 肝镰状韧带:FL 肝静脉韧带:VL 奇静脉:Az.V 肝动脉:HA 肝静脉:HV 门静脉:PV 肝门:Portq Hepatis 肝管:HD 肝总管:CHD 肝外胆管:EHBD 胆总管:CBD 胆囊:GB 胆囊管:CD 螺旋状瓣:Spiral Valve 乏特氏壶腹:Vater's Ampulla 胰腺:P 胰管:PD 副胰管:SD 胰头:PaH 胰体:PaB 胰尾:PaT 钩突:Uncinate Process 脾脏:SP 脾动脉:SpA 脾静脉:SPV 肾上腺:AG 肾:K 肾盂:RP 肾盏:RC 锥体:Py 肾柱:RCo 肾动脉:RA 肾静脉:RV 输尿管:Ur 膀胱:BL 尿道:Urethra 睾丸:Ts 附睾:Ep 鞘膜:Tunica Vaginas 输精管:DD 精囊:SV 阴囊:S 精索:Spermatic Cord 前列腺:Pro 妇产科 子宫:U 输卵管:Uterine Tube 卵巢:OV 卵巢动脉:OA 子宫颈:C 子宫腔:Uterine Canal 子宫内膜:En 子宫直肠窝陷凹:Rectouterine Fossa 阴道:Vagina 胚胎:Embryo 卵黄囊:YS 羊膜:Am 羊膜腔:Am C 蜕膜:Decidua 绒毛:Villus 绒毛膜:C 胎盘:Pl 胎儿:F 胎心:F Ht 胎头:FH 脐带:UC 卵泡:Follicle 附件:Adnexa 羊水:AF 宫内节育器:IUD 妊娠囊:GS 顶臀长度:GRL 双顶径:BPD 枕额径:OFD 头围:HC 胸围:ThC 腹围:AC 胃、肠及滋养血管 胃:STO 贲门:C 胃底:SF 角区:AR 胃体:SB 幽门:Py 幽门窦:Py An 幽门管:Py C 胃大弯:Greater Curvature of Stomach 胃小弯:Lesser Curvature of Stomach 胃左动脉:LGA 肠系膜:Mesentery 肠系膜上动脉:SMA 肠系膜下动脉:IMA 肠系膜上静脉:SMV 肠系膜下静脉:IMV 肠:Bo 十二指肠:Du 小肠:Small Intestine 空肠:Jejunum 空肠:Ileum 盲肠:Cecum 阑尾:Ap 大肠:Large Intestine 结肠:Co 结肠肝曲:Hepatic Flexure Colon 结肠脾曲:Spelenic Flexure Colon 升结肠:AsC 横结肠:TrC 降结肠:DeC 乙状结肠:Sigmoid Colon 直肠:Rectum 髂总动脉:CIA 髂内动脉:IIA 髂外动脉:EIA 锁骨下动脉:SCA 腋动脉:Ax.A 大隐静脉:GSV 颅脑 大脑:Cerebrum 大脑镰:FC 大脑导水管:Cerebral Aqueduct 小脑:Ce 小脑幕:TC 丘脑:Th 延髓:MO 侧脑室:LV 第三脑室:V3 透明隔:SP 大脑动脉环:Willis' Artery Circle 大脑前动脉:ACA 大脑中动脉:MCA 大脑后动脉:PCA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眼、面颈部、涎腺、乳腺 椎动脉:VA 颈内静脉:IJV 颈外静脉:EJV 眼球:Eyeball 角膜:Cornea 前房:AC 睫状体:Ciliary Body 视网膜:Retina 脉络膜:Choroid 巩膜:Sclera 玻璃体:Vitreous 晶状体:Lens 视神经:ON 唾液腺:Salivary Gland 腮腺:Parotid 颌下腺:Submaxillary Gland 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甲状腺:Thyroid 甲状旁腺:Parathyroid 乳腺:Breast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诊疗指南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诊疗指南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是由于下丘脑分泌CRH或垂体分泌的ACTH不足引起,多表现数种垂体激素缺乏的混合改变。原发性又称阿狄森病,以往结核为本病的最常见原因,约占80%。目前与自身免疫破坏有关的特发性肾上腺萎缩是该病最常见的原因。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醛固酮缺乏:低钠、高钾血症,直立性低血压等 (二)皮质醇缺乏: 1.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减轻,明显消瘦,虚弱。 2.乏力、淡漠,疲劳、嗜睡。 3.头昏、眼花、血压降低,心音低钝,心脏缩小。 4.低血糖、低钠血症。 5.皮肤粘膜色素沉着,乳晕、关节伸、屈面,掌纹、手背、腰带部位、瘢痕等皮肤皱折处,易受摩擦处及口腔粘

膜上尤为显著。 6.性功能减退。 7.对感染、外伤等应激的抵抗力减弱。 (三)肾上腺危象:应激状态下易于发生 二、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低血钠、高血钾、低血糖、氮质血症。 2.血常规检查:正细胞型正色素性贫血。 3.激素水平测定:基础血、尿皮质醇水平降低,血醛固酮水平可低于正常。 (二)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心脏缩小,结核引起者肾上腺可有钙化,部分患者垂体增大。 三、诊断要点低血钠、高血钾、低血糖、氮质血症、基础血、尿皮质醇水平降低,血醛固酮水平可低于正常。‘ 【鉴别诊断】 注意与慢性消耗性疾病相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适量糖皮质激素替代或补充治疗,终生治疗。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应适当增量3~10倍。必要时补充盐皮质激素。 二、治疗方案 (一)替代治疗:氢化可的松早饭后(或晨8点)20mg、下午4点10mg,或强的松早饭后(或晨8点)5m g、下午4点 2.5mg。因地塞米松无潴钠作用,故一般不选用。 (二)若应用糖皮质激素足量、食盐足够(每日至少8~10g)而仍感头晕、乏力、血压偏低,可加用盐皮质激素如上午8时9α-氟氢可的松0.05一0.1mg口服。 三、病因治疗如有活动性结核,应积极抗结核治疗 四、危象治疗 (一)静注氢化可的松; (二)补充水、电解质及葡萄糖; (三)对症治疗。

高效肾上腺激素检查

肾上腺激素检查 1.皮质醇 【单位】纳摩/升(nmol/L)。 【正常值】RIA法:一日24小时内变化较大,上午8~9时为210~342纳摩/升,下午3~4时为77~181纳摩/升,午夜0时为64~130纳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库欣综合征、胰腺炎、妊娠中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病、哮喘危象、男子女性化等。 (2)降低:见于艾迪生病、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切除术后等。 2. 11-氧皮质醇(或血浆化台物) 【单位】纳摩/升(nmol/L)。 【正常值】纸层析、RIA法:1.74~4.86纳摩/升;血浆化合物值为(2.66±1.03)纳摩/升。 【临床意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血浆化合物显著增加。 3. 18-羟-ll-脱氧皮质醇(18-OH-11-DOC) 【单位】纳克/升(ng/L)。 【正常值】RIA(gU浆):普食36~168纳克/升,成人上午8时(钠钾平衡饮食)36~105纳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 (2)降低:见于艾迪生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4.皮质醇分泌率(CSR) 【单位】微摩/24小时尿(μmol/24h尿)。 【正常值】男性29.0~60.4微摩/24小时尿,女性23.6~55.2微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轻度升高。 (2)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低症、甲状腺功能减退。 5.尿中游离皮质醇(UFC) 【单位】纳摩/24小时尿(nmol/24h尿)。 【正常值】RIA法:88.3~257.9纳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尿中游离皮质醇(UFC)在皮质醇增多症时符合率达90%~100%,其特异性及准确性远较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17-酮类固醇(17-KS)为好。 (1)增高:见于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部分单纯肥胖者。 (2)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恶病质及肝硬化等。 6.皮质酮 【单位】纳摩/升(nmoI/L)。 【正常值】RIA法:3.75~66.4纳摩/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醛固酮瘤、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肿瘤。 7. 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 【单位】微摩/24小时尿(μmol/24h尿)。 【正常值】男性21.0~34.6微摩/24小时尿,女性19.4~28.6微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与血浆皮质醇同。 (1)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库欣综合征、胰腺炎、妊娠中毒症、女子男性化等。 (2)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垂体功能减退症。 8. 17-酮类固醇(17-KS) 【单位】微摩/24小时尿(μmol/24h尿)。 【正常值】成人男性27.8~76.3微摩/24小时尿,成人女性20.8~52.0微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肾上腺素在临床的作用和应用

肾上腺素在临床的作用和应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肾上腺素在临床的作用和应用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肾上腺,临床,作用,应用,,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医药卫生中查看更多范文。 肾上腺素在临床的作用和应用 肾上腺素 一、药理作用 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α和β受体。

(一)心脏 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及β2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提高心肌代谢,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二)血管 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以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为烈;内脏血管,尤其是肾血管,也显著收缩; 激动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β2受体,血管舒张。肾上腺素也能舒张冠状血管。 (三)血压 治疗量时,由于心脏兴奋,心排出量增加,故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下降;此时脉压加大。使身体各部位血液重新分配,有利于紧急状态下机体能量供应的需要。 较大剂量静脉注射时,由于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

高。 (四)平滑肌 能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发挥强大的舒张作用。 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组胺等)。 还可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五)代谢 能提高机体代谢。 治疗剂量下,可使耗氧量升高20%-30%; 促进肝糖原分解、降低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的作用,使血糖升高。

激活甘油三酯酶加速脂肪分解,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 二、临床应用 (一)心脏骤停 用于溺水、麻醉和手术意外、药物中毒、传染病和心脏传导阻滞等所致的心脏骤停。 (二)过敏性疾病 1.过敏性休克: 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血压、改善组织水肿); 激动β受体可改善心功能(β1),缓解支气管痉挛(β2);减少过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1mg 1ml) 特点:起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短 作用与用途: 1、心脏骤停,意外所致心脏骤停可用肾上腺素作心室内注射,具有兴奋心脏作用 2、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具有激动α和β受体作用,起效快,通过改善心功能,收缩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血管,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成为抗过 敏性休克首用药 3、急性支气管哮喘,抑制过敏反应物质释放,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粘膜血 管,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可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引起心悸,禁用于心源 性哮喘者 4、局部应用,与局麻药配伍,延长局麻作用时间,局部止血不良反应:治疗量时可出现烦躁,焦虑恐惧感等中枢症状及心悸,出汗、皮肤苍白等,停药后消失,剂量过大则出现血压剧烈上升,搏动性头痛,有诱发脑溢血危险,也可引起室颤等心律失常,禁用于心血管器质性疾患。 西地兰:(0.4mg 2ml) 临床用途: 1、慢性心功能不全; 2、某些心律失常(1)房扑(2)房颤(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2、神经系统反应及视觉障碍;3、心脏毒性 阿托品:(0.5mg 1ml) 作用与用途: 1、阻断M受体(1)抑制腺体分泌;(2)扩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 (3)松弛内脏平滑肌;(4)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 2、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3、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迅速解除M样症状 不良反应: 治疗量常见有口干,视近物不清,皮肤干燥,潮红,心悸,体温升高,排尿困难,便秘等,停药后可逐渐自行消失。大剂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兴奋症状,中毒剂量 (>10mg),常发生幻觉,运动失调,定向障碍和惊厥等。 氯磷定(0.5mg 2ml) 作用与用途:在体内能与磷酰化胆碱酯酶中的磷酰基结合,而将其中胆碱酯酶游离,恢复其水解乙酰胆碱活性,故又称胆碱酯酶复合剂,还可与血中有机磷酯类直接结合,成为无毒物质由尿排出。轻度中毒,可单独应用或阿托品以控制症状,中、重度中毒时则必须合并应用阿托品。 不良反应: 有时可引起咽痛及腮腺肿大,注射过速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行动过缓,严重者可发生阵挛性抽搐,甚至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衰竭。本品在水中易水解为氰化物,忌与碱性药物为伍。 长托宁:(1mg 1ml) 长托宁具有全面的中枢抗N作用,而阿托品只有中枢抗M作用,抗胆碱作用选择性:长托宁对M受体亚体M1,M3受体选择性强,对M2受体选择性较弱,长托宁正由于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故在临床应用时,不易出现心跳过快和阻断触前膜M2受体调控N末端释放Ach的功能。 多巴胺:(20mg 2ml) 作用与用途: 1、休克,目前临床常用抗休克药。低剂量多巴胺静滴可升高血压,尤其对心肌收缩无力,少尿或尿闭的休克患者疗效较好。

肾上腺疾病的CT检查和诊断要点

肾上腺疾病的CT 检查和诊断要点 肾上腺为腹膜后器官,虽体积小,具有分泌多种激素功能。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变位置、大小、数目、范围和性质,当临床怀疑肾上腺病变时,CT 扫描是不可少的,不但能定位,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还可作出定性诊断。 一:正常肾上腺的解剖 位置:肾脏的前、内上方、膈肌脚两侧的肾周间隙内,右肾上腺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外侧是肝脏后缘,内侧是膈肌脚,左肾上腺位于胰腺尾部后方,内侧是膈肌脚,外侧是脾脏。形态:肾上腺可分为内侧肢、外侧肢及体部。右侧常呈斜线状、倒V 或倒Y 形,左侧多为倒V 或倒Y 形或三角形,均以倒Y 形为多见。 大小:肾上腺上下径4-6cm,长2-4cm,厚0.5-0.7cm。 判断肾上腺增粗的标准最常采用的方法:如厚度大于1cm 或局部增粗容易肯定,弥漫性增生则可以和同层的膈肌脚比较,正常肾上腺比膈肌脚最厚部分细。 二、肾上腺CT 检查应注意 1、薄层扫描,2-3mm 重建; 2、如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扫描无异常,扫描范围应扩大; 3、如怀疑肺癌病例,行胸部CT 检查时,应包括双侧肾上腺; 4、高血压患者行肾上腺CT 检查,可与临床医生协商,包括肾动脉CTA。 三、肾上腺占位CT 诊断要点 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 髓脂瘤 腺瘤(原醛) 节细胞神经瘤 囊肿 亚急性慢性血肿 2、等密度-实性 皮质腺瘤 3、混杂密度-囊实性

嗜铬细胞瘤 皮质腺癌 转移瘤 神经母细胞瘤 淋巴瘤 平滑肌肉瘤 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 A、髓脂瘤特点:少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CT 表现为边界清楚,含有脂肪密度肿块, CT 值均在-30Hu,条索状阴影呈分隔状,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可见钙化。 B、腺瘤(原醛)特点:(1)肿块小,多为1-2cm;(2)密度低,与细胞含脂较高有关; (3)轻度或无强化;(4)有包膜 C、节细胞神经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良性肿瘤,因瘤内含有较多的粘液基质,故CT 值偏低(20-30Hu),瘤体质地软,密度均匀,包膜完整,内有细点状钙化,病灶内供血血管少,增强后呈轻度强化。 D、肾上腺囊肿特点: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均匀水样密度,壁薄,15%有钙化;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 E、亚急性或慢性血肿特点:血肿多在肾上腺中心发生,占据部分或全部髓质。呈圆形或卵圆形,急性期表现较高密度的肿块,亚急性或慢性血肿为近似水样密度肿块,增强后无强化。 2、等密度-实性: 腺瘤:单侧发病,CT 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等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直径约2-5cm,肿瘤较小,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示肿瘤呈轻度-中度强化。 3、混杂密度-囊实性 A、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有三个10%:肾上腺外,多发,恶性。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慌等 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增高。 影像学检查在肾上腺区未见病变时应在其他部位寻找病灶(主动脉旁,盆腔)。CT 表现:瘤体多较大,直径3-5cm,个别可达10cm 以上;肿块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较小时密度均匀,较大时有坏死、出血囊变,少数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瘤内坏死、液化区不强化。肿瘤明显强化和囊变为嗜铬细胞瘤特征之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是一组有明显家族倾向的显性遗传性疾病,此类嗜铬细胞瘤(双侧多见)常合并其它内分泌腺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垂体 瘤和胰岛细胞瘤等。 B、肾上腺皮质腺癌

各类肾上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肾上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肾上腺是腹膜后器官,左右各一,位于双侧肾脏的内上方,相当于第一腰椎椎体与第十一肋水平。右侧呈三角形,在右肾上极的前上方,一部分位于下腔静脉后面,膈肌脚前方,肝右叶内侧;左侧肾上腺呈月牙形,位于左肾上极前面内侧、胰尾的后面和腹主动脉的外侧。 正常肾上腺长约30-50mm,宽约20-30mm,厚约2-8mm,由外层的皮质和内层的髓质两部分组成。肾上腺表面有一层薄的薄膜,周围为脂肪组织。 肾上腺血供丰富,膈下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分别发出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到肾上腺。肾上腺静脉不与动脉伴行,以静脉窦形式分布于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回流的小静脉注入中央静脉,右侧直接汇入下腔静脉,左侧则汇入左肾静脉。 肾上腺是内分泌器官,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分别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肾上腺髓质由交感神经细胞和嗜铬细胞瘤组成,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检查时选用腹部超声诊断仪,实时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检查前宜空腹8小时以上,以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肾上腺探测的体位与途径尚无一致看法,应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由于正常肾上腺位置深,部分隐蔽,组织太

薄,一般在声像图上不易显示。通常可用以下途径扫查: 1、仰卧位(侧卧位)检查:在腋前线7-9肋间做斜切扫查,或侧卧位腋前线和腋中线之间扫查,左侧以脾脏为声窗,右侧以肝脏为声窗,在肾上极上方寻找。 2、俯卧位检查:在背部肾区做纵向扫查。 3、若病人肥胖或有气体干扰,饮水后检查可改善局部探测条件。 正常肾上腺回声密度与肾实质近似,形态多变,可呈“Y”字形、“V”字形、三角形或带状低回声,其周围可见增强回声的脂肪组织,其中低回声区为肾上腺。大小很少超过30mm。新生儿肾上腺约为肾的1/3,成人的仅为肾脏的1/13,故新生儿的肾上腺易显示。右侧肾上腺显示率大于左侧,原因时右侧常以肝脏作为透声窗,而左侧易受胃肠道气体干扰。成人肾上腺声像图多呈楔形或带状低回声,外围是较低的皮质回声,中央为较强的髓质回声。 肾上腺肿瘤分为皮质和髓质两类:(1)皮质肿瘤中有分泌皮质醇过多引起的库欣综合征和引起低钾、高血压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此外,还有无分泌功能的腺瘤。肾上腺恶性肿瘤如皮质腺癌,发展很快,雄性激素增多表现明显。(2)髓质肿瘤主要是嗜鉻细胞瘤,其次还有神经母细胞瘤、节神经细胞瘤、髓样脂肪瘤等。 一、嗜鉻细胞瘤 (一)临床概述

人体“九大”系统之一——内分泌系统(肾上腺)

人体“九大”系统之一——内分泌系统(肾上腺) 人体“九大”系统之一——内分泌系统(肾上腺) 【【肾上腺介绍】】 肾上腺是人体相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由于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故名肾上腺。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肾的上方,共同为肾筋膜和脂肪组织所包裹。左肾上腺呈半月形,右肾上腺为三角形。两侧共重10-15克。从侧面观察,腺体分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周围部分是皮质,内部是髓质。两者在发生、结构与功能上均不相同,实际上是两种内分泌腺。 肾上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腺体。它的所有活动,受到垂体和神经中枢的双重精细调节。比如,醛固酮的分泌受到肾脏肾素的调节,皮质醇和雄激素的分泌受到垂体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受到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 【【肾上腺组织结构】】 一、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皮质较厚,位于表层,约占肾上腺的80%,从外往里可分: 1、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调节

电解质和水盐代谢。 2、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主要代表为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调节糖、脂肪、和蛋白 质的代谢。 3、网状带——分泌性激素,如脱氢雄酮和雌二醇,也能分泌少量的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盐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是21个碳原子的类固醇,雄激素含有19个碳原子,雌激素含有18个碳原子。 二、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髓质位于肾上腺的中央部,周围有皮质包绕,上皮细胞排列成索,吻合成网,细胞索间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此外,还有少量交感神经节细胞。该部上皮细胞形态不一,核圆,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内有颗粒。 肾上腺髓质分泌: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嗜咯细胞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都属于儿茶酚胺类激素。两者的比例大约为4:1,以肾上腺素为主。肾上腺素细胞,胞体大,数量多;甲肾上腺素细胞,胞体小,数量少。前者主要功能是作用于心肌,使心跳加快、加强;后者的主要作用是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肾上腺分泌的激素】】 一、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

超声试题集(第十四章 肾上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

超声试题集(第十四章肾上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 时间:2008-04-25 1 右肾上腺解剖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最确切(B) A右肾上腺呈半月形,位于右肾上极内上方,下腔静脉后方,膈肌脚前方B右肾上腺呈三角形,位于右肾上极内上方,下腔静脉后方,膈肌脚前方C右肾上腺呈半月形,位于右肾上极内上方,下腔静脉后方,膈肌脚后方 D 右肾上腺呈半月形,位于右肾上极内前方,下腔静脉后方,膈肌脚后方 E 右肾上腺呈三角形,位于右肾上极内上方,下腔静脉外侧,膈肌脚后方 2 左肾上腺解剖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最确切(C) A 左肾上腺呈三角形,位于左肾上极内侧前方,胰尾后上方,腹主动脉外侧B左肾上腺呈半月形,位于左肾上极内上方,胰尾后上方,腹主动脉外侧C左肾上腺呈半月形,位于左肾上极内侧前方,胰尾后上方,腹主动脉外侧 D 左肾上腺呈三角形,位于左肾上极内侧前方,胰尾后上方,腹主动脉后方E左肾上腺呈半月形,位于左肾上极内侧前方,胰尾后上方,腹主动脉后方 3以下肾上腺皮质组织学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 A球状带 B 束状带C网状带D交感神经节细胞 E A+B+C 4下列肾上腺疾病中,哪一项是肾上腺髓质病变(E) A库欣综合症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 无分泌作用的皮质腺瘤D艾迪生病E神经母细胞瘤 5下列正常肾上腺声像图,哪一项描述正确(E) A 正常肾上腺超声显示率左侧低于右侧B新生儿肾上腺约为肾的1/3大小C成人肾上腺约为肾的1/13大小D新生儿肾上腺部位表浅,周围缺乏脂肪,其检出率高于成人E以上描述均正确 6一患者,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和痤疮明显,超声检查发现右侧肾上腺区显示7cm的低回声区,分叶状,内回声不均匀。下列哪项诊断可能性大(C) A肾上腺皮质增生B皮质腺瘤C皮质腺癌D神经母细胞瘤E以上均对 7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主要症状是高血压,肌无力或麻痹,多尿B血压为持续性中等增高,用降压药疗效差C 血钾低,尿钾高,晚期出现多尿D腺瘤直径大都在1cm左右E血压升高,波动较明显,腺瘤直径>4cm 8下列哪一项不是肾上腺髓质病变(D) A嗜铬细胞瘤B神经母细胞瘤C节细胞神经瘤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E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母细胞瘤 9一3岁男孩,消瘦明显,右上腹饱满,触及巨大肿块,B超探及右上腹巨大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肝右叶向上推移,右肾下移至盆腔,可能是(C)

肾上腺的CT检查方法(一)

肾上腺的CT检查方法(一) 一肾上腺的生理功能 肾上腺虽是一个腺体,但其皮质和髓质从胚胎发生、细胞成分、分泌的激素以及调节机制上却是两个独立的内分泌腺,其生理功能主要通过其分泌的激素或介质发挥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隶属于类固醇激素,均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础,以四个环相连。这类激素包括球状带分泌的以11-去氧皮质酮为代表的盐皮质激素;由束状带分泌的以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由网状带分泌的雄激素和雌激素为代表的性激素。盐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具有强烈的储钠排钾作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动员脂肪,促进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等。肾上腺分泌的性激素量很少,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效应。雄激素促进性器官发育与男性第二特征的发育,参与物质代谢中的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代谢;雌激素不仅具有促进和维持女性生殖器官和副性征的生理作用,对于机体代谢、内分泌网状内皮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的生长和成熟、皮肤等各方面也有显著的影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儿童期以去甲肾上腺素为主,成人则以肾上腺素为主,其分泌受交感神经和ACTH及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管的紧张度和血压。二CT检查方法 与上腹部其他器官CT检查方法相似。检查前20~30min口服1%~2%的泛影葡胺500~800ml,以充盈空腔器官,其中200~300ml如能在临检前口服效果更好。由于肾上腺器官受呼吸运动的影响较大,应在检查前和检查当中指导患者平静呼吸和屏气,以减少呼吸运动的影响。检查前一般不需要使用其他药物,但对于需做增强检查的患者,应给予地塞米松5mg口服,并应做碘过敏试验。应当提出的是在怀疑有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诱发高血压危象的药物。 CT扫描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以剑突为解剖标志,先扫定位像,在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通常扫描上界定在第11胸锥下缘,下界定在第1~2腰锥之间,应包括双侧肾上极,最好至肾门。扫描层厚和间距一般在3~5mm,在怀疑有醛固酮增多症时,扫描层厚可为2~3mm 无间隔或重叠扫描,扫描窗宽为300—500,窗位为10~50,当发现病变较大时,可调整扫描层厚和间隔达8~10mm。当怀疑有异位嗜铬细胞瘤时,除可增加扫描厚度及间隔外,同时需加大扫描范围,甚至全腹部扫描。

肾上腺的超声扫查方法

肾上腺的超声扫查方法 文章发出后,北医三院的葛辉玉教授有一些补充意见,我觉得非常好,就请她专门写篇文章,葛辉玉教授欣然应允,趁着春节休假的时候写就这篇长文。感谢葛辉玉教授的支持。肾上腺的超声扫查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葛辉玉一、肾上腺解剖要点:1.肾上腺毗邻关系:1)右侧肾上腺一般位于右肾上极的前内上方,前外侧为右肝后叶,前内侧为下腔静脉,后方为膈肌脚(图1)。图1 超声显示右侧肾上腺(黄色箭头)位于肝右叶(RL)后方、下腔静脉(IVC)外侧、膈肌脚(白色箭头)前面2)左侧肾上腺一般位于左肾上极的前内侧。前方毗邻胰腺体尾部交界区及脾动静脉,后外侧为左肾上极,内侧为腹主动脉及左侧膈肌脚(图2)。图2 超声显示左侧肾上腺(两个十字光标之间)位于胰腺(P)和脾静脉(SPV)的后方、腹主动脉(AO)及膈肌脚(黄色箭头)的外侧、左肾上极(LK)的前内侧,IVC为下腔静脉2.肾上腺分部:一般分为内侧肢、外侧肢、体部(图3)。 图3 肾上腺一般分为内侧肢(白色箭头)、外侧肢(黄色 箭头)、体部(三角形)3. 肾上腺形态:双侧肾上腺在各个层面可以有不同形态。一般呈“人”字形或“Y”字形(图4)。声像图上,右侧一般为横置、口冲外(图5),左侧一般为倒置、

口冲下(图6)。图4 模式图显示右侧肾上腺多呈“人”字形,左侧肾上腺多呈“Y”字形图5 超声显示右侧肾上腺呈横置“Y”字形,口冲外 图6 超声显示左侧肾上腺呈倒置“Y”字形,口冲下4. 肾 上腺大小:因肾上腺长度和宽度变异较大,一般不宜作为测量指标。对于正常肾上腺的厚度,无论内侧肢、外侧肢,还是体部,厚度均小于同侧膈肌脚。由体部到内侧肢、外侧肢的边缘厚度一般较均匀且逐渐变细,不可有局灶结节样增厚。目前尚无有关肾上腺实质弥漫增生厚度的具体定量诊断标准。一般CT上内、外侧肢的厚度<5mm(正常约2-3mm)。 二、肾上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图7)。图7 CT显示双侧肾上腺(黄色箭头) 三、肾上腺的超声扫查:一般来说,超声扫查右侧肾上腺较左侧容易,主要是因为右侧肾上腺多数位于右肾上极的上方、内侧以及肝脏的后方,因此可轻松利用肝脏作为透声窗清晰显示右侧肾上腺。左侧肾上腺一般位于左肾上极的腹侧(前方)及内侧,因位置深在、受肠气干扰严重以及缺乏良好的透声窗,扫查较右侧明显困难。虽然Marchal 等报道成人肾上腺检出率分别为92% (右侧)、71%(左侧),但由于超 声所受干扰因素较多且技术依赖性强,导致超声对肾上腺的显示不够清晰、完整、全面、客观,因此超声并不是肾上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式,而在通常的报告提示中,超声只需

肾上腺

一、肾上腺腺瘤的影像诊断: 1. CT平扫像上如发现单侧肾上腺肿大,圆或椭圆形,边缘锐利、清晰,密度均匀,直径大小约2-3cm;如系体检偶然发现,临床无症状,应考虑以下可能: 1).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nonfunctional adrenal cortical adenoma)。在尸检肾上腺良性腺瘤的发病率为3%。近年随CT、MR的广范应用,可达9%。腺瘤发现时多较小,在CT像上可清晰显示。除了上述征象分析之外,CT值的测定为近年对本病常用诊断方法。据Szolar报告平扫CT值如以11±15HU为诊断阈值,诊断敏感率为55%,特异率为100%。如以18为阈值其诊断敏感率为82%,特异率为95%。非腺瘤的CT诊断阈值多在37±12HU,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腺瘤诊断一般可不用增强方法。最近又有人报告用CT动态延迟扫描方法,可鉴别个别困难病例。方法是在注射对比剂后30s、60s、3min、10min及30分min进行延迟扫描。结果:良性腺瘤在对比剂注入的早期(30s)为35±19HU,转移瘤CT值平均高于67±20HU。60及90sCT值均大于腺瘤;最明显差异在延迟3min以后,腺瘤CT值低于30HU而恶性肿瘤CT值在60HU以上。诊断腺瘤的敏感率为92%,特异性为95%。必须指出,不同CT机,不同扫描条件平均CT值不同(稍有差异),必须结合个人所使用的CT机,固定条件进行测定。不同条件之间可能有些差异。 2).功能性皮质腺瘤(functional adrenal cortical adenoma)从CT征象分析与无功能性相同。结合临床多产生肾上腺功能亢进症状。其中常见者为醛固酮增多症(Conn综合征)。临床症状主要为高血压及肌无力。尿钾升高(>40mmol/24小时),血钾下降(<3.5mmol/L),瘤体一般较小,很少大于3cm。 库欣综合征腺瘤分泌过多皮质醇,临床症状为肥胖、多毛、肢体出现紫色纹理,女性月经紊乱。一般血液皮质醇必须连续测定三个血样均升高方能肯定诊断。CT的作用不仅协助确诊肿瘤位置、大小及病理性质,并可鉴别良性腺瘤或皮癌。 2. MR应用以来,对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起到特殊作用。MRT1像可迅速对肾上腺肿瘤进行定位。SE的T2WI也可较好的显示瘤体。但肿瘤信号基本与正常肾上腺相同。MR三维上窕箍杀焕 枚灾琢龅淖既范ㄎ弧 R血管成像可观察肿瘤周围血管被侵情况。MR化学位移成像是近年应用的鉴别腺瘤与非腺瘤的重要方法。因为在中、高磁场情况下,水质运动比类脂质块。在常规MR扫描像上,常可见水与脂肪界面的化学位移伪影。用肿瘤最大层面进行单层化学位移同相位(或称正相位)和反相位成像可对腺瘤与非腺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是TR:100ms,同相位成像TE:4.2ms,反相位成像TE:2.5ms,翻转角90,层厚10mm,FOV35cm×35cm,反相位时,信号强度互相干扰而肿瘤信号下降,成为黑色。此法已被国内、外用做鉴别腺瘤与非腺瘤的手段。 二,肾上腺非腺瘤的影像诊断 1. 转移瘤:非腺瘤中比较常见的肿瘤,占肾上腺肿瘤第四位。CT所见,转移瘤在早期瘤体较小时与腺瘤相似,多为圆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致密阴影。CT平扫CT值在30HU以上,可与腺瘤相鉴别。个别病例可用上述CT延迟扫描方法或MR化学位移反时相成像进行鉴别。转移瘤生长较大时(直径>5cm),外形变得不规整,密度不均匀,具有恶性肿瘤征象,如同时有原发恶性肿瘤(肺癌或乳癌等),不难诊断。 2.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本病发病时,肿瘤较大,直径3-10cm,密度均匀,外形清晰。由于血液供应丰富,平扫CT值在35-45HU之间。注射对比剂后30sCT值升到50-60HU之间。60秒可达100HU。延迟扫描30分钟后仍在60-70HU,明显高于腺瘤。本病发生部位有10%病人为双侧同时发生。约有10%病人发生在肾上腺以外部位(如后腹膜腔,纵隔等处)。少部分病者可发生恶性变,出现恶性肿瘤指征。大部分病人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如阵发高血压,心悸等)及血、尿儿茶酚胺升高已明确诊断,病人送到放射科多要求明确肿瘤部位、排除是否有肾外病灶及恶性变,做手术前准备。个别病例为了与腺瘤相鉴别可用MR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作用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作用 大家肯定都知道激素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人体如果缺乏了激素,那么容易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重视自己的激素。肾上腺激素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激素。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对于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作用。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是肾上腺髓质的 主要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phenylethanolamine N-methyl transferase,PNMT)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 形成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一般作用使心脏收缩力上升;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缩小。在药物上,肾上腺素在心脏停止时用来刺激心脏,或是哮喘时扩张气管。 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甾体类激素,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皮质激素”主要功能是调节动物体内的水盐代谢和糖代谢。在各种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从肾上腺皮质中可提取出数十种甾醇类结晶。皮质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一般与血中特异的蛋白质——皮质激素运载蛋白形成可逆的非共价键复合物,使激素免受

破坏,并可调节血中游离甾体的浓度,从而调控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的有效浓度。根据目前通行的假说,进入细胞的皮质激素也如其他甾体激素一样,与细胞内特异受体相结合,经激活后结合细胞核,影响染色质的转录作用,诱导新的蛋白质合成,表现为细胞功能的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切去肾上腺皮质的动物或患严重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性疾病(如阿迪森氏症)的患者均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迅速消瘦、无力、低代谢率、低体温、低血压、血液变浓、肾功能衰竭,如不加治疗,可危及生命。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和腺垂体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后者又以肾上腺皮质为靶腺,促使肾上腺皮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同时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过高,又可反馈性抑制其合成及释放,并减低腺垂体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性。 本品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产生强烈快速而短暂的兴奋α和β型效应,对心脏β1-受体的兴奋,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作用于骨骼肌β2- 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减低舒张压。兴奋β2-受体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对α-受体兴奋,可使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收缩。临床主要用于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也可治疗荨麻疹、枯草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中最常见的是艾迪生(Addison)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测定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线索,但确诊依赖特殊的实验室和影像检查。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治疗包括肾上腺危象时的紧急治疗和平时的激素替代治疗,以及病因治疗。 1病因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常见病因为肾上腺结核或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少见的病因包括深部真菌感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恶性肿瘤、肾上腺广泛出血、手术切除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及POEMS病等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最常见于长期应用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也可继发于下丘脑-垂体疾病,如鞍区肿瘤、自身免疫性垂体炎外伤、手术切除、产后大出血引起垂体大面积梗死坏死,即希恩综合征等。 2临床表现 1.慢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 慢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发病隐匿,病情逐渐加重。各种临床表现在很多慢性病都可见到,因此诊断较难。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具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如逐渐加重的全身不适、无精打采、乏力、倦怠、食欲减退恶心、体重减轻、头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 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是慢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特征性的表现。色素为棕褐色,有光泽不高出皮面,色素沉着分布是全身性的,但以暴露部位及易摩擦的部位更明显如脸部、手部、掌纹、乳晕、甲床、足背、瘢痕和束腰带的部位;在色素沉着的皮肤常常间有白斑点。 齿龈、舌表面和颊黏膜也常常有明显的色素沉着。有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内分泌和非内分泌疾病在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 症患者的肤色比较苍白。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有甲状腺和性腺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表现为怕冷、便秘、闭经、腋毛和阴毛稀少、性欲下降、阳痿;在青少年患者常表现生长延缓和青春期延迟下丘脑或垂体占位可有头痛、尿崩症、视力下降和视野缺陷。 3.急性肾上腺皮质危象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出现危象时病情危重:大多患者有发热,有的体温可达40℃以上,很可能有感染,而肾上腺危象本身也可发热;有严重低血压,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伴有心动过速,四肢厥冷、发绀和虚脱;患者极度虚弱无力,萎靡淡漠和嗜睡;也可表现烦躁不安和谵妄惊厥甚至昏迷;消化道症状常常比较突出,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腹痛常伴有深压痛和反跳痛而被误诊为急腹症,但常常缺乏特异性定位体征,肾上腺出血患者还可有腹胁肋部和胸背部疼痛,血红蛋白的快速下降。

生理学 肾上腺

第四节肾上腺 肾上腺由在结构与功能上完全不 同的髓质与皮质组成。它们构成了两个 独立的内分泌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类 固醇激素,其作用广泛,主要参与机体物 质代谢的调节,就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 需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儿茶酚 胺(CA),它们与交感神经构成功能系统 共同发挥作用。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 图11-7 肾上腺示意图 束状带与网状带。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 质激素,主要就是醛固酮,参与机体水盐代谢调节;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就是皮质醇(氢化可的松),在物质代谢调节及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网状带细胞分泌性激素,如脱氢表雄酮(DEHA)与雌二醇。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原料就是胆固醇,主要来自血液。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对糖代谢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就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它主要通过加速肝糖原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与利用,而使血糖升高。因此,糖皮质激素缺乏时,可能会导致低血糖;而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引起血糖升高。有时血糖增加的程度足以引起尿糖,称为肾上腺糖尿病。 (2)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能促使除肝脏以外的全身其她组织细胞内蛋白质减少,并促进组织蛋白质分解。因此,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出现肌肉消瘦、骨质疏松、皮肤变薄、伤口愈合延迟。 (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在体内的氧化过程,有利于糖异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可使体内脂肪发生重新分布,主要沉积在面(满月脸)、颈、躯干(水牛背)与腹部,而四肢脂肪分解较强,储存减少,形成"向心性肥胖"。 (4)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大全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肾上腺无功能腺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上腺无功能腺瘤(ICD-10:D35.0除外E05.8,E07.0,E16-E13,E34) 行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ICD-9-CM-3:07.2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肾上腺功能相关的内分泌检查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据《200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和《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 1.适合行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35.0除外E05.8,E07.0,

E16-E13,E34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 (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血型、凝血功能、肾上腺功能相关的内分泌检查。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5)相关影像学检查。 (6)肾上腺功能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葡萄糖测定、血气分析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联合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