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食用油市场现状

中国食用油市场现状

中国食用油市场现状
中国食用油市场现状

中国食用油市场现状

食用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煮食原料,在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该市场达3000万吨左右的消费规模,国内上规模的食用油加工企业达数千家。虽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有一批小品牌企业被淘汰,但这却并未影响该行业激烈的竞争状态,粮油巨头的发展依然强劲“食用油行业的洗牌已然开始,一些零利润的小企业将难以为继,行业进入寡头时代”中研普华研究员邱少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

我国主要的食用油品种为豆油和菜籽油,两者占国内油脂消费的76%左右。“去年受油粕价格偏低影响,多数压榨企业处于亏损局面。”油脂分析师卢宁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小企业而言,很难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操作去降低运营风险。且由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加大了龙头企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多重压力下,部分中小食用油企业步履维艰。伴随着人们对食用油的消费观念变化、国际食用油价格下降,以及来自于国际资本市场等的压力,迫使国内的中小型油企加快其品牌升级和技术创新。

事实上,去年和前年已经有10家左右的企业退出了食用油行业。且自2014年开始,随着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大豆的价格也随之出现了大幅度波动。许多企业都面临市场价格不振以及贷款困难等问题。这些都是致使油企停产甚至直接退出品牌市场的主要原因。卢宁还告诉记者,今年4月下旬起,随着进口大豆流向监管严格,无进口资质的小油厂无法采购到低价的进口大豆,而采用国产大豆成本较高,目前他们还面临着原料短缺的桎梏。

中小企业应重视品牌建设我国的中小粮油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之所以举步维艰,在邱少梅看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食用油价格不断下跌,对我国食用油市场造成的压力,盈利空间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濒临“无利可榨”的困境。另一方面,人们对国际大品牌或者国内大牌的信任度更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食用油政策的开放,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市场,致行业的竞争加剧。”邱少梅补充道。但部分食用油企业对于原料的控制力差也是导致其发展遇困的原因之一。卢宁强调称,龙头企业可以集中采购原料、合理控制成本。但以小型大豆压榨的企业则多数无直接进口大豆的资质,致其面临原料短缺的风险。之所以如此依赖进口,主要还是由于国内的大豆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滑坡。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对大豆的需求也呈快速增长态势,这致使国内的生产不足,多靠进口以弥补国内的需求。有数据表明,1996年我国从大豆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大豆的净进口国。2000年大豆进口量就已达到了1000万吨,2010年达到了5000万吨。而2013年、2014年、2015年这三年则连续突破了6000万吨、7000万吨和8000万吨的水平。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此前曾指出,去年大豆进口达到了8169万吨,这是我国国内生产量的6.8倍,大约是世界大豆贸易量的70%,是国内消费量的87%,这在所有农产品中进口依存度是最高的。当然,流通区域受到局限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卢宁指出,集团企业多数为全国布局根据各区域供需情况,灵活调配货源,而中小粮油企业产品多数在近厂区域消化,流通范围有限,受阶段性、局部性的市场风险营销较大。但这些在她看来却是远远不够的,“由于集团企业的营销方式较为多样化,部分龙头企业采取多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力,而多数中小企业的品牌影响范围较小,在终端市场的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

卢宁对记者说道。面对重重困境,许多中小食用油企业希望可以通过抱团取暖来改变这种境遇。然而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可能性似乎并不大。目前来看,由于行业的集中化是很多产业的发展趋势,抱团群暖在一定程度上类似螳臂挡车,难以阻挡行业发展的步伐。正如卢宁所说,小油厂受区域局限性,抱团的可行性确实是存在一定难度。中小食用油品牌想要真正改变当前的困境,邱少梅提出,相关企业还是应注重品牌的建设,这个问题需要行业共同努力,长期实践。同时,还应学习国际品牌的标准以及技术,进行创新,提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粮油巨头称霸天下在中小食用油企业面临重重困境的同时,粮油巨头却发展强劲。数据显示,2014年金龙鱼的销量再次增长11.6%。2015年,福临门的销量也出现了10%以上的增长。对此,邱少梅分析指出,现今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对健康生活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油时更倾向于大品牌,对小品牌的不信任则日益严重,从2014年-2015年的食用油增长情况看,食用油市场有向巨头集中的趋势,未来将出现几个巨头并存,寡头垄断的局面。

另有数据显示,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前十大食用油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粮油巨头们已经占据了食用油行业的大半壁江山。卢宁表示,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预计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仍将呈现小幅增长趋势。业内人士指出,不同的品牌有其不同的优势,企业应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改善自身的弱势,努力将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这需要企业更加注重其综合竞争力的建设。

我国目前的食用油市场规模巨大,行业竞争激烈,邱少梅认为,未来我国的食用油行业发展趋势会随着人们对消费需求的提升,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且在该行业竞争加剧的形势之下,以及国外资本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卢宁则认为,行业的集中化、产业链化将更为明显。以中粮为例,目前在积极和国际企业合作、收购重组,预计将利于企业对南美大豆采购成本的降低。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食用油行业还将积极发展小包装。由于小包装的价格相对稳定,且利润尚可,食用油企业也开始积极提升小包装的比例。“企业还将向多品种、高端化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变化,橄榄油、葵花籽油等小品种、高端油脂品种,也成为食用油发展的趋势。

食用油公司及行业分析

XX粮油项目及行业概况 一、食用油上市公司情况 1、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简称:金健米业 股票代码:600127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开发、生产、销售优质粮油及制品、农副产品、新型食品、油脂化工产品、优质稻种子、宾馆餐饮和公司自产产品及技术设备进出口业务。 粮油食品是最主要营业收入,2010年仅此项就达84000万,6400万利润。整体公司营收12.5亿。 2、东凌粮油000893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食用油、豆油 豆油主营收入19亿,利润1.489亿。从东凌粮油的情况看,公司主营业务由原来的制冷设备的生产与销售转为重组后的大豆油脂和豆粕的加工及销售。目前公司大豆压榨产能220万吨,其中南沙基地150万吨、新塘基地70万吨。实际产能利用率80%,可压榨176万吨大豆、产出豆粕139万吨,豆油33万吨。 衡量油脂厂经营好坏的最好指标是大豆加工的每吨压榨毛利(每吨压榨毛利=豆油价*豆油榨得率+豆粕价*豆粕榨得率-大豆价-加工成本),东凌粮油每吨压榨毛利为332元,按每吨100元压榨费计,其每吨压榨净利润为232元。 3、西王食品000639 公司主营业务:小包装玉米油(主营收入4.8亿、利润1.3亿)、胚芽油(营收1.8亿,利润0.1亿)。总体营收12亿。 4、维维股份600300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豆奶粉、植物蛋白饮料、食用油

食用油方面营收0.98亿,利润0.294亿。公司10年营收47亿。 其余丰原生化、中粮屯河等,可比性都一般。 二、公司市场地位 目前公司产品销量排在市场前10位以下,主要针对定向客户。前10分别是:金龙鱼(嘉里粮油);福临门FORTUNE(中国粮油食品集团);盛洲(厦门中盛粮油);盘中餐(长沙加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海狮(上海良友海狮油脂);金日-令日餐(鹿邑县金日食用油有限公司);日清oillio(日清奥利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红蜻蜓(重庆市油脂公司);豫兰-大河龙(河南省大河油脂有限公司)10花香浓(香海粮油(秦皇岛)工业有限公司)。 三、市场情况 1、外资“垄断”大豆产业链,为企业减低成本和市场扩大制造障碍 大豆作为国内最早全线开放的农产品,整个大豆市场和大豆产业已面临被外资控制的局面。全球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已控制全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我国现有90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占国内总量的85%。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实际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比重迅速下降,而外资企业从9.0%快速提高到了48.0%。 最关键的是由于大豆价格严重受期货市场影响,所以供货商的定价权基本也掌握在外资大豆巨头手中。 2、细分市场是国内企业生存的契机 2003-2007年,中国食用玉米油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43%,中国橄榄油年进口量2004-2008年的复合增长率达43%,两者增速均远高于1997-2006年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9.3%的复合年增长率,健康油市场需求的迅猛释放。 在中国食用油大部分为外资主导的格局中,健康油中成规模生产的玉米油出现中国企业占主导的局面,山东三星集团已经处于这一细分行业的龙头地位。

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食用油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1313) 一、国际食用油行业发展现状 (1313) 1.全球食用油行业宏观经济环境 (1313) 2.全球食用油行业供需状况 (1313) 1)油料大幅增产牵引压榨量温和上扬 (1313) 2)全球油脂供需偏紧格局有望延续 (1414) 3)南美市场尚存变数 (1616) 4)马棕油供应紧俏利好后市 (1616) 3.全球食用油行业总体发展概况及其趋势 (1717) 二、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现状 (1717) 1.中国食用油行业油料发展现状 (1717) 2.中国食用油行业供需状况 (1818) 3.中国食用油行业进口成本情况 (1818) 4.中国食用油行业压榨利润概述 (1919) 5.中国食用油行业政策现状 (1919) 第二章 2009-2010年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21)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121) 1.国内生产总值 (2121) 2.工业企业景气指数 (2121) 二、国际贸易环境分析 (2222) 三、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2424) 四、食用油行业政策环境 (2525) 1.粮食行业普法 (2525) 2.《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2525) 3.农业行业标准NY/751-2003绿色食品食用植物油 (2525) 1)范围 (2525) 2)标准要求 (2525) 五、食用油行业技术环境 (2727) 1.新型食用油油瓶 (2727) 2.甘油二酯食用油的生产方法 (2727)

3.节能式食用油自动净化装置 (2727) 4.必需脂肪酸营养型食用油及制造方法 (2727) 5.脂溶性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需脂肪酸营养型食用油产品及制造方法2828 6.快速鉴别食用油的气相色谱指纹法 (2828) 7.检验合格食用油中是否掺有地沟油的方法 (2828) 8.从植物源食用油中提取用于转基因成分检测的DNA的方法 (2828) 六、国内外经济形势对食用油行业发展环境的影响 (2828) 第三章食用油行业市场分析 (3030) 一、市场规模分析 (3030) 1.2005-2009年食用油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3030) 2.食用油行业市场饱和度 (3131) 3.国内外经济形势对食用油行业市场规模的影响 (3232) 4.2010-2012年食用油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3232) 二、市场结构分析 (3333) 三、市场特点分析 (3333) 1.食用油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3333) 2.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食用油行业的影响 (3333) 第四章食用油行业生产分析 (3434) 一、生产总量分析 (3434) 1.2005-2009年食用油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 (3434) 1)食用油总体产量及增速 (3434) 2)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及增长 (3434) 2.国内外经济形势对食用油行业生产的影响 (3535) 3.2010-2012年食用油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预测 (3535) 二、子行业生产分析 (3535) 1.子行业生产情况 (3535) 2. 子行业生产占比 (3737) 三、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3838) 1.食用油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3838) 2.国内外经济形势对食用油行业供需平衡的影响 (3838) 第五章食用油行业竞争分析 (4040) 一、行业集中度分析 (4040) 二、行业竞争格局 (4040) 1.现有竞争者分析 (4040) 2.潜在进入者分析 (4141) 3.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4141) 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4141) 三、竞争群组 (4141)

中国食用油供给之危

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之危 导言:当前,我国国内的粮食供给已得到基本保障并连续多年实现对外出口。相比之下,食用油却一直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供给。2009年中国进口植物油总量超过1000万吨,植物油市场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几乎已无战略安全可言。随着中国国内植物油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国内食用油价格越来越多的受到来自国际市场因素的左右。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食用油市场价格在生物能源、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持续走高,导致国内植物油价格随之上涨。2008年中国出现的以食用油、猪肉为明显特征的结构性物价上涨,食用油产业首次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产生重大不利冲击,突显出国内食用油供给的安全隐患。食用油的战略安全问题悄然降临,不仅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关注和担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首次将其纳入视野。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首次将“实施大豆、花生良种补贴试点”、“大力发展油料生产,加快优质粮油作物生产基地县建设”等扶持食用油产业发展等政策列入其中。了解我国食用油产业的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境,增强社会各界对保障国内食用油供给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对与保障我国战略安全,缓解我国植物油过度依赖进口的严峻形势,提升我国食用油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用油供给食用植物油产业安全 继全球石油安全、粮食安全之后,食用油安全又成为一个事关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的新课题。目前中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隐患,原料供应环节上表现在粮油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和产量的持续不振,生产、销售环节上则体现为本国粮油面临国际巨头的大举入侵并失去了对部分粮油(如豆油)市场的控制。当前,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加之国际市场上“粮油转能源”这一大趋势所带来的长远威胁,以及西方转基因大豆与西方食用油浸出工艺对中国食用油质安全的潜在隐患,都在发出一个警示信号:中国食用油,存在战略性供给之危。 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所有涉及粮食安全的问题无一不是直接关乎到我国的国计民生。近几年来,中国粮食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且出口开始大于进口,但是食用油却一直过度依赖进口。国际市场上食用油价格一旦出现波动,或者国内粮油作物产量减少,我国食用油价格便会出现持续性的物价上涨。 事实上,我国食用油供给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主要油料作物生产水平停滞不前,食用油供给能力有限 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华粮网《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相关数据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增长迅速,由2000年的近1300万吨提高到了2010年得2500多万吨,同期的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稳定在6.6—6.8公斤的水平。但同期国内主要油料作物的产量增长却极为疲软。油料作物总产量长期维持在5700万吨——5800万吨之间。其中,2009年大豆产量1320万吨,连续两年减产;花生产量463万吨,仅为2002年的水平;菜籽油产量首次突破710万吨,但6年时间年增产仅为30万吨。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而我国油料作物生产的分散、不成规模性的特点,决定其生

食用油市场分析

食用油市场分析 近几年,我国制油用油料总量基本维持在3000至3200万吨之间,丰收年可达3500万吨,食用油总产量一般在720至800万吨之间。其中,菜籽油约300万吨,棉籽油约140万吨,豆油约150万吨,花生油约160万吨,葵花油约15万吨,胡麻油约10万吨,芝麻油约8万吨,米糠油和玉米胚油约3万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食用油的消费量在稳步增长。1998年我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7公斤左右,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将达到15至17公斤。此外,近来我国饲料工业向规模化发展,对各种油粕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据有关部门估计,食用油年消费量在1999/2000年度(10月/9月)已达到1600万吨,为1991/ 1992年度(10月/9月)900万吨的1.8倍。 在进出口方面,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近几年我国进口植物油基本稳定在200至300万吨之间,据统计,1996年为274万吨,1997年286万吨, 1998年219万吨,1999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208万吨。2000年1至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包括棕榈油)140万吨,比1999年同期下降18.4%;其中豆油及其分离品累计进口4万吨。另外,如果

像有关人士预计的,中国如在近期加入WTO,那么我国在食用油和油籽进口的比例上会有所变化,至少暂时会出现植物油进口的增加、油籽进口的减少。加入WTO后,我国将大幅度增加豆油和菜籽油的配额。“入世”后的第一年,这两种油的配额将增加100万吨,豆油的配额将达到170万吨,菜籽油的配额将达60万吨. 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对北京市300家超市、便利店、仓储商场、副食商场重点食品市场占有率最新调查,一季度食用油市场畅销的品牌是:“福临门”、“金龙鱼”、“火鸟”、“绿宝”、“鲁花”、“骆驼唛”、“金梦”、“金象”、“样样红”和“花旗”,十大品牌占有率之和达99.1%。食用油上榜品牌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集中。在被调查的19个品牌中,前四名销售额占有率之和达82.5%,市场销售比较集中。食用油品牌位次出现新变化,北京品牌仍占有一席之地。与去年相比,“福临门”与“金龙鱼”排名易位,“福临门”连续三个月占据头把交椅。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其采取有效的促销手段有直接关系。北京品牌“火鸟”和“绿宝”,虽仍居销售额的第三、第四名,但这两种品牌占有率之和从去年的30%下降到28.5%。“福临门”、“金龙鱼”、“火鸟”、“绿宝”这四大品牌成为食用油市场的四大支柱品牌。

食用油行业分析报告

食用油行业用户分析 一、食用油行业用户认知程度 食用油行业的认知度,是指食用油产品被用户认识知晓的程度。食用油产品的认知度越高,说明对食用油知道的人越多,使用的人越多,对食用油的功能和规格等熟悉的人也越多,意味着食用油有一个比较好的用户基础。 食用油认知度的要素包括两个维度:广度和深度。广度是指有多少人知道食用油。深度则体现为若干了解的程度。用户对食用油行业的认知广度情况良好,食用油行业的用户都知道食用油这种产品,但对于食用油行业的认知深度上一般。 二、食用油行业用户关注因素 1.质量 产品质量是生存的根本,服务质量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随着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竞争关键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对于食用油行业来说,质量将决定生产企业的命运。用户在购买食用油行业产品时会比较不同企业的产品的价格等因素,但产品质量是最关注的。 消费者不仅关心油品的质量,而且在一部分人群中十分关心油脂的营养价值。在保健型特种食用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今天,国内各食用油企业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具有营养价值和健康卖点的产品。但目前高端食用油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品牌领导,主要是橄榄油以及高档天然植物油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2.价格 食用油行业产品所需的原料成本对企业的成本影响较大,在目前国内食用油行业的竞争过程中,尤其是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同质化的产品,成本能否具有优势是企业能否在行业竞争中立足的关键,成本具有优势,成为产品的定价策略以及市场开拓、盈利能力的增强的基础保障。同时价格的高低也将影响到用户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的高低。

3.服务 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产品本身是一方面,服务也成为用户关注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服务能够拉近用户和厂家的距离,良好的服务能够让用户产生亲切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也增大了潜在的销售力。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 为了更精准了解食用油产品的消费需求、竞争态势和潜在的市场机会,-咨询对北京食用油产品消费者需求做了一次专项、深入的市场调研。即集中定点市场调研方式,共访问食用油产品的消费者350人,其中男性占42.7%,女性占57.3%。 食用油被选择比率的分析 (1)消费者喜欢“金龙鱼”的原因消费者喜欢“金龙鱼”的原因首先是品牌,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36.5%;其次是口味和习惯,都各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7.3%;产品质量占9.6%;广告、价格和健康都各占5.8%。可见品牌、口味和习惯是消费者喜欢吃金龙鱼食用油的主要原因。 (2)消费者喜欢“鲁花”的原因消费者喜欢 吃鲁花食用油的首要原因是产品的口味,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41.9%;其次是品牌,占22.6%;排在第三位的是消费习惯,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9.4%;产品质量占6.5%;价格、广告和健康都各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3.2%。可见产品的口味、品牌和消费习惯这3 个方面是消费者喜欢吃鲁花食用油的主要原因。 (3)消费者喜欢“福临门”的原因调查数据表明,消费者喜欢吃福临门食用油的原因首先是品牌,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37.3%;其次是习惯,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25.0%;排在第三位的是产品的口味,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8.8%;价格、质量和广告都各占 6.3%。可见品牌、消费习惯和产品口味是消费者喜欢吃福临门食用油的主要原因。 总之,通过对金龙鱼、鲁花和福临门食用油前 3 个主要被选因素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喜欢吃金龙鱼品牌的原因首先是品牌,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36.5%;其次是口味和习惯,分别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7.3%。消费者喜欢吃鲁花食用油的首要原因是产品的口味,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41.9%;其次是品牌,

2019年中国亚麻籽油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2019年中国亚麻籽油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目录名称】2019年中国亚麻籽油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报告大纲】 第一章亚麻籽及亚麻籽油概述 第一节亚麻籽相关概述 一、亚麻及其分类 二、亚麻籽的概述 三、亚麻籽功能成分 第二节亚麻籽油相关概述 一、亚麻籽油的概述 二、亚麻籽油生产工艺 三、亚麻籽油营养价值 第二章全球亚麻籽油行业分析 第一节全球亚麻籽油生产情况 一、全球亚麻籽生产情况分析 (一)全球亚麻籽收获面积分析 (二)全球亚麻籽产量分析 (三)全球亚麻籽产量分布 二、全球亚麻籽油产量分析

(一)全球亚麻籽油产量分析 (二)全球亚麻籽油产量分布 三、亚麻籽油在全球植物油中地位 第二节美国亚麻籽油生产情况 一、美国亚麻籽收获面积 二、美国亚麻籽产量分析 三、美国亚麻籽油产量分析 第三节加拿大亚麻籽油生产情况 一、加拿大亚麻籽收获面积 二、加拿大亚麻籽产量分析 三、加拿大亚麻籽油产量分析 第三章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分析 第一节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植物油加工业发展历程 二、食用植物油加工产业链分析 三、植物油加工业相关产业政策 四、植物油加工业运行特征 五、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分析 六、中国植物油加工业竞争格局 第二节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规模分析 一、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分析 三、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四、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销售规模增长分析 五、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利润规模增长分析 第四节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运营效益分析 一、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二、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第四章中国亚麻籽油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中国亚麻籽油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18年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2018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 五、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 六、2018年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中国亚麻籽油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中国亚麻籽油质量标准 二、亚麻油“十三五”发展规划 三、油料政策激励亚麻产业发展 四、亚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 第三节中国亚麻籽油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嘉里粮油在中国市场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分析

嘉里粮油在中国市场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分析 嘉里粮油在中国市场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分析 一、嘉里粮油在行业中的现状及企业背景 国家内贸部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嘉里粮油旗下的金龙鱼食用油品牌10年来一直以绝对优势稳坐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第一品牌宝座,它的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在全国十大食用油品牌排名当中,嘉里旗下品牌就占据三个位置,并仍有增多趋势。从1994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全国主要城市消费品调查中,金龙鱼品牌知名度比排名第二的竞争品牌高5倍;是消费者心目中最佳品牌,金龙鱼比排名第二的竞争品牌高8倍。仅金龙鱼、胡姬花、鲤鱼三大嘉里粮油旗下品牌,销量就超过了十大品牌中其余品牌销量的总和。如果再加上其他13个品牌的销量,嘉里粮油差不多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半壁江山。2000年,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的总销售额约为100个亿,而董事总经理李福官带领的嘉里军团就占掉其中的40个亿,2007年嘉里粮油小包装油销售量达到400个亿。目前,嘉里粮油还是国内著名的特种油脂供应商,其代表产品有:花旗、莎妮雅、金燕牌人造奶油、起酥油,金鹂代可可脂、专用油、烘焙系列,餐饮专用油:海皇牌系列。 2005年,嘉里粮油全面进军以水稻加工为主,大豆、玉米、杂粮等粮食贸易加工为辅的食品行业,向市场成功推出了“香宴”、“香满园”、“金元宝”系列品牌大米,“蓝匙”、“香满园”品牌面粉。油脂化工产品有:锐龙牌硬脂酸、皂粒、甘油、各类脂肪酸。 取得如此辉煌业绩,虽然和嘉里粮油拥有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背景有关(注:嘉里粮油是著名的郭兄弟集团属下企业。郭氏兄弟集团创立于1949年,最初在马来西亚的柔佛巴鲁经营大米、食糖和面粉。1953年在新加坡成立了郭氏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亚洲最具多元化的跨国企业集团之一。集团以粮油加工、油脂化工、仓储物流、内外贸易为主,集煤炭经营、清洁能源开发、房地产、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也是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粮油加工、贸易商,在中国累计投资40余家粮油食品以及相关业务的生产加工企业,创始人郭鹤年,马来西亚华裔,以亚洲糖王和酒店业巨子享誉世界。1974年,嘉里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成为郭氏兄弟集团进一步从事区域性发展的重点。嘉里这一名称则成为郭氏兄弟集团在中国业务的标志),但成功最主要的还是靠嘉里粮油敏锐的市场预见性,正确的市场营销方略。 下面我们分析,在中国短短的十几年中,嘉里粮油取得优秀成绩中的努力过程及企业的强势所在,剖析为什么嘉里粮油在中国市场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二、敏锐的市场预见性,正确的市场营销方略及切实履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造就了嘉里粮油的成功所在 (一)发现市场 1、抓住“改革开放”这一机遇,嘉里粮油登上了这列经济快车,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来,中国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三大经济改革实验区都在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带动了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其中深圳这个当年不知名的小渔村而今成为了中国最开放和发达的城市之一。沿海经济特区的成立,大大的鼓舞了嘉里粮油企业前来中国投资的信心。 1.1改革开放,政府对外资企业投资的利好政策

当前国内植物油产能现状研究

当前国内植物油产能现状研究 -------------------------------------------------------------------------------- 一、我国植物油压榨业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对肉、蛋、奶和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带动国内植物油压榨业的飞速发展。以大豆加工业发展为例,自1996年我国放开大豆进口后,1999年外资开始大举进入,到2000年,我国日压榨大豆300吨以上的油厂在100家左右,日压榨大豆能力为6.4万吨,单厂平均压榨规模为600吨,全年大豆压榨能力首次突破1000万吨。到2001年底,我国日压榨大豆能力增加至10.7万吨,2004年底达到20.2万吨,2005年底达到了25.4万吨,到2006年底,我国日压榨大豆300吨以上的企业已超过170家,日压榨大豆能力达到27万吨,单厂平均压榨规模超过1500吨。按每年开工率300天计算,年加工大豆能力可达到8100万吨。在2000—2006年期间,我国日压榨大豆能力增长了3.2倍。目前全世界有11家日处理油料为6000吨的大型油厂,其中5家在中国,即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12500吨/天),广西防城港大海油脂(7500吨/天),河北秦皇岛金海油脂(7000吨/天),连云港益海油脂(6000吨/天)和河北三河汇福粮油(6000吨/天)。全国拥有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集团有益海油脂、中粮集团、九三油脂、大连华农和大连华良,这几家企业集团大豆加工能已达到日处理力10万吨以上。 目前国内大豆初榨工业无论在企业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等五个大豆压榨圈。 其中在东北内陆地区形成了以黑龙江九三油脂公司、吉林德大油脂公司和沈阳金石豆业公司等为代表的东北大豆压榨圈,以压榨国产大豆为主。在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以大连华农豆业公司、大连日清公司、秦皇岛金海油脂公司、河北汇福粮油公司、九三油脂公司、山东渤海油脂公司、烟台益海油脂公司、日照邦基三维和黄海油脂公司等为代表的环渤海大豆压榨圈,这些地区主要以压榨进口大豆为主,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期间也加工部分国产大豆。在江苏和浙江地区形成了以张家港东海粮油公司、连云港益海油脂公司、南通嘉吉公司、宁波金光油脂公司等为代表的江浙大豆压榨圈,常年以进口大豆为加工原料。在华南地区形成了以泉州福海油脂公司、东莞嘉吉公司、东莞中谷公司、湛江华农豆业公司、广西大海油脂公司等为代表的华南大豆压榨圈,该地区大豆压榨企业大多是在2001年以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原料来源均为进口大豆。在内陆地区形成了以四川金石油粕公司、重庆新涪油脂公司、陕西邦淇油脂公司、周口益海油脂公司、郑州阳光油脂公司为代表的内陆大豆压榨圈,这些油厂既加工进口大豆,也加工部分国产大豆。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人统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012个,年处理油料能力7177.4万吨,精炼能力2166.2万吨。另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植物油总供给的总量从1996年的1千多万吨增加到2400万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增加至17公斤。 二、外资企业在国内投资状况 大豆市场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农产品市场之一,根据WTO准则,2001年以后,我国大豆市场大门被彻底打开,国际市场的大豆疯狂的涌人国内市场,在2001—2003年是我国国内大豆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大豆进口也在2003年首次突破2000万吨,超过国产大豆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资料显示,随着世界大豆加工业重心逐步向我国转移,国内的企业家也纷纷采取了扩张大豆加工业的对策。2002年,东北新建大型大豆榨油厂4家,日加工量达6500吨;拟建、在建的大型油厂5家,预计日加工大豆6400吨。河北的金海粮油公司、汇福粮油公司,也将分别于2003年年底将自己的加工能力从2500吨和3000吨提高到6000吨和7000吨。江苏张家港的东海粮油公司的大豆日加工量2003年已达7000吨。山东2003年初已有大豆加工厂100多家,日加工能力达3万多吨。广东的大豆加工能力也在迅速扩张,仅东莞的一家2003年在建的大豆加工厂日加工能力就将达到1万吨至2万吨。此外,许多小厂也在大力改建、扩建,加工能力也在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

2019年中国食用油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及建议

2019年中国食用油行业 市场细分战略研究及建议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第一章企业利用市场细分找出市场机会策略 (2) 一、找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和每个群体的共性 (2) 二、找到企业自己的目标市场 (2) 三、把握好市场机会与企业实力的平衡点 (3) 第二章2018-2019年中国食用油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5) 第一节食用油定义和特性 (5) 一、食用油的定义 (5) 二、食用油的分类 (5) (一)按油料作物产品分类 (5) (二)按脂肪酸类别分类 (6) 三、食用油行业特性 (9) 第二节 2018年我国食用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 一、2018年中国食用油行业现状分析 (9) 二、居民植物食用油消费情况分析 (10) 三、中国食用油产量增长情况分析 (12) 四、中国食用油市场品类格局分析 (12) 五、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13) 六、中国食用油区域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13) 七、食用油市场品牌竞争格局 (13) 第三章2019年食用油行业企业市场细分战略研究及建议 (15) 一、对消费者进行分析 (15) 二、价格敏感性分析 (16) 三、产品组合策略选择 (16) 四、品牌策略的选择 (16) 第四章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18)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18)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19)

第一章企业利用市场细分找出市场机会策略 市场细分是营销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的。所谓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构成总体市场的不同消费者的特点、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个顾客群体,每一个有需求特点相似的顾客组成的群体构成一个细分市场。 也许有人会问,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市场细分,很多企业没有做过市场细分,不也照样产品销量不错,过得很好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市场竞争的状态,在计划经济时代,或大众化消费时代当然不用市场细分,目前我们处于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日益激烈,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必须通过市场细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机会,这样才可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这个道理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资源有限,其能力也是有限的,它的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所以要有选择的经营,而这个选择是需要市场细分去实现的。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由于需求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多样化、个性化成为很多行业的发展趋势,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市场经济一个特点就是学会"放弃"市场细分就是决定放弃什么,保留什么的依据。 那么,如何用市场细分来找到市场机会呢?可以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一、找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和每个群体的共性 按照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模式等标准将客户或潜在客户进行分类找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和每个群体的共性。 例如:工业品可以按行业、应用、使用者等参数来细分,而消费品则可按照地理人口心理行为四个大的标准来细分:(1)地理因素,含地理位置、城镇大小、地形和气候;(2)人口因素,含年龄、性别、收入、民族、职业、教育程度;(3)心理因素,含生活方式、性格、购买动机;(4)行为因素,含购买时间、购买数量、购买频率、购买习惯。但是无论用什么标准,有一个原则必须遵守,那就是细分后的市场能够量化(可以用数字来描述)一定不能凭感觉。经过一定的细分,会出现若干份不同组合的"小市场"这个市场是可以定义的,例如:居住在大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年龄在25-35岁的白领。 二、找到企业自己的目标市场

食用植物油行业分析报告

食用植物油行业分析报告 申万宏源海米提·瓦哈甫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食用植物油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对于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各种食用植物油的贸易往来越发频繁。伴随着食用植物油供需结构的不断变化和食用植物油产业的国际化趋势,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中国油脂油料进口逐年增加,进口贸易性融资依旧存在,且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倒挂现象持续,使国内食用植物油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这也使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此外,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质量的信心明显不足,随着食品安全政策与行业自律措施的引导与完善,我国的食用植物油消费也将向安全、营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品牌包装油和小品种食用植物油将更加受到青睐。 一、国家对行业的监管体制和相关政策 (一)行业主管部门 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的管理体制主要为:国家发改委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政策指导、项目审批等管理工作。农业部是国务院综合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垦、乡镇企业和饲料工业等产业的职能部门,又是农村经济宏观管理的协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国家工商总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中国粮食业协会对粮油生产加工实行自律管理。具体情况如下: 国家发改委主要职责为承担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的责任,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监督执行,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规划,负责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国家粮食、棉花和食糖等储备。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规章和政策,承担依法规范和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市场交易行为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此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承担监督管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责任,组织开展有关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负责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依法保护商标专用权和查处商标侵

中国食用油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品种丰富, 数量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 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农牧渔产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1]。全世界的政府都致力于改善食品安全性。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反应。 一、食品安全的现状 1.1国外的食品安全问题 疯牛病 1986年在英国发现,90年代流行达到高峰。2000年7月英国有34万个牧场的17万多头牛感染此病,已屠宰焚毁30多万头,流行趋势于90年代后期明显下降,但发病率每年仍以23%的速度增加,并由英国向西欧,全欧和亚洲扩散,受累国家超过100个。目前病人约100例,有科学家推测处于潜伏期的病人约50万人,发病后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丧失,共济失调,震颤,神经错乱,最终死亡。1997年专家预计人类发病流行颠峰大约是在2015年,届时每年将有20万人死亡,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有1000万人最终死于“雅克氏症”,2002年这一预计数字降为5万人[2]。 二恶英 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因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恶英的事件。二恶英是一种有毒的含氯化合物,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它的致癌性极强,还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和伤及胎儿[3]。 O-157事件 自1996年6月从日本多所小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而发现元凶为疠-157”大肠杆菌以来,日本全国至当年8月患者已达9000多人。其中7人死亡,数百人住院治疗。“O-157”是一种长约千分之二毫米、宽约千分之一毫米的杆菌。“O”是德语对这种细菌称谓的第一个字母。大肠杆菌因其抗原抗体反应不同,截至目前被分为173种。“O-157”于1982年被美国科学家定为第157种而得名。感染上大肠杆菌“O-157”的患者往往都伴有剧烈的腹痛、高烧和血痢。病情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和脑炎,危及生命。“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来不仅在日本,而且在美国以及欧洲、澳洲、非洲等地也发生过。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O-157”在美国每年可造成2万人生病,250至500人死亡[4]。 丙烯酰胺 2002年4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发布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包括炸薯条在内的多种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这份报告指出,1公斤炸薯片的聚丙烯酰胺含量是1000微克,炸薯条是400微克,而蛋糕和饼干中的含量则为280微克。丙烯酰胺这种物质人们并不陌生,在诸如塑料和染料等许多材料中都有使用。动物试验证明它有致癌危险,但2002年以来的多项研究却又陆续证实,在对土豆等含有淀粉的食品进行烤、炸、煎的过程中也会自然产生丙烯酰胺,这就逐渐开始掀起了一场新的食品安全风波[5]。 1.2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后果 经济损失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可观。英国自1986 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出口一项,每年就损失52 亿美元。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已采取的宰杀行动损失300 亿美元。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比利时的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产品的进口, 这一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55亿欧元,如果加上与此关联的食品工业,据估计其经济损失达13 亿欧元。 政治后果和贸易纠纷比利时政府因二恶英事件,使欧洲乳、鸡、牛肉等食品的出口在全球范围内受因,而造成内阁倒台.2001年德国因疯牛病导致卫生和农业部长辞职。欧洲消费者当前反对转基因食品在很

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竞争案例

龙虎争霸——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竞争案例每年中秋都是各行各业奋力一搏的好时机,食用油行业也不例外。今年中秋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我们看到金龙鱼、胡姬花、福临门和鲁花等轮番上马拼命打着广告,谁也不愿输给谁。大概,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这是四大家族在互相较劲,其实不然,以上四个品牌分属两大阵营,前面两个是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麾下,而后面两个则隶属中粮集团旗下。嘉里和中粮是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龙和虎,自从2001年底,中粮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龙鱼”的全部股权后,向外界表达了集中资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临门”品牌的决心,同时也昭示着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进入龙虎争霸的时代。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每个参与竞争游戏的企业都恨不得自己独霸天下,但事与愿违,在许多行业,洗牌到最后总是变成几个巨头共同玩游戏。另一方面,正因为竞争对手的存在,每个游戏的企业都不敢懈怠,在共同做大一个蛋糕。“既生瑜,何生亮”只能是古人的一时悲鸣,现代开明的企业家如可口可乐无论如何在心里是感激它几十年的老对手——百事可乐,不知道嘉里和中粮的当家人是否也有同样的想法。好,现在让历史的车轮往回走,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小包装食用油行业两个巨头的成长史,以及这几年来它们斗法的种种实战案例。 金龙鱼:潜龙出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人们吃油,都是提着空瓶去粮店买个一斤豆油或两斤菜籽油。在十几年前,几乎谁也不敢想像中国小包装油会有什么市场。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企业纷纷上马,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油源开始不能满足居民消费的需要。这一阶段中国还没有小包装食用油,市面上到处充斥的是杂质多、油烟多、卫生安全无保障的散装食用油,而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小包装食用油市场还是一片空白。最初进入我国市场的主要是成品油,如棕榈油、菜籽油、黄豆油、调和油等等,都是以散装油或190公斤大铁桶包装为主。 80年代末,发迹于马来西亚的亚洲著名跨国企业郭氏兄弟集团通过对国内外市场考察,认为小包装油在中国肯定会有巨大的市场,最终下定决心于1990年组建了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开始了中国第一批小包装食用油的生产,推出的第一个品牌就是金龙鱼。然后郭氏兄弟集团把在中国的食用油企业,统一用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的旗号,嘉里粮油成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小包装食用油的企业。 90年代初期,中国老百姓对小包装食用油还很陌生,主要是受阻于高昂的价格。嘉里粮油在初期完全以一种培育市场的心态耐心地度过几年效益低迷阶段。我们得承认,在打造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上,嘉里功不可没。最终打开中国老百姓的腰包,使小包装食用油被国人接受,嘉里采用的方法其实很

2008年植物油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

摘要 一、植物油行业基本情况 (一)2007年植物油行业整体供不应求 2007年中我国植物油行业发展较好,供给总量稳步提高,但是植物油行业消费保持了高速增长,因而全年内出现了植物油尤其是食用植物油产品供不应求,供应高度紧张的局面。在2007年,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幅度很大,甚至曾带动了整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因而也促使国家出台措施加强对食用植物油行业价格的监控,利用政策扶持以扩大食用植物油的供应。 预计在2008年度,食用植物油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继续。但是在国家较为系统的政策扶持下,供应紧张会有所缓和,价格上涨也会较为理性。 下图显示了我国植物油行业工业总产值,从2004年起我国植物油加工业工业总产值一直保持着较高速上升,2007年1-11月份累计工业总产值为亿元,11月份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增长速度较快。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2007年植物油行业工业总产值 下图显示了我国植物油行业销售情况。从2004年至2007年中,中国植物油行业消费保持了高速增长,即使在增幅最低的2006年,植物油消费也比上年增加了%,平均增速为%。而在2007年度前11个月的植物油销售收入比起2006年全年的销售收入增加了%,达到了亿元,12月份是食用植物油的消费旺月,预计全年总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2007年植物油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 植物油行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2004年至今,中国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逐年加速的趋势,中国的居民收入水平也保持着稳步增长,这些都促进了植物油的消费。

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使得2007年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全年呈飙升格局。2007年1月初国内24度棕榈油平均价在5900元/吨左右,到12月份达9000元/吨,涨幅约34%;1月初国内一级豆油平均价在7600元/吨左右,到12月升至元/吨左右;2007年新产菜籽油一上市便达到8000元/吨,到12月份价格升至元/吨。价格处于高位对植物油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政府对价格的监管非常严格,再加上来自于进口食用油的价格冲击,如何使价格既能满足不断上涨的采购成本,又能符合政府要求,还能应对进口产品的冲击是企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综合来看,由于能源概念的渗入,全球植物油供需格局正在发生转变,其价格也将面临重新定位。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产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仍需通过国际市场进行采购,在未来国际植物油价格预计高涨的背景下,国内植物油进口成本也将难有回落。此外,2008年我国将举办夏季奥运会,这将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的增长。预计2008年国内食用植物油牛市将延续,从市场供给来看,由于国内压榨产能的不断扩张,原料进口的迅速增长,特别是国家在生物燃料用粮上的政策限制,国内食物油总体供给将会提高,但仍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二)盈利能力情况 从2004年起,植物油行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以上,平均增长幅度为%,于2005年度突破了2000亿元,在2007年11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达到了亿元。 植物油行业利润变动幅度很大,在2004年利润比上年减少%,在2005年却又增长了%,而后每年都保持在100%以上的增长率,到2007年11月,利润同比增长了%。虽然植物油行业利润变动幅度很大,但是总额不大,在2004年亿元,经过三年的高速增长,2007年1至11月达到了亿元,相对于植物油行业的销售收入来说,利润所占的比重太低。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2007年植物油行业收入及利润变化 植物油行业盈利空间不如其他行业,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都较低,这是由植物油加工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但是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偿债能力逐渐加强,营运能力也一直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之上。另外,当前由于气候因素造成油料作物产量下滑,加上石油能源价格上涨导致部分农产品向生物能源转化,在货币供给充足情况下,人口增加导致植物油消费需求,因此国内植物油价格上涨存在合理性

中国古代的食用油

古时期,我国古人就已开始食用油类食品,不仅如此,据古书记录,不同季节还须使用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猪;夏天用狗油煎野鸡和鱼干;秋天用猪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这时吃的油是动物油。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来制绢布,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的纪录,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早时烹饪都用这种提取的荤油。提取方法,按《齐民要术》的记载,乃“猪肪取脂。”也就是炒。把动物的油脂剥下来切成块炒,炼出膏再凝而为脂。 早在周代,脂膏的使用,一种是放入膏油煮肉,一种是用膏油涂抹以后将食物放在火上烤,还有一种就是直接用膏油炸食品。《续晋阳秋》记:“桓灵宝好蓄法书名画。客至,曾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当时的寒具,就是用膏油炸的面食。 使用相当长时间的动物油后,因为榨油技术的诞生,才始有素油。素油的提炼,大约始于汉。刘熙《释名》有“柰油,捣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柰是果木,也就是林檎的一种,也称“花红”和“沙果”。缯是当时丝织物的总称,古谓之“帛”,汉谓之“缯”。将沙果和杏捣烂搅和后涂在丝织物上,待干后好像是油一样,其实并非真正的油。按《天中记》中说法,早时的素油是从“乌臼”中提炼出来的:“荆州有树,名乌臼,其实如胡麻子,〔左提手右一寿字〕其汁,可为脂,其味亦如猪脂。”“乌臼”,实际为“乌桕”,落叶乔木,有种子,外面包白色蜡质。种壳和仁确实都可榨油,但榨出的油现在都只能作工业原料。 《三国志·魏志》:“孙权至合肥新城,满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这里以芝麻油作为照明燃料。晋人张华《博物志·卷四·物理》中,已记:“煎麻油。水气尽无烟,不复沸则还冷。可内手搅之。得水则焰起,散卒不灭。”可见,芝麻油是最早的素用食油。张华的《博物志》上已记有用麻油制豆鼓法:“外国有豆豉法:以苦酒浸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复暴三过乃止。” 按《汉书》所说,芝麻乃张赛从西域带回的种子,所以芝麻初名“胡麻”。《梦溪笔谈》:“汉史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大宛是古西域国名,今独联体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汉时,芝麻已有大量生产,榨油技术如何发明,早期如何操作,却并无文字记载。《齐民要术》记有“白胡麻”、“八棱胡麻”两种品种,注明“白者油多”。陶弘景《本草》:“生榨者良,若蒸炒者,止可供食及燃灯耳。”但都无具体说明,芝麻油在唐宋成为极普遍的烹任用素油。唐孟〔言先〕sheng《食疗本草》:“白麻油,常食所用也。”《梦溪笔谈》:“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庆历中,群学士会于玉堂,使人置得生蛤蜊一篑,令饔 人烹之,久且不至。客讶之,使人检视。则曰,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烂。坐客莫不大笑。” 宋庄季裕《鸡肋编》中有一节专记油,详述宋代各种植物油的提取,认为诸油之中,“胡麻为上”。庄季裕记,当时河东食大麻油,陕西食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山东食苍耳子油。另外还有旁昆子油(疑乃蓖麻油)、乌桕子油。婺州、频州沿海食鱼油。“宣和中,京西大歉人相食”,又“炼脑为油,以食贩于四方莫能辨也。” 至明代,植物提取的素油品种日益增多。《天工开物》记:“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菜服子(莱服即萝卜)、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芸台子次之;茶子次之,苋菜子次之;大麻仁为下。”《天工开物》记当时榨油,“北京有磨法,朝鲜有舂法,以治胡麻,其余则皆从榨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