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一、路基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一)、纵向裂缝

1、现象:

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土路基表观不密实。

2、形成原因:

①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②靠近管道一侧回填不密实。

3、防治措施:

(1)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

(2)路基旋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

(3)路基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路基顶面做成2%-4%横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

(二)、超厚回填

1、现象:

一种是路基填方,一种是沟槽回填土,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严重者,用挖掘机一次将沟槽填平。

2、危害:

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如是道路,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如果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破裂。

3、原因分析:

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质量意识不足;项目部在技术交底方面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

4、治理措施:

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三)、挟带大块土回填

1、现象:

在填土中带有大块硬土、大砖块、大石块、大混凝土块。

2、危害:

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料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深陷。

3、原因分析:

不了解较大块状物掺入土中对夯实的不利影响;不愿多运弃土方或杂物;或交底不清,或控制不严格。

4、治理方法:

在回填土交底中要向操作者讲明带块状回填的危害,使操作者能自觉遵守;要严格管理,对填土中的大砖块、大混凝土块等要取出,对大于10cm 的硬土块要打碎或取出。

(四)、路床土过湿或碾压之后出现“弹簧土”现象

1、现象:

路基回填土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碾压过后局部出现软弹现象。

2、原因分析:

(1)、在进行路基开挖过程中,降雨使得雨水浸入路基土层;

(2)、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渗入路床土层;

(3)、填方路基进行填土,土质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未进行晾晒便碾压;(4)、路基填土含有不符合要求的土质(如粘性较大的土)。

3、危害:

路基回填土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碾压过后局部会出现“弹簧”现象,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会影响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造成路面结构层过早破坏。4、治理方法:

(1)、雨季施工路基时,要采用有效地雨季施工措施。挖方段要在路基边缘两侧设置排水沟;填方段,应及时上土及时碾压,当日成活。遇到雨水浸湿的土,要采取晾晒或换填土质。

(2)、路基填筑的土质要避免使用粘性较大的土质。

(3)、路基碾压后如出现软弹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好土。(4)、负责实验人员要在路基施工前对土质含水量进行检测,确保土质达到最

佳含水量并为现场施工提供有依据的实验数据。

(五)、新老路基搭接出现纵向裂缝

1、现象:

道路拓宽改造造成路面面层出现纵向裂缝,降低路面使用年限。新老路基搭接部位,出现搭接宽度不足现象

2、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

(1)由于土基地质差,导致新老路基底部土基因荷载的增加发生沉降。但原路基下的地基因在改造时已基本固结沉降到位并且所增加的荷载远小于新拓宽部分,其沉降量大大小于新拓宽部分地基。

(2)新路路基搭接时,老路基搭接处理不符合设计要求,造成搭接宽度不足;(3)施工后新老路基出现差异沉降,路基失去稳定,表现为路堤内的破裂面(顶部破裂面在老路范围内)外的土体下沉侧移,将路面拉裂造成纵向开裂。

3、防治措施:

(1)市政道路拓宽改造路基是关键,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并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各种荷载,因此,路基的坚实和稳定是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之一。旧路改建工程对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高,是因为旧路改建都必须进行加宽和加高及旧路原排水系统的处理。任何施工不当的措施和土方工程的弊病都难以在今后的养护中改正,因此在改建工程中,处理好旧排水沟和旧砌体、新老路路基结合部的界面的处理、路基加宽及加高是整个改建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

A.旧路排水沟和旧砌体的处理。

①旧水沟:在路基加宽的过程中,原旧路排水沟将被挖掉或覆盖,对于填方路段的水沟,首先要将旧排水沟上的砌体及杂物挖除掉,然后用与其相同的土壤或

砂性土填平,再用机械夯实,其压实度不能低于老路基土壤的压实度,新填土壤的压实系数应力求达到98%以上,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可能在路基加宽和边沟回填的地方防止形成沉陷。

②拆除旧砌体:改建工程中填土高度一般都不大,旧砌体应该拆除,因为旧砌体和新填筑的路基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相差很大,特别是对水的浸润和吸收量不同,而土的含水量又是影响路基压实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过程中,先拆除旧路缘石,然后把旧路挖成宽度不小于1m 的台阶;同理,也必须拆除旧路肩和路堤上的挡土墙,避免引起不均匀的沉降。

B.由于新旧路基的强度和密实程度不同,新旧路基会产生不同的沉降,因而会引起路面沿接缝出现纵向裂缝,针对这一缺点,我们对新旧路的衔接采取如下措施:

①拓宽路堤地基的处理:拓宽路堤地基情况良好时,清除表土碾压密实后,进行路堤的填筑。当地基为不良的地基时,出现厚度小于3m 的不良土,挖除采用换填处理,分层碾压密实,分层厚度为0.2~0.3m,出现淤泥或软弱土层厚度小于3m 时,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处理,石料采用没有风化的开山片石,片石不小于30cm。出现厚度大于3m 时不良土、淤泥或软弱土层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用排水固结法、粒料桩、粉喷桩、加筋土法处理。

②路堑的拓宽:首先在上边坡设计排水沟的位置做好临时排水沟,然后自上而下挖土运走,最后修整边坡,按前面已述方式处理旧水沟,并对已拓宽的土基路肩进行干燥处理。

③纵向搭接:旧路改建纵向出现搭接时,沿路线方向将旧路挖成宽度不少于1m 的纵向台阶。

④路基填料的选择:路基加宽的填土部分应当与老路基完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使用与老路相同的土壤,当无法做到这点时,可采用石灰改良土,并严格遵守填筑规定,每层厚度为0.2~0.3m。

⑤路基压实:路基压实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土体的密实程度,降低填土透水性,防止水分积聚和浸蚀,避免路基软化及因冻胀引起的不均匀变形,确保路基在全年各季内均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品质,并减薄路面提供有利条件。对于旧路加宽而言应当注意的是:结合部必须碾压到位,如大型压实机械无法压到边,就要用小型振动设备压实,确保拓宽路基任何部位压实度均符合要求。

(六)、石灰土基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1、现象:

石灰未消解完全,造成路基“鼓包“现象。

2、产生的原因:

未采用强制拌和设备、拌和遍数不够。

3、预防措施:

将备好的土与石灰按相关比例分层交叠堆载拌和场地上,采用旋耕机或路拌机等拌和设备进行搅拌,要求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无花白现象。若土质较干,要采取加水,以最佳含水控制。

二、路基附属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一)、侧边砌石变形

1、现象:

侧石、平石安砌的质量通病及防治、虚土不夯实或夯实达不到要求密度,竣工交

付使用后即出现变形和下沉,出现曲曲弯弯,高低不平。

2、原因分析:

(1)未按设计要求尺寸施工路面基层。

(2)未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做好侧石背部砼靠背的浇筑的工作。

3、危害:

稍触外力,即东倒西歪和下沉,保持不住平面上的直顺度和纵断面上平整度,造成外观质量上的明显缺陷。

4、治理方法:

(1)路牙基础应与路面基层以同样结构摊铺,同步碾压;槽底超挖应夯实。(2)安载侧石要按设计要求施工,砂浆卧底。

(二)、侧石前倾后仰

1、现象:

侧石安载成活并铺筑路面后,局部或大部有前倾后仰而多数为前倾即向路面倾,且顶面不平。

2、原因分析:

(1)安载时只顾及侧石内侧上角的直顺度,未顾及立面垂直度和顶面水平度。(2)侧石安载后填土夯实时,下半部内外不实,当牙背上半部填土夯实时,受土压力挤压向内倾。侧石外侧不设人行道时,经车轮等外力内侧的挤撞,侧石便向外仰。

3、危害:

侧石的内倾外仰,破坏了侧石整体直顺度,影响路容和道路的外观质量。

4、治理方法:

(1)侧石的安载既要控制内上棱角的直顺度,以要注意立面的垂直度,顶面水平度的检查控制。

(2)侧石安载调直后,侧石跟部的砼靠背浇筑不能草率从事;要按设计图纸尺寸施工。

(三)、“平石”顶面不平不直

1、现象:

(1)平石顶面高于或低于路面边缘。

(2)平石向内向外倾斜,牙身压碎或被碾轮推挤出弯。

2、原因分析:

造成水泥混凝土平石不平不直的原因,水泥混凝土平石在碾压面层时一般是不能上碾压的,由于施工时高程控制不准,或因路边缘底层高低不平,造成油路边缘与平石出现高低差。

3、危害:

(1)影响道路整体的外观质量和横断面高程。

(2)平石的曲弯与倾倒,易使油路边掰裂,是造成路边早期破坏的根源。

4、治理方法:

水泥混凝土平石顶面和路边缘底层都要严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在摊铺沥青混合料时,要按照压实系数,需高出平石顶面,当碾压油面时,要跟人使用热墩锤和热烙铁修整夯实边缘,使油路边与平石接平接实。

(四)、侧石外露尺寸不一致

1、现象:

(1)侧石顶面与路面边缘相对高差不一致。以设计外露高度15cm 为例,在实际

工程上有8—9cm 的,有18—20cm 的。

(2)侧石顶面纵向呈波浪状。

2、原因分析:

(1)侧石高程控制较好而忽视路面边缘高程的控制,造成路边波浪。

(2)路面边缘高程控制较好,而忽视了侧石高程的控制,造成侧石顶面波浪。(3)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必然都会造成侧石与路面边缘相对高差不一致。

3、危害:

(1)影响道路整体的外观质量。

(2)顶面波浪将会影响路面横断面高程的合格率,还会造成两雨水口间路边积水。

4、治理方法:

(1)侧石高程与路面中心高程要同时使用一个系列水准标点。严格给予控制,在施工侧石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校正调和桩的变化,并随时抽查已安载好的侧石高程。不应放一次高程桩便一劳永逸。这样可以检验和复核已放的高程桩是否准确,同时也检验操作者在使用高程桩是否正确。

(2)依靠准确的侧石高程,在侧石立面上弹出路面边线高程,依据此线,应事先找补修整的一次路边底层平整度和密实度。摊铺面层时,严格按弹线控制高程。(五)、弯道八字不圆顺

1、现象:

(1)路线大半径弯道,局部不圆顺,有折点,和路口小半径八字符合圆半径的要求,出现折角,或出现多个弧度。

(2)侧石高程与路面边缘相对高差悬殊,出现较切点以外明显高突,多数出现

在路口小半径八字和隔离带断口圆头牙。

(3)一个路口两侧八字侧石外露一侧高一侧低。

2、原因分析:

(1)路线大半径曲线侧石安载后,宏观弯顺度未调顺,即还土固定。

(2)小半径圆弧,未放出圆心,按设计半径控制弧度。

(3)隔离带断口未按断口横断高程或设计所给等高线控制侧石高程。对待侧石高程随意性较强。

3、危害:

侧石曲线不圆顺,主要影响外观质量。

4、治理方法:

(1)路线大半径曲线,除严格依照已控制的道路中线量出侧石位置控制安载外,还要做好宏观调顺后,在回填固定。

(2)小半径圆曲线要使用圆半径控制圆弧,要按路断口的纵横断面或等高线高程控制侧石高程。

(3)过小半径圆弧曲线,为了防治长侧石的折角和短侧石的不稳定及勾缝的困难,应按设计圆半径预制圆弧侧石。

(六)、平石不平

1、现象:

(1)平石局部有下沉或相邻板差过大。

(2)平石顶面纵向有明显波浪。

(3)平石材质差,表面不平整,有掉皮、起砂、裂缝等现象。

2、原因分析:

(1)平石基底超挖部分或因高程不够找补部分未进行夯实。

(2)板差大与砌筑工艺粗糙和平石(大方砖)本身表面不平或扭曲有关。(3)平石波浪,主要是纵断面高程失控造成。

(4)未按质量标准把住材料进场质量关。

3、危害:

(1)平石纵向波浪,相邻板差、下沉,会造成雨水口之间积水:同时使路面与平石也不易接平,影响路面整体的外观质量。

(2)平石多是承担路面排水的偏沟和清洁工人清扫磨耗的部位,如果材质不密实、强度低、有蜂窝、脱皮,会因渗水,冬春冻融风化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平石松散出坑。

4、预防措施:

(1)对平石的材质应该按其质量标准严格把住进场关。

(2)要保证每块平石基底的密实度。对超挖和找补填垫或其它废槽,必须补充夯实。

(3)对平石的内侧和外侧高程,应加密点给予控制,在砌筑中应随时用水准仪检查,并最后做好高程验收。

(4)对平石的卧底砂浆要注意工作度,不能太干。每块都有夯实至要求标高。留缝均匀,勾缝密实。

(七)、侧石、平石材质差

1、现象:

(1)侧石、平石混凝土强度不足,在运输过程中缺棱掉角较多。

(2)侧石表面气泡多,侧石、平石有麻面,有掉皮,甚至有的出现局部或整块

松散。

(3)侧石薄厚不一,棱角不直,呈两头尖现象;平石表面不平,四角扭曲不在一各水平面上,造成安砌的局部相邻板差。

2、原因分析:

(1)侧石、平石生产厂家,为了赚钱,水泥用量低或使用劣质水泥和不合格骨材(级配差、强度底、含泥量大)致使强度低,易损坏;同时因技术素质低,管理差,缺少应有的质量控制手段,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指标。

(2)施工单位材料采购者,不是选购质量好的,而是光顾选购价格低的。

3、危害:

侧石、平石材质差,强度低,经不起风吹、雨淋、冰冻、车辆撞等自然和人为浸害,尚未竣工交验,即已出现损坏,影响工程外观质量和使用功能,造成返工浪费。竣工交验后,过早损坏,给养护单位增加维修负担。平石损坏造成路边积水,冬春冻融更加剧损坏,也给清洁工人的保洁工作增加了难度。

4、预防措施:

施工单位的材料采购员应与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配合,负责事先选择采购厂家,对其产品的外观质量、强度、几何尺寸要严格反关,不合格的不能进场。(八)、人行道板砖下沉

1、现象:

(1)人行道板砖局部下沉,出现坑洞现象。

(2)人行道板砖松动,平整度差等。

2、原因分析:

(1)人行道灰土回填质量较差,尤其下有经营性管线时,由于管道回填质量控

制不严,造成下沉引起人行道板砖下沉。

(2)在人行道板砖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外力引起的沉陷。

3、预防措施:

(1)加强人行道下部经营性管道回填质量的控制,严格检查每层压实度,确保管道的回填质量。

(2)加强人行道板砖基础层砼的质量控制,在未达到强度时,应加强成品保护,防止车辆进入已完成的道板砖上。

(九)、人行道板砖横纵缝不直

1、现象:

(1)人行道板砖横纵缝不顺直。

(2)外观观感较差。

(3)与路缘石不密贴出现错台等。

2、原因分析:

(1)人行道铺设过程中未进行挂线,横向纵向出现线型扭曲。

(2)在铺设过程中,底层砼垫层铺设不平整。

(3)铺设人行道板砖时,人工使用橡胶锤未振捣密实。

3、防治措施:

(1)每道道板砖进行铺设时必须采用横向、纵向挂线,及时调整铺设的线型。(2)铺设完毕后及时欠缝处理。的线型。

三、路面结构层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7D 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合格

原因分析:水泥品质低劣,影响混合料固结;水泥用量不足;骨料级配较差。

预防措施:加强进场水泥的验收和复检,无合格证的水泥不予验收,复检不合格的水泥禁止使用。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防止偷工减料。加强搅拌设备的计量检测,保证计量精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加强砂(石屑)、石原材料检验,但砂(石屑)、石原材料改变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

2、摊铺时粗细料分离

原因分析:搅拌时间不充分,混合料均匀性差,或搅拌机计量不准,细集料少下或未下,致使粗集料集中;装卸运输中出现离析现象。

预防措施: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保证搅拌过程的规范性;定期对搅拌机的计量装置进行检定,确保其计量精度;摊铺前对已离析的混合料人工重新搅拌;如果在碾压过程发现粗细集料集中现象,将其挖除,分别掺入粗、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

3、压实度较差

原因分析:混合料含水量控制不准;骨料级配较差;碾压不规范。

预防措施:加强搅拌设备的计量检定,保证其计量精度;因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水份损失,搅拌时用水量原则上按大于最佳含水量1%进行控制;加强砂(石屑)、石原材料检测,当砂(石屑)、石原材料改变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确保碾压过程的规范性。

4、基层出现松散现象

原因分析:碾压成型后不养护,或养护不规范;交通管制不严,过境车辆或施工车辆在基层面上通行,致使基层顶面遭受破坏;碾压过程不规范,压路机在刚碾

压成活的基层面上转弯、掉头。

预防措施:加强技术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混合料养生重要性的认识,严肃技术纪律,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混合料压实成型后在潮湿状态下养生的规定。养护至铺筑上层面层时为止;如施工区域封闭交通,则严禁施工车辆在已形成的基层面上通行;如施工区域未封闭交通,则尽可能在结构层外修筑临时便道让车辆通行,如确无法避免,则至少保证限制重车通行;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教育,保证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严禁压路机在已碾压成活的基层面上转弯、掉头。

5、平整度较差

原因分析:拌合物不够均匀,碾压过程不均匀沉降;碾压过程不规范,未消除车辙或压路机停在刚碾压完的混合料上,在压路机重力作用下形成低洼带;摊铺过程初平水平不高,碾压过程下沉不一,造成局部低洼;路基平整度差,影响基层。预防措施:加强混合料拌制过程的规范性;混合料卸料后如发现均匀性差,则人工重新拌合;加强基层碾压的规范性,不允许出现轮迹现象;碾压结束后,严禁压路机停放在刚成活的基层面上;采用拉线控制虚铺高度,除纵向拉线控制外,强调横向拉流动线进行检测,发现有低洼处时,在碾压前及时填补;加强技术教育,严格控制路基平整度。

6、标高控制差

原因分析:路基平整度差,基层虚铺厚度不易掌握,影响基层标高;高程控制点密度不够或高程控制点标高错误;虚铺系数不准确,施工过程中未及时总结经验;采用拉线控制高程时,拉线位置本身错误。

预防措施:加强技术教育,严格控制路基平整度;加强基层顶面高程控制点的测量复核工作,确保其准确性,对控制点的密度则考虑为:有竖曲线段每*+, 放样

一点;按照规范再根据施工经验确定基层的虚铺系数,基层碾压后及时检测高程并及时调整虚铺系数;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教育,强调拉线后的校对工作。

四、沥青混合料路面面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1、路面平整度差

现象: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搂平、碾压后表面尚较平整,当开放交通后路面出现波浪或出现“碟子”坑、“疙瘩”坑。

原因分析:

(1)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都有它一定的压实系数,摊铺后,表面搂平了,由于基底高低不平,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薄处沉降少,则较高,后处沉降多,则较低,表面平整度则差。

(2)摊铺方法不当,在等厚的虚铺层中,由于摊铺时用铁高抛,或运输卸料时的冲击力将沥青混合料砸实,或人、车在虚铺混合料上乱踩乱轧,而后又搂平,致使虚实不一致,虚处则较低,实处则较高,平整度较差。

(3)料底清除不干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粘结在底基层上的料底清除不干净,或把当天的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1)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如果道路不平坦,会降低行车速度,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机件,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路面愈不平坦,车辆冲击力愈大,对道路的损坏愈严重,会大大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治理方法:

(1)首先要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这里所指的底层是泛指。如果沥青混合料面层分三层铺,那么表面层的底层是中面层,中面层的底层是地面层,地面层的底层是道路的基层,基层的底层是道路的路基,每一层的平整度都会上一层平整度至关重要。所以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中对路面各层要求严格控制,认真检验。特别是在保证各层密实度和纵横断高程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最后才能保证表面层的平整度的高质量。

(2)面层的摊铺应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烫平板的预留高和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用扣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均匀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搂平工序,不能中踩踏未经压实的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活,如再发现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把刮板找补搂平。

(3)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斜在铺筑底层上。如果要卸在底基层上,则必须设法清除干净。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基层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做它用。

2、路面接茬不平、松散、路面有轮迹

现象:

(1)使用摊铺机摊铺或人工摊铺,两幅之间纵向接茬不平,出现高差,或在接茬处出现松散掉渣现象。

(2)两次摊铺的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

(3)油路面与侧石接茬或与其它建筑物接茬部位留有轮迹。

原因分析:

(1)纵向接茬不平,一是由于两幅虚铺厚度不一致,造成高差,二是两幅之间皆属每幅边缘,油层较虚,经碾压后,不实,出现松散出沟现象。

(2)不论是热或冷接的横向接茬,也是由于虚铺厚度的偏差和碾轮在铺筑端头的摊挤作业都很难接平。

(3)油路面与侧石或与其它构筑物接茬部位,碾轮未巾边碾压,又未用墩锤烙铁夯实,亏油部分又未及时找补,造成边缘部位抗洼不平松散掉渣,或留下轮迹。防治措施:

(1)纵横向接茬均需力求使两次摊铺虚实厚度一致,如在碾压一遍发现不平或有涨油或亏油现象,应即刻用人工补充或修整,冷接茬仍需刨立茬,刷边油,使用热烙铁接茬烫平整后在压实。

(2)对侧石根部和构筑物接茬,碾轮压不到的部位,要有专人进行找平,用热墩锤和热烙铁,夯烙密实,并同时消除轮迹。

3、透层脱落

现象:透层出现脱落,撒布不到位。

原因分析:

(1)基层清扫不彻底,基层潮湿,未吹扫干净。

(2)基层污染造成。

防止措施:

(1)基层清扫中对土方污染物一定要清理干净。

(2)采用强力吹风机进行清扫,局部采用高压水进行清洗。

(3)沥青洒布前如基层潮湿,禁止施工。

4、土工格栅破损

原因分析:

(1)土工格栅固定不牢固。

(2)摊铺机调头造成格栅破损。

防止措施:

(1)固定钉间距加密,铺平后禁止其他车辆在上掉头行驶。

(2)摊铺机掉头时采用其他橡胶垫进行防护,防止履带破损土工格栅。

5、靠近路缘石一侧出现错台

现象:靠近路缘石一侧出现错台,碾压过程中通常是碾压轮未靠近边缘,形成错台带。

原因分析:

(1)碾压不到位,在沥青温度未降前未进行处理。

(2)压路机司机操作不当,现场质人员检查不到位。

防止措施:

(1)做好工人质量教育

(2)专人进行检查及时处理

6、路面横向开裂

现象:路面出现横向裂缝,裂缝分布集中,出现区域轮廓明显。

原因分析:

(1)基层出现断裂已发生在基层接茬部位。

(2)路基下沉造成基层断裂,引起裂缝反射到沥青面,裂缝呈现扩展趋势。

防止措施:

(1)加强道路回填质量的控制,严格控制回填厚度,防止出现下沉引发路面整体下沉。

(2)两种材质的交接处,由于采用不同材质引发不均匀沉降,因此在该部位铺设土工格栅,防止反射裂缝上穿。

五、桥涵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5.1 桥头跳车

桥头部位系路基和桥梁的刚柔过渡,若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通车不久即会产生桥头跳车等病害。构造物的涵背回填不密实同样会引起跳车现象。

1、软基路段桥头跳车

形成原因:

(1)桥头过渡段软基处理不当。

(2)反开槽施工预压时间偏短。

(3)台后填筑质量控制不严。

防治措施:

(1)采用砼管桩处理的软基桥头段,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成桩长度和深度。

(2)台背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砂性土等,采用小型机具分层夯实,填筑层厚不得大于20cm。

2、一般路段桥头跳车

形成原因:

(1)台背回填材料不合格。

(2)台背回填压实度不合格。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桩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序号1 2 3 4 5 6 7 8 9 质量通病现状 桩顶位移、上升浮起(在沉桩 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 或者桩身上浮)。 桩身倾斜。 桩头击碎(打桩时,桩顶浮现 砼掉角、碎、裂或者硬打时桩 顶钢筋局部或者全部外露)。 桩身断裂(沉桩时,桩身蓦地 倾斜错位,贯入度蓦地增大, 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 浮现回弹)。 桩身跳动,桩锤回弹。 桩间连接焊缝外观质量差,有 气孔,焊缝不饱满、咬边。 定位线放错。 焊接质量内部缺陷,外部咬边。 桩材弯曲端部不平。 防治措施 施工前清除地下障碍物,打桩时注意打 桩顺序,桩顶标高宜以负公差控制,同 时避免打桩周围开挖基坑。 场地应整平,在施打中要确保桩机稳 定,严格验收桩材,确保桩尖与桩轴线 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严格控制首节桩 的垂直度,沉桩过程中应保持桩帽、桩 锤和桩三者应在同一轴线上。 沉桩前应对桩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合格 的桩用于工程,检查桩垫、锤垫是否平 整,沉桩时应保持桩的垂直,避免偏心 击打,沉桩前检查法兰是否空鼓,桩身 是否漏浆和蜂窝麻面,镦头是否突出法 兰面。桩帽应用纸垫,厚度 100mm 以上。 沉桩前,清除地下障碍物,对运至现场 的桩进行检查, (包括对质保书的检查), 沉桩过程第一节桩发现不垂直,应及时 纠正,或者拔出重新沉桩,接桩要保持 上下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沉桩前检查桩 身模板合缝是否漏浆, (按标准要求), 发现异常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分析。 检查原因,穿过或者避开障碍物,控制 落锤高度。 每道焊口的焊缝按二级外观标准确认, 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沉桩。 对图纸和变更检查桩位的定位放线,并 复查是否正确,而且有明显标识。 每层焊接进行溶渣打磨,最后一道电流 不能过大,控制咬边。 沉桩前检查每节 PHC 管桩的直线度,管 口平直度。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土石方工程 1、路基压实度不能保证,防治措施 (1)随时检查高程,严格控制填层厚度; (2)含水量偏小时洒水,含水量偏大时翻晒; (3)加强碾压; 2、基坑超挖,措施: (1)每隔10-15mIM测量制作高程点,施工过程中测量紧跟; (2)接近标高(30㎝以内)时采用人工修整,确保不扰动原土。 3、边坡不够,措施: 每层填料有一定的超填量; 4、挖方路床超挖,措施: (1)制作高程点严格控制超挖; (2)超挖回填分层碾压; 5、管沟塌方,措施: (1)放大坡比; (2)必要时采用支护; 二、管道工程 1、基础不均匀沉降、拉裂,措施: (1)基坑不能扰动; (2)软基进行换填; (3)软硬基相接处设置沉降缝; 2、基础下沉造成排水纵坡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局部倒流现象,措施:预留措施。 三、路面裂缝 一、龟裂

1、现象 落千丈混凝土路面表面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缝,呈小的六角形花纹,深度5~ 10mm。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份蒸发过快,体积急剧的收缩,导致开裂。 (2)混凝土在拌制时水灰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震荡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3.预防措施 (1)混凝土路面浇筑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浇水养护,防止强风和曝晒。在炎热季节,必要时应搭棚施工。 (2)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粗集料级配和砂率。 (3)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4)干硬性混凝土采用平板震揭器时,防止过度震荡,使砂浆集聚表面。砂浆层厚度应控制在 2~5 mm范围内。抹平时不必过度抹平。 4.治理方法 (l)如混凝土在初凝前出现龟裂,可采用馒刀反复压抹或重新振掏的方法来消除,再加强湿润覆盖养护。 (2)一般对结构强度无甚影响,可不于处理。 (3)必要时应用注浆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封闭裂缝。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一、路基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一)、纵向裂缝 1、现象: 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土路基表观不密实。 2、形成原因: ①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②靠近管道一侧回填不密实。 3、防治措施: (1)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 (2)路基旋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 (3)路基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路基顶面做成2%-4%横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

(二)、超厚回填 1、现象: 一种是路基填方,一种是沟槽回填土,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严重者,用挖掘机一次将沟槽填平。 2、危害: 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如是道路,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如果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破裂。 3、原因分析: 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质量意识不足;项目部在技术交底方面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 4、治理措施: 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三)、挟带大块土回填 1、现象: 在填土中带有大块硬土、大砖块、大石块、大混凝土块。 2、危害: 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料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深陷。 3、原因分析: 不了解较大块状物掺入土中对夯实的不利影响;不愿多运弃土方或杂物;或交底不清,或控制不严格。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公路隧道审核版)

9隧道工程 9.1洞口工程 9.1。1洞口及洞外防排水 9.1.1.1 边仰坡坡面冲刷 1、表现及典型特征: 雨水冲刷形成天然水道、局部深陷、坍塌及洞口边坡失稳。 2、主要产生原因: 没有及时修筑洞顶截水天沟及排水系统,致使大面积汇水涌入洞口,造成严重冲刷;边仰坡防护封闭不及时。 3、防治及应对措施: 及时修筑洞顶截水天沟(应在进洞前修筑完毕),完善排水系统,将外部水源截断,引至天然沟渠,降低雨水对边仰坡坡面冲刷;减少对天然坡面的破坏,及时封闭边仰坡(黄土坡面不宜使用喷锚封闭)和洞门工程。 9.1.1。2 洞口及洞顶积水 1、表现及典型特征: 洞口及洞顶低洼处雨水汇集形成积水坑。 2、主要产生原因: 洞顶及周边截排水工程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将水排到洞口之外;洞顶坡面排水不畅,坡面不平积水,低洼处没有及时填补平整.

3、防治及应对措施: 洞顶、洞口及周边截排水工程尽早形成系统,将水排到洞口之外,低洼处及时填补平整。 9.1.2洞口土石方工程 9.1.2.1开挖方式及顺序 1、表现及典型特征: 开挖方式及顺序不正确导致洞口边仰坡坍塌,进洞困难。 2、主要产生原因: 隧道洞口一般情况下地质较差,容易积水,应先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结合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和施工方法施工洞口。 3、防治及应对措施: 应坚持“早进晚出”的原则,提前进洞或滞后出洞,避免边仰坡施工大挖、大刷;地质条件较差的洞口段应采取预加固措施,边仰坡较高的地方应分层开挖,洞口边坡防护及支挡结构应随挖随支及时施做。边仰坡施工不宜大挖、大刷。 9.1.2。2雨季施工边坡冲刷、基底浸泡等通病 1、表现及典型特征: 边坡冲刷,基底积水浸泡。 2、主要产生原因: 排水设施不完善,雨季施工。 3、防治及应对措施: 洞口施工应避开雨季,如在雨季施工应加强防排水工作,形成排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引言 市政道路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确保施工质 量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市政道路施工中存 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会对道路的 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及相应的防治 措施。 一、路面坑洞 路面坑洞是指道路路面上的凹陷或坍塌区域,对于车辆和行人 的安全构成威胁。造成路面坑洞的原因可能包括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基础不牢固及施工工艺不当等。为了预防和治理路面坑洞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 加强基础处理工作,确保基础坚实稳定; - 根据不同道路类别和流量设置合适的路面结构; - 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进行。 二、排水问题

道路排水问题是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不良的 排水系统会导致道路积水、冰冻、坑洼等状况,影响道路的使用安 全和舒适性。为了解决排水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合理设计道路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走; - 定期清理雨水沟和检查雨水排水口的畅通情况; -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控制,确保施工区域不会造成积水。 三、路面沥青龟裂 路面沥青龟裂是指路面沥青表面出现裂缝,给道路使用带来不 便和安全隐患。造成路面沥青龟裂的原因可能包括沥青配方不合理、施工温度不当等。为了预防和治理路面沥青龟裂问题,可以采取以 下措施: - 选择适合的沥青配方,确保其耐久性和弹性; - 控制施工温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进行施工; -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结论 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对道路的使用和安全产生不利 影响。通过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这些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施工质量的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关于检查井周边破损、沉陷、井盖位移、坠落的防治办法 在设计方面,应避开公交站台和路口曲化段,并根据地基承载力、荷载等情况设计检查井基础,使其与管道基础连成整体。车行道检查井应采用质量可靠、技术工艺先进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混凝土模块检查井等,井框盖宜采用多防功能的井框盖,质量指标应符合道路使用功能和规范要求。施工前应做好放样工作,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控制井框盖标高和横坡度,确保路面与井框盖上表面平齐。 在监理方面,应加强对检查井基础及井身施工质量的检查,加强井框盖质量的验收,检查井框盖与井身的联结是否稳定牢固。同时,要加强对检查井周围填充料的密实度、管道与井室接口的密封性、预制块拼装后缝隙中灌注填充料密实性的检查,

并严格检查井室周围沥青混凝土压实度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是否与井框XXX。做好检查井施工各道工序的验收记录。 二、关于桥台背后下沉、跳车的防治办法 在设计方面,对于软土地基,应进行沉降计算,当沉降大于规范规定时,应针对沉降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软土地基处理应根据地基情况、施工条件和国家规范选用相应方法处理,宜采用轻质材料,如粉煤灰掺快速增强固化剂、聚苯乙烯泡沫(EPS)等,并在桥台边缘与路堤坡角处加密处理。台后填土应采用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并严格控制回填质量。桥台和路面提倡二次施工。 在施工方面,应控制粉煤灰、快速增强固化材料的施工及养护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并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搭板。 以上是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1、人行道基础结构层施工前应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路桥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65页(word版)

目录 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1) 二、桥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16) 三、隧道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43) 四、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56)

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1.压实度不够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要求。 1.1原因分析 ①没有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 ②压路机质量偏小或压实遍数不够; ③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④碾压不均匀,碾压轮迹重叠不符要求或局部有漏压现象; ⑤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或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 ⑥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或处治不合格; ⑦填筑土质种类多,出现了不同类别土的混填; ⑧填土颗粒过大,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如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指的粘土等。 1.2预防措施 ①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确定与路基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指导此项工程的施工; ②选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③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压实遍数,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试验段的有关工艺参数; ④填筑土含水量应控制在由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⑤当下层因雨松软或干燥起尘时,应彻底处治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施工; ⑥优先选择A、B组填料,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 ⑦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压实累计总厚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 ⑧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通常碎石土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

40cm,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 cm。 2.路基填料含水量不均 当填料含水量不均匀时,压实度不均匀,会导致路基填筑层局部翻浆或碾压不实。 2.1原因分析 填料含水量不匀,或洒水量控制不严。 2.2预防措施 ①用改良细粒土或含细粒成分较多的粗粒土填料填筑路堤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填料的含水量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当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疏干、松土、晾晒或其它措施,当含水量过低时,应均匀加水润湿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②当需要对填料采用加水润湿时,加水量可按下式进行估算: mw = ms(wopt-w)/(1+ w) 式中: mw ——所需加水量(Kg) w——填料原来的含水率 wopt ——填料的压实最佳含水率 ms ——需要加水的填料的质量(Kg) 2.3处理措施 ①当填料含水量过高时,采用场内开挖沟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②当填料过干时,应计算确定加水量,采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搅拌的方法,并需在加水拌和均匀后方可碾压。 3.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 路基中心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但路肩压实度不够。 3.1原因分析 ①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②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③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范本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范本 一、引言 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为了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常见市政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范本。 二、常见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施工质量不达标 常见问题: (1)施工过程中使用低质量建材和设备; (2)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 (3)施工单位缺乏管理经验,无法保证质量。 防治措施: (1)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 (2)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杜绝使用低质量建材和设备; (3)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施工质量验收机制。 2.工期延误 常见问题: (1)进度计划不合理,施工进度无法保证;

(2)材料和设备供应不及时; (3)天气因素导致工期延误。 防治措施: (1)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提前进行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并确保供应的及时性; (3)加强对天气因素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3.设计缺陷 常见问题: (1)设计不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 (2)设计缺乏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3)设计方案存在漏洞和矛盾。 防治措施: (1)加强对设计师的岗前培训,让其熟悉相关规范和标准; (2)引入前瞻性设计理念,避免设计上的问题; (3)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核和评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合同违约 常见问题: (1)承包方欠缴工程款项; (2)承包方未按合同要求提供施工材料和设备;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市政公路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 着城市交通的通畅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保障市政公路工 程质量至关重要。但实际情况是,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需要我们加强防治和措施。 首先,常见的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有哪些? 1、基础不牢:作为建筑物的骨架,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 建筑物的安全性。而在市政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预算不足、工期匆忙等原因,可能会忽略地基加固的必要性,导致基础不牢,给行车和行人安全带来隐患。 2、施工工序不规范:市政公路工程建设中,不规范的施工工 序常常会造成道路表面翻浪、裂缝等问题。例如,边坡处理不当、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等。 3、材料质量不良:材料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到市政公路工程的 使用寿命,也会对行车和行人造成安全隐患。而有些不良施工商 为了追求成本,常常会采用劣质材料。

4、设计不合理:市政公路工程的设计方案在决定各项参数时 往往需要考虑复杂的因素。如果设计人员不合理处理这些因素, 就可能导致道路的翻浪、泥水潭、高原牛道等问题。 其次,应如何防治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问题? 1、加强监管:市政公路工程建设涉及的领域很多,监督管理 的难度也很大。为了防治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我们需要加强 监管工作。通过严格的审核、督办和验收等手段,建立较为完善 的市政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市政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提高施工单位的信誉:施工单位是市政公路工程建设的主体,培养一批诚信的施工单位可以提升市政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评估、认证体系等措施,挑选出合格的 施工单位,确保市政公路工程建设的高品质。 3、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在市政公路工程建设中,有些不良施 工商靠低价低质占领市场。因此,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公司信息 公开制度、公众监督机制等,可以增强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降低 质量低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 和居民的生活品质。但由于市政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常常会出现一些 质量通病。以下是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道路工程问题: -道路坑洼、沥青路面开裂:主要原因是施工时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充分的路基处理和合适的材料选用。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 保路基稳定、材料质量合格,并适时进行养护维修。 -排水系统问题:如污水管道漏水、雨水无法排出等。应在设计时充 分考虑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敷 设和密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给水工程问题: -漏水、水压不足:主要原因是管道连接不牢固、材质选用不合理等。应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确保连接处严密,选用质量可靠的材料,并定期进 行水压测试和检查保养。 -水质问题:如水源受到污染等。应加强水源保护,确保供水水源的 纯净和可靠,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处理。 3.燃气工程问题: -燃气泄漏:主要原因是管道连接不严密、管道老化等。应加强施工 质量管理,确保管道连接处可靠密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提高安全意识。

-设备故障:如燃气表读数不准确、燃烧设备故障等。应加强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 4.城市照明工程问题: -灯具损坏:主要原因是材质选用不合理、安装不牢固等。应加强照明设施的设计和安装质量管理,选用质量可靠的材料,确保灯具的稳固和耐用。 -光照不均匀:如一些区域过亮或过暗。应合理布局灯具,充分考虑光线的分布和照度要求,确保城市的照明效果均匀和舒适。 5.垃圾处理工程问题: -垃圾溢出或满溢:主要原因是垃圾桶容量不足、清运不及时等。应合理设置垃圾桶容量,定期清理和清运垃圾,确保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作。 -垃圾分类不到位:如未按照分类要求将垃圾分别投放。应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 总之,市政工程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施工和管理各环节的严格把关和监督,同时也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才能预防和解决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

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市政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现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分成四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一、管道位置偏移或者积水 (一)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与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二)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与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要紧有:(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与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2)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与设计要求与有关规定放样,且务必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3)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与平基要做好轴线与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二、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一)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二)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与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通常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者接口开裂。预防措施是:(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与稳固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

力。(2)假如槽底土壤被扰动或者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 与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者碎石等稳固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3)地 下水位下列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 工时随挖随清除。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者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 量产生漏水。因此要求:(1)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与 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2)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 与蜂窝麻面形象;(3)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者有质量 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者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旧或 者接口开裂。防治措施:(1)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 合比与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2)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与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预 防措施:(1)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 洁与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与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者内勾缝;(2)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 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5.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假如 使用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做好下列几点:(1)砌堵前应把管口0. 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 块润湿备用;(2)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3)勾缝与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 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者抹面。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4)通常情况下,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 6.闭水试验是对管道施工与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其间 难免出现三两次不合格现象。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的缝隙或者麻面渗漏可使用水泥浆涂刷或者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

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措施:(1)检查井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试验,确保井体结构和连接管的质量符合要求;(2)井壁和管道连接处要进行密封处理,确保不会渗漏;(3)在井底部设置泄水孔,防止井底积水导致管道渗漏。 三、管道堵塞或破损 一)产生原因 管道内异物堵塞、管道内壁损坏、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导致管道堵塞或破损。 二)防治措施 1.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清理和检查,防止管道内异物堵塞;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管道内壁,避免损坏;对于已经损坏的管道,应及时更换或修补。 2.管道设计时要考虑管道的容量和流速,避免过小或过大的设计导致管道堵塞或破损。 四、井盖错位或损坏 一)产生原因 井盖设计不合理、井盖材质不良或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导致井盖错位或损坏。

二)防治措施 1.井盖设计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材质要求符合要求,施工质量要求高。 2.井盖安装后要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试验,确保井盖安装 牢固、位置正确;定期检查和维护井盖,及时更换损坏的井盖。 3.市民教育,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意识,避免人 为损坏井盖。 含水量,避免填料过于松散,影响压实效果。 2.处治措施。发现井周围土体沉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对于轻微沉降的地方,可采用加填土的方法,填充沉降处,再进行压实。对于较大的沉降,应采用加固措施,如加固钢筋网等,以保证井周围土体的稳定性。 在检查井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在砌筑检查井时,要检查砂浆是否饱满,勾缝是否全面不遗漏,并在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到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其次,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此外,在规划预留支管封口时,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样本

二灰碎石基层质量通病及防止办法序号质量告知防止办法 一含灰量少或 石灰活性氧 化物含量不 达标 ①建立混合料供应厂,负责提供工地所需要二灰碎石混 合料。 ②混合料供应厂要变化粗放生产工艺为强制搅拌工艺, 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③质检部门要加强对混合料供应厂质量管理,保证出厂 二灰碎石混合料合格。 ④混合料在拌合厂堆放时间不应超过4天,运至工地堆 放时间最多不超过3天,最佳是随拌和随运往工地随 摊铺碾压。 ⑤工地加作含灰量和活性氧化物含量跟踪实验,如发现 含灰量不够或活性氧化物含量不达标,要另加石灰掺 拌,至达标为止。 二摊铺时粗细 料分离 ①如果在装卸运送过程中浮现离析现象,应在摊铺迈进 行重新拌和,使粗细料混合均匀后摊铺。 ②如果在碾压过程中发既有粗细料集中现象,应将其挖 出分别掺入细粗料拌和均匀,再摊铺碾压。 三干碾压或过 湿碾压 ①混合料出厂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0%和+ 1.5%之间。 ②碾压前需检查混合料含水量,在整个碾压期间含水量 必要保持在接近最佳状态,否则应洒水或晾晒。 四超厚碾压交底清晰,严格控制,凡构造层总厚度超过一次碾压限厚,都要分层摊铺碾压。 五碾压成型后 不养护 ①加强技术教诲,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混合料养 生重要性结识。 ②严格管理,必要执行混合料压实成型后在潮湿状态下 养生规定。 ③养生时间普通不少于7天,直至铺筑上层面层时为止, 有条件也可洒布沥青乳液覆盖养生。

路基回填压实质量通病及防治序号质量通病防止办法 一超厚回填①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理解分层压实意 义。 ②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虚铺厚度不 超过关于规定。 ③严格操作规定,惩戒故意偷工者。 二倾斜回填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办法填筑,路基地面横坡或纵坡不不大于1:5时应作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等高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不大于1m。 三夹带大块 回填 ①在回填土交底中要向操作者讲明夹带大块回填危害,使操作者 能自觉遵守。 ②严格管理,对填土中大砖块、大石块、大砼块要挑出,对不不 大于10cm硬土块要打碎。 四夹带有机 物或过湿 土回填 ①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 具有机质土一律不得使用。属于沟槽回填应将槽底木料、草帘 等杂物清除干净。 ②过湿土要通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减少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 进行摊铺压实。 五带水回填①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疏干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②如有降水办法水槽,应在回填夯实完毕,再停止降水。 ③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除干净,再分层回填片石或 沙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 六路肩、边 坡松软 ①填方路基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30~50cm超宽,最后路基 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 ②路面竣工后,所弥补路肩亏土,必要碾压或夯实,密实度达到 90%以上。 七路床土过 湿或有 “弹簧” 现象不加 解决 ①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用雨季施工办法。挖方地段当天挖至路 槽深度,应当天碾压成活,同步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地段应 随摊铺随碾压,当天成活。遇雨浸湿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②路床土层避免填筑黏性较大土。 ③路床上碾后如浮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合土。 八路基排水 不顺 ①认真学习图纸,加强图纸会审,对排水出路不明确要提出补充 设计。 ②严格按设计规定开挖断面和纵断面高程开挖、修整排水沟。 ③除解决好路基边沟排水设施外,还要解决好边沟下游水流出 路。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目录 1 。1 道路工程 (1) 1 。 2 桥梁工程.......................................................................................................................................................................................................... 1.2 1 。3 市政管道工程质量通病 .................................................................................................................................. 2.0 1.1 道路工程 (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现象: ①路基未经压实即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②路基尚未彻底化冻即进行施工,留下质量隐患. ③压实度控制不严格,纵、横断面高程及平整度超差. 原因分析: ①施工单位对路基的重要作用及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 ②故意偷工减料,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③抢工期,不顾工程质量。 预防措施: ①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 ②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 ③要按照路基施工工序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检测项目,避免结构层浮现薄厚不均和密实度及强度不均匀的现象。 (2)路基过湿或者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者处理不到位 现象: ①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者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②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 原因分析: ①由于地下水位高或者浅层滞水渗入路基土层. ②路基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龙子湖西岸滨湖新区 市政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天丰蚌埠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一年四月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分部工程是由若个分项工程组成,而分项工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相互制约的工序组成,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因此,通过对工序质量的控制来达到对整个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落实消除质量通病的方法和措施. 1、项目部重视对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把防止质量通病作为各级领导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2、从生产管理、技术支持、人员调配、资源配备、施工工艺、过程控制、监查监督等,全方位的把防止质量通病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把预防、治理、消除质量通病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3、加强过程控制,防止质量通病。 (1)、在编制施工技术措施、方案时,规定技术人员必须分析质量通病产生原因,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而达到防止质量通病的目的。 (2)、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醒每个管理和施工人员注意自己的行为会产生那些质量通病以及如何预防,达到时时着想、处处预防,规范自己、监督他人防止和消除质量通病的目的. (3)、工程部对质量通病按类型分解,在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时,充分考虑不同施工阶段、不同专业防止质量通病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与施工进度计划一同下发施工单位. (4)、把好技术措施审批关各种技术方案、措施、作业指导书,必须有预防质量通病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易于操作的措施;审批人员必须做到对与本施工项目有关的质量通病没有防治措施的不予审核;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不能有效起到预防效果的不批准。 (5)、实行防止质量通病措施交底制度在各专业施工技术交底的同时,必须对本专业可能产生的质量通病及其产生的原因、预防的方法进行交底。

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5.1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迅速或者不均匀沉陷 形成原因 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者粉喷桩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者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固,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防治措施 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应整改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 4、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固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5.2路基出现纵向裂缝与错台 形成原因 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完全,清淤回填不均匀或者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应认真清表及时发现基底暗沟、暗塘。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使用水稳固性好的材料严格分

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5.3路基出现滑裂面 形成原因 1、基底存在软土且软土厚度不均匀。 2、淤泥清除换填不完全。 3、填土速率过快。 防治措施 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 2、加强沉降与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6、路基 6.1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形成原因 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与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防治措施 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5.2路基压实度不够 形成原因 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防治措施 6、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7、使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8、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9、路基土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5.3路基积水严重

市政道路质量通病防治

第一章道路路基工程 一、新建路基的清表、路槽底的填前碾压 1、路基施工前要认真清除杂填土、耕作土、树根、杂草等,对路基原状土及填土应及时检测塑限、液限、含水量、CBR值。 2、对于零填、挖方、高填方、河塘、软弱地基等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当设计未做处理规定时,应及时办理设计变更,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3、严禁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等;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率大于30%,均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填方应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应与压实机具相匹配,且每层厚度不应超过20cm;对于过湿土填筑宜采用拌灰处理,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含灰量,并控制压实时土质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率±1%范围内。 4、路基施工应进行压实度、弯沉值指标的“双控”,外观要求碾压后无明显轮迹、无裂缝、无弹簧出现。 二、填方路基回填填料要求 1、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值的土等劣质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2、冰冻地区上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强风化岩石及浸水后容易崩解的岩石不宜作为浸水部分路堤填料。细粒土作为填料,当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应采取晾晒或掺人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三、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 1 现象 (1)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 2 原因分析 (1)由于地下水位高或浅层滞水渗入路基土层。 (2)路基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 (3)设计图纸只规定处理厚度20~30cm,含水量过大的路段,碾压后肯定出现“弹簧”现象,与底基层一并碾压,加大了压实厚度,虽然表面不弹软,但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排水工程 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一)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二)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 (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 (2)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 (3)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二、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一)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 (2)管材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 (3)管道接口施工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松散,抗渗能力差,容易产生漏水;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 (5)闭水封口不密实,又因其井内而常被忽视。 (二)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是: (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2)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 (3)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因此要求: (1)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 (2)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 (3)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防治措施: (1)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2)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预防措施: (1)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

第二部分建筑工程 第一章模板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1、轴线位移 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防治措施: (1)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标高偏差 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张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3、接缝不严 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线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