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评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评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评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评课稿

《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的评课稿韩老师的这堂复习课,时刻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完成各教学任务,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复习课,老师创设了宽松、自主、合作、共赢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恰当的启发引导,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复习欲望和内在的心理需求,培养和强化学生在复习中的自主发展意识、自我表现意识,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复习中的成功和快乐,在复习中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具连贯性。整堂课中做得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复习目标明确:复习课的目标主要(1)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3)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韩老师的这堂复习课就是基于这三点来定复习目标的:(1)巩固一元二次方程及解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会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韩老师让学生读目标,明确了本节课要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2、本堂课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会学习方法、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数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善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灵活的思考问题,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各练习题目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4、注重知识梳理,善于引导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总结,让学生对本章的内容认识更全面,学习内容更系统化。通过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不同的解法及应用的全过程,并在教师的激励、指导和帮助下,独立思考,探索,交流和感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实际问题的进一步探索,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一切都为以后学习函数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韩老师的这节复习课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板演来表现自己,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了解到在解题中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韩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

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也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6、板书设计,条理清晰,布局合理,能将本节课的公式及重点内容进行书写,体现整节课的主要内容。

7、注意解题的多样性,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韩老师对不同形式的方程指导学生有意识的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

8、教学方式讲究实效,整堂课韩老师设置了各种题目,题量大,难易适中,将读、想、听、练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9、教师的备课能做到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到有条理、有层次。另外,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渗透,现实生活中很多实际的问题,都可以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来解决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数学思想。

二、需要商榷之处

1、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老师急于将方法、答案告诉学生,导致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有些问题几乎没有时间思考,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就给出了答案。尤其是三个应用题给学生的时间短,在学生的引导上有点着急,无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2、课堂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尽可能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老师虽然讲的很多但更应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如果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可能会更好。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认识,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元二次方程及根的定义

一元二次方程及根的定 义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元二次方程及根的定义 1.已知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为2,求另一个根及 的值. 思路点拨: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入手,将根代入原方程解的值,再代回原方程,解方程求出另一个根即可. 解:将代入原方程,得 即 解方程,得 当时,原方程都可化为 解方程,得.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4,或-1. 总结升华:以方程的根为载点.综合考查解方程的问题是一个常考问题,解这类问题关键是要抓住“根”的概念,并以此为突破口.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求代数式 的值. 思路点拨:抓住为方程的一个根这一关键,运用根的概念解题. 解:因为是方程的一个根, 所以, 故, , 所以.

. 总结升华:“方程”即是一个“等式”,在“等式”中,根据题目的需要,合理地变形,是一种对代数运算综合要求较高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注意丰富自己的经验. 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3-27x2=0; (2)4(1-x)2-9=0. 解:(1)27x2=3 . (2)4(1-x)2=9 3.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 解:(1)由, 得, ,

, 所以, 故. (2)由, 得, , , 所以 故 4.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3). 解:(1)这里 并且 所以, 所以,. (2)将原方程变形为, 则 , 所以,

所以. (3)将原方程展开并整理得, 这里, 并且, 所以. 所以. 总结升华: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重点,要求熟练掌握,它对我们的运算能力有较高要求,也是提高我们运算能力训练的好素材. 5.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2); (3). 解:(1)将原方程变形为, 提取公因式,得, 因为,所以 所以或, 故 (2)直接提取公因式,得 所以或,(即 故. (3)直接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得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作业设计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 A组基础训练 1. 已知AB=0,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0 B. A=B=0 C. B=0 D. A=0或B=0 2. (山西中考)一元二次方程x2+3x=0的解是() A. x1=-3 B. x1=0,x2=3 C. x1=0,x2=-3 D. x1=3 3.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 (2x-2)(3x-4)=0,则2x-2=0,或3x-4=0 B. (x+3)(x-1)=1,则x+3=0,或x-1=1 C. (x-2)(x-3)=2×3,则x-2=2,或x-3=3 D. x(x+2)=0,则x+2=0 4. 方程x-2=x(x-2)的解是() A. x=0 B. x1=0,x2=2 C. x=2 D. x1=1,x2=2 5. 方程(x-2)(x+3)=-6的两根分别为() A. x=2 B. x=-3 C. x1=2,x2=-3 D. x1=0,x2=-1 6. 若关于x的方程x2+2x+k=0的一个根是0,则另一个根是 . 7. 请写出一个两根分别是1,-2的一元二次方程 . 8. (德州中考)方程3x(x-1)=2(x-1)的根是 . 9. 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1)x2-6x=0; (2)4y2-16=0; (3)x(x-2)=x-2; (4)9(x+1)2-16(x-2)2=0; (5)2x2-42x+4=0.

10. 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新运算“※”,其规则为a※b=(a-1)2-b2. 根据这个规则,求方程(x+3)※5=0的解. 11. 文文给明明出了一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如下: 解方程(x-1)2=2(x-1). 明明的求解过程为: 解:方程两边同除以x-1,得x-1=2,第1步 移项,得x=3,第2步 ∴方程的解是x1=x2=3.第3步 文文说:你的求解过程的第1步就错了… (1)文文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2)你会如何解这个方程?给出过程. 12. 如果方程ax2-bx=0与方程ax2+b-12=0有一个公共根是3,求a,b的值,并分别求出两个方程的另一根. B组自主提高 13. 已知方程x2+px+q=0的两根分别为3或-4,则x2+px+q可分解为 . 14. 已知△ABC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3,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7x+10=0的根,求△ABC的周长.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试题练习题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元二次方程2x2﹣5x﹣2=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1=0的根的情况为() A.没有实数根 B.只有一个实数根 C.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一元二次方程x2﹣7x﹣2=0的实数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不能确定 4.一元二次方程x2﹣4x+4=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无实数根D.无法确定 5.a,b,c为常数,且(a﹣c)2>a2+c2,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0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无实数根D.有一根为0 6.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7.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根的情况是()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8.y=x+1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的根的情况为() A.没有实数根 B.有一个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9.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根的情况() A.有一个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10.一元二次方程x2﹣x﹣1=0的根的情况为()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11.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根的情况为()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12.一元二次方程4x2+1=4x的根的情况是() A.没有实数根 B.只有一个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3.方程x2﹣2x+3=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只有一个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则该方程根的情况是()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归纳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根的分布情况 设方程()2 00ax bx c a ++=≠的不等两根为12,x x 且12x x <,相应的二次函数为()20f x ax bx c =++=, 方程的根即为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它们的分布情况见下面各表(每种情况对应的均是充要条件) 表一:(两根与0的大小比较即根的正负情况) 分 布情况 两个负根即两根都小于0 ()120,0x x << 两个正根即两根都大于0 ()120,0x x >> 一正根一负根即一个根小于0,一个大于0()120x x << 大致图象( >a ) 得出的结论 ()00200b a f ?>??? -?? ()0 0200 b a f ?>??? ->??>?? ()00??? -??? ->??f 综 合结论(不讨论 a ) ()00200b a a f ?>???-?? ()0 0200 b a a f ?>???->???>?? ()00

分 布情况 两根都小于k 即 k x k x <<21, 两根都大于k 即 k x k x >>21, 一个根小于k ,一个大于k 即 21x k x << 大致图象( >a ) 得出的结论 ()020b k a f k ?>??? -?? ()0 20 b k a f k ?>??? ->??>?? ()0??? -??? ->??k f 综 合结论(不讨论 a ) ()020b k a a f k ?>??? - ?? ()0 20 b k a a f k ?>??? - >???>?? ()0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一元一次方程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3课时因式分解法课时作业新

第3课时因式分解法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因式分解法的原理和一般步骤 1.(滨州中考)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C) A.a(m+n)=am+an B.a2-b2-c2=(a-b)(a+b)-c2 C.10x2-5x=5x(2x-1) D.x2-16x+6x=(x+4)(x-4)+6x 2.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x2+5x+4=0时,可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请写出其中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是x+1=0(或x+4=0). 知识点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方程(x-1)(x+2)=0的解为(A) A.x1=1,x2=-2 B.x1=1,x2=2 C.x1=-1,x2=-2 D.x1=-1,x2=2 4.方程m(m-5)=6(m-5)的解是m=6或m= 5. 5.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1)x2-2x=0; 解:x(x-2)=0, ∴x=0或x-2=0, ∴x1=0,x2=2. (2)x2-3x-4=0. 解:(x-4)(x+1)=0, ∴x-4=0或x+1=0, ∴x1=4,x2=-1. 知识点3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 6.解方程x2-2x=4,最好的方法是(C) A.直接开平方法 B.公式法

C.配方法 D.因式分解法 7.解一元二次方程(y+2)2-2(y+2)-3=0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因式分解法. 综合能力提升练 8.方程x(x-2)+x-2=0的解是(D) A.x=2 B.x=-2或x=1 C.x=-1 D.x=2或x=-1 9.若x2+4x+4=0,则代数式的值为(A) A.-3 B.3 C.- D. 10.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和6,第三边长是方程x2-6x+8=0的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A) A.13 B.11 C.11或13 D.12或15 11.方程(x+4)(x-1)=6可化为的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为(D) A.x+4=6或x-1=1 B.x+4=3或x-1=2 C.x+4=-1或x-1=-6 D.x+5=0或x-2=0 12.已知方程(x+y)(x+y-1)-12=0,则x+y的值为(D) A.13 B.4 C.-3 D.4或-3 13.若x2+3x+5的值为9,则x的值为1或-4. 14.当x=-1或-2时,分式的值为0. 15.方程2(x-3)2=x2-9的解是x1=3,x2=9. 16.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3mx+(m2+3m-4)=0有一个根是0,那么m=-4. 17.按要求解下列方程: (1)2x2+6=7x(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教学设计 大庆一中高中部孙庆夺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函数与方程》之后的一个专题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段内容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在前面学习了函数与方程,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基础上对函数与方程内容的深化和拓展,通过根的分布的不同情况,充分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加深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识图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有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愿望。学生学习了函数与方程,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知识, 已经具有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通过学习,抽象逻辑思维逐步成熟,能够用理论作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三)教学环境分析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根的分布情况较多,对老师的的作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采用传统的板式教学,根本就无法向学生演示动态过程,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不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多媒体网络教学,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全新的教育技术,

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补充。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利用制作好的几何画板课件,操作演示,感受根的分布的不同情况,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符合学生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想认识的认知过程。 (四)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真正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本节课涉及到的图象信息较多,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实现最大容量地向学生提供图象信息,并让学生整理归纳信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实现数学课堂中学生的高参与度,从而实现资源、时间、效率的最优化。 (五)教学方式 自主式探究,学案式导学。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精神,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吻合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认识;会利用函数知识,方法重新审视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体验“观察-猜想-验证”探究问题的方法,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首先复习回顾了用代入消元法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抛出不用代入法能不能解决方程组这个问题。学生探究这个过程,发现消元的根本,然后之前有了找小系数的经验,本节课继续找系数相对合适的进行消元。最后学生总结方法的基本步骤,师生交流确定口诀。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有些方程组需要经过变换才能正常使用口诀,比如带字母的、含有比例的、含有小数系数的。不用求出xy分别等于几,就能求出关于xy的代数式的最终值,这就是整体代入的技巧。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有技巧,能用加法的最好不用减法,因为容易出现去括号等错误。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作业 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判别式(含答案)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作业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选择题 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1 B.k>﹣1 C.k<1 D.k>1 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x+1=0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2 B.m≤2 C.m<2且m≠1 D.m≤2且m≠1 3.若5k+20<0,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k=0的根的情况是()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无法判断 4.已知关于x的方程x2﹣4x+c+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常数c的值为() A.﹣1 B.0 C.1 D.3 5.关于x的方程(a﹣5)x2﹣4x﹣1=0有实数根,则a满足( ) A.a≥1 B.a>1且a≠5 C.a≥1且a≠5 D.a≠5 6.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1 B.k≤1 C.k>-1 D.k>1 7.一元二次方程x2+2x+4=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一个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 根 8.关于x的方程(a﹣5)x2﹣4x﹣1=0有实数根,则a满足() A.a≥1 B.a>1且a≠5 C.a≥1且a≠5 D.a≠5 9.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 B.k≥-1 C.k≠0 D.k>-1且k≠0 1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k=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则k的值为() A.k=﹣4 B.k=4 C.k≥﹣4 D.k≥4 11.若关于x的方程x2-x+a=0有实根,则a的值可以是( ) A.2 B.1 C.0.5 D.0.2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说课稿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2级4班陈静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_____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二节第一小节第5页至第9页的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配方法”是学生接触到的的第二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它是以直接开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深入探究,是由特殊到一般的一个拓展过程,又对继续学习后面的公式法有着指导和铺垫的作用。在“配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学习高次方程、函数等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初中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地研究了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基于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教学难点:掌握配方法与配方法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二)能力目标: 理解配方法,知道“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一、一周知识概述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进行配方,当b2-4ac≥0时的根为 . 该式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求根公式法,简称公式法. 说明:(1)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由系数a、b、c的值决定的; (3)应用求根公式可解任何一个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应用时必须先将其化为一般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二、重难点知识 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是重点,难点是对各种方法的选择,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在对四种方法都会使用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 “开平方法”一般解形如“”类型的题目,如果用“公式

法”就显得多余的了。 (2)“因式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是首先考虑的方法。 (3) “配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一般不使用,但若能恰当地使用,往往能起到简化作用,思考于“因式分解法”之后,“公式法”之前。如方程;用因式分解,则6391这个数太大,不易分解;用公式法,也太繁;若配方,则方程化为,就易解,若一次项系数中有偶因数,一般也应考虑运用。 (4)“公式法”是一般方法,只要明确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若方 程有实根,就一定可以用求根公式求出根,但因为要代入(≥0)求值,所以对某些特殊方程,解法又显得复杂了。 2、在运用b2-4ac的符号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b2-4ac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即只有确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时,才能确定a、b、c,求出b2-4ac; (2)在运用上述结论时,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以便确认a、b、c; (3)根的判别式是指b2-4ac,而不是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 (2); (3). 分析: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找出a、b、c的值,再代入公式计算,

数学评课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教学,许多教师都感到难以把握,主要原因一是本节教学内容牵扯到的知识点较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旧的知识点的掌握本身就不是特别牢固,教师对教学的深浅度不太容易把握;原因之二是本节中运用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有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中对学生所要培养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初中代数各种知识与思想的集体展现,是初中代数内容的一个总结。 在教材的安排中,采取先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简单回顾,再通过观察二次函数y=x2+3x+2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根有何关系,进而总结得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b2-4ac时该方程的实数根与对应的二次函数y=ax2+bx+c的关系。内容安排看似简单,实际却内涵丰富,需要教师大力挖掘,方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并从中深切体会到其中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好知识领会思想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教学进行了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教。 1理解概念,抓住实质 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使一元二次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所有的值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利用根的判别式可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有三种位置关系,即整个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与x轴有一个交点,与x轴有两个交点;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对应的函数值大于0,抛物线位于x轴下方对应的函数值小于0,抛物线与x轴相交意味着函数值等于0。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点需要做适当的复习,只有这些基本知识学生理解透了,才容易把握二者的关系。 2抓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充分利用类比攻破难点 类比一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那么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由于抛物线与x轴可能会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或没有交点,那么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相应的就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者没有解;类比一次函数位于x轴上方则对应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大于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对应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那么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大于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其余类推。类比用一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近似解理解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等等。 3掌握函数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并及时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对函数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的总结回顾,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自觉地运用,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函数学习中经常会运用到如下思想方法: 3.1分类讨论思想:如对一次函数y=kx+b中k与b的讨论判断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二次函数中对a的正负性的讨论,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与对称轴结合判断函数增减性等,可以说分类讨论思想贯穿在整个的函数学习中。在教学中可以a>0为例,以表格形式展示: △=b2-4ac△>0△=0△<0ax2+bx+c=0 (a>0)x1,2=-b±b2-4ac2ax1=x2=-b2a方程无实根y=ax2+bx+c (a>0)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上述表格并思考:当二次函数y=ax2+bx+c(a<0)时,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呢? 3.2数形结合方法:利用图形的形象直观解题是一种方法,也是函数学习中的一大特色。对图形的阅读理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画函数示意图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图形解题的习惯,这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将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方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差别式

典型例题一 例 求证:如果关于x 的方程922+=+m x x 没有实数根,那么,关于y 的方程0522=+-+m my y 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分析:由已知,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证之. 证明 设方程922+=+m x x 即0922=--+m x x 的根的判别式为1?,方程 0522=+-+m my y 的根的判别式为2?,则 . 36)4( 208)25(4. 440)9(42222221-+=-+=--=?+=++=?m m m m m m m ∵方程922+=+m x x 无实数根, 01+∴m ,即036)4(2>-+m . 故方程0522=+-+m my y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说明:上述证明中,判定02>?用到了01

分析: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时,要首先把方程变形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从求出的判别式的值来判定根的判别式的符号,尤其是当方程系数中含有字母时,一般利用配方法将“?”化成完全平方式或完全平方式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再根据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判断“?”的符号,从而判定方程的根的情况,有时还需要对字母进行讨论.这是不解方程判别根的情况的关键. 解:(1)),1(4,2,1-=-==k c k b a )1(414)2(422-??--=-=?∴k k ac b )2(4)44(416 16422 2≥-=+-=+-=k k k k k ∴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0≠a , ∴方程02=+bx ax 是一元二次方程,此方程是缺少常数项的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将常数项,将常数项看作零. ∴2204b a b =?-=?. ∴不论b 取任何实数,2b 均为非负数, 02≥=?b 恒成立. ∴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3)0≠a , ∴方程02=+c ax 是缺少一次项的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次项系数0=b . ac a 40402-=?-=?, ∴需要讨论a 、c 的符号,才能确定?的符号. 当0=c 时,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a 、c 异号时,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a 、c 同号时,0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练习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方程2x 2+3x -k=0根的判别式是 ;当k 时,方程有实根。 2、关于x 的方程kx 2+(2k+1)x -k+1=0的实根的情况是 。 3、方程x 2+2x+m=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则m= 。 4、关于x 的方程(k 2+1)x 2-2kx+(k 2+4)=0的根的情况是 。 5、当m 时,关于x 的方程3x 2-2(3m+1)x+3m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6、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ax -4)-x 2+6=0没有实数根,那么a 的最小整数值是 。 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2m -1)x -2=0的根的判别式的值等于4,则m= 。 8、设方程(x -a)(x -b)-cx=0的两根是α、β,试求方程(x -α)(x -β)+cx=0的根。 9、不解方程,判断下列关于x 的方程根的情况: (1)(a+1)x 2-2a 2x+a 3=0(a>0) (2)(k 2+1)x 2-2kx+(k 2+4)=0 10、m 、n 为何值时,方程x 2+2(m+1)x+3m 2+4mn+4n 2+2=0有实根? 11、求证:关于x 的方程(m 2+1)x 2-2mx+(m 2+4)=0没有实数根。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m 2-1)x 2+2(m+1)x+1=0,试问:m 为何实数值时,方程有实数根? 1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x -m=0无实根(m 为实数),证明关于x 的方程x 2+2mx+1+2(m 2-1)(x 2+1)=0 也无实根。 14、已知:a>0,b>a+c,判断关于x 的方程ax 2+bx+c=0根的情况。 15、m 为何值时,方程2(m+1)x 2+4mx+2m -1=0。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实数根; (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无实数根。 16、当一元二次方程(2k -1)x 2-4x -6=0无实根时,k 应取何值? 17、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bx+4b=0有两个相等实根,y 1、y 2是关于y 的方程y 2+(2-b)y+4=0的两实根,求以1y 、2y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18、若x 1、x 2是方程x 2+ p x+q=0的两个实根,且23x x x x 222121=++,25x 1x 12221=+求p 和q 的值。 19、设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2+px+q=0(q ≠0)的两个根,且x 2 1+3x 1x 2+x 2 2=1, 0)x 1(x )x 1(x 2211=+++,求p 和q 的值。 20、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4x 2-(3m -5)x -6m 2=0的两个实数根,且23x x 21=,求常数m 的值。 21、已知α、β是关于x 的方程x 2+px+q=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α3-α2β-αβ2+ β3=0,求证:p=0,q<0 22、已知方程(x -1)(x -2)=m 2(m 为已知实数,且m ≠0),不解方程证明: (1)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总体评析: 本课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本节课始终以如何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主线串连起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结构上,全课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松弛开朗;内容上,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多种解法的数学知识综合,。 课堂上学生学得了新的知识,还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教学中对随机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恰当处理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确凿,而且在这堂中实实在在地完成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学会用求根公解一元二次方程格式和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2、结合算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类比迁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欢乐,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养成认真仔细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这节课,主要在如何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了一些尝试,详尽表现在: (1)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本课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教法上采用启发式,分析、比较得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3)教学程序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探索、创新的思想。同时,注意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容为一体。 一、教学目标上分析 本节课任务是能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堂课从问题引入,先让学生回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讨论在不

能用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时有该如何解答呢?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得到了求根公式,。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材处理上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利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本堂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重点。通过对问题的层层处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真可谓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本堂课把课本中短小精悍的话语,通过老师自己的思考、挖掘、理解和精心设计,使得抽象的内容详尽化。课堂紧绕问题1,通过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后得到了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教师把大量的笔墨花在这一段的内容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返璞归真”的理念。 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既为学习而学习,也为不为学习而学习。对于设计的问题2,起着训练知识点的作用,此导向“一石二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若在引导学生得出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才使用公式法呢?”则不但能起到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的作用,而且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学生通过探讨和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答,很快会得出“在不能用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时才考虑使用公式法”的结论。 另外,从学生的主体角度来看,本堂课在切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解决一些详尽问题时,分外形式似乎比大凡形式更加行之有效,既然已经学习了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为什么还要再学习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呢?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归纳(完整版)

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与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归纳 1、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根的分布情况 设方程()200ax bx c a ++=≠的不等两根为12,x x 且12x x <,相应的二次函数为()20f x ax bx c =++=, 方程的根即为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它们的分布情况见下面各表(每种情况对应的均是充要条件) 表一:(两根与0的大小比较即根的正负情况) a

根在区间上的分布还有一种情况:两根分别在区间()n m ,外,即在区间两侧 12,x m x n <>,(图形分别如下)需满足的条件是 (1)0a >时,()()00f m f n ???>?? 对以上的根的分布表中一些特殊情况作说明: (1)两根有且仅有一根在()n m ,内有以下特殊情况: 若()0f m =或()0f n =,则此时()()0f m f n

201X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一元一次方程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2课时公式法课时作业新版沪

第2课时公式法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1.用公式法解方程3x(x-2)=5时,对应a,b,c的值分别是(C) A.3,-2,5 B.3,-6,5 C.3,-6,-5 D.3,6,-5 2.一元二次方程x2-2x-c=0能用公式法求解的前提是(C) A.c=1 B.c≥1 C.c≥-1 D.c≤-1 3.方程(2x+1)(x+2)=1化成一般形式是2x2+5x+1=0,b2-4ac=17. 知识点2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解是(B) A.x1=x2=1 B.x1=1+,x2=1- C.x1=1+,x2=-1- D.x1=-1+,x2=-1- 5.一元二次方程x2-5x+5=0(精确到0.1)的近似解是(参考数据≈1.73,≈2.24) (C) A.x1≈1.6,x2≈3.4 B.x1≈-1.6,x2≈-3.4 C.x1≈3.6,x2≈1.4 D.x1≈-3.6,x2≈-1.4 6.用公式法解方程: (1)2x2-4x-1=0; 解:∵a=2,b=-4,c=-1,b2-4ac=16+8=24, ∴x=, ∴x1=,x2=. (2)x2+x=1. 解: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是x2+x-1=0,

∵a=1,b=1,c=-1,b2-4ac=1+4=5,

∴x=, ∴x1=,x2=. 综合能力提升练 7.若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使a*b=(a+1)2-ab,则方程(x+2)*5=0的根为(D) A.-2 B.-2,3 C. D. 8.设x1是一元二次方程2x2-4x=较小的根,则(B) A.0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附答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附答案)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4x﹣5=0,下列说确的是() A.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无法确定 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围是()A.m≥﹣1 B.m>﹣1 C.m≤﹣1 D.m<﹣1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1=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不能确定 4.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2x2﹣4x﹣1=0的两实数根,则x12+x22的值是()A.2 B.4 C.5 D.6 5.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2=0的两个实数根,则α+β的值为()A.﹣5 B.5 C.﹣2 D. 6.已知关于x的方程x2﹣4x+c+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常数c的值为() A.﹣1 B.0 C.1 D.3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1小题) 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a=0(a≠0)的两个不等实数根分别为p,q,且p2﹣pq+q2=18,则的值为. 评卷人得分 三.解答题(共8小题) 8.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1=0. (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围; (2)若方程的两根恰好是一个矩形两邻边的长,且k=2,求该矩形的对角线L 的长. 9.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x+a﹣2=0. (1)若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a的值; (2)求证:不论a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0.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m)2﹣2(x﹣m)=0(m为常数).(1)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该方程一个根为3,求m的值. 1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a﹣1=0. (1)当a=﹣11时,解这个方程; (2)若这个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x2,求a的取值围; (3)若方程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2+x1(1﹣x1)][2+x2(1﹣x2)]=9,求a的值. 12.已知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k+1=0的两个实数根.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上课人:陈银评课人:徐波 陈老师这节课从学案的编写到实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符合教改的基本精神。本节课始终以如何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主线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的培养,目标的达成,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在课堂结构上、严谨而顺畅,课堂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活泼;内容上,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多种解法系统而完整,学到了新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学中灵活使用多媒体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针对这节课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意见。一、教学目标方面 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本课内容,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在这堂课中顺利的完成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还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重点内容的教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目标、反映目标,能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利用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这一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详略得当;本堂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结合多媒体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重点。同时,注意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容为一体。通过对问题的处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真可谓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堂课陈老师在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