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是怎么形成的

雨是怎么形成的

雨是怎么形成的
雨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

《雨是怎么形成的》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

"云、风的头饰若干

"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

天气学原理 大气科学课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江淮气旋:江淮气旋四季均有,春和初夏较多,主要发生在江淮气旋生成于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湘赣地区。江淮气旋是造成江淮地区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强降水、夏季暴雨系统。迅速发展的江准气旋并伴有较强的大风:暖锋前有偏东大风,暖区有偏南大风,冷锋后有偏北大风。气旋东部出现平流雾、低云。天气现象有:1)江淮气旋是造成江淮地区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强降水、夏季暴雨系统。2)迅速发展的江准气旋并伴有较强的大风:暖锋前有偏东大风,暖区有偏南大风,冷锋后有偏北大风。3)气旋东部出现平流雾、低云。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全球范围的大尺度大气运行的基本状况。水平尺度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10公里以上,时间尺度几天。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不但影响着天气的类型和变化而且影响着气候的形成。(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1)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特点:①11月~5月为冬季环流型:西风带三个长波槽,西风急流强,位置偏南,东亚南北两支西风急流。②7月~9月为夏季环流型:西风带四个长波槽,西风急流弱,位置偏北,东亚一支西风急流。(2)两次季节突变:①6月突变——冬季环流型转为夏季环流型②10月突变——夏季环流型转为冬季环流型。) 3、冷锋: 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为常见。锋前坏天气:冷锋前部天气较差,锋后偏北风加大,云层变薄,天气转好。锋后坏天气:降水出现在冷锋过后。 4、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若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而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暖锋多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活动,大多与冷锋联结在一起。天空状况较差,暖锋前后均可能出现降水。 5、静止锋: 当冷暖气闭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少时,称为准静止锋,实际工作中,一般把6小时内(连续两张图上),或 24小时移动在2个纬度之内,而锋面位置无大变化的锋定为准静止锋或简称为静止锋。云系出现在锋面以下,无显著降水,有雨量极小的零星降水。云系在锋面上方,降水明显。准静止锋停滞地区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6、铟囚锋: 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我国常见的是锋面受山脉阻挡所造成的地形锢囚;或冷锋迫上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形成的锢囚。它们迫使冷锋前的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我们将冷锋后部冷气团与锋面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锢囚锋附近天气最恶劣。 如果锋前的冷气团比锋后的冷气团更冷,其间的锢囚锋称为暖式锢囚锋;空间剖面图上原来两条锋面的交接点称为锢囚点;如果锋后的冷气团比锋前的冷气团更冷,其间的锢囚锋称为冷式锢囚锋;如果锋前后的冷气团无太差别,则其间的锢囚锋称为中性锢囚锋。 7、寒潮: 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且过程降温超过10°C。根据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侵入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6℃以下者称为寒潮。寒潮天气系统包括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冷锋、寒潮地面冷高压。 寒潮天气过程:(1)寒潮中期天气过程:倒Ω流型、极涡偏心型、大型槽脊东移型。(2)寒潮短中期天气过程:小槽发展型,横槽型、低槽东移型。倒Ω流型的特点:(1)初始阶段:在两个大洋北部有脊向极地发展,作为整个过程的开始。(2)酝酿阶段:大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建立暖性高压脊,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形成了东亚地区的倒Ω流型。(3)爆发阶段:中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侵袭我国。最后东亚大槽加深并重建,过程结束。 8、MICAPS:Micaps系统是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的英文缩写。Micaps是与卫星通讯、数据库配套的支持天气预报制作的人机交互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检索各种气象数据,显示气象数据的图形和图像,对各种气象图形进行编辑加工,为气象预报人员提供一个中期、短期、短时天气预报的工作平台。 9、锋、锋区、锋面、锋线: 两个热力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度带称为锋。两个密度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度带称为锋。冷暖气团之间的狭窄的过渡带,称为锋。这一过度区域也称为锋区。锋区的水平宽度约几十到几百公里,一般是上宽下窄。天气图上由于比例尺小,锋区的宽度表示不出来,可以把它看作空间的一个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面在空间呈向冷区倾斜状态,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 锋按移动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按锋伸展高度分类:对流层锋:地面——对流层顶、地面锋:低层锋——700hap 以下、高空锋:500hap以上,不接地;按大气环流分类分为冰洋锋(北极锋)、极锋、副热带锋(热带锋)。 10、北方气旋:位于45N—55N,包括蒙古气旋(生成于蒙古中部、东部)、东北气旋(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黄河气旋(生成于河套、黄河下游)、黄海气旋(活动于黄海地区)。

暴雨形成的条件

暴雨形成的条件 暴雨(英文名称torrentialrain;rainstorm;storm)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形成暴雨的条件 暴雨一般发生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中,其时间尺度从几十分钟到十几小时,空间尺度从几千米到几百千米,而形成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又是处于天气尺度系统内,两者通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上两类天气系统的集合称为降水系统。 降水系统中降水的形成和强度主要与6个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1)丰富的水汽分布和供应;(2)大气的上升运动;(3)层结稳定度和中尺度不稳定性;(4)风的垂直切变;(5)云的微物理过程;(6)地形。 (1)水汽分布和供应 为了使暴雨得以发生、发展和维持,必须有丰富的水汽供应,计算表明仅仅依靠降水区气柱内所含的水分是不够的,即使气柱中所含的水汽全部降下也只能达到50~70mm的降水量。但是暴雨的降水量,尤其是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降水率十分强,每小时可达100mm,因而必须有外界水汽向暴雨区迅速地集中和不断地供应。对于持久性的暴雨,要求水汽有源源不断的输送,以补充暴雨发生不断耗损的水汽量,这种水汽输送,需要特别有效的机制能在较短时间内在更大范围内为暴雨区收集所必需的水汽量。

科学四年级《雨的形成》说课稿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3、能设计模拟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2、愿意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并验证设想。 (三)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凝结。 2、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凝结的概念、了解雨的形式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验证结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数码相机、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烧瓶、试管、玻璃片、水、冰、木夹子、火柴 《下雨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师: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在一起探索科学知识,听说四一班的同学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这节课我就要来验证一下,大家有没有信心证明自己? 2、今天早上,我在学校经销店买了两瓶饮料,请同学们帮我看看,这两

瓶饮料的瓶壁上现在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观察出冷的瓶子外面有小水珠) 3、这是什么原因呢?(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4、课件出示: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水滴现象?由此引入课题:《下雨啦》(用湿抹布板书课题“下雨了”) 二、探究雨的成因 1、关于雨,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下雨?雨为什么要落下来?雨是从哪里来的?天上的雨为什么总下不完?等 2、刚才大家的思维活跃,再一次证明了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那么,想要解决大家提到的这些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两个问题入手: 3、课件出示:水是怎么“跑”到天上去的?是怎样变成雨从天上落下来的?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组讨论后认为,地面上的水被太阳光照射蒸发变成水蒸气,到高空遇冷凝成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是云,小水滴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就会落下来变成雨。 师:讲得很好,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雨的成因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这样的知识是书上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雨的形成过程。 4、同学们都知道,雨也就是水的液态形式。水除了以液态形式存在

雨是如何形成的

雨是如何形成的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雨是如何形成的》的内容,具体内容:夏季是下雨下的最多的季节,那雨的形成相信很多人会好奇,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雨的形成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蒸... 夏季是下雨下的最多的季节,那雨的形成相信很多人会好奇,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雨的形成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0、0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 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 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并增大。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汽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

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除了酸雨,有颜色的雨外,还有许多有趣的雨,比如蛙雨,铁雨,金雨,甚至钱雨。它们都是龙卷风的杰作。 雨的主要形式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雨的特点 好处

雨的形成过程

雨的形成过程 雨是哪里来的?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溏兮生烟”,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 《梦游天姥吟留別[‘诗中描写云雨关系的著名语句。1000多年前,从未涉足过气象领域的李白,通过他直观朴素的现察,码然写出丫 水生云、云生雨的真谛。 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大量漂浮在空中的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 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它们的个头很小,大多数直杼述不到1 毫米的 1好,至少需要100万个石滴微粒,才能制造一滴雨。 我们还知道云的形成需要凝结核,其实雨的形成也是-样,必须 以凝结核为中心,水汽在上面小断凝结增长。只不过幽滴的形成有 时候直接以云滴微粒为凝结核广。水汽在5滴或者小冰晶或者其他 凝铅核 I:凝结,乂由于云内丨二升气流的作用,云滴间不间的粒 子相丌碰掩,合并,大水滴不断“吃掉”小水滴,使得体积越来越大,其重力足以克服上升气流的I力时,就会「降到地面形成雨。 其实我们在初中,高中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可能经常经历自己“造雨”噢。 当我们将烧杯里加水放在酒精灯下加热时,如果用一块玻璃盖 片将烧杯盖住,等杯中水沸腾后,首先观察到杯中会出现云雾4夫;过一会儿,会观察到玻璃盖片底有小水点聚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再过一会儿,便有“雨滴”不断落下来。这就是因为加热使得 杯内水汽饱合,凝结形成水滴,并最终落下来。 好,我们现在冋钊“火烧巧马懿”的谜案中来。今天我们从气 象学的观点来分析,这场大雨很可能是由葫芦谷的大火本身引起的。大火引发大雨?不要觉得奇怪,且肴详细分析。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决战发生在盛夏,魏蜀交兵处的渭水丨带当 时盛行东南风,给钥芦谷当地带来了大量潮湿的水汽。夏大太阳光 直射地面,地表增温极快,形成了上冷下热,上電下轻的不稳定状态。只要外界稍有一定的动力作用,水汽就会产生乖直运动,乖直 运动是最容易成云致雨的。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采用火攻.将丁柴-- 起点燃,猛烈的熊熊大火,使谷内空气骤然受热,腾空而起,四周 的冷空气则迅速流人补充,而产生丫旺盛的对流,再加1:烟屯乂 给水汽提供了凝结核,以至于在短时问内二只就不断增厚,云滴不

第8章答案_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八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洪水 2. 流域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流域面雨量之间的关系,设计面雨量 3.同频率 4.同频率法 5.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暴雨量级、重现期等分析判断 6.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7.邻站直接借用法,邻近各站平均值插补法,等值线图插补法,暴雨移植法,暴雨与洪水峰或量相关法 8.算术平均法 9.泰森多边形法 10.流域上雨量站分布均匀,即各雨量站面积权重相同 11.适线 12.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暴雨动点动面关系 13.实测大暴雨 14.水汽因子,动力因子 15.大,小 16.设计的前期影响雨量P a,p,降雨径流关系 17. W m折算法,扩展暴雨系列法,同频率法 18.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流域一定历时的理论最大降水量 19.可能最大暴雨产生的洪水 20.垂直地平面的空气柱中的全部水汽凝结后 21.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地区露点的理论最大值 22.饱和湿度 23.水汽条件,动力条件 24.水汽压,饱和差,比湿,露点 25.大,低

26.假湿绝热过程 27. 0.2/h 28. P W W P m m = ,P W W P m m m ηη= 29.历史最大露点加成法,露点频率计算法,露点移植法 30. 24℃ 31.(1)通过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或水文手册)查算统计历时的设计暴雨量,(2)通过暴雨公式将统计历时的设计雨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㈡选择题 1.[c] 2.[c] 3.[a] 4.[b] 5. [a] 6. [d] 7. [d] 8. [c] 9. [b] 10.[d] 11.[c] 12.[a] 13.[b] 14.[b] 15.[b] 16.[d] 17.[b] 18.[d] 19.[d] 20.[c] 21.[d] 22.[b] 23.[a] 24.[b] 25.[b] 26.[c] 27.[a] 28.[c] 29. [b] ㈢判断题 1.[T ] 2.[F] 3.[F] 4.[F ] 5. [T ] 6. [F ] 7. [T] 8. [T] 9. [T] 10.[T] 11.[T] 12.[T] 13.[T] 14.[T] 15.[F] 16.[T] 17.[T] 18.[F ] 19.[T ] 20.[F] 21.[T] 22.[F] 23.[T] 24.[F ] 25.[T ] 26.[T] 27.[T] 28.[T] 29.[F] 30.[F ] (四)问答题 1、答: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最直接,精度也较高。但在以下几种情况,则必须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即:①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②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 ③要求多种方法,互相印证,合理选定;④PMP 和小流域设计洪水常用暴雨资料推求。 2、答: 洪水与暴雨同频率,即某一频率的暴雨,就产生某一频率的洪水。如百年一遇的暴雨,就产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3、答: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①暴雨选样;②推求设计暴雨;③推求设计净雨;④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4、答:判断大暴雨资料是否属于特大值,一般可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 的大小、暴雨量级在地区上是否很突出,以及论证暴雨的重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5、答:特大值处理的关键是确定重现期。由于历史暴雨无法直接考证,特大暴雨的重现期只能通

雨的形成教案1

《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能综合运用各种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状态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一篇关于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的科学童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验记录表、开水、冰块、塑料袋、火柴、保鲜膜;量筒;烧杯、三角铁架、石棉网、酒精灯;皿盘、烧杯、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师:今天来跟老师合作上这堂课的同学们都是我的新朋友,我请大家喝饮料好吗?出示两瓶饮料(惊讶的:啊,怎么漏出来了?是哪里裂开了?好像没有啊)反复寻找,谁来帮老师检查一下。

漏了吗?瓶子外面布满了什么?手摸瓶子感觉怎样? 师:原来这个瓶子没有裂呀,那我就放心了。那么,为什么冰过的瓶子外面有小水珠呢? 生交流: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当遇到冷的饮料瓶子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师:在平时你看见过这样相类似的现象吗,谁与大家说说? 生交流:烧水时,锅盖的里面有小水珠;秋天早晨的树叶上有小水珠;冬天刚进暖屋子,我的眼镜片上有小水珠;我到浴池洗澡时,看到房顶上有小水珠…… 师: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关于小水珠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P31页的四幅图。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从天而降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生交流:滴滴嗒嗒下雨的景象;沙沙沙下雨的景象;…… 师:课件展示下雨的画面,同学们想象得真好。看到下雨,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交流:天空为什么有时晴朗有时下雨呢?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好不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雨的形成》。(板书课题:雨的形成) 二、引导探究: 1、猜想 师:这些从天而降的水珠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小科学家们开动你们善于思考的头脑,猜猜看吧!

城市街道暴雨洪水的成因浅析与预警

城市街道暴雨洪水的成因浅析与预警 周国良黄昌兴周建刚 (水利部水文局、广东省水文局江门分局) 摘要:作者以近年媒体报道的几次重大的城市雨涝为线索,简要分析了形成雨涝的水文气象成因,表明人类不当活动是致灾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减灾建议。 1 引言 近年,我国城市街道的暴雨洪水或严重积水事件频繁发生,且似乎呈日益增多的趋势,造成的灾害影响极为惊人,如2004年7月10~13日,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特大型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城区暴雨积水,2007年7月中旬,重庆和济南两城市发生城区严重暴雨洪水或积水,其中济南仅2h的特大暴雨,就造成20余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些事件增多,既有气候变化因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也有城市自身的水文气象因素,包括密集的人类生活影响和不当的城市建设因素。本文将浅要分析城市自身暴雨洪涝形成的水文气象因素,并提出可能的减灾措施建议。 2 街道积水的水文气象因素浅析 众所周知,城市是高密集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集群的构建体,也是高密度人类生活区。城市形成的热岛效应,使夏季大气对流活动在城区附近得以加强,大大增加了局部大暴雨发生的机率。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这一效应越来越明显,比西方国家更为突出[5]。关于城市的影响,在Google网站的遥感图中,能非常直观和明显地看到城区与非城区的差异了。 城市街道暴雨积水或洪水的雨强有多大呢?由于降水空间分布的高度不均匀性,观测难度也大,收集完整的资料也很困难。作者借助新闻媒体披露的不完全信息,将近4年有较大影响的几次典型的暴雨资料,整理列于表1。 表1 我国近年城市典型暴雨降雨量(mm) 发生城市及地区发生时间主要降雨历时(h) 对应雨量折合1h雨强备注 济南市区2007.7.18 1 151 151 2h雨量168 重庆沙坪坝2007.7.17 1 56 56 日雨量262.8 北京北三环2007.8.6 1.5 91 61 北京玉渊潭2004.7.10 2 105 53 1h雨量60 上海市区2004.7.12 1 20 20 静安2h雨量26 广州五山2004.7.13 2 62 31 一般的城市暴雨,历时大多在2h以内,即足以构成重大影响。从发生时间看,绝大部分发生在7月份,表1中实例几乎都在7月中旬;最大1h雨强多在30mm以上,其中济南1h雨量竟高达151mm。实际上,昆明暴雨特性实例分析表明,24h的暴雨量,其中46~71%即集中于1h内[4]。 除了气象的热岛效应之外,城市水文因素更为重要。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扩展,显著改变了原有的下垫面,使得不透水层面比例增长,绝对面积增长更快[1][6]。 图1为我国一典型城市街区示意图,其中A为房屋。1980s前不仅房屋相对稀疏,且房屋周边的B区多为草地或裸地,房屋上的雨水落地后,也在B区渗入泥土,部分再经土壤流入河道,补充径流,这样仅C区为不透水面。近10余年,B区大规模改造为不透水的水泥面,即使有些细小的缝隙,对于较强的夏季暴雨,基本是全部形成城市街区径流,即产汇流面积显著扩大,不透水面包括A、B、C这3个区。假定不透水面以前约占整个城区面积

课件一雨的形成过程精编版

姓名:刘婷婷 年级:三年级 科目:自然科学 教学内容:1、雨是怎样形成的 2、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3、雨天安全措施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5、星星为什么晚上才出来 6、云的种类 教学目的:1、使小朋友们了解基本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及科学道理。启发他们对于自然 的兴趣 2、引导小朋友们留心注意身边的平常现象,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3、让他们知道一些安全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理解这些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掌握安全小常识。 引例:同学们看外面哈,今天天气蛮不错的,万里晴空,那前几天呢就下了一场雨,老师 在外面看见雨滴打进小湖里面泛起层层涟漪,特别好看,老师心里就萌生出了一个 问题,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怎么认为的呢?那我现在就请几个同学来回 答一下老师的问题?(提问2----3人)大自然可是奥妙无穷的呢,那老师还有很多 疑问,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彩虹是怎么出现的?星星为什么晚上才出来?白白胖胖 的云朵又有哪些种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讨论吧! 内容:1、雨是怎样形成的? 古人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滋润万物,同学们的答案都各有特色,那么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雨其实是这样形成的。 天空会下雨,主要是因为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为水蒸气(解释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并在空中降温,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会相互合成大水珠,大水珠太重啦,空气承受不住它的重量,大水珠就会掉到地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下雨),所以简单的说雨就是云形成的。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彼此的撞击而变大的大的。因此,在水云里,云滴要增大到雨滴的大小,首先需要云很厚,云滴浓密,含水量多,这样,它才能继续变大;其次,在水云内还需要存在较强的垂直运动(用手势来表示垂直运动),这样才能增加多次碰撞并合的机会。而在比较薄的和比较稳定的水云中,云滴就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耍啦,所以它不能和其他小伙伴结合,只能引起多云、阴天,不大会下雨。

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有何关系

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有何关系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徐西锋271200 编辑老师: 您好!在复习中国地理时,经常遇到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问题。副高控制下易形成干燥少雨的天气,如何又与雨带相联系?副高与雨带的位置关系又是怎样的?请您在百忙之中给予解答,好吗?谢谢! 泰安市李天骄 李天骄同学: 你好!要回答上面你提出的问题,首先应明确这里的“副高”是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常年位于副热带地区的高气压带常分裂为若干个高压中心,按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别有不同的名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永久性的活动中心,属于暖性高气压,中心位置平均在北太平洋东部,美国西南海岸附近,随着季节变换而不断移动,冬季它的势力最弱,中心位置在西经128°和北纬35°处,中心气压为1018毫巴。此后逐渐西移北上,夏季最强,中心位置移至西经151°和北纬30°处,中心气压增至1027毫巴。西太平洋地区受此高压脊控制,它的东西、南北活动对东亚地区的东南季风影响很大。 副高如何引起我国夏季降水?这里要注意不是副高本身导致我国夏季降水,而是来自副热带高压里的暖气团通过东南季风和北方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降雨,即冷锋降水。 那么,副高与雨带的位置关系如何?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在20°N以南,很少伸入我国。春末,副高位于15°N—20°N之间,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在15°N左右,雨带的位置在23°N左右,即华南地区。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20°N,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在20°N左右,雨带的位置在30°N左右,大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副高推进到25°N -30°N,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在30°N左右,雨带位置在40°N左右,主要位于华北地区。由此可以看出,雨带始终在副热带高压脊以北,并且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大约相差5-10个纬度。

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季节性移动

从冬季到夏季,降水带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大约四、五月夏季风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规律 锋面雨带的推移分为四个阶段,分为登陆-梅雨-伏旱、南撤-结束,具体如下 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 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 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 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雨带的季节性移动 五月雨带 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雨带(梅雨天气) 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应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对流较旺盛,午后多对流雨。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遇到山地和丘陵的阻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 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重庆市暴雨天气特征分析及成因

重庆市暴雨天气分布特征及成因 摘要:根据对重庆市2002~2012年近十年的暴雨数据做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分析,指出重庆市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可以得出其年变化、月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对重庆市暴雨进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成因分析,主要是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江淮—川东切变线、低压槽、冷空气、水汽条件、地形因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重庆市市政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重庆市暴雨天气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暴雨;特征;成因;措施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ainstorm data of Chongqing in 2002 to 2012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is data on the time and space,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rainstorm in Chongqing mainly in June to September, and its yearly variation, monthly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rawed.Analyzing the rainstorms in Chongqing from the point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ainstorm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outhwest vortex, low level jet, Jianghuai - eastern Sichuan shear line, low pressure trough, cold air, moisture conditions, topography, global warming, the impa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and some other factors. Besides , it puts forward som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rainstorm; characteristic; cause of formation; measures 1 引言 暴雨指的是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其中100~250mm为大暴雨,250mm以上为特大暴雨[1]。20世纪以来, 全球范围内暴雨事件频频发生, 中国区域的暴雨天气变化态势与全球的态势基本一致, 其主要特点是区域性和局地性明显。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却长期受到夏季洪涝、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

副高的移动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一、锋面雨带的形成: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在全球最为显著,形成季风气候在全球也最为显著,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由此可见,锋面雨带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降雨。 A:暖气团 B:冷气团 二、锋面雨带的移动: 五月雨带: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雨带(梅雨天气):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对流较旺盛,午后多对流雨。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遇到山地和丘陵的阻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 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 ..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九月雨带:9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至9月23日以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大陆以降温为主。大陆暖气团势力减弱,冷气团势力增强,使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不断南移,使9月雨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由于秦巴山地的阻挡,使这里暖气团的势力仍较强, 三、我国雨带的推移示意图: 5月 6—7月 7—8月 9月

我国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e13010404.html, 我国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索朗次仁丹增罗布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主要对华南区域、江淮流域、华北、东北区域的暴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当前我国在暴雨研究和预报方面取得的进展,并针对我国的暴雨预报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暴雨;形成机理;预报方法 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受到夏天季风的影响,供水比较丰富。同时受到不同地域的影响,常常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等。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降雨形式,主要有华南区域的前汛期暴雨、江淮流域的梅雨期暴雨、华北、东北区域的低槽暴雨。本文主要对以上三个区域的暴雨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的暴雨预防方法进行分析。 1.当前我国不同区域的暴雨形成机理分析 1.1我国华南区域的前汛期暴雨分析 华南地区属于我国大区之一,所覆盖的省份有,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以及贵州等。由于华南地区属于近海地区,这也就导致华南地区是我国受到暴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对华南地区的暴雨观测以及预防工作是当前社会尤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在气象观测技术上取得全面的进展[1]。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国加强了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以及气象卫星等多方面遥感技术对华南地区的降雨等气象情况进行观测,分析暴雨的结构变化等研究。终于在2009年,我国在华南地区的暴雨机理、监测以及理论性预测和方法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要性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遥感技术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到华南区域的汛期暴雨对流系统以及三维概念模型。 此外还还有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部分暖去暴雨,所谓的暖去暴雨就是沒有经过冷空气的印象概念股而形成的暴雨。当前很多气象学专家对该类暴雨定义为远离地面冷空气发生的暴雨。事实上就在暖区暴雨发生后不久,大约相隔几个小时就会产生封面暴雨。低空急流提供了相当高的位温的湿空气,而午后的降水峰值则是由于地表的加热以及海风。陆风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因此、华南区域暴雨的形成机理,主要是由于低空南风向北推进的过程中,由地面位置不稳定造成的强上升运动。 1.2我国江淮流域的梅雨期暴雨分析 我国每年的夏季江淮流域就是一个重点的暴雨区域,江淮流域主要指的是长江和淮河流域。主要集中在长江的中下游区域,所覆盖的省份有安徽、河南、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区域。这些地区几乎每年的夏季都会面临一场梅雨峰暴雨。梅雨峰暴雨的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前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有时候是会长达一个半月[2]。由于该区域降雨时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说明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水的三态变化。 2、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能综合运用各种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状态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 三、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一篇关于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的科学童话。 四、课前准备: 试验记录表、开水、冰块、塑料袋、火柴、保鲜膜;量筒;烧杯、三角铁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师:今天来跟老师合作上这堂课的同学们都是我的新朋友,我请大家喝饮料好吗?出示两瓶饮料(惊讶的:啊,怎么漏出来了?是哪里裂开了?好像没有啊)反复寻找,谁来帮老师检查一下。 漏了吗?瓶子外面布满了什么?手摸瓶子感觉怎样? 师:原来这个瓶子没有裂呀,那我就放心了。那么,为什么冰过的瓶子外面有小水珠呢? 生交流: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当遇到冷的饮料瓶子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师:在平时你看见过这样相类似似的现象吗,谁与大家说说?

生交流:烧水时,锅盖的里面有小水珠;秋天早晨的树叶上有小水珠;冬天刚进暖屋子,我的眼镜片上有小水珠;我到浴池洗澡时,看到房顶上有小水珠…… 师: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关于小水珠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P31页的四幅图。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从天而降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生交流:滴滴嗒嗒下雨的景象;沙沙沙下雨的景象;…… 师:课件展示下雨的画面,同学们想象得真好。看到下雨,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交流:天空为什么有时晴朗有时下雨呢?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好不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雨的形成》。(板书课题:雨的形成) (二)引导探究: 1、猜想 师:这些从天而降的水珠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小科学家们开动你们善于思考的头脑,猜猜看吧! 生思考交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2、设计实验 师:这位小科学家得猜想既有根据又合理,我们不能像悟空一样飞到天上去看究竟,我们就在实验室模拟一场雨怎么样? 师:我们的猜想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那要得到水珠先得有什么呢?(水蒸气)水蒸气要怎样才能凝结成水珠?(遇冷)那好,我们要制造降雨得模拟试验,重点得考虑两个问题:①如何在短时间得到足够多得水蒸气?②怎样使这些水蒸气遇冷?

暴雨洪水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暴雨洪水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大气上升运动输送低层的暖湿空气,到达一定高度,由于冷却的作用,形成水汽凝结,造成降雨。这种上升运动水汽充沛,维持的时间长、量级大,就会形成暴雨;暴雨范围广,就会导致暴雨洪水。影响暴雨洪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如下: (l)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它的位置、强度和活动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大陆上的降雨。稳定少动的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边缘常常形成长时间、高强度、大范围的暴雨洪水。1998年长江发生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即是副热带高压偏强、稳定少动的结果。 (2)锋面。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空气相遇时,形成一条温度和湿度不连续的交界面(即锋面),锋面上的暖空气温度高、密度小,被冷空气抬升到高空,形成锋面降雨。 (3)切变线。高空风场上风问的不连续线称为切变线(如西南风和东南风之间,或偏南风和偏北风之间)。切变线附近上升运动强烈,容易发生强降雨,暴雨区大多分布在切变线附近区域里。 (4)低涡。高空天气图上气压比四周低的旋涡,称为低涡。影响我国的低涡常由西风带延伸槽切断而成,或气流经特定地形(如青藏高原)后产生。按照地区分为华北低涡、东北低涡和西南低涡。低涡内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为降雨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水汽充沛,也常有暴雨产生。如1998年松花江上游嫩江连续降雨即受东北低涡影响而成。 (5)气旋。气旋是指地面气压比四周低的区域,即低气压。按照气旋生成地划分有江淮气旋、黄河气旋、东北低压。在气旋中心,由于冷暖空气相互作用,常有大雨或大暴雨出现。 (6)台风。台风是形成我国暴雨洪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台风”是在西太平洋热带海洋上生成的,直径约为几百公里的暖性涡旋。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涡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即风速为13.9m/s~17.1m/s)时,称“热带低压”;风力达8级~9级(即风速为17.2m/s~24.4m/s)时,称“热带风暴”;风力达10级~11级即风速为24.5m/s~32.6m/s)时,称“强热带风暴”;当中心风力达12级(风速在32.7m/s以上)时,称“台风”。台风登陆时风大雨急,如深入内陆后与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则会发生强暴雨过程,以致发生灾害性暴雨洪水。

怎样理解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及影响

怎样理解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及影响?锋面雨带推移是高中地理难点,它综合考查不同地区锋面雨带的成因,锋面雨带进退与副热带高压强弱的关系,锋面雨带与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这个问题。一、锋面雨带形成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在全球最为显著,形成季风气候在全球也最为显著,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由此可见,锋面雨带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降雨。 A:暖气团 B:冷气团 二、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五月雨带 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雨带(梅雨天气)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应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对流较旺盛,午后多对流雨。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遇到山地和丘陵的阻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 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九月雨带9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至9月23日以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大陆以降温为主。大陆暖气团势力减弱,冷气团势力增强,使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不断南移,使9月雨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由于秦巴山地的阻挡,使这里暖气团的势力仍较强,综合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南方地区雨季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雨大,而北方雨季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雨量小。因而,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上,愈向北方降水 的季节变化愈大,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北方降水的年 际变化也大。 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为: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 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 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由于冬夏季风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自的势力也随着有规律地消失。因此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三、锋面雨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我国多旱涝灾害。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是北进慢、南撤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