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研究进展综述

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研究进展综述

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研究进展综述
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研究进展综述

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研究进展综述

●绿色GDP概述

●国内外绿色GDP核算现状和进展

●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

●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绿色GDP核算体系探讨

●绿色GDP给我们的启示

绿色GDP概述

在人类社会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很多国家都在一味的追求高生产率增长,却忽视了资源匮乏、环境质量的恶化,进而危害了人类健康、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其负面效应,它是不完整的、有局限性的。所以正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推进GDP核算制度的改革,向绿色GDP过渡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知道,对任何国家来说,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没有经济的繁荣就没有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共同富裕。但是,经济发展势必会消耗资源,经济发展也往往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说经济发展势必消耗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土地资源,这样会导致能源总量的下降,导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排放各种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势必导致空气质量的变化、水质量的变化和土地质量的变化。GDP是很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有许多学者给予它特别高的评价。比如,著名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和诺德豪斯就曾经指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GDP能帮助我们判断经济是处于繁荣过程之中,还是处于萧条过程之中,是处于通货膨胀的威胁之中,还是处于通货紧缩的威胁

压力之下。GDP能够帮助我们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能帮助我们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等等。它的确有很多方面的作用。但是GDP反映的是什么呢?它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这方面,它暴露出明显的不足。

绿色GDP就是在GDP基础上,扣除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因此,绿色GDP在这一点上弥补了GDP的不足。它由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最先提出,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即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国内外绿色GDP核算现状和进展

为了树立和全面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3月联合启动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研究》项目,并于2005年开展了全国十个省市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污染损失调查评估试点工作,最终提交了《中国绿色国民

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2006年,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公布,这是我国第一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份被公布的绿色GDP 核算报告。之后,绿色GDP探索再无大的进展。究其原因,有些人认为是“技术难度大”,有些人认为是地方政府有阻力。但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原有发展模式这个思维,非一日之功。

2008年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国内随之推出4万亿政策应对。这个力图保护生态与资源、修正畸形发展方向的绿色GDP项目,不得不彻底搁浅了。

目前中央高层和公众已认识到改变发展模式的紧迫性,“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用制度治理环境,都意味着除了严格执法,必须建立全新的绿色国民核算体系。

在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例如,资源、环境的损耗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环境损耗的滞后性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在时间和范围上难以准确界定的问题;资源环境如何纳入市场体系,即如何定价的问题;资源环境的产权明晰问题等等。综上所述,国内对绿色GDP的研究与应用都刚刚起步,基本处于研究和初步试验性的应用阶段。绿色GDP的实现任重而道远,诸多技术性的难题尚待研究与解决。

绿色GDP的环境核算虽然困难,但在发达国家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挪威1978年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重点是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流动性资源(水力)、环境资源,还有土地、空气污染以及两类水污染物(氮和磷)。为此,挪威建立起了包括能源核算、鱼类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气排放、水排泄物(主要人口和农业的排泄物)、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环境费用支出等项目的详尽统计制度,为绿色GDP 核算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芬兰紧随挪威,也建立起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的内容有3项: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和空气排放调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资源核算。森林资源和空气排放的核算,采用实物量核算法;而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的核算,则采用价值量核算法。

目前,实施绿色GDP的国家的数量成为上升趋势,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法国、美国、德国等更是走在前列。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经认识到建设绿色GDP的重要性,开展绿色GDP工作。

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却率先实行了绿色GDP。1990年,在联合国支持下,墨西哥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再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这便在传统国内生产净

产出(NDP)基础上,得出了石油、木材、地下水的耗减成本和土地转移引起的损失成本。然后,又进一步得出了环境退化成本。与此同时,在资本形成概念基础上还产生了两个净积累概念:经济资产净积累和环境资产净积累。这些方法,印尼、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纷纷仿效,并也立即开始实施。

1995年,世界银行首次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概念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组要素。“财富”的内涵更为丰富了,而这种“财富”的内涵和绿色GDP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GDP作为考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协调,维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阶段,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相对落后,要保证GDP的高速增长,就必须以能源、材料的高消耗为基础,这样就必然造成生产的高成本和资源的惊人浪费。实行“绿色GDP”的发

展指标,有利于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

二、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改善。

近几年来,由于片面地追求GDP的发展,造成环境持续恶化,部分地区出现了环境和生态保护为经济建设“让路”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在此情况下,国家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实行“绿色GDP”的发展指标,可以起到遏制能源和原材料高消耗、污染高排放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

三、有利于国家的协调发展。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巨大挑战。许多地方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效益,不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解决薄弱环节上,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不到加强,开发扶持落后地区的政策得不到落实,贫困地区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实施绿色GDP的发展指标,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有利于国家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一、实施绿色GDP核算,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

义:

第一,绿色GDP有利于科学和全面地评价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准确计量,我们就能知道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发展成就,我们付出了多大的环境代价,从而可以使我们客观和冷静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损失。

第二,绿色GDP可以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新的评价标准。我们对各级干部进行环境保护绩效考核,是为了促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环保考核主要是用若干环境保护指标,以后绿色GDP研究成熟并作为干部考核指标后,可以使干部环保考核更具有科学性。

第三,绿色GDP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绿色GDP是一套公开的指标,通过发布绿色GDP,可以更好地保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同时,公众通过绿色GDP,能直接判断一个地区环境状况的变化,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第四,绿色GDP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绿色GDP作为关系到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公共信息,必将促进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使政府从热衷于具体项目管理转向做好发展规划和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二、开展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一)开展绿色GDP核算,能够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净增长。

凡经济活动必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正面效应,即为社会创造经济财富。其二是负面效应,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同时各种生产活动使生态环境在质量上日益恶化。而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所以要反映经济的净增长,就必须在GDP核算中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开展绿色GDP核算。

(二)开展绿色GDP核算,有利于引导人们转变观念,增强环境资源保护意识。

绿色GDP通过把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货币化,能使我们懂得资源有价,环境有价,并从中清醒地看到经济活动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看到伴随GDP的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成本和代价,从而引导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自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三)开展绿色GDP核算,有利于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结合,实现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轨变型。

以前我们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主要为GDP、人均产值和人均收入等,它围绕资本、技术、劳动效率等因素开展经济理论研究,并指导经济发展,客观上鼓励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甚至不考

虑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负面影响。当代经济把知识、环境、自然资源纳入经济理论研究范畴,进而将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协调发展作为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使工业经济时代朝着知识经济时代转轨。开展绿色GDP的核算,注重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绿色GDP核算体系探讨

一、开展绿色GDP核算的难点

(一)开展绿色GDP核算,存在技术上的难题

技术上的难题最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环境方面的损失难以量化;二是健康方面的损失难以确定。GDP 所依据的是资源的交易价格,如砍伐一片树木,把它卖掉,有了交易价格,才可以纳入GDP,而绿色GDP则不同,它需要对环境损失进行统计,由于环境损失没有进入交易,也不可能进入交易,这就得估算。但估算却难以形成统一的、举世公认的标准。同样,健康方面的损失更难估算。人的健康方面的损失是渐进的,隐蔽的,有的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发现,怎么去核算,的确是个技术上的难题。

(二)开展绿色GDP核算,存在观念上的障碍

构建和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评

估现有的经济增长。按照绿色GDP核算法,现行GDP在扣除自然成本和社会成本之后,得出的国内净产出和国民净福利,许多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会大大减低。有些严重污染地区还可能出现负值。这种结果,可能使很多人想不通。尤其是这些地区的领导人和当权者,他们靠所在地区的GDP增长速度来得到褒奖或提升。一旦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衡量标准,他们的切身利益必将受到损害,从而形成一股压力来阻碍绿色GDP核算的开展。

(三)开展绿色GDP,存在理论上的难题

绿色GDP核算,需扣除传统GDP中对人们生活质量降低的因素,而生活质量的评估特别难以估计和统一。福利经济学对生活质量的评价涉及到“幸福”,“福利”等主要感觉范畴或带有很大主观性范畴。对这些范畴的解释尚有分歧。绿色GDP既然是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就不可回避地要对“幸福”、“福利”作出解释,而这些解释偏偏就分歧多、争议大、主观色彩浓。因此绿色GDP概念本身就带有虚拟性和主观性,因而目前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的许许多多绿色GDP的核算指标和计算公式尚无法统一。

二、如何开展绿色GDP的核算工作

(一)加强对绿色GDP核算的理论方法研究,尽快建立绿色GDP核算的统计制度

在理论方法上,作好核算帐户中所有与环境有关的流量

与存量的细分,完善绿色GDP核算中环境费用的虚拟估价技术。因为对GDP进行修正增减部分,有相当部分属于非市场交易的活动,对其估价会有很大难度,这需要专家、学者及统计工作实践者从国民经济的实际出发,以联合国的SNA和SEEA为指导,进行绿色国民核算价值量帐户方面的探讨,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二)加强绿色GDP核算的试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尽快编制出资源环境核算的实物量表和价值量表。一方面组织少量地区开展资源环境统计与核算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另一方面,要借鉴在资源环境核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编制出实物量与价值量表。

(三)政府应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为绿色GDP核算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不光是追求GDP指标,还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把绿色GDP核算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其次,在政策法规上,政府要在实际行动上加强进行绿色GDP核算的倾向,把绿色GDP核算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上来,确保环境经济核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再次,政府应

转变传统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干预手段,制订针对企业进行环境核算的相应激励措施,以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节约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等,实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四)加大对绿色GDP宣传力度,并重视公众的参与意识

由于绿色GDP核算中很难包括所有的环境因素并对其进行量化,如环行核算补充,让公众通过切身体会对此类项目做出自己的评价,专家把这些评价资料收集汇总,作为绿色GDP核算的一个重要补充。这种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体现了民主发育程度和公众素养的高低,对我们未来绿色GDP 核算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我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完善

(一)完善核算技术和方法。我们需要完善核算技术和方法,逐步将这些缺项纳人核算范围之中,不断提升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水平,为最终建立起科学可行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绿色观念,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观代替经济增长观,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转变过去那种以“增长第一”为发展战略的经济增长观。

(三)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公共参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杠杆。因为公众都会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会有真实的表述。所以,在强调下大力气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公众参与,发动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四)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都是考核单纯的经济增长,GDP增长在各级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中的极端重要性使得短期利益和短期行为屡禁不止。绿色核算体系中将一些忽视的指标补充进去,完善干部考核体系,使他们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思想采取科学的、先进的经济技术措施,去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因此,绿色GDP能够使得我们在制定政绩考核体系时,把地方领导班子是否兼顾短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的考核内容,从而全面反映地方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

(五)建立环境补偿机制。遵循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建立环境补偿机制,以利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公平竞争。加快对绿色GDP核算系统的建立,争取尽快将其写进法律,落到实处。进行排污收费,生态补偿,适度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六)绿色GDP核算与GDP核算紧密结合。绿色GDP 是在GDP的基础上核算出来的,没有对GDP的准确核算也就没有绿色GDP的准确测度。实现绿色GDP核算与GDP 核算的互补、递进,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利用各种资源与经济的循环发展结合起来。

绿色GDP给我们的启示

只有将经济发展与绿色GDP相挂钩,经济增长数据才不会以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为代价,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够持续和健康。绿色GDP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有着现在GDP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而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重视它的核算。虽然绿色GDP核算方法还不成熟,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许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的估价都处于探索过程之中,但我们必须首先树立绿色GDP意识,逐步探索实施绿色GDP核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如果不尽早探索引入绿色GDP核算,一味采用传统的GDP考核,自然资源必将枯竭,生态环境必遭破坏,届时所面临的发展困难和生态环境保护将付出成倍的代价,为此,政府应该提前着手实施绿色GDP核算。

当前,**县坚持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开房活县”的五大战略,围绕可持续发展抓生态

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抓产业结构调整,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要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借鉴近年来我国试点地区取得的成功经验,选取沿湖镇(街道)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为全县推进绿色GDP核算提供经验。

二是发改、统计、财政等部门要积极探索绿色GDP核算的统计制度,加强专业核算水平的提高,为开展试行绿色GDP核算提供技术保障。

三是政府要建章立制,从实际行动上进行绿色GDP核算的倾向,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转变干部考核体系,考核不再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依据,有效促进绿色GDP核算的发展。

四是遵循“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建立环境补偿机制,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合理引导企业转型,引进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能耗、无污染的工业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的氛围,实施公众监督,有效促进政府推进绿色GDP核算。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河南农业大学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专业讨论课 姓名:穆博 专业:2009级城市规划与设计 指导老师:田国行教授 学号:09202021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都市区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大自然和生物栖息地不断被侵蚀,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我国对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城市经济与生态和谐永续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绿道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其理论、研究技术和构建方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绿道的思想起源、概念和类型的演变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绿道发展的历程,并划分了四个阶段。最后,对我国绿道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绿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绿道;发展;演变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Abstract: Due to the side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loss of natural habitats and habitat structures, and extinction of species, increase of city resident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green space needs. our country made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urban areas. Greenway has more improntant role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concept, and the type of greenways were studi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greenway was analyzed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the bud of greenway, the rise of greenway development,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the theroy and technical tend to ripe. Finall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orld, outlook the greenway theroy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Keyword:greenway; development; evolution

浅析城乡统筹绿道规划建设的意义

浅析城乡统筹绿道规划建设的意义 摘要: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内容、过程、保障措施的反思,指出了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是深化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切入点,阐述了绿道层次性与相互衔接建设是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各类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探讨了以乡村绿道带动城市绿道建设与提升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从技术创新和体制保障两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绿道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并进一步阐明了绿道建设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道;美丽乡村,绿道规划 Abstract: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f the content,process,safeguards of China's green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it points out that the rural greenway is the main entry point which is deepening China's green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backdrop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It describes the fact that greenway hierarchy and interconnection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space planning,puts forward the main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 the rural greenway of various type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and then discusses that the rural greenway is the direction and means of upgrading urban greenway construction.Finally,it provides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the greenwa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system safeguard in China,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s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way;Beautifulcountryside;Greenway planning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1绿道的分类 1.1按照其所处的位置不同,绿道可分为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城市型绿地。生态型绿道:位于乡村地区,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设立,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欣赏自然风光为主要目的,可供进行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郊野型绿道:位于城郊地区,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设立,以加强城乡联系、满足城市居民郊野需求为主要目的;城市型绿道:位于城区,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河流、城镇道路等两侧的绿地设立,以串联城市广场和公园、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目的。 1.2按照其使用功能的不同,绿道可分为交通型绿道、游憩型绿道、生态型绿道。交通型绿道主要是为了满足车辆的通行,起到组织交通的功能;游憩型绿道将自然景观经过人工改造,从人的需求出发,设计时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运动休闲设施的设置,为居民提供室外活动休闲的场所;生态型绿道以自然景观为主,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自然的生存环境,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1.3按照其不同的交通组织功能,绿道可分为城市步行绿道、城市自行车道及综合型绿道。综合型绿道是指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相结

合。现在城市中的绿道多为综合型绿道,并且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分离,避免“人车争道”。综上所述,城市绿道一般建于城市内,多属于游憩型绿道,交通组织为综合型绿道或者步行绿道。 2城市绿道的功能 2.1直接功能。1)游憩休闲功能。城市绿道向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平台,绿道属于带状绿地,与公园、广场相比,服务半径更广,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和更高的灵活度。2)慢性交通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尾气污染不容忽视,慢性交通很难得到保障,尤其是用于锻炼的慢性交通基本在目前的城市道路中不容许并存。而此时,城市绿道却可以为人们的户外锻炼提供更多的选择,减少城市中心公园的压力。 2.2潜在功能。绿道除了以上的直接功能,从长远来看,绿道还有一些潜在的功能。1)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居住环境。“绿”就是绿色植物,绿道强调环境的保护,绿道可以供给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空间,保护物种的迁徙和繁衍,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具体说来,绿道可以为鸟类提供生存的场所,为植物提供不同的生长环境,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与气候水准。同时,由于植物的大量栽植,绿道还具有防洪、蓄水、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整个居住环境得到改善。2)宣传教育功能。绿道通过串联城市中的公园和历史文化遗址等,形成一条富有文

circrna与癌症最全癌症相关circrna明星分子总结

circrna与癌症最全癌症相关circrna明星分子总结 BioWorld前不久推送过一篇LncRNA明星分子的总结,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LncRNA与癌症:最全LncRNA明星分子总结。 此次BioWorld做了与癌症相关的circRNA明星分子的总结。关于circRNA,点击右边查看:circRNA:环状RNA的前世今生以及临床研究思路。对circRNA的介绍很详尽。2017 年8月,丹麦奥胡斯大学的LS Kristensen等人在Oncogene 杂志发表题为:Circular RNAs in cance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field 的综述文章(图1),总结分析了与癌症相关的circRNAs。图1circRNA的剪接模式 图2--circRNA的剪接模式circRNA在癌症中的潜在作用 a.miRNA海绵或诱捕物miRNAs是几乎所有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circRNAs作为miRNA的活性调节剂可能参与癌症。迄今为止只有少数circRNAs与单个miRNA的多个结合位点被发现。因此大多数circRNAs可能有除调节miRNA外的其他的功能。越来越多的circRNAs被证实在癌症中具有miRNA抑制功能。 b.影响剪接和转录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s已被证明与RNA聚合酶II通过U1 snRNP作用,增强其母基因的转录。许多基因的剪接和转录也可以通过正向剪接和反向剪接之间的竞争间接调控。这可

能是影响circRNA和典型线性剪接之间平衡的一大未知因素。c.蛋白支架对酶与底物结合基序的circRNAs可以作为支架促进共定位和反应动力学。d.蛋白海绵或诱捕物和RNA结合蛋白结合,从而调节它们的活性。e.翻译功能一些内源性circRNAs含有AUG位点和IRES,但目前对于circRNAs在体内进行翻译的证据有限。已经表明一些circRNAs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在某些组织中翻译,但这种关联性尚未在癌症中显现。 图3--circRNA在癌症中的潜在作用 与癌症密切相关的circRNAs和他们可能的功能图4--与癌症相关的circRNAs

东湖绿道工程设计特点综述

2019年2月第2期城市道桥与防洪道路交通33 D01:10」6799/https://www.doczj.com/doc/ce1828549.html,ki.csdqyfh.2019.02.008 东湖绿道工程设计特点综述 周红霞,吕锦刚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东湖绿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5A级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它的建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成为武汉打造宜居城市的闪亮名片。结合东湖绿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详述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绿道工程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为城市绿道设计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东湖绿道;工程特点;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U412.37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9)02-0033-04 1工程概况 绿道的建设是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品 质、幸福感的重大举措。东湖绿道建设之初,就秉 承“让城市安静下来”的理念,以大区域生态格局 为本底,立足国际化视野及东湖特色,打造世界级 水平的环湖绿道叫 东湖绿道位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内,全线长约102km。主体工程分两期建设.东湖 绿道一期工程于2016年12月28日建成,东湖绿道二期工程于2017年12月26日建成,建成后的东湖绿道包含听涛道、湖中道、郊野道、森林道、白马道、磨山道和湖山道七段主题景观绿道,充分依托东湖的山、林、泽、园、岛、堤、田、湾八种自然风貌,将东湖变成市民亲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绿心”。东湖绿道自开通以来,受到了武汉市民及全国各地游客的热烈欢迎,社会反响良好,见图I、图2。 图1东湖绿道鸟瞰图 收稿日期:2018-10-24 作者简介:周红霞(1979-),女,硕士,工程师,从事道路设计 工作。 图2东湖绿道实景图 2工程定位 东湖绿道工程的定位是“千年之作,传世经典”。按照能够承接国际马拉松、国际自行车赛事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目标是打造比肩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新加坡环岛绿道的世界级滨湖绿道。 东湖绿道工程秉承“信步东湖畔,众览书香城”的设计理念,是最具书香气质、最具大美神韵、最具人文生态的世界级滨湖绿道。 3工程设计特点 3.1生态保护严 该工程地处东湖5A级风景区,绿道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现有生态,尽量减少干预,保护现有树木形成的自然景观。为保护东湖原生态野趣之美,方案设计始终避免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东湖之美。最典型的当属对绿道沿线现状树木的保护 。

2021年环状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环状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全文) 心血管疾病(CVD)在世界上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冠心病患者约1100万人,每年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的患者已超过50万例,而且冠心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正呈持续上升趋势,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沉重负担。冠心病的发生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系列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 血管发生病变是引起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内皮功能障碍是引起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而增殖、迁移和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是血管疾病发生的进一步标志。炎症细胞通过释放分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以及对损伤永久反应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加重血管疾病的发生。在经典的基因表达模型(中心法则)中,由基因组所编码的基因脚本以RNA 分子的形式表达于每一个细胞中,每一个RNA分子由线性的化学"碱基"串联组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产生的大量数据显示,人体中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仅占总基因组序列的1%,其余的序列转录产物均为不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经典中心法则中对RNA的定义正逐渐被完善。近年来,非编码RNA(non-codingRNA,ncRNA)已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发现,非编码RNA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生长发育、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非编码RNA与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不仅可作为疾病的生物学标志,还有可能作为分子靶向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1-3]。非编码RNA包括微小RNA (microRNA,miRNA),长度大于200nt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以及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一种通过反向剪接形成的环形lncRNA的特殊亚型[4]。科学家们在装满古怪RNA的匣子中看到最新的玩意:天然生成的环状RNA分子影响了基因表达。 环状RNA是一类广泛且多样地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具有调控基因表达作用的内源性非编码RNA。目前研究表明,circRNA在心肌细胞的分化过程,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并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5]。最近几年关于circRNA的研究有许多进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circRNA进行综述。 一、环状RNA的发现和特征 (一)环状RNA的发现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学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非编码RNA已成为研究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异常

国内外城市绿道的发展绿道新材料新技术

国内外城市绿道的发展,绿道建设新材料、新技术 甘立成 (美邦[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04) 摘要:国内外城市绿道的定义、产生和发展概况。城市绿道除了应具备其基本的可达性、可通 性等功能属性外,当代“绿道”还具有景观性、环保型和人文属性,透水路面和沥青路面彩色系统 等新型建筑材料的推陈出新在实现我国城市发展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洁”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城市绿道;景观性;环保性;人文属性;透水地面;沥青彩色化 一、绿道的定义 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通畅的道路称为“绿道”。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这个概念起源于70年代。英译“绿道”——greenway,分为两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美国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给绿道做出以下定义:绿道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该定义强调了五点:①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 ②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③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④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⑤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 在我国,“绿道”具有景观设计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的概念。 景观社会学方面:绿道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一般地,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板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板块之间的联系。 社会学方面:我们不仅在大自然中建设“绿道”,还要在民众心中铺设政府与百姓顺畅沟通的“绿道”,让老百姓无障碍、少恐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高民众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二、国外绿道建设情况 国外“绿道”一词来源于奥姆斯特德(Olmsted)规划的世界第一个公园系统—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波士顿“绿道’’沿着淤积河泥的排放区域建造,长约25公里,将富兰克林公园、阿诺德公园、牙买加公园和波士顿公园及其他绿地系统有机联系起来。 波士顿公园系统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绿道”。工业革命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城市无序蔓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诸多问题。英国、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 2.1美国的“绿道” 作为“绿道”理念的发源地,1990年,美国实施Boulder绿道计划,并随后开始大规模建设连通各类绿地空间的区域“绿道”,内容包括建设城市、绿带、城市绿色通道和恢复下游河道。目前,美国现在每年正在规划和建设的“绿道”有几百,甚至上千条。据统计,全美50%的州编制了州级绿道规划,全国逐渐形成了具有游憩、生态、文化功能的绿色网络。 美国的“绿道”建设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协调,其中游憩功能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美国通过“绿道”的建设控制了不合理的建设活动,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城市的公共开敞空间,并通过“绿道”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追忆历史的长廊及运动健身的空间,为市民带来生活的愉悦。 2.2 英国“绿链”

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管理

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管理 发表时间:2018-09-19T15:09:03.7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作者:叶朝虹[导读] 还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因此,积极的加强生态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叶朝虹 防城港市园林管理处广西防城港市 538000摘要: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还能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同时,还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因此,积极的加强生态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城市绿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关键词:城市绿道;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北京、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先后启动了城市绿道建设项目,不仅发挥了较好的景观价值,而且借助于园林规划,打造城市周边特色风景区、旅游区,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本文首先概述了城市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作用,随后对优化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1城市绿道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1.1串接城市斑点绿地 目前我国城市内的公共绿地大多呈斑点状、独立分布于城市各处,各公共绿地间连通性差,没有形成系统的休闲空间体系,而城市绿道则能串联城市市域范围内各类开敞空间以及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并形成绿色步行通道网络,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和休闲健身空间。以防城港市海湾绿道为例,绿道建设将北码头、旅游码头、仙人山公园、伏波文化园、城市沙滩景区、白鹭公园、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西岸公园等多个城市景观节点贯通联系起来,形成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1.2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从整体上看,多数情况下的保护工作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一个全面性的自然保护网络。通过建立城市绿道,可以将城市内部及周边的绿化资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便于集中的管理和保护,通过有效的保护,避免了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还来的破坏。例如,美国西雅图绿道的建立保护了重点生态区、保障物种多样性,维持绿道沿线自然资源的原生态,德国鲁尔工业区通过绿道建设,对污染的矿山进行植被复绿,较好的恢复了工业区的生态环境。 1.3构建城市慢行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休闲也成为现代城市功能之一,城市虽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但是由于以往对慢行交通的考虑较少,没有形成系统的慢行体系和休闲空间。而城市绿道正好通过线形串联城市的景观,从而形成慢行通道网络,并不受任何机动车的干扰,且作为带状的连续的景观,绿道环境的优美舒适,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的游憩和散步休闲空间,同时也为城市的整体风貌增添色彩。使人们慢行过程中,对城市延绵不绝的绿色风貌强烈地感同身受,兼具人性化和服务性的特征,是体现人类行为活动和绿色景观相互交流的绿色走廊。 1.4美化城市园林景观 绿道通过富有变化和韵律的植被配置,可使园林规划中的绿道景观更加富有趣味活力,也更引人入胜。同时,植被还可将一些不良景观掩盖,对相邻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绿道作为城市最长的景观展廊,能使人享受到优美的景致,更加心旷神怡。 1.5窗体顶端 1.5拓展城市绿地空间 受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用地成本上升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很少有大面积的绿化带,主要以点状分布的绿化公园为主。由于市区中心缺少绿色植被,因此易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空气污染。通过建设城市生态绿道,可以有效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并且形成沿河、沿路等多条绿化带,有效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此外,城市生态绿道还为市区居民提供了散步和休憩的场所,对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城市绿道设计的原则 2.1科学选线,合理布局 城市绿道的选线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态导向,尊重城市山水自然基底、城市生态格局和城乡空间布局,充分利用水系、山川、植被等自然资源,顺应自然肌理。充分发挥城市绿道的组织串联作用,以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以及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自然、人文节点为依托,尽可能多地连接发展节点,高级优先,分类串联,形成综合功能的绿色网络体系,有效整合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实现绿道景观性、多样性与通达性的有机统一。 2.2坚持生态化设计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是现代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不仅影响了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还对城市的生物活动空间造成一定的影响。城市绿道建设应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维护良好的生态功能,注重乡土植物的开发利用,减少使用人工化的基础设施和园林植物,在保证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同时,注重突出植物群落的景观价植,使得人们能够很好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推动城市的持续发展。 2.3绿道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温江区绿道建设现状调查,阶段性成果

温江区绿道建设现状调查 阶段性成果 (一)、温江绿道综合设施系统的调研结果 1、慢行系统(主要为绿道的道路建设) 根据调查温江区绿道德慢行系统建设初具规模。自行车道的修建基本结合了原有的乡村道路的路线,具有自然景观良好,视野开阔的特点。该道路的设计为郊野型的综合慢行道,宽2米到3米,可容2辆到三辆自行车并排骑行。温江区已经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绿道建设进行了调查,选择了若干种环保的地面铺装材料,并将根据不同环境,因地制宜选择铺装方式和材料。有一个原则是:在实用、美观的前提下,鼓励采用环保生态的自然材料对路面进行铺装,多采用软性铺装。 2、绿化系统 温江区的部分道路已经形成了单车骑行能力。在友庆花卉基地中的道路都在2 到3米,路两侧或是红枫,或是紫薇,或是垂丝海棠,移步一景。和盛镇杨柳河畔种植了成长多年的法国梧桐,景观价值很高;府通路两侧以花卉苗木种植为主,形成了独有的观光效果。现在,结合友庆现代花卉产业基地打造绿道,必将形成特有的风貌。金马镇第一期启动的绿道建设已经命名为“锦绣大道田园运动长廊”,按照城市道路绿化标准,近自然式地栽植中高大乔木,通过常绿和落叶树种,彩叶和变叶树种的搭配使植物的季相明显,色相丰富。 3、服务设施系统 温江区绿道的服务设施系统包括了:管理中心、自行车租赁点、公共厕所、垃圾

箱、售卖点、休息点,以下为调查结果。 (1)管理中心:每个绿道都设有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游客的接待和解说。在管理中心有绿道地图销售,有自行车租赁点,是骑行绿道的起点站。 (2)自行车租赁点:通过对五个绿道的调查发现自行车租赁点多集中在绿道的管理中心,在中间路段没有设置。 (3)公共厕所:设置的数量少,卫生状况不好。温江区绿道的公共厕所设置的比较少,而且除了管理中心附近的厕所有人清理外,其他地方的基本上没有人清理。 (4)垃圾箱:在一些绿道上很少设置垃圾箱,而且根据调查发现垃圾箱存在被盗,被破坏的现象。 (5)售卖点:在温江区绿道上有许多自发性的售卖点,虽说给游客提供了方便,也给绿道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6)休息点:在各个绿道上的休息设施数量充足,可以达到游客的要求。一些休息点没有防雨防晒的设施,而且许多休息点设施简陋,没有特色。 4、交通换乘系统 在温江区的绿道上的交通换乘系统很少,除了绿道终点站的管理中心有一定的换乘系统可以达到机动车道自行车的换乘,而在绿道上的其他路段就到不到交通的换乘。 5、标志系统 温江区绿道上的标志系统齐备,拥有设置信息、指路、规章警示、文化宣传和教育几大标志。标志牌一般设置在十字路口及景区等地方。每个小景区都有地图,标志游客所在的位置,起到了明确的指示作用。大部分标志的材料都环保、实用、

美国绿道规划:起源与当代案例,作者: J.G.法伯斯

美国绿道规划:起源与当代案例 作者:J.G.法伯斯 1 引言 笔者将绿道定义为有生态意义的廊道、休闲绿道以及/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绿道。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回溯到19世纪下半叶景观设计学创立早期绿道规划的起源,接下来重点突出了20世纪的绿道演化过程。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一个根据以往和现行的绿道规划活动所做的绿道规划案例,即为美国所做的绿道远景规划。规划首先致力于保护和适当利用河流廊道两侧的环境敏感区,其次是废弃的铁路廊道,可以用于连接居民点。 本文旨在以下两点。首先,证明19世纪、20世纪的美国景观设计师的大胆设想影响了区域、州以及国家层面的土地利用。其次,介绍一个最近为美国大陆所作的绿道远景规划。(https://www.doczj.com/doc/ce1828549.html,/greenway)。 2 绿道文献综述 绿道文献资料按时间将分为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67~1900年,这是先驱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 derick Law Olmsted)、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Eliot)以及霍拉斯?克里弗兰(Horace Cleveland)的时代。第二个阶段是1900~1940年,包括了在20世纪的前30年致力于绿道规划工作的景观规划师们的文献。第三个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60~70年代的20年间。景观规划师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菲尔?刘易斯(Phil L ewis)、祖伯(E.H. Zube)、法伯斯(J.G. Fábos)及其同仁对绿道规划产生的影响。第四阶段是绿道的命名(Li ttle,1990)。第五阶段是对于国外绿道的探索(Fábos and Ahern,1996)。这一系列的演进展示了绿道规划如何逐渐成为一项遍布全球的运动。

6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以广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

题目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学院地测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2城61 姓名张一峰 指导教师李开然 学号12256014 2016年3月

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以广州市为例 1.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的生存空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活环境受到威胁,使得人们不断追寻优良的“人居环境”的热情日益高涨。 绿道的建设,为生态提供一定的链接空间,改善了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了能够提供人类康体健身、休闲游憩的空间,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 绿道的产生正是在人们渴求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增加城市绿色游憩空间的基础上形成的。 城市中的绿道网络具有生态、社会、经济、美学的综合效应,从宏观角度来说,绿道网络有助于形成具有总体性、完整性的大景观格局,具体来说,它有助于自然保护、风景保护、游憩利用、地表水资源平衡、空气及水资源净化、渔林资源管理、提升附近地块经济价值以及创造长期社会价值等。 绿道理念已逐渐成为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主流趋势。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绿道的概述:绿道一词源自英文“Greenway”,Green意指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指通道,也有移动的意思。绿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欧美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

断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绿道本身的概念是指:具有生态、 经济、娱乐和审美多种功能,是通过生态学原理,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形成的线状或带状的区域,其核心思想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绿道分成三类: 郊野绿道:主要连接郊区,野外的绿道; 城市绿道:城市绿道主要连接城市里的公园、广场、游憩空间和风景名胜; 社区绿道:社区绿道主要连接居住区绿地。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指包含线性元素的绿色土地网络,是具有生态,游憩,文化,审美等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敞空间。城市绿道包含商业区型绿道,居住区型绿道,工作区型绿道,观光区型绿道,自然型绿道,防护型绿道。 国外:绿道规划溯源于19世纪后期提倡城市开敞空间建设时期的林荫大道和“公园路”。 威廉.H.怀特——1959年在《保护美国城市的开放空间》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 1987年的美国总统委员会的报告中对21世纪的美国作了一个展望:“一个充满生机的绿道网络……使居民能自由地进入他们住宅附近的开敞空间,从而在景现上将整个美国的乡村和城市空间连接 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一直延伸至城市和乡村....”。第1阶段;:(1867~1960年):早期的绿道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