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实践性原则的探讨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实践性原则的探讨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实践性原则的探讨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实践性原则的探讨

汉字文化圈论略

汉字文化圈论略 冯天瑜 〔摘要〕 “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的民族与国家。汉字文化圈的存在,是一个垂之久远的历史事实。本文对文化圈、汉字文化圈进行了界说,对汉字的境内传播与境外传播予以了讨论。 〔关键词〕 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境内传播;境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K20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03)02-0050-05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唐太宗:《正日临朝》 自史前时代起,亚洲东部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 摇篮之一。 所谓汉文化圈,实际就是汉字的区域。汉文化圈的同一 即“汉字”(符号signes)的同一。 这个“符号”的亚洲是使其区别于亚洲其他文明区域的 最显著的特点。 ———(法)汪德迈:《新汉文化圈》 一、“文化圈”界说 世界历史由中古到近代,有一个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原先基本孤立运行的各地域、各国度,随着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步建立和扩大,愈益增强彼此间的联系性,古来即有的文化传播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大有拓展。因此,近代兴起的文化学和文化史学的显著特色是,能够站在全球视角,俯瞰世界文化,并作分区考察,于是,“文化圈说”率先由文化传播学派提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格雷布内尔(1877~1934)与奥地利学者施密特(1868~1954)在20世纪初叶提出文化“一次发生论”和“文化圈理论”。文化“一次发生论”认为,重要的文化成就(如文字),总是只发生一次,其他地区所享用的文化成果由发生源地传播而来。此说固然包含部分真理,却又陷入独断性,并隐藏着文化沙文主义倾向,因而遭到批评与抵制。“文化圈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若干文化圈,每个文化圈包含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有成分,文化圈由核心(文化源地)和边缘(文化受容区)组成, 〔作者简介〕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湖北武汉 430072。

论述汉字在汉字文化圈的使用

论述汉字在汉字文化圈的使用 摘要: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的价值标准——这是日本学者西嶋定生(1919-1988)给出的“汉字文化圈”的构成要素。这一看法大体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关键字:汉字、汉字文化圈。 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历史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都使用汉字,阅读汉籍经典(文言文),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社会的通行证。而且,这几个国家许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文书写的。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的各种文字。 日本学者川本皓嗣(1939―)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提到:“东亚的所谓汉字文化圈或者说儒教文化圈有时会与西方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拉丁语文化圈相提并论。但二者之间有三大不同。第一,把拉丁语作为公用语的罗马帝国早在公元4世纪前后就已经开始衰落,不再是欧洲的中心势力了。与此相反,在东亚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第二,与欧洲会拉丁语的知识分子的数量相比,东亚会汉文的文化人要多得多。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结果在欧洲不仅仅使用书面语言(或者神圣语言)的拉丁语,而且同时使用‘本国语言’(vernacular),如意大利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德语等,依靠这些语言进行的各国间的交流也相当活跃。可是在东亚,作为文言文的汉文尽管各地的发音和读法有异,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它为通用的公用语。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交流来看,基本上是从中国这个中心向周边国家进行单向辐射的。而且各国语言之间极端缺乏交流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现象。那么,为什么拉丁语“死去”而汉字却“活”了下来?其原因固然复杂,这里仅从汉字本身推究,是汉字的特点和优势所造成的。 第一,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圈和非汉字圈高级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汉字圈和非汉字圈高级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汉字圈和非汉字圈高级留学生的汉字偏误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两者汉字偏误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标签:汉字圈非汉字圈汉字偏误高级留学生 一、引言 汉字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最初接触到汉字时往往会视觉混乱,读写都不得要领,认为汉字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抽象符号,所以他们只能照猫画虎,将汉字的笔画任意组合,耗时费力;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如日本的留学生,因他们国家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多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书法、写汉字,尽管他们的语系与汉语完全不同,但却属于有着汉字背景的人,对汉字的认知不同于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对汉字有着感性的认识,即我们俗称的字感。所以,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看到汉字的笔画就能够有目的地将笔画组合成一些偏旁部首,较好地模拟出汉字的框架。 对于留学生来说,初级阶段的汉字习得,汉字圈的留学生是占有优势的,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到了高级阶段,所有的留学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汉字圈的留学生是否依旧较非汉字圈的留学生更胜一筹呢?盛炎(1996)早在《语言教学理论》中提出,“干扰影响近似任务,不影响不同任务。有细微差异的东西学习起来最为困难,而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就没有影响。”王幼敏(2002)也曾说过,“日本人写中文汉字错误并不少,只是有着与欧美人不同的规律特点而已。”笔者带着这个疑问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进行整理,找出偏误,探讨他们的异同,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展开探究。 二、高级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统计 本次的研究是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此语料库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作文的试卷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的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试卷,并把在考试中作文分数大于等于85分的留学生界定为高级留学生。为了研究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的高级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以日本留学生作为汉字圈留学生的代表,选取在1992~2005年参加HSK考试,且作文分数大于等于85分的学生,除去一份无效作文外,共收集日本高级留学生作文80篇;至于非汉字文化圈,分别选取泰国10个、法国7个、意大利1个、英国4个、荷兰1个、德国6个、印尼24个、美国16个、俄罗斯6个、瑞士4个作文得分在85分及85分以上的留学生,且作文分数也大于等于85分,共计80份。在偏误整理时,如果同一个汉字偏误出现在同一篇作文中,只选取一个记录,比如:择—,这一个汉字偏误多次出现在同一个留学生的作文当中,则按一个记录,出现在不同的留学生作文中,叠加记录。

一个字的总结——汉字文化圈年度汉字盘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一个字的总结——汉字文化圈年度汉字 盘点 篇一:20XX我的年度汉字 我的年度汉字—试 1.Try Itriedtomakeenoughmoneyonmyownfor2-weekjourneywithm yfriendinsummerholiday,ajourneythatwehadplananedfor alongtime,soIgotseveralparttimejobs,Ihadtotutor5tim eseveryweek.Itwasatoughtimeactually,becauseIwasafra idthatImightdobadlyinmystudy.myfearmadesense.Asittu rnedout,Ididachievealittlebitworsethanthefirstterm, butIamnotsurewhetheritwaspartlybecauseofmyparttimej obs.Anyway,Imanagedtomakeenoughmoneyformyjourney,wh ichwasthebesttimeIhadthisyear.Itwasagoodwaytomeetdi fferentpeople,andIhappenedtomakefriendswithsomepeop leandkeepintouchwitheachother,esp.aFrenchgirl.shega

veakisstomewhenIhelpedherboughtatickettochengdu.Thi swasthefirsttimeIhadbeenkissedbyagirl.Ifeltstrangeb utitwasimpressive.AnywayIlikedthekiss. oneofthetutoringjobistoteacha4-gradeprimaryschoolbo y.Itwasatoughtimebutalsoagreattimetoimprovemypatien ce,anabilitythatIneedasapotentialteacherinthefuture .A2hoursteachingnormallylastedfor2.5hoursandonlyeno ughtohelphimfinishallhishomework.mostofthetime,hedr ewpicturesrandomlyandplayedhisballathiswill,whensom etimeshenoticedIwasthere,hewouldhavemercyonmeanddid alittlebithomework.Itriednottolosemytemper,andtried mybesttohelphimimprovehisgrade.henormallyscored40-6 0pointseverytimehetooktheexam.Tomyrelief,hescoredov er80inthefinal.Thiswastrulyacomfortforme.AndwhenIst eppedinthesecondyearofcollege,IswornIwouldnever,eve r,getatutoringjoblikethisandIdid. 2.exam Itseemsthisterm,Ihavetakenmanyexams.Toprepareforthe exams,IhadtofinishsomuchhomeworktomakesurethatIdidn’tmissanydetails.mostofthetime,Iwasdoinglisteningand

论汉字文化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01年第2期(总第111期) 论汉字文化圈Ξ 史继忠 (贵州省文史馆研究员,贵州贵阳 550001) 摘 要:“汉字文化圈”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局限于汉族,而且影响国内许多民族,并辐射到东亚及东南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字;文化圈;民族 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1)02-0045-04 On the Cultural Circle of Chinese Characters SHI Ji2zhong (Guizhou History Culture Institute,Research Fellow,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Abstract:“The cultural circle of chinese characters”makes an impontant part of world culture l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Han nationality but has influenc upon many minorities at home,In addition,it has exerted a great impact upon East Asia and S outh2 east Asia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 ey w ords:chinese characters i cultural circle;Nationality “文化圈”的理论,是德国的格雷布内尔和奥地利的施密特创立的,核心是文化传播论。文化的多元性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有的淘汰,有的衰落,有的崛起,于是,获得优先发展并处于强势的文化,便向四周辐射,影响其他文化,形成一个具有某些共同因素的文化圈。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文化圈,说法不一。即令把它减少到最低限度,“汉字文化圈”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不仅存在,而且范围极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汉字是它的重要标帜,用汉字来表现各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制度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等等。在这里,汉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正如法国学者汪德迈在《新汉字文化圈》中所说:“这一文化区域所表现的内聚力一直十分强大,并有鲜明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印度教、伊斯兰各国,内聚力来自宗教的力量;又不同于拉丁语系或盎格鲁—撒克逊语系各国,由共同的母语派生出各国的民族语言。这一区域的共同文化根基,源自萌生于中国而通行于四邻的汉字。” 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看,“汉字文化圈”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它是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圈之一,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本文分三个层次叙述:汉族、汉字和汉文化的形成为“本圈”;由于它的主导作用 而影响国内其他民族形成“内圈”;而它在国外的扩散则构成“外圈”。 一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人口超过10亿。汉族的形成,与别的民族显然不同。如果说世界上许多民族走的是“同源异流”逐步分化形成道路的话,那么,汉族则走的是“异源同流”的路,融合了许多民族成份,吸收了多种民族文化,逐渐成长壮大。对此,毛泽东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 汉族的形成,无论如何也不能脱离“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汉族渊源于“华夏”,而“华夏”则是夏、商、周不同部族的结合体,谓之“诸夏”或“诸华”。秦汉是“华夏”演变为汉族的重要时期,前提是中原经济发达、文化高涨、政治空前统一,因而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共同的文化特征,于是周边民族便把汉朝版图内具有这种文化特征的人统称为“汉人”。魏晋南北朝,匈奴、鲜卑、羯、氐、羌纷纷内迁,中原汉人大量南移、文化交融,血缘混杂,促进了汉族的发展。唐代呈开放势态,许多“胡人”留居中原,一部分汉人又移往边疆、吸收的民族成份更加广泛。宋辽金元时期,西夏、契丹、女真、蒙古相继而起,北方民族南下,有相当一部分融入汉族。明 Ξ收稿日期:2000-12-24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简介]张彩霞,辽宁抚顺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词汇与文字; 尹大伟,辽宁朝阳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际交流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和语法。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探析 ○ 张彩霞尹大伟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110136) [摘 要]汉字字形众多、结构复杂,读音方式迥异于拼音文字,以上这些已成为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学 习汉字的难点。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认知难点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帮助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突破汉语学习的难关。 [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认知难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1)01-0148-03 所谓“非汉字文化圈”,是相对汉字文化圈而言的。汉字文化圈指的是历史上或现在以汉字作为传播工具和文化载体,本国语言大量借用古汉语词汇的东亚地区,主要为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而非汉字文化圈零起点留学生则是指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汉字背景的、母语是拼音文字的汉语初学者。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要学习汉语,就必须学习汉字。但汉字的外形、结构、书写等方面的特点迥异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字母文字,因此,汉字的学习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大的难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逐年增加,汉字的学习往往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瓶颈。所以,对外汉字教学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而困难的部分,值得界内人士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一、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认知汉字难点分析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之所以认为汉字难认、难写,关键是因为汉字和他们所使用的字母文字差异巨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汉字字形 汉字字形复杂,结构错综,对于没有任何汉字背景的留学生来说,汉字无异于图画,是一堆无序的线条搅在一起,让人无从分析和辨认。这和他们所使用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同,拼音文字是只用26个字母中的某些字母按单向线性排列所组成的文字,即从左到右单维结构文字,结构简单,便于识记和认读。而汉字形体的构成却要复杂得多,汉字形体的构成是分层次的,即首先是由笔画构成部件和简单的汉字,再由这些简单的汉字和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众多的汉字。由此可见,汉字字形的结构相对拼音文字要复杂许多。而单就汉字构形的最基本要素———笔画来讲,也是极其复杂的。 据统计,现代汉字的笔画种类多达二三十种。其中不少笔形的区别度极小,很难辨别和认知。如竖勾和竖提,一个是竖下的勾向左,一个是竖下的勾向右,对于没有汉字背景的留学生来说,这是很难区别的,所以像“水”这样的有竖勾的字他们常常把竖勾写反。笔画的组合关系也很复杂。两个笔画之间有时候相离,有时候相交,有时候相连接,这在不懂汉字理据的留学生看来也是难以理解的。如“牛”和“午”,笔画数目一样,笔画走向也完全一致,只是“牛”中的竖和第一个横是相交的关系,而“午”中的竖和第一个横是相连的关系。 其次,汉字部件也是留学生认知汉字的一个难点。一是汉字部件众多。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武汉大学合作,用计算机对《辞海》(1979)的11834个字进行切分,共得末级 部件648个,其中成字部件327个,不成字部件321个[1] 。 这样众多的汉字部件相对于26个字母实在是太多了,难以记忆。但由于部件在汉字中具有表意功能, 掌握部件无疑有利于认知和识记汉字。但同时部件也是双刃剑,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和大量的假借现象的存在,使得有些汉字现有意义和部件之间并不对接,这反而为为留学生认知和识记汉字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因为当他们了解汉字的构字理据后,就片面地认为所有的汉字都符合构造规律。如当他们知道了“竹字头”是表示和竹子有关的事物,那么“笑”为什么用竹字头;薪水是指“钱”,为什么用草字头而不用贝字底等常常令他们费解,因此也常常书写错误。 再次,汉字结构复杂。汉字属于意音文字,80%以上的汉字是由表意的部件和表音的简单汉字构成。部件和简单汉字之间可按上下、左右、内外、半包围等多种结构方式构字,有的时候各种结构还互相包含,极其复杂。如“寇”,上下结构中还有半包围结构;“望”上下结构中还有左右结构等等。而且何种结构没有一定规律。这相对于只有从左到右 — 841—语文学刊2011年第1期

汉字文化圈内文化与语言的交并发展

汉字文化圈内文化与语言的交并发展 ——以朝鲜与日本为例 摘要: 汉字文化圈的定义,是汉字系统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汉字文化圈的基础上诞生了儒家文化圈,以日本学者西嶋定生的“东亚世界”的定义为依据,汉字文化圈的形成要素主要有:册封体制、汉字、儒学思想、大乘佛教、律令制。其中汉字作为文化交流的基础其对文化圈形成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性的。而册封体制及朝贡体制可以说对保证汉文化的传输和地位保证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汉字文化圈的诸民族在社会文化上通常有如下表现:官方推崇儒家思想;律令制度上借鉴中国;正式场合使用正体汉字,而民间多使用本民族文字如假名或与汉字混合使用;生活习惯上相似,如使用筷子、品茶和食用稻米等。 无论是律令制度的借鉴套用、时俗节日的同化还是思想与文学作品的传播,都离不开作为基础的汉字系统。下面将以日本与朝鲜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中汉字的表现为例分析汉字文化圈内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影响关系。 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据考察汉字是于公元前后开始经由汉人移民之手伴随着冶金、纺织等技术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而史载汉字正式传入日本约为公元三世纪末叶。当时日本列岛的倭奴国与邪马台国已经与当时的魏国有过官方的外交交流。后来,日本经由百济国传入大量汉字。 汉字传入日本后,被用作公家记录历史和一般学者写作的专用文字。日本最初的诗都是用汉字写成。后来在宫廷的汉字使用中为了能表示日本的本土词语,产生了万叶假名,将部分汉字作为表音文字使用标注日音,《万叶集》即为使用这种文字系统的代表作品。至八世纪中期,留唐的僧人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片假名”。脱胎于汉字,日本终于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文字系统。然而平假名在女性中流行,片假名多为僧侣使用,九世纪中旬才出现用平假名书写的文学作品,片假名被见于正式著作则比之又晚二百年。直至近代日本,虽然日本“国风文化”的确立使得绝大多数书籍使用假名,然而直到明治初年,汉字一直作为官方规范的正式文字被公家和官方用来记事和颁布御诏法令等。 公元607年,日本派遣隋使访问中国,自此开始全面学习吸收先进的中华文化。而后随着唐朝与日本的交流愈密切,许多文学作品传入日本,对日本平安时代贵族文学的发展和兴盛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人张鷟所著的传奇《游仙窟》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物语”的发展影响深远,尤以《源氏物语》的创作最可体现。而以白居易的诗为代表的诗歌更为平安时代的贵族们所喜爱,《源氏物语》的首贴“桐壶”文中便引用了《长恨歌》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逸事。而汉诗与文赋对和歌这种日本源流已久的文学体裁在艺术境界上的拓展提升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今汉文学在日本文学研究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同时代不同身份阶层的人们使用文字的方式的不同鲜明地反映出了社会文化的差异。在古代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人们使用的语言按阶级区分,因为使用语言特色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社团。在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交场合,贵族们争相吟咏汉诗以竞风雅,而下层的民众根本无从接触也没有条件学习汉字。后来假名开始广泛应用于平民的生活中,日本文学也产生了反映平民百姓工商业者市井生活的町人文学,其语言具有俚俗、平民化的特点。 ——本居宣长,日本物哀

母语为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预科汉语速成教学模式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母语为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预科汉语速成教学模式研究 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拓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但对母语为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预科汉语速成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没有开展起来。因此,我们所进行的这项研究可以说是一次积极且有意义的尝试,这里姑且把它称作一项教学实验。 一、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一般语言规律、语言习得规律及语言教学规律,基于对外汉语教学中速成强化教学的特点,发现和遵循母语为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预科汉语速成教学规律,建立优化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对象。母语为非汉字文化圈、汉语水平为零的外国留学生。 (三)教学期限。 一学年。 (四)教学目标。 经过相关汉语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使得零起点的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三级以上,并能顺利通过以汉语命题的、进入专业院校 学习的入学考试。

(五)课程设置。汉语言语技能课: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读写课、汉语技能“一对一”教学、HSK培训。 专业必修课:专业基本词汇教学。 (六)教材。因目前并没有针对母语为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预科汉语速成的专门教材,所以我们对现有教材进行了筛选,确定了如下的若干教材:综合课选用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第一、二、三册);听力课选用胡波、杨雪梅主编的《汉语听力教程》(第一、二、三册);口语课选用戴桂芙主编的《初级口语教程》(上、下册);读写课选用彭志平主编的《汉语阅读教程》(第一册);汉语技能“一对一”教学结合其他汉语言语技能课进行;专业基本词汇教学和HSK培训的教材由专业教师自定。 二、实验实施条件 (一)学生。 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强烈,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是否能采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是否能挖掘出潜在的巨大学习潜能。因此,我们的每一名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已经规划了明晰的学习目的,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以最佳的语言状态进行学习。 (二)教师。 教师的素质、年龄、经验等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以母语 为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为对象开展的预科汉语速成教学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胜任的。我们选用的任课老师都具备了十年以上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如何教初级留学生学习汉字

浅谈如何教初级水平留学生学习汉字 摘要:本论文主要以汉字的特点为基础,从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策略的评估着手,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教初级水平留学生学习汉字这个问题,试图找到更好地教留学生汉字的方法。 1.汉字的特点 作为一名教授留学生汉字的对外汉语教师,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的问题,即我们自己首先必须对汉字有着比较深厚的理解。那么,汉字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文字呢? 1.1汉字字形 汉字是一种形体和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随着文化的发展,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逐渐从具象走向抽象,符号化,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从有文字实物的殷商开始,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多个阶段。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建国后于1956年1月28日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汉字简化方案》里推行的简化字。而现行的简化字在字形上,我们又可以从笔画、笔顺、部件构形等方面加以分析。 笔画是组成现代汉字字形的最小的单位。但是现代汉字笔画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傅永和先生在他的《汉字结构和构造成分的基础研究》中将现代汉字笔画分为两大类:平笔笔形6种和折笔笔形23种;其中,折笔笔形又分为单折笔12种和复折笔11种。而胡裕树先生的《现代汉语》书中却把笔画分为主要笔形8种和变化笔形

25种。笔者比较赞成胡裕树先生的分类,倾向于将笔画分成横、竖、点、撇、捺、挑、折这8种主要笔形。因为这8种主要笔形囊括了现代汉字的所有笔形,简单明了且又便于初级留学生识记。 其次,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汉字笔顺的问题,因为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虽然,中国还没有发布过一份专门为现行汉字笔顺制定的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但由于有人们长期约定俗成的习惯作基础,有语文主管部门和教学部门的积极引导,所以,现代汉字的笔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先横后竖(如:“十”),先撇后捺(如:“人”),从上到下(如:“学”),从左到右(如“休”),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小”),从外到内(如:“国”)等。 而与汉字息息相关的部件同样是对外汉字教学中不得不提的问题,这也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难点。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的部件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在合体字中,部件小于整字;在独体字中,部件等于整字。汉字部件的切分方法不一而足。例如,用替换的方法来确定相接的笔画组合能不能被切分;用类比的方法确定相离的单笔画是不是部件等。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我们都要在部件切分时避免怪异切分。 1.2汉字字音、字义 汉字作为一种音义结合的表意文字,它的字形、字音不像表音文字那样可以直观地联系起来。这对于母语是表音文字的留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且汉语中大量多音字、形声字的存在更加大了留学生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实践探究——以零起点的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例

2012年12月第31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2012Vol.31No.12 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33 收稿日期:2012-09-21 基金项目:2011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对外汉语视阈下的语言实践与地域文化体验创新模式研究”(11D060)的成果;201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 作者简介:国泽昆(198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李国慧(197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实践探究 ———以零起点的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例 国泽昆,李国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在汉字认读和书写方面常出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会对有 效的汉语学习和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并结合汉字教学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汉字教学策略,以期解决汉字带来的学习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对策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2-0079-02 一、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状况的调查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汉字文化圈”泛指非洲、欧洲、美洲的一些国家。为了掌握一手材料,笔者对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零起点的21名学生(分别来自尼日利亚、喀麦隆、蒙古、 英国、俄罗斯、越南及葡萄牙)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作业、测试卷等222份书面材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大体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及问题所在。 (一)汉字学习方法的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 发现他们在学习汉字的初始阶段,有着相似的特点,就是主要靠机械记忆来识别汉字,很多人利用课后大段时间反复抄写,但大多是照葫芦画瓢,这种方式大概要持续4个月左右。这种以反复记忆为主的机械式的学习方法不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效率也不高。由于这一阶段学生们把关注点都集中在汉字的认读书写上,没有时间走出去真正与中国人交流沟通, 导致学生口头交际能力差,在跨文化交际上,表现为挫折期延长。另外,对汉字进行机械式的练习,从整体上感知了汉字的字形,但却容易忽视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二)汉字书写偏误的调查 1.笔画不规范。汉字笔画复杂,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规律可遵循,书写难度也比较大。由于学生缺乏汉字的字感,书写时常常出现错误,把“口”画成一个圈;把“撇”写成“竖”;把“捺”写成 “点”。 2.加笔、减笔情况多。对于非汉文化圈的留学生来说,写汉字就像临摹画,一个汉字什么时候有“点”什么时候没“点”,什么时候有“横”什么时候没“横”,对他们来说,头脑中几乎没什么概念。加一笔、减一笔是经常的事,写出的汉字总是缺胳膊少腿。 3.结构意识差。汉字结构复杂,有上中下、左中右、包围、半包围等结构,而其他拼音文字却是线性的,这就导致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缺乏汉字的结构意识, 如经常会把上下结构的“您”写成“单人旁”的左右结构;把上下结构的“名”写成左右结构“夕口”;甚至把“明”写成“月日”等。 4.混淆形近字、同音字。汉字形近字多,同音字多,这些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复杂性,这对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是最难逾越的障碍。在这一阶段,学生经常会混淆形近字、同音字。例如把“身体”写成“身休”,把“日子”写成“目子”,把“他们”写成“也们”,把“在家”写成“再家”等。 (三)偏误成因分析 1.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汉字,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母语思维方式,这对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会产生负面的干扰作用,在认知方面表现为排他倾向较为严重, 所以觉得汉字难学难记。2.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母语大多属于拼音文字,在组合上呈线性排列,而汉字的书写系统是平面组合的,具有层级性,这就使他们在汉字字形的辨认上遇到麻烦。 3.字母文字本身音、形结合,知道读音就能拼写出字 — 97—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岁档(dàng)的常胜将军的新电影《只有芸知道》,上映7天,票房勉强过亿。对此,他发文感慨:“一众新锐导演生龙活虎,催营拔寨(zhài),屡创新高,我已是英雄老矣!” B.行进中的中国,给了你最大的底气。这份底气,藏在你眼中绽放的神采里;镌(jun)刻进你为生活打拼(pn)、为理想执着的自信里;映照在你的谈吐,你的胸襟你的视野里。 C.如果对文艺事业没有深厚情谊(yì),缺乏传世之心,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牟利的工具,这样的文艺工作就容易沾满铜臭(chòu)味,这样的文艺工作者就容易成为市场的奴隶。 D.淖(nào),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得多,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g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3小题。 经典是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淘洗出的精品,经受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和诠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甲】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书展期间发布了“2019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报告”。其中数据显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隘,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尚不足三成,而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其次是经典阅读愈加浅层化。【乙】具体表现为快餐式和功利式的阅读,人们越来越不愿认真、耐心阅读,而转向浏览网页式的跳读和浏览,经典往往读得支离破碎。最后是缺乏经典阅读的氛围。学校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和技能掌握,校园缺乏人文内涵。同时,家庭普遍缺乏读书氛围,不读书、读书少的家长不在少数。 【丙】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经典不是死的标本,它是有着强大活力、能参与到当代文化建构并深刻影响到人类灵魂的文化遗产。人们不仅能从经典中获取知识,还能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浩如烟海 B.狭隘 C.支离破粹 D.不仅 3.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初级阶段非汉字圈 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马明艳 提要本文是针对非汉字圈零起点留学生的个案研究,以学生课程笔记和练习本中书写的汉字为主要材料,从书写错误、字形策略、记忆策略、应用策略、复习策略、归纳策略等角度,分析了该个案汉字学习策略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并通过汉字测试和学习策略调查等辅助手段,对该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对照性研究。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学习学习策略 一引言 对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外国留学生来说,汉字是学习汉语的一道难关。近年来,汉字教学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角度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其一,关于汉字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讨论焦点集中在是采用/语文一体0还是采用/语文分开0的教学模式。众多国内外学者提倡采用更能体现汉语特点的/语文分开0的/双轨制0教学模式(张朋朋, 1992;白乐桑,1996;柯彼德,1997)。其二,对汉字教学单位和汉字教学方法的探讨。卞觉非(1999)从汉字教学的定位、对象、目的、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把以前一直不甚明晰的汉字教学在理论上予以全面阐述。一些学者则着意探讨了汉字/部件0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崔永华,1997、1998;张旺熹,1990;万业馨,1999)。崔永华(1997)依据/以部件为纲安排教学0的思路拟定了一个以/基本部件0和/基本字0为内容的汉字教学单位体系,陈曦(2001)提出利用/字族理论0进行汉字教学的设想,田茂松(2002)则在分析汉字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对外汉字教学的七种具体方法。此外,还有学者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来探讨汉字教学问题,提出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字感0,即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尽可能多让学生接触汉字,通过对汉字形体的感知扩大短时记忆的范围,并逐渐形成字感(徐子亮, 2003)。这些研究和探讨都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于寻找汉字教学的优化模式和科学方法很有意义。其三,对汉字学习者的内部因素的探讨。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认知活动,那么他们采用何种方式、何种策略去学习就成为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因此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策略 *本文初稿承5世界汉语教学6匿名审稿专家精心审阅并给予中肯而宝贵的意见,谨致谢意。

2汉字文化圈.

第二章汉字文化圈 学习要点 1.文化圈概念 2.汉字文化圈概念 3.汉字文化圈文字类型 4.汉字文化圈文字的层次 5.历史上的汉字文化圈 6.现代的汉字文化圈 第一节“文化圈”理论由来 在20世纪初叶,德国人类学家莱奥·弗罗贝纽斯(Leo.Frobenius,1873—1938 )第一个提出“文化圈”(Cultural Circle)术语并在非洲划分。继之德国民族学家、文化传播学派代表人物学者格雷布内尔(Robert Fritz Graebner,1877-1934) 与奥地利学者施密特(Wilhelm Scbmidt,1868-1954) 提出文化“一次发生论”和“文化圈理论”。 一次发生论:认为重要的文化成就(如文字)总是只发生一次,其他地区所享用的文化成果由发源地传播而来。此说隐含文化沙文主义,遭到许多人批判。 文化圈:认为世界上存在若干个“文化圈”。每个文化圈包含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有成分。 施密特主张文化圈在地理上不一定要连成一片。文化圈由核心(文化源地) 和边缘(文化受容区)组成。核心影响并制约边缘,边缘则反作用于核心,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核心与边缘也可能置换。在各文化圈之间,也会发生强度不等的相互作用。 “文化圈”说大体反映世界文化史实际,故被普遍采用。与中国有关的有两个文化圈:史前“太平洋文化圈”;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圈”。 中国学者季羡林有“四大文化体系”提法: ①希腊罗马文化。 ②闪族文化(从希伯莱到伊斯兰时期。闪族人,即闪米特人,亦称“塞姆人”(Semu)。《旧约全书·创世纪》传说,称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闪族人为诺亚长子闪(Shemu或Semu)后裔。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如今生活在中东、北非的大部分居民,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 ③印度文化。 ④中华文化。 它们都曾是具有强大扩散力的文化源地,影响的时间长、地域广。 较流行的还有“五大文化圈”说法: ①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天主教文化,英美等世界多数国家。 ②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东正教文化,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马其顿、黑山、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③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埃及、沙特,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尼大部分、菲律宾南部。 ④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印度教、佛教文化,印度、孟加拉、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

汉字,汉语和汉字文化圈及其修辞

汉字、汉语和汉字文化圈及其修辞 作者:中国南京大学王希杰 日本清和大学加藤阿幸 一语言和文字 地球上出现了人类,据说已经有了两半百万万年了。① 作为人类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是何时开始被人类所使用的呢?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推测语言的历史大概是同人类的历史是一样长久的。那么作为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的文字,它的历史可就绝对不能与语言相比较了,要晚得多了。现在可查的约在五千年前诞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楔形文字,或者埃及的圣刻体文字等都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文字。虽然有如最近出版的“ Fingerprints of The Gods ”里②,作者根据他的认真而仔细的论证,主张说在一万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非常高度的文明,这一文明尤其是在天文方面更是具有极高的丰富的知识。例如说,玻利维亚的Tiahunaco 附近的印加族古代移籍“太阳门”之上的“日历”和图画文字等都足以证明。但是,关于这种文明的新学说,还有待于专家更进一步的考察和证明。但是从这些学说中,我们知道文字的岂有此理,如果追溯到图画文字,也许已经有了几万年的历史了。但是,这些文字并没有一直为人类社会所使用,反而是随着这些文字的消失,运用这些文字来记载的语言和文化全都消失了。今天,诞生最早而又能够一直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文字,大概是只有汉字了!它诞生于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期,在今天已然被十多亿人继续当做必不可少的书写工具而每日每时在使用着!而且,不但是在中国,还有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二语言和文化 为了把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就应当:一、对语言和文化作出进一步的区分;二、坚持区分共时和历时的观点。现代语言学对广义的语言作出了进一步的区分,分为:言语活动、语言(符号系统)和言语(线性的过程)。那么,文化同语言的关系,也就可以进一步地区分为:文化同语言的关系,文化同言语的关系,文化同言语活动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显然是不一样的,是应当分别开来进行研究的。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也就可以把广义的文化区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这个时候,原先的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就变成了“a、物质文化同语言的关系,b、精神文化同语言的关系”两个不完全相同的问题了。这两个问题既然是不完全相同的,那么也就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是需要分别进行研究的。 于是,便出现了如下的六种关系: ①物质文化同语言的关系 ②精神文化同言语的关系 ③物质文化同言语的关系

“汉字”的常识与汉字教学

汉字与对外汉语中的汉字 教学 汉字是xx 的文字 汉字是命大的文字汉字是有生命力的文字 一、汉字的性质与汉字文化圈 二、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三、汉字的结构与基本类型 四、汉字的规范化 五、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一、汉字的性质表意文字 语素—音节文字(表词—音节文字)过渡文字(表意T 表音)意音文字(xx) 独特的学科——文字学和古文字学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字的性质为什么没有变化 世界上最XX的文字----- xx 文字(楔形文字)——xx XX XX 文字(圣书 字)

xx 文字xx 汉字——xx 语言类型: 屈折语(印欧语系、斯拉夫语系)——形态变化 黏着语(日语、XX)----- 用XX尾变化 孤立语(汉语、越南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变化 汉字之所以未演变为拼音文字,主要是因为汉语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既然汉字能胜任记录汉语的工作,当然也毋需发生变化。这使得汉字作为最古老的文字,能够硕果仅存。 三、汉字的语音单位 音素文字(XX、XX 字母) 音节文字(XX 假名、汉字同中有异) 音素—音节文字(XX) 四、文化圈与汉字文化圈 文化圈:具有相同文化特征,或包含相同文化要素的地理区域。 汉字文化圈:历史上曾受过中国朝廷册封,长期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并具有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以文言文(汉文)作为书面交际媒介的周边国家和地区。 汉字文化圈的范围:中国、日本(含琉球)、朝鲜和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林、泰国(东南亚国家主要是华人聚居区) 只有五种语言的传布在文化上有过压倒优势,它们是古典汉语、梵语、阿拉伯语、希腊语和拉丁语。ESapir《语言论》P174 特征: 1)在历史上都曾收到过汉文化的浸润和影响 2)有着长期借用汉字的历史 3)词汇中吸收了大量的汉字词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