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

透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

透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
透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

透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

摘要: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阐明了这一问题的成因:农村人口性别比的结构性失衡、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农村青年择偶交往机会有限等,并分析了该问题的负面影响,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青年;大龄未婚;择偶

农村青年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程度,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前途与命运。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大龄未婚青年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遥望着“围城”内的生活,却因为种种个人无法控制和改变的社会原因至今被迫单身。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现象折射出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农村青年的生活状况和农村社会的发展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难以有个家: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

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下,社会对正常的结婚年龄范围的认定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大龄未婚青年这一概念的界定较为复杂。刘爽、郭志刚在研究北京市大龄未婚青年时,将城市大龄未婚青年的年龄下限定为25岁,上限定在44岁,其中重点指的是30岁以上的未婚者。[1]由于中国传统农村广泛存在的早婚(即早于法定结婚年龄的婚姻)习俗的影响,农村青年的初婚年龄一般比城市青年早2至3年。因此,与城市大龄未婚青年相比,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年龄下限应更低一些。同时也应注意到,即使同是农村社会,全国不同的地域、文化区域下对大龄未婚青年的界定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但是,无论何种界定,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现实性都无容置疑。据某中部贫困县统计,该县438个行政村中,有10至20名大龄男性未婚者的村有150个,30至45名大龄男性未婚者的村有70个,45名以上大龄男性未婚者的村有15至20个,有的村已成了“光棍村”。与城市大龄未婚青

年相比,城市大龄未婚青年中有一部分教育程度高、职业背景优越的青年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原因,自愿选择了晚婚,而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则主要是由于环境压力促成的被动型大龄未婚,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城市大龄未婚青年中,女性占到了30%左右,而农村大龄未婚青年中女性极少,因此,本文探讨的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即是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难的问题。此外,虽然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在那些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后进的中西部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对当地社会的发展影响更大,本文拟给这些地区以更多关照。

二、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的成因分析

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已经超越了“个人困扰”的层面,实现了由“个人困扰”向“公共问题”转向,成为一种社会问题。而任何一种社会问题的形成都是在社会深层结构的影响下,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

(一)农村人口性别比的结构性失衡

性别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对于任何社会而言,要使人口的婚姻不成为明显的社会问题,人口性别结构基本平衡是需首先具备的自然基础条件。如果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数量严重失衡,即在婚姻供需结构内,某一性别人口供给远大于相应需求,就会造成这部分适婚人口不能找到配偶,形成婚姻挤压。

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农村人口性别比的结构性失衡,具体而言是由于农村男性青年远多于女性青年所造成的农村婚姻供需结构的严重失衡。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总人口性别比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性别比失衡问题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除了老龄层的人口性别比表现为城市大于农村,其他年龄层都是农村大大高于城市,尤其是1—29岁的分年龄性别比农村高出城市的幅度很大,城乡性别比不太协调。[2]传统农业社会强调男人比女人更具有经济、养老价值和传宗接代的特权,农民的生育观中存在着普遍而严重的男孩偏好,这是导致农村人口性别比高于常态的主要原因。

农村人口性别比本来就已严重失衡,大量农村女青年向外迁移则让农村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更加严峻。长期以来,刚性的、固定的社会分层结构将广大农村青年束缚在相对封闭的农村社区,向上流动的途径有限。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出现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或较发达农村地区转移的结构性流动。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农村女青年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事实上,她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通过婚姻、升学、个人自致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由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另外,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地域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对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女青年而言,由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流向东部较发达农村地区,也是一种向上的社会流动。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何出生人口性别比相对较低或基本正常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在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难这一问题上却比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严重的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更为严峻。

(二)经济条件的制约

导致大量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另一原因是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不具备足够经济能力的农村男青年难以被女青年看好。在传统的乡土社会,择偶过程中对对方的考察主要围绕对方的家庭条件展开。而在现今的农村社会,农村青年择偶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乡土社会择偶观中对对方家庭条件的注重逐渐让位于对对方个人能力的青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农村青年在择偶时就只注重情感而忽视了物质利益因素。“对个人条件的要求,以治家理财为根本,仍然没有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转向注重婚姻的感情基础,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利益的载体由家庭转向了个人。”[3]因此,在经济实力等择偶条件上有优势的农村青年,在择偶、婚姻中才处于有利位置。

研究表明,结婚、为婚事作准备的建房这两大费用占到了农民一生花销的大部分,如,李银河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两个村落的对比研究后发现:虽然两村结婚费用的绝对数额差异较大,但是它们在家庭收入中各自所占的比例之间的差异却微乎其微,即相当于一个农民近十年的收入。[4]从纵向来看,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被打破,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增长;但从横向上看,农民增收乏力,其经济地位提升缓慢。整体而言,目前全国温饱型低水平收入的农村家庭所占比重大,我国人均年纯收入在1000至2000元的农村家庭约占农村总人口的51%,恩格尔系数为0.542。可以看出,占农村人口一半左右的农民,要将他们一半以上的收入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农民人均收入提高水平有限,结婚费用却一路攀升,仅彩礼聘金一项就上涨了近十倍。动辄上万的

结婚费用让相当一部分农民捉襟见肘、不堪重负,这使他们在择偶过程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同是农村社会,东部和南部等少数地区与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这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比相对发达地区严峻的另一原因。

(三)农村青年的择偶交往机会有限

择偶方式作为婚姻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婚姻自由程度和社会发展程度。在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亲戚、媒人等介绍人介绍认识是一种重要的择偶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自主认识、自由恋爱的现代婚姻模式在农村青年中越来越得到认可,婚姻双方的结识方式中自主认识的比例逐年递增。但是,青年农民择偶的自主性、现代意味的提升并没有增加所有青年农民的择偶交往机会,而择偶交往机会有限已成为部分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虽然各种政策对社会流动控制较严,农村青年的社交范围、择偶范围主要局限在一定地域限制的市场圈和行政圈内,但由于农村主要实行大集体的生产方式,各种农村文化生活也相对丰富,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男女青年的择偶交往机会较多。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政策对农民的社会流动的控制不断削减,青年农民的跨地域流动扩大了他们的交往圈、强化了他们在择偶时的自主性。然而,这一过程同样使农村青年之间的比较优势在择偶过程中得到彰显,从而相应压抑了一部分相对弱者(特别是“留守”在农村的青年),使他们演化为大龄未婚青年。另外,针对农村青年的农村文化生活有限,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择偶交往机会。

对于那些从农村流向城市和其他较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而言,这种跨地域的流动又是否增加了他们的择偶交往机会呢?我们认为,由于外出务工农村青年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这种流动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他们的择偶交往机会。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项关于农民工的调查分析显示,有约85%的农民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在41至60个小时的占1/2,超过61小时的占1/3。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使部分外出务工农村青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择偶交往。另一方面,男性外出务工农村青年主要从事建筑业、运输业、采掘业等行业,女性外出务工农村青年则多集中在制造业、加工业、住宿餐饮业

等部门,他们的劳动分工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择偶交往。

三、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的负面影响

婚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设置,它是家庭的基础和根据,而且是社会得以良性运行的基础和根据。因此,大批农村大龄未婚青年不能顺利地择偶、完婚、组建家庭,就不只是他们的个人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影响到农村各项建设。择偶、婚姻上的挫折和失败会引发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这样一个潜在的问题群体的出现,不利于发挥他们在农村社会各项建设中的应有作用,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开展。

其次,影响到农村正常的婚姻活动。普遍存在的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现象在无形中形成了潜在的妇女需求“市场”,为拐卖妇女、骗婚等犯罪活动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同时易引发农村早婚竞赛,进而影响农村晚婚晚育政策的实施等。

再次,易形成新的农村人口问题。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会导致部分特别贫困地区近亲结婚和与患有严重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者结婚等婚姻的增加,不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大量的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还会在部分地区形成畸形的低生育水平,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最后,给未来农村养老和社会保障带来压力。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当这些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步入老年时,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将成为社会保障的救助对象,会给负担本已沉重的农村养老和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四、解决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固然需要依靠广大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自身的不断努力,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它的妥善解决远非个人所能应对,须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的干预。

(一)调整农村人口性别结构

出生人口性别比决定着未来的人口性别比,严格控制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对于解决未来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非常关键。在政策层面,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完善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扶助政策;在法律层面,健全并着力实施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相关法律,强化医疗监管,

杜绝性别选择现象;在文化层面,倡导新型的生育文化和性别文化,实现传统村落生育文化的现代转型,改变传统农村家庭中夫妻性别角色与性别观念,实现两性的平等与和谐等。此外,各级党政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别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安排农村女青年就地转移。在现阶段,合理的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模式应从过去单一的、面向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转移方式,转变为多元的、更注重培养农村自身对劳动力的“拉力”的转移路径。通过安排、引导更多的农村女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地区性别结构的严重失衡,帮助部分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解决择偶难问题。

(二)增加农民收入,倡导合理的结婚消费

相对于调整农村人口性别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妥善解决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来说更为现实、迫切。农民的增收固然要依靠和发动他们的能动性、积极性,更应注重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宏观条件,把增加农民收入纳入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体系中加以考虑,完善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当然,在增加农民收入、夯实青年农民婚姻的物质基础之同时,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结婚费用不断攀升的现状,各种社会力量要在农村宣传、倡导合理的结婚消费行为,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相互攀比,引导农村结婚消费行为由纯粹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型。

(三)为农村青年创造更多的择偶交往机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各地党政部门应在村落文化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多项特别针对于农村青年的文体活动,吸引农村青年参与其中,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择偶交往机会。另外,在尊重青年婚配对象选择权的前提下,农村传统的择偶方式,如介绍人介绍等在现代同样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针对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国家有关部门应依法保障他们在工时、工资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各流入地政府及外出务工农村青年所在的周边社区应保证他们以同等机会参与当地市民文化活动,打破各种社会融入障碍;其他各种社会组织或团体,尤其是劳工NGO组织,应更加注重为外出务工农村青年创造更多的择偶交往机会等。

参考文献:

[1]刘爽,郭志刚.北京市大龄未婚问题的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9,4:15

[2]黄荣清等.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人口[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338

[3]李守经主编.农村社会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0

[4]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43

青年择偶观

为什么青年人择偶观的变化,会成为使人们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原因? (转载) 择偶标准是变化发展的,它一方面受政治变革、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是二者相互作用的产物。50多年历史演进的事实表明:人们的择偶标准从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远离了政治,淡化了政治因素、家庭背景等非个人因素,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了复归。多元化的择偶观既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又带有鲜活的现代色彩,有利于健康择偶观的建立。总之,择偶标准的变迁透视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方面、非常可观地反映出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 的变化发展历程。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成员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抉择,择偶标准及其模式无疑会反映整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因为在以往社会,按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的看法,婚姻并不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由此可见,择偶标准和择偶观念势必会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使之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描述新中国成立至今不同阶段择偶标准和择偶模式的变化,透过这些现象来分析整个社会变迁与人们择偶模式间的内在关联,并探讨影响人们择偶标准变化的动因。 一、择偶标准包含众多变量因素 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学者对择偶标准的研究,涉及了广泛的变量。如乔题认为主要的标准有:性别、教育和智力、健康与相貌、经济状况、气质、年龄、持家能力、宗教等。巴斯概括了有关研究,发现择偶变量涉及身体特征、年龄、宗教、社会经济地位、智力、个性、以及社会态度等等。[1] 费舍则提出这些标准:他(她)爱你、你爱他(她)、性格、教育、健康、相貌、民族、职业、经济状况。李银河发现最受重视的标准有:年龄、身高、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与经历、容貌、健康。[2]所有这些都与一个时代的心理、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有关。而这些,从以下两种主要择偶理论中得到具体反映。 (一)实证研究理论 从西方的一些经典文献中来看,用于实证研究的择偶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3种,即:“同类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作者:————————————————————————————————日期: 2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恋爱的现象已不是少数。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一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一直是大学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有同学这样说: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学习之余,大学的爱情故事似乎已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未名湖回荡着爱情的涟漪,丽娃河延续着恋爱的传说;荷塘月色不仅映有朱自清的背影,还有双双对对的剪影;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上,也留下学子伴侣缠绵的步履。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让爱情驻足、发酵的地方。然而,大学里的恋爱也如同他们的青春年华一样,充满了风雨,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太多的浮动与不确定…… 二、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既然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 (一)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以感情为基础, 他们一般心理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彼此比较了解,恋爱

是在朋友的基础上,互帮互助、日久生情而建立的。因而这种 恋爱比较稳固、持续,对恋爱双方的学业影响也不大,一定程 度上对学习还能产生促进作用。这种恋爱即使破裂了,对彼此 的伤害也不是很大,做不成恋人还可做朋友嘛!因而这种恋爱 观是值得肯定的。 (二)对待恋爱态度不认真,不是真心的。这类大学 生认为谈恋爱就是为了玩一玩,为了满足各种欲望。他们基本 上没什么责任心,恋爱双方彼此不甚了解,也没什么感情基础, 因而这种恋爱是短暂的,当然恋爱导致的结果是不愉快的,甚 至是可怕的。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恋爱关系结束,男女双方便 反目成仇,很少有还继续做朋友的。这种恋爱关系的破裂对双 方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既然这种 恋爱观会产生如此不良后果,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分析这种 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三、错误恋爱观原因分析 爱情作为人类所拥有的共同精神财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 无私的、公正的。但是实际上人们对爱情的获得程度、体验和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与个体自身的素质、知识修养、能力等方面有关,并受到各自的恋爱观的制约。恋爱观由恋爱的原因、动机来决定。上述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进入了高等学府,有些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理想真空地带,表现为混日子,得过且过。

从《咱们结婚吧》解读大龄未婚青年的婚恋观

从《咱们结婚吧》解读大龄未婚青年的婚恋观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咱们结婚吧》讲述了三十二岁的“恨嫁女”杨桃与三十五岁的“恐婚男”果然跌跌撞撞的爱情故事。剧中,以男女主演的感情戏为主线,同时更有多条辅线相配合,触及到恐婚、剩男剩女、相亲等时下社会热点话题,更形象地展示了现代人丰富而迥异的婚恋观。 大龄青年的概念外延宜采用“婚龄”来划分。一是生理婚龄。在生育科学中人的生理素质开始向不利于生育后代的年龄,还未结婚,就属于大龄了,也就是俗称的“剩男”“剩女”。医学上一般认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8岁,而对男性尚无定论;二是社会婚龄。一个生活在某个具体的社会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没有结婚,社会就会给他施加压力和创造条件,促使他结婚。这个由社会的婚恋观念确定的“一定的年龄”,就是确定是否为“大龄青年”的社会年龄。 影响大龄未婚青年婚恋心理的个体因素 1.遭受挫折 很多大龄男女青年在年轻时也象其他适龄青年一样,有过爱的激情,有过爱情的体验,最后被对方戏弄,欺骗了;有的青年自幼看到长辈或其他亲友在爱情上遇到波折,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心理挫折,使他们得出一个片面的,但很固执的结论:对方(异性)都是见异思迁的。于是他们鄙视爱情,对异性心存警惕,不敢涉足爱情。有的则因长期不能摆脱失恋的痛苦,长期思念过去的恋人,无心再寻找新的伴侣。 2.独身主义 很多大龄男女青年信奉独身主义,因而错过恋爱的最佳时期进入大龄未婚青年的行列。信奉独身主义的青年认为结婚会背上沉重的家庭包袱,经济压力,生儿育女,照顾伴侣,没完没了地拖累与操心,因此反倒不如独身,一个人轻松的生活。其实独身主义是不可取的。从心理学角度看,独身生活的青年易逐渐形成孤独、烦燥、情绪不稳定的消极心理,个别的人还可能形成变态心理。 3.事业心强 很多大龄男女青年事业心强,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与工作上,顾不上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待他们学业期满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或工作上取得显著成绩后,开始考虑个人生活问题时,已经成为大龄青年,错过了婚恋的最佳时光。 4.条件出众 很多大龄男女青年的自身条件都是非常好的,或出身于高干家庭,或受过高等教育,或学识渊博,精明能干,或职业理想。正是因为她们条件出众,所以追求目标也高。当然,有的高学历的大龄女青年,本人并不要求对方条件过高,可是社会上形成一种偏见,异性对她们望而生畏,这也是导致她们大龄未婚的因素。 5.逃避心理 很多大龄男女青年对婚恋产生一种防卫逃避心理。他们不喜欢别人问自己是否结婚、有无对象、何时结婚以及年龄多大等问题。因而,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怕别人问及自己的个人生活问题是否解决,他们更喜欢一个人独处,从而逐渐产生一种孤独感。她们常常回避别人谈及恋爱、婚姻家庭的事情,害怕参加别人的婚礼。有些青年甚至因回避发展到迁怒。她们厌恶一对对卿卿我我的伴侣,敌视在她面前炫耀婚恋幸福的人。 6.悲观心理 很多大龄男女青年由于青春年华已过,却出于种种原因,爱情迟迟没有到来,对自己的婚姻产生悲观心理,认为自己是站在爱情死角里,爱情的阳光难以照到自己的身上。有的大

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xx年度青年职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 5—7月 二、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公司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加入公司,优化了企业职工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和朝气, 且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走向业务及管理的关键岗位,青年员工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日趋明显。因此,全面分析青年员工的思想状态,准确把握青年员工的成长规律,探究青年员工发展的新策略,成为青年员工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公司现有在岗职工734人,35岁以下青年员工361人.(管理岗位225人、一线职工136人),占总人数的49.18%,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145人,专科99人,约占青年员工68%。 三、调研策略

(一)、状态识别:从身心健康、工作状态、工作活力、组织认同等方面,识别青年员工的自我发展状态。 (二)、特征把握:从业余生活、行为取向、个人需求等方面,把握青年员工的需求特征。 通过上述举措,系统识别当前青年员工发展状态和成长规律,探索助推当前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以及提升企业忠诚度的策略,为公司党政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调研方法本次调研,团总支采取走访座谈、个别沟通、问卷调查等方法。在对走访座谈、个别沟通的信息梳理基础上,根据青年员工发展状况分析模型编制调研问卷进行数据采集,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五、基本情况 根据前期的走访沟通情况,本次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内容涵盖职业态度、职业规划、个人需求等方面。本次问卷调查共计231人参与,发放问卷231分,回收216份,有效问卷198份。具体情况如下:

1.本次参与问卷调查53.47%为共青团员; 2.11.88%对目前的工作岗位很满意,57.43%对目前的工作岗位比较满意;32.67%表示工作精神饱满,50.5%表示能够较好的完成工作内容,12.33%感觉工作累、压力大或消极应付; 3. 49.5%表示有3-5年的职业规划,12.87%有5年以上职业规划,37.63%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4.62.38%认为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是个人才能得以发挥,27.72%认为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是高收入或走上领导岗位; 5.33.66%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公司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越来越好,1.96%认为公司目前状况表面发展,实际倒退; 6.69.31%认为公司需要通过发展机会留人,给职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的途径把人才留住并吸引优秀人才,20.79%认为需要待遇留人; 7.53.47%留在公司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稳定,15.84%认为是工作荣誉感、自豪强,10.89%认为是人际关系氛围好;

当代青年恋爱与婚姻状况初步分析

当代青年恋爱与婚姻状况初步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当前青年恋爱状况的主要有初恋年龄提前、恋爱消费较高、“性待业期”延长、择偶标准多元化,男女择偶观存在差异、择偶方式“双轨”并行、自主性增强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当前青年婚姻状况呈现一下特征:初婚年龄和生育年龄推迟,生育一孩仍是主流、总体离婚率较为平稳,进城务工青年离婚率增加、家庭结构向小规模变动、组成家庭的成本显著增高,婚姻满意度呈中等水平、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出现solo家庭和AA家庭等新型的家庭关系。 关键字:青年恋爱婚姻 正文: 爱情和婚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情是历史的产物,是文明的奇迹。婚姻大事是人生发展轨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几乎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恋爱与婚姻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一生的幸福,择偶的顺利与满意与否又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长期以来,青年的恋爱观、婚姻观以及婚姻实践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已经开始进入婚育年龄,巨大的社会变革在这一代青年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必将对其各个方面的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探讨这一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青年恋爱状况的主要特点 1.初恋年龄提前、恋爱消费较高 根据2005年中国卫生部公布的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的提前趋势显著,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年龄的提前,使青年更早的有了求偶的欲念,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初恋年龄提前。2004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风笑天教授对全国12个城市的1786名18~28岁的在职青年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青年的实际恋爱年龄普遍比他们

当代青年恋爱择偶标准的调查问卷

当代青年恋爱择偶标准的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支持我们的问卷调查工作。本次调查针对的是当代青年恋爱择偶标准的看法而开展的,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因此不会影响您的个人隐私。本着广泛征集、普遍调查的原则,以求真务实为目的,期望对今后的当代青年恋爱择偶标准的良好发展和规范形成有所帮助。 1.您的性别( ) A.男。 B.女。 2.您的年龄在以下( )范围: A.12岁以下。 B.12岁-18岁。 C.19岁-25岁。 D.25岁-30岁。 E.30岁以上。 3.您的现状( ) A.单身。 B.恋爱。 C.已婚。 4.您对恋爱的理解( ) A.恋爱就是异性之间的彼此喜欢、彼此的宽容与理解。 B.恋爱就是异性之间的友谊。 C.恋爱就是爱情至上主义。 D.恋爱就是只注重过程不顾后果的爱情。 E.其它的。 5.您认为恋爱应走出的误区是( )(多选题) A不要为了消除孤独感而恋爱。B.不要把恋爱当成生活的全部内容。 C.不要过高估计恋人的优点。 D.不要偏爱身体的魅力。 E.不要将爱情视为“赌气”或“占有”。 6.您认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是( ) A.恋爱就是结婚 ,为了结婚才恋爱。B婚姻就是爱的表现,恋爱可有可无。C.恋爱就是爱的表现,婚姻是一种责任。D.两者关系说不清楚。 E.其它的。 7.您恋爱的目的是( ) A.为了排除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以寻求精神寄托。 B.为了选择终身伴侣,而组建家庭。 C.为了满足物资需要。 D.为了应付长辈的唠叨。 E.为

了满足生理需要。 F.其它的。 8.您在择偶时,您对对方的性格要求是( ) A.与自己相似。 B.与自己互补。 C.无所谓。 9.您认为对择偶观影响最大的是( ) A.传统观念。 B.家庭背景。 C.所受教育。 D.所在学历。. F.其它的。 10.您选择配偶所考虑的因素有( )(多选题) A.外貌。 B.性格。 C.人品。 D.健康。 E.职业。 F.年龄。 G..未来发展。 H.其它的。 11.您是怎样看待婚前性行为的( ) A.情到浓时的必然表现,自己表示可以接受。 B.没什么反感,但是自己不能接受。 C.觉得违反了传统观念,但是如果别人做了,不会明显排斥。 D.完全无法接受。 12.您比较倾向的恋爱择偶方式是( ) A.亲戚、朋友介绍 B.自己寻觅 C.依托媒介 D.以上都可以 E.无所谓 13.您自己的恋爱择偶观是什么?( ) A.追求传统保守型。 B.追求事业情感性格与精神和谐型。 C.追求经济务实型。 D.追求外表满足欲望型。 E.追求所谓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型。 最后,谢谢您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支持与肯定,愿您永远快乐,年轻!

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调研的报告

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 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一些功利化的婚恋观和落后的婚姻习俗,对青年的婚恋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解决大龄青年遇到的婚恋难题,营造大龄青年婚恋的良好氛围,共青团大新县委员会对本县大龄青年基本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及时大龄青年婚恋观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婚恋指导方案,分类指导,切实帮助大龄青年婚恋问题。 二、调查目的 对本县大龄青年的婚恋基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大龄青年在婚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升社会对大龄青年对婚恋问题的认识,帮助大龄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三、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 2017 年10 月 调查问题分类: (一)单身大龄青年婚恋观的基本情况 (二)大龄青年单身的原因 (三)婚恋意愿调查 (四)调查对象: XXXX大龄青年 (五)调查方式: 面谈、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 四、大龄青年婚恋观的基本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样本对象为120名23-35岁大新县单身未婚青年,其中男性 60人,女性60 人。 在消费上,调查样本中 78.5%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在500 元至1000元是合理的,占工资收入的。 4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开支最大,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这些花费应该谁来买单呢? 66.8%的男性认为男方应该支出绝大部分,超60%的女性则认为男女花费应该大致平衡,或经济条件好的一方出绝大部分。 在收入上,调查样本中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 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2 倍";仅 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超半数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 倍,更有 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 倍及以上。 在择偶的时间上,追了好久,对方都不为所动,是否就放弃呢?调查数据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 6 个月,更有35%男性和 44.4%的女性不足1 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而一旦表白被拒的话,有 51.09%的人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 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 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在调查的青年中,多数人认为谈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在“你觉得人为什么要结婚”的选项中,54,6%的选择了为了和“相爱的人厮守终身”;

青年工作者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青年工作者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一、导言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竞争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公司的跨越式大发展,广大青年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青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归根结底,企业职工队伍是否稳定、是否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企业职工中青年是最具活力、最有潜力,也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如何把握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广泛开展不同类型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把握青工的思想脉搏,探索企业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当今企业团组织的当务之急。常柴股份有限公司青工群体也呈现出多元的时代个性,利用省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契机,常柴团委在多缸机厂团总支中开展了青工思想调研工作。 二、青工思想动态调查的概况 1、调查目的 认真贯彻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的要求,根据青年群体在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成长环境及思想意识方面的显着差异,将思想引导工作具体落实到不同特点的青工身上。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使团委和青年职工有着更直接和广泛的接触,能从中找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契机,并结

合企业生产现状,增强引导青工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分类引导使多缸机厂青年员工把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目标结合起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弘扬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职业文明。摸索企业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引导工作方法,进而有效推进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和财富。 失衡心理。企业内部机制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令女职工们困惑。比如,一线女职工学历及技术等级均已达到一定水平,却没有相应的技术资格认定等。 2、企业情况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九十六年历史的民族工业企业,是全国农机行业及**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现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在册职工3400多人,拥有年产120万台单缸柴油机、15万台多缸柴油机、4万余吨铸件、合资生产15万台汽油机生产能力。常柴共青团组织以服务企业与青年的宗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培育青年文化,加强青年人才建设,1999年公司团委荣获全国首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特别是近年来,承载优良传统的常柴共青团顺应企业发展形势,紧密结合企业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创建团建工作思路、搭建新型工作平台,充分依托组织优势,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凝聚和引导青年,为企业健康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发挥了重

军人婚恋观浅谈

军人婚恋观浅谈 健康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能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军人亦是如此。有位心理学家分析说:人们在建立家庭前之所以能保持艰苦持续的奋斗,最大的内部潜在动力来源于对能获得理想伴侣的渴望。在现代社会里,年轻人的这种渴望感甚至超过了物质需求。军人作为有血有肉的血肉之躯,也是有理想、有追求,对幸福的婚姻怀有美好憧憬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比错误的恋爱和不幸的婚姻更能损毁军人,把他们弄得心绪烦乱,意志颓唐的东西了。一个无时不感到爱情和家庭生活痛苦的军人怎么能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地投入工作、学习和战斗中去呢! 为了每个未婚的军人能获得并保持纯洁的爱情,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已婚的能巩固幸福美满的家庭,下面探讨一下军人在婚恋方面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爱情 这个问题,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同一时代,世界观不同的人,回答也各不相同。革命战争年代,许多有志之士把爱情建立在共同革命理想的追求之上,甚至连生命都在所不惜。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斐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看过《刑场上的婚礼》的人,无不为陈铁军、周文雍悲壮的爱情所感动。现代社会里,由于受外来文化及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偏移,理想信念动摇,爱情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有向利益化、庸俗化发展的趋势。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有人讲,爱情是男女间的友谊,再深一点说爱情是友谊、美貌和性三者的结合。生物论者更荒唐地把爱情等同于性,说什么爱情只不过是异性之间寻求配偶的渴望。以上说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更不是军人所崇尚的爱情。正确地讲,爱情应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之上,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于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感情。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它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过去搞恋爱婚姻观教育,是回避物质基础这个字眼的,尤其认为军人不应过分强调物质基础。但客观公正地讲,军人也生活在社会之中,爱情和婚姻不能建立在海市蜃楼里,并且大部分同志都来自农村,面临着家属就业、赡养老人、住房等压力,完全不考虑物质基础是不现实的。比较物质基础而言,爱情更重要的是要以男女双方共同的生活理想作为基础。没有共同生活理想的男女之间,决不会萌发爱情。有了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才能在心灵上互相吸引。异性的吸引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只有心灵的吸引才是人类所独具的美妙纯洁的感情。现代社会中,军人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可为什么还有许多女孩愿把爱情的绣球抛给军人呢?很大原因源自于影视作品中军人高大形象的宣传和现实生活中军人奉献牺牲精神的表现,源自于对军人的理解。八十年代不是有一句流行语叫“理解万岁”吗,理解就意味着有共同的生活理想。我们生活在大城市,感觉不出军人有多苦,但绝大部分军人,尤其是野战部队,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嫁给军人也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2、互爱性。爱情,它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相撞击之后迸发出来的美丽的生命之花。爱情,是相互爱慕,单相思不是爱情。一方利用各种手段利诱、胁迫、强制对方就范,更不是爱情。爱情以互爱为其基本特征,不允许有半点勉强、凑合。 3、专一性和持久性。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和持久的。它不允许一个同时和几个异性发生和保持这种感情,更不允许这种感情随意转移,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真挚、纯洁的爱情体现了人们高尚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它给人们带来美满、甜蜜、幸福的生活,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每一个军人,都应追求这种高尚纯真的爱情。 二、恋爱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道德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研报告

当代青年婚恋观状况调研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实践时间:2015年7月7日—8月15日 实践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翔街河北科技大学校园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上古村 调研人员:XXX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当代青年,或追求爱情,全力以赴;或卿卿我我,两情相悦;或身陷囹圄,奋不顾身。当代青年,或勤恳耕耘,养家糊口;或家庭和睦,儿女绕膝;或四分五裂,身心俱疲…… 婚恋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以至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观念。爱情作为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份真挚、美好的爱情能够激励人的进步、促进人各方面的发展。当代青年的爱情敏感、浪漫,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比如恋爱消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等。本次调研将当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相结合,积极探讨他们对正确婚恋观的感知,以期引导他们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培养积极、健康恋爱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0份一共回收了42份,回收率达到了84﹪,经过此次调查问卷我发现: 多数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半数左右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和家庭经济背景,但以恋人品行为主要依据。 1、当代青年对爱情的认识 在大部分青年心中,爱情依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仍然期待纯洁爱情的到来,甚至值得用一生去等待。 2、当代青年如何选择男女朋友 被调研的青年多数将人品、性格作为选择男女朋友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方乐于去选择一个温柔贤惠善良的女朋友,女方更青睐一个关心自己有责任感的男朋友。由此可见,社会的价值趋向在青年的选择男女朋友上有一定影响。 3、当代青年的恋爱关系比较脆弱 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到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均落得个“毕业季即分手季”的无情命运。

大龄单身女青年如何理财

大龄单身女青年如何理财 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在财务方面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财务问题解决了,可以为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单身女青年如何理财呢,下面就来告诉你。 个案资料 姜小姐今年30岁了,至今无房无车无老公,目前在一事业单位工作,税后工资加年终奖每月平均5500元。个人固定存款20万元,12万元的定期和8万元的活期。另每月会定存1000元。每月主要开销是:房租1000元,交通通讯费250元,日常生活支出1500元。 身女青年理财目标 1.想买套总价80万元的小房子。 2.想给自己买份合适的保险作为保障。 3.这个年龄单身安全感很低,希望推荐一些低风险的投资方式。 单身女青年财务分析 理财规划的出发点是以实现人生目标为原则,姜小姐当前的目标可以总结为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在财务方面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财务问题解决了,可以为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获得安全感。安全感在理财方面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渴望一个安定的环境。例如:不希望居住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让自己过于奔波和频繁迁徙。租房居住总会面对非自愿搬离、房租增

加的风险。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哪怕小一些,都会让姜小姐多一些安全感。 二、不受意外或疾病的侵害。例如:意外事件或重大疾病对生命的危害。姜小姐想给自己买份合适的保险作为保障。就体现在这方面的需求。 三、经济保障。处理好收支,打理好资产。在投资方面姜小姐风险偏好较低,希望低风险的投资方式。 单身女青年理财规划 单身女青年小算盘1:买套一居室小房 姜小姐想购买一套面积约40平米、价格约每平米2万的一居室。按当前姜小姐居住城市首套房规定,首付比例为30%。购买总价格80万元的住房,需要首付24万元,贷款56万元。等额还款法,30年还清,月供3278.69元。目前首付款和月供,姜小姐都难以实现。那姜小姐买房的需求如何实现呢?这里给姜小姐提供两个方案供参考: 方案一,3年后买房。假设3年后购买房屋价格80万元,投资的年化回报率(贴现率)为6%,姜小姐工资月均收入增长到6000元,每月攒2000元积累首付,20万元固定存款投资低风险产品。那么3年后,姜小姐可以积累32万元首付资金。在3年后房贷政策和利率政策不变的前提下,贷款48万元,30年还清,每月月供2810.3元。 方案二,如果姜小姐可以每月积攒3000元首付款,那么则可以实现两年后买房。(比如两年内暂时搬与父母同住,每月可以多省下

青年调研报告

“90后”青年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共青团引导和服务青年的能力,实现青年需求与团组织活动的对接。厂团委决定以问卷调研的形式,开展“90后”青年发展状况调研,准确把握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从而有针对的引导新形势下企业青年的成长发展。分装车间团支部积极配合厂团委对车间当前青年工人从3月10日到3月20日开展为期10天的调研,被调研人数为21人,涉及到传动系正式工、临时工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调研的基本内容有青年员工的思想与价值观、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意见,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开展,下发问卷共21份,实际回收21份。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和青年员工的基本情况 从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来看,分装车间的青年工人总体状况良好,下面为具体展示: 1.在思想价值方面,有80%的员工选择家庭和睦幸福作为人生目标,说明在当代的青年中家庭已然是第一位的,对于拼命赚钱的生活并不展现多少兴趣,相反对于发扬艰苦奋斗,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生活的人占总体人数高达55%。有20%的人感觉自身工作能力不足,有35%的人感到自己对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这都表明“90后”青年们已经能够理性的对自己的思想与生活作出分析,发现自身不足,他们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远大目标。 2.在对企业的认同感方面,有超过50%的员工对XXX厂当前的运行情况及企业文化基本了解,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与个人的关

系,将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有45%的青年认为现在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管理体制,而这也正是影响个人发展的原因,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并未从企业中得到归属感,但是他们依然热爱自己的职业,因为他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改革给与他们脱颖而出的机会,对企业未来充满信心。 3.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工作中,有13人表示自己能够通过自己努力,提高能力,争取获得的更大发展,在工作时有超过50%的员工会精神饱满,充满激情,仅有不到10%的人对工作感到厌倦甚至崩溃,值得关注的有9名以上的员工提出希望得到企业给与更多学习和培训机会。在生活方面,网络、手机、微信等多媒体的发展的确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几乎所有员工都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他们感觉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乐趣,极大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值得深思的是网络带来利益的背后也带来了弊端,人与人的沟通变少了,业余生活也大多与网络相关,总之,对于生活、工作整体感觉良好。 4.在共青团与团活方面,这次参与调研的有4名中共党员,9名共青团团员,其余为群众,党团人员占总体61.9%。说明青年员工们对共青团有一定认识,但并不到位,有待提高。对于团活的举办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如果不与个人事情相冲突,愿意参加,他们认为团组织组织团活可以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丰富文体生活,在回答希望团组织开展什么团活动时,有20%希望团组织给与思想引导,20%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33.3%的员工表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会有利于自身发展,还有一些希望组织一些社团活动,比如打球,义务劳动

中国人的择偶观

中国人的择偶观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价值观在变,我们的择偶观也在变。关于中国人的择偶观的讨论,我觉得有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第二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到至今。 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男子的择偶观最强调的是忠贞烈女,其次是贤良淑德,他们一般把娶妻看做一项传宗接代的任务。因为那个时期都是指腹为婚,媒妁之言,所以,女子一般也是没得选择的,只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到了洞房花烛夜时才知道对方长得何样。还有,到了宋代开始,男子还要求女方必须是缠脚的。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那是一个价值单一的时代,不似现在黑白模糊,以单一价值选出的“模范”、“英雄”成为1950~1960年代择偶的关键词。嫁给军人,尤其是获得荣誉的军人是当年女性的理想。即便从战场走回来的军人身体已不再健全,但这些都不重要,军人的光辉与荣誉足以让窈窕淑女趋之若骛。生产工作中的“模范”成为在军人争夺战中不幸败下阵来的女性们的次优选择。当年,农村与工厂或者国家机关都会兴起“劳模”或“工作积极分子”的评比。那些站在台上胸带大红花的男女自然成为择偶的热点。那时候,人们找对象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政治上是否要求上进,在工作上是不是模范;那年头,处对象的时候,“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争取工作上的进步”成为交流的主题和中心,并借此发展成为光荣的“革命家庭”。而当时的媒人在介绍对方的时候,通常首先就会推出党员身份,以上进的政治面貌作为卖点尤其盛行。在政治席卷一切的年代,男女青年择偶的关注点只有政治面貌与家庭出身。那是“根正苗红”,出身越穷越光荣的时代。青年人在择偶时,出身的好坏甚为重要,贫下中农、几代红之类的出身是一个颇有份量的条件,它起码可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政治背景,以保证在飘乎不定的政治风云中不会使家庭出现大的动荡。出身好的一般找出身好的,而出身不好的地主、资本家、富农的后代在择偶时较为困难,他们只能找相同境遇者。这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除了政治,一切都不存在。如果说五六十年代还存在爱情婚姻自由的话,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在文革期间,一切都被政治剥夺了。 到了改革开放后,当西方媒体开始用“中国巨变”来形容这30年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奇迹的时候,他们尚且来不及发现随之而来的中国社会的变化。择偶标准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必然。经济发展得越迅猛,社会文化冲击得越深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就变化得越彻底。于是,在过去的30年间,经济条件以不同形式体现于择偶标准中,并且,在其间的比重速增。1977年,在高考

冯唐给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六个锦囊

冯唐:给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六个锦囊 来源:韩冰洁的日志 这篇起初我是在《Vogue》上看到的。当时不知道冯唐为何人。 名字听来有些古典,写着一手好字,竟能把Alexander McQueen穿出文艺气质。恩。一手好字。我对一手好字的人向来会有种莫名好感。看了他的文字,觉得是不露骨的文艺腔,大约是韩寒说的那种“喜欢文艺,但不是文艺小青年,不会出门还是长头发,回家就变成短头发了”的人。 这篇“锦囊”,现在用不到,因为既不文艺,又不大龄。大约可以等着十年之后再看看。哦,其实我真心希望以后也用不到。呵呵。 冯唐 这个社会养活了很多社会学家,有些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结论和我个人常识严重不符。比如,社会学家的统计说男性比例严重高于女性,这个势头恶化下去,将和贫富分化以及城乡差异一起构成将来社会最大的三个不稳定因素,阴阳不调,男性被憋疯了之后,见他妈杀他妈,见小朋友杀小朋友。环顾周围,我看到的未婚女性远远多于未

婚男性。看到的未婚女性多数是好腿好腰好臀好脸蛋好头发好肉身,不上妆,远看近看都好,不喷香水也有兰花香茶花香茉莉花香,弹古筝,围棋初段,练《九成宫醴泉铭》,喜欢齐白石和陈逸飞和岳敏君,喝花草茶,吃净心莲,听窦唯、齐豫、张悬,上豆瓣,上老罗学校而不是新东方,看《天堂电影院》、《阿拉伯的劳伦斯》、《红蓝白》,看《与无常共处》、《莲花》、伊恩.麦克尤恩、张爱玲。看到的未婚男性基本很少,很少的这几个也是怎么看怎么和美好生活没有关系,刚升VP的全副心思想升MD,刚升正处的全副心思想升副局,挣了几百万的想挣一个亿,挣了一个亿的想到创业板上市产品卖到美国去,一腔驴血,一脸大包,为了祖国和事业,何以家为? 存在基本有合理性,听说中国男性喜欢男上女下,老婆最好比他差,所以A男娶B女,B男娶C女,C男娶D女,A女一不留神就成了剩女。听说中国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基本落入四种结局,孤寡、后妈、拉拉、出家。 假设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希望更美满的结局,贡献六个锦囊如下,管不管用看造化。 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 第一是小宇宙强大。世界观没有对错,但是有差异。人生观没有好坏,但是有的强大,有的弱小。没有被说服,坚持到最后,世界和

青年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青年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XXX年X月X日,团委对全矿留守青年进行了青年思想状况问 卷调查,发放问卷 4 份,收回 4 份。 一、调查对象: 全矿留守青年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对留守青年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 三、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在多方面对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和分 析,旨在找出青年思想动态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为XXX 团委以后更好的开展各类工作提供依据。 四、调查内容: 1、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中,在学习方面共涉及六个方面,分别是:基本情况、思想政治方面、工作方面、青年成才方面、生活、学习及情感方面、团员青年等方面。 在基本情况方面,分别对 3 名男青年 1 名女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年龄为22—25 周岁,文化程度普遍为大专,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从事岗位为机关科室且为技术人员,工作年限在1—3 年左右,婚恋状况已有男女朋友,平均月收入为2000 元以下。 在思想政治方面,对入党的态度都是积极争取的,入党的主要动机是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对身边党员的看法为多数党员带头作用较好,都能在保全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尽量兼顾集体利益。对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建设,认为很重要,普遍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自己的报复和理想,能够建立美满的家庭。 在工作方面,对煤电公司的历史与发展状况有一定了解,在煤电公司工作一般有自豪和归属感,对公司的发展规划很了解。对当前煤

电公司度过经济危机具有信心,在危机面前青年职工认为应采取加强公司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和消耗,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勤俭节约,发挥组织作用,降低工资,压减人员等措施有利于抵御经济“严冬” ,促进企业发展,安全放在第一位、反“三违”使用高压态势的做法、对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大力发展综采、综掘、大力开展青年突击队建设很有必要,对青年安全监督岗的评价是满意,现在青工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安全监督检查、家庭亲情关怀。经常参加类似青年“五小”科技创新、QC 小组等活动。 在青年成才方面,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感到自己压 力最大的是工作、生活方面(购房、购车等),在生活方面,最希望单位给予改善食堂饭菜和伙食质量改善职工宿舍居住条件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平时非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平时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和电视,最需要学习的知识有本职岗位上的业务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脱产学习学习、培训的途径最受青年欢迎,与岗位工作相结合的知识,自学为主,然后参加考试以获取资格证书最感兴趣,参加学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从事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您最看重他(她)的相貌、性格、家庭。 在团员青年工作方面,对本单位的团员青年工作、对本单位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评价、本单位团支部的工作水平、服务意识满意。认为本单位团员青年工作的最大障碍是领导重视不够,能自觉主动地上缴团费,最希望共青团组织开展文体、青年交友类别的活动,认为某些活动团员青年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奖励力度不够或所获奖励没有实际意义、活动不能满足青年实际需要。认为煤电公司共青团组织最能发挥作用的方面是:丰富青年文化生活、提高青年综合素质、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认为当前团干部应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务实的工作作风、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认为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教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 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其美型。 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缺的方式。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 三.大学生婚恋价值观 1、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决定了恋爱目标及生活方式的的选择。恋爱动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重要的人生体验”。 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婚姻对象的条件的要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男生最看重

青年人恋爱观调查报告文档

青年人恋爱观调查报告文档Investigation report on young people's view on love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青年人恋爱观调查报告文档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 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 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引言 在 21 世纪,当代青少年的恋爱观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处 于大学时期的我们,对恋爱都充满着憧憬.但由于计划生育的 政策,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对于恋爱还没有十分确切的认识.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由于恋爱而引起的 风波.我们不禁疑惑起来:青少年是否应该在学习期间谈恋爱.由于通信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代青少年都接受了不少西方的思想,使青少年对恋爱的目的、标准、看法都出现扭曲.我们又质问:这是青少年应该做的事吗?尤其是我们这样一群朝气蓬勃 的大学生。几年前某某人一句:“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便成了诸大学生的座右铭,以用来躬行。因此放眼一望,更是鸳鸯无数,羡煞了那些考不进或还未考进的年轻人。毕竟,从小到大恋爱第一次不被学校喝止,对当事人而言总是 兴奋的。为此,抱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我们小组团队做了小小调查,数据不一定有代表性,只代表一地一时的存在

情况。我们以南方翻译学院在校学生主体,进行了调查。此后我们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由于条件的限制,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和缺陷,请谅解。调查对象:随机问卷在校青少年调查内容:此次调查发出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恋爱的原因;2,选择恋人的标准; 对恋爱的看法; 恋爱产生的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3,(问卷详见附件)。通过对收回的155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系列的结果(问卷详见附件)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四川xxx学院xxx学院学生 (二)时间:20**年**月5——9日 (三)途径:问卷调查 (四)具体实施方法: 为了此次调研的广泛性,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做了对本科和专科学生的问卷抽样调查。问卷总数为五十份,其中大专科占 30%,本科生占 70%。 三、现状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