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在当今社会,若要说到何种教育理论或是何种教育思潮最令世界震动,则无疑当数终身教育。

一、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证实了该理念在形成科学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释与严密论证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

几个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

——R.H.戴维(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第三种较具权威性的观点是由1972年起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的E.捷尔比提出的。捷尔比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E.捷尔比(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

这三种观点在表达和侧重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终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在这里,我们想引用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终身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终身教育这个概念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揭示,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1. 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

力。

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值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经济结构、过程及功能方面,甚至还影响到日常生活方式和普通家庭生活,使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就理所当然了。

2. 人们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要求的不断高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从衣食住行的窘境中解脱出来。电子器具的普及,也是人们可以摆脱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拖累,现代人也开始拥有更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外部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要实现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追求,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是难于达到的,只有依靠终身教育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

3. 人们要求对传统学校教育甚至教育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从而期望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自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学校在担负培养和塑造年轻一代的责任方面,起到了任何其他社会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自6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的矛盾、弊病也与日俱增。如儿童大量逃学现象、校园暴力、考试竞争的激化、以及学校因竞争造成的差别扩大和偏重学历造成的学校与社会严重脱节等等。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希望能从根本上对旧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提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教育开放的终身教育必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三、终身教育的特点

1. 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 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 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 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四、世界各国家终身教育的实践

终身教育理论确立以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努力把终身教育纳入规范化渠道,并以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改组、设计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试图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从家庭教育到企业教育的全面实施终身教育的终身教育大系统。

1. 制定终身教育的法规。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如日本在1988年设立了终身学习局,并于1990年颁布并实施《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美国则在联邦教育局内专设了终身教育局,并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法国国民议会在1971年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终身职业教育法》,而且还在1984年通过了新的《职业继续教育法》对一些问题作了补充规定。韩国则于八十年代初把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并开始实施终身教育政策。联邦德国、瑞典、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也针对终身教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

2. 把成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大体系中。1976年内罗毕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建议》,建

议提出:成人教育是包含在终身教育总体中的一部分;教育决不仅限于学校阶段,而应扩大到人生的各个方面,扩大到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各个领域。在这种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各国政府把成人教育看成推动终身教育进程的先导,高度重视成人教育,通过制定法律来保障成人教育的发展。1976年,挪威在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成人教育法,把成人教育视为终身学习体制的基础,促进了成人教育各领域间的协调合作。1982年韩国制定了社会(成人)教育法,提出了社会(成人)教育制度化。联邦德国1973年通过的教育计划把成人教育列为与普通教育的初、中、高等三种教育并列的第四种教育。许多国家为了保障成人教育的实施,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在入学条件上采取灵活的政策;带薪教育休假制度;经济援助;开设成人学分累计课程等。

3. 改变学校的封闭结构,向社会开放。改变学校的封闭结构,形成开放的弹性的教育结构,是各国推行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的实践。日本在1995年召开了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终身学习审议会”,会中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向社会敞开大门,广泛吸收在职成人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日本的成人大学已经被纳入大学计划,一些高级中学还举办开放讲座,使高中向社区开放,发挥学校的文化中心作用。在美国,特别是60年代以后,以设区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学院被大力发展起来,其对成人的开放性达到了几乎没有什么限制的地步。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大学开放部,开展对“非传统型学生”的教育活动。英国也有开放大学和大学的成人教育部,提供成人教育。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大学通过公开讲座、成人教育中心、函授等形式为人们提供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的机会。

4. 开发各种社会教育渠道。多国家有意识地把文化组织、社区组织、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部门纳入终身教育系统,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具有教育力量和教育价值的资源和设施,使教育社会一体化。日本在1988年提出了“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的建议,发展社会教育团体,建立学习信息网,建立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将文化会馆、图书馆、博物馆、活动中心等各种科学文化设施都纳入教育的范畴。美国的监狱、工会、军队、医院等许多非教育性的机构也积极从事成人教育。许多公司也定期向员工提供培训。

虽然,各国在终身教育这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终身教育在世界各国都还处于实践阶段,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建立起完整的终身教育制度。

五、终身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1.首先中小学教师应该牢牢竖立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设想如果一个老师他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材?中小学首先应该抓好对教师的培训,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其次,中小学教育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竖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普通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这种基础就包括了终身教育的基础。以往人们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认为终身教育只是非正规教育或是成人教育的任务。这是很大的误解。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这种理念的教育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它贯穿人的一生,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普通教育不仅要为人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而且同时也负担着继续教育的任务。

教师终身学习计划

教师终身学习计划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自己专业发展,掌握教改动态,提高课堂效率,增长自己的见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论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二、业务方面: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计算机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计算机能与课程整合。 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为此我准备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1、每天利用早中晚各半小时为学习时间,早上6:00-6:30阅课外各种有利书籍,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2、午餐后12:00-12:45阅览报刊杂志,了解当前国家大事及国内外新闻,增长见识。 3、睡前半小时,晚上10:00-10:30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 二、适当选择阅读书籍 1、择借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特别是名作家的。 2、借阅有关名家专著如魏书生、窦桂梅、贾志敏等名家专著学习。 3、订阅报刊杂志选择学习。 4、常阅读有关教育的报纸。

终身教育及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终身教育及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 程云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时期,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在给人类带来更快、更高、更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构建一个满足全社会成员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它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本人仅就对终身教育的粗浅理解,以及我国在建构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实践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终身教育及其体系构建 终身教育最早是由法国保罗.郎格让(Paul·Lengrand,1910—)提出,1965年12月,在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保罗.郎格让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此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目标。简言之,终身教育已经不是一种理论研究层面的东西,而是各国付诸行动的原则和基础。 法国保罗?朗格朗作为“终身教育”始作俑者是这样定义的: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R.H.戴维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 E.捷尔比指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上述三人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各自对终身教育的观点,虽各自侧重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终身教育应该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它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

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探索

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探索 花木镇社区学校倪荣娟 一、引言 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具有满足社区居民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开展好社区教育能够有效地实现提高全体居民素质的目的。 目前开展社区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各街镇的社区(市民)学校承担,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校舍不足、教育设施不足、师资不足的问题,如何在此三不足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是摆在每一个社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实际情况。 花木镇社区学校在构建社区教育网、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在“三不足”的情况下为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提升社区教育质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的浦东新区经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花木镇也日新月异,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花木镇辖区达20.63平方公里,设有6大社区33个居委会。全镇户籍人口7.64万,其他人员(包括外来人口)6.93万;辖区内共有幼托机构6个;小学5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社区学校1所。花木镇辖区内东西最远距离达7.5公里;南北最远距离达5公里。在如此大的辖区内开展社区教育仅靠一所社区学校是难以胜任的。花木镇党委、政府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在六大社会管理中心都成立了社区学校分校,33

个居委会作为社区学校的教学点开展社区教育。这样组成了以花木镇社区学校为中心、6个分校和33个教学点为网点的社区教育网络。花木镇社区学校正是通过这一社区教育网络进行教学指导和管理的。 花木镇党委、政府又把辖区内的企业、各幼教、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纳入花木镇的社区教育体系。政府搭台,花木镇社区学校积极工作,要条件成熟的单位设立分校、教学点,做到资源共享、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提升社区教育质量。有5个企业相继成为花木社区学校的教学点;华林中学、由由小学、建平实验学校也积极参与花木镇的社区教育。 花木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社区教育,提出了“三个结合”(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社区情况和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市民实际需求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定位,同时为构筑花木的社区教育体系做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工作。 三、实际效果 2004年花木镇党委、政府给社区学校下达了全年完成“百万家庭网上行”教育培训计划1600名的任务。虽然花木镇社区学校被评为2003年浦东新区“百万家庭网上行”优秀教学点,我们的教师也被评为优秀教师,但仅凭我们社区学校一间电脑房40台计算机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 一是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在培花社区的华林中学和由由社区的由由小学协助下,由他们学校请他们的老师上课进行设点培训。这样既满足了居民就近学习,又为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社区学校为有条件的居委会

终身教育(理论基础)

2.1终身教育提出背景 关于终身教育的思想,古今中外曾有不少思想家对此有过论述"如古希腊大家柏拉图认为,那些极有天赋的人,应受教育到35岁,然后再进行巧年的锻炼,才能成为最好的人才一-哲学王0"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人非生而知之0,而在于终身努力学习"他至晚年仍然勤奋学习,/加我数年,五十以学5易6,可以无大过焉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者将至".,l62但是,终身教育被正式提出并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则是发生在上世纪的60!70年代"应该说,它的提出和发展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历史时代背景"1.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开始出现了新技术革命"80年代的电子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工程!海洋工程!以及光纤通讯技术!激光技术!宇航空间技术等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技术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5学会生存6一书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技术革命所产生的后果相比拟"0首先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新知识的论文达1.3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一900件的专利问世"/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01刀美国有关部门统计,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至少可用30碎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只能使用15~20年;到60年代中期,只能使用8一10年,个别领域则缩短到5年左右,而其它知识都老化!陈旧或无用了"[8]其次,科技革命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学科相互渗透性的特征"以前的技术革命一般是由某一领域!某一学科而引起的"但是,此时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无疑出现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环境!能源!材料!海洋工程!宇航空间等等,都是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性运用"2.社会政治的变化二战以后,世界众多殖民地国家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纷纷获得了民族独立"民族要独立生存,必先振兴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而这须要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自己的科技工作人员和建设人才"而科技与人才的解决关键在于发展教育"但旧的殖民主义教育体系,不仅无法解决这些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还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这些地区的人口素质偏差,数据显示:亚洲60年代的文盲率为55.2%,70年代为46.8%,非洲在这两个时期分别是81%和73.7%"所以只有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把教育发展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阶段,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才可能实现民族的真正复兴"3.人口剧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一个相对较为平静时期"欧美及众多国家出于因战争因素造成的死亡人数的补偿性增长考虑,这些国家的自然人口迅速增加"如1950年全世界人口为25.2亿人,到1960年增加到302亿人,10年间净增约5亿人"到1970年,全球人口已达36.9亿人"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是这时期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人口增长的后果之一就是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换言之,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产生必须接受教育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现实生存感"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医疗技术!条件的先进,人的寿命得到不断延长"人口的变化要求教育的数量!教育的性质!职能!作用等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果我们接受了这样的原则,即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区社会建设研究.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区社会建设 研究 摘要: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及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给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而采取的主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潮流,我们正在迎接一个人类新的学习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基础教育教育资源 一、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设学习型社会”。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根据党中央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省委的部署,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在大陆地区率先制订通过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这一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用新的发展思路去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教师要终身学习

略论教师终身学习 现在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的“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这不正是先生的终身教育观吗?先生说:“我们要虚心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教师在某些领域有不懂的问题,我们就要相信现在孩子的能力,他们接受信息快,有时比教师懂得多,所以教师不但要自动学习进修,还要向小孩学习,要树立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观念。 这个竞争的社会中,工作中的人,不仅要学习实践知识,还要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因为知识也在日新月异,旧的知识会不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前进的车轮,你不努力去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一、学习书本,促进教学。 一是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尤其是对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各个学科理论和实践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需要教师不间断地学习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以增强对学科的理解、组织、解释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加强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以上学科的整合能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自主性

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倡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和敢于超越的个性品质。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宝贵的个性品质?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师引起学生学习的智力、激情和内在动机的自我投入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研究性倾向及自我教育能力,而优秀教师的这种教育智慧正是将以上几种学科有机整合所外现出来的。 二、学习学生,完善师德。 学生既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具有独立人格。作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良师。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便是“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乐于向你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才会在课堂上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发挥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学习与社会有关的生活知识。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中,我们的学生最终要

以终身教育反思中国的基础教育(一)

以终身教育反思中国的基础教育(一) 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需要在终身教育的视域下重新解读,这不仅因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在新的参照系下拓展新的空间,更因为学校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 当今学校要为年轻一代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的“基础”之内涵,呈现出从“双基”到“多基”、“软基础”比“硬基础”更重要、从“共同基础”到“类基础”等变化趋势;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发展人的内涵,是专属基础教育的,业已被“窄化”和“泛化”了的素质教育应当回归基础教育;聚焦学校变革、形成个性与特色,通过自身的结构优化和面向社会的开放与互动,有助于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型社会当之无愧的核心和引领社会精神文化的旗帜。 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似一股浪潮正扑面而来,这一浪潮冲击下的教育实践重建是当今学校变革发生发展的重要背景,终身教育的理念也理应成为我们今天反思中国基础教育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的新的参照系。 终身教育理念的系统表述,始于法国学者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随后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又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推进全球人的视野,从而与终身教育一起,为世界构筑起崭新的教育时空观。贯穿一生,与生活联系,使人的创造性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是终身教育的显著标志;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改造现行学校教育体系,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战略选择。教育与生活本是紧

密联系的,然而现代学校教育受现代科技与现代工业的引导,在学校教育目的、内容和过程中疏离了人的真实生活,而终身教育则从本质上体现出教育对生活的回归。 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参照深入反思:我们的基础教育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从个体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出发,基础教育该为年轻一代奠定什么样的基础?素质教育是无处不在还是归基础教育所专有?走向学习型社会,基础教育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一、从“终身”看“基础” 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体现在为个体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相应地,“基础”之内涵的变化呈现出从“双基”到“多基”、“软基础”比“硬基础”更重要、从“共同基础”到“类基础”演变的大趋势。我国近些年来,从终身教育视角考察基础教育改革的并不多,出于误解而有意无意将二者分离的却不少,一些省市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两套系统,这实际上是将基础教育从终身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了,主观动机是想强调国民教育的重要,客观上却容易造成与终身教育脱节的错觉,如不加以澄清,难免会对实践产生某些误导。 只有基于正确的理解才可能做出正确回应。首先,要深刻理解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是这一思想转化为实践的必然结果,且真正建立新的教育实践体系需要相当时日;其次,要以这种新观念新视角反思以往我们对基础教育性质和功能的理解以及在

工作心得:关于社区终身教育问题的思考

工作心得:关于社区终身教育问题的思考 在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我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在看到蓬勃进展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问题和不足,与学校教育相比而言,全区社区终身理念教育总体尚处在探索阶段,社区发展不平衡。 一、全区社区的基本情况 我区总共43个社区,所辖6个街道办事处,辖宁远堡、双湾两个镇,27个农村社区,16个城市社区,2017年全区常住人口22.97万人,乡村人口3.09万人,城镇化率达86.55%,流动人口约11200人。 (一)社区目前开展活动的基本情况 目前各社区普遍开展的活动主要有:素质大讲堂、普法宣传教育、文体娱乐活动(如: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乒乓球、篮球等),有的社区还开展了乐器、书法、绘画、舞蹈、养生保健等专题辅导或讲座;昌文里等社区组织开展了老年教育培训、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农民养殖培训和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培训等,下面是几个有代表性社区的情况: 1.金阳里社区成立各业志愿队伍11支1358人,社区按照地缘相近,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将11、12、13区划分为12个网格(其中11个居民网格,1个非公经济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了网格长、网格员、网格医生等6-8人的服务团队,建立健全了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与为民服务综合平台。目前该社区无自己的活动场地,都是依托退休党支部以及公司老年大学的场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数字图书阅览

室也是依托了一家幼儿园建立。 2.宝运里社区有计划的开展了居民培训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的作用。依托老年协会,重点实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就餐、康复训练服务,开辟了居民文化娱乐场所。 3.宝晶里社区致力于“文化型社区”品牌的创建,开展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采取“合并收编”的方式,把社区群众自发组织,各自为阵的书画班、秧歌队、舞蹈队、篮球队、太极剑、老年门球等11支文体队伍300多人整合到社区,始终坚持日常活动、主题活动、创新活动“三结合,同步走”。三年来,该社区先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7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受到了辖区居民的广泛好评。活动主要有“毽毯宝晶”踢毽子比赛、宝晶里社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书香宝晶”青少年读书演讲比赛、(广场)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影音宝晶”露天电影周、“友谊宝晶”篮球比赛、“唱响宝晶”小戏小曲表演、“舞动宝晶”广场舞展示、“品味宝晶”文体活动等活动都深受居民的喜欢。 4.金芝里社区以扶老助残项目构建多样化托养服务体系,设有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坚持日间照料与居家托养相结合原则,重点向辖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日间照料、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就业指导、技能培养、文体活动、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社区专门成立了残疾人手工制作协会,开设手工制作工坊,邀请专业人员,教授残疾人学习十字绣、娟花、珠花等手工制作,为6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技术指导与培训。同时,该社区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成立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开辟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棋牌室、书画室等文化活动阵地,组建豫剧队、秧歌队、“喜洋洋”民间艺术团、广场舞团、青年

终身教育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终身教育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 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的观点,这一观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至今已成为这一时代全人类的共识。对于教师而言,终身教育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终身教育就是教师的存在状态。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自发的、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终身教育理念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终身学习和自己教育自己。 终身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习的教育范畴拓展到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广阔领域,形成了终身学习理念以及“人人是学,习的主人、事事是学习的课题,时时是学习的机会、处处是学习的课堂”的学习化社会理念。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产生、发展,其实质就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充、发展人的知识和才能,不断培养人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文化行为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概述 自法国拉萨尔于1861年创办第一所正式的教师训练机构以来,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不规范的短期养成到系统化、制度化,由职业经验化到科学化的曲折发展历程。教师专业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有其特殊性,它是一个双专业,既是学科专业,也是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也不单单是技能的纯熟,而是一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结果。教师成长的过程是持续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多个不同的阶段,且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侧重点。教师从步入“杏坛”到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乃至教育教学专家,需要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要经历一系列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期望所有的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专业成熟的水平是不可能的。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要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促进教师的自发性学习,从而切实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或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健全人格和实践性智慧的成长过程。 三、终身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关系辨析

2012年第10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0,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8期) Total No .298 收稿日期:2012—07—17 作者简介:马成成(1986—),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行政管理。 项目简介: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 -b /2011/03/066。 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关系辨析 马成成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是现阶段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概念,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辨析。二者具有共通之处,如:均以人本教育为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均属于社会化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均以提高教育水平为出发点,维护社会公平;均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载体和途径。但是,二者也不是简单相等,二者在认识视角和认识层面上还存有差异。 关键词: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关系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134—03 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被大众 认同与接受,并逐渐成为社会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但是,纵观各类教育思想研究成果,有不少研究将终 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简单混同, 或者将社区教育简单定义为实现终身教育的手段, 对于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未能进行完全厘清。对二者关系进行准确界定,有助于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更好的推进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 一、基本概念界定 作为现在风靡全球的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源流。除去古代朴素的终身教育思想外,现代的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当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朗格朗提出的。他在196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上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 的议案,标志着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兴起。他的这一思想主要集中在其出版的《终身教育导论》 中,得到了当时人们的热情关注。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推出,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和不断完善。 虽然对于终身教育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诸多学者提出的终身教育概念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认为终身教育是对于传统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 教育的一种改革,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制度,主张教育民主化和教育自由化。教育民主化是指教育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教育自由化是指每个人都具有自 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在终身教育过程中,教育不再是局限于学校的活动, 也不再是某一个年龄阶段或者是某一部分人的特权,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贯穿于人类活动的各个角落。社会中也针对终身教育的特性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机构设置,形成了一定的终身教育体系。所谓终身教育体系,就是一个国家或城市按照终身教育思想,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为达到一定教育目标所构建的各级各类教育、各类教育形态的有机综合教育系统。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为终身教育继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与终身教育紧密相连的另一 个概念是终身学习。概括来说, 终身学习具有主体性、终身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 主体地位, 强调把人的一生都作为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强调社会的全体成员都在社会中进行不断 学习和受教育。终身学习其实是终身教育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在终身教育概念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只不过更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当代社区教育的概念出现于二战后,伴随着世界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学校即社会”的观点,认为学校 4 31

教师要终身学习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需要每个人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时代。 教师要终身学习 西方白领阶层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律”: “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成为每个人永恒的话题。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需要每个人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时代。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的综合性增强、知识面拓展、课堂要求提高,这无一不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些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要求,成为教师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亲爱的老师,你也许有这样的体会: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唯有终身学习,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要求,方能胜任教学工作。 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有很多方面,但主要应该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学习。 1.学习、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就如同一个心脏专科医生不了解心脏构造一样。对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是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必要前提。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是教师必读科目,教师通过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并将其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必然能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注人新的活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在掌握教育科学理论、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当代教师必须始终朝着教会学生学习的目标实施教学,在此过程中,应努力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知识,始终做到及时更新教学知识。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教师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职业的学习以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为本,应不断优化自己的专业思维理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胜任教学工作,创造性地解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专业教师。这决定了教师为教而学,其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也是为了更为科学有效地教学。 专业化背景下教师的学习基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的专业要求,更基于教师个人的主观选择和价值追求,教师要持续不断地发展自己,也必然进行持续性、终身性的学习。 3.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懂得本专业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努力掌握与本学科专业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果不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不仅无法做到讲课时生动有趣,许多时候也无法讲清楚相关知识点,对于早生有疑问的知识也无法解惑。比如,学生要了解一些哲学知识,教师就需要具备一些化学、生物、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学生要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教师就要涉及一些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地理的知识;等等。 因此,新课程对我们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其专业成长离不开知识、文化的及时更新。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在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更是日新月异。如果教师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及时了解社会上最新的一些科学知识,就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渴望和好奇心,也就不能结合新的知识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教师不仅会抑制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还会大大降低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过程,教师从传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全心投入到育人的活动中;教师也从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伙伴、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

理解终身学习概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理解终身学习概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马宝艳1,黄爱美2 1中国海洋大学,高职学院,青岛,266071 2青岛市卫生学校基础课教研组 266071 E-mail:bbdd75@https://www.doczj.com/doc/d06240135.html, 摘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国际教育思潮,确立终身教育体系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终身学习——作为人们的生存概念提出,可见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作为体系的终身教育,在构建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强调基于各种形式并又超越这些形式的全面组织的原则。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 1. 引言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当前盛行的国际思潮。许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社会和教育的政策。在我国,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2001年5月,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峰会上提出:“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9月,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阐述:“推进教育体系的创新,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 2. 概念的提出及时代背景 杜威(John Dewey)曾经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真正的教育来自于离开学校之后,而且没有理由显示教育应该在临终之前停止。”[1]他认为,教育历程是一个继续不断重组、重建、转化的历程,教育不应该在一个人离开学校后即停止,学校不应只为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学校也应向成人开放,供成人进修。一个人学习得愈多,他就愈能保持成长。 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当追溯于英国成人教育委员会主席A.L.Smith的《1919报告书》。但当时,终身教育观念被视为一种“乌托邦”思想,不可能在现实中实践。直至20世纪50年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造成职业的流动和新职业领域的大量涌现,一次学习和职业训练已不能保证一生的享用,迫使人们要不断受教育,不断重新接受训练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Paul Lengrand提出推展终身教育的 - 1 -

做一名终身学习的教师

做一名终身学习的教师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段话: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够的,而且必须是活水活源。’教师的这桶水需要不断更新,因为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不是简单的容器。课堂里若没有时代活水流淌,又如何能与学生心灵碰撞?”“活到老,学到老。”一名教师需要不断拓展视野,只有学习才是生命的朝阳。 要做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教师,就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终身学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其次,要终身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最后,要终身学习,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教,是为了学生自己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学会学习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 一天爱学习容易,一辈子爱学习不易。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潜下心来学习,我发现需要我们教师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时不我待啊!在追寻新教育理想的征程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不断地自找压力,正如于漪老师说的“一辈子学做教师。” 五班94号杨翼婷

梁漱溟终身教育思想

(二)、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中的终身教育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这些终身教育观点,大多数都是对个人的要求或者对少数人的规范,但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人提出过可以称之为体系的,能为全体民众都接受的终生教育思想。但中国历史上的这些终身教育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与后人很多的启示。梁漱溟先生就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前人思想的启示而提出自己的终生教育思想的,并对前人的思想进行了修正。比前人有很大进步,并且他是为全民设想,这一点更符合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 梁漱溟认为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须深究内部病因。中国是乡村社会,文化的根子在农村,农村的破坏又最严重,中国的出路唯有乡村建设,而建设必寓于教育,归于教育。 实验乡村教育必须借助乡农学校,乡村教育的开展必须通过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相统 一。1927年在广东开办“乡治研究所”,1929年在河南辉县创办河南村治学院,1931年又在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兼邹平实验县县长。梁漱溟认为民众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或成人教育形成互相连结和融合的关系。民众教育应是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它的教育对象应包括所有的成年人,而这种教育又应是贯穿一生的。兹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梁漱溟先生的终身教育思想: 1、“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 梁漱溟承接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命脉,也秉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提出了“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5](P395)的对民众实行终身教育的观点,并提出了三个重要理由: 一是“现代生活日益繁复,人生所需要学习者遂以倍增,率非集中童年一期所得尽学,由此而教育延及成年之趋势,日益重迫”。二是“社会生活既繁密复杂,而儿童较远于社会生活,未及参加,在此种学习上缺少直接经验,效率转低,或至于不可能势必延至成年而后可。有唯需要为能启学习之机,而唯成人乃感需要,借令集中此种学习于童年,亦图费经历与时间,势必待成年需要,

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时代在变,教师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是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究竟什么是终身学习呢? 一、终身学习的含义 1972年5月联合园教科之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的观念作过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73年,印度教育家达夫在《与学校课程的过程》包括学校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师,通过学习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的革新机能。1994年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的理念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教育的一切方面“贯穿于整个人生持续的教育过程,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特别是教师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要坚持学到老活到老。 二、教师终身学习 全球范围内,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即在职研培已经趋向制度化,教师将是最先进入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群体,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与普通人相比,教师的终身学习更具目的性、系统性和紧迫性。 (一)教师学习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神圣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新型人才?一所学校能

我国终身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06240135.html, 我国终身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 作者:国卉男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22期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且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并在全国多地展开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政策实践。对北京市终身教育政策实践的分析表明,未来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终身教育立法,整合资源打通教育渠道,开展终身教育政策的分类试点与分步推广。 关键词终身教育;国家政策;地方实践;北京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2-0068-05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政策导向。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终身教育政策本土化实践:1995年,在国家出台的《教育法》中,把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针;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 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一次重申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上,比地方更具优势和全面性,也更深刻地受中央政策的影响,作为教育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终身教育政策亦不例外:2001 年,北京市第一次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十六大后,构建“学习型城市”则更成为了北京市终身教育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与关键举措。本文以北京终身教育政策实践为例,对我国终身教育的政策历程及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实践进行整体回顾与评析。 一、我国终身教育政策的历程回溯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普及和推广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然而在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正处于“文革”最为动荡的时期, 教育的正常秩序已被完全破坏,因此无法关注正在兴起的现代终身教育思潮,其理念的引入、实践的展开乃至政策的制定与推广亦无从谈起。直到20世纪70年末80年初,以改革开放为契机,终身教育理念才开始被引入并逐渐得到推广。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据其在我国的发展及其政策化实践,即终身教育从一种理念转化为一项政策并在我国的推进过程,可将这一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终身教育理念引入和政策化形成的初始阶段(1979~1993年)

浅谈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时代在变,教师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 由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全球范围内,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即在职研培已经趋向制度化,教师将是最先进入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群体,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与普通人相比,教师的终身学习更具目的性、系统性和紧迫性。 (一)教师学习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神圣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新型人才?一所学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能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教师。" 历来没有一个国家敢忽视学校的德育问题。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大多数的教师政治立场坚定,高风亮节终身不变,但也有少数人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为人师,身为师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 1.学习提高内在素质。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2.教师终身学习扩展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