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写出下列句子类型、熟记句式特点并自我翻译

一、(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

4、斯固百世之遇也。

这实在是百世的际遇啊。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就是现在叠加着躺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6、此人力士。

这个人是大力士。

7、燕王,吾所立

燕王是我扶持的。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我是在市井中操刀的屠夫。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我作为赵国的将领,有攻取城池在野外打仗的功劳。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现在他们正好是刀和菜板,我们是鱼和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这时以大中丞的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心腹。

12、梁父即楚将项燕。

梁父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的景观啊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询问他们现在是哪个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别说魏朝和晋朝了。

15、巨是凡人。

吴巨是个平庸的人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一同共事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子。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您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二、(被动句)

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这五个人是被义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常常被一些博学多才的行家所嘲笑。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忠信却被怀疑,对国忠诚却被诬陷,能没有怨恨吗?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于是被猾胥上报充当里正的徭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有这样的威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震慑住。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不能让整个吴国的土地和百姓都被别人操纵。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有人推举他当孝廉他不就职,屡次被三公官署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屈原痛恨君王不能听到忠臣的劝诫,让谄媚奉承的话遮蔽了明理,歪邪之人陷害公正之人,朝廷之中不能容纳刚正清廉的臣子。

三、(倒装句)

(一)(主谓倒置)

1、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2、贤哉回也!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二)(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计策没有定下来,寻求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有多事的少年,驯养了一只虫促织。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强劲的筋骨。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敲打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啊。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阉党之乱中,做了大官却不改变志向的人,这么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

(三)(宾语前置)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不欺骗你,你也不欺骗我。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人,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怕不能了解别人啊。

3、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例如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效果呢?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这说的就是先生您吧。

6、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只担心他生病。

7、唯余马首是瞻。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来决定进退)

8、唯你是问。

只拿你问话。

9、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10、沛公安在?

沛公在哪里?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思想纯洁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因此后世没有流传下来。

14、夜以继日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我的门客蔺相如制止我说:您凭什么了解燕王?(四)(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从蓼蓝中提取,却比蓼蓝更青。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李姓家的孩子李蟠,不被现在风气所约束,向我学习。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

让支撑房屋的柱子比南山的农田还多

四、(省略句)

1、( 省主语)

触草木,尽死。

(毒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枯死了。

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渐渐低落,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3、(省介词宾语)

竖子不足与谋。

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商量大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4、( 省介词)

今以钟磬置水中。

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我和将军您合力攻打秦国,您在黄河南面作战,我在黄河北面作战。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文言句式翻译练习——高中高考文言文专项复习总结

古汉语固定格式语段练习 1. 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或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 济水北岸的一个商人,渡河,他的船沉没了,漂到了水中一个小岛上,在那里大声呼喊着。有一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往去救他,还没到,他急切地呼喊到:“我,是济水边上最有钱的人,如果能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打鱼的人用船把他送到了岸上,他却只给了十两金子。打鱼的人说:“先前答应给一百两金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金子,恐怕不可以吧?”商人说:“你,一个打鱼的人,一天的收获能有多少?一下子得到十两金子,还是不满足吗?”打鱼的人沮丧地离去了。又有一天,商人沿着吕梁山向下游去,船撞到了礁石上,又沉没了。而那个打鱼的人又在那里,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打鱼的说:“这是答应给酬金却不按数酬付的人。”于是站在那里观看,商人被水淹没了。 2.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之外,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也。?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史记·孙武吴起列传》。 译文 魏国设立国相,让田文作国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允许我跟您论一下功劳,怎么样?”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兵乐于为国效命,敌对的国家不敢谋犯,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又说:“治理百官,使万民亲近,使府库充实,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又说:“守卫西河,秦兵不敢向东进犯,韩国和赵国像对待宾客一样顺从,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接着说:“这三方面,您都处在我的下面,可是位子却在我的上面,为什么?”田文说:“国君年少,国家混乱,大臣们不服从,百姓们不信任,正在这个时候,(国君)把国事嘱托给了您呢?还是嘱托给了我呢?”吴起默然了很久,才说:“(国君)把国事嘱托给了您。”田文说:“这就是我的位子处在您的上面的原因啊!”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3.晋侯复假道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 晋国的国君又一次向虞国的国君借道来讨伐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然跟着灭亡。晋国的气焰不可助长,对于敌寇不可疏忽。一次

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 完全详解汇编 【汇编说明】: [本系列对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和试题详解详析进行了重新校对和整理分类,主要目的在于给处于繁忙和超负荷工作的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复习和教学提供一些方便。但难免有错,在此请谅解] 三、(9分,每小题3分)(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①。又,敦煌俗,妇女作裙,孪缩②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③。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④: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吏往,皆如言。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⑤,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 (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 [注]①加五:增加五成。②挛缩:褶皱。③不赀:不计其数④区处:分别处理。 ⑤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⑥醯醢(xīhǎ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关键。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需要。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询问。 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资:资财。 【答案】:D(【解析】"资",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徐闻实中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画出下面句子的主谓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定:( ) 状:《》补:〈〉)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3、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4、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5、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导入: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格式写三个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018全国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 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知识梳理】 一、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②刘豫州王室之胄。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④秦,虎狼之国。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⑤梁文即楚将项燕。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略讲)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略讲)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被动的“于”字句 例: 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表被动的“见”字句或“见……于……”结构 例: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辨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句式练习 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被动句 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倒装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宾语前置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 10、沛***** 在?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 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介宾短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省略句 1、省主语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竖子不足与谋。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今以钟磬置水中。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

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1)

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 【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训练 古诗文阅读 理解文言文句式及翻译文中的句子 人教版

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上不乐,从容问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若太子。”太子入问疾,上使太子齰痈。太子齰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通尝为上齰之,太子惭,由是心恨通。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译文: 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列子·说符篇》 译文: 三、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译文: 四、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发《欧阳公事迹》 译文: 五、阅读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译为“有个……的人”。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2、“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译为“所以(因此)……”。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 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 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救赵孰与勿救? “孰与”此式表示比较和选择。译为“与……比,哪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0、“何……之有” 此式系“有何……”的倒装,借助“之”字把宾语提到前面。可以译为“有什么……呢?”例如:《公输》:“宋何罪之有?” 11、“无乃……乎” 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加以推测(商榷)。译为“恐怕(只怕)……吧”。例如《崤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2、“不亦……乎” 此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为“不也是……吗”或“岂不是……吗”。如《卖油翁》:“吾射不亦精乎?” 13、“得无……乎(耶)” 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译为“恐怕……吧”或“莫非……

202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分类汇编

202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分类汇编 (安徽卷) 三、(9分,每小题3分) 古文阅读选用的材料是明代许獬的《古砚说》。这是一篇因事说理的散文,考查的内容分别是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句子、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这类文章考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见过多次,但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则是在分省命题后才有的。材料看似有难度,其实很容易读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 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 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古文翻译表达题要求: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doc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写出下列句子类型、熟记句式特点并自我翻译 一、(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 4、斯固百世之遇也。 这实在是百世的际遇啊。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就是现在叠加着躺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6、此人力士。 这个人是大力士。 7、燕王,吾所立 燕王是我扶持的。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我是在市井中操刀的屠夫。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我作为赵国的将领,有攻取城池在野外打仗的功劳。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现在他们正好是刀和菜板,我们是鱼和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这时以大中丞的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心腹。 12、梁父即楚将项燕。 梁父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的景观啊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询问他们现在是哪个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别说魏朝和晋朝了。 15、巨是凡人。 吴巨是个平庸的人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一同共事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子。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您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二、(被动句) 1、五人者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五个人是被义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常常被一些博学多才的行家所嘲笑。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忠信却被怀疑,对国忠诚却被诬陷,能没有怨恨吗?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于是被猾胥上报充当里正的徭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有这样的威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震慑住。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不能让整个吴国的土地和百姓都被别人操纵。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有人推举他当孝廉他不就职,屡次被三公官署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屈原痛恨君王不能听到忠臣的劝诫,让谄媚奉承的话遮蔽了明理,歪邪之人陷害公正之人,朝廷之中不能容纳刚正清廉的臣子。三、(倒装句) (一)(主谓倒置) 1、甚矣,汝之不惠 ! 你太不聪明了! 2、贤哉回也 !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二)(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计策没有定下来,寻求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有多事的少年,驯养了一只虫促织。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强劲的筋骨。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敲打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啊。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阉党之乱中,做了大官却不改变志向的人,这么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 (三)(宾语前置)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汇编

1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训练十一 (一)楚庄王谋事而当①,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②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释:①当,妥当。②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逮:及,达到。王:称王。足:意动用法,以己为足,认为……足够。莫之若:没有谁比得上他。 几:接近,几乎。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孔子布衣也,万乘②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注释:①廪丘,齐国地名。②万乘,指万乘大国的君主。致:招引。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辞(1):推辞。之:代词。辞(2):告辞。显:显扬,显耀。苟:苟且,不严肃,马虎。 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廪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廪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很难与他有同等的品行,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 (三)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比:副词,接连地。之:代“卖的是骏马”。还:通“环”,环绕。顾:回头看。 有个卖骏马的人(注意:定语后置),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骏马。(他)便前往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要卖掉它,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理我。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我愿意付给你一天卖马的钱。”伯乐便绕着圈看看马,假装要走了又回头看看马,一天那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 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 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 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 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 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 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 矣 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 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 何? ③君奚患 焉? 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 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 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 事 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 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 之。 ②太祖口貌如 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 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