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

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

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
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观察了解透镜及其分类,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⑵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⑶知道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概念

⑷学会画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殊光线及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探讨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分析和作图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⑵进一步体会凸、凹透镜结构与凸、凹透镜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并激发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凸、凹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三、教学器材准备

凸、凹透镜组、光源、放大镜、近视镜、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内容,提问:为什么可乐瓶会炸裂?

2.新课讲授

【想一想】1、生活中你遇到过、使用过透镜吗?

2、不同的透镜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3、用手摸一摸放大镜和近视眼镜各处的厚薄,感觉一下有什么区别?透过放大

镜、近视眼镜看书本上的文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1.放大镜、近视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2.由透明材料(玻璃、塑料、水晶等)制成的两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

另一面是是平面的透明体叫做透镜。

3、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用凸透镜

看书本上的文字,字变大;用凹透镜看文字,字变小。

【活动一】初步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要求:1、用一条激光从不同角度射向凸透镜,观察折射情况并绘制出光路图

2、每小组绘制3-4组相应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

请小组同学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老师引导学生对各种光线进行分析和汇总:

1、过凸透镜中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指出凸透镜中心--------光心

2、介绍主光轴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有两个)

4、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

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活动二】进一步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1、找焦点、测焦距

2、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将会?

学生完善光路图,根据实验现象绘出三类特殊光线的光路图

【活动三】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1、用光源(强光手电筒)对着放大镜照射,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凸透镜或者纸,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凸透镜焦距不同,是由于凸透镜的曲度不同。

2、换用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

引出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与凸透镜不同

【活动四】探究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将?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

3、延长线通过对侧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

请小组同学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老师引导学生对各种光线进行分析和汇总

1、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延长线将会聚于虚焦点

4、延长线通过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

学生练习完成凹透镜的光路图

【想一想】

1、你能用冰块在太阳下取火吗?

2、给你一个透镜,你能用哪些方法去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请学生归纳总结今天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

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物理教案

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物理教案 Physics teaching plan of convex lens imaging teaching design

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物理教案 前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的种类。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复习:筷子斜插入透明玻璃杯的水中时,为何从侧面看筷子变弯折? 生: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2.故事引入:同学们听说过用冰取火的故事吗?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并非讹传,这一创举发生在一千多年前。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消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鞍山市汤岗子学校王久环 一、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测量。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 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课题:透镜(课时一) 学科: 物理备课人:黄琼萍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_ 课型:新授使用者:__________ 总_2_课时,第课时 一、预习引导,明确目标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2.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学会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眼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这些光学仪器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与透镜相关的知识,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学有所获!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一)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在你的桌面上有两种透镜,这两种透镜有什么区别?请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方法一: “摸”:请大家用手摸一摸,感受两个透镜镜片各部分厚薄上有什么特点? 方法二: “看”: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 填一填:中间__________ 边缘 ________ 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____________ 边缘 _______ 的透镜叫凹透镜。 (二)主光轴和光心: 学习课本9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下图中方框内标出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 ______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_____ 。 光心的特殊意义: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分配任务,合作探究 (一)演示实验一一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1.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2.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凹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特别提醒:会聚一一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展示自我:下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A. a B. b、d C. c D. a、b、c、d (二)焦点和焦距: 1.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 ,用 _____ 表示。 (2)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 表示。 2.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 _________ ,用_______ 表示。(2)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 表示。 特别提醒:(1)实焦点、虚焦点; (2)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镜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凸透镜可能焦距不同。 想一想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请你根据下列问题提示进行相应操作,并测出你手中凸透镜的焦距: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应该使用什么光进行实验测量? 2.怎样去找凸透镜的焦点? 3.怎样测量焦距? 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_______ 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 [生甲]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生乙]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 [生丙]什么情况下用光屏能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 [生丁]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 [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这样非常好,既然提出问题,我们就要解决它.现在,我们就根据上节学的知识大胆猜测,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解决. 二、新课教学

九年级物理:照相机教案之一(示范文本)

初中物理标准教材 九年级物理:照相机教案之一 (示范文本) Learning physics well can also cultivate your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learning physics well can make you live a better life.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九年级物理:照相机教案之一(示范文本)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 (三)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照相机.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 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在直线中间某一位置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及二倍焦距处P.如课本图6一16.按课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2.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3.探究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师:我手里有个照相机,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请举手!请你给一位同学先拍一张全身像、再拍一张较大的半身像。其他同学观察照相机和被照同学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师:这两张照片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刚才拍照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引起的? 生:被照的同学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再做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较大的凸透镜,先靠近课本看书上的字,再伸直手臂看大屏幕,观察两次成像情况。 (学生实验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这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实验时凸透镜两次成像不同,可能是由于什么条件不同造成的? 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二)进行新课 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板书:【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种类及其对光线的作用.,三种特殊光线的光路图。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3、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复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是问题的能力。. 2.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复习。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给学生发放课前复习提纲,让学生提前回家将知识梳理归纳,复习回顾。 2、让学生将知识内容四个板块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自己将知识提纲充完整,还可以到将黑板上的内容写得不全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3、让学生将不同板块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回顾。 二、教师指导与学生练习:对于不同板块的内容,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补充,给予适当的对应练习。 1、认识透镜 学生讲解:透镜的种类及对光线的作用。 教师补充:①、提问判别透镜种类的方法,学生总结。

②引导学生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共三种,后两种引导学生得出。 2、三种特殊光线的光路图。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并总结凸、凹透镜的特殊光线的光路图的区别。 传播方向不改变。 ⑴学生总结过后,老师对规律进一步将强理解、记忆,分析形成口诀。

⑵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移动蜡烛分析像的变化与物距的 关系。 形成口诀: 2012-2-7蜡烛焰、凸透镜(f=10cm)、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的像4、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蜡烛在1倍焦距以内时,又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再观察像的特点。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5.1透镜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案课题第五章一透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 方法 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学具教师:凸、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学生:凸透镜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展示透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与透镜有关的内容,老师现在手 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代表利用投 设计课前做一做 1检查学生以前

课题里拿的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 或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我 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 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球面透 镜只是透镜中的一种,例如散光 眼眼镜的镜片就是柱面镜。光透 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 什么规律没有?今天让我们一 起来研究透镜。 影展示课前做一 做1的光路。 有学生试图回答 比一比谁是小侦 探。 学的知识的掌握 程度,并为本节 课知识作铺垫 设计课前做一做 2激发学生对本 节课的学习热情 明确本节课任 务,让学生心中 有数。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一)透镜的种类 [活动1] 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 桌子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 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 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 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 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指导学生把凸透镜凹透镜的定 义在教材上画出来。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 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 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 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 缘的薄厚。 指导学生练习区分凸透镜、凹透 学生垫面巾纸摸 透镜。 学生边实验边思 考问题。 小组交流,请一位 学生回答问题。学 生说出两个透镜 中间和边缘的薄 厚上的不同,一块 透镜中间厚,边缘 薄;一块透镜中间 薄,边缘厚。 学生在教材圈画 凸透镜凹透镜的 定义。 此环节重点突出 凸透镜、凹透镜 在薄厚上的不同 通过小组交流、 讨论,培养学生 相互合作学习的 能力。 教材上有的定义 直接在教材上画 出,发挥了教材 的作用的同时节 约了记笔记的时 间。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理解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相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活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教法分析】 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水平与设计实验的水平,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实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水平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实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实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案

4.4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知识点梳理: 2.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来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来表示。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左右各有一个。焦距没有实虚之分,一个透镜只有一个固定的焦距。由折射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由焦点上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平行光源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6. 凸透镜成像规律: 将物体(一般来说用的是烛焰)、凸透镜(焦距f已知)、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并将凸透镜固定在某一位置,如40厘米处。然后在标尺上标出两个焦点的位置和两个二倍焦距处。将烛焰放在某一位置后,算出它到凸透镜的距离(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用字母u来表示),然后去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字母v来表示。让烛焰从远处一点点靠近凸透镜,即不断的减小u,看一下像的性质及其像距。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间的最小距离是4f (3)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2f (5)当uv时,必定是缩小实像;u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的核心内容──凸透镜成像的必备知识,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本节也是光的折射的应用实例,因此本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

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光的会聚、发散。 三、教学策略由日常生活中和现象引入,对透镜的认识由外观到其特征概念,从对光线的一般偏折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到三条特殊光线,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学中不应只是从理论加以介绍,特别重视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各种术语名词和偏折规律。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并学会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本节教法以实验法为主,讲授法和讨论法为辅,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判断透镜种类的两种方法和三条特殊的光线,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四、教学资准备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镜子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在大家仔细观察平面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学生: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师: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有一共同的光学元件,是什么? 生:凸透镜。 师:同样是凸透镜,它们的成像情况相同吗? 生:不同。并回答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情况。 师:那么,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假设

师:猜想要有依据。我们使用照相机时镜头离拍摄物体相对较远,使用投影仪时镜头离文字图片较近,而使用放大镜是放大镜离物体更近,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讨论一下考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小组讨论回答,物距、像距 3.设计实验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说的这些因素对不对呢? 生:实验验证。 师:我先介绍一下实验台上的器材,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具座(带有刻度尺) 根据桌上的器材各小组商量出一个实验方案来。 生:小组讨论,上台展示其实验方案。 师:点拨实验方案。 (哪是物距呢?哪是像距呢?是不是在光屏上得到像后,记录下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做完这一次实验就行了呢?为了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可以取不同的物距多做几次,具体情况可参照你们报告单上的实验记录表格进行。) 4.进行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调整烛焰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2)必须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师:这是实验时大家必须注意的。第一条,为什么要求在同一高度呢?这样可以保证像能成在光屏上。第二条,只有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光屏所在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凸透镜焦距f=10cm

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2.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好奇的问题,具有进行假设和设计实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的能力。但对有难度的问题想不清时,往往会有挫折感,没有耐心去全面细致的分析,甚至会对问题选择放弃,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本章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明确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焦距、实像和虚像等基本的物理概念,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通过上节课“生活中透镜”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本课存在的困难是学生如何顺利完成探究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理解和应用得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探究目的出发,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指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帮学生细化实验步骤,使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探究全过程,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教法分析 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观察、分析、归纳、交流的教学方法。采取小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透镜》教学设计

《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 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瓶口上部)、蚊香、火柴、激光灯、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

生甲: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乙: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过渡 实验 师生总结: 改进实验, 使现象更加 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 vex le ns),中间薄, 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 cave lens )。(板书) 师: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生:①③⑤是凸透镜,②④⑥是凹透镜。 明显。 在实验的基 础上概括总 结。 过渡 实验 多媒体辅助 教学 学生活动: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 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让学生鉴别它们是什么 透镜? 学生鉴别后回答: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 是凹透镜。 自然过渡 师:关于透镜,有两个名词必须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和 把活动带下 课堂,培养 实践能力和 总结物理规 律的能力。 光心,它们是进一步研究透镜的基础。 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师:透镜是会透光的镜子。那么,透镜对光到底有什么特 殊的作用呢? 探究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实验一:分别将一凸透镜和凹透镜正对着平行光, 再把一 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瓶中放置 点燃的香头,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自制的平行激光 垂直射入烟室,然后在中间分别放入凸透镜和凹透镜, 观 教学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教案示例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与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瞧,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就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瞧清楚它们,所成的像就是正立、放大的。

您们知道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下能用光屏能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 瞧来,凸透镜真就是一个神秘,而又本事很大的东西,现在,们就根据上节学的知识大胆猜测,然后通过实验与探究活动来进一步认识凸透镜。 二、新课学习 (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大家想一想、大胆的猜一猜。 2、猜想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与提示,做出尽量合理的猜测。教师将有价值的猜测记录在黑板上,便于分析整理。 3、设计实验 同学们猜想得很好,现在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上面的猜想就是否正确。学生们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 4、进行实验 (1)测凸透镜的焦距 大家想一想怎样测得一个凸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也可以让凸透镜离灯光 5 m以外,找亮点,测定出凸透镜的焦距。 现在测凸透镜的焦距、 (2)开始进行探究实验 方案一: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与2倍焦距的位置。

初中物理_第1节 透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师一优课”《透镜》课后反思 2016年12月3日上午,高新区教研室的物理教研员庄英莉老师带领高新区物理组的全体青年教师在东明学校进行了观课议课活动,第一节我先介绍了《透镜》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点和困惑,然后庄老师对参加活动的老师进行了分组,布置了相应的观课任务;第二节到8.6班对我执教的新授课《透镜》进行了观课;第三节参加活动的老师又分组将观课过程中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第四节由我先反思这节课的亮点和不足,然后各组的代表将观课的数据和分析进行了反馈。通过听取各位老师的观课数据分析以及庄老师的点评,我收获非常大。下面我对自己上的这节课进行反思: 一、亮点: 1、学习目标的设置合理和目标达成度较高。 本节课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提高通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识别不同事物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 (3)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会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及知道透镜对光的作用。 难点: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能够仅仅围绕着本节的重难点,设计各种活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区分透镜环节,我设计的活动是给学生提供四个不同的透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自学课文90-91页内容等方式,试着将你小组实验桌上的透镜分类,说出不同透镜各自的特点。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让三个小组板书,然后针对板书,让其他组的学生补充交流自己的区分方法说出看到的现象,教师再进一步引导提出问题:你们是从哪几个角度将透镜分为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让学生知道可以分别从外形、对光的作用以及成像的角度对透镜进行区分,从而提高学生通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识别不同事物的能力。最后教师归纳板书区分透镜的方法。从教学活动的实施来看,这一目标已经达成,其中通过外形区分透镜这一方法,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

人教版初中物理《透镜(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海尔兄弟”动画“冰透镜向日取火”的实况录像,结合配音资料,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透镜”,并介绍透镜的概念。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 1. 分析课本90 页图5.1-1,结合所给 的透镜和第二自然段,观察透镜,说

出每种透镜的形状特点。【学生实验1】感受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及边缘的厚与薄,使学生 悟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定义。 练一练: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 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2. 分析课本91 页图5.1-2,自己归纳出什么是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 探究实验一:观察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并得出结论。 想想做做:探究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探究实验二: 1.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如何传播?认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2.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如何传播?认识凹透镜的焦点、焦距。 三.小组合作探究 (一)学生到有阳光的地方,分小组动手做实验:仔细观察、记录、分析。 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前后移动白纸,你在白纸上看到什么?,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拿一个凹透镜(或近视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你在白纸上看到什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doc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教具学具: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导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一)思维启动: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竖直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 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 3. 制定计划(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 的、、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3)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

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5. 数据收集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 性质像距v/cm虚实大小正倒6.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点是成实像和虚 像的分界点(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成实像时,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3)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34 2018-06-02 学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

“凸透镜成像实验”教案

20XX年周棚中心校暑期备课教案 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校周棚中学备课者刘顶宝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教材简析 《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内容是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准备和铺垫,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获得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感性认识,对下一节的学生学习和本章内容的掌握都有很好的帮助,因此,这节内容的教学很关键也是很重要。 学情简析 生活中的透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学生对本节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并不陌生,照相机、放大镜这些工具学生都接触过,因此,这节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太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特征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光屏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相机、放大镜,让学生分别观察它们的镜头,然后问,它们的镜头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用它们成像时有什么样的区别?(学生讨论、交流)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二、教授新课 1、照相机 请一位会操作照相机的同学用相机给窗外的景物照相,并提问该同学,你从取景框里看到的像有什么特点?(学生操作并回答。) 老师接着提问:生活中的相机我们不便打开,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课桌上的放大镜做一个照相机的模型,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做一个模型照相机,并试着用它照窗外的景物。(学生用大约7分钟时间做),观察时请注意,半透明纸上的像是不是头朝下的倒像?像与景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