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后问答题

课后问答题

课后问答题
课后问答题

第一课诗人

●为什么说诗人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和文学家?

答:说诗人是画家,因为他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说诗人是音乐家,因为他能使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说诗人是魔术师,因为他能用文字把事物变成人,把人化成事物;说诗人是哲学家,因为他能用三言两语说出深刻的道理;说诗人是文学家,因为他能给文字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令平凡的文字变得不平凡。

●读一读,说说下面诗句中带点的词具体指什么。

“一池碧绿

..,

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

“蔚蓝的天幕,

点缀着朵朵银花

..,

片片白絮

..。”

答:“碧绿”指代“荷叶”,“银花”比喻小的云朵,“白絮”比喻大云团。

●诗人“能用文字把事物变成人,把人化成事物”,请你也尝试一下,写几句话。

春天里,麦苗随风起伏,一边快乐地打着节拍,一边高兴地唱着歌。

边防战士站岗时,就像一颗树桩立在那儿,一动不动。

春天来了,柳树姐姐换上了她那嫩绿的新装,看起来美丽极了。

第二课语言的魅力

●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么大的“魅力”呢?

答:诗人在木牌的那行字前加上了“春天到了”几个字,能激发人们对春天的美好记忆,使人们感受到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它激起了善良的人们的同情心,所以人们会来帮助这位老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的表现。

●读一读,说说你从加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无论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

一枚枚硬币送给老人,就连

..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硬币交给老人。

答: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给老妇人施舍的人很多,既有有钱人,也有收入低微的小职员,他们都是被木牌上的话语所感动而慷慨解囊的。

第三课书本里的蚂蚁

●自从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答:自从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它结识了许多小字,并带着那些字,跳跳舞、串串门,使那本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让小姑娘每天都能看到新的故事。

第四课儿童和平条约

1.说一说,儿童和平条约有那些什么内容。

答: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是: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应该没有战争和武器,不要憎恨和饥饿,不要无家可归,要除掉疾病和破坏,我们要消灭这一切。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足够的食品、美丽的天空、遍地的彩虹和洁净的河水,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获得永久的和平,我们大家的和平。世界上的成年人和我们一

起共同努力,世界就一定会和平。

第五课太阳,你好!

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太阳在天上行走,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了,他听说的故事

····

··

最多了,他知道的事情最多了。

··

太阳微笑着,行走在天上。

····

答:这两个句子,用了排比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把太阳当作人来写,使人感到亲切。

第六课检阅

1.为什么一名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呢?

答:一名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是因为他看到的是残疾儿童博莱克这个个人,是对博莱克的赞美。“这些小伙子真棒!”不但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而且赞扬了儿童队员们美好善良的心灵,赞美他们是一个爱心集体。这个集体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平等权利,没有这个集体,就不可能有博莱克这样的棒小伙子。

2.读下面一段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要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怎么跟他说呢?

答:我体会到了:大家因为不知道如何安排拄拐的博莱克,而焦急万分。说明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思想。

第七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作者在德国街头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你是如何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句话的?

答:作者在德国街头看到德国人爱花,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外,使每一个过路的人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自己也享受了别人带给自己的美的环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利互惠,互相关爱,和谐相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的道理。

2、查字典、词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

林荫道上,应接不暇。

⑵我觉得这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

答:“应接不暇”的意思是美景纷呈,来不及欣赏。这里是指德国人家家户户在窗台上种花,街道上形成了花的海洋,各种各样的花太多了,太美了,让街上的路人都看不过来了。

“耐人寻味”的意思是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在句中指作者觉得德国人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做人境界,这种境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学习的。

第八课阳光洒下来

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个好心肠的小姑娘?

答:妈妈这么说是因为这个小姑娘觉得为了缝补自己的背包带,害得本来生活窘迫的修鞋老伯伯弄坏了针,为主动弥补自己的过失,将自己的钱都给了老伯伯。妈妈是在夸奖小姑娘关爱他人,用心体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

2、修鞋的老伯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答:修鞋的老伯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是一位善良、诚实、不贪小便宜,而且和蔼可亲,做事认真,生活贫困的人。

3、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⑴我一愣,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一下我的心脏。

答:表达了小姑娘对为补背包带害得本来生活窘迫的老伯伯弄断了针的愧疚,听到老伯伯的叹气而对老伯伯境遇的担心的心情。

⑵我转回神,飞快地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

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

答:表达了小姑娘对老伯伯尽最大可能多付款的帮助,又害怕老伯伯不接受的心情。

第九课父爱深深

1、爸爸为什么要和“我”一起做音箱,而不是给“我”买音箱?

答:爸爸要和“我”一起做音箱,而不是给“我”买音箱的原因是:父亲觉得父子之间的亲情不是用金钱买得到的,通过一起制作音箱,能够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锻炼孩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共处的时光中能够加深彼此的感情。

2、读句子,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爸爸把所有的爱给了“我”?

从此,日复一日,爸爸所有的闲暇时光,都用在做音箱上。他和我一起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布料,甚至微不足道的胶水。

答:从“日复一日、所有、都、一起、甚至”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爸爸把所有的爱给了“我”。

第十课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蝉脱壳的过程。

答:课文2、3、4自然段主要写了蝉脱壳的过程。

第十一课

1.默读课文。说一说小松鼠做巢时,“我”给了它哪些帮助,结果怎样?

答:我给小松鼠的帮助是:“帮松鼠找来干树叶,提供人造棉,找来大被单。”但都白费心机,松鼠依旧执着地亲自寻找落叶做巢。

2.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答:课文第2自然段写看松鼠表演,课文3-9自然段主要写看松鼠做巢的经过。3.读一读,想一想,去掉划线的词有什么不同。

它对我为它准备的树叶竟然不理不睬,一如昨天,依然匆匆爬下,从地上叼起树叶,又匆匆爬上去。

想不到一切都白费心机!它竟绕到别的树下叼来落叶。

答:去掉划线的词,句子的意思会发生变化,“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

“依然”是仍然的意思;“想不到”是没有想到,也有出乎意料的意思;“竟”在文中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去掉后,表现不出作者对松鼠提供树叶而它却不理睬的出乎意料,不能反衬出松鼠做巢的执着。

第十二课

2.说一说这只小天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答:文中的小天鹅表现出沉着冷静、不畏困难、执着顽强的特点。

4.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小天鹅离开水面飞向天空的句子,认真地抄写下来。

答:小天鹅伸了伸脖子,吸了一口气,然后用翅膀触了触水面,一鼓劲,离开了水面。它越飞越高,独个儿朝着它的伙伴们飞往的地方,展翅飞去。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说说你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理解.

答:十二岁的周恩来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要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读书,从而感受到他的志向高远.

2.读下列句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哪!"

答; 伯父看到洋人占领了中国的领土而感到悲痛与无奈.

他站起来,响亮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答;周恩来为实现这个理想的决心很强烈,从而也能感受到他深深爱着他的祖国.

14.小萝卜头的故事

1.想一想课文里写了小萝卜头学习的那几个小故事.

答:第一个故事是跟着罗伯伯学习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是小萝卜头转移到渣滓洞后继续刻苦学习,并会背囚歌了;第三个故事是罗伯伯车伯伯被害后,小萝卜头很伤心,后来,跟着黄显声将军学习,并取得很大进步.

15.童年读水浒传

1.课文那些段落可以体会出"我"爱读水浒传.

答:课文第2自然段后2句,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后2句.

16.伯牙断琴

1.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答:第6自然段伯牙弹奏高山流水的曲子与出去游玩时弹奏的乐曲的句子.

17.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你喜欢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吗?

答:爱因斯坦是一个思考问题很认真(第2自然段)有礼貌(第2自然段)衣着奇怪(第2自然段)谦虚(第10自然段)虚心接受批评(第12,23自然段)记忆力很好(第15自然段)知错就改(第18自然段)热情好客(第20自然段)工作投入(第21自然段)

小女孩是一个热心帮助,天真可爱,心地善良的人。

18.山和海的书信

在山和海的心目中,对方各是什么样子?

答:在山的心目中,海有时文雅安静,有时平易亲切,有时变化多端,表现出令人喜爱的模样。晴空万里时,海看起来真温柔;大风吹来时,海看起来真神气;太阳西下时,海看起来真美丽;月亮升起时,海看起来真神秘。海很宽广还有着神秘的传说。在海的心目中,山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晴空万里时,山像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风雨交加时,山像个不屈不挠的勇士;山雾飘起时,山像神奇的魔法师;夜幕降临时,山是英勇的武士。山很勇敢也很大方。

19 观潮

1 难句解析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那条白线”是指大潮来的样子。”逐渐拉长,变粗”,是写潮水形状的变化。横贯,横着过来,是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过,说明潮水气势雄伟,来的速度很快。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是作者连续用几个比喻名,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气势,那浪潮“犹如……”那声音“如同……”其形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其声同山崩地裂,震耳欲聋。体现出了钱塘江潮的“奇”。读后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这壮观的景象所震惊。

20 听泉

1 难句解析

(1)那像小提琴一样清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这里用“像……一样”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声音,让我们对泉水有了真切的感受。4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

(2)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从,流连花间……

把泉水当成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生动有趣。让我们感觉到鼎湖山泉水,泉声的独特之美。

21三潭印月

1 难句解析

(1)成千上万的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和天堂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两句话简单地描绘了中秋月夜人们游湖赏月的情景,给人无尽的遐想,令人陶醉。

2 “三潭印月”的来历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北宋时已成为湖上赏月佳处。明雍历年间,取疏浚西湖的葑泥在岛的四周绕滩筑堤,形成湖中之湖。清雍正年间,在堤岛之间,南北贯以曲桥,东西连以土堤,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园林特色。

第七单元课后问答题

一、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答: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人们特地前来观潮,当大潮来时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起来,那气势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那气势,是无与伦比的。所以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

奇观”。

二、读一读、记一记。时隐时现,不绝于耳,湿漉漉,安详......

我体会到:为了突出泉声的千变万化,显得泉水非常欢快活泼。

三、说一说三潭印月的来历。

答:因为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正好照在湖的中心。接着蒙上小圆洞,点起灯火,小圆洞的灯光倒映在湖水里就变成一个个“小月亮”,加上天上的一轮明月倒映在湖水中,就变成了16个月亮。这就是“三潭印月”的来历。

四、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它们都是以设问的形式开头,后面作解答的段落。

第八单元问答

第22课P130 [2]

说一说,女娲补天是遇到了那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

答:女娲补天时遇到了这些困难:

1、天高,窟窿大,不好补;

2、天上的窟窿在喷火;

3、费了很多时间才找齐五彩石;

4、找齐了五彩石还需要冶炼。

她是这样克服的:

1、她立刻去找雨神,求她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2、她花了很长时间才找齐补天用的五彩石;

3、在地上挖坑,把五彩石冶炼成粘稠液体补好大窟窿。

第23课P134 [2]

你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答:我觉得她是个有孝心、爱心的人,从“回到家里,木兰坐在织布机前,愁眉不展:‘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可以体现;她还是个聪明的人,从“望着母亲忧愁的面容,木兰打定主意说:‘娘,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可以体现;她还是个倔强的人,从“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含泪答应了。”可以体现;她还是个勇敢、刚毅、爱国的人,从“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体现。

第23课P139 [1]

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答:是因为刘伯承以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赢得了沃克医生的赞美,也受到了读者的赞扬。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试 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 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 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 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试分析 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 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 与B ,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 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 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答:B:杯子的保温质量好。因为保温好的杯子热量从杯子内部传出的热量少,经外部散热以后,温度变化很小,因此几乎感觉不到热。 第二章 思考题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n x t gradt q ??-=λλ=-,其中:gradt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q 为该处的热流密度矢量。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后部分问答题整理1

第二章导体的发热、电动力及开关电器的灭弧原理 1.发热对导体和电器有何不良影响? 答:机械强度下降、接触电阻增加、绝缘性能下降。 2.导体的长期发热和短时发热各有何特点? 答:长期发热是指正常工作电流长期通过引起的发热。长期发热的热量,一部分散到周围介质中去,一部分使导体的温度升高。 短时发热是指短路电流通过时引起的发热。虽然短路的时间不长,但短路的电流很大,发热量很大,而且来不及散到周围的介质中去,使导体的温度迅速升高。 ~~~~热量传递的基本形式:对流、辐射和导热。对流:自然对流换热河强迫对流换热 3.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高长期允许载流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错误!未指定书签。I=根号下(αFτω/R),因此和导体的电阻R、导体的换热面F、换热系数α有关。 提高长期允许载流量,可以:减小导体电阻R、增大导体的换热面F、提高换热系数α。 4.计算导体短时发热度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计算? 答:确定导体通过短路电流时的最高温度是否超过短时允许最高温度,若不超过,则称导体满足热稳定,否则就是不满足热稳定。 计算方法见笔记“如何求θf”。 6.电动力对导体和电器有何影响?计算电动力的目的是什么? 答:导体通过电流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力称为电动力。正常工作所产生的电动力不大,但是短路冲击电流所产生的电动力可达很大的数值,可能导致导体或电器发生变形或损坏。导体或电器必须能承受这一作用力,才能可靠的工作。 进行电动力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校验导体或电器实际所受到的电动力是否超过期允许应力,以便选择适当强度的电器设备。这种校验称为动稳定校验。 7.布置在同一平面中的三相导体,最大电动力发生在哪一相上?试简要分析。 答:布置在同一平面中的三相导体,最大电动力发生在中间的那一相上。具体见笔记本章第五节。 8.导体动态应力系数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需考虑动态应力? 答:导体动态应力系数β用来考虑震动的影响、β表示动态应力与静态应力之比,以此来求得实际动态过程的最大电动力。 配电装置的硬导体及其支架都具有质量和弹性,组成一个弹性系统,在两个绝缘子之间的硬导体可当作两端固定的弹性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动态应力。 9.大电流母线为什么广泛采用全连式分相封闭母线? 答:防止相间短路;屏蔽磁场、减小干扰和对附近钢构的影响;减小相间电动力;不用安装昂贵的机组断路器。 10.何谓碰撞游离、热游离、去游离?他们在电弧的形成和熄灭过程中起何作用? 答:碰撞游离即电场游离: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被加速到一定能量,碰撞前面的中性质点,形成新的带电粒子,连锁发生的结果,使间隙中带电粒子增多。 热游离:由于电弧的高温,中性质点自动离解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现象。 去游离:使带电质点减少的过程,称为去游离过程。 碰撞游离进行的结果,使触头间充满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具有很大的电导。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课后问答题

四年级下语文课后问答题 1、随着 ..急,溪声也时时 ..变换调 ..缓,时而 ..宽,时而 ..山势,溪流时而 ..窄,时而 子。 "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急缓不同,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流水声也就各不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 例句:一路哼着曲调,随着心情,曲调时而抑,时而扬,时而顿,时而挫,旋律也时时变换节奏。 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 ...,准会撞碰额角,擦伤鼻子。 ..抬起一点儿 说明孔隙小而形成的“挤压感”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 ......., 也很值得 ....观赏 ..。 用打比方的手法说明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 4、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体会。只要无愧于心,而且心中快乐、幸福、充足比拥有一大笔钱更重要。 5、为什么说在父亲打电话时我家是最富有的时刻呢? 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虽然我们失去了奔驰汽车,但是得到诚信。 6、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难题是要梦寐以求的汽车还是讲诚信。 在得失面前,父亲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重要决定做的诚实守信的人心里 如释重负,显得特别高兴。 7、将心比心:《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拿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指遇

8、课文中三处提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关系? 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9、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因为是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尊严”的,要自爱、自尊;另一方面也放映了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学习哈默的自尊自爱,学习杰克逊大叔的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风范。 10、杰克逊大叔留下年轻人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人是一个不愿意接受施舍,不愿意不劳而获的自爱自强自尊的人,而杰克逊大叔则是一个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额老人家,是一个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 11、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提示: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1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1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他把敌人比喻成野兽,前一句保护了群

传热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 1-3 宇宙飞船的外遮光罩是凸出于飞船船体之外的一个光学窗口,其表面的温度状态直接影响到飞船的光学遥感器。船体表面各部分的表明温度与遮光罩的表面温度不同。试分析,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与遮光罩表面发生热交换的对象可能有哪些?换热方式是什么? 解:遮光罩与船体的导热 遮光罩与宇宙空间的辐射换热 1-4 热电偶常用来测量气流温度。用热电偶来测量管道中高温气流的温度,管壁温度小于气流温度,分析热电偶节点的换热方式。 解:结点与气流间进行对流换热 与管壁辐射换热 与电偶臂导热 1-6 一砖墙表面积为12m 2,厚度为260mm ,平均导热系数为1.5 W/(m ·K)。设面向室内的表面温度为25℃,而外表面温度为-5℃,确定此砖墙向外散失的热量。 1-9 在一次测量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对的对流换热试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69℃,空气温度20℃,管子外径14mm ,加热段长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为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积传热系数为? 1-17 有一台气体冷却器,气侧表面传热系数95 W/(m 2·K),壁面厚2.5mm ,导热系数46.5 W/(m ·K),水侧表面传热系数5800 W/(m 2·K)。设传热壁可看作平壁,计算各个环节单位面积的热阻及从气到水的总传热系数。为了强化这一传热过程,应从哪个环节着手。 1-24 对于穿过平壁的传热过程,分析下列情形下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向:(1)0→λδ;(2)∞→1h ;(3) ∞→2h 第二章 2-1 用平底锅烧水,与水相接触的锅底温度为111℃,热流密度为42400W/m 2。使用一段时间后,锅底结了一层平均厚度为3mm 的水垢。假设此时与水相接触的水垢的表面温度及热流密度分别等于原来的值,计算水垢与金属锅底接触面的温度。水垢的导热系数取为1 W/(m ·K)。 解: δλt q ?= 2 .2381103424001113 12=??+=?+=-λδ q t t ℃ 2-2 一冷藏室的墙由钢皮、矿渣棉及石棉板三层叠合构成,各层的厚度依次为0.794mm 、 152mm 及9.5mm ,导热系数分别为45 W/(m ·K)、0.07 W/(m ·K)及0.1 W/(m ·K)。冷藏室的有效换热面积为37.2m 2,室内、外气温分别为-2℃和30℃,室内、外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可分别按1.5 W/(m 2·K)及2.5 W/(m 2·K)计算。为维持冷藏室温度恒定,确定冷藏室内的冷却排管每小时内需带走的热量。 解:()2 3 233221116.95.21101.05.907.015245794.05.1123011m W h h t R t q =+ ???? ??+++--=++++?=?= -λδλδλδ总 W A q 12.3572.376.9=?=?=Φ 2-4一烘箱的炉门由两种保温材料A 和B 做成,且δA =2δB (见附图) 。 h 1 t f1 h 2 t f2 t w δA δ B

课后问答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课后复习题答案(提要) 一、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睡得蒸汽压与纯水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即A w=P/P0。水分活度能反映水与各种非水分缔合的强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和其他性质。 2、焦糖化作用:将糖和糖浆直接加热,可产生焦糖化的复杂反应。大多数的热解反应能引起糖分子脱水,因而把双键引入糖环,产生不饱和中间产物,而这些不饱和环会发生聚合,生成具有颜色的聚合物。 3、淀粉老化:热的淀粉糊冷却时,一般形成具有粘弹性的凝胶,凝胶连结区的形成意味着淀粉分子形成结晶的第一步。稀淀粉溶液冷却时,线性分子重新排列并通过氢键形成不溶性沉淀。浓的淀粉糊冷却时,在有限的区域内,淀粉分子重新排列很快,线性分子缔合,溶解度减小,淀粉溶解度减小的过程即为淀粉的老化。 4、膳食纤维: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溶性的植物细胞壁材料,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另一部分是非淀粉的水溶性多糖。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不被消化的聚合物。 5、维生素A:是一类有营养活性的不饱和烃,如视黄醇及相关化合物和某些类胡萝卜素。6、脂肪的同质多晶:所谓同质多晶型物是指化学组成相同,但具不同晶型的物质,在熔化时可得到相同的物质。 7、胃合蛋白反应:是指一组反应,它包括蛋白质的最初水解,接着肽键的重新合成,参与作用的酶通常是木瓜蛋白酶或胰凝乳蛋白酶。 8、食品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9、异酸:油脂在氢化过程中,一些双键被饱和,一些双键可能重新定位,一些双键可能由顺式转变为反式构型,所产生的异构物被称为异酸。 11、预糊化淀粉:淀粉浆料糊化后及尚未老化前,立即干燥脱水,该淀粉分子仍保持其糊化状态,这样的淀粉称为预糊化淀粉。 12、海藻酸:海藻酸是从褐藻中提取出来的,是由β-1,4-D-甘露糖醛酸和α-1,4-L-古洛糖醛酸组成的线性高聚物。 12、酶制剂:采用适当的理化方法从生物组织(细胞、微生物)提取的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具有一定的纯度及酶促活性的生化制品,常作为食品添加剂。 13、食品添加剂: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及满足防腐与加工的需要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的添加到食品中的一类物质。 14、β-淀粉酶:是水解酶的一种,它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α-1,4-糖苷键,产生β-麦芽糖。 15、氨基酸的疏水性:氨基酸从乙醇转移至水的自由能变化被用来表示氨基酸的疏水性。 16、糖苷:糖苷是指环状单糖上的半缩醛与R-OH、R2-NH 及R3-SH 等失去水后形成的产品称为糖苷,糖苷一般含有呋喃或吡喃糖环。 17、脂肪的固脂指数:塑性脂肪的固液比称为固体脂肪指数(SFI) 18、食品风味:是指所尝到的和嗅知及触知的口中食物的总的感受。 19、美拉德反应:食品在油炸、焙烤等加工或储藏过程中,还原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20、维生素原:原来没有维生素活性,在体内能转变为维生素的物质称为维生素原,如胡萝卜素就是维生素A原。 21、脂肪的塑性:固体脂肪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超过分子间作用力时,开始流动,但是当外力停止后,脂肪恢复原有稠度。

传热学课后题答案整理

3-15 一种火焰报警器采用低熔点的金属丝作为传热元件,当该导线受火焰或高温烟气的作 用而熔断时报警系统即被触发,一报警系统的熔点为5000C ,)/(210 K m W ?=λ,3/7200m kg =ρ,)/(420K kg J c ?=,初始温度为250C 。问当它突然受到6500C 烟气加热 后,为在1min 内发生报警讯号,导线的直径应限在多少以下?设复合换热器的表面换热系 数为 )/(122 K m W ?。 解:采用集总参数法得: ) exp(0 τρθθcv hA -=,要使元件报警则C 0500≥τ ) exp(65025650500τρcv hA -=--,代入数据得D =0.669mm 验证Bi 数: 05.0100095.04) /(3

机电传动控制课后习题问答题答案

机电传动控制课后习题问答题答案 2.1 说明机电传动系统运动方程式中的拖动转矩、静态转矩和动态转矩的概念。 答:拖动转矩:电动机产生的转矩Tm或负载转矩TL与转速n相同时,就是拖动转矩。静态转矩:电动机轴上的负载转矩TL,它不随系统加速或减速而变化。动态转矩:系统加速或减速时,存在一个动态转矩Td,它 使系统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2 从运动方程式怎样看出系统是加速的、减速的、稳定的和静止的各种工作状态? 答:运动方程式:Td>0时:系统加速;Td=0时:系统稳速;Td<0时,系统减速或反向加速 2.3 试列出以下几种情况下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并说明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图中箭头方向表示转矩的实际作用方向) 答:a匀速,b减速,c减速,d加速,e减速,f匀速 2.4 多轴拖动系统为什么要折算成单轴拖动系统?转矩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功率不变的原则?转动惯量折算为什么依据折算前后动能不变的原则? 答:在多轴拖动系统情况下,为了列出这个系统运动方程,必须先把各传动部分的转矩和转动惯量或直线运动部分的质量都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由于负载转矩是静态转矩,所以可根据静态时功率守恒原则进行折算。由于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与运动系统动能有关,所以可根据动能守恒原则进行折算。 2.5 为什么低速轴转矩大?调速轴转矩小? 答:忽略磨擦损失的情况下,传动系统的低速轴和调速轴传递的功率是一样的,即P1=P2而P1=T1ω1,P2=T2ω2所以T1ω1=T2ω2,当ω1>ω2时,T1<T2 2.6 为什么机电传动系统中低速轴的GD2比高速轴的GD2大得多? 答:因为低速轴的转矩大,所设计的低速轴的直径及轴上的齿轮等零件尺寸大,质量也大,所以GD2大,而高速轴正好相反。 2.9 一般生产机械按其运动受阻力的性质来分可有哪几种类型的负载? 答:恒转矩型、泵类、直线型、恒功率型。 2.10 反抗静态转矩与位能静态转矩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点? 答:反抗性恒转矩负载恒与运动方向相反。位能性恒转矩负载作用方向恒定,与运动方向无关。 2.11 如图所示,曲线1和2分别为电动机和负载的机械特性,试判断哪些是系统的稳定平衡点?哪些不是?答:(d)不是稳定运动点,其余都是稳定运行点。 3.1 为什么直流电机的转子要用表面有绝缘层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答:转子在主磁通中旋转,要产生涡流和磁滞损耗,采用硅钢软磁材料,可减少磁滞损耗,而采用“片”叠压成,可减少涡流损耗。 3.11 为什么直流电动机直接启动时启动电流很大? 答:因为Tst=UN/Ra,Ra很小,所以Tst很大,会产生控制火花,电动应力,机械动态转矩冲击,使电网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造成事故,或电网电压下降等。故不能直接启动。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0.2m ,导热系数为45W/(m.K),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 w1t 150C =?及 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2w2w121t t 285150q gradt=-4530375(w/m )x x 0.2λλ??--?? =-=-=- ? ?-????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q A 30375(32)182250(W) Φ=?=-??=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2.5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2.k),热流密度q=5110w/ m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qA=q(dl)=5110(3.140.05 2.5) =2005.675(W) πΦ=??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w f hA t=h A(t t )qA Φ=??-= 管内壁温度为: w f q 5110t t 85155(C)h 73 =+ =+=?

1-1.按20℃时,铜、碳钢(1.5%C)、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 铝=237W/(m·K),λ 黄铜 =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 铜>λ 铝 >λ 黄铜 >λ 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0.12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0.0424+0.000137t W/(m·K) =0.0424+0.000137×20=0.04514 W/(m·K); 矿渣棉: λ=0.0674+0.000215t W/(m·K) =0.0674+0.000215×20=0.0717 W/(m·K); 由附录7知聚乙烯泡沫塑料在常温下, λ=0.035~0.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导热系数为45W/,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 w1t 150C =?及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2 w2w121t t 285150q gradt=-4530375(w/m )x x 0.2λλ??--??=-=-=- ? ?-????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q A 30375(32)182250(W)Φ=?=-??=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 2.k),热流密度q=5110w/ m 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qA=q(dl)=5110(3.140.05 2.5) =2005.675(W) πΦ=??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w f hA t=h A(t t )qA Φ=??-= 管内壁温度为:

w f q5110 t t85155(C) h73 =+=+=? 1-1.按20℃时,铜、碳钢(%C)、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铝=237W/(m·K),λ黄铜=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铜>λ铝>λ黄铜>λ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 W/(m·K) =+×20= W/(m·K); 矿渣棉: λ=+ W/(m·K) =+×20= W/(m·K);

英语国家概况(课后问答题)-推荐下载

英语国家概况(课后问答题) 第一部分英国概况 1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ain and the British Isles, Great Britain, Engl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Britain is the shortened form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while the British Isles is a geograpical name. 2 What are the three political divisions on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They are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3. What is the official name of Great Britain?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4. Where did the King Harold defeat Tostig and Harold Hardrada? ( At Stanford Bridge) 5.What did William do after he suppressed the Saxon risings in the north? (He built a string of defense castles to ensure his military control of the whole country.) 6. How long was Britain under the Roman occupation? ( For nearly 400 years) 7 What was the peculiar features of the feudal system of England? (All landowners, whether the tenants-in-chief or subtenants, took the oath of allegiance for the land they held, not only to their immediate lord, but also to the king.) 8 What did Willliam I leave to his sons after he died? ( He left Normandy to his eldest son, Robert, and England to his second son William, and a large sum of money to his third son, Henry.)9 What was William I’s policy towards the church? (He wanted to keep it completely under his control, but at the same time to upload its power.) 10 When was the Domesday Book completed? ( In 1086) 11 What wa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The French drove the English out of their land. By 1453, Calais was the only part of France that was still in the hands of English) 12 What did the Lollards preach? (The Lollards preached the equality of men before God) 13 What were the two countries Elizabeth I successfully played off against each other for nearly 30 years? ( France and Spain were the two countries that Elizabeth I successfully played off against each other for nearly 30 years) 14 What was the outcome of the English Civil War? (It not only overthrew feudal system in England but also shook the foundation of the feudal rule in Europe. It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world history.) 15 What were the three main causes of Henry VIII’s religious reform of the Church? ( The three main causes were: a desire for change and reform in the Church had been growing for many years and now, encouraged by the success of Marin Luther, many people believed its time had come; the privilege and wealth of the clergy were also resented; and Henry needed money) 16 Which party did Margaret Thatcher represent in the 1970s? (She represented the Conservative Party) 17 What did the Whigs stand for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Whigs stood for a reduction in Crown patronage, sympathy towards Nonconformists, and care for the interests of merchants and bankers. 18 Why did changes in farming methods affect lives of millions in the 18th century? (Because village and agriculture were the backbone of England at that time.) 19 When did Britain finally become a full member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Britain finally became a full member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in January, 1973) 20 Why was Mrs. Thatcher removed from office in 1990? (It was because of her opposition to European Union and her imposition of an extremely unpopular flatrate ‘poll tax’ in place of property taxes to pay for local government service. 21 What were the two groups of the Chartiests? What was their difference? (The Chartis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Moral Force Chartists and the Physical Force Chartists. The former wanted to realize their aims by peaceful means while the latter wanted to achieve their purpose by violence) 22 What was the goal of the London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in its struggle? (It aimed to ‘ to seek by every legal means to place all classes of society in possession of equal political and social rights) 23 Why was Britain known as the fac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mid-19th

传热学第五版完整版答案

1.冰雹落地后,即慢慢融化,试分析一下,它融化所需的热量是由哪些途径得到的? 答:冰雹融化所需热量主要由三种途径得到: a 、地面向冰雹导热所得热量; b 、冰雹与周围的空气对流换热所得到的热量; c 、冰雹周围的物体对冰雹辐射所得的热量。 2.秋天地上草叶在夜间向外界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叶面有露珠生成,请分析这部分热量是通过什么途径放出的?放到哪里去了?到了白天,叶面的露水又会慢慢蒸发掉,试分析蒸发所需的热量又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 答:通过对流换热,草叶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通过辐射,草叶把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物体上。白天,通过辐射,太阳和草叶周围的物体把热量传给露水;通过对流换热,空气把热量传给露水。 4.现在冬季室内供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就你所知试分析每一种供暖方法为人们提供热量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什么?填写在各箭头上。 答:暖气片内的蒸汽或热水 对流换热 暖气片内壁 导热 暖气片外壁 对流换热和 辐射 室内空气 对流换热和辐射 人体;暖气片外壁 辐射 墙壁辐射 人体 电热暖气片:电加热后的油 对流换热 暖气片内壁 导热 暖气片外壁 对流换热和 辐射 室内空气 对流换热和辐射 人体 红外电热器:红外电热元件辐射 人体;红外电热元件辐射 墙壁 辐射 人体 电热暖机:电加热器 对流换热和辐射加热风 对流换热和辐射 人体 冷暖两用空调机(供热时):加热风对流换热和辐射 人体 太阳照射:阳光 辐射 人体 5.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传热现象,如加热、冷却、冷凝、沸

腾、升华、凝固、融熔等,试各举一例说明这些现象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答:加热:用炭火对锅进行加热——辐射换热 冷却:烙铁在水中冷却——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凝固:冬天湖水结冰——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沸腾:水在容器中沸腾——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升华:结冰的衣物变干——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冷凝: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对流换热和导热 融熔:冰在空气中熔化——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5.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穿单衣感到舒服,而冬季在保持同样温度的室内却必须穿绒衣,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冬季挂上窗帘布后顿觉暖和,原因又何在? 答:夏季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室外物体向室内辐射热量,故在20℃的环境中穿单衣感到舒服;而冬季室外温度低于室内,室内向室外辐射散热,所以需要穿绒衣。挂上窗帘布后,辐射减弱,所以感觉暖和。 6.“热对流”和“对流换热”是否同一现象?试以实例说明。对流换热是否为基本传热方式? 答:热对流和对流换热不是同一现象。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的换热过程为对流换热,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相混合的换热过程为热对流,对流换热不是基本传热方式,因为其中既有热对流,亦有导热过程。 9.一般保温瓶胆为真空玻璃夹层,夹层内两侧镀银,为什么它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热水的温度?并分析热水的热量是如何通过胆壁传到外界

实验课后问题

2-5 熔点的测定 1、若样品研磨的不细 对装样品有什么影响 对测定有机物的熔点数据是否可靠? 答:试料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 这样试料颗粒之间空隙较大 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 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 结果导致熔距加大 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2、加热的快慢为什么会影响熔点? 答:加热太快 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移能力 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 熔距加大。 3、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定熔点时已经熔化了的有机化合物再做第二次测定呢,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有时某些物质会发生部分分解 有些物质则可能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体。 2-6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1、在进行蒸馏操作时从安全和效果两方面考虑应注意什么? 答:a.加料b.加热如果维持原来的加热程度,不再有馏出液蒸出而温度又突然下降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量很少,也不能蒸干。否则,可能会发生意外事件。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水,拆卸仪器,其程序与装配时相反,即按次序取下接收器、接液管、冷凝管和蒸馏烧瓶。 2、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液面上或蒸馏烧瓶支管上,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应使水银球上缘恰好位于蒸馏烧瓶支管接口的下缘,使他们在同一水平线上。 3、将待蒸馏的液体倾入蒸馏瓶中,不用漏斗行么?该如何操作? 答:行,但必须使蒸馏烧瓶的侧支管朝上。如是组合的磨口装置,则直接加入圆底烧瓶中再装上蒸馏头。 4、蒸馏时加入止暴剂为何能止暴?若加热后才发现未加止暴剂,该如何操作? 答:在蒸馏过程中加素烧瓷片作用是防止加热时的暴沸现象。加热后发觉未加素烧瓷片应使沸腾的液体冷却到沸点以下后才能加止暴剂。因为当液体在沸腾时投入止暴剂,将会引起猛烈的暴沸,液体易冲出瓶口,若是易燃的液体将会引起火灾。 5、当加热后有蒸馏液出来时,才发现冷凝管未通水,能否马上通水?若不行,该怎么办?答:不能马上通水,因为此时冷凝管温度较高,立刻通水可能会使冷凝管损坏。应当先停止加热,移开热源,待冷凝管冷却再通冷凝水进行蒸馏操作。 6、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怎么样?把橡皮管套进测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 答: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7、若加热过猛,测定的沸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蒸馏时加热过猛,火焰太大,易造成蒸馏瓶局部过热现象,使测定出来的沸点偏高。8.用微量法测沸点,把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至内管的瞬间的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沸点,为什么? 答: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至内管的瞬间的温度即表示毛细管内液体的蒸气压与大气压平衡时的温度,亦即该液体的沸点。 2-9水蒸气蒸馏 1.进行水蒸气蒸馏时,水蒸气导入管的末端为什么要插入到接近于容器的底部? 答:插入容器底部的目的是使瓶内液体充分加热和搅拌,有利于更有效地进行水蒸汽蒸馏。

生活中的传热学(问答题整理答案)

硕士研究生《高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滴水滴到120度和400度的板上,哪个先干?试从传热学的角度分析? 答:在大气压下发生沸腾换热时,上述两滴水的过热度分别是△ t=tw–ts=20℃和△t=300℃,由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前者表面发生的是泡态沸腾,后者发生膜态沸腾。虽然前者传热温差小,但其表面传热系数大,从而表面热流反而大于后者。所以水滴滴在120℃的铁板上先被烧干。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为什么? 答: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 如果把烧得滚热的砂锅,突然放到潮湿或冷的地方,砂锅外壁的热就很快地被传掉,而壁的热又一下子传不出来,外壁冷却很快的收缩,壁却还很热,没什么收缩,加以瓷特别脆,所以往往裂开。 或者: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4、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为什么? 答: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5、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为什么? 答: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6、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7、冬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8、某些表演者赤脚踩过炽热的木炭,从传热学角度解释为何不会烫伤?不会烫伤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因为热量的传递和温度的升高需要一个过程,而表演者赤脚接触炽热木炭的时间极短,因此在这个极短的时间传递的温度有限,不足以达到令人烫伤的温度,所以不会烫伤。 基本条件:表演者接触炽热木炭的时间必须极短,以至于在这段时间所传递的热量不至于达到灼伤人的温度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0.2m ,导热系数为45W/(m.K),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w1t 150C =?及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2.5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2.k),热流密度q=5110w/ m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管内壁温度为: 1-1.按20℃时,铜、碳钢(1.5%C )、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铝=237W/(m·K),λ黄铜=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铜>λ铝>λ黄铜>λ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0.12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0.0424+0.000137t W/(m·K) =0.0424+0.000137×20=0.04514 W/(m·K); 矿渣棉: λ=0.0674+0.000215t W/(m·K) =0.0674+0.000215×20=0.0717 W/(m·K); 由附录7知聚乙烯泡沫塑料在常温下, λ=0.035~0. 038W/(m·K)。由上可知金属是良好的导热材料,而其它三种是好的保温材料。 1-5厚度δ为0.1m 的无限大平壁,其材料的导热系数λ=100W/(m·K),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稳态导热时如下两种情形的温度分布并分析x 方向温度梯度的分量和热流密度数值的正或负。 (1)t|x=0=400K, t|x=δ=600K; (2) t|x=δ=600K, t|x=0=400K;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 无限大平壁在无内热源稳态导热时温度曲线为直线,并且 x x 02121t t t t t dt x dx x x 0 δ δ==--?===?-- x x 0x t t q δλ δ==-=- (a ) (1) t|x=0=400K, t|x=δ=600K 时 温度分布如图2-5(1)所示 图2-5(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