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国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国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国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国学计划

五年级上学期国学教学计划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前段时间,学生对《蒙书诵读》、《诗词诵读》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五个单元。

“诗词诵读”: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四个部分20、21、22、23课诗词两首。

“历史名臣”: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魏征”“包拯”“文天祥”“林则徐”“康有为”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饮食文化”: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茶、酒、菜等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传统戏曲”: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京剧”和“昆曲”、“山东地方戏”、“戏曲知识比赛”四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诗词诵读”(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

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法学法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采取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制订人:陈江南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 ,好奇心强 ,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 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

四、诵读内容:三字经 五、教学方法 1、加强背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六、具体措施: 1、每星期二 读40 分钟。在学校里由老师利用每周二 一节的诵读课进行背诵。 并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

五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wǔniánjíguóxuéjīngdiǎnsòngdúdàxué五年级国学经 典诵读——《大学》dìyīzhāng第一章 dàxuézhīdàozàimíngmíngdézàiqīnmínzài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zhǐyúzhìshànzhīzhǐérhòuyǒudìngdìngérhòu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néngjìngjìngérhòunéngānānérhòunénglǜlǜér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hòunéngdéwùyǒuběnmòshìyǒuzhōngshǐzhīsuǒ后能得。物有 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xiānhòuzéjìndàoyǐ先后,则近道矣。 gǔzhīyùmíngmíngdéyútiānxiàzhěxiānzhìq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guóyùzhìqíguózhěxiānqíqíjiāyùqíqíjiāzhě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xiānxiūqíshēnyùxiūqíshēnzhěxi ānzhèngqíxīn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y ùzhèngqíxīnzhěxiānchéngqíyìyùchéngqíyì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zhěxiānzhìqízhīzhìzhīzàigéwù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wùgéérhòuzhīzhìzhīzhìérhòuyìchéngyì意,诚意后而至知,至知后而格物. chéngérhòuxīnzhèngxīnzhèngérhòushēnxiūshēn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xiūérhòujiāqíjiāqíérhòuguózhìguózhìérhòu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tiānxiàpíng天下平。 zìtiānzǐyǐzhìyúshùrényīshìjiēyǐxiūshēnwéi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běnqíběnluànérmòzhìzhěfǒuyǐqísuǒhòuzhě本。其本乱而末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 báoérqísuǒbáozhěhòuwèizhīyǒuyě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dìèrzhāng第二章 kānggàoyuēkèmíngdétàijiǎyuēgùdì《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 tiānzhīmíngmìngdìdiǎnyuē天之明命。”《帝典》曰: kèmíngjùndéjiēzìmíngyě“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天地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非常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 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

一年级国学《三字经》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 汉阴县城关镇小学龙翠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三字经》是我国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宋代以来盛传不衰。《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二)教材内容 《三字经》虽只有千余字,却言简意丰,包含了传统社会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人生哲理等诸多内容。本教材中共分为教育礼仪、名物常识、文化典籍、历史朝代、劝学勉励五个板块。 第一,从“人之初”至“宜先知”为第一板块,主要内容为教育礼仪,介绍了传统社会一些通行的教育理念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 第二,从“首孝悌”至“人所同”为第二板块,主要介绍名物常识,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些事物的名称、特征、规律,以及主要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 第三,从“凡训蒙”至“及老庄”为第三板块,主要介绍文化典籍,涉及一些重要的儒家经典文献及主要内容,并指出读经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从“经子通”至“夕于斯”为第四板块,主要介绍历史朝代,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以来的朝代谱系和历史更迭。 第五,从“昔仲尼”至“宜勉力”为第五板块,主要讲劝学勉励之事,讲述了历史上所流传的关于勤勉好学的佳话,意在勉励儿童以他们为榜样,克服困难,志于学业。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期末考试卷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期末考 德不孤,必有邻!读了一学期的经典,我更有智慧了吗?我德行提高了吗? (考试时间:60分钟) 年级:________ 姓名: 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20分 1、《兰亭集序》作者是欧阳修。() 2、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3、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5、“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是出自《左传》() 6、《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7、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8、“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写在括号内。去: 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骊山(lí) 囷囷(qūn)阿房宫赋(ē pánɡ) B.剽掠(piāo)逦迤(lǐ yǐ)妃嫔媵(bīn ténɡ) C.锱铢(zī zhū)椽笔(chuán) 直栏横槛(jiàn) D.呕哑(ǒu)鼎铛玉石(chēnɡ) 庾之粟粒(yǔ) 10、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A.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B.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C .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

五年级国学经典

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一: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 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 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 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 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天地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

以非常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 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 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 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 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 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第二十二章)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导读: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在幼儿园时已经接触过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地方课程》的学习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选的都是接近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篇目涉及到《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等,还有部分绕口令,格言警句等。 三、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4、搜集优美词句。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篇2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特制定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 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 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五 (一)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我是小助手 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诲:教诲。 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考考你的智慧 1. “默而识之”中“识”的读音是。 2.孔子喜欢做的事是。 3.孔子忧的事情是。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写出来吧。 弘扬传统文化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我是小助手 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隅:音yǔ,角落。 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与:在一起的意思。 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 我是小翻译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最新版)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最 新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一) 教学目标: 1、在完成原有的学科课程,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上,突现特色。 2、学习《弟子规》进行童蒙养正教育。 3、学习《千字文》扩大学生识字量。 4、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5、学习《孝经》养正学生的德行。 6、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 7、培养思维活跃、心境平和、有自信、会自省、能自学、敢大胆展示自己的学生。 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 九月——十一月上旬:学生熟读第一册课文,拼音能读会写;《弟子规》熟读于心并落实于实际生活当中。 十一月中旬——十二月底:精讲课文,完成相应的习题和单元测试;温习《弟子规》,继续监督其落实情况;学习《千字文》。 一月初:复习迎接期末测试,《弟子规》《千字文》熟记于心,继续监督《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落实情况。 (注:在第一学期期间,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带领学生阅读有益读物或别册小学课本;同时进行观察能力、自学能力、交际能力、看图说话、每日一句话写话等方面的训练。) 第二学期 三月——四月中旬:学生熟读第二册课文;温习《弟子规》,继续监督起落实情况;学习《三字经》。 四月下旬——六月中旬:精讲课文,完成相应的习题和单元测试;温习《三字经》,学习《孝经》;继续监督《弟子规》落实情况。

五年级国学教案

五年级国学教案? 第一周:《四书?孟子?重仁轻礼》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泛爱众,而亲仁,重礼义、轻功利。正心育德,明其理,导其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孟子,导入本学期国学内容: 二、导入新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孟子》,了解颇受崇拜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学说。 板书:《孟子?重仁轻礼》 1、背景: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2、读文,感悟文意: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①读译文,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②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师:你能明白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吗?他想告诉梁惠王什么呢?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如果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仁义,

那人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反面分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师: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 ? 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 ? 4、诵读原文,加深理解。 5、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背诵) 三、作业:诵读背诵 第二周:《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教学目标: 1、思想:道性善、讲仁政、尊王贱霸、民贵君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孟子?重仁轻礼》 孟子告诉梁惠王什么? (只要“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 师:孟子分别从正面和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正面:“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反面: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二、导入新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看看此文孟子在讲什么呢? 1、读文,感悟文意:

中华诵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第一单元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北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 【南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增广贤文》(一) 第1则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第2则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第3则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第4则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第5则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6则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第7则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第8则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9则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第10则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第11则 莺花犹怕春光老, 岂可教人枉度春。 第二单元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秋山 【唐】张籍 秋山无云复无风, 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 叶间坠露声重重。 钟山即事 【北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增广贤文》(二) 第12则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第13则 客来主不顾, 应恐是痴人。 第14则

五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大学》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带注解、译文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没有过滤的酒。 译文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赏析 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 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酬张少府 作者:王维【唐代】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注解 ⑴酬:回赠。 ⑵唯:亦写作“惟”,只。好(haò):爱好。

⑶自顾:看自己。长策:好计策。 ⑷空知:徒然知道。旧林: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 ⑸吹解带:吹着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 ⑹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 ⑺渔歌:隐士的歌。浦深:河岸的深处。 终南山 作者:王维【唐代】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解 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5.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本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观。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完整)二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马秀英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国学经典的内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国学启蒙》的学习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选的都是接近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篇目涉及到《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等,还有部分绕口令,格言警句等。 四、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五、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4、搜集优美词句。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五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 高。(一)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

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国学经典再现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五年级上册《国学》知识汇总

五年级上册《国学》知识汇总班级:姓名: 1.君子务本,。 2.子曰:“事父母几谏,,,。” 3.子曰:“父母之年,。” 4.“孝”的金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下面是一个。 5.百里负米的是孔子的学生。人生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 6.《京师得家书》作者是明朝,,。,。 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8.“养”的左上是,右下是,手里拿着一根鞭子,表示。“养”的本意 是,后来引申出、、的意思。 9.“”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着孔子对人的理解与尊重。所谓“”,就是尊重人,人, 人,呵护人。 10.子曰:,鲜矣仁。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非礼 勿。、、、近仁。 11.“目”的甲骨文像一只横着的,它本来的意思就是,引申为、网眼、细目、 纲目、目录、等。 12.山西民歌说“唐朝诗圣有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仁者;知者,仁者。 14.“山”的甲骨文像三座并列的。它的本意是。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重乎?,不亦远乎?” 16.唐朝李世民在《赠萧瑀》写道:疾风知劲草,。勇夫安识义,。 17.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8.“焚”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表示“”,下面是“”,表示“”“焚”本意就是“”。 19. 厩。子退朝,曰:“”马。 20. 唐朝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21. 子曰:“志士仁人,,。子曰:“当仁。” 22.“心”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的形状。本意就是。因为心在胸部的中间,所以有引申为、。 23.清代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岂因祸福避趋之。 2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26.“身”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侧立的,突出了她的腹部,中间一点指出了怀孕的地方。本就就是,引申为。 27.唐朝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半卷红旗临易水,。报君黄金台上意,。 28.岳飞是著名的将领,他英勇善战,率领“”,母亲在他背上刻了“”四个大字。后来因“”的罪名被杀害。 2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9.“信”的金文字形,左边是一个,右边是一个,表示一个人说话要、。“信”本意是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一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一)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国学经典再现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

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我是小助手

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马秀英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 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国学经典的内 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 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国学启蒙》的学 习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 选的都是接近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 的年龄特点,篇目涉及到《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等,还有部分绕口令,格言警句等。 四、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 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五、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4、搜集优美词句。

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 2016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50分) 1.近水知__________,近山__________。 2.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不美,____________,亲不亲,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月曾经照古人. 5.________________,坏事传千里。________________,除非己莫为。 6.差之毫厘,______________。 7.城门失火,__________________。 8.知我者谓我心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忠言逆耳利于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11.天下无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无远虑,______________,谋事在人,_______________. 13.看一个人不能光从相貌上去判断,就好像大海里的'水不能斗来量一样,这就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也有失误的时候,而愚蠢的人即使有很多缺点,也有点自己的长处,这就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年之计在于____,一日之计________,一家之计____________,一生之计____________. 16.口说不如身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选择题(10分) 1、《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魏﹒() A曹操B曹丕C曹植 2、“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客”指() A贺知章B王维C李白D韩愈 3、被苏东坡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A贺知章B刘禹锡C王维D孟浩然 4、李白被称为() A诗圣B诗奴C诗豪D诗仙 5、杜甫被称为() A诗圣B诗奴C诗豪D诗仙 三、连线(10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榆荚无才思草色遥看近却无 云淡风轻近午天莫待无花空折枝 花开堪折直须折无边光景一时新 胜日寻芳泗水滨傍花随柳过前川 2、天有不测风云虎落平原被犬欺。 龙游浅水遭虾戏人有旦夕祸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