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莫斯科保卫战 (2)

莫斯科保卫战 (2)

莫斯科保卫战 (2)

莫斯科保卫战 (2)

莫斯科保卫战过程简介 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结果如何

莫斯科保卫战过程简介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结果如 何 本文导读: 但实际上,由于希特勒坚持中央集团军在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向北围攻列宁格勒,向南进攻乌克兰,导致了德军在1941年9月30日才放下手来将目标瞄准莫斯科,这实际上为苏联巩固莫斯科附近的防线赢得了时间。 在十月中旬,德国中央集团军结束了对维亚济马一线的苏联红军的围歼,此时朱可夫有抽调了一批新部队,前往莫斯科。这时,秋雨季节开始了;泥泞的道路给两军都带了不便,它在阻碍德军进攻的同时也妨碍了苏联红军的防守,双方的许多作战车辆都陷入泥泞中了,还有部分车辆需要坦克拉出。(并不是某些资料说在十月初期下了大雪) 顽强抵抗 莫扎伊斯克防御线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苏联最高统帅部采取了各种紧急措施来保卫首都。 1941年10月9日,莫扎伊斯克防线指挥部获得了新组建的5个机枪营、10个反坦克炮兵团和5个坦克旅,这些部队被重新编成了第5集团军,由列柳申科将军指挥。 1941年10月17日,为了改进军队指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编为新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员。同日,根据朱可夫的建议,在西北方向上掩护莫斯科的西方面

军右翼部队第22,29,30,31集团军组建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出任司令员,方面军的指挥机关则在原第10集团军司令部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朱可夫受命之后,着手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卡卢加一线建立新的防线,并组建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并想方设法抽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多个炮兵团,迅速重建了第5、16、43、49四个集团军,但总兵力依然只有9万余人。他还特别注意将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派到莫斯科的各主要方向上去。其中,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开往沃洛科拉姆斯克,列柳申科的第5集团军在莫扎伊斯克,叶菲列莫夫的第33集团军在纳罗福明斯克方向,43集团军在小雅罗斯拉韦茨,49集团军在卡卢加等地展开防御。 莫斯科市民也被动员起来。在3天之内,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发动60万人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妇女的数量占了四分之三。到10月末,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修筑了3800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路垒、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因此严重短缺。 10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激

震撼人心的俄罗斯卫国战争电影

震撼人心的俄罗斯卫国战争电影

《雁南飞》中维罗妮卡因为迟到错过了与鲍里斯的最后一面,因为送别的广场上离别的恋人实在是太多了,一眼望不到边;《士兵之歌》中阿廖沙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与妈妈只有几分钟的见面时间,却在田野上被无数的母亲围住了,而她们都在询问自己的孩子。种种阴差阳错,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这场战争。普通人已经没了选择,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今年的5月9号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的纪念日,莫斯科的红场上一如既往地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65年前的那场战争曾经是这个民族身上巨大的伤口。四年的艰苦抗战,两千万人的伤亡,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俄罗斯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苦难和牺牲。胜利,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前苏联卫国战争也是俄罗斯的电影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才华横溢的他们,以这个民族特有的敏感,厚重和悲悯,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史诗,塑造了难以磨灭的形象,讲述了震撼人心的故事。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那段历史才被我们和以后更多的人所铭记。 战争巨片:

卫国战争三部曲 在有关卫国战争的前苏联电影中,有一类电影很特别,那就是由前苏联政府组织拍摄的一系列全景式反映卫国战争的电影巨片。它们诞生于苏联那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有着特定的拍摄目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战后的前苏联逐步成为了与美国平分秋色的世界霸主。出于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斗争的考量,前苏联政府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拍摄了这样一批代表苏联官方立场的影片。其中以导演尤里·奥泽洛夫拍摄的“卫国战争三部曲”(《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血战》、《解放》)最为突出。这三部电影系统完整的再现了1941年到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和欧洲东线战场的全貌,把抗击侵略的卫国战争描绘成了恢弘的人类史诗。这三部电影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巨片,《莫斯科保卫战》和《解放》都长达七个小时,最短的《斯大林格勒血战》也有三个多小时。据载,这些电影拍摄时,曾一次出动近万名士兵,数千辆坦克。几百架摄影机需要同时拍摄。有很多战争场面都是空前的。这样不计成本的大投入在当下的电影制作中,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也只有当时的苏联可以做到。这些电影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也是不可复制的。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全景式的战争巨片也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准。特别是《莫斯科保卫战》,曾跨过了意识形态的界限,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电影讲述了卫国战争前期,苏联军民为保卫莫斯科付出沉重代价的悲壮事迹。整个电影的节奏如同交响乐,既有斯大林,朱可夫这样决定着历史航向的大人物,也有被战争的洪流裹挟着前进的普通人。其中,苏军副统帅朱可夫大将力挽狂澜的形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而卓娅等普通人的牺牲则令人动容。电影中那句经典的台词:“俄罗斯领土广大,但我们已无退路,后面就是莫斯科。”还有那首雄壮的插曲《神圣的战争》都为很多中国人所熟知。《莫斯科保卫战》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特别是很多战争场面,在实景的条件下,用长镜头拍摄,其真实性堪称完美。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战争巨片在苏联解体之后,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由于这些电影本身在拍摄时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对历史的描述也是有选择性的。苏联解体之后,很多战争中阴暗的一面被挖掘了出来。比如苏德密谋瓜分波兰,以及随后的卡廷惨案,这些都让电影中最值得称道的真实性遭到了质疑。与政治紧密相连的电影,当政治的风向改变之后,电影就沦为了牺牲品。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影本身所具备的独特艺术价值。 镜头下的普通人: 真正震撼人心 战争带来的精神创伤,外人是无法想象的。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整个社会都还无法从战争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俄罗斯民族又是一个长期历经苦难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俄罗斯的艺术家们常常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俄罗斯的大地仿佛就是痛苦与思考的象征。在前苏联的电影史上,有一大批反映战争中普通人命运的艺术作品。电影导演们,以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讲述那些平凡的英雄和那些被战争伤害的人。这些电影才是真正震撼人心的。

俄罗斯经济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怎样崩溃卢布贬值或蔓延全球 发表时间:2014-12-16 14:06:28 昨日国际油价一度跌破每桶60美元,创五年半新低,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跌逾10%。俄罗斯央行连夜开会决定加息650个基点,这是1998年债务违约以来最大幅度加息。分析人士警告称,俄罗斯可能重演1998年的金融危机。经历昨日的“莫斯科保卫战”,这种隐忧更有可能成真,更有必要回顾1998年俄罗斯怎样陷入危机。 普京与叶利钦(右) 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共有三波。第一波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大量外资撤离俄罗斯市场。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10日,俄罗斯股票市场大跌30%,殃及债券和外汇市场。俄罗斯央行救市后仍有100多亿美元外流。 第二波发生于1998年5-6月。当时俄罗斯内债和外债余额高达2000亿美元,那年政府预算中债务还本付息额已占到财政支出的58%。同时国会又修法改变了外资持有俄罗斯公司股份的比例,加剧了国际资本外流。俄罗斯国债收益率狂飙至80%,卢布大幅贬值,金融资产无人问津。

第三波源于俄罗斯政府的试图稳定金融市场的干预措施:将卢布对美元汇率的浮动上限由1:6.295扩大到1:9.5(即主动贬值50%);到期外债延期90天偿还;短期国债展期为3年期国债。投资者信心因此彻底丧失,股市、债市、汇市统统暴跌,引发银行挤兑和居民抢购,1998年那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也连带伤害了其他国家。在俄罗斯最大的债权国德国,商业银行产生大量坏账。在同为独联体国家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本币分别贬值35%和70%。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受波及。 为什么俄罗斯会发生这样的金融危机?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归纳了四大经济根源: 1、1990年代俄罗斯独立初期,叶利钦政府选择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休克疗法”,意图一步到位完成从前苏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种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经济全面衰退。 2、政府财政危机恶化。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利润下滑,俄罗斯政府收入连年下降,财政赤字最高时接近GDP的10%。同时,中央政府将税收总额较大的税种划归自身征收,而将总额较低的税种划归地方政府,导致地方政府强烈的发债冲动,甚至直接向欧洲国家发行债券。自1993年5月启动短期国债发行起,这类国债到1998年8月已超过550亿美元。 3、经济产业结构畸形,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俄罗斯偿债能力有决定性影响。当时俄罗斯主要以出口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初级产品换回食品、日用消费品,70%以上的出口产品为能源和初级产品,30%以上的进口是食品和日用消费品,对外贸易总额约占GDP的35%,外汇收入的70%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出口。

论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能取得胜利的原因

论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能取得胜利的原因 《孙膑兵法》中写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莫斯科保卫战也是如此,保卫战时期,正值天气严寒,所以占据了天时;苏联军队为在本土作战,比较熟悉地形,所以占据了地利;开赴前线之前进行了大阅兵,鼓舞了士气,所以占据了人和。这三个因素促成了苏联红军取得了胜利。 由于冰雪天气,德军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坦克深陷雪地、大炮也因燃油被冻无法开动,攻击力大打折扣。1941年11月上旬入冬,虽然道路能够机动,但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缺少冬装、防冻液、冬季润滑油,导致坦克开不动、枪栓拉不开、飞机无法升空、官兵大量冻死冻伤。再加上德军从6月份就开始一直在作战状态,没有休整,官兵非常疲劳,高速推进又导致补给线极长,士气低落。苏军有大量摩托雪橇部队,他们以连为单位,经常趁夜潜入德军后方,袭扰补给线,焚烧德军存储的物资,当大股德军赶来援救时,苏军连队就搭乘摩托雪橇迅速脱离,令德军苦不堪言。并且苏联人民一直生活在高纬度地区,他们早已经适应西伯利亚地区高寒的气候,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也就能够完全适应高寒气温,苏联的T-34坦克就能够完全适应高寒气温。 从整个战争来讲德军师出无名,且苏军在本土作战,已做好充分准备,德军想攻占莫斯科城,实属不易。苏军在莫斯科防御作战中,为了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总计动员45万名莫斯科居民,事先建立了战略防线和纵深梯次防御,先后构筑了尔热夫—维亚茲马防线,莫扎

伊斯克防线和莫斯科防御地域,防御纵深约300公里,共3道防线9道防御地带和地区,设置了各种障碍物配系,形成了大纵深多地带的防御体系。苏军最高统帅部成功地完成了建立、保持和隐蔽集结战略预备队的任务,并向主要方向及时机动兵力,保证了苏军防御与反攻作战的顺利实施。苏军还加强了对空防御,各种防空兵器密切协同,城市防空与野战防空互相配合。 1941年11月7日在红场举行了阅兵典礼,此次阅兵极大鼓舞了国民和军队的士气,苏联向全世界表明了战斗到底的决心。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红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之后,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在阅兵期间,希特勒虽然派德军第12轰炸机联队轰炸莫斯科红场,但朱可夫早已准备好了密集的防空火力和战斗机在大雪中迎击德机的进犯,包括第12轰炸机联队指挥官亲自驾驶的轰炸机在内的25架战机还没看见莫斯科就被击落了,其余轰炸机也只得被迫返航。在德军炮火威胁下的这次红场阅兵堪称是这个冬天最让世界震惊的一天,斯大林还在莫斯科,莫斯科军民依然在战斗,高昂的战斗激情和笼罩着严寒的莫斯科已经成为希特勒法西斯军队最大的对手。 《孙子兵法》中写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德国这次战败也与希特勒及其统帅部低估了苏联的军事潜力及苏联的战斗力和士气有关。早在对苏战役准备阶段,希特勒就对苏联估计不足,原本情报部门通过调查得出苏联总共有200个师,但等到开战后却发现达360

二战东线战场苏德所有主要战役介绍分析(全手动码字)

二战东线战场主要战役一览及简评 一、1941.6.22~7.9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 德军战略目标:闪击苏联,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参战兵力为中央集团军群,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西方方面军 战损: 结果评价:德军完胜,苏联西方面军几乎团灭,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整个卫国战争初期战场上还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损失和如此之高的损失效率。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所遭受的打击仅次于之后的基辅大合围。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二、1941.7.7-1941.9.26基辅战役 德军战略目标:消除苏军中央方面军和西南方向部队对其“中央”集团翼侧的威胁,从而可以有利的攻击莫斯科 战损: 结果评价:德军大胜,苏联西南方面军团灭,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最著名的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包围圈中仅有2万余人逃出包围圈。但基辅战役拖延了德军2个月的时间,这一系列失利均为莫斯科保卫战争取了时间

三、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 德军战略目标: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战损: 结果评价:德军大胜,缴获大量装备,此役,德军尽管俘虏大量苏军、向东推进约200千米,大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门户。但苏军在宽400千米的地带内向西推进200~250千米,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和加里宁州的部分地区,击溃和重创了德军21个师,并吸引了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德军13个师和其他方向3个师的兵力,为莫斯科准备防御赢得了时间,有力地配合了苏军在库尔斯克的反攻。

二战经典战争电影35部

至少值得看三遍的二战经典战争电影35部 ——兼向网友古纳和同好郑重推荐 笑独行精心编评 编评者按:该目录纯以一己喜好为之,旨在向同好推荐知见二战经典,只代表在下个人的审美趣味。此间“战争电影”的概念限制为:故事发生在战场上、军营中,以战争为主背景、以军人为主人公(所以不取《北非谍影》、《辛德勒的名单》、《苦海余生》、《英国病人》、《第八个是铜像》、《小兵张嘎》、《地道战》、《鬼子来了》等众多绝对一流或另类的二战经典);选择标准主要是美学的和商业的(即不是政治的、历史的或军事的,所以未取《莫斯科保卫战》等难得壮观和惨烈的二战经典),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既好看又耐看,既过瘾又够味,也就是“至少值得看三遍”——经得起推敲、琢磨、品味、摩玩(从这个意义上说,像《莫斯科保卫战》这样几乎长达六个小时的电影也是不合适的,而《巴顿将军》、《西线平魔》等经典也略嫌余味不足了)…… 1.《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国、英国、法国,1962) 全景式记录盟军诺曼底大反攻的史诗。盟军最大的一个成功案例。公认的二战战争电影盖棺之作。告诉我们成功中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美国、英国,1977) 盟军荷兰空降兵的命运。可能是盟军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异想天开与急切冒进让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其间一位德军将领的风度和气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决战》(Battle Of The Bulge,美国,1965)

战线过长与补给不及让德军功亏一篑,失败令人扼腕、顿足。 4.《马耳他攻防战》(Malta Story,英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英军在马耳他捉襟见肘的遭遇。 5.《雷玛根大桥》(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国,1969) 情节紧凑,精彩纷呈,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6.《红一纵队》(The Big Red One,美国,1980)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活着”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战将》(When Trumpets Fade,美国,1998) 告诉你一种反英雄主义的战场生存之道。 8.《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美国,1998) 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9.《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 斯大林格勒漫无边际的雪原就是德军士兵的坟墓。未见德军与苏军的正面对峙而惨烈、惨淡之情弥漫荧屏,挥之不去。 10.《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 苏军与德军决战中狙击手之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较量,穿插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 11.《星星敢死队》(The Star,《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 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浅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相关知识点

浅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相关知识点 一、时间 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 二、伤亡情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可谓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具体数字难以统计。双方伤亡估计约两百万人,参战人数也比历史上其他战役都多。 三、战役经过 1.战役背景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联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 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苏军在当年12月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首次胜利。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 7月中旬,德军逼近斯大林格勒。 2.简要过程 1942年7月17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会战正式开始。1942年9月13日,德军开始攻城。 1942年10月中,斯大林格勒一直进行着激烈的巷战。德军逐屋战斗,从地面和地下的废墟中找路前进,所以也被称为“老鼠战争”。 1942年11月11日,德军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工兵营在宽5公里的路面上发起强攻。 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 1943年1月,苏联红军发起了又一轮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此时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已经失去了增援。 1943年1月10日,苏联向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发起了代号为“指环”的进攻,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

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11军残部也宣布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 历时199天,最终以苏联取得胜利告终。 四、战役意义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太平洋战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非洲战区的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莫斯科保卫战观后感

《莫斯科保卫战》观后感/r/n 莫斯科战役是苏联历史学家给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争中长达600公里地区进行的重要战略性战事的名称,战役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起因是阿道夫·希特勒认为苏联的首都及最大城市莫斯科是轴心国入侵苏联的最重要的战略性目标及政治目标。/r/n 德国的战略性进攻代号为台风行动,它包括了两个钳形攻势:一个由德国第3及第4装甲集团攻击在莫斯科北面的加里宁方面军,最终切断莫斯科-列宁格勒的铁路线;另一个由德国第2装甲军团攻击在莫斯科州南面、图拉以南的西方面军;同时德国第4军团直接从正西面向莫斯科前进。此外,德军另有一个独立的计划,代号为当弗坦行动,它被包括在德军最后阶段的攻势计划中。/r/n 最初,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州通过构筑了三层防御地带,以及部署了新近编成的战略预备队和从西伯利亚与远东军区抽调而来的部队。之后由于德军的攻势被阻,苏联实施战略性反攻及小规模攻势把德军逐回奥廖尔、维亚济马及维捷布斯克,同时在过程中包围了三个德国军团。/r/n 在苏联的军事历史中,莫斯科战役被认为是红军首次成功的战略性攻势,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但却达到了真正及标志性的目标,即解除了德军对己方首都莫斯科的威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重要的时刻,最终导致了希特勒及纳粹德国的战败。/r/n 1941年9月30日到1942年1月7日,莫斯科会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将近半年。这是人类战争史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之一,战役代号为“台风”。此战役德国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和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此次战役之后,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情势急转而下,而苏军逐渐夺取了战争局势的上风。本次战役给予了德军以不可磨灭的打击。/r/n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头几年,德军一直认为消灭苏军,占领莫斯科,关系到战争的前途和命运。因为当时苏联的斯大林采用高度集中的独裁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从农业着重发展到重工业。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成功地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是世界上第二军事大国,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德国认为攻占这座城市,标志着德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而在莫斯科保卫战上,德国战败。/r/n 我认为德国爆发战争是由于自己国家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文化方面德国的军阀主义色彩浓厚;在政治方面,德国实行的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方面,一战结束后, 德国签署的《凡尔赛条约》过多的只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加上德国国内普遍不承认军事上战败。使得德国国民对《凡尔赛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普通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在经历了短暂的平稳期后,外不能排除外侮,内不能解决内患的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个脆弱的共和国面临著严重的经济问题,濒临破产的边缘。这些为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兴起提供了良机,德国才走上了法西斯的不归道路。德国在外交策略上选择了冲突的最高形式——国际战争。德国与苏联的国际关系是冲突,苏联的存在对于德国是与德国的利益是冲突的,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莫斯科战争是必然发生的。/r/n 在德国进攻其他国家的时候,苏联选择袖手旁观。但是德国打破原先的条约攻打苏联时,在巨大的危机面前,苏联军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浴血鏖战。这说明,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苏联战胜德国我分析了几点原因。/r/n 朱可夫元帅曾说了一句话:“不是雨和雪在莫斯科附近阻止了法西斯军队,而是受到苏联人民、首都和祖国支撑的苏军的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打败了德军百万以上

经典战争片中的音乐回顾(莫斯科保卫战)

经典战争片中的音乐回顾(莫斯科保卫战) 经典战争片中的音乐回顾(莫斯科保卫战) 毫无疑问是上个世纪最成功的战争影片之一,其风格甚至影响了中国,《大决战》系列就有她的影子在里边。说她成功是因为这基本上是一部“纯战争片”,而不是现在更多看到的那种拿战争当背景来宣扬别的什么人文意义上的主题(尽管有人说是政治战争片),像《Pearl Haber》之类的,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会喜欢这种风格:半故事片半纪录片,情节加旁白解说。导演尤里.奥泽洛夫(Yuri Ozerov)是一个善于拍大场面的高手,除了《莫》,前期拍的《解放》系列也是他的一部杰作,这几部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合起来称为奥泽洛夫的《世纪的悲剧》系列,号称卫国战争的“全景式史诗”。由于奥泽洛夫是军人出身,并且亲历过卫国战争,所以《莫》一片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场面宏大,真实,绝大部分兵器都是按战时的比例造的,而且政治色彩也比《解放》弱一些。俄国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德拉.尼古拉耶夫娜.巴赫姆托娃为该片谱了数首插曲,这些插曲和影片中卫国战争期间的歌曲一样表现了俄国音乐的传统与激情。此外,该片还让一批杰出的配音深入人心,像张云明(朱可夫的配音,在俄国老片《办公室的故事》、《春天的17个瞬间》的风靡时期成长起来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李扬(希特勒的配音)、周启勋(斯大林的配音)等。BTW,这部超过5个小时的影片我从初中到现在完整看过6遍以上,差不多两年看一次,差不多了解里面的每一个细 节 ●片头曲 开头给一种很凄厉的尖啸的感觉(就像Ju-87俯冲那样,呵呵),很符合影片的气氛。 短片断(第一部《侵略》的片头):下载 长片断(第二部《台风》的片头):下载 片头 哈尔德向将领通报Barbarossa计划

1922(1939)-1991苏联时期二战电影总结大全

1922(1939)-1991苏联时期二战电影总结大全 1990《坦克KV-2》 1989《希特勒奏鸣曲》《谷街》《我们的铁甲列车》《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日出之前》1988《名字》 1987《周日在地狱》《后来发生了战争》 1986《空降兵》《活下来》《灾难的标志》《狂放的风》 1985《火药》《反击》《合法婚姻》《莫斯科保卫战》《炎628》 1984《岸》《无权陷落》《智劫战俘营》《小分队》《离“天堂”两步远》 1983《幼儿园》《鱼雷出击》《天堂之门》《再生》《匪巢探密》《坦克战车》《关键任务》1982《如果敌人不投降》 1981《德黑兰1943》《敌后的前线》《我叫霍尔季查》《夜空“女魔”》《他们曾是演员》1980《深入敌后的“奔驰”》《兵团舒布尼科夫》《一切为了自己》 1979《五个夜晚》《你还记得吗?》《海上惊雷》《伟大的卫国战争》《军士的乡村之旅》1978《泥潭》《特殊使命小分队》《天鹅绒季节》 1977《前线后面的前线》《自由战士》《命运》 1976《二十日无战事》《士兵在前进》《上升》《令人震惊的一个月》《方尖碑》 1975《他们为祖国而战》《俄罗斯冠军》《活到黎明》《长期的战争》 1974《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围困》《没有侧翼的前线》 1973《大地,留局待领》《英雄少年》 197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雪》《潜艇午夜出击》《战斗胜利后》 1971《途中考验》《利耶帕亚市》 1970《第二个月亮》《白俄罗斯车站》 1969《解放》《042在哪里》《白色爆炸》《三重考验》 1968《剑与盾》《解放》《小安妮》《侦察》《最佳疲劳》《在遥远的西线》《在基辅方向》《一个机会》 1967《旋风上校》《爱和战争的故事》《“土星”的末日》《俯冲轰炸机》《艰难的螺母》《奥得河的春天》《隧道》《伟大的精神》《薇拉医生》 1966《翼》《如履薄冰》《蛙人大作战》《两年多的深渊》《野蜜蜂》《普通的法西斯》 1965《进攻与撤退》《如今怎么称呼您?》 1964《生者与死者》《士兵的父亲》《鬼战车T-34》《在你的门口》 1963《三天后不朽》 1962《伊万的童年》《临风而立》《人与兽》《最后一场比赛》 1961《给初生者以和平》《烽火连天》《艰难时刻》 1960《波罗的海的天空》《波罗的海的天空2》《远离祖国》《他来自诺曼底》《五天五夜》1959《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渴》《寻找父亲的女孩》《五月的星空》 1958《志愿者》 1957《历史的教训》 1956《不朽的卫队》《四个士兵》 1955《未完成的故事》 1953《山中防哨》 1951《秘密使节》 1950《斯大林格勒战役2》《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勇敢的人们》 1949《攻克柏林1、2》《易北河两岸》《愤怒的火焰》《星星》《真正的人》 1948《青年近卫军》《第三次打击》

莫斯科保卫战(简单翻译)

Moscow refers to World War II , the Soviet-German war in an important battle, in the period between October 1941 and January 1942, Soviet troops to defend its capital, Moscow, and counterattack the Germans after the battle. Moscow include the Soviet defence of Moscow Moscow, attacking German forces and crush the "Center" army group assault group committed a series of defensive battles (September 30, 1941 –December 5) and offensive battle (December 5, 1941 –April 20, 1942), finally ended in victory of the Red Army of the Soviet Union. 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重要会战,于1941年10 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Attack to Moscow has been exceeded when Germany's power area, German forces in the so far from their supply base, harsh climatic conditions so the line continued to attack. While the Soviet industrial base has been moved to the Midwest, when front supply line instead of shortening, coupled with the Soviet army redeployment from the far East more than more than 40 elite infantry divisions and tank brigades, the Germans and the Soviets in Moscow near the balance of power has changed, to be near Moscow to annihilate the main force of the Red Army of the Soviet Union is impossible. For the Germans,, the best plan is to use force, consolidating existing positions and add the necessary personnel and materials, continued to attack after the beginning of next year,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为什么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为什么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那么你了解莫斯科保卫战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失败原因,一直都是军事学家们乐于研究的话题。二战期间的德国军队,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几乎是战无不胜,其推崇的闪电战术更是在波兰、法国、希腊等战场所向披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支队伍偏偏在莫斯科吃了瘪呢? 要研究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失败原因,就要先来看看闪电战的特点。闪电战顾名思义就是集中火力快速打击的战术,其实是忽略掉了后方物资补给和持久力的,它对各项条件的要求都是很苛刻的。在波兰法国等气候条件良好的地方,出其不意搞一次火力充沛的突袭,成功的几率自然是很大的。可苏联不一样。正处于冰雪极恶天气中的莫斯科,道路状况恶劣,偏偏又面积广战线长,后勤保障中的严重缺陷暴露无遗,甚至连坦克需要的零部件都运输不到位。士兵们食物和弹药的补给都不能保障,还谈什么作战呢?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里,处于防御地位的苏军优势反而愈加明显。德军在前几次成功中获取的自负终于被击溃了。 撇开这些外在环境的影响不谈,德军作为侵略军本身就代表着不正义的一方,而一场战争的正义性与否同军队的士气是有很大关联

的。苏联的士兵和民众,对侵略者的情感是相当激愤的。莫斯科保卫战几乎是一场全民战争,普通人民都被动员参与到军事防御线的建筑中。这样一场既没有地域优势又没有立场优势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失败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莫斯科保卫战的时间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莫斯科保卫战时间从1941年9月底算起,德军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门户。9月底,德军开始实施代号为“台风”的作战计划,进攻莫斯科,企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全力保卫莫斯科,为此,集中了苏军当时全部作战兵力的近1/3,并先后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纵深300千米的3道防线。同时组织游击队,在德军后方进行袭扰。苏军准备尽量阻止德军向莫斯科推进,在这过程中大量杀伤德军。为集聚力量反攻创造条件。在战役初期,苏军的损失很大,超过半数的守军被俘。但是,苏军立即作了部署调整,并从外地调来一些兵力。11月中下旬,德军加强了进攻,苏军进行了英勇抵抗,终于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并耗尽了德军的预备队。 1941年12月5日,苏军转入反攻。到次年1月初,德军被迫向西撤退100~250千米,莫斯科的直接威胁被解除,莫斯科保卫战时间就此结束。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二战中苏联和德国战争的电影

所有关于二战中苏联和德国战争的电影 《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苏军与德军决战中狙击手之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较量,穿插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 《星星敢死队》(The Star,(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狙击手》(Sharp Shooter,苏联)苏军女狙击手的传奇故事,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逊《兵临城下》。拍摄年代未详,当略早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 Dawns Here Are Quiet,苏联,1972)战争与女人的散文诗。曾经感动过一代中国观众。 斯大林格勒战役》(前苏联)(Stalingrad)101.《围困》(The Beslege)102.《解放》(Osvobozhdenie 103.《莫斯科保卫战》(The Fight for Moscow) 104.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105.《星星敢死队》(The Star)106.《他们为祖国而战》(They Fought for Their Country)107.《热雪》(Patriotic) 108.《空降兵》(Airborne Arms)109.《再生》 143.《严密监视的列车》(Closely Watched Trains)

158.《歼灭任务》(Shining Through,161.《自己去看》(Come And See) 172.《永别了,武器》(Farewell to Arms) 173.《谍舰》(Morituri)174.《狙击手》(SHARP SHOOTER)175.《莫斯科在广播》176.《布谷鸟》(The Cuckoo 177《这里的黎明静悄悄》(Dawns Here Are Quiet,The) 178.《士兵之歌》(Ballad of a Soldier)179.《一个人的遭遇》(Sudba cheloveka) 180.《士兵之父》(Djariskatsis mama)181.《丹娘》 216.《解放》(五碟) 《没有侧翼的前线》 217.敌后的前线 218.前线后面的前线 219.胜利(双碟) 220.他们为祖国而战 221雁南飞 士兵之歌 莫斯科保卫战(四碟) 攻克柏林(双碟) 伊凡的童年 自己去看(双碟)

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战役是苏联历史学家给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争中长达600公里地区进行的重要战略性战事的名称,战役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起因是阿道夫·希特勒认为苏联的首都及最大城市莫斯科是轴心国入侵苏联的最重要的战略性目标及政治目标。 德国的战略性进攻代号为台风行动,它包括了两个钳形攻势:一个由德国第3及第4装甲集团攻击在莫斯科北面的加里宁方面军,最终切断莫斯科-列宁格勒的铁路线;另一个由德国第2装甲军团攻击在莫斯科州南面、图拉以南的西方面军;同时德国第4军团直接从正西面向莫斯科前进。此外,德军另有一个独立的计划,代号为当弗坦行动,它被包括在德军最后阶段的攻势计划中。最初,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州通过构筑了三层防御地带,以及部署了新近编成的战略预备队和从西伯利亚与远东军区抽调而来的部队。之后由于德军的攻势被阻,苏联实施战略性反攻及小规模攻势把德军逐回奥廖尔、维亚济马及维捷布斯克,同时在过程中包围了三个德国军团。在苏联的军事历史中,莫斯科战役被认为是红军首次成功的战略性攻势,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但却达到了真正及标志性的目标,即解除了德军对己方首都莫斯科的威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重要的时刻,最终导致了希特勒及纳粹德国的战败。 1941年9月30日到1942年1月7日,莫斯科会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将近半年。这是人类战争史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之一,战役代号为“台风”。此战役德国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和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此次战役之后,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情势急转而下,而苏军逐渐夺取了战争局势的上风。本次战役给予了德军以不可磨灭的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头几年,德军一直认为消灭苏军,占领莫斯科,关系到战争的前途和命运。因为当时苏联的斯大林采用高度集中的独裁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从农业着重发展到重工业。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成功地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是世界上第二军事大国,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德国认为攻占这座城市,标志着德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而在莫斯科保卫战上,德国战败。 我认为德国爆发战争是由于自己国家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文化方面德国的军阀主义色彩浓厚;在政治方面,德国实行的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方面,一战结束后, 德国签署的《凡尔赛条约》过多的只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加上德国国内普遍不承认军事上战败。使得德国国民对《凡尔赛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普通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在经历了短暂的平稳期后,外不能排除外侮,内不能解决内患的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个脆弱的共和国面临著严重的经济问题,濒临破产的边缘。这些为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兴起提供了良机,德国才走上了法西斯的不归道路。德国在外交策略上选择了冲突的最高形式——国际战争。德国与苏联的国际关系是冲突,苏联的存在对于德国是与德国的利益是冲突的,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莫斯科战争是必然发生的。在德国进攻其他国家的时候,苏联选择袖手旁观。但是德国打破原先的条约攻打苏联时,在巨大的危机面前,苏联军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浴血鏖战。这说明,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苏联战胜德国我分析了几点原因。朱可夫元帅曾说了一句话:“不是雨和雪在莫斯科附近阻止了法西斯军队,而是受到苏联人民、首都和祖国支撑的苏军的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打败了德军百万以上的精锐部队。”他说到了人和,这与苏联的政治分不开。当时苏联的斯大林采用高度集中的独裁的政治体系,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而最高决策权往往集团于斯大林个

二战:莫斯科保卫战历史图片(图集)

二战:莫斯科保卫战历史图片(图集) 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 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 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 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 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 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 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

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 简介: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重要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一、过程 1、德军入侵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使苏联及苏联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联红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苏联红军的防线很快便崩溃, 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直到9月中旬,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但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乌克兰首府基辅的攻击。 2、作战计划 a.德军 9月,德军在攻占白俄罗斯的首府斯摩棱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后,集中兵力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 首先,把北方,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集中到中央集团军群。 作战的计划,主要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协商制定,各项计划都由希特勒审定批准。德国情报机关对于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苏联红军部队的判断,准确性很高,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它认为苏联红军的战斗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铁木辛哥的西方方面军的七个集团军,在它的南面是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对后方的苏联红军部队情况则一无所知。西方方面军的兵力估计为七十到一百个师,结果证明与实际兵力相差无几。 b.苏联红军 自7月起,苏联政府征用民工在莫斯科以西两道防线上急如星火地构筑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前一道防线称做维亚兹马防线,全长二百余英里。后一道防线叫莫日艾斯克防线,长约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还有四道弧形防线。 同时,苏联从中亚,远东抽调兵力保卫莫斯科。另外,苏联还使用坦克伏击战,事实证明坦克伏击战还是很有用的,为巩固图拉防线赢得了时间,并削弱了古德里安对莫斯科南部的攻势。 3、台风行动 a.德军 德军统帅部在1941年9月29日,又制订了“台风行动”作战计划,要在10天内拿下莫斯科。9月底,德军集结了部队,作好了“台风”攻势准备。 1941年10月2日,费多尔·冯·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向莫斯科发动攻击,代号台风行动。德军认为莫斯科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德军计划以各坦克集团实施突击,割裂苏联红军防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