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渝经济区经济合作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成渝经济区经济合作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成渝经济区经济合作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成渝经济区经济合作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成渝经济区经济合作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摘要: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关系到区域经济合作的成败,成渝经济区应选择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政府作用集中在政策服务和废除区域行政壁垒方面,把企业作为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前台,利用企业内区域分工的力量,促进成渝经济区内要素的流动与整合,进一步加强成渝两地的区域经济合作。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路径选择

涵盖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的成渝经济区规划在2011年获国务院批复,推动成渝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成渝经济区承担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引擎”重任,为深化内陆开放探索新的路径,成渝经济区战略的成败取决于两地一体化发展的水平,而采取何种经济合作模式是促进两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成渝经济区合作模式的选择

区域经济合作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行政性力量促进区域内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最佳组合,打破区域行政界限,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从要素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的行政一体化合作模式、市场主导的合作模式和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导的合作模式。

简单的设置共同的行政管理机构由政府主导的行政一体化模式已不再符合当今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规律,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实验区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产业分工与政府功能定位研究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产业分工与政府功能定位研究 ——兼论经济区对接成渝经济区路径选择 剑虹西南财大天府学院经济管理教研中心 621000省市科创园区九洲大道中段 【摘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是以地区经济为视角的专业化与分工问题。对经济转型期的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分工的基础与困境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区在成渝经济区所处的产业分工地位出发,对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其对接成渝经济区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探讨了经济转型期政府在产业分工中的角色和功能问题。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政府功能;产业分工;对接;路径选择 一、引言 一国或一地区经济转型的关键问题,是以地区经济为视角的专业化与分工问题,实质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分析了专业化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后这一基本思想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关于专业化与分工在促进经济增长、规模报酬递增以及产业组织演进方面的作用不断地被揭示出来,而政府规制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流域的上游,是我国西部人口数量最密集的地区,也是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区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撑点和西南重要的科技、经济和商贸中心,该区域在经济基础和科研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扩散的首选区域。探讨成渝经济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协调发展、产业分工与政府规制问题,对于带动西部大开发、大开放,推进全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破除行政壁垒对区域经济和产业融合的阻碍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容,成渝经济区部又具有一定的分工结构,区域部不同地区的产业分工和有效对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鉴于此,本文将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为背景,围绕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产业分工与政府角色等问题,分析该地区进行产业分工合作

模式与路径区别

目录 词语释义 设计模式简介 框架 原则 要素 模式 商业模式简介 历史 管理模式简介 亲情化管理模式 友情化管理模式 温情化管理模式 随机化管理模式 制度化管理模式 词语释义 设计模式简介 框架 原则 要素 模式 商业模式简介 历史 管理模式简介 亲情化管理模式 友情化管理模式 温情化管理模式 随机化管理模式 制度化管理模式 展开编辑本段词语释义 词目:模式拼音:mó shì基本解释[pattern;design;mode] 事物的标准样式发展模式详细解释事物的标准样式。《魏书·源子恭传》:“故尚书令、任城王臣澄按故司空臣冲所造明堂样,并连表诏答、两京模式,奏求营起。”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闻先生之艺久矣,愿见笔法,以为模式。”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王君、夏君表章前哲,以为邦人士模式,可谓能勤其职矣。”编辑本段设计模式 简介 模式一词的指涉范围甚广,它标志了物件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而这些物件并不必然是图像、图案,也可以是数字、抽象的关系、甚至思维的方式。模式强调的是形式上的规律,而非实质上的规律。前人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简单地说,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似解决问题的经验的总结。只要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事物,就可能存在某种模式。设计模式 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确定思维方式。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经过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

华。简单地说,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高度归纳总结。只要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事物,就可能存在某种模式。模式,即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即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Alexander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在重复相同的工作。模式有不同的领域,建筑领域有建筑模式,软件设计领域也有设计模式。当一个领域逐渐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很多模式。模式是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高效完成任务,有助于按照既定思路快速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框架 一、设计模式和框架现在,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现在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应用程序工具箱和框架(Framework),我们平时开发的具体软件都是应用程序;Java的API属于工具箱;而框架是构成一类特定软件可复用设计的一组相互协作的类。EJB (EnterpriseJavaBeans)是Java应用于企业计算的框架. 框架通常定义了应用体系的整体结构类和对象的关系等等设计参数,以便于具体应用实现者能集中精力于应用本身的特定细节。框架主要记录软件应用中共同的设计决策,框架强调设计复用,因此框架设计中必然要使用设计模式. 模式 另外,设计模式有助于对框架结构的理解,成熟的框架通常使用了多种设计模式,如果你熟悉这些设计模式,毫无疑问,你将迅速掌握框架的结构,我们一般开发者如果突然接触EJBJ2EE等框架,会觉得特别难学,难掌握,那么转而先掌握设计模式,无疑是给了你剖析EJB或J2EE系统的一把利器。 原则 1、"开-闭"原则 2、里氏代换原则 3、合成复用原则 4 依赖倒转原则5 接口隔离原则 6 抽象类7 迪米特法则 要素 设计模式使人们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将已证实的技术表述成设计模式也会使新系统开发者更加容易理解其设计思路。模式名称(pattern name)一个助记名,它用一两个词来描述模式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命名一个新的模式增加了我们的设计词汇。设计模式允许我们在较高的抽象层次上进行设计。基于一个模式词汇表,我们自己以及同事之间就可以讨论模式并在编写文档时使用它们。模式名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便于我们与其他人交流设计思想及设计结果。找到恰当的模式名也是我们设计模式编目工作的难点之一。问题(problem) 描述了应该在何时使用模式。它解释了设计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前因后果,它可能描述了特定的设计问题,如怎样用对象表示算法等。也可能描述了导致不灵活设计的类或对象结构。有时候,问题部分会包括使用模式必须满足的一系列先决条件。解决方案(solution) 描述了设计的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因为模式就像一个模板,可应用于多种不同场合,所以解决方案并不描述一个特定而具体的设计或实现,而是提供设计问题的抽象描述和怎样用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元素组合(类或对象组合)来解决这个问题。效果(consequences) 描述了模式应用的效果及使用模式应权衡的问题。尽管我们描述设计决策时,并不总提到模式效果,但它们对于评价设计选择和理解使用模式的代价及好处具有重要意义。软件效果大多关注对时间和空间的衡量,它们也表述了语言和实现问题。因为复用是面向对象设计的要素之一,所以模式效果包括它对系统的灵活性、扩充性或可移植性的影响,显式地列出这些效果对理解和评价这些模式很有帮助。 模式

高考地理热点: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 【一】相关资讯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 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 绵阳、德阳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 市。数据显示,成渝经济区面积约16.8万平 方公里,占全国幅员面积 1.8%,区域内自然 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 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区2007年底总人 口接近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并有 较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劳动力资源丰富; 同时,区域内GDP达1.24万亿元,约占全国 GDP的5%,农业条件较好,是我国粮食、生猪、 柑橘、蔬菜、蚕丝、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 工业和交通也有了相当基础。成渝经济区是西 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 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承接悠久的合作渊源,重庆、成都两地特大城市将成为经济区的龙头,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 2008年5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启动,今年在成都召开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四川 省编制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四川意见》, 并进一步明确了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国家 重要增长极,我国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统筹 城乡发展先行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国家 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经济区建成后,两地将立足现有产业基 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 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 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区 域内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分工合理、 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强互相协调,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布局将是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的重要任务。 【二】考点分析 1.成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概况; 2.成渝经济圈的发展优势及劣势; 3.成渝经济圈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4.川气东送的原因、路线以及对成渝经济圈的影响; 5.我国西南铁路网(如:成渝线、宝成线、川黔线、襄渝线等); 【三】精选试题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 内容速览] :当前我国衍生品市场存在规模大而品种少、需求大而本土市场浅化、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等困境,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以确保衍生品市场的稳健发展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及主流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基础,提出在模式选择上应该采用一种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以诱发性制度变迁为辅的混合模式;在发展路径方面,应该遵循“市场制度安排决定发展路径”的一般性思路;而在监管金融衍生品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我国经济发展对衍生工具的巨大需求,以及国际衍生品市场高度繁荣造成的严峻态势,使得发展模式的选择成为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长远经济利益的核心命题,确立一种适宜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衍生品市场“突围”的关键。因此,关于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关于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从市场的发展成熟度来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的是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市场规模也比较大。因此国内学者关于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外汇衍生产品上,利率和债券衍 生品的相关 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权益类衍生品的相关研究则非常少。 关于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基础条件,Fratzscher (2006)

指出,一国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那么,标的资产的市场流动性, 稳健的会计、税收及监管标准,以及成熟的市场环境是比较重要的指标。韩立岩、王允贵(2009)对Fratzscher 所关注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表示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条件仍然不成熟,大多处于尚未开始或者是正在建设的过程中。张维、王平、熊熊(2007)从制 度经济学的角度总结了海外股指期货和利率衍生品的发展条件,认为主要包括发达的现货市场、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完善的市场交易与风险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方面。 陈晗(2008 )指出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类演进模式:强制性演进模式和诱致性演进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衍生品的出现完全是自发的,政府从未有意识地推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甚至法律常常成为衍生品发展的障碍。发达市场更倾向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以美、英为代表,而新兴市场更偏向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为代表。强制性变迁的国家和地区中,日本和印度都是较为明显的失败案例,韩国和新加坡金融衍生品 市场则因为政府的介入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韩立岩、王允贵(2009)则将外汇衍生品的发展模式归 结为三类:一是自然演进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外汇衍生品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自然结果,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外汇避险保值需求自然产生的;二是被动发展模式,如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的外

对成渝经济区现状分析及一体化的建议

对成渝经济区现状分析及一体化的建议 通过对成渝经济区的构想和四川、重庆两地经济现状的比较,阐述了成渝经济区区域的经济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标签:成渝经济区;行政壁垒;产业集群;城市群;一体化 1 对成渝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1.1 经济区内经济现状及产业的分布、类型、梯度对经济合作的障碍 2007年四川省常住人口8127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893.2万人,乡村人口5233.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5.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增长18.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47元,增收544元,增长18.1%。全省生产总值1050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2.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595.5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3817.7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59.5%和34.9%。但整个四川农业基础仍旧非常脆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效益差。作为人口大省,农业结构调整艰难,农业产业化水平处于初始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四川工业属于资源开发、速度效益型,重工业多于轻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多于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产销率较低,创新能力不强;四川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仍很低,服务业中低层次和传 统行业多、高层次和现代产业少、从业人员素质低。 2007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28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1.35万人,城镇化率48.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比上年增加635元,增长22.1%。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农业生产恢复 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 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整个重庆产业结构有三个方面的矛盾: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趋势与第二、第三产业大量冗员之间的矛盾;高投 入与低产出之间的矛盾;资本闲置和资本短缺的矛盾。 1.2 经济区内城市群的构成,城市间的巨大差异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精)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 2003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在部署安排“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时,把区域规划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要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珠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五个大的区域规划。由于珠三角只涉及广东一个省,所以珠三角区域规划委托广东省自行编制。长三角、京津冀、成渝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负责组织编制。2004年,国冢发改委先期启动了长三角、京津冀两个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上述两个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尚未正式发布,拟先期出台指导性意见口2008年lO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升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京津冀地区的指导性意见还未出台。 上述两个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后,2007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地理所开始着手《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前期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书面意见。下个月,国家发改委杜鹰副主任可能带队到四川,专门听取四川省的意见。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成渝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最新进展。 l‘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2.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提出与最新进展 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地位 国家之所以将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并列,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舰划,这是因为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区域影响。 我国开发历史最早,开发频率最高的区域之一。成渝地区有4000年的开发历史。1891年重庆开埠,近代工业开始在长扛沿岸城镇兴起,成渝经济区也就成为西部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成渝经济区一直是国家成为重要的开

公司融资路径与模式解读

公司融资路径与模式解读 课程背景: 资本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催化剂。在中国经济进入到金融资本时代之时,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注册制的提出、新三板分层的推动……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开始运用资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远的动力。 然而,对于不了解资本逻辑的中小企业家而言,如何在资本时代之下实现企业的资本运作?企业融资究竟都有哪些方法与技巧?如何运用融资把企业价值最大化?面对中国金融结构化调整的历史机遇,传统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企业家如何有效掌握并熟练运用公司中的各项融资工具? ●企业怎样打造自己的股权融资系统? ●如何让企业登录资本市场,获得巨大的资本溢价? ●怎样把握住当前的并购浪潮,让企业迅速实现证券化?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该是今天的中小企业家认真学习并深度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本课程《公司融资路径与模式解读》中围绕传统企业如何进行有效融资和资本运作的转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课程收益: ●详细讲述融资理论和资本逻辑,让学员熟悉资本运作与传统产业转型的结合方式; ●熟练掌握中小企业融资的方法与技巧,确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 ●了解IPO、新三板、并购重组等证券化的标准和条件,确定企业自身资本运作路径; ●完成从股权设计、企业估值、商业计划书、融资路演等全套融资工具的完美打造。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 课程大纲 第一讲:当前中国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一、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传统企业转型之路 1.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双创”、“供给侧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核心政策对于产业经济的冲击与影响 2. 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和营销方式的巨变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的企业投融资环境

成渝经济区的城市范围及产业定位

成渝经济区的城市范围及产业定位 绵阳 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 南充 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德阳 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基地,现代工业城市。 眉山 机车制造、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资阳 全国重要的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汽车与零部件制造、节能产品生产、食品生产配送、会展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新兴工业城市。 遂宁 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乐山 清洁能源、新材料、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雅安

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交通节点和生态旅游城市。 泸州 饮料食品、天然气和煤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自贡 盐卤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物流配送基地,现代工业城市。 宜宾 饮料食品、能源轻纺、机械制造和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四川经济强市。 内江 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汽车零部件生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广安 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供应、红色旅游基地,重要的交通物流节点和港口城市。 达州 天然气和磷硫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万州 能源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机械电子、商贸物流基地,经济区东北部的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涪陵

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发展

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发展 成渝核心城市--重庆 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地处中国西南。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重庆亦有雾都、渝都、山城、桥都等别名。2013年,香港发布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重庆市列第十位。 成渝核心城市--成都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核心城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平原腹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13,2014两度登上《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城市榜首。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从最初概念的萌芽到最终规划的出台,历经14年。 过去,连接成渝两地的重要通道是成渝高速公路;将来,成渝客专的竣工,将助力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蓝图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合作:从分治那一刻萌芽 现年85岁高龄的经济学家、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教授至今还记得,14年前四川和重庆分治时,四川学术界就已经在思考,两地在行政区划上分开后,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协调的问题。可以说,合作,从分治那一刻萌芽。 “十五”计划纲要将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开发的主体地位得以确定。但此时还没有明确提出成渝经济区的概念。 一年后签订的《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携手打造“成渝经济走廊”,第一次提出“成渝经济”这个概念。 又过了两年。2003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研究》指出:“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口与城镇数量最密集区域,也是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区域。建议加快整合成渝地区,使重庆增长极转化整合成一条巨大的增长轴,并使此增长轴具有两个单增长极所不具有的功能。” 尽管《纪要》和《报告》还没有正式形成成渝经济区的概念,但一次次促使人们关注这个区域。 成形:上升到国家层面 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中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提出:“在未来5至10年内,要积极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

论成渝经济区形成及发展的基础(一)

论成渝经济区形成及发展的基础(一) 【摘要】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和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它的范围虽然还没有完全明确界定,但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法律政策基础、历史文化基础、地理区位基础、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资源基础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两极核心,以川西经济带和川东重庆经济带为两头,以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长江水运航线为纽带,形成的“工”字形沿线带状城市区;包括除攀枝花市、广元市、巴中市与甘阿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外的四川省其他地区以及除黔江、酉阳、秀山之外的重庆市其他地区;面积为20多万平方公里,占四川和重庆总面积56.74万平方公里的40%左右;人口为9800多万,占四川和重庆总人口的85%左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8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200多亿元,占四川和重庆国内生产总值的93%左右,人均GDP为6000多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9:42:39;区域内合计县级行政单位142个,城市35个,其中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6个,小城市17个,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之一。成渝经济区内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区域是成都(9城区)和重庆(9城区);第二层次是沿成渝交通沿线的中小城市;第三层次是两地下辖的县市以及广大的经济腹地。成渝经济区的辐射范围包括了整个西南地区,是我国西部人口与城镇数量最密集、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这一经济圈在长江上游乃至我国西南部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法律政策基础 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和重庆同时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南部的深圳、东部的上海浦东、北部的天津滨海之后,我国的第四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成渝经济区的全面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继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经济圈两个区域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启动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2007年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四川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员召开了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座谈会,正式通报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范畴,并就如何作好相关前期工作交换了意见。从国家的宏观战略和政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政策基础已经具备,将来也会有一些中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二、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 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巴蜀文化区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当。公元前316年巴、蜀统一于秦后,巴和蜀分别作为川东、川西的政治经济中心的这个格局连同巴和蜀的名称,便一同保存了下来,直到今天。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巴蜀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早已融为一体,成渝两市以及成渝走廊内民间的亲情、血缘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川渝两地一家亲,作为近邻,川渝饮同一江水,说一样的方言,看一样的川戏,好一样的“麻辣”。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让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和重庆是巴蜀文化沉甸最深厚的地区,长久以来也一直作为一种共同文化类型而存在。文化传统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传统会使人们对建设成渝经济走廊产生认同,广大民众会积极支持和参与。

案例教学法与法学职业技能培养的实施路径与模式选择研究

案例教学法与法学职业技能培养的实施路径与模式选择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化以及法治理念的渗透交融,法学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形势下,案例教学法逐渐被教育教学工作者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法学专业课程内容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过多,相关法律条例难以理解和掌握,法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存在一定问题。对此,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学职业技能。本文围绕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势和价值展开分析,进而对案例教学法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模式的选择进行探究。 标签:案例教学法;法学职业技能;路径;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势和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社会关系存在复杂多变的特性,所以在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过程中应当克服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其能够将所学法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具体问题中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加以分析和研究来掌握相关知识。并且实际案例的分析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对法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其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促使学生主观能动的参与到案例分析中。 在应用案例分析法组织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也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课堂教学角色,由过去的知识讲解者变成了学生学习引导者,充分尊重了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探索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的吸收法学知识。同时,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不仅能够掌握法学专业课程知识,而且还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继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为自身法律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色彩,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法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新理念、新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理念和思想得到创新。并且通过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氛围得以良好的营造,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法学职业技能,促使其能够独立的分析案例中的问题,进而在分析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法学知识。另外,教育教学工作者负责讲解案例,学生分析并参与讨论,这个过程能够促进法学知识得到高效传递,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成渝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分析

努力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通过立足成渝城市群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各地比较优势,分析如何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城市群产业基础。此外,还可以通过注入一些新的动力,如积极发展双创经济,建设共享平台等。提升成渝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一、成渝产业分工合作现状 近年来重庆与四川省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建设,努力推进成渝地区发展取得新突破,开创合作发展新局面,目前两地产业分工合作格局初显。 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相互开放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基地、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共建西部技术转移联盟、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重庆分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交易;电子科技大学在重庆西永微电园设立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在内江设立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中心。 引导产业协作共兴方面,支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合作模式,推进川渝城市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入合作、协同发展,目前资阳川渝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数字化铸造工厂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建立旅游

合作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关于联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行动方案(2018—2020年)》,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庆与广安市共同推出“红岩魂·川渝情·访伟人故里”红色旅游产品,四面山景区加强与泸州市互促互动,共同打造川渝黔旅游“金三角”;建立川渝泛涪江流域公共文化馆联盟,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 此外,重庆、成都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方面也取得成效。渝广合作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初具规模,已入驻企业465家。“重庆空港工业园区配套产业园”在邻水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挂牌,共引进企业84家,目前已建成投产35家。 二、产业发展战略举措 (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1.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新欧”、“蓉欧”国际大通道,支持交通区位条件好的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沿海加工贸易转移的重点承接地。创新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建立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缩减审批流程。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深入推进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四川广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2.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 例分析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一、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原因及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的法律政策基础 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2007年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四川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员召开了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座谈会,正式通报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范畴,并就如何作好相关前期工作交换了意见。从国家的宏观战略和政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政策基础已经具备,将来也会有一些中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二)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 巴蜀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早已融为一体,成渝两市以及成渝走廊内民间的亲情、血缘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川渝两地一家亲,作为近邻,川渝饮同一江水,说一样的方言,看一样的川戏,好一样的“麻辣”。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让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和重庆是巴蜀文化沉甸最深厚的地区,长久以来也一直作为一种共同文化类型而存在。文化传统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传统会使人们对建设成渝经济走廊产生认同,广大民众会积极支持和参与。 (三)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地理区位基础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来看,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它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西藏,东邻湘鄂,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较四周发达,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它通过长江可以贯通中东,直至沿海最发达地区。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无论战争样式怎样变化,成渝经济区始终是祖国的战略后方和国防安全基地;从西部大开发的角度看,北部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南边的南贵昆经济区只有点状的城市而没有密集的城市群,以成渝经济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可以推动这两个成长中经济区的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的资源禀赋基础 成渝经济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历来就是我国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成渝经济区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无霜期长,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农业自然条件良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资源成本比低,能源和水的保障程度高,生产要素组合条件较好,复种指数高,是我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 成渝经济区是中国未来最大的能源基地。成渝经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多年平均流量为13680米/秒,年径流量为4233亿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成渝经济区是我国矿产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的能源、矿产资源中,除石油资源短缺外,其他多居全国前列。此外,成渝经济区也是我国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丰富、受到联合国保护的遗产最多的旅游资源富集带。 成渝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渝经济区人口接近1亿,是七大经济区中人口最多的区,人口密度达到490人/平方公里,是西部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

企业成长路径与发展方式选择

彭罗斯在《企业成长理论》中指出:企业成长包括数量的增加、边界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亦提出大树原理,将“企业成长”的过程类比作一个生态过程,即一系列内部变化会导致成长体的个体发育及特征的变化。 诚然,企业成长既有质量的改善,也有量的增加。质的成长主要表现为企业素质的提高,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组织结构改进,经营制度和管理方法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塑造等。量的成长表现为企业规模与经营范围的扩大,包括生产结构专业化,经营业务多元化,组织结构集团化和市场结构国际化等。 企业成长的常见方式有三种:技术创新成长、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成长和多元化成长。 企业成长涉及自身能力、规模、业务范围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成长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三种经济的复合状态——“复合经济”构成企业成长理论的核心。其中,企业能力的成长是关键,也是企业其他两个成长方向(规模扩张与多元化经营)的依托。 (一)成长过程:专业化——多元化——归核化 归核化既回归核心业务,是哈佛商学院博士生马基兹于1990年在其博士论文《多元化、归核化与经营绩效》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出现了归核化的趋势,采取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比例明显下降,而实行归核化战略的企业比例显著上升,由50和60年代的1.3%和1.l%,上升到20.4%。以美国通用电气(GE)为例,1981年开始实行归核化战略,对旗下业务进行裁减,并提出了著名的“数一数二”原则,即业务若达不到所在行业的前两名,就整顿、关闭或出售。经过多年努力,GE从原来的38个事业部合并为13个;从跨60多个行业调整为15个。 在专业化——多元化——归核化的提法上,有三元论和二元论两派观点: 1、“企业现模、业务结构与竞争能力”三元论。此种观点认为:竞争能力同企业规模的关系成“S”型曲线(如图1左所示),随着规模扩大,竞争力逐渐提高,超过最优规模后,竞争力就递减。竞争能力与业务的多元化程度呈“C”型关系(如图1右所示),随着专业化向多元化转变,竞争能力会逐渐降低;但随着进一步多元化,竞争能力又会再度提高。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责任分工方案(全文)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责任分工方案(全文) 2011-10-10 14:29:37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 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具体责任分工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48号)精神,为全面分解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赋予我省的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特制定以下具体责任分工方案。 一、优化空间布局 (一)成都发展核心。推进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特色农业,提升交通、通信、金融、商贸物流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大都市。(成都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配合) (二)沿长江发展带。有序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集聚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轻纺食品、商贸物流等产业,加快城镇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泸州、乐山、宜宾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配合) (三)成绵乐发展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雅安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科技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省畜牧食品局配合) (四)成内渝发展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积极引导产业与人口集聚,建成连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成都、自贡、内江、资阳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配合) (五)成南(遂)渝发展带。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轻纺食品、油气和精细化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连接“双核”的新兴经济带。(成都、遂宁、南充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省畜牧食品局配合) (六)渝广达发展带。重点发展天然气及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加强跨区域分工协作,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达州、广安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省畜牧食品局配合)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 发展前景 姓名: XXXXXX 院系: X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 学号: 201XXXXX 班级: 2XXX级2 班 完成时间: 2012.XXX.XX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并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腹地,西南东部。面积相当于江浙沪的总和,比整个广东还大。人口也与这两个地区大致相当。而资源和区位等则超过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渝经济区是未来最有希望发展成中国最大经济体的地区。而一旦发展成中国最大经济体后,则将至少保持几百年。从西部来看,云桂地区已近边陲,无法起到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而西北又缺水,生态脆弱,难以大规模进行开发和建设。唯有成渝经济区处于西部核心位置上,是最有条件首先发展为西部经济中心的地区。就现实来说,西部与东部经济上的差距已不单是个经济问题了。所以发展成渝经济区,不仅是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还有带动和辐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这对于稳定大局,使社会和谐,都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自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变化。中国进出口规模大,受影响也就较大。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开始了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由出口为主的拉动经济增长转为出口与内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的方式。成渝经济区处于国家腹地,这又成为了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的战略平台,肩负起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内向型经济的重任。从长远的世界范围来看,由于中国和东南亚签署了自由贸易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黄琴峰傅得晟胡冰阳张高钢 1 天府新区定位 2 总体规划 2.1 规划范围 2.2 规划理念 2.3 总体定位 2.4 空间布局 2.5 产业布局 2.6 生态绿廊 2.7 交通规划 2.8 公共服务体系 2.9 保障措施 2.10 建设步骤 3 最新动态 3.1 基础建设 3.2 最新进展

1天府新区定位 天府新区,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2总体规划 2.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在成都范围内的面积有12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1%。在整个天府新区的规划

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约是650平方公里,包括现有的存量和未来的增量,约占总面积的40%,剩余的60%将是各类生态用地,也就是保留60%的生态本底。而城镇建设用地中,产业用地和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将各占一半左右。 2.2规划理念 山水环境,组合布局 以能源约束为前提,严格保护和控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城镇和自 然山水,组合布局城市。 产城融合,三位一体 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位一体”、“两化互动”要求落实到规划中, 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协调互动发展。 城乡统筹,生态田园 用城乡统筹的手段构建城市建设与乡村田园有机融合,国际化特征 和天府传统文化特征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集约发展,智能低碳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利用能源,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体现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和TOD的发展理念,强化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在空间布局中的组织作用。 2.3总体定位 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核心功能概括为“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 2.3.1核心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