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规划培养计划

城乡规划培养计划

城乡规划培养计划
城乡规划培养计划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3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需要的、同时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社会应用性的复合型高层次城市规划专门人才。具体目标要求是:

1.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公民意识,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城市规划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城市规划理论和技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能进入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部分学生能在专业领域读博深造,成为学术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

1.规划理论与方法

2.区域规划

3.城市总体规划

4.城市详细规划

三、修业年限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2-3年,其中,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非全日制硕士生允许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而且在学期间应当有至少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总分不少于27学分,毕业论文3学分(含开题报告、进展报告、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其他方面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论文写作和参加实践课题研究工作为主,兼顾学术交流、讨论、实习等过程培养。

2.采取导师负责与专业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按目前本专业师资情况,指导小组成员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构成),配合导师,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前来授课,或尽可能地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以多种方式学习或见习科研,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增强独立学习和科研能力。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上采用文献阅读、讲授、专题讲座、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

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

3.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学科基础课一般采取课堂闭/开卷方式进行期末考试考核;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采取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过程考核,并采取撰写课程论文方式进行期末考试。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入学后三个月内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同时制定全方位的学习、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计划,经指导小组审阅合格后提交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在第二学期中后期酝酿和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在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确保论文写作和修改时间不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经指导小组会议审查、质询并修改通过后,提交学院备案。

开题报告审查、质询的着眼点是有关毕业论文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3.论文进展报告

实行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进展报告制度。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汇报,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其中,至少有一次面向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的进展报告。进展报告的次数、内容、形式和范围以统一格式形成文字材料交学院备案。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修改完成后,由导师认可,并经过3位同行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的着眼点主要是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内容,从而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并给出是否通过论文答辩的结论。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在导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半年后可再次申请答辩。

论文答辩的具体过程、环节,必须符合《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要求。

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践过程和操作能力的锻炼、培养更为重要。

本专业鼓励并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具体方式包括在导师带领下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在第三学期去社会上的对口规划设计部门实习或见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暑期学校、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调查等等。

附:经典文献目录

[1] 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等译.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M]. 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5.

[2] 培根(Edmund N. Bacon),黄富厢译. 城市设计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 I.L 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 设计结合自然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 凯文〃林奇著,宋伯钦译. 都市意向 [M]. 台北:台隆书店,1981.

[5] 扬.盖尔著,何可人译.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斯皮鲁〃科斯托夫著,单皓译. 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与城市意义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 迈克尔〃索斯沃斯,伊万〃本—约瑟夫著,李凌虹译. 街道与城镇的形成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 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0] 谭纵波. 城市规划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1] 张京祥.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2] 洪亮平. 城市设计历程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3] 王建国. 城市设计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4] 王受之. 世界现代建筑史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5] 董鉴泓.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义乌市城乡房地产规划管理技术规范

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二节建设用地 第三节建筑容量 第四节绿地 第三章建筑管理 第一节建筑间距 第二节建筑退让 第三节建筑高度 第四节建筑基地出入口及停车 第五节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 第一节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 第二节管线综合 第五章附则 附录一名词解释 1 / 1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镇规划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义乌市市域总体规划》、《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各类建设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本规定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建设应按批准的专项规划执行,可不受本规定的限制。 在规划编制、管理中,涉及消防、人防、环保、交通等其他专业的, 1 / 1

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其他专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结合本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本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宜符合表一的规定。 表一 1 / 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70702)培养方案(精)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70702)培养方案 Program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一、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气象应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旅游资源开发、饭店管理等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Learning Outcomes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train and bring up professional talents acquir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knowledge & skill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Graduated students can undertake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maps and GIS applic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 and hotel management in research institutes, colleges and other departments, such as resource, environment, programming, planning etc. 二、主干课程及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包括自然资源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土地管理学总论、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测量学与地图学、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气象学与气候学等。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配套的实践性课程构成。 双语课程:土地利用规划 专业特色课程: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区域规划、气象学与气候学、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 ⅡMain Courses & Courses System Natural Resources, Theory of Management, Theory of Economics, Theory of Ecology,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he Principl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lobal Position System, AutoCAD,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Urban Detailed Planning, Region Planning, General of Land Management, Planning of Land Use, Tourism Plann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hysical 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etc. The courses system is composed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specialized core courses,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Bilingual course:Planning of Land Use Characteristic specialized courses: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The Principle and

城市规划专业的英文自我介绍

城市规划专业的英文自我介绍 during school achievement is outstanding, curious, has own individuality, teamwork spirit is strong, also thering is no lack of independence, and accept new things of ability, dedication and lequn, professionally has certain innovation ability. i am a love design, believe design will be after the professional oneself want, i also believe oneself can have a design personnel shall have the quality, because i am a self-motivated person, i will diligently enterprising! although i don’t have much of social experience, but i’ll work harder and harder to recover my gap, and i believe that life won’t heroine in a moment, but to see own struggle degree, is a persist in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self! i am from shandong yantai’s a girl, i think life should not be flatly light hasten paper-cover profane, should have their own pursuit, have the courage to challenge the limits of life, because i believe that human potential is very large, only in some pressure will play out, so i would rather choose a competitive pressure for me greater environment to live! such life is positive, happy! life should be is rich and colorful! university i have been in various aspects due to fill the oneself, excellent results, i was fortunate to chose us city planning department as my mentor, in the last two years, i follow mentor do a lot of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design, drawing, have relatively good graphics operation ability, and from various aspects divergent my design ideas, therefore, also developed my works is responsible earnestly, sureness fine style of our work is supposed to make mankind harmonious home, so i want to do a project attitude is very important! 1/ 1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28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城乡规划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规划师基本训练,能从事城乡规划及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素养,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2、具有一定的政治思维、经济分析和领导艺术才能,能很好地综合与协调城市规划中各种问题,了解城市规划、经济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3、具备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环境心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旧城更新与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城市道路与综合交通规划、城市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4、具备较强的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社会综合调查和分析研究、计算机辅助绘图、社会交往与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5、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法规与相关技术规范以及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和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技研究、项目策划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修读年限为4―7年,总学分 180 。 四、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城乡规划 六、专业主干课程与学位课程 1、专业主干课程 城乡规划原理(二)、建筑设计(一、二、三)、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乡总体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乡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2、学位课程 城乡规划初步、建筑设计(二)、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乡总体规划设计。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恩施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市规划 管理技术规定 (2018年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 (3) 第三章建筑间距 (8) 第四章建筑退让 (11) 第五章建筑日照 (12) 第六章建筑规划设计 (14) 第七章规划指标计算 (15) 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 (19) 第九章附则 (24)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障城市规划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2条恩施市城市规划区(以下简称规划区)内开展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 涉及建设、消防、人防、绿化、抗震、环保、环境卫生、节能、交通、航空、气象、水务、燃气、文物保护、信息网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 其他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3条本规定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为目标,切实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引领城乡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利益的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第4条本规定由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国土、住建、交通运输、公安、消防、人防、园林、城管、水利、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2章建设用地管理 第5条建设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选址在现状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的区域。特殊区域的建设项目选址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三区四线”空间管制要求; (二)在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应当以旧城更新、整治为主,不得破坏原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10124140054)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3300,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理论与知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能全面从事城乡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并向相关领域拓展的高素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2.城乡规划与设计: 3.城乡规划技术科学; 4.社区与住房规划: 5.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6.城乡规划管理;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24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27学分,研究环节要求注5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对课程教学及存档的相关要求 (1)理论课程考核 校级公共课程采用考试方式:学科专业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 (2)补修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须在入学一年内完成,根据任课老师要求,参照本科课程结业形式。课程存档:按照研究生课程作业相关要求,自入学起,第三学期结束之前完成存档。 (3)“城市规划设计"课程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分四个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城市设计研究、小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研究),由指定教师授课,可口由选题, 也可由授课教师组织参与相关设计竞赛和实践规划项目。每个学生必须选择1门城市规划设计课程。 个人工作量要求为:本人作为学生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参加课题;理论研究和规划文字部分不少于10000字,图纸不少于6张规划图纸(或分析研究图纸)。 2.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导师口上) 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由研究生的导师口行安排上课时间和考试方式,最终成绩只计通过与不通过。 本课程任课教师为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以研究生参与导师指导的规划设计课题成果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评分。课题由导师根据学生研究方向选定,可以是各类城乡规划研究与规划设计类型。个人匚作量要求为:本人作为该项目主耍规划设计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完成该项目主要规划研究与设计成果;理论研究和规划文字部分不少于10000字,图纸不少丁? 15张规划图纸(或分析研究图纸)。课程存档要求:研究生认真填写《研究生"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完成情况登记表》,由导师评分并签名。本人成果的文字和图纸用

高考专业解读:城乡规划专业

当今我们国家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镇、乡、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都需要提前做好规划。今天就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下专门研究城乡未来发展的大学专业——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专业是工学门类所属建筑学类的一个专业。除城乡规划专业外,建筑学类专业还包括建筑学、风景园林两个具体专业。城乡规划专业设有5年制和4年制两种学制,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培养目标 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乡道路交通规划、城乡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乡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干课程 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英语、政治、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城乡规划》等主干课程,以五年制为例,还需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城乡规划管理》、《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核心课程。 3、选考要求

学习城乡规划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和艺术细胞,需要较好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正规院校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学生通常都会加试美术,且高考招收分数会高于本学校最低分数很多,通常有人戏称“一本的分数就读二本的学校”之称,因此考生报考时要慎重。随着新高考的不断推进,不同高校报考城乡规划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不同。例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数高校,考生必须选考物理方可报考;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明确要求报考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需从物理、历史、地理3门科目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北方工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则要求考生需选考生物、历史、地理3门科目其中一门即可报考,否则不具备报考条件;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则要求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4、就业方向 当前随着我国城乡的不断发展,城乡规划依然非常重要,并且不断从大城市慢慢扩展到小城市直至农村,所以城乡规划的就业前景比较不错,也可以选择考研,专门研究某一个领域,把研究做深。毕业生可以有如下的就业选择:一是可以去发改委、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园林局等从事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及城乡规划管理等工作,类似于公务员;二是在建筑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企业、规划开发咨询机构,从事项目规划设计、房地产筹划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和研究工作;三是设计类相关工作,去一些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如建筑设计院、地产设计部门等。 5、优势大学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

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 (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时,按平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至8年)。 二、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关爱民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既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发展方向: 方向一:城市设计 方向二: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 方向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三、培养规格 业务要求: 1. 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 掌握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能力; 3、理解环境、经济、社会、建筑、土木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有关城市环境与地理、城市与区域、城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与交通工程、城市文化历史、城市工程基础设施、城市设计与管理、城市与法律等相关的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城市问题、协调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4、初步掌握城市市政工程和交通规划、区域规划、社区发展、城市开发更新、建筑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协调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开展工作的能力。 5、具有城市规划管理能力; 6、具有计算机运用的能力(含运作CAD基本能力和GIS的初步能力)。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附表一) 五、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1、军训、公益劳动、军事技能:校内,2周 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2、建筑认识实习:市内,1周 使学生增强对建筑形式和城市结构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空间组织能力。 3、素描实习:外地,2周 通过实地写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4、色彩实习:外地,2周 通过色彩实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并提高其构图造型能力,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设计周:6周, 本设计周安排在六个学期,是为该学期的课程设计留出的专用绘图时间,随

12种城市规划必看的杂志

1、《城市规划》杂志 2、《城市规划学刊》 3、《国际城市规划》杂志(原名《国外城市规划》)该期刊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份介绍国外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国家级专业刊物,建设部优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一个主题:对于城市规划的重点和热点进行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海外信息速递:提供海外最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态。栏目文章:涵盖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各个层面。 4、《规划师》杂志 5、《上海城市规划》由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主办,为双月刊。 6、《中国城市规划》(英文版)杂志,可能就是《城市规划》的英文版。 7、《城市问题》杂志 8、《城市发展研究》杂志,该杂志是国家级专业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94年创刊以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立足专家学者,面向城市决策者,架起专家学者与决策者之间的桥梁,为城市的健康发展而奋斗。主要业务范围是刊载国内外城市科学研究成果,最新城市发展理论和城市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总体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专论、综述或讨论,及时反映学术动态和各城市发展的成功实践。2004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确定为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的中文核心期刊,并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出版(即第四版)。2009年北大、南 划、住房保障、创意产业、产业结构、城市生态、城市社会学、市长论坛等。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为双月刊。 9、《江苏城市规划》期刊由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主办,月刊。 10、《现代城市研究》期刊,月刊。 11、《城市建设》杂志,内有一部分是关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内容不错。 12、《城市中国》杂志,是由建设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等学术智慧资源共同参与的一本课题性的研究杂志。杂志从政治、人文、经济、规划、建筑、艺术、社会生态、商业形态等学科的各层面介绍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权力空间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是对城市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脉络的理性呈现。 《城市中国》的核心领导层是数位和同济大学有着密切渊源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希望借助杂志这个平台,发出自己更具专业水准的声音。我们的编辑团队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对该进程保持敏锐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一代知识分子。

城乡规划技术规范

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一节技术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城市用地分类:按照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 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大类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以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等10大类。 2、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关于居住,工业,道路广场,绿地四类主要用地,本标 准还规定了其他单项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分别为:居住用地18.0-28.0m2/人(其中采用I级用地标准的城市不得小于16.0 m2/人),工业用地10.0-25.0 m2/人(其中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不宜大于3.0 m2/人),道路广场用地7.0-15.0 m2/人,绿地大于等于9.0 m2/人(其中公共绿地大于等于7.0 m2/人,对于采用I级用地标准的城市不得小于5.0 m2/人)。上述四大类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应一下规定控制:居住用地20-32%、工业用地15-25%(对于没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比例不宜超过30%)、道路广场用地8-15%、绿地8-15%。 《防洪标准》GB50201-94 1、城市防洪标准:城市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 四个等级: 大于等于150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防洪标准为大于等于200年 大于50万人小于150万人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为100-200年 大于20万人小于50万人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50-100年 小于等于20万人的一般镇,防洪标准为20-50年 第二节技术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1、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 团三级;控制规模为居住区(10000-16000户,30000-50000人)、小区(3000-5000户、10000-15000人)、组团(300-1000户、1000-3000人)。 起规划组织结构采用多种组合形式。 2、用地、建筑与规划布局: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 2类。其中居住区用地分为: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等4类。 3、住宅: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为基础,老年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 2H的标准。对旧区改造可以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照1H的标准。住宅侧面间距、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6层。

城市规划简介

一. 教育品质(Education Quality) 教育品质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核心任务之一。除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详见本报告的相应部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确保了教育品质的持续提升。 (1)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 为了培养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综合型人才,在完善专业课程的同时,增设和强化了与专业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政策、地理和环境等领域的课程,包括城市概论、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与城市开发、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政策分析、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其中,城市概论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启蒙课程,由10多位教授参与讲课,成为深受学生好评的课程。 (2)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重 为了培养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实践型人才,在完善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三门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城市居住区认识实习、城市总体规划实习、城市规划专业综合社会实践,对于培养本科生的实践经验起到了十分积极和必要的作用。《面向社会的城市规划专业综合实践》获得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3)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并重 为了培养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在完善基本技能课程的同时,增设了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城市规划思想史讲授城市规划新思想的演进历史;城市规划原理(三)由多位教授参与讲课,介绍、分析和评价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动态。该课程采取开放形式,每年参与讲课的教授和讲课专题都有变化,经常会有海外学者参与讲课。作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取得显著成效的标志之一,我系本科生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社会科学类)”中获得特等奖。 二. 教育成果的获奖情况(Education Achievements Awards) 课程和教材建设是确保教育品质的基础条件,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课程和教材对中国城市规划教育具有领引和示范作用,因而获得了各种奖励。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主持的《城市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获得2005年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2005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城市规划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和《面向社会的城市规划专业综合实践》分别获得2001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 社会责任(Social Commitment) 近年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在把握国际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始终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思想,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和研究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的核心使命,但作为一所具有重要影响的规划院校,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和设计专业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承担了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可以自信地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和设计专业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之广泛和深远程度,在其它国家是极其少见的。

烟台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20130618试行)(1)

烟台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 第一节用地规划 第二节建筑容量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 第一节建筑间距 第二节建筑层高与建筑面积 第三节日照分析 第四节建筑退让 第五节地下空间利用 第四章生态及建筑绿化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节道路交通 第二节道路交叉口 第三节停车场 第六章城市风貌及建筑景观 第一节城市风貌保护 第二节建筑景观控制 第七章市政设施规划 第一节市政设施 第二节管线综合 第八章村镇规划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烟台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规划管理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社会和谐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和烟台特色风貌,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第四条本规定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各区、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 第一节用地规划 第五条城乡用地分类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按照以中类和小类为主、大类为辅的分类方式对用地性质实施规划管理。 第六条建设用地规划性质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 规划的要求。

第七条建设用地规划应遵循兼容性原则,促进土地使用功能的有效混合。用地兼容要求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定,并在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中明确。 第二节建筑容量 第八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应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其建筑容量可参照本规定确定。 第九条居住用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多层住宅用地规模(ha) 60-140 20-40 1.6-7 容积率≤1.2 ≤1.3 ≤1.4 建筑密度≤20% ≤22% ≤25% 中高层住宅(7-9层)用地规模(ha) 50-130 15-35 1.4-6 容积率≤1.3 ≤1.5 ≤1.8 建筑密度≤20% ≤22% ≤24% 高层住宅(≤18层)用地规模(ha) 50-130 10-22 1-4 容积率≤1.8 ≤2.0 ≤2.4 建筑密度≤18% ≤20% ≤22% 高层住宅(>18层)用地规模(ha)50-130 10-22 1-4 容积率≤2.2 ≤2.6 ≤3.0 建筑密度≤16% ≤18% ≤20% 注:1、当用地规模大于小区规模、小于居住区规模时,按居住区选用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当用地规模大于两个组团规模时,按居住小区选用控制指标;当用地规模大于一个组团规模、小于两个组团规模时,按组团选用控制指标。 2、由不同层数住宅混合组成的住宅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最大值,应取单一类型住宅用地的控制指标作为计算的上限值,并按不同类型住宅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确定。

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Training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门类:艺术学;二级类:设计学类;专业代码:130503) 一、专业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设计部门从事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各类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及园林绿化设计工作,在设计培训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学习并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并在各类设计部门或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的相关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4.掌握本专业领域的设计学理论基础知识、环境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5.掌握环境设计的专业设计知识,熟练运用专业设计的技能和方法,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相关设计实践与管理工作。 6.具有一定的设计实践与科研开发能力,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分析、开发衍生品和设计工作。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追新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9.对专业发展趋势需持续关注,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 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 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六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 第七条工业用地(M),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25页)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大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城乡规划专业介绍

城乡规划专业介绍 1.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简史 于2002年在建筑学专业下开始招收城市规划方向的五年制本科生,2003年正式开始兴办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制五年。华侨大学是福建省最早兴办城市规划专业五年制本科的学校。我院自开办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以来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下面是我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简史。 ●2003年,华侨大学在建筑系下正式兴办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并 于同年招收首届本科生。建筑系下设城市规划教研室,负责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活动组织。 ●2006年,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评优 (社会调查报告作业)中获佳作奖1项,开启了城市规划专业在全国获得奖项的首例。此后的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年均有1-2项学生作业在全国得奖,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办学初现成效。 ●2011年,华侨大学建筑学院下属正式成立城乡规划系。既有的“城市规划” 专业名称也调改为“城乡规划”专业。同年,建筑学院获得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取得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的新突破,为将来逐步走向研究型的办学道路奠定了基础。同年,城乡规划系本科生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评优中再获得三等奖2项,佳作奖3项,教学论文奖1项。 ●2012年,城乡规划学科获评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同年,城乡规 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正式招收第一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2年,城乡 规划系本科生作业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评优中又得三 等奖2项,佳作奖2项。 ● 2013年7月,经多年本科办学准备,决定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 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首次提出本科评估的申请,并获得申请批准。 2013年9月,城乡规划系本科生作业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 作业评优中又得佳作奖4项。 ● 2014年,城乡规划专业以全票的优异成绩,正式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同年,城乡规划系本科生作业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评优中获得一等奖1份,二等奖4份,在获奖数量和获奖级别上位列全国近百所参赛高校的前列。 2.城乡规划专业基本概况 城乡规划系在编师资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在编教师达二十多人,师资学源背景多元化。自2015年起,城乡规划本科招生每年拟招收50人左右。从既往来看,学生入学成绩远高于福建省第一批录取线,为我校学生入学录取分最高的专业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