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评课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评课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评课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评课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节,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不等式,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奠定基础,并且用它可以解决许多其它综合性问题。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根的判别式的运用。 教学关键:对根的判别使用条件的透彻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并对根的判别式的作用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根的判别式的作用,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总结。从思想方法上来说,学生对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 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 3、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 2、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教学策略: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了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 式知识点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点及应用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定理:在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中,Δ=b24ac 若△>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若△=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若△<0则方程没有实数根 2、这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成立,即有如下的逆定理: 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Δ=b24ac 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0 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0 若方程没有实数根,则△<0 特别提示:(1)注意根的判别式定理与逆定理的使用区别:一般当已知△值的符号时,使用定理;当已知方程根的情况时,使用逆定理。 一、不解方程,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二、例1、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三、2x2+x━1=0;x2—2x—3=0;x2—6x+9=0;2x2+x+1=0 二、?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求方程中字母系数所满足的条件。 例2、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m—4)x2—(2m—1)x+m=0有两个实数根? 三、?证明方程根的性质。 例3、求证:无论m为任何实数,关于x的方程x2+(m2+3)x+0.5(m2+2)=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四、?判断二次三项式能否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例4、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mx2-2(m+2)x+(m+5)能在实数范围 内因式分解。 五、?判定二次三项式为完全平方式。 例5、若x2-2(k+1)x+k2+5是完全平方式,求k的值。 例6、当m为何值时,代数式(5m-1)x2-(5m+2)x+3m—2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测试 试卷讲评》优质课教案_5

《一元二次方程》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画知识框架图,完成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的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典型例题、自身错题的整理,抓住本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 3、通过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四种解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熟 练根据方程特征找出最优解法; 4、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会运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 对于背景较复杂、等量关系不太明显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 1.启发诱导、合作探究、评---讲---练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试卷评价二、答题分析三、试卷讲评四、师生总结五、作业教学内容 一:试卷评价 本张试卷全面考查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二:答题分析 1.存在问题 从评卷情况看,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卷面乱,答题不够规范,计算还比较粗心; B、审题不清,题目中的重要条件不注意,还有些同学作完题后都不知道此题最后求什么 C、不会运用已学过的基本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三.试卷讲评 【试题回放】 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 m2-1=0有一根为0,则m的值为()

A.1 B.-1 C.1或-1 D.1/2 点拨:本题错选“C”原因在于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不熟,或已忘记。 【趁热打铁】 若方程k x2+x=3 x2+1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取值范围是() 【试题回放】 12.一种药品经过两次降价,药价从原来每盒60元降至现在的48.6元,则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 点拨:题意未理解清楚,导致做错。 【趁热打铁】 某公司今年10月的营业额为2500万元,按计划第四季度的总营业额要达到9100万元,求该公司11,12两个月营业额的月均增涨率 【试题回放】 22.已知关于x一元二次方程x2+2x+2k-4=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k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k的值 点拨:本题学生出错的原因是题意未理解清楚,根的判别式算错,从而得到错误的结果 【趁热打铁】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x+a-2=0 (1)若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a的值及该方程的另一根: 四.小结: 通过这次考试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遗憾,说说你今后努力方向。 五.作业:1.订正错题,分析错因: 2.作出得失分统计分析,结合个人实际,拟订出下阶段学习方略。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首先复习回顾了用代入消元法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抛出不用代入法能不能解决方程组这个问题。学生探究这个过程,发现消元的根本,然后之前有了找小系数的经验,本节课继续找系数相对合适的进行消元。最后学生总结方法的基本步骤,师生交流确定口诀。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有些方程组需要经过变换才能正常使用口诀,比如带字母的、含有比例的、含有小数系数的。不用求出xy分别等于几,就能求出关于xy的代数式的最终值,这就是整体代入的技巧。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有技巧,能用加法的最好不用减法,因为容易出现去括号等错误。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教学目标: 1、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 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 3、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教学重点: 根的判别式定理. 教学难点: 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我的绝活是怎么回事吧?那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公式法解,以下三个一元二次方程;你们会很快发现我的奥秘.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320296103230x x x x x x ++=-+=-+= (注: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 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方程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每题都是先确定了a 、b 、c 的值,然后求出它的值——2 4b ac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由此可见:在解()22004ax bx c a b ac ++=≠-一元二次方程时,代数式起着重要的作用,显然我们可以根据2 4b ac -的值的符号来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我们把24b 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读作delta ,它是希腊字母)”来表示,即△=2 4b ac -.我们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遇到: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一个数学式子的情况,同学们要逐渐适应这一点,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224b ac ≠-()注意:△而应为:△=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练习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方程2x 2+3x -k=0根的判别式是 ;当k 时,方程有实根。 2、关于x 的方程kx 2+(2k+1)x -k+1=0的实根的情况是 。 3、方程x 2+2x+m=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则m= 。 4、关于x 的方程(k 2+1)x 2-2kx+(k 2+4)=0的根的情况是 。 5、当m 时,关于x 的方程3x 2-2(3m+1)x+3m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6、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ax -4)-x 2+6=0没有实数根,那么a 的最小整数值是 。 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2m -1)x -2=0的根的判别式的值等于4,则m= 。 8、设方程(x -a)(x -b)-cx=0的两根是α、β,试求方程(x -α)(x -β)+cx=0的根。 9、不解方程,判断下列关于x 的方程根的情况: (1)(a+1)x 2-2a 2x+a 3=0(a>0) (2)(k 2+1)x 2-2kx+(k 2+4)=0 10、m 、n 为何值时,方程x 2+2(m+1)x+3m 2+4mn+4n 2+2=0有实根? 11、求证:关于x 的方程(m 2+1)x 2-2mx+(m 2+4)=0没有实数根。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m 2-1)x 2+2(m+1)x+1=0,试问:m 为何实数值时,方程有实数根? 1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x -m=0无实根(m 为实数),证明关于x 的方程x 2+2mx+1+2(m 2-1)(x 2+1)=0 也无实根。 14、已知:a>0,b>a+c,判断关于x 的方程ax 2+bx+c=0根的情况。 15、m 为何值时,方程2(m+1)x 2+4mx+2m -1=0。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实数根; (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无实数根。 16、当一元二次方程(2k -1)x 2-4x -6=0无实根时,k 应取何值? 17、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bx+4b=0有两个相等实根,y 1、y 2是关于y 的方程y 2+(2-b)y+4=0的两实根,求以1y 、2y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18、若x 1、x 2是方程x 2+ p x+q=0的两个实根,且23x x x x 222121=++,25x 1x 12221=+求p 和q 的值。 19、设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2+px+q=0(q ≠0)的两个根,且x 2 1+3x 1x 2+x 2 2=1, 0)x 1(x )x 1(x 2211=+++,求p 和q 的值。 20、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4x 2-(3m -5)x -6m 2=0的两个实数根,且23x x 21=,求常数m 的值。 21、已知α、β是关于x 的方程x 2+px+q=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α3-α2β-αβ2+ β3=0,求证:p=0,q<0 22、已知方程(x -1)(x -2)=m 2(m 为已知实数,且m ≠0),不解方程证明: (1)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说课稿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2级4班陈静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_____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二节第一小节第5页至第9页的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配方法”是学生接触到的的第二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它是以直接开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深入探究,是由特殊到一般的一个拓展过程,又对继续学习后面的公式法有着指导和铺垫的作用。在“配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学习高次方程、函数等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初中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地研究了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基于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教学难点:掌握配方法与配方法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二)能力目标: 理解配方法,知道“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根的判别式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教学目标: 1?了解用配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的解的过程;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由b2—4ac决定; 3?会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4?能利用根的判别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会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教学难点是利用根的判别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引入新课: 1 ?回忆用配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的解的过程 2?为什么要讨论b2—4ac大于0,等于0,小于0?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由什么决定? 二、师生归纳总结展示成果 当厶>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厶=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厶<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反之成立。 三、例题1: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 2x2—7x—1=0;(2) 3x(x+2)= —5;( 3) 3 —4x2=0. 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在( 2)、(3)两题中,应注意什么?在(1)、(3)两题中,发 现若a、c异号,则b2—4ac 一定大于0吗?同学们自己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反馈:独立完成课本P42第4题。 例题2:求证:关于x的方程2x2+3(m —1)x+m2—4m—7=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例题3:若关于x的方程x2—2 . ax —仁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例题4:若关于x的二次方程kx2+1 = x—x2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例题5: m取什么数时,关于x的方程(m —2) x2—2mx+m+1=0有实数根? 分析:题目只说“关于x的方程”,并没说关于x的二次方程,而m—2是否为零确定此方程的次数,因此应分类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及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及韦达定理 一、选择题 1.(2013湖北黄冈)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6x +c =0有一个根为2,则另一根为( ) A .2 B .3 C .4 D .8 2.(2013四川泸州)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k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 B .1k <且0k ≠ C . 1k ≥-且0k ≠ D . 1k >-且0k ≠ 3. (2013四川泸州,)设12,x x 是方程233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 2112 x x x x +的值为( ) A .5 B .-5 C .1 D .-1 4. (2013福建福州,)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是( ) A .x 2+3=0 B .x 2+2x =0 C .(x +1)2=0 D .(x +3)(x -1)=0 5.(2013山东滨州,)对于任意实数k ,关于x 的方程程x 2-2(k +1)x -k 2+2k -1=0的根的情况为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没有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6.(2013广东广州)若0205<+k ,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2=-+k 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无法判断 7.(2013山东日照)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32=--x x 的较小根为1x ,则下面对1x 的估计准确的是 A .121-<<-x B .231-<<-x C .321<

数学评课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教学,许多教师都感到难以把握,主要原因一是本节教学内容牵扯到的知识点较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旧的知识点的掌握本身就不是特别牢固,教师对教学的深浅度不太容易把握;原因之二是本节中运用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有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中对学生所要培养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初中代数各种知识与思想的集体展现,是初中代数内容的一个总结。 在教材的安排中,采取先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简单回顾,再通过观察二次函数y=x2+3x+2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根有何关系,进而总结得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b2-4ac时该方程的实数根与对应的二次函数y=ax2+bx+c的关系。内容安排看似简单,实际却内涵丰富,需要教师大力挖掘,方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并从中深切体会到其中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好知识领会思想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教学进行了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教。 1理解概念,抓住实质 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使一元二次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所有的值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利用根的判别式可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有三种位置关系,即整个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与x轴有一个交点,与x轴有两个交点;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对应的函数值大于0,抛物线位于x轴下方对应的函数值小于0,抛物线与x轴相交意味着函数值等于0。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点需要做适当的复习,只有这些基本知识学生理解透了,才容易把握二者的关系。 2抓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充分利用类比攻破难点 类比一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那么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由于抛物线与x轴可能会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或没有交点,那么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相应的就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者没有解;类比一次函数位于x轴上方则对应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大于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对应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那么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大于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其余类推。类比用一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近似解理解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等等。 3掌握函数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并及时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对函数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的总结回顾,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自觉地运用,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函数学习中经常会运用到如下思想方法: 3.1分类讨论思想:如对一次函数y=kx+b中k与b的讨论判断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二次函数中对a的正负性的讨论,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与对称轴结合判断函数增减性等,可以说分类讨论思想贯穿在整个的函数学习中。在教学中可以a>0为例,以表格形式展示: △=b2-4ac△>0△=0△<0ax2+bx+c=0 (a>0)x1,2=-b±b2-4ac2ax1=x2=-b2a方程无实根y=ax2+bx+c (a>0)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上述表格并思考:当二次函数y=ax2+bx+c(a<0)时,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呢? 3.2数形结合方法:利用图形的形象直观解题是一种方法,也是函数学习中的一大特色。对图形的阅读理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画函数示意图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图形解题的习惯,这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将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方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专题训练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专题训练 1. (2010 广西钦州市)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kx +1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 = . 2. (2010 湖北省荆门市) 如果方程2210ax x ++=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 (2010 江苏省苏州市) 若一元二次方程()2 220x a x a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3b 、,则a b +=_________. 4. (2010 江苏省苏州市) 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元二次方程22 452 x x ++=有实数根; B. 一元二次方程23 452 x x ++=有实数根; C. 一元二次方程25 453x x ++= 有实数根; D. 一元二次方程()2451x x a a ++=≥有实数根. 5. (2010 湖南省益阳市) 一元二次方程 )0(02≠=++a c bx a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c b 42 -满足的条件是 A.ac b 42 -=0 B.ac b 42->0 C.ac b 42-<0 D.ac b 42-≥0 6. (2010 山东省烟台市) 方程x2-2x-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则(x1-1)(x2-1)= . 7. (2010 北京市)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410x x m -+-=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求m 的值及方程的根. 8. 当k 是什么整数时, 方程(k2–1)x2–6(3k –1)x+72=0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 9.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22=-+--m x m x 与0544422=--+-m m mx x 的根都是整数,求m 的整数值, 并求出两方程的整数根. 10. (2010 重庆市江津区) 在等腰△ABC 中,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5a =,若关于x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总体评析: 本课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本节课始终以如何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主线串连起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结构上,全课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松弛开朗;内容上,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多种解法的数学知识综合,。 课堂上学生学得了新的知识,还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教学中对随机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恰当处理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确凿,而且在这堂中实实在在地完成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学会用求根公解一元二次方程格式和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2、结合算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类比迁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欢乐,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养成认真仔细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这节课,主要在如何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了一些尝试,详尽表现在: (1)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本课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教法上采用启发式,分析、比较得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3)教学程序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探索、创新的思想。同时,注意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容为一体。 一、教学目标上分析 本节课任务是能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堂课从问题引入,先让学生回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讨论在不

能用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时有该如何解答呢?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得到了求根公式,。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材处理上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利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本堂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重点。通过对问题的层层处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真可谓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本堂课把课本中短小精悍的话语,通过老师自己的思考、挖掘、理解和精心设计,使得抽象的内容详尽化。课堂紧绕问题1,通过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后得到了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教师把大量的笔墨花在这一段的内容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返璞归真”的理念。 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既为学习而学习,也为不为学习而学习。对于设计的问题2,起着训练知识点的作用,此导向“一石二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若在引导学生得出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才使用公式法呢?”则不但能起到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的作用,而且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学生通过探讨和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答,很快会得出“在不能用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时才考虑使用公式法”的结论。 另外,从学生的主体角度来看,本堂课在切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解决一些详尽问题时,分外形式似乎比大凡形式更加行之有效,既然已经学习了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为什么还要再学习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呢?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学案(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学案(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根的判别式的概念. 2.能用判别式判别根的情况.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进一步考察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进一步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b2-4ac<0时,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 3.教学疑点:如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在实数范围内,当b2-4ac<0时,无解.在高中讲复数时,会学习当b2-4ac <0时,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虚数根.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前一节的“公式法”部分已经涉及到了,当b2-4ac≥0时,可以求出两个实数根.那么b2-4ac<0时,方程根的情况怎样呢?

这就是本节课的目标.本节课将进一步研究b2-4ac>0,b2-4ac=0,b2-4ac<0三种情况下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 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时,得到b2-4ac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称b2-4ac为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比较重要的,用它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也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有关内容,并且可以解决许多其它问题. 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是由谁决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分类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思维全面性的考察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渗透作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平方根的性质是什么? (2)解下列方程: ①x2-3x+2=0;②x2-2x+1=0;③x2+3=0. 问题(1)为本节课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问题(2)通过自己亲身感受的根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2.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将 (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上课人:陈银评课人:徐波 陈老师这节课从学案的编写到实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符合教改的基本精神。本节课始终以如何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主线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的培养,目标的达成,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在课堂结构上、严谨而顺畅,课堂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活泼;内容上,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多种解法系统而完整,学到了新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学中灵活使用多媒体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针对这节课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意见。一、教学目标方面 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本课内容,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在这堂课中顺利的完成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还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重点内容的教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目标、反映目标,能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利用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这一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详略得当;本堂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结合多媒体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重点。同时,注意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容为一体。通过对问题的处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真可谓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堂课陈老师在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的基础

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第四课时 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学习目标: 1、熟练使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ac b 42 -的值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 授课内容: 1、用公式法法解下列方程: (1)0222=--x x (2)0122=+-x x (3)0222=+-x x . 2、观察上述方程的根,方程(1)两个实数根________,方程(2)两实数根________, 方程(3)_______________。那么方程根出现不同情况是由什么来判断的呢? 3,结论: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的情况可由ac b 42-来判定: 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__________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我们把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 说明:(1)可以不解方程求ac b 42 -的值来判别方程的根的情况。 (2)上述结论反过来也成立。 例题讲解 例1、不解方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 (1)0132=-+x x (2)0962 =+-x x (3)04322=+-y y (4)x x 5252=+ 变式:求证:不论x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 =--kx x 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 数根。

例2、k 取什么值时,关于x 的方程022)2(22=-++-k x k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 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无实数根? 变式1:已知关于0232 =-+-k x x 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0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变式:关于x 的方程..2 (2)2(1)10k x k x k ---++=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41)210x k x k -++-=,K 取什么值时 ○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3、方程无实数根; 2,试说明关于x 的方程222(1)2(4)0m x mx m +-++=无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公开课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公开课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 教材出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根与系数的关系。 授课时间:2016年8月3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等知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初步应用,会运用根与系的关系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去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全面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归纳、理解、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意识。 教学方法:发现法,引导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上面的表格,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关于x 的方程220(40)x px q p q q ++=-≥、为常数,p 的两根1x ,2x 与系数p ,q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1x ,2x 与系数a ,b ,c 之间又有何关系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二、探究新知: 1、根与系数关系: (1)关于x 的方程220(40)x px q p q q ++=-≥、为常数,p 的两根1x ,2x 与系数p ,q 的关系是: 12x x p +=-,12x x q =。 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两个关系式。并思考:如果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根与系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 程说课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付家堰中小学刘家付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二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就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入手,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特别的,八年级时学生已经了解到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因而,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就是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心理上,老师应抓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很多,在学习了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解法的探求兴趣,进而由一次函

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类比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上来,顺着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导加以激发。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在探索过程中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 采用类比的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交流,分组合作,同时老师设定一定的问题环境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最后在老师的释疑、归纳、拓展、总结的过程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初中九年级数学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案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七课 初三( )班 姓名:_________ 学号: 一、学习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二、学习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并能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三、学习过程: 将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 即 (x +a b 2) 2=2244a a c b - ∵a ≠0,∴4 a 2>0。这样,我们有: (1)当b 2-4 ac >0时,方程右边是一个正数,因此,方程有 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 这样两个 (相等,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b 2-4 ac =0时,方程右边是0,因此,方程有 x 1=x 2= 这样两个 (相等,不相等)的实数根; (3)当b 2-4 ac <0时,方程右边是一个 数,而方程左边(x + a b 2) 2不可能是一个 数,因此,方程 (有,没有)实数根。 综上所述,由ac b 42-=?的值可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 解: 16y 2 - +9=0 ∴原方程有 的实数根 ∵=? ∴原方程有 的实数根

(3) 5(x 2+1)-7x=0 (4)0.2x 2-5=2 3x 解:方程化为一般式得: 解:方程化为一般式得 ∵0)<>=?,( ∵=? ∴原方程有 的实数根 ∴原方程有 的实数根 (5) 3x 2+4x-2=0 (6) 2y 2 +5=6y (7)4p(p-1)-3=0 (8)x 2+5=25x B 组:1、试判别方程x 2 +2mx+m-1=0 的根的情况; 2、当k 取何值时,方程4x 2-(k+2)x+k-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出这时方程的根。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2-(4k+1)x+2k 2-1=0 当k 取何值时,(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方程没有实数根。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总体评析: 本课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本节课始终以如何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主线串连起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结构上,全课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活泼;内容上,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多种解法的数学知识综合,。课堂上学生学得了新的知识,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学中对随机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恰当处理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准确,而且在这堂中实实在在地完成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学会用求根公解一元二次方程格式和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 2、结合算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类比迁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养成认真仔细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这节课,主要在如何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了一些尝试,具体表现在: (1)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本课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教法上采用启发式,分析、比较得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3)教学程序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探索、创新的思想。同时,注意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容为一体。 一、教学目标上分析 本节课任务是能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堂课从问题引入,先让学生回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讨论在不能用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时有该如何解答呢?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通过教师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