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音乐史考研思路整理

中国音乐史考研思路整理

中国音乐史考研思路整理
中国音乐史考研思路整理

中国音乐史考试重点

亲们、、送你们个圣诞礼物、

我整理出来的中国音乐史重点、、

打了两小时、手都冻死了、呼呼、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考研大队、、加油、加油、、↖(^ω^)↗

思路整理

一、相和歌发展

西汉“相和歌”继续发展为“汉魏相和大曲”,相和歌为“魏晋清商乐”先身,相和大曲和清商大曲又影响“唐代歌舞大曲”

二、十二律产生及发展

河南辉县琉璃阁150号殷慕出土的5000年前晚商时期的一大二小三个五音孔陶埙,证实存在五声七声音阶乃至半音关系的存在——在商代半音基础上,周代产生十二律——春秋末期,产生按振动体长度进行音阶和十二律的相

生,即三分损益率,但不能旋宫转调——汉代京房第一个在理论上提出三分损益法造成的“黄钟不能还原”现象,从而产生京房六十律进行探索——南朝何承天“新律”,最接近十二平均律的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数学计算方法对十二平均律进行探索的人——隋代万宝长、郑译在西域音乐家苏祗婆“五旦七调”基础上,产生“八十四调”,即以十二律和七声旋宫转调——唐代“二十八调”,以“四均七调”为主——宋代蔡元定的“十八律”,以十二律为正律,加六个变律,理论上解决了三分损益法各律音阶转调后音程不统一的问题——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律”,科学解决了三分损益法造成的“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题

三、笛律的产生及发展

汉代京房发现用管定律和用弦定律性质的不同,即用管定律还需解决“管口校正”的问题,因此发明十三弦准,一种张弦的定律器,后世称为“京房准”——西晋荀勖的“管口校正”,以管内气柱长度为准——明代朱载堉的异径管律,也就是以管口德内径不同为主

四、古琴的产生及其发展

周代琴属于八音分类发中丝类代表,开始普遍运用,主要用于独奏、伴奏、合奏——汉代,琴的形制逐渐趋于成熟,为相和歌与其他乐器合奏——魏末琴家嵇康的《琴赋》,确定琴有徵位——隋唐时期由于胡乐盛行,而遭到冷漠,但仍继续发展——宋代由于皇帝提倡而有显著发展——明清时期,形成自己的流派,虞山派等,琴谱大量刊印,朱载堉《神奇秘谱》,最早刊印的琴谱集

(本章红色部分为重点记忆,其他只需记住破折号后面的)

远古夏、商时期

远古时期

掌握:古歌:《葛天氏之乐》、《朱襄氏之乐》

古乐舞:5000彩陶盆

古乐器:8000骨笛——确定我国音乐有8000年历史

夏商时期

(由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音乐成为阶级斗争的部分)

掌握:古乐舞:魌舞、雩舞

5000埙——商代产生音阶及半音关系的实证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周代是我国古代音乐历史上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西周初年建立的礼乐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混乱,西周礼乐制度逐渐“礼崩乐坏”,学术下放,孔子兴办学校实施“有教无类”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社会局面同样致使音乐思想上“百家争鸣”的现象。)

西周

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礼乐制度(奠定了我国几千年来礼乐文明,它对之后我国历代统治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及其所实行的音乐教育制度歌曲:宫廷雅乐、《诗经》

舞蹈:六代乐舞

乐器:八音分类法、琴

乐律:十二律

春秋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的局面,致使学术下移,孔子行办学堂,实施教育;

歌曲:新乐,取代古乐

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

荀子的《成相篇》——最早的说唱音乐唱词

乐器:曾侯乙编钟;

乐律:三分损益法;

思想:百家争鸣,儒家,奠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集大成于《乐记》、墨家:墨子的思想

道家:老子和庄子的思想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

机构:乐府

歌曲:相和歌、相和大曲

舞蹈:百戏

乐器:琴

著作《琴操》《琴赋》、

琴曲《聂政刺韩王》、

乐律:京房六十律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歌曲:魏晋清商乐、

舞蹈:南北朝歌舞戏及其代表《大面》《踏摇娘》《钵头》

乐器:琴:“蔡氏五弄”、《琴操》—对先秦以来的琴曲操弄做了解题

“嵇氏四弄”、《琴赋》——古琴徵位记载的实证,研究古琴徵位产

生时期具有重要作用

《广陵散》——现存唯一一部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息的作品

《酒狂》——反应清谈家们愤世嫉俗的作品

《碣石调·幽兰》——现存唯一一部用文字谱记载的琴曲

乐律:西晋荀勖笛律、南朝何承天新律

思想: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思想

交流:乐曲:佛曲→音韵学的形成——在翻译梵曲时运用其拼音体系,而形成我

国汉语拼音体系

隋、唐、五代时期

机构:太常寺,隋首创教坊,唐创梨园

歌曲:宫廷燕乐体系:宫廷燕乐、七、九部伎、坐立部伎(均要提及)世俗歌曲:唐代变文,佛教用于宣传教义的,将哲理通俗化,先散文讲一

遍,再韵文唱一遍

乐律:隋代八十四调、唐代二十八调

古琴记谱法→由早期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唐代曹柔完成

燕乐半字谱

舞蹈:《琴王破阵乐》、歌舞大曲《霓裳羽衣舞》

歌:市民音乐→曲子(原有唐代曲子基础上加了过门)→唱赚、《白石道人歌曲》说唱音乐:鼓子词、诸宫调、货郎儿

舞:戏曲:杂剧、南戏

乐器:琵琶、古琴《潇湘水云》

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蔡元定十八律

思想:《梦溪笔谈》

歌:散曲

舞蹈:金院本、元杂剧、南戏与元杂剧的对比

乐器:琵琶《海青拿天鹅》

论著:《唱论》《录鬼簿》

明清

一、歌曲方面:

1、戏曲音乐:南戏→四大声腔、魏良辅改革、汤显祖《临川四梦》、梆子腔、清京剧

2、说唱音乐:鼓词、弹词、清京韵大鼓

二、舞蹈方面

木卡姆、囊玛

三、乐器方面

1、琵琶——《霸王卸甲》《十面埋伏》、

2、古琴——《平沙落雁》

曲谱——《神奇秘谱》

四、乐律方面

1、新法密律

2、工尺普

中国音乐史试卷

甘肃联合大学03-----04学年补考试卷 《中国音乐史》试卷 学院 级 专业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 A .《吕氏春秋》 B.《管子·地员篇》 C. 《乐记》 D.《乐府要录》 2、磬属于“八音”分类法中的( )类。 A .金 B.土 C.石 D.匏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音乐机构是( ) 。 A 大司乐 B 乐府 C 教坊 D 大乐署 4、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的是( )。 A 李龟年 B 王麻奴 C 李延年 D 师旷 5、我国民间艺人的专业组织“社会”最早出现在( )。 A ,宋代 B ,商代 C ,汉代 D ,唐代。 6、下列作品中沈心工作曲的是( )。 A 《中国男儿》 B 《黄河》 C 《缠足苦》 D 《地球》 7、1927年,( )于上海筹建国立音乐院。 A 萧友梅 B 黄自 C 黎锦晖 D 冼星海 8、下面哪个大合唱不是马思聪创作的( ) A 《春天大合唱》 B 《牺盟大合唱》 C 《民主大合唱》 D 《祖国大合唱》 9、下列钢琴作品中属于贺绿汀创作的是( ) A 《五首素描》 B 《牧童短笛》 C 《牧童之乐》 D 《中国组曲》 10、下列作品中属于刘天华创作的是( )。 A 《光明行》 B 《怀乡行》 C 《前进操》 D 《三门峡畅想曲》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原始时期的古乐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曾侯乙墓编钟是古代________ 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全套编钟 _________枚,每组分三层,总音域可达_______________,每钟可发出 ___________两个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歌舞戏有 、 、 等。 4、“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邯郸记》、《南轲记》和__________。 5、我国目前所见的一部器乐合奏谱是 。 6、《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他的曲作者是 。 7、赵元任的主要歌曲作品有 、 、 , 其大型合唱作品是 。 8、冼星海创作特色是 、 、 、 。 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2.《溪山琴况》 3.《神奇秘谱》 4.黄 自 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20分) 张 曙 《内蒙组曲》 任 光 《大刀进行曲》 阎述诗 《渔光曲》 马思聪 《五月的鲜花》 麦 新 《日落西山》 宋 扬 《嘉陵江上》 费 克 《古怪歌》 舒 模 《茶馆小调》 江文也 《跌到算什么》 贺绿汀 《台湾舞曲》

中国音乐史知识

中国音乐史部分知识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歌思想内容的时代特征:a反应农民的痛苦生活。如:河北张家口的民歌《种大烟》山西河曲《提起哥哥走西口》。b反映在官僚买办的剥削下,工人的苦难生活和迫切要求解放的愿望。c热情歌颂了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d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反映少数民族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压迫的民歌。 2.学堂乐歌的产生于发展:清末民初,新式学堂所开设的唱歌课及课上所教唱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3.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a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b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c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4 5.学堂乐歌的基本特点:a 反殖民地。b 现。c 趣。 6.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a 代音乐文化。c 7. 8. 9. 10. 11. 12.b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c上海同立音乐院。 13. 14.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麻 江》、《毛毛雨》、《特别快车》、《花生米》。 15.肖友梅: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掉引》、《新霐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问》、《五四纪念爱国歌》。 16.赵元任:《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收有132首作品,为歌曲,歌曲大部分收入《新诗歌集》、《儿童歌曲集》、《民众教育歌曲》,《老天爷》是最后作品。 17.刘天华: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18.根据地的革命音乐;活动方式:a在部队中建立各种革命文艺团体。b成立:“高尔基戏剧学校”。c创作革命民歌和工农红军歌曲,这些作品的创作主要是利用各地群众所熟悉的民歌来填词改编,反映革命根据地人 页脚内容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cd9275026.html, 1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考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导师信息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 01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邓钧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2戏曲音乐研究刘静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3戏曲音乐史论孔培培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4音乐考古学王清雷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5音乐学研究田青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6中国音乐史项阳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7中国音乐史学、音乐文献学李玫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cd9275026.html, 208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李岩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9中国古代音乐史李宏锋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10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石一冰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11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研究(弹拨乐演奏方向)吴玉霞一级演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育明教育推荐】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主要参考书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育明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考点真题精编》包含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点总结梳理、中国古代文论补充,西方文论补充,艺术理论热点补充,必考点笔记资料补充。 《育明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内部资料一本通》包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全套考研历年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复试抽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两门专业课全套考点笔记资料总结、独家内部必考试题库。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

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内容:(1)目的: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内容:1、通过不同的角度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2、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3、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3)形式: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五线谱记谱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辛亥革命后开始有少量的合唱曲,极少数的作品还配写了简单的钢琴伴奏谱。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以新词编成的。(4)音乐特点:1、大多采用日本歌曲曲调进行填词。2、主要选取欧美的歌曲进行填词。3、也有我国民族音调填词的。4、按照“选曲填词”或“按词选曲”的方式编写。5、由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意义: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 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 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 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1)沈心工《体操——兵操》、《竹马》、《蝴蝶来》、《黄河》。《黄河》是他自编曲调的歌曲,以杨度的词所谱写的歌曲,体现出歌词中要求的那种宏大气魄和强烈激情。(2)李叔同:贡献:日本留学时学习绘画、兼攻音乐;参与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活动;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任教,为我国近代早期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编写歌曲约70多首。《春游》《送别》;是强调学校歌曲必须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一位突出代表。(3)曾志忞:贡献: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春游》《练兵》《扬子江》;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作。 沈心工:创作特点:词曲配合贴切,易于上口,多以民主教育为主要内容。他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的事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进步文明的思想。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 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的生平和音乐贡献。 沈心工:原名沈庆鸿,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1902年留学日本,回国后热衷于推进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最早开设音乐课,并编写了大量学堂乐歌,作为教材出版了《学校唱歌集》 贡献: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最早在中国开设了乐歌课和音乐课,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编写了一百八十多首学堂乐歌,在填词过程中,密切地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编写的题材广阔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例如《竹马》《赛船》《铁匠》。他的《黄河》是自己根据杨度的词作曲,曲调大气雄浑,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李叔同:原名李文涛,又名岸,字叔同,出生天津,1905年前往日本留学,学习绘画兼音乐,参加了我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舍”,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法号“弘一” 贡献:曾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显著贡献,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一生编写七十多首歌曲,如《早秋》《月夜》《送别》《春游》等,这些歌曲曲调流畅优美,文辞秀丽生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他的歌曲多带有抒情性质,强调学校歌曲的审美性质。有的在曲调基础上配上了钢琴伴奏,例如《送别》,三声部合唱曲《春游》 曾志忞:1901年赴日本留学学习法律,后又改学习音乐,1908年在“上海贫儿院”设立音乐部,在幼儿中培养音乐人才,并在他们中组织了一个管弦乐队。 贡献:曾志忞的音乐贡献可分为三方面:1、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活动。包括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创办“亚雅音乐会”,上海贫儿院音乐部其管弦乐队,这在当时都是首创的。特别是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更是中国最早的管弦乐团。2、编写学堂乐歌,例如《练兵》、《游江》等,3、他对中国新音乐贡献最突出的是对音乐方面的论述,他编写或翻译了许多音乐理论的书籍 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新音乐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的发展 大同乐会:由郑觐文发起的,成立于1920年,宗旨为“本会专门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培养了许多民乐人才,该会还从事我国古代雅乐器的仿制,进行演奏和民乐合奏的试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第二章周代音乐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

中国音乐史试题单选题

中国音乐史试题单选题 第1题分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着是 A、《乐记》 B、《乐论》 C、《声无哀乐论》 D、《梦溪笔谈》 第2题分的音乐素材来自于京剧西皮过门的音调。 A、赵元任《海韵》 B、萧友梅《问》 C、黄自《春思曲》 D、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第3题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是。 A、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B、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 C、吕骥的《凤凰涅盘》 D、黄自的《长恨歌》 第4题分黄源洛创作的歌剧遵循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程式,是中国新歌剧探索期的重 要代表作。 A、《荆轲》 B、《观音》 C、《秋子》 D、《白毛女》 第5题分孔子观赏古乐舞后称赞它“尽善尽美”,这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艺术评价准 则。 A、《大武》 B、《韶》 C、《咸池》 D、《云门》 第6题分是东汉琴家阮籍的重要代表作品。 A、《胡笳十八拍》 B、《广陵散》 C、《幽兰》 D、《酒狂》

第7题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在时期出现了巨大转折,市民音乐走向繁荣。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第8题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的是。 A、黎锦辉 B、沈心工 C、李叔同 D、萧友梅 第9题分秦汉时期兴起的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A、相和歌 B、鼓吹乐 C、清商乐 D、百戏 第10题分用三分损益的方法,将“徵”音弦长三分而损之,得到音。 A、宫 B、商 C、角 D、羽 第11题分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中,古琴社以,最为着名。 A、今虞琴社 B、大同乐社 C、天韵社 D、国乐改进社 第12题分西周礼乐机构春官中的最高乐官是。 A、瞽师 B、大师 C、大司乐 D、乐师 第13题分近代传统音乐品种中的职业化程度最高。 A、器乐 B、歌舞 C、说唱 D、戏曲 第14题分贺绿汀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在配器和复调手法运用方面堪称佳作。 C、《森吉德玛》 D、《台湾舞曲》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3)

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2.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表现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3.孔子看过乐舞《?韶乐?》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 4.“ ??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周代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 ?春官?。 6.《大武》是颂赞帝王周武王?的战功的乐舞。 7.《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雅?多是贵族文人创作的音乐作品。 8.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计算乐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 9. ?编钟艺术?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最突出的成就。10.先秦诸子中,?孔子?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持有“非乐”观点的则是?墨子??。11.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是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的最早记载。12.汉代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和?.短箫铙歌?四类。13.相和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15.南北朝时期,着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曾将龟兹乐律理论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16.清商乐中,流传在今天湖北江陵一带的民间音乐称为?西曲?。17. ??歌舞戏?是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具备戏曲雏形的艺术形式。18.《声无哀乐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着名隐士嵇康?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19.唐代最着名的燕乐大曲《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改编。20.唐代的音乐机构中,隶属于宫廷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21.隋代乐工万宝常提出了“ ?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22.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23.古琴减字谱为唐代曹柔?所创。1.黄帝时的乐舞《咸池》是远古时期一部代表性的乐舞。(×)2.原始音乐的旋律很发达。(×)3.远古时期的乐器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4.商代肯定已经存在五声、七声音阶。(√)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于商代。(错)6.五音孔埙最早见于周代。(×)7.西周时期已出现了转调的理论。(√)8.“六代乐舞”在周代各类乐舞中地位最高。(√)9.《诗经》中涉及到的我国古代乐器有 28种。(×)10.《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11.先秦道家的音乐主张表现为提倡音乐。(×)2.相和大曲还没有具备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13.“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14.卧箜篌是从西域传来的乐器。(×)15.“阮”这一乐器名称是因阮籍善弹此乐器而得名。(×)6.汉代律学家何承天推算出了“六十律”的乐律理论。(×)17.琴曲《广陵散》又被称为《聂政刺韩王曲》。(√)18.北方音乐是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19.蔡琰创作的琴歌《胡笳十八拍》是我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一部佳作。(√)20.京房找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21.曲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

音乐史考研笔记

贾胡古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对河南舞阳县贾胡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七音孔八音孔的骨笛。这批骨笛经过同位素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距今大约8000年的历史。贾胡骨笛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贾胡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界对我国史前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大夏:大禹时期的乐舞,以歌颂大禹治水为主要内容,全曲共九段,以编管乐器为伴奏乐器,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身穿白裙,赤着上身表演。 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用以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时所使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真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不同等级享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西周的雅乐对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以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民间歌谣称为徒歌,继而发展称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有乐器伴奏偶的“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相合歌。 燕乐大曲:唐代的大型歌舞,由乐器,声乐,舞蹈综合形成。典型的歌舞大曲一般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乐器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无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音乐与前段形成对比。 诸宫调:一种包含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乐,由北宋活动与汴梁的山西艺人孔三人所创造。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鼓,笛,琵琶。 牧童短笛: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这首钢琴独奏曲对其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和多声部声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 简单论述 乐记:乐记是儒家的音乐美学论著,集中阐述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原有23篇现存11篇。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它以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音乐的原理及艺术规律。特别在音乐的本原,音乐与民情,音乐与政治等方面有突出的见解。 内容:A.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见解有相当的深度,它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又是声音的艺术,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属于“他律论”B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它属于情感美学,它强调音乐反应社会风气和政治状况,强调了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关系。符合当时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C乐记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其哲学主张把音乐看做是宇宙万物谐和规律的体现,并将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等同看待。对音乐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D乐记还十分的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指出音乐必须接受伦理道德的制约。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相当的深度。E它反复强调认为音乐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要运用音乐美感来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意义:乐记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同时阐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治学和政治的关系,音乐伦理教育和美感作用,它反映了先秦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反映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用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对话的形式写成的。首先提出了生无哀乐论的基本观点,音乐是客观实体,哀乐只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够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其次,以音乐的本质“和”即“美”,但是这种美是没有内容的抽象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明确的印象和某种具体的感受。另外,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提出了“劳动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动”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的音乐理论相抵抗,大胆的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

最新中国音乐史试题 单选题

中国音乐史试题单选题 第1题 (1.0) 分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A、《乐记》 B、《乐论》 C、《声无哀乐论》 D、《梦溪笔谈》 第2题 (1.0) 分的音乐素材来自于京剧西皮过门的音调。 A、赵元任《海韵》 B、萧友梅《问》 C、黄自《春思曲》 D、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第3题 (1.0) 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是。 A、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B、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 C、吕骥的《凤凰涅槃》 D、黄自的《长恨歌》 第4题 (1.0) 分黄源洛创作的歌剧遵循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程式,是中国新歌剧探索期的重 要代表作。 A、《荆轲》 B、《观音》 C、《秋子》 D、《白毛女》 第5题 (1.0) 分孔子观赏古乐舞后称赞它“尽善尽美”,这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艺术评价准 则。 A、《大武》 B、《韶》 C、《咸池》 D、《云门》 第6题 (1.0) 分是东汉琴家阮籍的重要代表作品。

A、《胡笳十八拍》 B、《广陵散》 C、《幽兰》 D、《酒狂》 第7题 (1.0) 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在时期出现了巨大转折,市民音乐走向繁荣。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第8题 (1.0) 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的是。 A、黎锦辉 B、沈心工 C、李叔同 D、萧友梅 第9题 (1.0) 分秦汉时期兴起的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A、相和歌 B、鼓吹乐 C、清商乐 D、百戏 第10题 (1.0) 分用三分损益的方法,将“徵”音弦长三分而损之,得到音。 A、宫 B、商 C、角 D、羽 第11题 (1.0) 分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中,古琴社以,最为著名。 A、今虞琴社 B、大同乐社 C、天韵社 D、国乐改进社 第12题 (1.0) 分西周礼乐机构春官中的最高乐官是。 A、瞽师 B、大师 C、大司乐 D、乐师 第13题 (1.0) 分近代传统音乐品种中的职业化程度最高。

考研中国音乐史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

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多用于祭祀、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编辑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西汉时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据记载,《诗经》共收编了诗歌311首,编排是按照乐曲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类。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祀鬼神的乐歌基础上,为宫廷举行大规模的祀典而创作,并取古代乐歌之名,这部作品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大多是恋歌。不仅有歌有舞,其中还有故事叙述,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大型歌舞曲。它共有11首作品组成。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只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上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 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 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 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 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 7 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 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 9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 10 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 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 二单项选择题( 请在下列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 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a(嵇康),b(陈康士),c(郭沔) 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 a(成玉),b(汤应曾),c(张雄) 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a(荣斋),b(华秋萍),c(王猷定) 4 《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a(徐青山),b(徐大椿),c(燕南芝庵) 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 a(沈心工),b(曾孝谷),c(李叔同) 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 a (萧友梅),b(赵元任),c(黄自) 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a(刘天华),b(阿炳),c(徐炳麟) 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a(聂耳),b(任光),c(青主) 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a(李劫夫),b(李一鸣),c(卢肃) 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 a(宋杨),b(费克),c(马可) 三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1 相和大曲 2 沈心工 3 黄自 4 《黄河大合唱》

中国音乐史试卷

中国音乐史试卷 甘肃联合大学03-----04学年补考试卷 《中国音乐史》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学院级专业姓名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生律法“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 ) A(《吕氏春秋》 B.《管子?地员篇》 C. 《乐记》 D.《乐府要录》 2、磬属 于“八音”分类法中的( )类。 A(金 B.土 C.石 D.匏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音乐机构是( )。 A大司乐 B乐府 C教坊 D大乐署 4、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 的是( )。 A李龟年 B王麻奴 C李延年 D师旷 5、我国民间艺人的专业组织“社会”最 早出现在( )。 A,宋代 B,商代 C,汉代 D,唐代。 6、下列作品中沈心工作曲的是( )。 A 《中国男儿》 B 《黄河》 C 《缠足苦》 D 《地球》 7、1927年,( )于上 海筹建国立音乐院。 A 萧友梅 B 黄自 C 黎锦晖 D冼星海 8、下面哪个大合唱不是马思聪创作的( ) A 《春天大合唱》 B《牺盟大合唱》 C《民主大合唱》 D《祖国大合唱》 9、 下列钢琴作品中属于贺绿汀创作的是( )

A 《五首素描》 B 《牧童短笛》 C 《牧童之乐》 D 《中国组曲》 10、下列作品中属于刘天华创作的是( )。 A 《光明行》 B《怀乡行》 C 《前进操》 D《三门峡畅想曲》 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原始时期的古乐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 2、曾侯乙墓编钟是古代________ 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全套编钟 _________枚,每组分三层,总音域可达_______________,每钟可发出 ___________两个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歌舞戏有、、 等。 4、“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邯郸记》、《南轲记》和__________。 5、我国目前所见的一部器乐合奏谱是。 6、《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他的曲作者是。 7、赵元任的主要歌曲作品有、、,其大型合唱作品是。 8、冼星海创作特色是、、、。 得分评卷人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新法密率 2(《溪山琴况》 3(《神奇秘谱》 4(黄自 得分评卷人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20分) 张曙《内蒙组曲》

中外音乐史考研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考研真题

中外音乐史考研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考研真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编钟是中国的()。[青岛大学2012年研] A.曾侯乙墓编钟 B.陶钟 C.侯马编钟 D.梵钟 【答案】A @@@ 【解析】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2“乐府”机构成熟于()。[青岛大学2012年研] A.西汉 B.宋朝 C.唐朝 D.秦朝 【答案】A @@@ 【解析】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此时的乐府较多地担负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汉武帝时的乐府曾“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它不仅将广搜民间歌谣的采诗之风加以发展,并由此而呈现出更加兴旺发达的趋势。西汉乐府规模达到1000余人。其中各类乐人分工精细,除演奏员外,还包括了乐器制造的工匠。 3诸宫调是汴京瓦子勾栏中,一位来自泽州的民间艺人()所创。[西南大学2012年研] A.孔三传 B.张五牛 C.董解元 D.赵德璘 【答案】A @@@ 【解析】诸宫调由北宋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孔三传创造的诸宫调,使我国说唱音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魏长生是乾隆年间杰出的()花旦演员。[青岛大学2010年研] A.昆山腔 B.梆子腔 C.海盐腔 D.弋阳腔 【答案】B @@@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古代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 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 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 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 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 音乐教育: 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 乐德:“中、和、祗、庸、孝、友”;

乐语:“兴、道、讽、诵、言、语”; 乐舞:六代乐舞为主,如《云门》、《大咸》、《大夏》、《大濩》、《大武》; 学习目的:达到统治阶级提倡的“礼乐治国”。 六代乐舞:《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前五部参照远古夏商时期音乐。《大武》内容描写周武王伐纣的全过程。 采风:是一种为了解民意、完善施政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积极的举措。采风制度的建立为宫廷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民间音乐和歌词,而且为保存先秦时期的民歌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颂乐: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时等重大典礼时的乐舞。《诗经》里保存了《商颂》、《周颂》、《鲁颂》等三颂。内容大都是史诗性的,带有神话色彩。颂有乐章形式、有乐歌形式、也有纯器乐形式,一般速度较慢。 郑卫之音:代表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风格上与“雅乐”迥然异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荀子曾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成相》篇。“成相”就是手持“相”这种乐器作为伴奏的说唱。《成相》篇的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 乐器:八音分类法:按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诸类乐器中以打击乐器较多。 乐律:三分损益法律是一种用数学计算的生律方法。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去掉它的1/3,得2/3,称“三分损一”。如加上他的1/3,得4/3,称为“三分益一”。这种取律的方法称为“三分损益法”。 三,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汉代的官方音乐机构有“太乐”和“乐府”两署,分别隶属于“奉常”和“少府”。 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包含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民谣。汉魏时期的相和歌作品数量相当丰富,大致分为“相和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以及“但曲”。如“相和引”的作品就有《箜篌引》、《商引》、《徵引》、《羽引》、《宫引》、《角引》等六曲。 汉代的歌舞以粗狂豪放的民间色彩,取代了周秦以来的宫廷歌舞的巫术风格。民间歌舞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1.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的六代之乐分别是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 2.《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 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3.《箫韶》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出现于舜时期,孔子曾给予其“尽善尽美”的高 度评价。 4.《弹歌》是描写黄帝时期狩猎生活的原始乐舞,“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5.“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对皇帝时期音乐家夔典乐的描述。 6.六代乐舞产生的时代即祭祀的对象: 《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 《大咸》尧祭地神 《九韶》舜祭四望 《大夏》禹祭山川 《大濩》商祭先妣 《大武》周祭先祖 7.西周时期按等级的不同,规定所实行的用乐规模。皇帝“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 士“特悬”。 8.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先秦时期称之为“乐”。 9.我国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是骨笛。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与西周时期。 11.西周时期音乐的等级化主要体现在“佾”和“乐悬”制度两个方面。 12.周朝的乐官之长称为大司乐。后世将其作为周朝音乐机构的代称。 13.《韩诗外传·卷五》中记载,孔子曾向卫国乐师师襄学习琴曲《文王操》。 14.“楚辞”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兴起的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专业创作并由屈原开始的骚体类作 品的总称,在音乐上称“楚声”,也叫“南音”。 15.《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共十一首歌曲。 16.《荀子·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 17.中国古代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八音”。 18.《吕氏春秋·古乐篇》有“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这是我国古代最早关于作律的传说。 19.“三分损益十二律”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 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20.伶州鸠是周景王时期的著名乐官,造诣精深的律学家,其言论中有倡导“平和”的音乐思想。 21.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是三分损益法,记载于《管子·地员篇》中,它是我国 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2.据《列子·汤问》记载,歌手韩娥的歌声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给人以十分难忘的印象。 23.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是曾侯乙编钟。 2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由西周初 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包括风,十五国风,共有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是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共40篇。包括周颂(西周)、鲁颂(鲁国)、商颂(宋国),是当时三个文化中心的传统乐舞。 25.郑国乐师师文,琴瑟技艺出众,有丰富的音乐内心世界。提出了“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的 观点。 26.春秋时期鲁国乐师师乙,提出了著名的有关声乐技术的见解“上如抗,下如坠。” 27.战国时期民间音乐家秦青,演唱技艺高超,“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8.韩娥是战国时期“声情并茂”的民间歌手典范,史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中国音乐史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999年版。 2.《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3.《先秦音乐史》,李纯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4.《溯流探源》,黄翔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5.《中国乐律学探微》,陈应时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6.《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蔡仲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7.《历代乐志乐律校释》,丘琼荪校释,中华书局,第一分册,1964年版;第二分册,1999年版。 8.《古乐书佚文辑注》,吉联抗辑注,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9.《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10.《琴曲集成》(六朝、明、清琴谱),中国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中华书局,1981年始陆续出版。 11.《教坊记》,崔令钦著,中华书局,1962年任丰塘笺订本。 12.《羯鼓录》,南卓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点校本。 13.《乐府杂录》,段安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点校本。 14.《新校正梦溪笔谈》,沈括撰,胡道经校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 15.《乐书》,陈旸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东京梦华录》,孟元老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点校本。 17.《都城纪胜》,耐得翁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武林旧事》,周密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点校本。 19.《燕乐考源》,林廷堪著,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20.《宋元戏曲考》,王国维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1.《顾曲塵谈》,吴梅著,岳麓书社,1998年版。 22.《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杨荫浏、阴法鲁著,音乐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2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4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5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112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7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8《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9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 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10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11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13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a(嵇康), b(陈康士), c(郭沔)2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 a(成玉), b(汤应曾), c(张雄)3《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 a(荣斋), b(华秋萍) , c(王猷定)4《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