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二课《熟悉的物品》word导学案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二课《熟悉的物品》word导学案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二课《熟悉的物品》word导学案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二课《熟悉的物品》word导学案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1、欣赏静物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2、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3、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难点: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学习过程】两课时:一课时为线造型的静物的学习,另一课时为素描静物作

品的学习。

增补栏

一、温故知新

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写生:写生是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

常见的构图形式:水平式(安定有力)、垂直式(严肃端庄)、三角形(正三角过稳,锐角刺激)、S 形(优雅有变化)、长方形(有较强和谐感)、圆形(饱和有张力)、辐射(有纵深感)、中心式(主体明确,效果强烈)、渐次式(有韵律感)、散点式(有受边框约束,自由可向外发展)。

构图:构图就是一幅画的结构。绘画要给人以美感,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因素,使之组合成优美的构图。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是构图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则。

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关系。

三大面:亮面——受光面;中间面——侧面受一部分光;暗面——背光面。

五调子:亮部——是物体受到光线直射的地方,调子淡;半明部——又叫中间调子,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调子变化复杂而微妙;明暗交界线——是明部和暗部的分水岭,调子最深;反光部——它是侧面环境光影的结果;投影——它是由物体阻挡了正面光源而产生。亮部和半明部属于亮面,明暗交界线、反光部和投影属于暗面,它们构成明和暗两大系统。

二、导学释疑

师生带着问题一起走进大师的静物画世界,领略线条的魅力。

设置的问题:

1. 画家描绘的对象是什么?

2. 这些静物是如何组合的?

3. 画家以什么样的方式记录静物的?

4. 作品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5. 透过画面,我们能看到画家是怎样的作画状态和情绪变化?

三、巩固提升

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选择钢笔、铅笔、炭笔、木炭条、毛笔或自制的笔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通过实践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直接的线条造型经验也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大师的作品架桥铺路,生成更多的对话。

当带着问题进行欣赏时,就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欣赏,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而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宽泛性和针对性的结合,使不同基础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特点的发展方向。引起大家的思考。

通过实践

分析与研究

1. 以一组摆好的静物为例,小组讨论如何取景、如何构图,以何种方式表达。分析构图的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研究构图的一些基本形式:水平式、垂直式、S型、三角型等等。

2. 以《静物》为例分析。通过师生的研究发现:改变单一的观察角度,从任何一个局部入画都可以形成有意趣的构图。打破一贯的思维方式,形成多变的画面感觉。

3. 以作品为例,师生进一步讨论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画面更有感染力。描绘静物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简洁的方法,也可用复杂的方法,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够增强物体的体积感。

4. 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写生中重要的表现手段。研究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研究素描写生的方法。

实践与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身边的物品摆放成一组静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构图,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静物画。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直接的线条造型经验也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大师的作品架桥铺路,生成更多的对话。

评价建议

将作品进行班级展示,交流对

四、课堂小结

本课体验了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艺术美。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五、拓展延伸

关注静物画,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静物。静物画的体验及感悟。师生评价应该从描绘静物时观察的角度、表现手法和构图的创意进行全程点评。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重点是通过图片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物品,在了解静物、写生、素描以及不同绘画工具的笔触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尝试有不同的工具表现身边的物品,在尝试的过程中体验绘画的乐趣。教师在学生观察时应给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并了解相应的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尝试作品在点评过程中要注意把其成功的地方讲清楚,讲到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学后反思:

作业:完成一幅素描写生练习,建议尝试以线为主的表达方法

苏少版、人美版等版本七年级美术全册多套试题及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苏少版、人美版等版本七年级美术全册多套试题及复习资料

七年级美术期末试卷 一、连线:将作品与作者正确连线(10分) 《格尔尼卡》莫奈(法国) 《拜克托瓦尔山》毕加索(西班牙) 《夜咖啡馆》马列维奇(苏联) 《池塘》凡高(荷兰) 《雨后乡间之晨》塞尚(法国)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毕家索是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他的著名作品是() A、《格尔尼卡》 B、《向日葵》 C、《大卫》 D、《桃花飞雁》 2、橙色是由()两组原色调合而成的。 A、蓝+紫 B、红+黄 C、红+黑 3、中国画又称() A、艺术 B、造型艺术 C、水墨画 D 、绘画 4、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是() A、董希文 B、罗中立 C、徐悲鸿 5、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属于中国画中的()表现形式 A、工笔画 B、写意画 C、白描画 三、填空(每空3分,共30分)

1、中国画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墨分五色即 ()、()、()、()、()。 2、色彩的三要素是()、明度、()。 3、透视的一般规律是()。 4、《出水芙蓉图》属于()画 5、有关赛龙舟的中国传统节日是()节 三、绘画(35分) 请你用线描画1种生活用品。 七年级美术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不包括() A 叙事 B 说明 C 交流 D 欣赏 2.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 A.鲜艳 B.强烈 C.强对比搭配 D.同类色搭配 3.《捣练图》这幅作品的作者是() A.梵高 B.毕加索 C.张萱 D.周昉 4.《簪花仕女图》是什么朝代的作品()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南北朝 5.立体图像的表达() A.物象的直观感受 B.物象的反向表达 C.物象的主观理解 D.物象的结构分析

苏少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第一课时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本课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苏少版七上美术知识要点

苏少版七(上)美术知识要点 第一课《中国花鸟画》 (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昆虫等。 (2)工笔画《芙蓉锦鸡图》 ①作者:宋代赵佶 ②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③构图、用笔、用色: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用双钩法线条细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④题款:瘦金体 (3)《写生珍禽图》 ①作者:黄荃 ②时代:五代 ③绘画特色:精微、逼真 (4)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花鸟画家,世称“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5)《双喜图》 ①作者:崔白 ②时代:宋代 ③绘画内容:秋野景物,草树坡石 ④绘画特色:把瞬间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墨分五彩”: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7)写意画《墨竹图》 ①作者:宋代文同 ②内容:竹叶四面张开,生机盎然 ③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 (8)《墨葡萄图》 ①作者:明代徐渭 ②内容:水墨葡萄一枝 ③情感抒发: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感触 (9)《游鱼》 ①作者:清代朱耷 ②题款:八大山人 ③情感表达:墨点无多泪点多 (10)《花卉册》 ①作者:清代恽寿平

②绘画特色:没骨法 (11)写意画《蟹篓图》作者:齐白石;工笔画《松龄鹤寿图》作者:陈之佛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作品欣赏: ①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②《瓶花》:西班牙毕加索素描 ③《静物》:法国马蒂斯 (4)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 (5)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表现工具,会使同一组物品呈现不同的趣味。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 (1)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2)不同的工具材料能够反映不同的心情(范画:蒙德里安《插在玻璃杯中的白玫瑰》、达?芬奇《花绘练习》 (3)作品欣赏:法国塞尚的水彩画《静物》、美国查尔斯?希勒的水彩画《静物与阴影》、法国爱德华?维亚尔的色粉画《桌子上的花》 第四课《人类的朋友》 (1)描绘动物方法之一:素描 (2)描绘动物方法之二:铅笔淡彩画(丢勒《兔子》) (3)作品欣赏:吴作人的素描《狮》、俄国赛罗夫的素描《马》、法国麦尔松的《犬》、法国德拉克洛瓦的水墨画《虎》、法国莫奈的素描《牛》、荷兰伦勃朗的素描《猪》、英国亨利?摩尔的素描《羊》 (4)《昆虫记》:作者法国的法布尔,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第五课《耕牛?战马》 (1)牛、马题材在各类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汉代画像砖《攻战图》、唐代浮雕《昭陵六骏》、唐三彩《骑马狩猎佣》 (2)中国画的形式:①工笔画②写意画③兼工带写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美术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会变的叶授课教师:滑山荣 教材分析: 各类装置图案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本科要求在叶子的外形基础上,通过点、线、面的排列,运用不同的组合方法,进行夸张、变形、添加,以取得不同的装饰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了解树叶,让学生通过看看、说说、想想、画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让学生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欣赏各种树叶,了解树叶的构成,感受树叶的自然之美; 通过观察总结,了解树叶的装饰方法,感受树叶的艺术美。 2.操作:能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夸张、变形和添加,并用自己设计的花纹将树叶 装饰起来。 3.情感:通过参与设计活动,体验活动乐趣,提升一定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树叶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并能运用点、线、面,结合夸张、变形、添加的方法来变现树叶。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等元素结合夸张、变形、添加等方法设计出富有特色的装饰图案。 教学准备: 师:关于树叶的多媒体课件; 生:收集的树叶若干、作业本/彩色卡纸、记号笔/黑色水笔、涂色工具等。 教学设计: 一、视屏欣赏导入 师:春天已经来了,大自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屏幕中悄悄起了什么变化?(播放叶子生长的视屏) 生:欣赏视屏。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植物发芽了;植物长出了新叶子…… 师:说得对。植物不断生长,长出了新的枝条和各种叶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变的叶”。(揭示课题)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欣赏那些美丽的叶子吧。(继续播放视屏) 生:欣赏各种叶子。 二、新授 1.说一说 师:大自然中的树叶多种多样,你还认识哪些树叶呢? 生:樟树叶、枫叶、梧桐树叶、银杏叶…… 2.观察外形 师:大家知道的树叶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观察几片树叶,边观察边思考两个问题:1.它是什么颜色的?2.它的外形像什么? (点击切换,指名回答) 生:是绿色的,像一件衣服;是绿色的,像一个盾牌、像云朵;是深褐色的,像金鱼尾巴…… 3.感觉肌理 师:自然界中的每种树叶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叶子的外形,还要用手来摸一摸叶子的正反面都有什么?(展示树叶) 生:摸树叶,感觉肌理;有一条一条的线;是叶脉…… 师:对,它的名字叫叶脉。那么一片完整的树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生:叶柄、叶脉、叶面…… 4.示范演示,尝试体验 师:说得很准确。大部分树叶主要由叶面、叶脉、叶柄组成的。 它们如此美丽,老师要把最喜欢的那一片画下来,小朋友们猜猜是哪一片? 生:中间那片…… 师:老师已经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一片树叶,接下来给小朋友们一分钟时间,选择一片你喜欢的树叶,将它的外形用记号笔画在彩纸或白纸上,也可以用剪贴地方法把它的外形剪下来。画好就举手,开始~ 生:迅速将树叶外形勾画下来。 5.观察比较 师:(展示作业)小朋友们画的树叶线条流畅外形又漂亮,真棒。你还想让它变得更美吗?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第2课身边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 第5课当一回蔡伦 第6课多变的颜色 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 第8课生活中的图表 第9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第一课,从小学美术的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人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艺术内涵的阶段。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本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列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自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鉴于本单元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学生们对于如何分析美术作品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垒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本单元作品种类较多,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内容 本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风景画与静物画。从而理解风景画、静物画是有别于常态中的风景与静物的,使学生从平凡的景物和事物中发现美。 使学生认识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 基本了解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静物画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通过欣赏这些透视合理、色调丰富、质地细腻的写实作品,感受艺术家对安宁富足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观察,体验真实的生活之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从美术作品的艺术常识、艺术特点和艺术思想等多方面对艺术品作全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试题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期末考察练习 一、选择题 1.《洛神赋图》是中国画早期人物画中的杰作,是东晋画家()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P1 A.顾恺之 B.阎立本 C.顾闳中 D.梁楷 2.下列哪一幅画出自《洛 神赋 图》? () P1 A. B. C. D. 3.唐代画家()所作《》,记录了从汉代至隋代十三位帝王的肖像。P1 A.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B.阎立本,《步辇图》 C.顾恺之,《历代帝王图》 D.顾恺之,《步辇图》 4. 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杰出的人物画作品,他用长卷记录了大臣韩熙载在家大宴宾客、听乐观舞的场面。观画时是一段段地看,我们甚至可以给每一段起一个名字依次是()。P2 A.观舞、休憩、听乐、清吹、告别 B.清吹、观舞、休憩、听乐、告别 C.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D.清吹、休憩、清吹、听乐、告别 5.下列

画面据来自于《韩熙载夜宴图》,哪一幅描绘了观舞的场景?()P2 A. B. C. D. 6.明代画家陈洪绶所 画的人物形象夸张, 甚至有些怪诞,下列 哪一幅是他的作品? P4() A. B. C. D. 7. 北宋画家李公麟的《免胄图》,是一张表现金戈铁马的()作品。 P3 A.白描 B.写意 C.兼工带写 D.工笔 8. 大写意人物画的开山鼻祖是南宋的画家()。P4 A.顾恺之 B.阎立本 C.顾闳中 D.梁楷 9. 徐悲鸿的油画作品《》,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意思是说选马的人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表,而是马的内在精神品质。P5 A.千里马 B.愚公移山 C.九方皋 D.相马 10. 董希文的油画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P7 A.女娲补天图 B.九方皋 C.开国大典 D.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 11.画家不仅可以记录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也可以描绘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或历史典故中的人物。下列哪幅画不是生活中的真实人物?()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三者的运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学生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色彩表现效果,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学生从而产生对色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表现效果 教学难点:如何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运用到图色之中。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入手,引入色彩对比的学习 教师活动1、展示彩色围巾 2、请学生讨论:说出有哪些颜色,并分析出色彩的冷暖 3、出示课题(板书) 学生活动欣赏课件图片 (二)、讲授课程: 1、色彩对比:对比色同类色邻近色 2、教师通过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说出三种色彩对比的表现特点: 对比色对比:容易形成兴奋热烈的色彩气氛、强劲活跃的色彩节奏和响亮的色彩力度。<加入主宾色的知识> 同类色对比:容易形成协调一致的色彩关系、和谐的画面气氛和统一的画面基调。 邻近色对比:容易形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色彩面貌。 出示范图 3、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师活动 A、展示图片 B、引导学生说出每幅作品给人的色彩感受 C、归纳(板书) D、出示范画,请学生说说刚刚学的知识有没有运用到,并进行评价 E、出示家居图片,让学生找找今天我们学的知识有没有在画面上有体现 F、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对比色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 2、找出美术作品作品运用了那些色彩,找一找这些色彩间的关系。 3、找出最吸引人的一幅画,并说出理由

4、说说平时遇见过的对比色的运用 5、思考生活中的这些颜色的用色特点 四、学生练习: 以今天学的这些知识做基础,来给老师发的童话村落着色。(练习形式:男女分配) 穿穿编编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教学思路: 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受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感受:回校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 拆编游戏: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 图片欣赏: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 同桌讨论: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 教师演示: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 学生制作: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造型天地(造型·表现) 第2课熟悉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人类的朋友 经典魅力(综合·探索) 第5课耕牛·战马 设计空间(设计·运用) 第6课花的变化 第7课图案之美 第8课装点生活 世界之旅(欣赏·评述)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 2、自然界中的植物 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鸭》则是属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5、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学生版)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1.人物画的概念 2.<洛神赋图>(中国画)作者时期形式 3.《历代帝王图》(中国画)作者时期 4.《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作者时期 5.《小庭婴戏图》(中国画)时期 6.《免胄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7.《泼墨仙人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8.《高先读书图轴》(中国画)作者时期 9.《女娲补天图》(中国画)作者时期 10.《九方皋》(中国画)作者时期 11.《开国大典》(油画)作者时期 第一课关注你、我、他 1.人物面部比例一般可归纳为 2.幼儿的眼睛通常在 3.肖像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一般分为 4.传统人像画的三个基本角度是 5.《儿子》(素描)作者 6.《与毕沙罗互画的肖像习作》(素描)作者 7.《全家福》(色粉画素描)作者 第二课在临摹中感受 1.绘画中人体比例是以为单位。亚洲成人的身体通常是以 的高度。 2.我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 3. 熟悉法国画家德加的《舞女》系列作品。 4.临摹并不只是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5.变体画的概念: 6.《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作者 7.《舞女系列》(色粉画)作者 8.《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一只狗》(水彩画) 9.《午休》作者(课本P14) 10.《酣睡的收割者全家》(油画)作者 11. 《午休》作者(课本P15) 第三课动感生活 1.速写的概念 2.重心线 3.动态线 4.观察变化的动作,了解身体运动时的一些特征。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做 作业的女孩》(速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油彩未干的画布》(油画)作者 6.《端着一筐石头的男孩》(素描)作者 7.《大提琴手》(油画)作者

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期末考察试卷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分工,而是体现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 A.花鸟 B.鱼虫 C.动物 D.静物 2.赵佶的书法被称为“()”。 A.赵体 B.瘦金体 C.宋体 D.欧体 3.以下被称之为“黄家富贵”的画家是()。 A.黄胄 B.黄筌 C.徐熙 D.黄庭坚 4.自号“八大山人”的画家是()。 A.石涛 B.扬州八怪 C.朱耷 D.徐渭 5.下列作品中,()是黄筌的代表作品 A.《芙蓉锦鸡图》 B.《双喜图》 C.《墨葡萄图》 D.《写生珍禽图》 6. 以下被称之为“徐熙野逸”的画家是()。 A.徐熙 B.黄筌 C.文同 D.朱耷 7.中国花鸟画《双喜图》是()的代表作品。 A.赵佶 B.崔白 C.文同 D.朱耷 8. “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代的()为自己的《墨葡萄图》题的一首七绝,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触。 A.明徐渭 B.清朱耷 C.宋文同 D.宋赵佶 9.《蟹篓图》是()的作品 A.齐白石 B.张大千 C.陈之佛 D.朱耷 10.下列关于“没骨法”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 B.用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表现描绘对象意态神韵的画法 C.用单色完成的绘画 D.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11.法国著名的动物学家法布尔用精美的文字、逼真的画面,带领我们走进了奇异的昆虫世界。并著有()一书。 A.《植物记》 B.《昆虫记》 C.《进化论》 D.《动物记》 12. 唐代绘画《五牛图》是()的作品。 A.齐白石 B.韩干 C.李公麟 D.韩滉 13. 下列关于《五牛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工笔画法,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 B.画家用笔朴实雄健,画出了牛的坚韧筋骨 C.画家笔下牛的皮毛质感逼真,敷色虽淡,却给人厚重之感 D.画家用写意画法,挥毫泼墨表现出牛的神态 14.下列关于适合纹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单独存在和独立使用的纹样,它没有边框的限制,所以也称为“自由纹样” B.适合于一定形状空间中的装饰图案,如方、圆、三角、梯形等 C.通过纹样单元的重复而构成的连续性图案,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D.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纹样 15. 一件优秀的工艺品的设计必须兼顾()。 A.功能性与实用性 B.功能性与审美性 C. 功能性与耐用性 D.实用性与灵活性 16.下列关于单独纹样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单独存在和独立使用的纹样,它没有边框的限制,所以也称为“自由纹样” B.适合于一定形状空间中的装饰图案,如方、圆、三角、梯形等 C.通过纹样单元的重复而构成的连续性图案,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D.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纹样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 第1课 我栽种的植物 (一)综合分析 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六年级学生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还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描述能力。本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关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感。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此后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并让学生能对事物发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把握。如植物主要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时期是怎样的等等。这需要学生有 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充分的生活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课前准备 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介绍各种植物资料)等。 学具:学生自己喜欢用的画具。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课时:l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植物栽入盆中。 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 请学生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请学生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材料。 布置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 作业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对画面进行评价。 对作业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复习材料

苏少版-------七年级(下)美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1.中国古代画家,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其作品在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上不同于西方的油画。 2.《洛神赋图》的作者是东晋的顾恺之,它是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 3.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在绘画理论方面,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 4.《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是唐代的阎立本,记录了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肖像。 舞的场面。 子仪免胄面对回纥大军,以至诚感到回纥首领重新与唐朝和好的历史故事。 12.《女娲补天图》的作者是清代的任伯年,此图隐含着画家对山河破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13.“海派”是清末活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画家群体的统称,代表人物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他们基于民族传统,吸收外来艺术,又采集民间艺术,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心声的作品。 14.《九方皋》的作者是现代的徐悲鸿,该画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 15.《开国大典》的作者是现代的董希文。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在天安门举行庆典的盛况。 第二课《关注你我他》 1.《儿子》(素描)徐悲鸿 2.《邻居小江》(素描)陈丹青 3.《老房东》(素描)徐明华

4.《黑衣少女》(油画)苏天赐 5.《全家福》(色粉画)毕加索 6.《邻家孩子的父亲母亲》(素描)徐乐乐 7. 三停:指将人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等分,即上中下三停,指发迹——眉——鼻底——下颌,这三段距离大体相等。 五眼:是指将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单位,从外眼角垂线至外耳孔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之距离。 8. 成人眼睛在头顶至下颌的1/2处,婴儿眼睛在1/2略下处。 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 1.《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的作者是德拉科洛瓦(法国)。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造型天地(造型·表现) 第2课熟悉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人类的朋友 经典魅力(综合·探索) 第5课耕牛·战马 设计空间(设计·运用) 第6课花的变化 第7课图案之美 第8课装点生活 世界之旅(欣赏·评述)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与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与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与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与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与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与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与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与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就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就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就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与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体例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体例

(一)、视频导入感受水墨韵 1. 师:同学们看,画面中有个可爱的男孩在吹牧笛,清脆的笛声中,飞来了很多我们的鸟,你们认识吗? ppt播放一组牧笛《牧笛》片段中姿态各异的水墨画鸟。 生:有黄鹂鸟。。。。。。 2.师:同学们比较一下它们跟我们之前画的鸟有什么不同吗?画者用的什么工具啊?生:是用水墨画的!是用毛笔、宣纸画的。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画鸟。板书:9、水墨画鸟 【设计意图】:欣赏经典水墨动画片让学生从最喜爱的形式感受水墨画鸟的可爱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独特之处,引出本课主题,揭示课题。(二)、尝试游戏探究水墨趣 1.我们知道毛笔是最有趣的工具,之前我们学过了《水墨游戏》,今天我们先来玩个游戏,一起来看游戏规则,请看ppt,大声读一下。 Ppt:水墨游戏要求: 1.画出不同的墨点、墨线、墨块,要有干湿浓淡的变化 2.将它们重叠、组合,看看笔墨有什么变化 (教师解释一下)重叠—画了第一遍的笔墨上再画 组合—画不同的墨点、墨线、墨块 板书(墨点、墨线、墨块干、湿、浓、淡)水墨画作形式呈现 之前也学过了《鸟和家禽》,知道鸟和家禽要抓住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有勇气的同学也可以尝试用水墨工具来画一下鸟?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3.展示几张学生练习作品,稍作点评

师:表扬画鸟的同学,勇气可嘉,但好像还差那么一点点,看看我们通过学习是不是能画得更好。 4.师:来看看这些水墨游戏的作品,这样的笔触痕迹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 师:我们发现,这位同学是先用浓墨画墨块,再用淡墨点滴在上面,而另一位同学则是先用枯笔焦墨皴色再用淡墨块涂上去的。其实这种方法是我们水墨画中一种特殊的用笔技巧,也是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破墨”法(板书:破墨) 5.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看段视频,看看到底怎样是“破墨”。(播放微视频)微视频内容:(1)先用调有淡墨的笔在宣纸上作画,再用浓墨加在未干的淡漠上,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浓破淡。(板书:浓破淡) (2)先画浓墨,未干时用淡墨画第二遍。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淡破浓。(板书:淡破浓)(ppt总结)并让学生大声朗读:在宣纸上作画,当第一遍水墨未干时即在上面画第二遍,使水墨产生渗化交融的效果,这种方法叫“破墨”。点、线、墨块、干擦,在破墨时可交替使用。 6.师:观察这样的墨痕,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可以用来表现鸟身上的什么合适?生:毛绒绒的,渗化开来像鸟儿的羽毛。 板书:羽毛 【设计意图】: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尝试用墨点、墨线、墨块画出鸟,这个小练习设计得有梯度,可以直接挑战画鸟,也可以画笔触变化,通过练习点评引出本课的一个重要技法“破墨”,接着通过微视频,直观演示“破墨”,解决本课的难点。 7、师:是个不错的主意,其实除了破墨法之外还有一些水墨用笔技巧,如干擦、泼墨等等。鸟的羽毛各不相同,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个连线游戏,看看不同笔触可以表现什么鸟的羽毛最合适?(ppt展示猫头鹰—破墨鹅—干擦鹰—泼墨)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 期末考察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分工,而是体现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 A.花鸟 B.鱼虫 C.动物 D.静物 2.赵佶的书法被称为“()”。 A.赵体 B.瘦金体 C.宋体 D.欧体 3.以下被称之为“黄家富贵”的画家是()。 A.黄胄 B.黄筌 C.徐熙 D.黄庭坚 4.自号“八大山人”的画家是()。 A.石涛 B.扬州八怪 C.朱耷 D.徐渭 5.下列作品中,()是黄筌的代表作品 A.《芙蓉锦鸡图》 B.《双喜图》 C.《墨葡萄图》 D.《写生珍禽图》

6. 以下被称之为“徐熙野逸”的画家是()。 A.徐熙 B.黄筌 C.文同 D.朱耷 7.中国花鸟画《双喜图》是()的代表作品。 A.赵佶 B.崔白 C.文同 D.朱耷 8. “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代的()为自己的《墨葡萄图》题的一首七绝,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触。 A.明徐渭 B.清朱耷 C.宋文同 D.宋赵佶 9.《蟹篓图》是()的作品 A.齐白石 B.张大千 C.陈之佛 D.朱耷 10.下列关于“没骨法”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 B.用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表现描绘对象意态神韵的画法 C.用单色完成的绘画 D.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11.法国著名的动物学家法布尔用精美的文字、逼真的画面,带领我们走进了奇异的昆虫世界。并著有()一书。 A.《植物记》 B.《昆虫记》 C.《进化论》 D.《动物记》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主备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师备课内容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欣赏评述教学班级七年级班教学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 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 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 1/ 3

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个性思考■ 以形写神示例作品一: 《洛神赋图》 1. 基本信息: 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 27. 1厘米572. 8 厘米。 2. 画面内容: 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 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3. 构图: 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 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

苏教版七上美术试卷

2015~2016年度七年级美术期终考试测试卷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绘画从表现技法上可分为__工笔_______ 和 ____写意________画法。 2、牡丹被人称为__花中之王______。 3、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写生珍禽图>>的作者是_黄荃,<<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__赵佶,<<松龄鹤寿图>>的作者是陈之佛。 4、花卉装饰变化的方法有很多,丰富变化的具体方法有_添加_________和组合____________。 5、素描中的三大面是___亮面暗面灰面,,五大调子是投影反光明暗交界线灰面高光 6、三原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 7、连续式纹样中的面状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种形式。 8、花中四君子是竹兰梅菊。 9、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10、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意大利达芬奇 二、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BBCAA CAADB 1、“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D活动 2、《兔子》的作者是 ( ) A、法国德拉克罗瓦 B德国丢勒 C、西班牙毕加索 D、法国米勒 3、色彩三要素是()。 A.鲜、浊、程度 B.红、黄、蓝 c.明度、纯度、色相D、黄、绿、白 4、<<五牛图>>的作者是() A、韩滉 B、韩干 C 、李春D、李公麟 5、水彩画属于下列哪个画种?() A 、西洋画 B 、中国画 C 、版画D、漫画 6、属于冷色调的颜色是() A、橙 B、红 C、蓝 D、黄 7、下面哪一项是属于透视关系?() A、近大远小 B、近长远短 C、近窄远宽 D、近小远大 8、元代著名书画家()评《五牛图》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A、赵孟頫 B、颜真卿 C、任颐 D、陈洪绶 9、近代著名画家、书法篆刻家()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A、陈之佛 B、潘天寿 C、齐白石 D、王冕 10、郑板桥曾刻一闲章为“青藤门下走狗”中“青藤”是指()。 A、崔白 B、徐渭 C、马远 D、夏圭 三、对错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根据图案所表现的内容题材可分为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 2、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风格流派,自唐代兴起,元、明、清朝以后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 3、水彩画有湿画法和干画法两种。---------()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

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上) 本册教学要求: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本册重难点: 1.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 3.能否对媒体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能选择媒材进行造型制作。 4.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5.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6.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 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喜爱。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三、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主要措施: 1、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 2、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