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纲要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纲要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第二章周代音乐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音乐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音乐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音乐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 (一)唱歌

1、学习中外优秀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独立地、有感情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 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 3、在小学基础上,进行唱歌基本技能练习,提高歌唱表现力。了解保护嗓音的常识,防止喊叫和用嗓过度。 (二)欣赏 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常见的音乐体裁。 (三)器乐 1、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简易的乐器。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乐器。 2、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高演奏表现力,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单乐曲。 (四)识谱 1、在小学初中基础上,继续学习简谱或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听辨节奏、旋律和视唱乐谱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歌唱指挥

中国音乐史重点

1学堂乐歌 清末明初时期我国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及其教唱歌曲,西方乐歌的先进性就在于新的新文化思想理念,它的主题有:“富国强兵”、“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振兴实业”“提倡女权”“主张共和”等等方面,它的主要创作方法是“依曲填词”。 2秧歌剧 秧歌剧是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形成的一种新的歌舞剧——秧歌剧。“秧歌剧”主要指小场的秧歌,一般只有两、三个角色,可表演一些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小戏,秧歌剧的音乐大多是采用当地的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音乐等。 3沈心工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作者,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曾编写大量乐歌作品,特点大多是为儿童所写,能够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创作,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词曲结合得较好,很容易上口,例如【男儿第一志气高】、【革命歌】、【竹马】,作为音乐教育家,他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3集)【重编学校唱歌集】(6集)【民国唱歌集】(4集),又重新修订并精选了82首歌曲,汇编成【心工唱歌集】,【新编音乐唱歌集】对我国近代作用。 4【毕业歌】 【毕业歌】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桃李劫】创作的主题歌。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歌词是自由体新诗,音乐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情绪发展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号召力,在影片中出现在青年学生毕业前夕大家欢聚在一堂时唱出,影片结束由此唱出,表达了我国的青年学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爱国热情,为我国广大青年学生所喜爱,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5黎锦晖 他是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为改革学校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而热心从事儿童歌舞创作。20年代他共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以及数量众多的歌曲、舞曲等,特别是他的儿童歌舞音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其后的数十年一直在全国广泛地流传着,为我国歌剧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6王光祈 政治活动家,音乐家,是中国在欧洲第一个获得音乐学博士学位的音乐家。王光祈的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是他的“少年中国”的社会理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音乐学领域的具体实践。最早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欧洲音乐进化论】、【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千百年间中国与西方的音乐关系】等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c2670884.html, 1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考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导师信息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 01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邓钧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2戏曲音乐研究刘静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3戏曲音乐史论孔培培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4音乐考古学王清雷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5音乐学研究田青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6中国音乐史项阳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7中国音乐史学、音乐文献学李玫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c2670884.html, 208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李岩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9中国古代音乐史李宏锋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10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石一冰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11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研究(弹拨乐演奏方向)吴玉霞一级演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育明教育推荐】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主要参考书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育明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考点真题精编》包含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点总结梳理、中国古代文论补充,西方文论补充,艺术理论热点补充,必考点笔记资料补充。 《育明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内部资料一本通》包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全套考研历年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复试抽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两门专业课全套考点笔记资料总结、独家内部必考试题库。

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五年制)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中外音乐史是高职音乐专业必修的音乐基础课程。它是一门概要的学习、了解中国外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传统和遗产的音乐史论课程。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开阔艺术视野,使之对中外音乐文化传统具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专业学习、艺术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把原来传统教学中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内容加以整合,使学生对音乐史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尤其是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理解的更为深入。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二、课程内容、目的、要求 (一)中国音乐简史部分 1、教学内容:原始社会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起源和远古音乐的状况。 (2)、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教学内容:先秦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对先秦音乐的主要内容作以了解。 (2)、先秦历史作以简介。 3、教学内容:秦、汉、魏、晋、南北朝。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了解何承天的<<声无哀乐论>>。 (2)、理清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延续和创新。 4、教学内容:隋、唐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隋、唐音乐及历史的辉煌,并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对唐代大曲重点介绍。 5、教学内容:宋、元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对中国戏曲音乐作重点掌握。 (2)、各个戏曲门派代表人物着重介绍。 6、教学内容:明、清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明、清音乐概况。 7、教学内容:中国近代、现代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堂乐歌。 (2)、了解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同。 8、教学内容:中国现代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是对器乐创作和音乐社团的了解。 9、教学内容:五、六十年代的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五、六年代的代表作曲家、作品。 10、教学内容:七、八十年代前后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七十年代社会现状从而理解当时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对歌剧、合唱作重点介绍。 (二)外国音乐简史部分 11、教学内容:古希腊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西方古典音乐的产生和特点。 (2)、与中国同期音乐相比较。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

一、中国古代乐律学 1.三分损益法 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 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 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 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5.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8788寸),得差数为0.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即 0.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何承天的这种“新律”,不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黄钟本律的问题,而且还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己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乐律史上一大贡献。 6.蔡元定“十八律”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建阳人,南宋律学刮虱理学家。在《律吕新书》中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论。其十八律是以古代“三分损益法”十二律为基础,而于黄钟、太簇、姑洗、林钟、南吕、应钟六律后,各增加一个比本律高一“古代音差”的变律而成。各变律亦系用“三分损益法”从仲吕继续推舞誓卜次而得。蔡元定增加六个可选择的变律,就頁可比较妥当地解决旋宫的问题,但增加律数仍不够理想。 7.朱载堉及十二平均律 朱载堉,字伯勒,安徽凤阳人。毕生写下了大量关于乐律学、音乐史及数学、历学等方面著作,并编订了供实际应用的《乐舞全谱》,改编创作了《豆叶黄》《金字经》等歌舞作品。他的十二平均律理论,最初发表于《律历融通》(书前有1581年序言)。而在1584年定稿的《律学新说》一书,称它为“新法密率”,随后又在另一著作《律吕精义》(约1596)中详细阐述这种“新法密率”的计算方法,并列出了全部的计算结果。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与现代计算的十二平均律的频率完全相同,只是前后次序正好颠倒,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计算。 二、中国古代主要的记谱法 1.声曲折 是汉代出现的记录歌或诗歌演唱所用的一种弯弯曲曲的、表示声音高低的一种记谱法。

音乐史考研笔记

贾胡古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对河南舞阳县贾胡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七音孔八音孔的骨笛。这批骨笛经过同位素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距今大约8000年的历史。贾胡骨笛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贾胡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界对我国史前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大夏:大禹时期的乐舞,以歌颂大禹治水为主要内容,全曲共九段,以编管乐器为伴奏乐器,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身穿白裙,赤着上身表演。 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用以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时所使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真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不同等级享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西周的雅乐对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以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民间歌谣称为徒歌,继而发展称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有乐器伴奏偶的“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相合歌。 燕乐大曲:唐代的大型歌舞,由乐器,声乐,舞蹈综合形成。典型的歌舞大曲一般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乐器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无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音乐与前段形成对比。 诸宫调:一种包含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乐,由北宋活动与汴梁的山西艺人孔三人所创造。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鼓,笛,琵琶。 牧童短笛: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这首钢琴独奏曲对其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和多声部声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 简单论述 乐记:乐记是儒家的音乐美学论著,集中阐述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原有23篇现存11篇。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它以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音乐的原理及艺术规律。特别在音乐的本原,音乐与民情,音乐与政治等方面有突出的见解。 内容:A.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见解有相当的深度,它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又是声音的艺术,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属于“他律论”B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它属于情感美学,它强调音乐反应社会风气和政治状况,强调了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关系。符合当时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C乐记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其哲学主张把音乐看做是宇宙万物谐和规律的体现,并将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等同看待。对音乐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D乐记还十分的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指出音乐必须接受伦理道德的制约。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相当的深度。E它反复强调认为音乐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要运用音乐美感来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意义:乐记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同时阐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治学和政治的关系,音乐伦理教育和美感作用,它反映了先秦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反映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用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对话的形式写成的。首先提出了生无哀乐论的基本观点,音乐是客观实体,哀乐只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够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其次,以音乐的本质“和”即“美”,但是这种美是没有内容的抽象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明确的印象和某种具体的感受。另外,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提出了“劳动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动”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的音乐理论相抵抗,大胆的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

大学音乐教学大纲

合奏 Ensemble 适用范围:2009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55170102、65170102 学分:2 学时:40 (其中:讲课学时:20实验学时:2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器乐、乐器、乐理、视唱练耳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 建议教材:《合奏与指挥》朴东生,上海音乐出版社,第1版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黑体小四号)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任务:该课程是音乐系表演专业器乐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兼容音乐普及教育,以及培养专业乐队人才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重奏经验,对乐队作品有所接触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觉,较强的试奏能力,同时在修读音乐史以及相关音乐理论课程,具有基本的与本课程相匹配的各种演奏技术应用能力。 本课程使学生明确了解交响乐队演奏的基本素质要求,培养专业演奏精神;.熟悉经典乐队作品,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奏风格;练习掌握合奏技术综合应用的基本方法以及和乐队指挥合作的能力;初步具备独立表达乐队音响层次的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民族管弦音乐合奏 1. 课程教学内容 (1)绪论,围绕中、西方乐器,欣赏近、现、当代知名的乐团的演出视频 (2)对管乐、弦乐、弹拨乐、打击乐器形成系统的认知,并明晰各种乐器在合奏曲目中的用途。 (3)民族管弦音乐的发展历史; (4)理解地域特征对于代表乐种的影响; (5)知道民族乐器的种类划分方法; (6)掌握各类乐器的代表乐器的相关历史和代表曲目; (7)了解民乐团队的编制、座位图、主要乐器的音域等问题;

(8)欣赏代表性的民族管弦音乐。 2.课程重点、难点 (1)民族管弦音乐的发展历史; (2)理解地域特征对于代表乐种的影响; (3)知道民族乐器的种类划分方法; (4)掌握各类乐器的代表乐器的相关历史和代表曲目; (5)了解民乐团队的编制、座位图、主要乐器的音域等问题; 3.课程教学要求 (1)使学生熟悉合奏种类的划分; (2)了解当代民族管弦音乐发展现状; (3)具备欣赏民族管弦音乐作品、理性分析民族管弦音乐作品的综合素养。(二)交响乐合奏 1. 课程教学内容 (1)交响乐的沿革与发展概况; (2)西方音乐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交响音乐发展; (3)交响乐团的基本编制、座位图、主要乐器音域表; (4)交响乐团的分布; (5)知名交响乐团及知名指挥家; 2.课程重点、难点 (1)交响乐的沿革与发展概况; (2)西方音乐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交响音乐发展; (3)交响乐团的基本编制、座位图、主要乐器音域表;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当代交响乐的发展现状 (2)具备欣赏交响乐作品、理性分析交响乐作品的综合素养 (三)排练 1. 课程教学内容 (1)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合奏乐曲 (2)西洋交响乐合奏乐曲 2.课程重点、难点 (1)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合奏乐曲 (2)西洋交响乐合奏乐曲 3.课程教学要求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史图文稿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 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中国音乐史 1.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着名古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情节相符,具有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六部分中正声是全曲的主体部分,主题音调充分展现,音乐由低沉忧郁发展到豪迈激昂,采用了拨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描写聂政由怨恨到愤慨的思想变化过程。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 2. 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意尽在其中。该曲宋时已失传,目前所传唱的乐谱是根据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整理而成,歌曲共分三大部分,后有尾声。歌词形式有较大变化,只在每段的段首用王维的原词,后面加入三段不同的歌词。音乐缓慢优美,凄凉缠绵,运用了八度大跳、转调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听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3. 海青拿天鹅:琵琶曲,又称《海青拿鹤》等,产生于元代,是现今所知流传最早的琵琶曲。全曲共有十八段,充分展示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其音乐有数次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了海青出现前的欢乐宁静,海青与天鹅的紧张搏斗,海青得胜返回后重新恢复的和平场景。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精心整理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刘茹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大专班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234三、1. 2.想。 3.1.内涵。 2.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开课时间在四年级整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六、考试形式: 1.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2.考试为闭卷考,以百分制记分。考题包括填空、判断、改错、简答、选择和论述等类型。 ???主要内容、章次

第一学期(36学时)第一编?中国古代音乐 (约8000年前——公元1911年)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4课时)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 1. 第二章? 1. 第三章?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乐府 第三节鼓吹 第四节相和歌 第五节百戏中的乐舞 第六节乐器的发展 第七节音乐理论成就

作品欣赏: 1.琴曲《广陵散》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课时)(公元220——公元589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三节音乐思想 ? 1. 2. 3. (公元 第七节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作品欣赏: 1.琴歌《阳关三叠》 2.琴箫合奏《梅花三弄》 第六章?宋、元时期(6课时) (公元960——1368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市民音乐的勃兴 第三节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第四节说唱音乐 第五节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第六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七节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第八节音乐论着 (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2课时)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 一、西洋音乐的传入 二、学堂乐歌的兴起 作品欣赏:(2课时) 1.《中国男儿》 2.《光复纪念》

最新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2014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简述题 1、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 答: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龠、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它们是古人智慧之结晶,是华夏音乐文化之灿烂的充分证明。众多乐器在考古上也得到了证明。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一百余件骨哨,大约据今有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年代最久的埙,呈橄榄形,无音孔,只有一吹孔,据今约7000年。青海、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陶土制作的鼓。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夏代的一件鼍鼓,其鼓腔用树干挖成,鼓面原蒙以鳄鱼皮。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约为公元前3900至公元前3000年之遗物。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石磬,据今约4400余年。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这批由鹤骨制成的骨笛一般长二十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有规整的圆形音孔,大多为七孔,每孔间隔距离基本相等;二是其中有些笛孔旁另外钻有用于调音的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三是有些骨笛留有刻划的标记,显然是先刻好等分,然后再钻孔,说明制作者对各音孔之间的距离曾有精确的计算。专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支骨笛进行了测音,结果显示,它能发出较为完整的七声音阶,并可以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简述曾侯乙墓编钟的音乐价值 答: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初期的大批乐器,包括了编钟、编磬、十弦琴、五弦琴、瑟、笙、笛(或篪)、排箫、建鼓、小鼓等,有些乐器尚属首次出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有价值的一次考古发现。这次考古活动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曾侯乙编钟的发现,它的出土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被誉为世界古代文明史奇迹之一。曾侯乙编钟共有六十四件,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的最庞大的编钟。它分三层悬挂在曲尺形钟架上,上层纽钟三组,共十九件;中下层甬钟各有三组,共四十五件。全套编钟重量约2500公斤以上,其中最小的钟通高20.4厘米,重2.4公斤;最大的钟通高153.4厘米,重203.4公斤。钟架位于墓室的西面和南面,中下层的立柱为六个英武的青铜佩剑武士。除纽钟和甬钟外,还有一件铜鎛,是楚惠王送给墓主的礼物。铜鎛的铭文显示该鎛制作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曾侯乙编钟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制作之精美、数量之众多、保存之完好均为现代

考研中国音乐史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

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多用于祭祀、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编辑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西汉时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据记载,《诗经》共收编了诗歌311首,编排是按照乐曲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类。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祀鬼神的乐歌基础上,为宫廷举行大规模的祀典而创作,并取古代乐歌之名,这部作品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大多是恋歌。不仅有歌有舞,其中还有故事叙述,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大型歌舞曲。它共有11首作品组成。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只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上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

音乐史教学大纲完整版

音乐史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刘茹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大专班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丈化发展的脉络。 2、使学生基本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能对重大的音乐事象作简要的解释。 3、培养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常识。 4、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原则及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和基本发展脉络,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 3.密切联系实际,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艺术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 1.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结合音乐史料文献、文物、音响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种相关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以音、像、图、书、谱、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音乐史料的特点及其音乐艺术内涵。 2.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讲授进度,适当开展实地教学与社会实践。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课时数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专题研究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开课时间在四年级整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六、考试形式: 1.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2.考试为闭卷考,以百分制记分。考题包括填空、判断、改错、简答、选择和论述等类型。 主要内容、章次 第一学期(36学时) 第一编中国古代音乐 (约8000年前——公元1911年)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4课时)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古歌与古乐舞 第四节古乐器 第五节音阶的形成 作品欣赏: 1.埙曲《哀郢》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4课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第三节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六节音乐思想 作品欣赏: 1.琴曲《流水》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 一、中国古代乐律学 1.三分损益法 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 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 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 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其方法是:先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音乐学专业导论》是音乐学专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方向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音乐学专业大学四年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以及考研课程、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技术刊物,技术权威,参考书目、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的介绍,并了解本院音乐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校内教师的职业成就和承担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专业导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在一定阶段内专业学习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掌握音乐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基本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以及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明确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的刊物,权威、参考书目;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学科和本院系的其他专业的联系;了解四年应获得的总学分以及学分绩点的含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实践环节学分、课外学分是多少。并以此来帮助完成本科专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了解考研课程、本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该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就业前景和人才需求的基本特征和技能要求,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在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知识结构,使个人发展有一定的空间性和延展性。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没有先行课程,后续课程为音乐专业课程。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参考:《2013级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国立音乐院:[笔记上:建立于1927年,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1929年夏,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院,萧友梅任校长。该院主要教师:萧友梅(理论组曲)、朱英(琵琶)、王瑞娴(钢琴)、恩科(视唱练耳)、吴伯超(二胡),外教查哈洛夫,阿克萨柯夫等,出版学术性刊物《乐艺》、《音乐杂志》。] 1927年10月,萧友梅向时任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在创设音乐院的计划,得到蔡元培的支持,聘萧友梅为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和音乐院筹备员,于1927年11月27日,在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初由蔡元培兼任校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主持一切,后由其代理院长,翌年12月27日正式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1929年7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专”,设预科、本科、研究班,并附设师科与选课,成立了相当于系的理论作曲、有键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和国乐等组,形成了两科一班五组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设置。老师:萧友梅、黄自、朱英、青主、吴伯超、周淑安、应尚能、惟宁和原在后到音专的洪,以及以歌词作家参与创作的易韦斋、龙榆生、韦瀚章、廖辅叔等;学生: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田鹤、江定仙、雪庵为代表。 2、国乐改进社(乐会):[笔记上:1920年觐文成立于,以中乐为主①仿制和改革民族乐器;②组织当时最大规模的民族乐队;③改编演奏国乐曲,柳尧章改编了大型民乐合奏套曲《春江花月夜》。] 乐会子成立以来的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建树,成为当时国乐改进潮流的重要成果。乐会通过招收学员,聘名家施教,并辅之以相关的中西音乐课程,并以与音乐演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育了一批国乐人才,一些当时和以后知名于中国乐坛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曾是该会成员和曾在该会受教。从“五四”前后开始的国乐改进活动,对于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3、《牧童短笛》:1934年在首次中国钢琴曲创作比赛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赢得头奖,以质朴优美的民歌风旋律,流畅自如的对位化写法,与中国风味曲调相谐的和声,以及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如同笔法简练的写意水墨画般地营造了中国式的诗情意境,被公认为是中国民族风格钢琴曲的奠基之作。 4、雪庵:①早期抒情乐曲《踏雪寻梅》、《红豆词》、《枫桥夜泊》; ②为郭沫若的话剧《屈原》谱写全部配乐和插曲;③抗战歌曲《出发》、中国空军军歌》、《中国海军军歌》、《我是军人》,最为激动人心的《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以及《长城谣》,《满江红》、《募寒衣》、《保卫大》等抗战歌曲近100首,还创作了一些钢琴曲和不少的电影主题曲和插曲。④抗战后至社会主义时期:《新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幸福长》、《雷锋组歌》。 5、马思聪:曾留学法国,回国后与洪创办音乐院,任院长,并教授小提

中国音乐史重点知识

中国音乐史重点知识 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 答:上海国力音乐专科学校, 成立于 1927年, 这所学校的建立, 标志着中国高等 教育音乐的开始。 9、“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价值判断是什么? 答:欧洲音乐中心“以西为师”和“西化” ;中国音乐“落后”和“不科学” 。 10、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建设的主要贡献 ? 答: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 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 11、萧友梅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贡献。 答: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教材,教法,音乐创作等方面做出了巨 大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12、赵元任的“中国化”音乐发展观与实践。 答:要点:第一个注意到中国语言与中国音乐之间的特殊关系, 第一个明确提出 “中国化”的中国音乐发展道路,对于其“中国化”音乐发展观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的 创作实践 (如《教我如何不想她》 , 中国化的和声探索等) 。此外, 他也是中国 第一个大型合唱曲《海韵》的曲作者。 13、刘天华对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贡献。

答:要点:1在五四及以后西化之风甚嚣张上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改进国乐” 的主张,明确提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应该“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神,一方面容纳外 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 2批评了音乐的贵族化 倾向,提倡音乐为民众服务; 3通过二胡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和教学,身体力行 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自己“改进国乐”的主张。 4此外,他还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中 最早和有意识地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搜索和整理的先驱人物之一。 14、 1920年代工农革命歌曲与“学堂乐歌”在音乐风格方面的主要区别? 答:前者大量采用了中国民歌中的城市小调进行重新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征,如澎湃用海陆来民歌填词的《田崽骂田公》、《五一劳动节》等; /后者的曲调来源则主要是欧洲和日本的歌曲,故而以西洋和东洋音乐为主。 15、瞿秋白对工农革命歌曲传播和创作的贡献。 答: 要点:《国际歌》传入中国的最早介绍者和译词者 (1923年 6《新青年季 刊》 ) ; 工农革命歌曲中最早的创作歌曲之一《赤潮曲》的作者(1923年 6《新 青年季刊》 ) 。 16、 1920-30年代红色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主要音乐风格特征。 答:与工农革命歌曲相似,主要由民歌(城市小调)曲调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 传统音乐风格(传统民族化音乐风格) ,如《红区干部好作风》就是用江西兴国山 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曲同填词而成。 17、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体裁歌曲的曲目,创作年代,创作者背景和作者。 答:略 18、聂尔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答:要点:左翼音乐运动的旗手,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音乐家, 电影和 戏剧音乐的早期重要创作者之一; 《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 1932)的曲作者。 19、冼星海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重点) 答:要点:抗日救亡音乐的旗手;中国民族新音乐(中国传统 +西方风格的音乐)的 成功实践者;中国现代合唱套曲的最伟大创作者之一(《黄河大合唱》 1939年, 中国合唱套曲创作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