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一、单5选1

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4.消毒的含义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灭菌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杀死细菌繁殖体

E.使物体不含活菌

6.防腐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7.无菌是指:

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A.牛奶

B.空气

C.手术器械

D.基础培养基

E.物体表面

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 10分钟

B.121℃ 15分钟

C.80℃ 10分钟

D.62℃ 30分钟

E.71.7℃ 30分钟

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

A.100℃10~20分钟

B.121.3℃15~20分钟

C.80 ℃ 5~10分钟

D.62℃30分钟

E.71.7℃15~30分钟

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

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

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

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

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

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

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

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

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

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

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

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

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

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

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

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

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

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

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

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

19.关于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为外源性感染

B.均为医院内感染 C.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

D.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 E.均为菌群失调所致

20.水源被细菌污染后,常可引起:

A.呼吸道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伤口化脓性感染

D.泌尿道感染 E.厌氧菌感染

21.正常人体有正常菌群分布的部位是:

A.脑组织

B.胃内 C.血液

D.心脏 E.体表及外界相通的腔道

22.土壤的芽胞菌感染人体的常见途径为:

A.消化道

B.呼吸道 C.血液

D.伤口

E.接触

23.下列何种不是湿热灭菌法:

A.巴氏消毒法 B. 滤过除菌法 C. 煮沸法

D. 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蒸气灭菌法

24.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

A.培养基

B. 接种环

C.手术器械

D. 敷料

E. 一次性注射用具

25.下列消毒灭菌法正确的是:

A. 接种环——干烤

B. 手术器械——漂白粉

C. 饮水——过滤除菌

D.体温表——煮沸

E.敷料包——离压蒸汽灭菌法

26.下列有关紫外线描述,哪项不正确:

A.穿透力强 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C.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

D.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失作用E.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

27.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

A. 5min

B. 30min

C. 60min

D.10min

E.15min

28. 紫外线最强的杀菌波长应为:

A.265-266nm

B.200-300nm

C.136-390nm

D.136-260nm

E.236-300nm

29.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大量消毒可采用:

A.煮沸 B.巴氏消毒法 C.电离辐射

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30.不属重金属盐类的消毒剂是:

A.高锰酸钾

B. 氯化汞

C. 汞溴红

D.硝酸银

E. 蛋白银

31.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

A.100% B.95% C.75% D.50% E.30%

32.乙醇的消毒机制是:

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

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C. 蛋白质凝固、变形 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

33.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可用哪种化学消毒剂:

A.0.1%硝酸银

B. 1%硝酸银

C. 3%过氧化氢

D.75%乙醇

E.以上不是

34.地面、排泄物消毒可采用的是:

A. 0.1%高锰酸钾

B. 1%硝酸银

C. 3%过氧化氢

D .75%乙醇 E.生石灰

35.含糖类、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灭菌宜采用:

A.煮沸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 间歇蒸汽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干烤法

36.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A.机体免疫力下降

B.寄居部位改变

C. 机体外伤

D.饮食不洁

E.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37.常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是: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紫外线照射法

C.巴氏消毒法

D.滤过除菌法

E.干烤法

38.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是:

A. 消毒剂的使用浓度

B.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

C.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D. 湿度

E.温度

39.根据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埃博拉病毒属于:

A. 第一类微生物

B. 第二类微生物

C.第三类微生物

D.第四类微生物

E.第五类微生物

4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中安全防护级别最高的是:

A. BSL-1

B. BSL-2

C. BSL-3

D. BSL-4

E. BSL-5

答案:

1.B

2.A

3.E

4.B

5.A

6.E

7.C

8.A

9.D 10.B 11.E 12.E 13.C 14.D 15.A 16.B 17.E 18.A 19.D 20.B 21.E 22.D 23.B 24.B 25.E 26.A 27.C 28.A 29.C 30.A

31.C 32.C 33.B 34.E 35.C 36.D 37.A 38.D 39.D 40.D

二、填空题

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制有、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类型

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和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和。

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和消毒。

4.正常微生物群对人的生理作用有、、、

和。

答案:

1.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干扰细菌酶系统和代谢

2.漂白粉氯

3.酒类牛奶

4.营养作用生物拮抗免疫作用抗衰老抗肿瘤

三、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无菌

4.无菌操作

5.正常菌落

6.条件致病微生物

答案:

1.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方法。

2.灭菌:彻底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细菌的芽胞)的方法。

3.无菌:物体中不含活的微生物,称无菌。

4.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各种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5.正常菌落:正常人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6.条件致病微生物:寄居在人体的正常菌群通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因各种原因使微生态平衡失调而引起人类疾病,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病原菌。

四、问答题

1.试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2.选用消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举例说明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4.何谓正常菌群?简述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主要原因。

5.请说出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6.请说出紫外线消毒灭菌的原理、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答案

1.试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①切口处皮肤(消毒不彻底所致);②手术器械、敷料(消毒不彻底所致);③手术室空气;④医护人员、无菌手套(破裂);⑤医护人员呼吸道(未戴口罩或口罩未戴严);⑥有菌手术切除物污染切口。

2.选用消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选用消毒剂时应注意三大因素的存在对消毒剂作用的影响: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②细菌的种类和污染程度;③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3.举例说明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如醇类;②干扰或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如重金属盐类消毒剂等;③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通透性,如表面活性剂等。

4.何谓正常菌群?简述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主要原因。

(1)正常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上,均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存在,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相反有一些对人体有利,这些细菌通称为正常菌群。

(2)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的主要原因有:①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②机体免疫力低下;③菌群失调。

5.请说出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密闭的蒸汽锅,加热产生蒸汽,不使之外溢,容器内随着蒸汽压力的不断增加,温度会随之提高。通常压力在103.4kPa(1.05kg/cm2),容器内的温度可达121.3℃,经15-20分钟,可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胞。凡耐高温、不怕潮湿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和一般培养基等,均可用此法灭菌。

6.请说出紫外线消毒灭菌的原理、弱点、应用范围。

紫外线消毒灭菌的原理是紫外线的波长在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杀菌力最强,它可以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造成细菌的死亡和变异。但紫外线的的穿透力很弱,不能透过纸张、玻璃、尘埃,故只能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

五、判断题

1.无菌操作就是在医疗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或感染。

2.体温表一般可用煮沸法消毒。

3.正常微生物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利无害的。

4.紫外线可以杀菌,因此在手术时应该开紫外线灯消毒空气。

5.多喝白酒可以对消化道消毒。

答案

1.√

2.×

3.√

4.×

5.×

六、是非改错题

1.临床应用最多的灭菌法是干烤灭菌法。

2.化学消毒剂既可用于体外又可用于体内。

3.为了保障牛奶的卫生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杀菌。

4.酒精消毒效果最好的浓度是95%。

5.正常人的膀胱是通过尿道与外界相通,所以是有菌的。答案

1.干烤(湿热)

2.既可(只能)又(不)

3.高压蒸汽灭菌法(巴氏消毒)

4.95%(75%)

5.有(无)

(完整word版)消毒灭菌试题

消毒灭菌试题 选择题(每题 4 分) 1、一次性使用棉签开启后有效使用期限是不超过 A、12 小时、24 小时 C、48 小时、36 小时 2、检验科台面消毒的有效氯浓度一般为() A、500mg/L 、1000mg/L C、1500mg/L 、2000mg/L 3、静脉采血消毒所用的酒精浓度为() A、95% 、90% C、75% 、100% 4、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标本如排泄物、呕吐物,必须 用含氯消毒剂浓度()消毒后方可运出。

A、500mg/L C、1500mg/L 5、碘伏开启()后就禁止使用 A、3 天 C、7 天 6、500mg/L 有效氯的配置正确的是() A、含氯(5% )原液稀释25倍 C、含氯(5% )原液稀释100倍 7、检验科室内分区正确的是() A、全是污染区 C、污染区和清洁区 8、检验科化验单消毒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戊二醛熏蒸法 B 、紫外线法 C、福尔马林法 D 、以上都对 9、以下关于静脉采血消毒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直接用碘酒消毒后采血 B、直接用75%酒精消毒后采血 C、先用75%酒精,再用碘酒消毒皮肤后采血 D、先用碘酒消毒皮肤再用75%酒精脱碘,再采血 10、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及时间要求正确的是() A、121.3 C15-20 分钟 B 、123 °C, 30 分钟 D 、120 °C, 15-20 分钟 C、121.3 °C,30 分钟 11 、 紫外线杀菌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医院所有区域均可 B、穿透力弱,仅适用于桌面、台面 C、对人体无害 D、耐热物品也可用紫外线消毒 12、以下关于臭氧消毒正确的是() B 、1000mg/L D 、2000mg/L B 、5天 D 、1 个月 B 、含氯(5% )原液稀释50 倍 D 、含氯(5% )原液稀释200 倍 B 、全是半污染区 D 、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

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凝胶法 凝胶法 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制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取分装有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18支,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λc=1g-1(∑X/4)

式中 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干扰试验按表1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 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系列溶液C和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 Es= 1g-1(∑Xs/4) Et= 1g-1(∑Xt/4) 式中,Xs、Xt分别为系列溶液C和溶液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当Es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及Et在0.5Es—2Es (包括0.5Es 和2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 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表1 凝胶法干扰试验溶液的制备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消毒灭菌试题

消毒灭菌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一次性使用棉签开启后有效使用期限是不超过()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36小时 2、检验科台面消毒的有效氯浓度一般为() A、500mg/L B、1000mg/L C、1500mg/L D、2000mg/L 3、静脉采血消毒所用的酒精浓度为() A、95% B、90% C、75% D、100% 4、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标本如排泄物、呕吐物,必须 用含氯消毒剂浓度()消毒后方可运出。 A、500mg/L B、1000mg/L C、1500mg/L D、2000mg/L 5、碘伏开启()后就禁止使用。 A、3天 B、5天 C、7天 D、1个月 6、500mg/L有效氯的配置正确的是() A、含氯(5%)原液稀释25倍 B、含氯(5%)原液稀释50倍 C、含氯(5%)原液稀释100倍 D、含氯(5%)原液稀释200倍 7、检验科室内分区正确的是() A、全是污染区 B、全是半污染区 C、污染区和清洁区 D、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 8、检验科化验单消毒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戊二醛熏蒸法 B、紫外线法 C、福尔马林法 D、以上都对 9、以下关于静脉采血消毒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直接用碘酒消毒后采血 B、直接用75%酒精消毒后采血 C、先用75%酒精,再用碘酒消毒皮肤后采血 D、先用碘酒消毒皮肤再用75%酒精脱碘,再采血 10、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及时间要求正确的是() A、121.3 °C,15-20分钟 B、123°C,30分钟 C、121.3°C,30分钟 D、120°C,15-20分钟 11、紫外线杀菌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医院所有区域均可 B、穿透力弱,仅适用于桌面、台面 C、对人体无害 D、耐热物品也可用紫外线消毒 12、以下关于臭氧消毒正确的是() A、可以人机共用 B、成本低 C、臭氧消毒对环境物品无损坏 D、以上都错 13、关于消毒与灭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消毒能够杀死芽孢,灭菌不能 B、灭菌才能杀死芽孢,消毒不能 C、消毒灭菌无明显差异 D、灭菌是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14、对于被特殊感染但又没有保存价值的物品的物品应该采取的灭菌方法应是()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煮沸消毒灭菌法 C、高温焚烧法 D、熏蒸法 15、一套无菌物品仅限一人使用主要是为了() A、节省成本 B、方便操作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操作规程

******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 所有原料、成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责任人 QC检验员 内容 1 简述 1.1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1.2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两种方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1.3 本规范适用于凝胶法检查。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1.4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1.5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NSE)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1.6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WSE)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的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1.7 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灭菌注射用水。光度测定法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其内毒素的含量应小于0.005Eu/ml。 1.8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

******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1.9 供试品干扰试验项用于建立新品种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以及供试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或试验环境有变化,鲎试剂来源不同或供试品阳性对照结果呈阴性时确定供试品是否存在抑制或增强作用。 1.10 检查法项为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供试品阳性对照必须同时进行,否则试验结果无效。 2实验材料及用具 2.1 天平供试品称量用,感量为0.1mg以下。 2.2 电热干燥箱除外源性内毒素用,温度应能维持250℃以上至少一小时。 2.3 恒温水浴箱或适宜的恒温器,应能在37土1℃保持一小时。 2.4 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精度在1℃以下。 2.5 旋涡混合器 2.6 鲎试剂(应具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号)及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符合规定)。2.7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NSE),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WSE),除另有规定外应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统一发放。 2.8 实验用具移液管(或刻度吸管,定量移液器)、凝集管(103 75mm)、三角瓶、小试管(163100mm)、试管架、洗耳球、封口膜或金属试管帽、时钟、脱脂棉、吸水纸、剪刀、砂轮所用玻璃器皿须经250℃干烤至少1小时。塑料用具应使用其它适宜的除细菌内毒素方法。 2.9 试剂 75%乙醇、蒸馏水、5%重铬酸钾硫酸洗液。 3 操作方法 3.1 试验准备 3.1.1 洗液的配制配制铬酸洗液或其他适宜的细菌内毒素灭活剂。 3.1.2 玻璃器皿的洗涤将被洗涤的玻璃器皿用洗涤剂和自来水洗净并空干水分后置洗液中浸泡4小时,取出将洗液滤干,用自来水将残余的洗液洗净,再用新鲜蒸馏水冲洗干燥后置适宜的密闭金属容器中,迅速置烤箱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233.2—93 1993-03-16发布 一、定义及适用范围:本法系列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 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内毒素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用以代替家兔法对供试品进行热原初试。本法仅适用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其他产品可参照使用。 二、主要设备: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 三、试剂 1、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用于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 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于标定鲎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 3、鲎试剂:灵敏度为0.25EU/ml,规格为0.5ml。 4、无热原水:内毒素含量小于0.05EU/ml。 四、试验前准备 1、器具除热原:与试验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均应除热原。玻璃器具置电热干燥箱内250℃干烤至少60min;塑料器具置30%双氧水中浸泡 4h,再用无热原水冲洗后于60℃烘干备用。 2、鲎试剂灵敏度测定 (1)试验前应核对使用批号鲎试剂的灵敏度,应符合规定。 (2)灵敏度测定:根据标示的灵敏度范围,将细菌内毒素工作 标准品用无热原水以1→2等比稀释,选择能出现阳性和阴性结果的4个连续稀释液。取同一批号鲎试剂若干支,分别按标示量

加入无热原水溶解为鲎试剂溶解液。取10mm×75mm试管若干 支,分别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加入内毒素稀释液0.1ml,每一稀释液平行操作4管,轻轻振动试管混匀内容物,封闭管 口,置37±1℃恒温水浴中保温60±2min观察结果。最高浓度的4管应均为阳性,最低浓度的4管应为阴性。 五、试验方法 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 2、浸提介质:无热原水。 3、供试液制备:在无菌条件下,每套输液器内腔注入10ml,输血器内腔注入15ml浸提介质,反复荡洗5次后两端密封,置37±1℃恒温箱中保温2h,取出后将供试液汇集至一无热原具塞玻璃容器内。供试液贮存应不超过2h。 4、试验步骤:将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分别按标示量加入无热原水溶解。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逐次稀释至0.5Eu/ml,供作阳性对热。取10mm×75mm试管6支,其中供试品管2支各加入0.1ml 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阴性对照管2支各加入0.1ml无热原水,阳性对照管2支各加入0.1ml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再逐一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轻轻混匀试管内容物,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水浴中保温60±2min,轻轻取出,观察结果。 5、结果判定 1)、将试管缓慢倒转180°,管内容物呈坚实凝胶者为阳性,记录为(+),不呈凝胶状或虽呈凝胶状但不能保持完整者为阴性,记录为(-)。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一、单5选1 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4.消毒的含义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灭菌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杀死细菌繁殖体 E.使物体不含活菌 6.防腐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7.无菌是指: 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A.牛奶 B.空气 C.手术器械 D.基础培养基 E.物体表面 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 10分钟 B.121℃ 15分钟 C.80℃ 10分钟 D.62℃ 30分钟 E.71.7℃ 30分钟 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 A.100℃10~20分钟 B.121.3℃15~20分钟 C.80 ℃ 5~10分钟 D.62℃30分钟 E.71.7℃15~30分钟 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 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 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 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 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 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 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 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 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 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 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 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 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 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 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 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 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 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 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 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

中国药典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pdf

中国药典XXXX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凝胶法 凝胶法 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制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取分装有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18支,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λc=1g-1(∑X/4)

式中 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干扰试验按表1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 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系列溶液C和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 Es= 1g-1(∑Xs/4) Et= 1g-1(∑Xt/4) 式中,Xs、Xt分别为系列溶液C和溶液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当Es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及Et在0.5Es—2Es (包括0.5Es 和2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 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表1 凝胶法干扰试验溶液的制备

消毒及院感试题

消毒管理知识考试卷 科室____姓名____成绩____ 一、是非题(每题3分) 1、消毒合格是指消毒后媒介携带的微生物数量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数量。() 2、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的物品必须是无菌的,要求不得检出活的微生物。()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血流系统的物品一旦污染感染的危险很高,这类高度危险物品一定要达到灭菌要求。() 4、内镜和体温表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要求采用中水平消毒法处理。() 5压力蒸汽是最简单、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消毒灭菌方法,任何情况下应当首选,如不能使用才考虑选择其他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6、清洗不是消毒也不是灭菌,但可以最大限度去除物品上的污物,是消毒灭菌前重要的处理步骤,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7、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8、护理不同病人之间或为同一病人进行不同护理活动之间应当使用含酒精擦手或液体肥皂洗手,防止微生物传播。() 9、带手套操作可减少病人身上的微生物传播给医务人员,也可以

防止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所以可用带手套替代洗手。() 10、有效的洗手技术包括准备、洗手和冲洗三个阶段。() 11、在活菌培养计数时,cfu表示菌落形成单位,1cfu是由1个细菌生长形成。() 12、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是低效消毒方法。() 13、特殊感染症污染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程序是先消毒灭菌后清洗,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单选题(每题3分) 1、耐高温、耐湿物品及器材首选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 干热灭菌 B 压力蒸汽灭菌 C环氧乙烷 D 戊二醛浸泡 2、()气体具有穿透力强、杀菌谱广的特点,可杀灭各种微 生物,是目前和在今后一段时间最主要的低温灭菌剂。 A 戊二醛 B 环氧乙烷 C 过氧乙酸 D 等离子体 3、戊二醛是属于广谱、高效灭菌剂,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戊二醛浸泡灭菌法时间为() A 小时 B 1小时 C 4小时 D 10小时 4、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应当()进行一次浓度检测。 A 每月 B 每2周

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1 简述 1.1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一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当 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1.2 供试品细菌毒素限值的确定。 (一)药典中有规定的,按供试品各论中规定限值; (二)尚无标准规定的,按以下公式确定供试品内毒素限值: L=K/M 式中 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以EU/ml、EU/mg、EU/U表示。 K为按规定的给药途径,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其中注射剂,K=5EU/kg/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kg/h;鞘内用注射剂, K=0.2EU/kg/h。 M为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以ml/kg/h、ml/kg/h、U/kg/h表示。药品人用最大剂量可参阅国家批准的药品说明书和《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著作,中国人 均体重按60kg计算,注射时间小于1小时的按1小时计。按人用剂量计算限值时,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生产和临床用实际情况做必要调整,但需说明理由。 1.3 供试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的确定 供试品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 D)按下式计算: MV D=C?L/λ 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当L以EU/ml表示时,C等于1.0ml/ml;当L的单位以EU/mg或EU/U表示时,C为供试品制备成溶液后的浓度,单位为mg/ml 或U/ml。如供试品为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原料药,则MV D取1,可计算供试品的最小有效稀释浓度C: λ/L。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2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学习要点 一、细菌的分布 1. 土壤 主要存在一些自营菌和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也有一些随着人及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残骸进入土壤的致病菌,但只有能形成芽胞的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长时间存活。 处理被泥土污染的创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感染。 2.水 如被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就可能带上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钩端螺旋体等。通过水源易引起各种感染,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空气 空气中的细菌是吸附在尘埃微粒上,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军团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 4.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这些部位能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条件,存在着复杂的细菌群及其它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5.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 其细菌均来源于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物的污染。 二、消毒与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及机体体表的微生物,以防止微生物污染或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方法。 以下术语常用来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

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是物品消毒、灭菌前必须经过的处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1.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但细菌芽胞对温度的抵抗力较繁殖体强。 (1) 干热消毒灭菌法 ①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②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③干烤: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60℃~170℃经2 h。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2) 湿热消毒灭菌法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食物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今广泛采用加热至71.7℃持续15~30s。 ②煮沸法:一般细菌的繁殖体5min能被杀死。此法常用于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③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当蒸汽压力达到103.4 kPa(1.05kg/cm2),温度为121.3℃,如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常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和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热物品的灭菌,是医院使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试题(附答案)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试题 日期:姓名:科别: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15分) 1、 . 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 A. 消毒法 B. 灭菌法 C. 一般消毒 D.清洗处置 2、 . 用碘伏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的浓度和时间分别是() A.250mg/L , 20min B. 50mg/L , 40min C. 500mg/L , 30min D.200mg/L ,15min 3、有关消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发生的重要措施B.可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C .可防止患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D .即使有了强有力的消毒措施,医护人员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E .对不同的传染病消毒效果相似 4、有关隔离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B.便于管理传染源C.可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给他 人D.根据传染病的平均传染期来确定隔离期限 E .某些传染病患者解除隔离后尚应进行追踪观 察 5、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二、填空:(每空 4 分,共 40 分) 1、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不得使用。 2、无菌包外须标明()、()及(),物品按失效期先后 顺序摆放。 3、一次性口罩使用一般不超过() 4、穿隔离衣时,一般情况下更换时间是() 5、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宜选用()消毒剂。 6、手卫生泛指通过()、手部消毒或者外科刷手等方法来清洁消毒手部。 7、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 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 三、判断题((对√,错× )每题3分,共15分 1、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应注明开启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 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2、在一间19 平方米的室内进行紫外线消毒需要30W紫外线灯管 3 个。() 3、胃镜、结肠镜属于中度危险物品,需要用高效消毒剂2%戊二醛浸泡10 分钟及以上的时间;支气管镜浸 泡不少于20 分钟;遇有结核病污染的镜子,需要45 分钟及以上的时间。() 4、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严格灭 菌。() 5、口腔科的手机属于高度危险物品,用完后应当热水清洗、注油,然后用快速蒸汽压力灭菌器(132℃、4min) 灭菌。() 四、问答题:(每 10分,共 30 分) 1、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哪些 2、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3、碘伏有哪些特点?

药典三部(2015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药典三部(2015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本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1EU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相当。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标准,其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EU/ml(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去除,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若使用塑料器皿,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具。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溶液调节pH值。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

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试题答案部门培训试题 培训内容: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 非细胞型。 3(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病毒。 4( 微生物的营养: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 5( 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6( 辐射灭菌法:辐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磁波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一种是 电离辐射,如可引起被照射物电离的X射线、γ射线。 7(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大小、密度、滤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8(高压蒸汽灭菌法:超过一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反之亦然。此法适用于耐 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真菌属于___A__型微生物。 A. 真核细胞型 B. 原核细胞型 C. 非细胞型 D.多核细胞型 2.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____D__

A.细菌 B.衣原体 C. 放线菌 D.病毒 3. 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___C___ A.干热灭菌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 高压蒸汽灭菌 D. 巴氏灭菌法 4. 下列那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__B____ A.水 B.碳源 C. 细胞核 D.无机盐 5.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__A____ A. 0.22μm B.0.36μm C.0.45μm D.0.65μm 6. 低温间隙灭菌:将物品先用___C___加热1h,然后置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 A.30 ~40? B.45 ~55? C. 60~80? D. 85~95? 7. 新洁尔灭为我们车间常用消毒剂,其浓度为____B__ A. 0.01% B.0.1% C.1% D.10% 8(车间常用乙醇消毒剂的浓度为____A__ A. 70%~75% B.75%~80% C.65%~70% D.70%~80% 我已接受上述培训,理解、掌握本次培训内容。 受训人签名: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三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16分) 1. 下列哪些是我们常用的消毒剂 ABCD A. 70%~75%乙醇水溶液 B. 37%~40%甲醛溶液 C. 新洁尔灭 D. 过氧乙酸 2. 高压蒸汽灭菌常用条件为:ABC A. 115.5? 30min B. 121.5? 20min C. 126.5? 15min D. 200?45min 3.下列哪些属于微生物的特点ABCD

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

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文件编号:VP-QC-2015-06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2 验证目的及范围 1 3 验证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1 4 验证依据 2 5 验证前准备 2 6 验证的实施 2 7 偏差处理 5 8 验证数据及评估 5 9验证报告及评审 5 10 再验证及周期 5 11 验证文件及归档 5 12 附件 5

1 概述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格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报告两种发放,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公司自行制备的注射用水需进行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本方案将采用凝胶法进行试验。 2 验证目的和方法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注射用水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通过对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干扰试验及凝胶限度试验,建立该产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保证检测结果可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3.验证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3.1验证小组由以下部门人员组成:质量部、QC、生产部。 3.2 验证小组组成及职责列表

4 验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5.验证前准备 5.1验证人员培训:验证报告起草人有责任在方案批准后(且在验证实施前)对本次验证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员记录见附件1。 5.2 确认仪器仪表设施经过确认和校验,并填写确认记录。 6 验证的实施 6.1实验材料及用具 6.1.1电子天平 6.1.2. 电热干燥箱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一、单 5 选1 1.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防腐 E. 无菌操作 2.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防腐 E. 无菌操作 3. 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无菌 D.防腐 E. 无菌操作 4.消毒的含义是: A.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 灭菌的概念是: A.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杀死细菌繁殖体 E. 使物体不含活菌 6. 防腐的概念是: A.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7. 无菌是指: A. 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8. 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 A. 牛奶 B. 空气 C.手术器械 D. 基础培养基 E. 物体表面 9. 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 100 C 10 分钟 B.121 C 15 分钟 C.80 C 10 分钟 D.62 C 30 分钟 E.71.7 10.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 A.100 C 10?20分钟 B.121.3 C 30 分钟 C 15?20 分 钟 C.80 C 5?10分钟 D.62 C 30分钟 E.71.7 C 15?30 分钟 11. 正常微生物群是指: A. 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 B. 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 C. 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 D. 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 E. 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 12. 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 A.寄居部位的改变 B ?免疫功能降低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 D. 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 E. 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13. 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 .生物拮抗 B .营养作用 C .抗炎症作用 D .免疫作用 E .抗衰老作用 14. 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 A .皮肤 B .口腔 C .外耳道D 15. 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 .胃 B .口腔 C .皮肤D 16. 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肠道E.尿道外耳道E.尿道 A .外源性感染 B .微生物失调 D .环境污染感染 E .潜伏感染 C .交叉感染 17. 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 A .维生素 B .纤维素 C .抗生素 D. 类毒素E. 微生物制剂 18.*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 A. 双岐杆菌B .乳酸杆菌C .大肠杆菌D .葡萄球菌 E .肠球菌

消毒及灭菌培训考核试卷

消毒及灭菌培训考核试卷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 1、紫外线消毒对细菌最敏感的时期是:() A.孕育期 B.生长期 C.稳定期 D.成熟期 2、紫外线消毒对细菌作用最强的是: () A. 球菌 B. 杆菌 C.真菌 D.芽胞 3、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 ( )用 75%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一次。 A 每天 B 每周 C 每月 D 每年 4、紫外线强度的监测应每( )年一次。 A 半年 B 一年 C 一年半 D 两年 5、以下哪些属于高效消毒剂 ( ) A 环氧乙烷 B含氯制剂 C碘酊 D 以上都是 6、次氯酸钠类(含氯)消毒液不适宜使用的消毒对象是( )。 A 一般物体表面消毒 B 食饮具消毒 C 织物消毒 D医疗器械 7、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 A. 0.22μm B. 0.46μm C. 0.45μm D. 0.65 μm 8、低温间隙灭菌,将物品先用()加热1h,然后置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留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 A. 30-40℃ B. 45-55℃ C. 60-80℃ D.85-95℃

9、杀灭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干热灭菌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 D.巴氏灭菌法 10、消毒人员在消毒过程中,不正确的行为是()。 A. 不得吸烟、饮食 B. 随时离开消毒区域 C. 避免受到微生物污染 D. 注意自我防护 E. 防止消毒因子伤害 11、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存放时间() A、7天 B、16天 C、10—14天 D、10小时 12、紫外线消毒的目标微生物不详时,照射计量不应低于() A、 10000μW*S/cm2 B、600000μW*S/cm2 C、60000μW*S/cm2 D、100000μW*S/cm2 13、取无菌物品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 B、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 C、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 D、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E、疑有污染,不得使用; 14、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设计

细菌毒素检查验证方案文件编号:VP-QC-2015-06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2 验证目的及围 1 3 验证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1 4 验证依据 2 5 验证前准备 2 6 验证的实施 2 7 偏差处理 5 8 验证数据及评估 5 9验证报告及评审 5 10 再验证及周期 5 11 验证文件及归档 5 12 附件 5

1 概述 细菌毒素检查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格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毒素检查报告两种发放,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公司自行制备的注射用水需进行细菌毒素的检查,本方案将采用凝胶法进行试验。 2 验证目的和方法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注射用水的细菌毒素的检查,通过对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干扰试验及凝胶限度试验,建立该产品的细菌毒素检查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保证检测结果可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3.验证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3.1验证小组由以下部门人员组成:质量部、QC、生产部。 3.2 验证小组组成及职责列表 4 验证依据 《中华人民国药典》2015版1143 细菌毒素检查法 5.验证前准备 5.1验证人员培训:验证报告起草人有责任在方案批准后(且在验证实施前)对本次验证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员记录见附件1。 5.2确认仪器仪表设施经过确认和校验,并填写确认记录。

6 验证的实施 6.1实验材料及用具 6.1.1电子天平 6.1.2. 电热干燥箱 6.1.3. 恒温恒湿箱 6.1.4.水银温度计 6.1.5. 旋涡混合器 6.1.6. 鲎试剂(具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号) 6.1. 7.细菌毒素工作标准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统一发放的标准品) 6.1.8.细菌毒素检查用水: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标准,其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且 对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6.1.9. 实验用具:移液管、凝集管、三角瓶、试管、试管架、洗耳球、时钟、75%酒精棉、剪刀、砂轮。 6.2实验准备 6.2.1玻璃器皿的洗涤将玻璃器皿放入铬酸洗液或其他热原灭活剂或清洗液中充分浸泡,然后取出将洗液空干,用自来水将残留洗液彻底洗净,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遍以上,空干后放入适宜的密闭金属容器中或用锡箔纸包好后再放入金属容器,放置入烤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