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

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消费者的攀比心理是基于消费者对自己所处的阶层、身份以及地位的认同,从而选择所在的阶层人群为参照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

二.形成的原因不同

(一)从众心理的成因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压力是从众的一个决定因素。在一个系统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判断或行为,往往会被其它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罚,因而某个系统内的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因此,任何一个人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被抛弃。为了免遭抛弃,人们就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只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社会心理学认为,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随大流、跟着大多数人走,总是比较安全的,可以少惹麻烦、少担风险,所以他们就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减少内心冲突,求得心理平衡。这是从众心理产生的心理基础。

2从众心理效应的形成与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中庸”封建思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古代历来就推崇“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等禁锢,这一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很大影响。由于前辈的言传身教,孩子幼小的心灵也就打下了从众的烙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从众的心理。这是从众心理产生的历史条件。

3从众心理的自然基础在于动物具有明显的从众本能。动物群体这种一致行动的趋向性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进化优势。人类的这种心理特征也是一种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与生俱来的。集体狩猎成功的概率大于单独狩猎成功的概率,和别人做相同的事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

4是人群中的沟通会产生传染。人类学家认为,群体内信息的传递机制包括谈话分析和

社会认识两种方式。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以集体为单元共同行动、共享信息的机制,这种机制也具有一定的进化优势。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不恰当之处,最主要的方面是它限制了自由思想的交流,限制了谈论的话题。从众行为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沟通方式对人的思考能力和对回忆的限制,使得群体行为发生收敛。

5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从众能获得某种报酬。由于任何人都是自我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和最佳追求者。所以,某人从事某种行为,肯定符合某人的效用最大化法则。既然别人的行为都是对自己负责,所以我模仿别人的行为很大可能是对自己有利的,除非别人是傻瓜,而这种可能性又是较小的。

6从众使个人减少了信息搜寻成本。任何人在从事某一行动前,总得付出一些信息成本,包括时间和金钱等方面。决断本身就需要时间,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用于决断的时间就会相应较长。对于一些优柔寡断者,会更是如此;但对一些果断者,相应用时就会少些,但此时有可能会造成较大失误。要进行正确决断,就得搜集信息,并且搜集的信息越多会越有利于决策。但搜集信息需要付出成本,这时,其他人的行为选择本身就构成了一条重要的信息。7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二)攀比心理的成因

1经济因素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迅速增长,由此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这使许多人都以为,社会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一种主张人们可以任意占有和消耗财富的攀比思想便产生出来,并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产生了日益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腰包鼓了起来,这成为攀比消费在中国流行开来的物质基础。

2政策因素为了缓解通货紧缩,国家鼓励和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就相继出台。有了来自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攀比消费就有了更为适宜生存发展的环境和土壤。

3哲学因素在西方哲学看来,人是一种真正的“理性动物”,人类的使命就是以其体力和智力了解世界,进而征服和控制世界,成为自然万物的主宰,并使其为人类服务。这种哲学思想,不是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和睦相处、互助互利的朋友关系,而是看作一种征服与被征服,剥夺与被剥夺的对立关系。表现在消费领域,它主张人类有权无限地占有和挥霍物质财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所以,西方哲学思想是消费攀比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一指导思想,消费攀比的产生与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4市场因素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宣称:“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许多人对勒博的号召做出了反应——也可以说,是生产商和销售商在为消费攀比推波助澜。我们面前一个可以说明问题的数据是,2004年国内市场手机换机周期是18个月,2005年5月份的调查显示,该周期已经缩短到1年。

5心态因素暴富者心态在当前国人心态中表现地比较明显。刚刚富起来的人们对财富还没有树立起正确恰当的观念,表现欲强烈,这也为消费攀比的流行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6 家庭教因素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溺爱之下,任性、刁蛮、懒惰、贪图享受,而家长总怕孩子受什么委屈,心想:日子越过越红火,手里又不是拿不出,何必苦了孩子呢?于是孩子不开口则已,一旦开口,要“星星”绝不给“月亮”,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时家长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可还是咬咬牙答应了。这种放纵孩子的行为,促成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7消费宣传因素过去,那种过于保守的消费观念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现在盲目宣传“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透支消费和负债消费观念,也正在误导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突出表现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没有确定的收入预期,就敢大举借债消费,小到购买家用电器,大到买车购房。

三.特点不同

1追求的目的不同

有从众心理的消费者在乎别人的印象、评价,追求的是时尚。有攀比心理的消费者,在消费商品上,多表现为产品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成分远远超过实用的成分。对消费者来说,攀比重在“拥有”——你有我也有。

2性质不同

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独立性差,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就从众所造成的结果而言,从众行为也显示了一种较为理性的特征。一般而言,从众所造成的结果无非有三种一种情况是别人吃亏。这时由于“我”与别人采取了一样的行为,所以“我”也跟着吃亏。但这种情况对“我”造成的结果是虽然改变了“我”在社会中的绝对位置,但对“我”的相对位置影响并不大,因为别人都吃了亏。另一种情况是别人占便宜。这时对“我”而言,由于“我”采取了与别人同样的行为,所以,“我”也会跟着占便宜。这种情况对“我”造成的结果是虽然相对位置变化不大,但绝对位置提升了。第三种情况是别人既不吃亏也不占便宜。这种情况对从众的个人而言,其结果是既不会改变社会的绝对位置,也不会改变社会的相对位置。上述三种情况总体的结论是从众的选择对个人的行为目的而言,总体上呈现一定的理性原则,并非都是非理性特征。

攀比则是不健康的心理。中国的消费者有很强的面子情结,在面子心理的驱动下,中国人的消费会超过甚至大大超过自己的购买或者支付能力。从小的方面说它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从大的方面看会造成社会的通货膨胀,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消费者应该采取的态度不同

对待从众行为要辨证地看。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从众行为是很难避免的。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并无大碍,有时模仿策略还可以有

效地避免风险和取得进步。因为人们生活于社会之中,从社会联系的意义来看,群体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基础,每个人都是一定社会群体的成员。群体的内聚力来自对其成员的感召力和组织力。因此当群体代表进步潮流时,个人服从组织,作出从众行为,这是应该的。但是由于从众心理是一种缺乏自信和主见的盲从和向压力屈服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自觉地有明确目的的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一味盲目地从众,可以扼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以应尽可能克服这种心理。

而由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消费,消费者应摒弃之。

当然,二者也有某些相同点,比如都是以别人为参照物,都追赶消费的时代潮流等。

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的研究

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的研究

题目: 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的研究 院系名称: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 年月日

摘要 随着社会心理学家对从众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从众心理对人们生活各方面的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对从众心理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众心理被引入了市场营销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分别利用从众心理这一新的细分变量对目标市场进行划分,利用从众心理对目标消费者的影响来制定一系列的营销战略。 大学生消费群体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以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影响的研究,从而达到建立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从众心理影响的模型的目的。 通过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区分,提出假说,通过实验设计来证明假说的成立,并针对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让企业在为大学生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更符合大学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使目标消费者和企业达到双赢的结果。 关键词: 从众心理从众行为动机满足度

目次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文献综述 (1)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2从众心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4) 2.1从众的心理分析 (4) 2.2 消费者的消费从众的分析 (8) 3 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的分析 (8) 3.1 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的分析 (8) 3.2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的外在影响因素 (8) 3.3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的内在影响因素 (9) 4大学生的消费从众心理模型的建立 (11) 4.1 模型建立 (11) 4.2 实验验证 (13) 4.3研究结论 (15) 4.4营销意义 (15) 结论 (16)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7)

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对新事物敏锐的反应能力,所以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方式在未来社会中会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措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精力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这里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家长应该教育正在读书的大学生子女明确自己的消费定位,不能过于纵容,尤其应该让大学生们清楚自身所处的消费层次和现在所能创造财富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明显差距。其次,家长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这样看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就更为重要。同时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关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单纯的说教效果不甚明显,对其应采用结合现状的引导,用事实来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费定位,摆正消费心态。 第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建议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可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具体操作型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园内各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其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也是如此。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和校风的建设诱导学生主动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与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德琦,张新国,严学军.青年与现代消费[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韩璐.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4) 4.倪瑞华.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J].理论月刊,2003(5)

2021年最新时事政治—从众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古语中,既能体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又能体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是 A.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 B.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D.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2.时下,不少年轻的时尚一族,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理性。其中不少表现为追求“别人有的我也要”,全然不顾自身的收入和条件。即使“啃老”、借贷也要追求时尚。这种消费心理属于() A.攀比心理B.逆反心理C.从众心理D.炫耀心理3.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乒乓运动员张继科走红,其广告身价约800万元以上。商家通过体育明星代言,利用了消费者的 A.求异心理B.从众心理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 4.近年来,“网红经济”一词进人公众视野。网红即网络红人,他们凭借颜值和时尚,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定向营销,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一些敏锐的创业者把握住这一商机,以刚红期化者的角色打造电商运营的新模式,“网红”正成为一股重要的经济新力量。这表明 ①网红的聚众效应能促进商品价值的快速实现 ②消费者的求异心理可以刺激消费需求 ③企业形象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程度 ④互联网的运用可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5.骑行爱好者小林加入骑行协会后,购买了身边队友推荐的装备,却发现有的并不适合自己。影响这种消费行为的主要是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6.网红培训班、网红代言产品、网红经营的淘宝店……“网红经济”通过自媒体,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由此可见,网红经济( ) A.促进产业升级,优化消费结构 B.发展平台,引领技术发展 C.利用从众心理,进行定向营销 D.引导生产调节,满足个性消费 7.由于票价较高,首列京沪卧铺动车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爆满的情况。有乘客表示:“应该会坐飞机,便宜还省时间,主要是性价比吧!”“性价比”会影响乘客的选择,这主要是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商场环境消费心理 2

商场环境消费心理 2

商场环境消费心理 一.商场选址的原则与猎奇心理、从众心理 1.方便顾客购物 满足顾客需求是商场经营的宗旨,因此商场位置的确定,必须首先考虑方便顾客购物,为此商场要符合以下条件: (1)交通便利。车站附近,是过往乘客的集中地段,人群流动性强,流动量大。如果是几个车站交汇点,则该地段的商业价值更高。商场开业之地如选择在这类地区就能给顾客提供便利购物的条件。 (2)靠近人群聚集的场所,可方便顾客随机购物,如影剧院、商业街、公园名胜、娱乐、旅游地区等,这些地方可以使顾客享受到购物、休闲、娱乐、旅游等多种服务的便利,是商场开业的最佳地点选择。但此种地段属经商的黄金之地,寸土寸金,地价高费用大,竞争性也强。因而虽然商业效益好,但并非适合所有商场经营,一般只适合大型综合商场或有鲜明个性的专业商店的发展。

(3)人口居住稠密区或机关单位集中的地区。由于这类地段人口密度大,且距离较近,顾客购物省时省力比较方便。商店地址如选在这类地段,会对顾客有较大吸引力,很容易培养忠实消费者群。 (4)符合客流规律和流向的人群集散地段。这类地段适应顾客的生活习惯,自然形成“市场”,所以能够进入商场购物的顾客人数多,客流量大。 2.有利于商场开拓发展 商场选址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经营的成功,因此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如何便利经营:(1)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以利企业长期发展。商场选址时不仅要分析当前的市场形势;而且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是否有利于扩充规模,如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并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开拓市场。 (2)有利于形成综合服务功能,发挥特色。不同行业的商业网点设置,对地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商场在选址时,必须综合考虑行业特点,消费心理及消费者行为等因素,谨慎地确定网点所在地点。尤其是大型百货类综合商场更应综合地

2020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报告

2020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报告 一、主题: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 二、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消费心理及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方法:问卷调查 四、对象: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 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刘振吉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现,对如何区分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特别是运用这个知识去解选择题更是难以区分,甚至搞错。下面先把教材和有关材料对这两种消费心理的分析摘抄如下: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1)表现: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②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③商家通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2)评价:①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②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3)特点:仿效性、重复性和盲目性 (4)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1)表现: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 (2)评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3)特点:夸耀性、盲目性 (4)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从上面的内容,归纳一下这两种消费心理的共同点是:盲目性,对个人生活不利。 我刚开始讲课就是按照上面所列的内容给学生讲的,结果学生在具体处理问题时仍然对这两种消费心理区分不开。举例如下: 例1:见到别人有的,自己不管是否有用,都想方设法买来。这是:(C)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例2:据调查,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买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是和同学一起逛商店时买的,同学们都说好,可买回来后,才发现这些东西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C) A、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B、往往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C、属于消费上的从众心理D、是一种明智的消费选择 分析:上面两个例子中的消费都涉及到受别人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但为什么例1选“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例2选“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呢?我认为,要给学生讲清楚,必须特别强调例1中的“想方设法”,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呢?肯定消费有困难,超出了本人或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经济条件。因此才要“想方设法”。由此,在讲解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是应特别从“攀”字上下功夫。何谓“攀”,应是从下向上攀登,即“向上看齐”,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涉及到消费,就应理解为超出了本人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切实际的攀比别人的消费。这是说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如何理解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呢?从例2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己有很多买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很多”说明购买这些东西不费劲,很轻松、很简单,这种消费本人或家庭完全能够承受得起,或者根本没有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凡是超越本人或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就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相反,如果消费完全在本人或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甚至根本就是小菜一碟,这种消费类型就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简言之,应以本人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为标准来区分。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可行,我以高中生买手机这一现象为例进行分析。对于购买手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个同学的家庭收入很少,父母下岗,靠政府发放的最底生活补贴过日子,这样家庭或类似家庭的孩子,如果看到别人有手机而要求父母给自己买手机就应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如果一个学生的家庭收入很高,甚至年收入过几十万、百万,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看到其他同学有手机而要求父母给自己买手机就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区别的标准就是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陋见,不怕见笑写出来,供专家、同行们作为批评的素材。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摘要 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迅速成为其主流价值观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主义开始在全球蔓延,对人们的消费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整体上是健康、合理的,出现了新潮型、个性化、多样性等新的特点,但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消费误区,比如高消费、攀比消费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等消费主义的倾向。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观念消费主义化与我国传统国情和目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鉴于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对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从而探索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1、大学生;2、就业难;3、对策与建议

目录 目录 (3) 一、绪言 (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 (二)文献综述 (4) (三)相关概念 (6)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特征 (8)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8) (二)大学生消费特征 (9) 三、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 (11) (一)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表现 (11)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 (12) 四、改善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策略 (14) (一)大学生自身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14) (二)营造健康的家庭消费环境 (14) (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15) (四)社会应做出正确的导向 (15) 五、结论 (16)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17)

社会环境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如何影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社会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图:

社会群体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习惯、爱好以至思想和行为准则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活动中受外界影响逐渐形成的。在各种外界影响中,社会群体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及一般分类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某些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单位,这种群体在他们自己和别人的心目中都能被意识到。社会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 l )社会群体表现为一定人数的集合; ( 2 )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持续的心理或行为上的相互关联; ( 3 )存在着共同的行为心理目标,并以此作为活动的基础; ( 4 )存在着某种整体观念和隶属观念; ( 5 )不同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行为规范。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 社会群体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正式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是观念、行为上的联合体。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可以对社会群体做如下具有理论意义的分类: 1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组织形式、有群体特定目标、有经常性群体活动或其成员的活动也是以群体目标和群体利益进行的群体,如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等都属于正式群体的范围。正式群体有一定的规范,作为其成员,在行为上应遵守一定的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有些作为某种制度、纪律,成为群体对成员的组织约束手段;有些则是属于观念、情感、情趣等方面的行为心理规范,它同样对群体成员具有极强的心理约束力。表现在消费生活中的正式群体行为多属于后者,它对消费者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其成员是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例如,在购买行为中,从事文艺的群体成员在购买中,特别

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报告

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报告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调查报告范文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往?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托父母,13%的同学依托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平常开消,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因而可知,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往,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社会环境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如何影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社会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图:

社会群体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习惯、爱好以至思想和行为准则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活动中受外界影响逐渐形成的。在各种外界影响中,社会群体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及一般分类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某些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单位,这种群体在他们自己和别人的心目中都能被意识到。社会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 l )社会群体表现为一定人数的集合; ( 2 )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持续的心理或行为上的相互关联; ( 3 )存在着共同的行为心理目标,并以此作为活动的基础; ( 4 )存在着某种整体观念和隶属观念; ( 5 )不同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行为规范。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 社会群体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正式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是观念、行为上的联合体。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可以对社会群体做如下具有理论意义的分类: 1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组织形式、有群体特定目标、有经常性群体活动或其成员的活动也是以群体目标和群体利益进行的群体,如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等都属于正式群体的范围。正式群体有一定的规范,作为

其成员,在行为上应遵守一定的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有些作为某种制度、纪律,成为群体对成员的组织约束手段;有些则是属于观念、情感、情趣等方面的行为心理规范,它同样对群体成员具有极强的心理约束力。表现在消费生活中的正式群体行为多属于后者,它对消费者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其成员是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例如,在购买行为中,从事文艺的群体成员在购买中,特别是对服装商品的款式和色泽及服饰的社会效果较为重视,而从事科技的群体成员则对商品的使用性质、质量等更为注意。 非正式群体是指结构比较松散,一般是为完成某种任务或参加者志趣相同而临时组成的群体,如参观团、旅游团、考察团等都属于非正式群体的范围。非正式群体不会对其成员产生长期、稳定的影响,这是由其松散结构所决定的,但非正式群体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考察,会对其成员的原有观念有加强或减弱的影响。特别是在一定环境中对其成员有突发式影响,尔后可能形成较为固定的观念。例如,某人并不爱好旅游活动,但在一次并不十分情愿的旅游活动中,由于环境、人员等因素的影响,突然引发出对旅游活动的巨大兴趣,从此成为这一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与倡导者。 2 .自觉群体与回避群体 自觉群体是指消费者按照年龄、性别、民族、地域、职业、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等社会自然因素自动划分的群体。这种群体最初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反映,之后有些发展为有固定组织形式的正式团体,如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俱乐部、XX 同学会、又X 同乡会等。这种群体本身多数对其成员并无约束力,而是成员个人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群体特征约束自己的行为活动。自觉群体对增强消费者的趋同心理和从众心理具有明显影响,能够促成消费者行为的统一化、规范化。 回避群体是指消费者个人极力避免归属的、认为与自己不相符的群体,它一般以年龄、性别、民族、地域、职业、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等社会与自然因素作为回避对象。这种群体也是消费者自我意识的一种反映,它对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反感是消费者对某种现象不满的心理动机,总希望与自己反感的行为距离越远越好,因此,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有些消费者尽力打扮自己,以显示其年轻;有些出于要反映或改变自己社会地位、身份的要求或是出自某一主观认识与社会舆论的影响,尽量采取与某一群体相异的消费行为。如许多姑娘不愿穿旗袍,因为社会舆论把它作为已婚女子的标志。又如,吸某某牌香烟被认为是高层次的;同样的饮料,喝罐装的被认为是有气派的,而喝软包装或瓶装的则被认为是低档的等。 3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所属群体是指一个人实际参加或归属的群体。这种群体既可以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是一种非正式的组织形式。所属群体的构成,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具有共同或相似的信念、价值观、审

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 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 研究成员: 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系一班 韩乐乐王毅王怡凡 指导教师:鞠树成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拥有着先进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受家庭因素、地方习俗、知识构成、学校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积极向上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极其重要的,其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而青年时期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将对人的一生的品德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本研究小组针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这一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影响消费现状的因素和现有的消费行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山东省青岛市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且均为介于18—25岁的在读大学生,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强烈的消费需求。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方式采取的随机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密集处发放问卷,如图书馆、自习室、教室、学院商场等地,采用发卷填写后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问卷100份。 (四)调查内容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包括消费来源、消费方式、消费能力;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现有的消费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问卷共设置了20个题目,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与简单题三类题型。(详见附件一)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小组问卷于2010年11月发放,当时回收完毕。用时一周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图见附件二),结果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大学生消费中的农村城镇的地域性差异逐步淡化,基本上无明显差别。男女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也各有特色例如女性大学生偏重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消费而男性大学生则偏重与恋爱人情、电子产品的消费。总观,大学生消费中70%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方面,20%用于休闲娱乐方面,10%用于学习方面。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用途多种多样,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消费的能力,用于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学习方面所占的比重过小,基本生活方面和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远远超过了学习方面。这是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严进宽出政策所导致的一个普遍问题,某些大学生将大学看成了一个混文凭,玩乐享受的场所,将学习排到了最后一位,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没有为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撑,过于注重物质和精神享受。

(易错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从众心理引发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

一、选择题 1.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为某种产品代言。之后,许多粉丝纷纷抢购与明星相同款式的衣服、饰物等商品。但这些商品往往很快就被闲置一旁,造成浪费。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应当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需要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需要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D.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应当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2.居家过日子,常常有这样的尴尬:面对衣柜里积存的众多衣物,却挑不出中意的;兴冲冲买到了“便宜货”,却发现没什么用处,弃于角落;到餐馆用餐,明明看到门口贴着种种“优惠”广告,可最后结账时还是有被宰一刀的感觉……如此种种,大都是因为 ①盲目的非理性消费所致 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所致 ③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所致 ④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所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在成为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光荣地成为了“抠抠族”和“海囤族”。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笈,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这是 A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4.“土豪”是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没文化、没品位还肆意炫耀自己有钱、消费水平很高的人,是社会大众对有物质无文化、有金钱无素质、有奢侈无品位群体的一种鄙视。“土豪”现象启示我们在消费上 ①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②要量入为出,从紧消费 ③应求实消费,反对享受 ④应坚持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协调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5.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为某种产品代言。之后,许多粉丝纷纷抢购与明星相同款式的衣服、饰物等商品。但这些商品往往很快就被闲置一旁,造成浪费。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应当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需要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需要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D.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应当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研究分析

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分析

————————————————————————————————作者:————————————————————————————————日期: 2

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分析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与沟通的渠道,也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在一定消费观念影响下,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消费行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进而作用和影响一代青年的消费趋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1.消费的不平衡性 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也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据资料调查显示:月消费水平最高的是来自省会和大城市的大学生,其次是来自地级市的大学生,再次是来自县级市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最低的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 表1: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每月学费、生活费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 少于4/1 4/1 4/2 4/3 4/3以 上 其他 直辖市和省会城 市 30.1 32.7 27.6 3.6 5.6 0.5 一般城市23.7 38.4 24.3 4.5 9.0 0.0 镇17.4 30.4 32.6 10.9 7.6 1.1 农村9.0 13.0 33.0 17.0 27.0 1.0 2.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表2 大学生消费结构图 生活费用学习消 费娱乐消 费 人际消费合计 伙食服饰日用通讯交际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策略

题目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 调查报告 所在系工商管理系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 学号 20142030514 指导教师 日期 2015年11月25日

目录 一、调查背景 3 二、调查目的 3 三、调查地点 4 四、调查对象 4 五、调查时间 4 六、调查方法 4 七、调查内容 4 (一)举例分析 5 (二)大学生消费特点分类7 (三)通过上述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具体如下:9 八、企业应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10 (一)产品策略。10 (二)价格策略。10 (三)分销策略。11 (四)促销策略。11 九、对策及建议12 附录:调查问卷15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问卷调查表15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这一细分市场不仅蕴藏的巨大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用户将成为社会未来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国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消费行为和营销策略的研究,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潜在的市场价值与其独特性决定了进行专项研究的必要性。 二、调查目的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果能够准确把握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必然能够给商家带来可观的利润,根据这种消费心理给商家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使商家利润最大化。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没有工资来源,没有收入,花费能力又高。容易消费,商家如果将目标对准大学生,获得的利润是很高的。

怀化市最新时事政治—从众心理引发消费的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市一位服装店店主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小洞,使该裙无人问津。该店主将错就错,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以金边,美其名曰“凤尾裙”。此裙不仅卖了高价,而且消息一传开,不少女士专门前来购买“凤尾裙”,销量顿时大增。这位店主能够将一个偶然的失误转化为商机,是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消费者的 A.求实心理 B.从众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异心理 2.“撞衫”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忌讳。张丽穿着新买的羽绒服去上学,结果发现本班的王燕也穿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就再也不愿意穿这件衣服了。在这里,张丽的消费心理可能是 A.从众心理 B.求实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异心理 3.对于奢侈品,中国游客的购买力惊人。国人大多注重的是奢侈品的品牌价值和表面效应。许多消费者虽不具备消费奢侈品的富裕条件却依然在消费,这是一种“小富即奢”心理。“小富即奢”心理主要属于 A.求实心理B.攀比心理C.求异心理D.从众心理 4.居家过日子,常常有这样的尴尬:面对衣柜里积存的众多衣物,却挑不出中意的;兴冲冲买到了“便宜货”,却发现没什么用处,弃于角落;到餐馆用餐,明明看到门口贴着种种“优惠”广告,可最后结账时还是有被宰一刀的感觉……如此种种,大都是因为 ①盲目的非理性消费所致 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所致 ③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所致 ④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所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一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有网购狂人表示,“小伙伴们买得多的商品就算不是太个性,至少大家都在买,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这种消费心理是( ) A.从众型的,有利商家推荐自己的商品 B.求异型的,有利于形成消费流行趋势 C.攀比型的,有利于帮助企业掌握市场需求 D.求实型的,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个人消费的认可度 6.“网购控”是指不加节制的在网上购物的一类人名呈现为“最火的东西一定购”、“便宜的东西立即购”的特征。对这一行为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①“最火的东西一定购”反映的消费心理是从众心理

浅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浅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在随之转变,受社会风气、广告媒体以及消费观教育的缺失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存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并给学生个人以及社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成为社会以及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消费主义的冲击,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具有快速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观念,形成了独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同时,存在着一些偏驳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误区。本文将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1、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特点 1.1消费来源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占到人数比例的70%以上;其次为兼职所得,占到18.3%;奖学金为7%[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来源于父母,而奖学金、勤工俭学等个人所得,所占比例较小。反映了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消费主体的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经济独立意识普遍较弱,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 1.2消费水平普遍偏高,高消费逐渐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发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算扮酷,四五千元是大户”这首大学校园里流行的顺口溜,可能有夸大不实的情节,但基本上反应了当今大学生消费的真实水平。42.3%的学生月消费在 300~500元之间,31.2%的学生的月消费在 500~800 之间[2]。由此数据也可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普遍较高,而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10软件二(应本)余以堂[摘要]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对人的塑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消费状况科学发展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为了弄清楚我校学生的消费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消费,在我院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调查。 从我们问卷调查、座谈会和采访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尽相同,与其家庭条件有一定直接的关系,其家庭生活水平在小康水平以上的只占%,且有%的学生家庭处在仅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水平。另外,有%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的情况。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下面几个特点: 1. 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追求时尚和名牌。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 2.恋爱消费热。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恋爱成为了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的同学在大学里谈恋爱。为了维持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就不得不额外的多了一项开支。 . 3.网络消费热。在调查中发现,%的学生拥有电脑,尤其以理科学生居多.他们大多数都用于学习,充实自己.但有的学生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于上网,游戏. 4.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储蓄观念淡薄。据调查,高达99%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5.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9园林技术(1)班 郭伟 2009011691 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离开亲人,有的人甚至千里迢迢地来到自己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增长才干,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消费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庭,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供给越多。虽然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仍以家庭供给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努力寻找机会靠自己劳动所得取得经济收入,以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劳动所得是大学生消费的第二大来源,劳动形式包括公司兼职、学校勤工助学、家教等。近几年,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体系逐渐完善,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数额较大,受益面较广,因此各种奖助学金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第三大来源。 然而,当把眼光投射到大学生身上,看看他们是如何“自主”时,却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心理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一)独特性 大学生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表现得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他们往往走在了朝流的前列,同时又追求个性,喜欢做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或是购买一些与众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效果。 (二)兴趣性 目前许多年轻人都是“追星族”,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他们便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画报,娱乐报,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等和明星有关的东西。另外还有上网,其实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笔开支,只是或多或少。总的来说,大学生容易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三)时尚性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最时尚的地方。他们总喜欢时尚消费,比如旅游、电脑、和手机消费,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特别是女生们的服饰,不要很多钱,但是搭配很现代、很时尚。她们在选购服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想花不是很多的钱,去购买那些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衣服,结果呢,实在是喜欢,一狠心,花一个不低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了,过后却难过好几天,在选购其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男孩子就有些区别了,他们一般是准备已久,根据手头情况去购买相对较高档次的品牌,也不会太计较已花掉的钱。由此可总结出两句话,男生少购买,大品牌,强出手;女生多出动,中品牌,软上手。 (四)从众性 不同的校园环境也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这跟校园内的氛围有关。如某人搞了一个发型,大家觉得不错,在理发的时候也就自然会想到那种效果。其它还包括穿着消费,运动消费等,都有一定的从众性,但也要注意各校的差异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