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12页word资料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12页word资料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12页word资料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12页word资料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

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2.0 mg/m3和5.0 mg/m3,(合2.635ppm和6.558ppm)。

参考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第三章车间卫生

第一节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三)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第二十九条产生危害较大的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液体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

第三十条产生汞、砷等剧烈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三十一条经常有人通行的地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4

最高容许浓度编号物质名称

(毫克/立方米)59五氧化二钡粉尘0.5

60钡铁合金1

61苛性碱(换算成NaOH)0.5

62氟化氢及氟化物(换算成F)1

63氨30

64臭氧0.3

65氧化氮(换算成NO2 )5

66氧化锌5

67氧化镉0.1

68砷化氢0.3

铅及其化合物:

69铅烟0.0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室内空气质量

4.1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4.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见表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1985

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4.1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表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氨气安全规程

氨气安全规程 一、一般要求 1.1 凡氨气生产、使用、充装、贮存、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1.2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单位的相关从业人员 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 方可上岗操作。 1.3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车间、部门负责人(含技术 人员),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 性能,并具备氨气事故处置能力。 1.4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作业场所、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 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作业场所和贮氨场 所中氨气浓度应符合GBZ 2.1中的有关规定。 1.5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单位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的选 型、安装、使用、维护和检查应满足GB 50058(即2区)和AQ 3009中有关的要求。 1.6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单位的吊装、动火、动土、断路、 高处、设备检修、盲板抽堵、受限空间 作业应符合有关规定。 1.7 使用液氨钢瓶应执行TSG RF001和有关安全规定。 1.8 氨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单位应按AQ/T 9006和AQ 3013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达到有

关定级的要求。 二、充装安全 2.1 未经专业培训、取得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严禁私自冲充氨气。 2.2 气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禁止充装: a无法辨认的; b GB 7144 气瓶颜色标志的规定(液氨气瓶瓶色为淡黄、字样为液氨、字色为黑色), 或严重污损脱落,难以辨认的; c; d; e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f; g螺扣外露不足三扣; h40℃。 2.3 充装后的气瓶,应详细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应妥善处理。检 查内容应包括: a? b? c? 三、使用安全 3.1 瓶装液氨使用者应当购买已取得气瓶充装许可的单位充装

氨区相关设计规范大全完整版

氨区相关设计规范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氨区相关设计规范大全

相关设计规范大全 一、液氨特性【1】 标识: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UN编号【2】:1005,CAS号【2】:7664-41-7,,CN号:23003。 1、理化特性【1】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液氨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 熔点(℃):-77.7(标态), 沸点(℃):-33.5(标态), 引燃温度(℃):651 相对密度(水=1):0.82(-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 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 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mpa):11.4,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上限%(V/V):27.4 爆炸下限%(V/V):15.7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1】: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1】: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根据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氨属于IV(轻度危害)。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 一、原理 利用酸碱滴定反应原理,氨水和盐酸生成氯化铵和水。 二、试剂 盐酸(AR,分析纯):c(HCL)=0.5mol/L标准溶液; 甲基红(AR,分析纯); 亚甲基蓝(AR,分析纯); 95%乙醇(AR,分析纯); 混合指示液配置: 在100 mL的烧杯中溶解0.1 g甲基红于50 mL乙醇中,再加亚甲基蓝0.05 g,溶解后转入100 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定容至100 mL,混匀后转入100 mL带滴管的棕色瓶中储存; 三、实验方法 3.1 实验步骤 (1)取干燥的100 mL量筒,称重并记录质量m1,向称重后的量筒中倒入100 mL氨水试样,再称重并记录质量m2,根据重量和体积计算氨水密度(准确至0.002),即氨水密度=(m2-m1)g/ 100mL;日常操作中,氨水密度视为同水密度。 (2)用针筒从原取样瓶中吸取1 mL左右试样,减量法称准至0.1mg,放入事先加有50 mL蒸馏水的250 mL 锥形瓶中。加2-3 滴混合指示液,用1 mol/L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至灰绿色为终点。 3.2计算方法 氨含量X1(%)按式(1)计算 X1=[(c*V*0.01703)/(m*d)]*100 (1) 式中c——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V——滴定用去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01703——氨的毫摩尔质量; m——样品质量,g; d——试样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氨水密度/水密度。

四、其他事宜 1、取样和分析的原则:即取即分析,样品瓶及时盖好盖子; 2、取样时,需戴好橡胶手套和呼吸口罩; 3、取样后,关好取样口,将取样瓶拧紧,马上进行化验分析,在通风橱中操作。本规程作为分析检测手册的补充规程,在分析手册修订时纳入。

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 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m3。(合;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 mg/m3和 mg/m3,(合和。参考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第三章车间卫生 第一节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三)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第二十九条产生危害较大的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液体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 第三十条产生汞、砷等剧烈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三十一条经常有人通行的地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氨气检测标准

氨气检测报警仪技术条件和检验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Performance Test for Ammonia Detection Instruments 标准编制说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2009年6月

目录 1 任务来源 (2) 2 起草工作简要过程 (3) 3 编写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4) 3. 1考察国内外产品,确定技术指标 (4) 3.2开展量传研究,保证溯源可靠 (5) 3.3符合应用实际,制定编制原则 (7) 3.4参照国标要求,设计框架结构 (7) 4 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和预期的经济效益 (9) 5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及水平对比 (10) 6 与现行法略、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10) 7 贯彻实施标准的措施和建议 (11) 8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1) 9 附件:氨气检测仪检验不确定度评定 (12)

1 任务来源 氨气报警仪是新一代高科技电子产品,它采用高精度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当报警仪探测到环境中气体的浓度达到或超过预置报警值时,报警仪通过屏蔽电缆线将信号传到控制器,控制器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可启动排风装置或关闭电磁阀切断气源,以达到安全之目的。 此种仪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冷库机房、储库、应用到氨气的工业场所,能有效地防止中毒事故、爆炸发生,从而保障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课题组调研了部分企业的在用有毒气体报警仪的使用情况,调查所涉及到的14家企业在用的2214台有毒气体报警仪中,氨报警仪所占比例约为5%,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啤酒行业等。 图1 有毒气体报警器种类分布情况

氨气的特性

氨气的特性 氨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克/升(标准状况),熔点°C,沸点°C,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大气压)。氨在常温下很容易加压成为无色液体,也易凝固为雪状固体。极易溶于水,在标准情况下1体积水可溶解1200体积氨,在20°C时,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溶液显碱性。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液氨是良好的极性溶剂。液氨有微弱的电离作用。 氨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使用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 2、注意通排风,进入高浓度环境必须佩带防毒面具。 3、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4、现场安装氨气检测仪及时报警装置。 氨气中毒常见特征: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 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急救处理及医疗措施: 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应做人工呼吸(注意:发现有肺水肿者,不准做人工呼吸),呼吸困难应输氧、维持呼吸功能、卧床静息。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变化。给对症、支持治疗。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成窒息,合理氧辽; 对由气管粘膜脱落引起的窒息或自发性气胸应做好应急处理的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特点: ★是款内置微型气体泵的安全便携装置 ★整机体积小,重量轻,防水,防爆,防震设计. ★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迅速快. ★采用大容量可充电锂电池,可长时间连续工作. ★数字LCD背光显示,声光、振动报警功能. ★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自带零点和目标点校准功能,内置 温度补偿,维护方便. ★宽量程,最大数值可显示到50000ppm、100.00%Vol、100%LEL. ★数据恢复功能,免去误操作引起的后顾之忧. ★显示值放大倍数可以设置,重启恢复正常. ★外壳采用特殊材质及工艺,不易磨损,易清洁,长时间使用光亮如新.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产品特性: ★是款内置微型气体泵的高精度的手式安全便携装备; ★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使用寿命长达3年; ★采用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检测现场具有现场声光报警功能,气体浓度超标即时报警,是危险现场作业的安全保障; ★现场带背光大屏幕LCD显示,直观显示气体浓度/类型/单位/工作状态等; ★全量程范围温度数字自动跟踪补偿,保证测量准确性; ★半导体纳米工艺超低功耗32位微处量器; ★全软件自动校准,传感器多达6级目标点校准功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线性,并且具有数据恢复功能;★全中文/英文操作菜单,简单实用,带温度补偿功能; ★防高浓度气体冲击的自动保护功能;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技术参数: 检测气体:空气中的氨气NH3气体

检测范围:0-100ppm、500ppm、1000ppm、5000ppm、0-100%LEL 分辨率:0.1ppm、0.1%LEL 显示方式:液晶显示 温湿度:选配件,温度检测范围:-40~120℃,湿度检测范围:0-100%RH 检测方式:扩散式、流通式、泵吸式可选安装方式:壁挂式、管道式检测精度:≤±3%线性误差:≤±1% 响应时间:≤20秒(T90)零点漂移:≤±1%(F.S/年)恢复时间:≤20秒重复性:≤±1% 信号输出:①4-20mA信号:标准的16位精度4-20mA输出芯片,传输距离1Km ②RS485信号:采用标准MODBUS RTU协议,传输距离2Km ③电压信号:0-5V、0-10V输出,可自行设置 ④脉冲信号:又称频率信号,频率范围可调(选配) ⑤开关量信号:标配2组继电器,可选第三组继电器,继电器无源触点,容量220VAC3A/24VDC3A 传输方式:①电缆传输:3芯、4芯电缆线,远距离传输(1-2公里) ②GPRS传输:可内置GPRS模块,实时远程传输数据,不受距离限制(选配) 接收设备:用户电脑、控制报警器、PLC、DCS、等 报警方式:现场声光报警、外置报警器、远程控制器报警、电脑数据采集软件报警等 报警设置:标准配置两级报警,可选三级报警;可设置报警方式:常规高低报警、区间控制报警 电器接口:3/4″NPT内螺纹、1/2″NPT内螺纹,同时支持2种电器连接方式 防爆标志:ExdII CT6(隔爆型)壳体材料:压铸铝+喷砂氧化/氟碳漆,防爆防腐蚀 防护等级:IP66工作温度:-30~60℃ 工作电源:24VDC(12~30VDC)工作湿度:≤95%RH,无冷凝 尺寸重量:183×143×107mm(L×W×H)1.5Kg(仪 器净重) 工作压力:0~100Kpa 标准配件:说明书、合格证质保期:一年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简单介绍: 氨气NH3浓度检测传感器报警器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快速,超大容量锂电充电电池,采样距离远,LCD 背光显示,声光报警功能,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可进行零点和任意目标点校准,操作简单,具

氨气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 主题内容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 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3 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 4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2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3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5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表1 染物排 放标准 值,见 表2。 表2 5 标准 的实施 5.1排 污单位 排放 (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 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5.2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3 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 监测 6.1 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6.1.1 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6.1.2 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 6.1.3 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志。 6.1.4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低测定值。 6.2 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6.2.1 采样点 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6.2.2 采样频率 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3测定 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3。 表3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 一、原理 利用酸碱滴定反应原理.氨水和盐酸生成氯化铉和水。 二、试剤 盐酸(AR分析纯):c(HCL)二L标准溶液; 甲基红(AR,分析纯); 亚甲基蓝(AR,分析纯); 95%乙醇(AR.分析纯); 混合指示液配置: 在100 mL的烧杯中溶解g甲基红于50 mL乙醇中,再加亚甲基蓝g,溶解后转入100 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定容至100 mL,混匀后转入100 mL带滴管的棕色瓶中储存;三、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1)取干燥的100 mL量筒,称重并记录质量mi,向称重后的量筒中倒入100 mL 氨水试样,再称重并记录质量根据重量和体积计算氨水密度(准确至),即氨水密度二(mz-in.) g/ lOOmL ;日常操作中,氨水密度视为同水密度。 (2)用针筒从原取样瓶中吸取ImL左右试样,减量法称准至,放入事先加有 50mL 蒸僵水的250 mL锥形瓶中。加2-3滴混合指示液,用1 mol/L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至灰绿色为终点。 计算方法

氨含量X, (%)按式(1)计算 Xi = [(c*V*/(m*d)]*100 (1) 式中c——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V——滴定用去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氨的毫摩尔质量; m ---- 样品质量,g ; d——试样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氨水密度/水密度。 四、其他事宜 1、取样和分析的原则:即取即分析.样品瓶及时盖好盖子; 2、取样时,需戴好橡胶手套和呼吸口罩; 3、取样后,关好取样口,将取样瓶拧紧,马上进行化验分析' 在通风橱中操作。本规程作为分析检测手册的补充规程,在分析手册修订时纳入。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 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2.0 mg/m3和5.0 mg/m3,(合2.635ppm和6.558ppm)。 参考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第三章车间卫生 第一节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三)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第二十九条产生危害较大的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液体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 第三十条产生汞、砷等剧烈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三十一条经常有人通行的地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4 编号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毫克/立方米) 59 五氧化二钡粉尘0.5 60 钡铁合金 1 61 苛性碱(换算成NaOH)0.5 62 氟化氢及氟化物(换算成F) 1 63 氨30 64 臭氧0.3 65 氧化氮(换算成NO2 ) 5 66 氧化锌 5 67 氧化镉0.1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得标准 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得有害物质,所以就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得浓度,不得超过表4得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得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得标准值分别为2、0 mg/m3与5、0 mg/m3,(合2、635ppm与6、558ppm)。 参考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5、《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第三章车间卫生 第一节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得生产过程与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与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得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得原料代替高毒得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得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得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得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得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得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得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得下风侧。

氨气排放标准

氨气排放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 主题内容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 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3 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 4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5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表1 污染 物排 放标 准 值, 见表 2。 表2 5 标准的实施 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 (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 厂界标准值。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 监测 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 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志。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低测定值。 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采样点 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采样频率 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测定 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3。 表3

氨气NH3浓度分析仪

氨气NH3浓度分析仪 氨气NH3浓度分析仪(SK-600-NH3)是一款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智能化传感器检测技术、整体隔爆(d)结构、固定安装方式的有毒气体检测仪。标准配置为带点阵LCD液晶显示、三线制4~20mA模拟和RS485数字信号输出,可选配置为可编程开关量输出等模块,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还支持输出信号微调等功能,方便系统组网及维护。可检测NH3、NH3S、NH3、NH3、NH3、SNH3、NH3、NH3、NNH3、NH3、ClNH3、ETO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详情可咨询东日瀛能。同时我司氨气NH3传感器销往: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甘肃省、青海省、河南省、江苏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全国各地。 (注意:氨气NH3传感器(SK-600-NH3)在不同的应用环境或行业有不同的别名,如氨气NH3检测仪氨气NH3变送器氨气NH3探测器氨气NH3探头便携式氨气NH3探头氨气NH3检测装置) 特点 ■智能化EC传感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可支持多气体、多量程检测,并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无需工具可实现传感器互换、离线标定和零点自校准 ■智能的温度和零点补偿算法,使仪器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避免了其他气体对被检测气体的干扰 ■多种信号输出,既可方便接入PLC/DCS等工控系统,也可以作为单机控制使用

■超大点阵LCD液晶显示,支持中英文界面 ■免开盖,红外遥控器操作,单人可维护 ■本地报警指示,一体化声光报警器(选配) ■仪器具有超量程、反极性保护,能避免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危险 ■丰富的电气接口,可供用户选择 ■通过ATNH3、UL、CSA等认证,具有国际化高端品质 (同时对于不同行业的针对性应用有:氨气NH3报警装置高精度氨气NH3浓度分析仪氨气NH3检测模块氨气NH3传感器RS485信号输出氨气NH3报警器4-20mA信号输出氨气NH3报警器固定式带液晶显示型氨气NH3检测仪带显示带声光报警器固定式氨气NH3检测仪等产品模式) 东日瀛能科技氨气NH3探头厂家氨气NH3探头价格详情可咨询东日瀛能SK-600-NH3 技术参数: ■产品名称:氨气NH3报警器SK-600-NH3 ■检测气体:氨气NH3 ■检测原理:电化学原理、催化燃烧原理 ■检测范围:0-10ppm、0-20ppm、0-50ppm、0-200ppm、0-5000pp等任意可选 ■分辨率:0.1ppm、0.1ppm、0.2ppm、1ppm、25ppm等可选 ■检测方式:扩散式、泵吸式可选 ■显示方式:液晶显示 ■输出信号:用户可根据实际要求而定,最远可传输2000米(单芯1mm2屏蔽电缆) ①两线制4-20mA电流信号输出(三线制可选) ②RS-485数字信号输出,配合RS232转接卡可在电脑上存储数据(选配) ③2组继电器输出:无源触电容量220VAC3A,24VDC3A(选配) ④报警信号输出:现场声光报警,报警声音:<90分贝(选配) ■检测精度:≤±2%(F.S) ■重复性:≤±1% ■零点漂移:≤±1%(F.S/年) ■报警方式:声、光报警

氨水浓度的测定方法

氨水浓度测定方法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部部标准HG 1-88-81 分子式:NH4OH 分子量:35.045(按1979年国际原子量) 一、实验材料 硫酸(AR,分析纯):c(1/2H2SO4)=1 mol/L标准溶液; 氢氧化钠(AR,分析纯):c(NaOH)=1 mol/L标准溶液; 甲基红(AR,分析纯); 亚甲基蓝(AR,分析纯); 95%乙醇(AR,分析纯); 二、溶液配制 1、c(1/2H2SO4)=1 mol/L: (1)用25 mL量筒量取13.6 mL分析纯的浓硫酸,玻璃棒搅拌条件下缓慢倒入已装有250 mL蒸馏水的500 mL烧杯中,冷却至室温; (2)将烧杯内的稀硫酸溶液沿玻璃棒引流转入500 mL容量瓶中; (3)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各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500 mL容量瓶中,振荡摇匀; (4)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一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5)盖好容量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6)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500mL的聚四氟乙烯瓶中,盖好瓶盖,贴上标签。 2、c(NaOH)=1 mol/L: (1)用天平称取20g分析纯的NaOH,倒入已装有250 mL蒸馏水的500 mL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 (2)将烧杯内的稀碱液沿玻璃棒引流转入500 mL容量瓶中; (3)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各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500 mL容量瓶中,振荡摇匀; (4)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一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5)盖好容量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6)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500mL的聚四氟乙烯瓶中,盖好瓶盖,贴上标签。 3、混合指示液: 在100 mL的烧杯中溶解0.1 g甲基红于50 mL乙醇中,再加亚甲基蓝0.05 g,溶解后转入100 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定容至100 mL,混匀后转入100 mL带滴管的棕色瓶中储存; 三、实验方法 1、快速法

氨气知识

氨气的危害及如何预防 氨(NH3)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或呼吸排出体外。 氨气的定义 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氨气的来源 氨气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大量增加。 另外,室内空气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氨水已成为建材市场中必备的商品。虽然这种污染释放期比较快,不会在空气中长期大量积存,但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可小视。 铵油炸药指由硝酸铵和燃料组成的一种粉状或粒状爆炸性混合物,主要适用于露天及无沼气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爆破工程。产品包括:粉状铵油炸药、多孔粒状铵油炸药、重铵油炸药、粒状粘性炸药、增粘粒状铵油炸药。粉状铵油炸药指以粉状硝酸铵为主要成份,与柴油和木粉(或不加木粉)制成的铵油炸药。产品包括:1—3号粉状铵油炸药。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指由多孔粒状硝酸铵和柴油制成的铵油炸药。重铵油炸药指在铵油炸药中加入乳胶体的铵油炸药,

氨气浓度检测仪使用设置办法

氨气浓度检测仪使用设置办法 氨气浓度检测仪使用设置办法特点: ★是款内置微型气体泵的安全便携装置 ★整机体积小,重量轻,防水,防爆,防震设计. ★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迅速快. ★采用大容量可充电锂电池,可长时间连续工作. ★数字LCD背光显示,声光、振动报警功能. ★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自带零点和目标点校准功能,内置 温度补偿,维护方便. ★宽量程,最大数值可显示到50000ppm、100.00%Vol、100%LEL. ★数据恢复功能,免去误操作引起的后顾之忧. ★显示值放大倍数可以设置,重启恢复正常. ★外壳采用特殊材质及工艺,不易磨损,易清洁,长时间使用光亮如新. 氨气浓度检测仪使用设置办法产品特性: ★是款内置微型气体泵的高精度的手式安全便携装备; ★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使用寿命长达3年; ★采用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检测现场具有现场声光报警功能,气体浓度超标即时报警,是危险现场作业的安全保障; ★现场带背光大屏幕LCD显示,直观显示气体浓度/类型/单位/工作状态等; ★全量程范围温度数字自动跟踪补偿,保证测量准确性; ★半导体纳米工艺超低功耗32位微处量器; ★全软件自动校准,传感器多达6级目标点校准功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线性,并且具有数据恢复功能;★全中文/英文操作菜单,简单实用,带温度补偿功能; ★防高浓度气体冲击的自动保护功能; 氨气浓度检测仪使用设置办法技术参数: 检测气体:空气中的丙烯腈气体

检测范围:0-100ppm、500ppm、1000ppm、5000ppm、0-100%LEL 分辨率:0.1ppm、0.1%LEL 显示方式:液晶显示 温湿度:选配件,温度检测范围:-40~120℃,湿度检测范围:0-100%RH 检测方式:扩散式、流通式、泵吸式可选安装方式:壁挂式、管道式检测精度:≤±3%线性误差:≤±1% 响应时间:≤20秒(T90)零点漂移:≤±1%(F.S/年)恢复时间:≤20秒重复性:≤±1% 信号输出:①4-20mA信号:标准的16位精度4-20mA输出芯片,传输距离1Km ②RS485信号:采用标准MODBUS RTU协议,传输距离2Km ③电压信号:0-5V、0-10V输出,可自行设置 ④脉冲信号:又称频率信号,频率范围可调(选配) ⑤开关量信号:标配2组继电器,可选第三组继电器,继电器无源触点,容量220VAC3A/24VDC3A 传输方式:①电缆传输:3芯、4芯电缆线,远距离传输(1-2公里) ②GPRS传输:可内置GPRS模块,实时远程传输数据,不受距离限制(选配) 接收设备:用户电脑、控制报警器、PLC、DCS、等 报警方式:现场声光报警、外置报警器、远程控制器报警、电脑数据采集软件报警等 报警设置:标准配置两级报警,可选三级报警;可设置报警方式:常规高低报警、区间控制报警 电器接口:3/4″NPT内螺纹、1/2″NPT内螺纹,同时支持2种电器连接方式 防爆标志:ExdII CT6(隔爆型)壳体材料:压铸铝+喷砂氧化/氟碳漆,防爆防腐蚀 防护等级:IP66工作温度:-30~60℃ 工作电源:24VDC(12~30VDC)工作湿度:≤95%RH,无冷凝 尺寸重量:183×143×107mm(L×W×H)1.5Kg(仪 器净重) 工作压力:0~100Kpa 标准配件:说明书、合格证质保期:一年 氨气浓度检测仪使用设置办法简单介绍: 氨气浓度检测仪使用设置办法报警器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快速,超大容量锂电充电电池,采样距离远,LCD背光显示,声光报警功能,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可进行零点和任意目标点校准,操作简单,具 有误操作数据恢复功能.

氨气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 主题内容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3 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67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 4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2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3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5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表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见表2。 表2 无组织排放源的限 值 单位 一级 二级 三级 新 建 现 有 新 建 现 有 mg/m 3 1.0 1. 5 2. 0 4.0 5 氨气集中排放口限 值要求 排气筒高度m 排放量kg/h 15 4.9 20 8.7 25 14 30 20 35 27 40 35 60 75

5 标准的实施 5.1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5.2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3 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 监测 6.1 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6.1.1 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6.1.2 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 6.1.3 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志。 6.1.4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低测定值。 6.2 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6.2.1 采样点 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6.2.2 采样频率 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3测定 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3。 序号控制项目测定方法 1氨GB/T 14679 表3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图文稿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 释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 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 0.2mg/m3。(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2.0mg/m3和5.0mg/m3,(合2.635ppm 和6.558ppm)。 参考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 GB5044-8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第三章车间卫生 第一节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三)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第二十九条产生危害较大的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液体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