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转塔冲床

数控转塔冲床

数控转塔冲床
1.机床结构的介绍
控制轴X、Y、T、C及作用,液压冲头部分,工作台,各气动组件名称及作用

2.各伺服轴的传动原理
控制轴X、Y、T、C及作用
机床共有X 、Y两个直线坐标轴,左右移动的为X轴,前后移动的为Y轴,通过夹钳的夹持使钢板前后左右移动到需要冲压的地方。
T轴为模具库,主要用于模具的储存和调用,当执行选刀程序时,将相应的模具转到冲头下。模位数根据机床型号的不同可分为20,24,32,40等。
C轴为可旋转工位的控制,通常配置两个工位,可以扩大模具的使用范围,它可在0-359.999间自由旋转,可以加工比较复杂的图形。
(注: X轴为左右移动,Y轴为前后移动)


3.模具的拆装,保养及安装的注意事项
板材厚,材料硬,步冲加工都会使得模具寿命短。
把模具往模位里放之前,模位的周围要擦干净,清扫完后,往凸模上喷些油,然后插入模位里,凹模可同样放入工位里。在这里特别注意的是凸凹模的一致性,安装前仔细看清楚凸凹模的规格是否相同,同时刃口方向应一致,如果放错,一次就会打碎模具。模具都放好后,要边让转塔转动,边观察上下转塔间,特别是凹模有没有高低不平,若有高低不平,要仔细坚持。
模具的注油,注油量和次数由加工材料的条件而定,无锈无垢的材料,要给模具注油,油用轻机油。有锈有垢的材料,加工时锈会进入模具和外套之间,使得凸模不能自由移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油,会使锈垢更容易沾上,因此冲这种材料时,相反要把油擦干净,每月分解一回,用汽油洗干净,重新组装,这样就能进行满意的加工。
模具选用的注意事项
(1) 模具的直径应在加工板厚的2倍以上,且直径尽量大一些,直径一般应大于3MM,否则易折断,寿命极短。
(2) 加工厚板的模具刃口不允许有尖角,所以尖角应该为圆角过渡,否则极易磨损或塌角。
(3) 成型模具的成型总高度不大于8MM,常用的百叶窗的长度不大于75MM,拉凸台直径应不大于65MM。
(4) 成型工位附近的工位不可用,因为成型模的高度远远大于普通模,最好是成型工序放在最后,冲完后拆除。
(5) 成型时必须采用低速。
(6) 平时不常用的模具应定期防锈和涂油。
(7) 下模的间隙是根据加工的板厚确定的,如加工2MM板的下模不可加工3MM的板也不可加工1MM的板,否则会加剧磨损甚至打碎模具。



4.上下模具同心度需要校正的判断标准
当安装了新的模具或者安装了已经研磨好的模具,首先确认模具的间隙和板材匹配。如果加工工件时,才冲了几次就发现冲孔毛刺较大,取出模具观察,模具的

磨损程度,可以从边缘判断,边缘部分变圆或下了霜一样发白,尤其是刃口的对角。可以判断出同心度需要校正。步骤如下:
松开四只压紧螺钉
将芯棒放入镶套内,芯座装入下模座
该工位转至打击头下,芯棒进入芯座内,转盘定位销入
、紧固四只压紧螺钉,注意要加防松胶
取出芯棒,芯座,转到换模位置可卸掉芯棒和芯座


5.上下转盘错误后的同步校正
如果因为撞料等原因而使上、下转盘工位错位,就必须进行同步调整,依据如下步骤:
A、在上、下定位销放木头,使T销插不位,松开下或上转盘的涨紧
B、T回参,T销插不位,松开下或上转盘的涨紧
C、T销出,取出木头,用手盘动上,下转盘T1到打击头下
D、销入、销出几次
E、
F、销入的情况下,紧固下或上转盘的涨紧即可。
G、将T轴重新回一下参考点


6.模具入模量及封闭高度调节
模具的入模量根据模具冲孔后,废料是否可以落下,正常入模量为1mm左右。
长导向模具封闭高度207MM
短导向模具封闭高度140MM



7.冲压过程中的拉料,带料,废料反弹的原因
冲压过程中钢板被拉脱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钢板被拉脱表现为夹钳处的钢板串动,现象表现为夹钳夹
紧力不够,引起拉脱,其实原因有多种:
A、上模未及时脱离板料,引起带料
B、入模量不够,钢板未被冲下,引起拉料
C、使用拉伸模时,凹模退料没有完全复位,钢板依然在凹模上
D、钢板不平整,撞料
E、废料反弹,卡住钢板
F、上模或下模模口变钝
G、夹钳下齿板问题
废料反弹的定义:在冲压过程中上模将冲孔后的落料反带出下模口的现象。
带料的定义:上模模芯不能及时脱开。
处理方法:
带料
A、增加上模退料簧的力量,必要时更换
B、加大凹模的间隙,使与冲压的钢板匹配
C、加大入模量,正常入模量为1mm左右
D、使用拉伸模时要注意拉伸模的工况良好
E、修磨上、下模,使模口锋利
F. 如果冲厚板(3MM),可以通过延迟冲压,SYSTEM—》PMC-》PMCPRM-》
TIMER,T005,T006同时加大时间。


废料反弹
A、平整钢板,避免撞料
B、在上模加聚胺脂退料簧等方法减少废料反弹机会
C、修磨上、下模,使模口锋利
D、 刃磨后退磁
F. 下模刃口开槽
G. 更换夹钳下齿板,紧固螺钉,发现夹钳动作不灵或有松动现象,要及时修复,以免影响加工精度,因为X、Y轴精度最终是由夹钳夹持钢板来实现的,如果夹钳松动,必然会影响加工精度。




8.油水分离放水方法,油雾器加油的方法
气动系统有油雾器提供润滑油,应经常检查油雾器的油位,油太少时,应及时补足。。


9.调压阀,节

流阀的调整方法




10.冲头到上模打击头的距离确认
5MM已上

11.夹钳X,Y向位置的调整及X检测方法
夹钳只用来夹持工件。
避免上,下夹口在无钢板的情况下直接接触,以免磨损牙型。
加工钢板时,在下钳口若有杂物,应及时清理,以防影响正常使用。
保持夹钳的钳口部分干净无油,否则会降低夹钳的夹紧力
使用一段时间,一般半个月左右,要求检查夹钳检测位置与实际位置是否相等。如果误差较大,就要及时调整,以免引起误冲或误保护。
感应原理如下感应块装在每个夹钳的后部,当执行检测时,随着X轴移动而移动,一旦开关被感应,就会发送一个信号给系统,以此检测夹钳位置,要求感应块与感应开关的感应关系如下感应块是以边缘感应,使开关动作发出信号,如果感应的位置不是边缘,就会产生感应误差,检测出的夹钳位置就会不对。该感应开关最大感应距离为2mm,所以调整时要保证感应块的边缘使感应开关动作,该感应开关装在横梁的下部。

12.转盘原点机械调整方法
于转盘不同步调法相同

13.模具的刃磨
模具应尽早重复研磨,这样会寿命会延长。模具的磨损程度,可以从边缘判断,边缘部分变圆或下了霜一样发白,这时请研磨,该研磨时候不研磨,模具会急剧磨损。
凸凹模如果在适当的时候研磨,使用寿命可延长3倍。从新模具到需要研磨,其间的冲压次数根据板材厚度而不同。厚板的冲孔,凸模的磨损很厉害,必须比凹模多研磨,研磨后凸凹模的边缘应呈直角,边缘部是冲压材料时承受冲击和压力的部分。冲孔累积到一定次数以后,观察一下边缘的情况,就会发现边缘带圆角,光泽消失等现象,这是由加工引起的磨损。
板材厚,材料硬,步冲加工,模具寿命短。
研磨完后,边缘部分要用油石处理并将上模高度调整得和刃磨前一样。下模刃磨后将压块向前调整,直至压紧下模。刃磨大于0。5,请磨一下倒角,同时需要加等高的垫片,同样调整下模压块。
步骤如下:
A、卸下压料套
B、卸下打击头,退料簧,拿出模芯
C、上平面磨床刃磨,吃刀量不能太大,且要加冷却液
D、退磁,用油石清冲头上毛刺
E、将模具重新组装好



14.转盘链条的涨紧和同步的调整
同步带是准确传动的保证,一般我们要求要涨紧,如果发现松驰只须将张紧轮张紧,要求上、下张紧力一致。
链条是工位准确到位的保证,它只是一个粗略定位,所以我们要求链条要有一定的松驰,不能张得太紧,也不能张得太松。太紧有可能定位销插不入,太松转盘晃动就会加大。
15.气压的调整要求及油雾器的调节
空气压力的稳

定是机床工作的前提之一,压力不稳或不足会引起各种问题。
一般进气处有一调压阀,压力调高,拨出调节手柄,顺时针旋转到规定压力即可,按下调节手柄。
压力调低,则须使气压全部先回到零,拨出调节手柄,逆时针调到旋转不动为止。
打开气源,此时压力表指示应该为0。
顺时针旋转调节手柄,到规定压力即可,按下调节手柄。
机床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气压长期不足,用以上方法难以奏效时,可考虑以下两种方案:更换空压机或修理,使空压机下限提高,或者降低空气报警的临界值,具体方法是将压力表下部一钢制一字小螺丝向"-"方向旋转,此时可看到绿色指示针跟着作相应移动。直到红灯熄灭,气压报警消除。此方法必须保证各气动组件正常才行。
空气管道的润滑是通过油雾器来完成的,供油量是可调的,反时针旋转调整螺丝,油雾器的出油量增加,顺时针旋转调整螺丝,油雾器的出油量减少。油雾器的大小与实际工作时的气体流量成正比,启动油雾器自动润滑的最少空气流量为10L/MIN。


16.床身各气动元件名称及作用
气动夹钳-用于夹持工件。
转盘定位气缸-用于定位上,下转盘,使得上,下转盘同步
气动原点气缸-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
旋转磨定位气缸-用于旋转工位,实现360度旋转
再定位气缸-工件再超出1次加工范围,需要2次定位的时候使用



17模具间隙与加工板材厚度的关系
下模的间隙是根据加工的板厚确定的,如加工2MM板的下模不可加工3MM的板也不可加工1MM的板,否则会加剧磨损甚至打碎模具。
模具的间隙是冲孔加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间隙不合适,会使得模具寿命短,或出现毛刺,使得切口形状不规则,脱模力增大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