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

2014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

2014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

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4.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一致(辩证思

维方法)

5.

(1

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②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2

(3

(4)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07年新改)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相对同一性和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2)同一性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用同一性分析)

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规定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3)斗争性的作用是:

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4)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

(2

(3)矛盾解决的形式:(多选注意)

①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②矛盾双方同归于尽;③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

物,以及创造出一种使矛盾双方可以长期共存的形式。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①区别:普遍(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

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②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7.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科学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

(4)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

(5)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方式;

(6)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

8.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

(2

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哲学依据。

9.认识发展的规律: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1)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2)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

10.个别与一般二者对立统一表现在: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个别与一般相联系

而存在,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1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

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特主义的哲学基础。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掌握好…原理,把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12.资本主义宪法所依据的基本准则:

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分权与制衡原则、人权原则

13.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节约资源

14.新民主主义社会: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15.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领导的国民党建

立统一战线

1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

17.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的新特点是:

广泛的民族性与复杂的阶级矛盾;无正式的固定组织形式与协商一致的具体共同纲领;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合作。

18.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建国至土改之前矛盾: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矛盾;土改完成至社会主义改造前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社会改造完成后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

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的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需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20.法律思维——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2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22.空想主义不成熟的表现:在于不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

上,1)虽看到资必然灭亡命运,却未能揭示灭亡的经济根源;2)要求埋葬资,却看不到埋葬的力量;3)憧憬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的现实道路。

23.如何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

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4.如何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无产阶级领袖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领袖是人不是神,必然会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也会有失误。评价应:

1)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对于他们的功过应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来认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必须正确认识领袖与群众、阶级与政党的关系;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要尊敬领袖,发挥领袖的作用,但不搞个人崇拜、夸大个人作用。

2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实现我国现代化必由之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6.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

是建设中特主义的理论前提;中特道路的科学依据;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27.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共的唯一宗旨。中共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

28.2013-5,李克强就任总理后不久,就访问了瑞士和德国,中国和瑞士达成了

自贸协定——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29.2013-7-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召开,总要求是:

“照镜子”——以党章为镜,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

“正衣冠”——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

”洗洗澡“——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治治病“——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30.“两个务必”——毛为什么要提出“两个务必”?

“两”不仅是党的作风,也是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

中共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艰苦奋斗是中共的政治本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

党执政后,地位、环境、任务变了,很容易滋生贪图享乐、骄傲自满的情绪。这会使党脱离群众,“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只有保持“两”,党才能保持自己的先锋队性质、才能跳出“兴勃亡忽”的周期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1.为什幺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

“两”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

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

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永葆人民政权的深刻忧思;

包含着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意义十分深远;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突出地摆在全党面前;

坚持“两”,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强领导核心。

32.2013-9-5,20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峰会主

题:增长和就业。

3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进经济结

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

34.党的18大强调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

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35.中共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出了新的界定,新增加的

内容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8大对坚持走中特道路和推进体制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

1)改进党的领导方式;2)改进党的执政方式;3)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4)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6.美国及西方国家一再制造“中国网络威胁论”,实际上是过去种种“中

国威胁论”的新的翻版,纯属无中生有。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黑客攻击受害国之一,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黑客和网络攻击行为。中国认为,网络安全是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对话与合作,在网络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国际社会应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37.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①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②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关键力量;③是中特自主创新道路的最新实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8.如何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臵,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2)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

3)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39.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1.坚持走中特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

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4.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40.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政治、经、文、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41.中非问题——在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坚持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和发展道路,不干涉其内政;

坚持平等相待、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合作;

坚持向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始终认为中非之间是互援互助的;

坚持把自身发展寓于与非洲共同发展之中,并以自身发展促进非洲发展。

中非友谊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所谓中国对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观点,完全是别有用心、恶意中伤。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需要非洲、非洲也需要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中好非顺,非顺中更好;加强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础。中非应不断开辟新方式新途径,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推动中非关系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42.金砖国家——中、俄、印度、巴西、南非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说明了什

么?

反映了当今世界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客观现实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既是新兴经济体谋求建立更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迫切需要,也是金砖国家解决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43.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点及作用——秉持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

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特质,对于促进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金砖中,中、俄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巴、印度、南非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五国的组合,不仅为南南合作、全球稳定、发展与繁荣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金砖合作机制为推动建设更公正合理国际秩序不断做出贡献。

第一专题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1.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3)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2.指导思想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了解)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3.总目标和总体部署

(1)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4)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5)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重要经验

(1)最重要的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5)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重申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2.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1)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2)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3.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

(2)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4)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4.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2)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5.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1.重要性和基本特征

(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2.如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具体部署)

(1)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2)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3)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一、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重点掌握)二,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

三,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第四,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4)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了解)

(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了解)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2)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

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了解)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2)完善税收制度。

(3)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2)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5)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6)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2.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1)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2)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3)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3.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3)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放宽投资准入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2.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了解)

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1)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

重要体现。

(2)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3)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3.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

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了解)

(1)维护宪法法律权威;(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3)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4)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5)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1)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2)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3)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4)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实行官邸制。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了解)

(1)完善文化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1)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

(6)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了解)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了解)

(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十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了解)

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

十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了解)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领导人重要讲话

1.五四青年节的讲话(提出五点要求)

5月4日,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谈到青年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时,提出五点要求: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

2.弘扬道德模范的讲话

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并发表讲话。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臶,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3.就两岸关系的讲话(四点意见)

习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二、国际讲话

1.关于中俄关系的讲话

3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1)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提出中国的三点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发展成果、安全保障。

(2)对发展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坚定不移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合作共赢的关系;两国人民友好关系。2.关于中法关系的讲话

4月25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中法要继续做优先战略合作伙伴,相互支持、深化合作,走不同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国家合作共赢之路,共同致力于:

第一,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方向发展。

第三,推动平等协商集体制定国际规则。

第四,推动对话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习近平强调,我们对中法新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寄予期待。中法双方要:

第一,加强沟通和交往,相互尊重、深化互信。

第二,双方要着眼长远,扩大经贸合作。

第三,双方要加强人文交流,共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第四,双方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协调和配合。

3.关于中非关系关系的讲话

3月24日至30日,习近平访问非洲3个国家———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1)在坦桑尼亚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重要演讲。

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及其产生的丰富成果,为继续推进中非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体现在,历史告诉我们:

一是中非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二是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之处把中非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是中非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四是中非关系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新形势下,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的力度不会削弱、只会加强。主要体现在:

第一,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第二,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第三,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第四,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2)习近平在刚果共和国议会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非人民友谊新篇章》的重要演讲。习近平指出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是非洲全天候的好朋友、好伙伴,为此中国将:第一,坚定不移同非洲国家团结互助;……增进互信;……紧密配合。

4.关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讲话

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双方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东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地区稳定繁荣不可或缺的支柱。10月2日至5日,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是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东南亚国家。

(1)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印尼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演讲,提出五点主张:

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

(2)为加强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合作,习近平在中马经济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一扩大双边贸易;二促进相互投资;三拓展金融合作;

四深化农业渔业合作;五携手推进区域合作。

5.关于中国与中亚关系的讲话

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对包括土库曼斯坦在内的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哈萨克斯坦扎尔巴耶夫大学习时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

(1)习近平提出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为此提出四点主张:一是我们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

二是我们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

三是我们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

四是我们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共创新的辉煌。(2)习近平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从五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政策沟通;二是加强道路联通;

三是加强贸易畅通;四是加强货币流通;五是加强民心相通。

6.关于中国与韩国关系的讲话

6月27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中韩关系发展应遵循四个基本精神:

一是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

二是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全面深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三是共同致力于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

四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协调和合作,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7.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提出金砖国家应该在三个方面加强合作:

一、要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二、要大力推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三、要深化互利合作、谋求互利共赢。

8.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

习近平发表《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主旨演讲。

(1)习近平指出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应坚持

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此提出四点主张:第一,勇于变革创新,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二,同心维护和平,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第三,着力推进合作,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第四,坚持开放包容,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2)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即:

一,我们将大力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

二,我们将坚定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

三,我们将积极推动亚洲和世界范围的地区合作。

9.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

9-5,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重要讲话。

(1)指出要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原因有三点:

1)发展创新,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求。

2)增长联动,是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要求。

3)利益融合,是世界经济平衡增长的需要。

(2)就塑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习近平提出三点建议:

1)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

2)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3)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使之更加公平公正。

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9月13日,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建议上海合作组织在四个方面加强合作:第一,弘扬“上海精神”。

第二,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第三,着力发展务实合作。

第四,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打牢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11.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0月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习出席并发表《发挥亚太引领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

(1)就亚太经合组织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亚太地区继续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引擎作用,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携手推动亚太共同发展。

第二,客观判断形势,沉着应对挑战,全力维护亚太经济金融稳定。

第三,着眼长远,推动各成员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为亚太持久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2)就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和多变贸易体系提出三点主张:

一是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是致力于开放式发展,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三是坚定信心,为多边贸易体制注入新的活力。

——国际热点专题——

一、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

1.中东热点问题

(1)中东地区被称为“火药库”,是世界最动荡的地区。

(2)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的原因:

第一,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

第二,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3)中东剧变的特点:突发性、传染性、迅猛性、持续性、草根性、革命性。

2.叙利亚问题

(1)造成问题的原因:

第一,叙利亚是连接中东各个国家的纽带,在地缘关系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俄两国为争夺传统“势力范围”,积极干预叙利亚局势的走向。

第二,叙利亚内部多重矛盾交织,主要体现在:石油面临枯竭,失业率不断攀高;自由遭到限制,公民权利缺失;贪污腐败严重等。

第三,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矛盾交织,各民族间矛盾不断,教派间利益此消彼长。

(2)中国对于叙利亚问题的主张和立场。

一,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二,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

三,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应同销毁叙利亚化武进程并行推进。

3.导致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的主要因素

(1)世界主要力量对全球地缘战略要点和能源的争夺。

(2)民族、宗教和领土等因素不时出现,引发新的危机。

(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有新的发展,过去被掩盖的矛盾进一步暴露,甚至激化。

二、中日关系

1.中日关系的持续恶化的原因

(1)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胡搅蛮缠,不断发起挑衅。

(2)安倍政府竭力推动修改战后“和平宪法”,挑战战后国际秩序。(3)日本媒体和官员指责中国“想挑起军事冲突”,制造“霸道中国”的形象。

2.中国政府的应对举措

(1)针对日本实施钓鱼岛“国有化”的非法举动,中国政府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从历史、地理和法理的角度来看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毫无根据。

(2)自2012年起,中国海监船持续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进行执法活动,有力地宣誓了对钓鱼岛的主权。

(3)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德国时专程参观了波茨坦会议旧址,特别强调:“《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等岛屿归还中国。这是用几千万生命换来的胜利,也是二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证。”

(4)2013年9月5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会议开始前,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进行了简短交谈。习近平阐明了中方原则立场,指出近来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中方愿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继续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并强调,日本应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处理钓鱼岛、历史等敏感问题,寻求妥善解决管控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三、中国-东盟关系

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双方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东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地区稳定繁荣不可或缺的支柱。

1.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认识

(1)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的域外大国,也是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启动并建成自由贸易区的国家。

(2)一个团结自强、繁荣发展的东盟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东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地区稳定繁荣不可或缺的支柱。

2.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近期发展

(1)2013年8月,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李克强指出,中国坚持把发展同东盟关系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坚持巩固和深化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增信释疑,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同有关东盟国家间的分歧。

(2)2013年9月,李克强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作了《推动中国东盟长期友好互利合作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的致辞:强调中国对东盟的睦邻友好政策是中国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明确提出南海争议不是中国同东盟之间的问题,更不应该也不可能影响中国-东盟合作的大局;充分肯定了中国与东盟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提出创造未来的新的“钻石十年”。

(3)2013年10月,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并宣布将中国与印尼、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3.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成就

(1)建成于2010年1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2)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四、中美关系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这不仅是两国政府换届后中美元首的第一次面对面接触,也是中美高层交往的一个创举,开创了中美关系、中美两国领导人交流的新形式。

(一)习奥庄园会晤

1.会晤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

(1)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美之间如何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事关世界发展进程。

(2)中美两国领导人刚刚换届,他们如何互动将直接影响到两国关系。(3)美国战略东移使中美关系处于敏感和不确定期,引发国际担忧。(4)庄园会晤是中美外交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打开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新局面。

2.会晤的主要内容:

(1)相互介绍、了解执政理念、目标和内外政策。

(2)同意加强中美各领域、多层次的对话沟通和务实合作。

(3)对亚太地区形势和中美在亚太的互动交换了意见。

(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1.科学内涵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

2.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要提升对话互信水平。第二,要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

第三,要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第四,要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

(2)习近平指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在于:

第一,双方都有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意愿。

第二,40多年双方合作的积累,使两国合作具有很好的基础。

第三,双方建立了9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机制保障。

第四,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深厚民意基础。

第五,未来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三)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1)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对中国崛起存在防范心理,在对华交往中试图力促中国社会制度和内外战略向着美国期望的方向发展。

(2)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战略和经济利益,试图通过地区摩擦和争端牵制和分散中国,钓鱼岛和南海问题涉及众多国家,成为目前影响中美双边关系的主要根源。

★第四专题国际、国内大事

1月14日,石油资源丰富的穆斯林小国文莱在南海争端日益激烈之时当选了2013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文莱官员表示,该国将把推行“南海行为准则”作为其任期内的首要任务。1月26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为期3天的拉美加勒比共同体—欧盟首脑会议开幕。这是在拉美、加勒比地区和欧洲地区之间首次举行的峰会,拉共体将第一次用“一个声音、一个名字”与欧盟国家的领导人直接对话。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同盟:推动社会投资,提高环境质量”。

2月16日,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莫斯科闭幕。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G20“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长期投资融资、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以及金融部门改革等议题。

3月26日,第二十四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首脑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会议重点讨论了叙利亚问题、巴勒斯坦问题、完善阿盟内部协调机制等议题。会议通过了《多哈宣言》,决定授予叙反对派“全国联盟”阿盟成员资格。

3月26日-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南非德班举行。这是南非自2010年加入金砖国家以来首次主办金砖国家峰会。本次峰会的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会后发表了《德班宣言》和行动计划。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讲话。

4月6日,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

4月24日—25日,第22届东盟峰会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峰会的主题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未来”。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强调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扩展东盟次区域合作,和平处理有关争议。

5月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

6月27日—28日,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

“世界变革中的国际安全:和平、发展、创新”。

8月4日,哈桑·鲁哈尼当地时间下午在议会宣誓就职,正式就任伊朗第十一届总统,伊朗媒体已经公布了他提出的内阁成员名单。

8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世界哲学大会结束了为期7天的议程,在希腊首都雅典闭幕。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德莫特·莫兰在闭幕式上宣布,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

9月5日至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此次峰会的主题是增长和就业。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圣彼得堡宣言》。习近平出席并在峰会上作了《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讲话。9月9日,2020年奥运会举办权在阿根廷决出结果,日本东京轻松获胜。

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的字幕涂黑。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 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 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知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解析】A"种出水稻"是实践,"书本知识"、"电脑技术"属于认识,本题强调的是"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就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所以本题选A B.说反了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且这个知识点与题干要求无关 D.说反了,第二次飞跃到实践更重要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 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解析】选D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 步性和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 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才是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业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解析】A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 目的,资本家便尽可能改进技术,也就是改变了资本技术构成,个别技术构成的提高 为个别企业带来超额剩余价值,但是剩余价值的来源依然是工人的劳动,这个时候商 品的价值还没有变化,因为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整体没有变化。个别企业资本家除

2014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精析

《2014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精析》连载01 2013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幅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考点出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的运动和静止这一知识点,命题的角度是相对静止的积极意义。 【要点提示】题目以天心阁名联中“舟行洲不行,鸽飞阁不飞”的动静对比考查辩证唯物论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是绝对的,但并不排斥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据此,A是唯一正确的选项。B,C,D三项皆为无学理内容即所谓胡诌的纯粹干扰项。 【答案分析】这道题考得很简单。且“相对静止的意义”是冷僻的角度,其命题意义在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仅要与唯心主义相对立,而且要与否认运动夸大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区别。这涉及到三个问题。 第一,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系?运动是绝对的,但并不否认相对静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二,为什么要认识相对静止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存在的条件。第三,为什么要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因为绝对主义把静止绝对化,把相对的静止夸大为绝对的凝固,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由此导出不变的人性、不变的社会制度等僵化观念。相对主义把运动绝对化,完全否认任何意义上的静止,走向相对主义诡辩论。由此导出一切幻灭无常、世界不可言说这种既无根据又无用处、似巧实妄的胡言乱语。 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考点常借助典故名言表达。本题题干即由郑家溉先生所撰天心阁对联改编,原文是

考研政治试题

2014年考研政治试题密押之(二)——马原 客观题5个小考点: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此处还可以结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2、联系的特性。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3、实践的三个特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4、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主观题: 主观题一: 【材料热点】材料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2: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问题:中共十八大,首次出现“美丽中国”的新提法,结合马原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考点:1、实践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主观能动性与掌握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

2014年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

1.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 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盘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2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 材料3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2观点的联系,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4分)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2的观点。(3分)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3中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分) 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准备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定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怎样形成的。(4分)(2)请结合毛泽东的论述。并简述其原 因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3分)(3)根据上述资料所述,分析中国革命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3分)

2014年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详解说明

2014年考研[微博]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共考查了9道选择题,其中单项选择题4道、多项选择题5道,在题型设置上与去年相同。主要考查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相关考点。 原则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本次考试所占总分值为24分,其中选择题分值为14分。在选择题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所占分值为6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所占分值为6分,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所占分值为2分,与2013年马原分值相同。跨考教育[微博]政治教研室刘晓亮老师解析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三章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实验。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B选项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章中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关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

2014年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最新模拟题

2014年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模拟题 张云天 (备注:其中红字部分为新版教材全新考点)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在人的各项素质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体现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 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能力的是() A.道德素质 B.法律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思想道德素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包括多个方面的内涵,其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问题的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下列选项中,从价值层面深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性信念,提供明确的、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的是()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其中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的安全,指的是() A.政治安全 B.国防安全 C.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5.由于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问题变得非常突出,网络信息安全隶属于下列哪项国家安全的范畴() A.政治安全 B.国防安全 C.文化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6.全新的国安观包含这丰富的内容,其中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隶属于下列哪项国家安全的范畴()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7.下列选项,集中体现了法律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体现了法律在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作用的是法律的() A.指引作用

2014考研政治96分经验

2014考研政治96分经验,告诉你从现在到结束怎么复习 一,先说下我的用书:红宝书必不可少,肖秀荣1000 提,任三,任四,肖四,20 天20 题,十年考研真题。辅导班不一定要上,自己学或者看看视频也行, 二,用时:政治我是从红宝书面试后才开始看的,以前从未看过一点。所以政治开始过早只会拖垮其他方面的复习。等红宝书,向今年红宝书快10 月份才出,不过依然不晚,前面无需买什么任一之类的书,纯属浪费钱。任一我扫过一眼,条例确实清晰,但很多内容都没能涉及,看红宝书是让你能全面了解知识,不一定要记住,我是前后看了快4 遍,但是什么也没记住,不过会让你不会对每一道题感到陌生。红宝书出版后腰尽快用1 各月时间看完一遍,认真看,不过也不必太纠结其中,该理解的理解了就可以。期间用肖1000 来巩固,位什么选肖1000 而不是任二,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在最后冲刺了尝试做了下任2,其题难偏怪,不是不好而是不且实际。肖1000 题量适中,难度正常,符合考研。这时候看完一遍就到11 月份了,每天都看政治但不必过多1 到1.5 个小时就够了,一个小时看40 也红宝书,半个小时做第二遍肖1000,期间配合真题,虽然考试内容有很大调整,但是真题的价值远远高于任何资料,这是我的感受,哲学,是靠做真题理解了几乎课本上全部的知识点,毛邓三考真题也记住了大体重点内容。这个时候看完时间会在11 月20 号左右。不用急一本巨好无比的资料出现了,不过你无须购买,到论坛里就可以下到《风中劲草核心考点》,知识点简明 扼要,可以试着记一下,200 多页,当事我的目标是每天看40 页,不过不是每天都可以完成,第一次看完劲草的书用了快一个星期。这个时候加紧看第二遍,两遍过后你发现你的知识体系会有质的飞跃,红宝书肖1000 的基础,加上劲草

14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 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 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 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 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 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实验。爱迪生 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B选项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 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 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答案解析】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 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 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 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完全相同的形 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 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C选项正确。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重复性以及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所以AB选项错误,从认识论的角度讲,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难度无法比较,所以D选项错误。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 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 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答案】B 【答案解析】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 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产品积压意味着商品生产者没有完成商品交换,没有得到商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其生 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所以导致企业倒闭。所以,B选项正确。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毛中特(单选题)解析

2014年考研[微博]以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拉开大幕。今年毛中特考查部分的特点非常清晰,就是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中心。现文都教育为大家第一时间解析201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的单选真题。 第5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辅助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基础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答案】B 【解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6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实行差额选举 B。按党派分配名额 C。按单位分配名额 D。实行等额选举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三十条规定第三十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第7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B。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D。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答案】B

【解析】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据是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第8题: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C。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案】A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2014-2016年考研政治毛概部分真题及解析

考研政治毛中特真题及答案解析: 1.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 A.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D.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转变 【解析】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能够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故A能选,高铁所代表的新兴技术行业的兴起体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故B 能选,我国高铁与印尼国企的联合体现出国际投资合作水平的提升故C能选,高铁这一个项目的提升不能代表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故D不能选。因此本题答案为ABC。 2.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企业等使用土地、减免税收,扩大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 A.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B.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D.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解析】民间投资政策的放活可以使得小型的难以融资的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故A能选;保障民企平等使用土地可以体现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故C能选。本题所题的各种政策中未涉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故B不选,也未涉及股份制企业员工的持股问题故D不选,本题答案为AC。 3.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到2014年末,全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 A.产业扶持 B.转移就业 C.易地搬迁 D.社保政策兜底 【解析】精准扶贫的方略包括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产业扶持、教育支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和社保政策兜底,故本题答案为ABCD。 4.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激发市场主体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三章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实验。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B选项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章中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关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C选项正确。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重复性以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所以AB选项错误,从认识论的角度讲,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难度无法比较,所以D选项错误。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2014考研政治真题分析——史纲

2014考研政治真题分析——史纲 在广大考生的期待中,2014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在政治的考试中终于开启。结合今年考试的题型,可以看出整套试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分析题部分更是结合了今年的热点,所以可以说是在同学们的预料中。 从史纲的考查题型来看,客观题部分的题量做了适当调整,其中单项选择题从2013年的2道增至4道,而多项选择题部分则则由2013年的4道调整为3道,但是总分值基本没有变化。材料分析题部分可以说是我们今年最大的热点“两个不能否定”,所以相信听过我们文都教育课程的学子们应该是比较高兴的。 从史纲各个题型考查的难度来看,史纲部分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单选题部分也趋向于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多项选择题部分可以说出现了一道重题,关于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的国际文件,但在选项的命制上做了更改,将《雅尔塔协定》改为《日本投降书》,其实做过真题的同学应该可以看到。如果是完全相同的两道题目,那么这道题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既然选项做了修改,那我们可以确定修改的这个选项是一定要选的,正如文都教育老师一直强调考生一定要做真题,也是这个道理。 总体来讲,本次考试中史纲的难度不大,相信考生一定可以把这部分的分数拿下。2014考研政治史纲大题真题答案 第一问:考查毛泽东的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功绩 毛泽东的功绩: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完成了第一项历史任务,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功绩: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第二问:线索性,主要是改革在各个时段的功绩(探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 2016年研究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16年的同学们可以稍作休整,养精蓄锐后备战复试。对于备考2017年考研的同学们来说,真题是最具参考性的指导资料,精确的真题解析能够帮助大家找准复习方向,不走弯路,直击考试重点,轻松考研。博仁考研老师为备考2017年研究生同学们整理出2016年政治考研真题,解析及答案可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百喻经》中有一则谚语,有一个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谚语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去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就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A,200% B,50% C,100% D,20%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2014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及答案汇总

2014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 辅助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基础性作用 D. 补充性作用 6.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 实行差额选举 B. 按党派分配名额

考研政治试卷试题.doc

2014 年考研政治试题密押之(二)——马原 客观题 5 个小考点: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 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此处还可以结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2、联系的特性。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3、实践的三个特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形式: 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4、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 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主观题: 主观题一: 【材料热点】材料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 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 2: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问题:中共十八大,首次出现“美丽中国”的新提法,结合马原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考点: 1、实践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主观能动性与掌握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

2014年考研政治:考研冲刺必做习题(1)

2014年考研政治:考研冲刺必做习题(1) 来源:惟学浙大考研网2013年11月4日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二元论观点 2.“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这是一种()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唯理论的观点 3.“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跟感觉相近的特性”的观点,是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5.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 A.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 B.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D.人与物的关系 6.“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A.事物是不断运动化发展的B. 解析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7.“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9.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10.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1.日本东京大家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2002年12月6日宣布,他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12411亿位。这表明()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 B.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解析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12.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